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月墜宿雲微66666666

    因為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就讓人民為他修建長城,導致人民生活困難且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秦朝的法律也非常殘酷,在秦始皇死後,他的二兒子更為暴虐,導致失去了人民的支援,國家的滅亡。

  • 2 # 大海星辰微微一笑

    一是親小人,遠賢臣,寵信宦官趙高。

    二是對內壓榨農民,項羽,劉邦揭竿而起。

    三是對外戰爭頻繁,消耗國家實力。

  • 3 # 烏斯渾濤聲

    秦朝滅亡的原因源於“變革”

    變革一:土地革命。商鞅變法,土地收歸國有,誰立戰功誰獲得土地,士兵個個向前衝。但是統一六國後,採取一國兩治的政策,秦國的土地政策不變,但原來其他六國的土地仍掌握在貴族手中,農民不能獲得土地,生存困難,六國貴族雖然有土地,但沒有政治地位,也是極其不滿。

    變革二:大型工程。築驪山、建阿房、修長城、拓直道、修靈渠,國內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百姓擔負著沉重的勞役和徭役。

    變革三:開疆擴土。對百越用兵,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直接加快了大秦滅亡的腳步。

    變革四:封閉思想。任用法家思想,焚書坑儒以愚民,造成蒙恬、蒙毅等愛國將領的思想長期受到壓抑,面對沙丘政變縮手縮腳,不能提兵咸陽。

  • 4 # 小怪軟體管家

    大家好,這裡是小青春,一個熱愛歷史的小青年!

    秦國能夠滅掉東方六個強大的國家,從而一統天下,但為什麼卻守不住秦國百年努力下創造的輝煌基業呢?這其實是一個打天下難還是守天下難的問題!

    其實,如果您熟悉歷史的話,就會發現,在中國古代王朝當中,有一個朝代和秦朝特別相似,都統一了全國,也同樣的迅速極盛而衰,這個王朝就是隋朝!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是個勵精圖治,善於總結歷史的皇帝,在《貞觀政要》當中,唐太宗曾經和大臣討論,打天下難還是守天下難的問題!宰相房玄齡認為打天下難,而魏徵則守天下更難!後世的人也曾因為這個問題,發生過激烈的討論!秦朝興衰就說明了辛苦打下天下之後,還要有守天下的方法和政策,不然這個國家是不能長久的!

    秦國雖然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後,滅六國,平天下,但天下統一後,秦始皇並沒有因此安定百姓,反而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大徵勞役,百姓原本嚮往的天下統一的安定生活沒有實現,便不再心向秦國!雖然如此,但因為始皇帝的雄才大略,天下雖然苦,但卻不敢亂來,但到秦二世胡亥時期,中央非但沒有減壓,還瘋狂增加勞役,導致秦國迅速失去民心,哪怕是秦華人的信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秦國失去民心,滅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5 # 為啥名字要求唯一

    始皇帝是一位偉人。向西平羌,東掃六國,北逐匈奴,南壓百越;修直道通行天下,修長城北據外擾,築阿房驪山成萬世奇觀;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去分封,立郡縣,是為萬事一統之基;立法家始開千年道統,稱皇帝為後世表率,軍功授爵平階級鴻溝。後世各朝皆承秦治。

    但這麼個牛人,怎麼一死天下就亂了呢?大秦二世而亡。有人說他沒有治理大國經驗,有人說他窮兵黷武耗盡國力,有人怪法制嚴苛逼得民反,還有人怪焚書坑儒自絕人心。

    說他無大國經驗,但劉邦承習秦治怎麼就成了呢?漢武帝一樣窮兵黷武耗盡國力,國也沒亡啊?說法制嚴苛一統前怎麼沒反?焚書坑儒,漢不也罷默百家,清還文字獄來著,怎麼不反啊?

