回覆列表
  • 1 # Jeason聊作業

    一、要心懷“寬容”

    成功的學校,校園環境一定是寬鬆的;成功的校長,對教職工的管理一定是寬容的。寬容,不是無原則的讓步,不是沒有規矩的放任,而是一種文明的理解,一種有利於進一步發展的路,一種領導藝術的發展。

    校長如能始終心懷和善、讚美他人,對 “無道”,一笑置之,積柔成剛,積弱成強。校長的寬容意識,內在地可以體現為對下屬的理解、尊重、信任、支援和關懷,外在地可以建構一種寬鬆和諧的文化管理氛圍,從而贏得眾人之心,激發眾人之力,不斷走向強大。校長常懷寬容之心,韜光養晦,行德愛人,委婉迂曲,恭謹儉約,必然增強領導魅力,擴大非權力影響力,深得人心,開闊視聽,化解矛盾,提高聲望。

    校長若處處咄咄逼人,頤指氣使,頤指氣使,剛愎自用,這樣倒是可以以勢壓人但難服人心。“寬容” 待人作為一種非強制性的內涵管理方式,值得校長借鑑和重視。

    二、要處事“謙恭”

    老子曾對管理者進行了四種分類:“太上,下知有之,其次崇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就道家看來,二等管理者易於居上示尊;三等管理者易於居上傲下;四等管理者易於居上鄙下。只有一等管理者才能夠在管理中不抬高自己的地位,不突出自己的賢能,不炫耀自己的權勢,做到居上謙下。在學校管理中,校長所面臨的直接管理物件是文化素質較高的教職工。

    尤其是一些頗有建樹的教師,多自命清高,居下傲上,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校長依法據勢的管理法則在“非暴力不合作”中漸趨失靈。加上一些校長或受傳統揚尊抑卑、等級觀念的影響,或受聲名利祿的引誘,自以為尊、目無下級、傲慢懈怠,甚至狂妄自大,打擊報復,使教職工難以容忍,怨氣叢生,進而激化矛盾。

    因此校長只有懂得言辭謙恭,善後不先,凡事謙讓教師,凡事退讓教師才能“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要把握“人慾”

    一般來說,欲是慾望和需求的意思。人的慾望越多,施行有效激勵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人若沒有任何慾望,便無法進行激勵,也便無法為管理者所用。

    故成功的校長必須因人之慾,在充分把握人的各種慾望之後,還應該尋求不同的令人得欲之道,使教職工不斷地受到激勵,為自己及學校貢獻力量。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職工愈越來愈成為知識型員工。知識型員工往往擁有較高的基本素質,他們要求自由、強調公平、張揚個性、追求卓越。

    教職工向知識型員工邁進,其慾望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由過去較為注重物質需求轉變為注重精神需求、個性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時校長要懂得教職工的愛憎喜惡,進而尊重、順應、引導他們的各種合理慾望和需求,自覺尋求滿足慾望的各種方法,才能在管理中進退自如,取得成就。

    四、要善出“思路”

    《孫子兵法》中說,“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多算勝,少算不勝”。不管古代還是現代,不管企業還是教育,謀略和思路都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的工作思路就是校長按照教育方針政策,進行謀劃和決策的思維活動,是校長工作的重要環節。思路可謂是學校工作的綱,綱舉方能目張。只有學校發展的思路清,辦學才能方向明、目標準、步子穩,善出思路者才能讓學校真正成長,才能真正當好學校的“長”。出思路,不能異想天開、心血來潮,而只能來自認真的調查和縝密的思考。

    “凡謀之道,周密為寶”。思路萌生決策,決策體現思考。一個好的思路和決策,可以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而思路錯誤,就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給學校工作和發展造成損失,誤人子弟。校長要在認真調查教情、學情、校情的基礎上,運用“交換、比較、反覆”的方法,才能出好思路。

    出思路,要打破常規,大膽創新。創新,是事業發展的動力。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名校的成功,從根本上說是教育創新的結果。新的教育形勢,新的教育發展環境,需要校長有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學校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善於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區域性與全域性的關係,在提高學生素質、為學生一生髮展負責的大背景下,思考學校問題,從而出謀劃策,開拓出正確的辦學思路。

    因此,怎樣出好思路,是校長提高管理藝術的重要內容。

    五、要兼修“方圓”

