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眼看數
-
2 # 浮萍菡萏
沒有。很簡明地說,孔子對於當時實事判斷還是比較不準確的。在周遊列國的途中他先後擔任一些(很多個國家)不大但也不小的職務(這是對孔子本身硬實力的肯定),他並沒有意識到改變禮樂崩壞的局面並不是可以由一家大國,或是一小國可以恢復的。當時處於諸侯割據的時代,他的想法是超前的,但他的處境是尷尬的。孔子意識到自己的正確(超前的思想)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複雜的環境與社會背景)。
-
3 # 那些年那些人和事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生活於 2500 年前。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然而,與身後的極具殊榮想比,孔子的一生,可以說是滿面塵土鬢如霜。當時的儒學,在列國均遭受冷遇,孔子周遊列國沒人待見,形容自己“惶惶如喪家之犬。”
和堯、舜、禹、湯這些前代的聖王相比,孔子雖然也是聖人,但命運給予他最大的反諷便是,一生棲遑周流於列國之間,始終無法獲得一個施展抱負的位置。
孔子周遊列國失敗之後,我認為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了。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因而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不久,孔子於公元前479年農曆二月十一日73歲時(72週歲)與世長辭。死前,他依然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
時事造英雄,當時大爭之世的中國,首先需要的是政治家與軍事家,孔子得不到重用,並不是他的才能不足,而是他當時的思想不符合時代主要矛盾的潮流。
-
4 # 尋道底呢
孔子發現!只有傾盡全力!教化民眾中的愛學者!他的理念才能深入人心!永世為社稷人民服務!!!沒有失敗的任何感覺!只有盡力為自已的理念,奮鬥終生的韌勁。(你的題目夲身就門外漢!不懂聖人孔子!有褻瀆之意!!!)
-
5 # 密室脫垂
沒有,因為他沉溺於他的理論和推理之中,沒有看出他自己的理論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他那套理論和實踐,若想實施,必須建立在一個強權的統治之下,強硬要求全體民眾去遵守,才能實現和實施。而這種強權的取得,又不是她這種理論的貫徹者所能做到的。然而他的理論就是一種空中樓閣。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是把一種區域性的現象,當成宇宙的必然,向人類乃至萬物推銷普及,這是一種荒謬的行為。是一種脫離現實的書呆子行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乃是大自然的客觀規律,在這個規律的支配下,人類和各種動物植物都是要在競爭中生存發展的。因為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所有的動物植物都想爭取更多的資源,更大的發展,這必然會有競爭出現,而靠所謂的道德去避免競爭,實現所謂的仁義禮智,共同發展,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異想天開。只有在一個團體團結的情況下,有共同奮鬥目標和協作需求的情況下會有條件的做到。所以孔孟之道只是一種團隊治理的方法之一,就像某種紀律那樣,並不會成為所有人和動物植物的共識,不能徹底改變所有動物植物的本性和行為,因此並沒有什麼大用,靠他也成不了什麼大事。所以真正用它來治國的寥寥無幾,誰敢去試試,必然是國破家亡。怡笑大方。他這套東西只適合於一般家庭和讀書人,作為日常行為規範所用,就是一種禮儀和一種普遍的風俗,道德習慣而已,不適合用於治理國家和大團體,尤其不適合用於競爭性的團體。就像一些什麼太極拳,八段錦什麼的,可以用來修身養性,但是用來治理天下爭奪利益,那就沒有什麼大作用。這跟佛教有點相似,遇到難事可以去求佛,但是你別指望所有事情靠佛祖就可以辦成。
-
6 # 遼北老代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春秋戰國後期人,是魯華人。孔子創辦和繼承了老子的儒家思想,仁政和以德治國。
孔子在魯國當時教了很多學生,而且孔子當時在魯國也是朝廷的一個官員。當時魯國的國君叫魯定公,名叫季恆子。當時魯定公荒淫無度,天天是酒肉歌舞,齊國給他送了80名美女,他全部收下,用於淫樂,孔子勸魯定公,要施以仁政,以德治國,要克己復禮,復周禮,就是周朝的禮儀,人人都要成為君子,定國公不但不聽,把他趕了出去,以後就不待見他了。孔子覺得自找沒趣,不聽他的進言,於是他就帶領他的學生去周遊附近的列國了。
孔子帶著他的學生,周遊了附近六七個小國,花費了7,8年時間,他覺得他的思想和主張,能夠被其他小國所接受,結果這些國家沒有一個接受他的主張,有的都不待見他,於是他又灰溜溜的帶著他的學生回到魯國。
問孔子的主張和思想為什麼不受其他國家所接受?他的以德治國和仁政治國,和克己復禮,他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實行起來是行不通的,因此就沒人說接受。究竟孔子意識到為什麼不接受他的主張和思想,這個問題咱也不知道,反正他花了七,八年時間白走了一趟。
-
7 # 草微雨巨蟹山水
清操之角勿予我…對牛彈琴,牛不動矣,是曲之有誤?