    所以這些就不是原因,頂多算個引子。歸根到底還得看動了誰的蛋糕。

    漢之前中國社會基本上是貴族社會(漢之後則是門閥豪族)。尤其春秋時期,各國奉行分封,大小貴族林立與西方文藝復興前頗為相似,貴族把持了社會的絕大多數資源,王權和貴族漸成資源爭奪的對立方。戰國已經有先進如秦國採用軍功授爵打破階級藩籬以釋放生產力,但更多的國家則陷在王權與貴族鬥爭的泥潭裡難以自拔,且彷彿報應一樣,諸侯當年如何對周氏,貴族也如何對他們,王權漸漸旁落,或成了擺設,或終日疑神疑鬼免力維持。在秦一統前,東方六國其實已經腐化到了極點,秦不攻過來,這些大小貴族也遲早賣了他們的君王、主公。

    在這種前題下,秦掃六國就屬平常事兒了。

    一統後,尤其是貴族保留比較完整的齊楚,就開始與新的中央王權角力了,始皇帝還在時無人敢造次,他一死,這群王八蛋就反了天,尤其是以項籍為首的楚系貴族,更是打出亡秦必楚的旗號,一時竟無可匹敵。真是無比諷刺。這群東西當年秦滅楚時都幹什麼去了?出工不出力!現在搶食時,獠牙才露出來,破釜沉舟,八千勇士所向無敵,可笑可嘆!

    這些滅國之戰中保留下來的貴族就是秦亡的根本原因,至於大澤鄉,捧你是個物件兒,撒手就是堆雜碎。

    然後再看隋煬帝也明白了,修運河攻高句麗,開科舉,李世民也乾的這些不是嗎?憑啥一個萬世唾罵,一個千古留香啊!歸根到底還不是隋動了門閥豪門的蛋糕,這群傢伙不幹了!而唐和漢一樣,經過一番戰火洗禮,貴族或門閥洗的差不多,沒人鬧事而。

  • 6 # 美國GE

    商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的資訊封印,即便有大量挖掘現場和聞名天下的文物佐證,如果沒有司馬遷這把鑰匙,那麼整個華夏文明的傳承資訊,都會支離破碎。

    因此這一時代的資訊,也都會帶有明顯的司馬遷個人特徵。

    司馬遷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史記》之完整。每個出場的人物都是最具時代代表人物,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名人。“四書”“五經”中的內容也有力的支援了《史記》的成名!甚至人物鮮活豐滿起來。

    毋庸置疑,商周時代和春秋戰國時代的英雄傳奇,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真實性的人和事。很多重大歷史事件都傳承下來。

    人類發明了工具後,捕獵技巧和採集穀物等能力直線上升。因此臨水之濱是聚集區絕好的選擇。人類智慧的提升,和每一次爭鬥息息相關。商周時期的穩定發展令我們非常吃驚!整個商周時期的發展時間幾乎是整個華夏文明時間的一半。人們對於首領的崇拜幾乎貫穿近千年。現代社會中,日本人對於天皇的崇拜和歐洲國家對於貴族的敬仰。我們仍然能找到類似的佐證。

    中原地區人民情感思想的割裂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姬姓家族凝聚力的淡化也是這個時期。尤其是晉國的分裂,使得外姓家族參與地域爭霸。這是春秋戰國的分水嶺。這時期的諸子百家更掀起一輪人性善惡的解析熱潮!最為重要也直接割裂華夏民族內心情結的是法家思想。當商鞅命人扛起城門的木樁的時候,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在此處受車裂之刑。正是他為秦嬴家族提供了滅絕自己的鑰匙,這個鑰匙從此遺落在中原大地上,此後上演無數個帝王將相血腥的榮耀和滅亡!幾十年和二百多年沒有區別,輪番上演的血腥場景至今不衰。