    “方”是學校的脊樑,“圓”是管理者的錦囊;“方”能制“圓”,“圓”能補“方”。校長要努力做到“方”與“圓”的辯證統一,實現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結合。

    “方”是有稜角的,指向的是管理的原則性、規範性,強調的是用制度進行管理。一方面要求校長要帶頭遵守規章制度,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引領全體師生遵紀守法,營造和諧的學校文化。另一個方面,要求廣大教師要在制度的允許範圍內搞好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擔當好“為人師表”的角色。

    “圓”是指圓滑,指向的是管理的靈活性、變通性,講求的是管理的彈性和人性化,制度的執行是以保證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目標,而不是以處罰和制裁教師為目的。校長在執行相關制度時,要把握大與小的度,小是小非過於求“方”,有迂腐之嫌;大是大非過於“圓”,則給人以圓滑之感。

    校長要在實現學校管理目標的前提下,在與教師協調和溝通時適當“圓”一點,以“方”把握方向,以“圓”增進感情,這對建立和諧、共生的教師文化大有益處。

    六、要選好“角色”

    佈置任務,安排工作,這是所有校長都可為之的事情。

    但如何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讓其做合適的事,這是校長管理學校達到道法自然和“無為而治”的關鍵。校長必須在選人上多費心思,為某一位置尋得一個最佳“角色”,並進行耐心培養指導。把自己的科學管理方法,汾湧迭出的創意,在工作流程中不經意間傳授給下屬。

    同時要求下屬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培養下屬的工作激情,開發下屬的生命潛能。當然,選人也包括人的組合,“人事相適,同頻共振”是校長選人的高明之處,校長要善於把不同型別、不同特點和能力的人組合在一起,讓最佳化組合生髮出最佳化的效果。實踐證明,人選方面出現問題,錯誤問題也就會接二連三地出現。

    校長只有用好人,才能使自己做到“南面而已”的灑脫。

    七、要爭當“懸劍”

    一個組織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成員富有Sunny心態和簡單思維來從事日常工作的話,這個組織就會變得木納、遲鈍而沒有生機。

    一個校長如果不能為下屬創造一個和諧愉悅的生存發展環境,就會使這所學校了無生機,前途暗淡。領導以訓人始,必以失敗終。校長一定要落實“制度第一”的管理理念,更多研究的是如何讓教職工愉悅地做事,高效率地做事,做正確的事。有專家形象地將校長喻作懸劍、舞劍和用劍三種不同的型別。

    校長應儘量使自己做一把“懸劍”,懸而不用,正如“不戰而屈人之兵”一樣,是管理上的上上之等。“舞劍”以警人雖然有威懾之功,但在教職工的心理層面卻投下了驚恐的陰影。“用劍”的結果是校長與被“斬”者成為勢不兩立的敵人。校長為了握劍在手懸而不用,必須“受得了氣”,時刻敲打自己去警示別人,才能換來管理上的省心、放心和開心。

    八、要科學“放權”

    如果一位管理者太喜歡管事,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下屬的創意,束縛他們的行動,放權管理實際上是“有所不為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將管理重心下移,凡是下屬能做的事情校長不做,校長只發揮自己在學校整體執行中的支援作用;有所為,就是要求提升管理質量,倡導每個下屬用心去做每一件事,而且不做則己,要做就做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當然,校長進行有效的放權,並不意味自己的權責被剝奪,而是讓自己從日常繁瑣的事務中抽身出來,集中精力與時間做真正應該做的事。比如學校戰略的制訂、教師的培訓與安排、學校文化的培育等等。校長進行放權管理,更應該關注課堂中每天發生的事情,關注教學研究的進展情況,從而準確把握教學發展的細微變化,真正成為教育教學思想的引領者。

    九、要關注“細節”

    老子有云:“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細節是一種體察,它散落在學校的草叢中,隨時等待校長點石成金之手的棒起。細節是一種創意,對每個細節的精確考慮,往往使學校品位有明顯的提升。

    細節是一種文化,文化有著無形的擴張力,優秀的學校在發展自身能力、品位和價值時,需要的不是咄咄咄逼人的宣講,而是具有穿透力的細節內涵。校長在學校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必須求精求細求和諧,並使這種思想貫穿了整個工作之始終。每一種行為,都有其合理的表現方式方法,如何做,何時做,做到什麼程度,都要仔細琢磨,一點一滴都不可以有任何疏漏。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透過一些細微的小事,可以窺見整個學校的管理水平。校長要從以小見大、以易見難處關注這些“末節”、“小事”,並在這些“末節”、“小事”中踐行自己的教育理想。