我猜孔夫子看見這題目,恐怕認識到最錯的是~在梁之將傾時,為什麼不預留遺命:"不孝子孫們,切勿將你之愚見~強加於我炬論之於膚淺之中"…
看過不少人對所謂孔子的【論語】評論(論語根本不是孔子編纂的,更沒能得到過孔子本人的首肯)…姑且不探討你們解釋【論語】裡面的內容正確與否…僅從討論問題的本身,大部分人就已經犯了一個概念邏輯思維哲學上的原則錯誤了~將行為上的失敗,歸咎於了理論上的錯誤!你還怎麼能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
好比孔子告訴我們~數學裡面的一切演算法,都是建立在加減的基礎上的…而孔子在做乘除的時候,卻算錯了題…於是,你們就說孔子說的加減是一切演算法的基礎這話也是錯的!這不荒謬透頂麼?
須明白~你知道了,不等於你就能做得到…你知道了人類是可以登上月球的,咋不見你也飛天登上去了?難道我也能因為沒見你飛天登上去月球,就說你知道人類是可以登上月球這話是假的嗎?☕
-
8 # 夏雨風
儒家大聖孔丘和亞聖孟軻都是出生在齊魯大地,雙雙3歲喪父,由知書達禮的慈母一人養大。是周禮昌盛的一方土地養育了孔孟。
孔父66歲娶20歲的顏徵在尼山生下孔丘,故字仲尼。老將軍病故後,孔母被大小夫人排擠出門租了三間茅屋,在孔丘17歲那年撒手人寰。
青年時代孔丘做過管倉庫和管牛羊的後勤小官,戰亂出走齊國做貴族家臣。後來回到魯國開始講學,傳授禮儀,形成儒家學派。聲名大了,直到51歲被魯定公封為中都宰和大司寇。這是孔子政治上的巔峰期。後來魯定公沉迷於美色,荒於朝政。
孔夫子在54歲那年,為了推廣儒家學說,帶了弟子周遊列國,風塵僕僕,飽經風霜。到過衛、晉、陳、蔡、楚等國,其中楚是春秋大國。周遊14年,幾度遇險,在宋國差點被當成要犯殺頭;在陳、蔡交界處餓了七天七夜;在鄭國,被人說:"累累若喪家之犬"。可見周遊列國狼狽之極。
難能可貴的是孔子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教育弟子百折不撓,將教育進行到底!
14年後返回魯國,孔子帶領弟子一面開學授課、普及文化,一面修書整理古代文獻,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著《春秋》。
孔子把推行仁政、恢復禮樂的希望寄託在眾弟子身上,賢人72,弟子3000。一個一生獻給了華夏大地的大教育家、思想家5年之後73歲,告別人世。
孔夫子之後,眾弟子守孝三年,子貢一直住在先生身邊,後來越來越多人來陪伴,就是形成了今天的孔廟、孔府和孔林。
孔夫子眾弟子將先生一生的教育精華彙編成了不朽的《論語》,深深教育和影響了世代華夏,在孟子幾代人努力下,中國儒家文化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夫子也列為影響全世界的100人之列。
孔夫子生前顛沛流離,可他的《仁政》光芒、慈愛天下的精神,與曰月齊輝!
-
9 # 現實的完美
孔聖一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當時在奴隸主社會推行克己是多麼的偉大?就好比給一群土匪講雷鋒精神!在印度殺人搶黃金!佛只能講不要殺人了!念阿彌陀佛!死後往生極樂!黃金鋪地!以後才講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孔聖為什麼又要講克己?就是為了後世人!如果沒有幾千年的文化!現在說克己和自我批評誰能去做?
-
10 # 楓林秋
孔子周遊列國失敗了嗎?在那個諸候爭強稱霸強者為王的時代,孔子周遊列國推行他的思想呼籲和平,那個國家能接受,他的要和平消戰亂的思想註定失敗。反過來,若沒有戰國時代,也不會產生懦家這個深入中華民族骨髓,融入中華民族血脈影響中華民族至今及以後的思想。孔子是個偉人。
回覆列表
孔子一直在透過學習易經獲得自己的人生感悟,周遊列國只是他人生的一部分。
《論語》記錄的是孔子弟子們學習易經的過程中,不斷探討孔子說的話,以提升自己的感悟。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對易經和論語的感悟不同。
對於錯都是相對的就像易經中的乾卦和坤卦,你如果讀懂了易經也就讀懂了孔子,同樣,讀懂了論語也就理解了太極八卦。
我們能夠接觸的所有東西,都是易經,也都是八卦,看懂一個也就明白了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和他說的君子與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