    商鞅與秦嬴家族的商議,結束了士大夫們把持朝政的世襲,使得外姓家族士下夫們,透過戰功步入朝廷高層領導層。這種可以改變普通人家命運的制度,使得同時代英雄豪傑紛紛投入秦國麾下。因此我們驚奇地發現,秦國徵兵工作效率最高,秦國士兵也很搏命。十年彈指一揮間,曾經六個最牛逼的家族也被迫臣服於秦國。這就是制度創新帶來的機遇。令人吃驚的是成敗都於此。戰功顯赫的家族和帝王家族之間就顯得尤為微妙。外姓家族的膨脹就顯得越來越理所當然。胡亥沒有想到自己的老師要殺自己。趙高沒有想到自己討好立王的子嬰會殺自己。項羽更沒有想到殺子嬰刀會自己架到自己的脖頸上。笑到最後的劉邦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家族會被夏侯家族(曹操原姓)滅掉!一切發生的那麼順其自然。蓋就是郡縣制的命運罷!

  • 7 # 究史明智

    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1年滅六國而統一中國,建立了大一統國家,稱始皇。他在位期間,對內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對外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發北疆,開拓西南,威名傳播四方,然為何經兩世而亡?筆者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秦孝公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經過商鞅的大力整頓,將土地收歸國有,改革軍功制度等,秦王朝實力不斷增強,最終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在嬴政時期一統全國。由於六國割據,之間為了土地互相攻伐,百姓厭戰思合久已,統一六國之後,嬴政應當發展生產,輕瑤薄賦,與民休息。但嬴政的做法正好相反,具體來說:對內,統一六國之後,六國的土地掌握在貴族的手中,農民失去土地,生存困難,六國舊民思舊主。為了開發北疆,開拓西南,強制將六國舊民搬至荒蕪之地,百姓苦不堪言。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徵徭役大修阿房宮,秦始皇陵墓,修長城,修靈渠,如未按期完成就大肆屠戮,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思想上,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這刺激了知識分子,讓他們與秦王朝離心離德。政治上,親小人,遠賢臣,重用趙高等奸佞之臣,將朝堂搞得烏煙瘴氣。

    對外,經過多年的征伐,秦王朝訓練出了實力強大的軍隊,攻城掠地無所不能,嬴政窮兵黷武,在一統六國之後,也應該予兵休息,但他依舊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雖說擴大了疆土,但也留下了嚴重的戰爭創傷。這為秦朝的早亡埋下了隱患。

    另外,由於嬴政自己的原因,將大兒子扶蘇趕到邊關,讓趙高除掉了這個賢良但對自己不滿的秦朝未來繼承人,失去了秦朝再振興的機會。

  • 8 # 漩渦鳴人yy

    成也軍功,敗也軍功。

    秦國能夠掃平六國,其實歸根究底,當然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正是讓秦國從一個人見人欺的弱國變成了一隻可令天下敬畏的虎狼之勢,但這一切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在某些方面商鞅時的軍隊更加機械化,沒有任何其它的思想,只為了執行單個的命令,去獲取戰功而作戰,這樣一支軍隊確實讓人望而生畏,這樣一支軍隊確實能夠一統天下,但是也是存在著限制的。

    不得不提到的一點便是,秦國統一六國以後,能夠創立大量軍工的地方沒有了。秦國為了尋找戰功而開闢了南方和北方戰場,但說實話入不敷出,原先自己有60萬的秦國士兵,在這之後統一六國以後,很多六國的子民也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秦華人的身份,但是你想成為一個秦華人必須得建立戰功,可是偏偏這個時候秦國已經沒有多少功勞可以讓你去拿了。

    軍功制度是整個秦國統一天下的,根本也是基礎,可是現在,已經沒有創立戰功的地方或者是軍功不夠分了,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秦始皇的選擇特別簡單,那就是我創造大量專案讓你去工作,透過工作你也可以獲得秦國子民的身份。