    十、要留些“缺口”

    有一則故事:某著名的企業家作完報告,一位聽眾問:“您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

    他反問道:“這是什麼?”臺下沒有一個人答對。他說“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圓圈。我的秘訣就是不把事情做得很圓滿,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留個缺口給下屬,並不說明企業家的管理能力不強,而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的圓滿。校長是學校的核心,把握著學校的辦學方向,學校的發展與校長管理密不可分。

    校長在管理上要做到“飽覽全域性”,而不能“包攬全域性”,在宏觀上制定學校的遠景目標和近景目標,在微觀上做到全面管理而不細緻入微,給下屬留出需要去填補的“空白”。 只有校長在管理上留些“缺口”,下屬領導才有施展管理才能的空間和管理工作責任,就不會再“坐山觀虎”、“亦步亦趨”,而是“主動出擊”,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運用他們的聰明才智,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調整和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為學校的管理獻計獻策,從而形成學校管理合力。

    “缺口”管理是一種管理策略,充滿了管理智慧,是一種有意識的管理行為,能經常為校長提供創新管理的契機。

    十一、要善待“牢騷”

    人和人的個性各不相同,有的人內向,有的人外向;有些人溫和,有些人直爽;有的人拐彎抹角,有的人直截了當。

    教師作為特殊的知識分子群體,心裡存不住話,喜歡發發牢騷。發不發牢騷,絕不是教師素質的重要標誌,也不是衡量和校長感情的重要根據。校長要正確看待,學會處理“牢騷”的藝術。教職工能對校長髮牢騷,不一定是壞事,關鍵是校長如何區別對待。校長聽了牢騷話,先要客觀冷靜地分析原因,不能“小心眼”,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要有寬容和委曲求全的態度,但也不是姑息,縱容發牢騷者的缺點和錯誤。是校長工作失誤造成的,校長要敢於向教職工承認失誤;是教職工不能正確理解造成的,校長要講清道理,幫助他們理解。當然,對無理取鬧者,也要批評教育。這樣校長才能與教職工和諧相處,合作共事,教職工有話才願意和校長講,有牢騷敢向校長髮,把校長當成知心朋友。

    十二、要巧裝“糊塗”

    作為校長應有一雙火眼金睛,在工作上明察秋毫,善於發現教職工存在的錯誤和不足,並責令教職工及時改正。但是,校長絕對不能是一個“死腦筋”,碰到教職工的任何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行為都是一棍子打死,“窮追到底“,並進行嚴懲,搞得大家不歡而散。

    一個高明的校長在面對教職工違規的時候,應區別對待,特殊情況特殊處理,該“糊塗”時就要學會“糊塗”。因為裝“糊塗”是校長以人為本,尊重教師的重要表現;是校長心胸開闊,寬容待人的良好體現。裝“糊塗”能夠避免學校的人際關係緊張,促進教職工隊伍的穩定團結。

    學校管理有時候也要大智若愚,也要學會“裝聾賣傻”。 裝“糊塗“也是一種管理智慧,是校長在學校管理中的非常時刻採用的一種非常手段。有時佯裝“視而不見”,可在以後適當時機給教職工善意的提醒,何樂而不樂呢!

    十三、要用好“批評”

    評價高不開褒貶,校長要正確把握褒貶的尺度。

    個人認為,表揚要實事求是,不言過其實;批評要注意場合、方式,要考慮知識分子自尊心強的特點,能單獨說的不在眾人面前說,能在小會上說的不在大會上說,能不點名的就不要指名道姓。這樣,既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又不傷其自尊心。反之,如果不注意場合而亂加批評一通,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同時,校長要恰當使用批評語言,喚醒教師的對自己行為的警覺同時能指點迷津,啟迪心智。如果批評的語言使用不當,不但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引起校長與教職工之間的隔閡。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評,不是校長施展威風,惡語傷人,使教職工無地自容,而是培養教職工的尊嚴感,激發教職工上進心,促進教職工道德行為上的自勉和反思。

    十四、要崇尚“簡單”

    誰都知道,繁瑣、複雜的程式會增加工作量,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但一些校長卻喜歡把工作化簡為繁。原本一個通知就可解決的問題,硬要召集一次會議;原本口頭彙報一下就完了的事情,非要形成文字材料不可;原本督促落實就可以的工作,卻要組織一幫人檢查評比。

    這樣做的目的無外乎是把當初開的會、發的文、搞的評比作為證據,證明自己是盡職盡責的。顯然,“繁”的背後有私心雜念。現代社會節奏加快,效率與時間直接決定戰鬥力,簡單的事情最好還是用簡單的方式處理。校長要有效授權,引導教職工自主地抓好工作落實,減少檢查次數,改變不開會就顯不出重視的認識,做到少開會,力促開短會;課題研究力促精、小、實,集體備課要“五定“,不搞“花架子” 等等,這樣刪繁就簡,省下時間深入課堂和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使自己成為教育教學管理的專家。

    十五、要勤於“五動”

    校長必須有自己的主見,多謀善斷。多謀就是多調查、多思考、多學習、多商量。從形式上講,就是“五動”:動腿,走一走。校長要養成“走動”的習慣,每天拿出時間在校園的各個角落“走動”一番,見了教師和學生問個好或聊一聊,一方面調查,一方面亮相,使自己的工作充滿活力。

    動耳,聽一聽。校長的生命在課堂,所以校長要深入課堂,經常到師生群中,談天談心,瞭解情況,把握思想。動口,議一議。校長要利用各種場合講話的機會,闡述學校的辦學思想及重大決策,講清背景、講清思路、講清想法。動腦,想一想。宏觀上,想規劃,想目標,如果幹來幹去,山河依舊,那是不稱職的校長。

    主觀上,想自己的幹部教師隊伍,如何向高素質邁進。微觀上,天天“過電影”,進行反思。動手,寫一寫。教育家型校長不像行政型校長和經驗型校長,他必須有自己的辦學思路、辦學理念,有符合教育的獨特見解。所以,校長就要堅持學習,動手“寫一寫”。寫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就是提升的過程,校長勤於“五動”,就能產生悟性,形成思想,從而在工作中正確決策。

  • 2 # 紛擾_4225

    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強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現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鑑。

    第一,要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

    我們所講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確的對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有應有的禮敬和自豪,對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發展前景有堅定執著的信念。對傳統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內在價值有科學的判斷,簡單明瞭的講就是三句話: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

    第二,要有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各國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鑑。

    對外來文化採取包容、借鑑、吸收的態度,是對自身文化充滿自信的另層表達。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衰,固然是其內在本質和生命力決定的,但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幷蓄的傳統,這實質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氣度。

    文化自覺本質上是對文化價值的覺悟、覺醒。提升文化自覺,需要我們有對文化意義、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認同,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進步的責任擔當。

    第一,要始終保持對文化意義、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認同。

    文化是人類基於自覺意識的靈感迸發、情感表達、觀念創新,人類生存的世界處處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記,文化也成為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誌。文化始終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深刻地影響著有形的存在,它滋養人類、涵養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其意義和作用是那樣永恆。社會發展進步到現階段,文化對人類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廣泛而深刻,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我們應當認識到:文化不僅具備震撼心靈、滿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備引領社會健康發展、激發民族創造活力之物質力量;一個國家的興盛強大離不開文化,一個民族的傳承延續離不開文化,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文化。還應當認識到: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當今世界,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企圖用西方❤思想文化“一統天下”的背景下,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和十三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如果不能堅守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不能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的當代先進文化,不能形成以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為基礎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能成為一句空話。這樣的認識,對每個人都應當是一種“自意識”而不是“被認同”,並且是對文化本真意義和內在涵義的深刻認識、深度認同,這才是我們所講的高度文化自覺。

    第二,要牢固樹立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進步的責任擔當。

    文化自覺不只是內在意識上的自覺醒悟,還應當是實際行動上的責任擔當。因為,文化是在長期的延綿不斷的建設中不斷髮展、不斷進步的,無論是整個人類的文化,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個點滴積累、長期積澱的過程。所以,我們對文化的責任擔當理所當然要包括對文化建設的參與,對文化發展的推動,對文化進步的引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英國多年以前沒有和美國結盟反而和歐洲其他國家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