    所以秦始皇在拼命的勞役六國的子民,比如說命令自己的軍隊去南越作戰,其中夾雜著大量前面六國計程車兵,還有在全國各地修建各種各樣的道路以及萬里長城,秦國關中地區的建設創造出來大量的工作崗位,與我們現代人來講,可能秦始皇這麼做是值得肯定的,因為歷史上面很多積極變法的人都會選擇創造大量的國家大型工程來給社會創造工作崗位。

    可是對於當時的秦國子民以及六國的子民來講,這個勞動是要死人的,是要累死人的,我可以接受我透過勞動來獲得戰功,讓我進入秦國,但是勞動是有一個度的,我這個人的力氣是有限的,我一天休息的時間,工作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我不可能拼了命的把自己生命那得透支了,去建設這個國家我是有求生慾望的。

    但是對於秦始皇來講,他不能接受這樣的事情,因為你不去工作,你不去奴役的話,你怎麼去建立大戰功?你怎樣證明你是一個真心實意替秦國服務的人呢?即便你現在投降了我,但是以後你還有可能反叛,所以秦始皇下定決心要讓全國的老百姓一直處於不停的勞動之中,只有處於不停的勞動之中,那整個國家就不會出現反叛。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就如同歷史上面的多為暴君一樣,他們往往忽略了人本身所擁有的承受力,隋文帝認為所有的人跟他一樣都是聖人,所以隋煬帝也把所有的人當做聖人一樣使用,秦始皇認為所有的人都想加入秦國,都想替秦國服務,所以整個國家所有的人他都當做奴隸一樣在使用。

    最終秦國的滅亡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本身秦國的這一套軍功制度就已經接近於崩潰了,秦始皇一死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民怨的沸騰,民怨就好像決堤的洪水一般沖垮了大慶。

  • 9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

    秦國能夠滅掉東方六國的直接原因,是秦始皇的即位

    秦始皇的個人素質,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是數一數二的,甚至超過了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如果沒有雄才偉略的秦始皇,秦國是無法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三千年皆襲的秦政的。

    而秦的滅亡,直接原因是秦始皇的暴亡

    假想秦始皇壽終正寢,秦國統一的可能就不是六國,而是整個天下了。

    而秦始皇死後,秦國沒有守住打下的江山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趙高毀秦,這是內因。

    如果沒有趙高這種阿諛小人身居高位,國家是不至於滅亡的。比如劉邦之與周勃,趙匡胤之與趙普。

    二是六國舊貴族聯合反秦,這是外因。

    如果沒有六國舊貴族的瘋狂反撲,秦也很難二世而亡。隨後漢景帝和漢武帝貫穿了數十年的艱難削藩,東漢末年計程車族門閥殘酷的兼併戰爭,都顯示了舊貴族們龐大的力量。

    先說內因:

    趙高毀秦

    趙高毀秦的記載,零散於《史記·十二本紀·秦始皇本紀》等章節和《資治通鑑·秦紀》等史書的部分章節中,記載多有不同,但總的來說,趙高透過以下事件動搖了秦國的根本:

    1、矯詔立胡亥殺扶蘇蒙恬

    《資治通鑑》記載:“…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扶蘇,數以不能闢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日夜怨望不得罷歸為太子,將軍恬不矯正,知其謀,皆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2、鼓動胡亥肆意殺戮

    《史記》記載:“

    “…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

    《資治通鑑》記載:“乃更為法律,務益刻深,大臣、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於是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逮者不可勝數。”

    始皇后人竟然就這樣被滅族了,《史記》中的記載略有出入,但大致相同。

    3、教唆胡亥腐壞墮落,自己把持朝政

    《史記》記載:“趙高說二世曰:‘先帝臨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為非,進邪說。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與公卿廷決事?事即有誤,示群臣短也。天子稱朕,固不聞聲。’於是二世常居禁中,與高決諸事。”

    又有:“八月己亥,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指鹿為馬的典故便出自於此。

    4、無視軍情逼反大將

    趙高先是“數言‘關東盜無能為也’”,向二世瞞報各地義軍軍情,後又逼反了大將章邯,使秦軍失去了最後的希望,被起義軍連破險關,進逼都城。

    5、私通義軍殺害秦二世

    《史記》記載:“…使郎中令為內應,詐為有大賊,令樂召吏發卒…麾其兵進。二世自殺。”且“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

    趙高因為與蒙氏有仇,聯合李斯殺了蒙毅、蒙恬、扶蘇,隨後還誅滅了秦朝宗室和文武重臣,這種歷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無罪殺人,寒了天下士人之心。以至於當六國舊貴族群起反撲的時候,強大的秦王朝兩年間就覆滅了。

    六國貴族聯合反秦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被秦國所滅六國紛紛反秦復國。

    西元前209年,原魏華人周巿從陳勝處迎回原魏國寧陵君魏咎為王,魏國復國;同年,原齊國王族田氏同族的田儋和堂弟田榮率領起義軍東進奪取了齊國舊地,齊國復國;大將武臣自立為趙王,趙國復國;項梁和項羽殺死會稽郡太守,立楚懷王(楚義帝熊心),楚國復國;項梁立原南韓橫陽君韓成為韓王,南韓復國;韓廣佔據燕地後,恢復了燕國。

    諸侯聯軍有相互攻伐,也有隨項羽西行入關中,覆滅秦

    秦朝滅亡的背後

    一個人由病到亡,要麼是內傷,要麼是外感。《黃帝內經·素問》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一個正氣充盈的國家,滅亡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國家是健康的,從不生病的,也就談不上像人一樣的死亡,也就沒有朝代更替的現象。

    夏朝之前,天人兩分,人不能再順應天地的自然節律組織社會生活,於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再充盈著止於天的正氣,而是出現了邪氣,國家內傷外感,日積月累,終於出現了朝代更迭的現象。

    到了周朝的時候,分封制,作為社會秩序的組織形式已經非常成熟。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天子。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諸侯,讓他們建立諸侯國。諸侯再進一步把諸侯國的封地,分封給卿大夫,卿大夫再把土地分給百姓,讓百姓進行經濟生產。諸侯國只要把天子攤派的稅賦交夠了,剩下來的都是自己的。卿大夫只要把公侯攤派的稅賦和上級的提留交夠了,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百姓只要把卿大夫攤派的提留交夠,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如果從天子到百姓,都可以安於這樣的秩序,社會的穩定,本來也不是一個問題。

    但是分封制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當諸侯國,完成周王室攤派指標之後,結餘的留存,會比上繳的部分更多,甚至是多的多。再加上瞞報產量和偷稅漏稅的操作手法,後果更不堪設想。果然沒多久,周王室就窮的揭不開鍋了,而諸侯國則越來越富。周室式微,諸侯做大,周朝進入了諸侯國主導一切的春秋戰國階段。而諸侯式微,卿大夫勢大,就出現了田氏代齊,三家分晉這種更深層次的國家分裂。

    壯大的諸侯和卿大夫,以下克上推翻中央,並且互相連年發起諸侯兼併戰爭,導致天下大亂。這就是春秋戰國戰爭的本質——棄公謀私。

    而秦始皇推行的郡縣制,取代了封建制,用郡守替代了諸侯,用縣令替代了卿大夫,郡守和縣令,只是中央政府的僱員,只能領朝廷俸祿,也就是隻能拿工資,乾的再好,最多就是升官漲工資。官再大工資再高,也不準擁有自己的武裝和官僚隊伍,自然無法威脅中央政府。這樣就一勞永逸的解決了封建制的弊端。

    這樣空前的大變革,必然會觸犯封建制的既得利益者——六國貴族們,他們顯然不會善罷甘休坐以待斃,所以,當機會到來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反抗,而此時,攤上了胡亥和趙高這一對神仙難救的組合,秦朝也就順理成章的二世而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牆面基層處理的步驟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