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蘇考英語

    要想解決,因孩子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不容易。有時需要學習,有時需要忍耐,有時需要等待。

    一、隔代教育觀念差上的矛盾

    一為數學組的同事說,“我負責教孩子理科,我物件負責叫孩子文科。我們都分分工好了。”我說你們真幸福。這同事說,“也不是,我也會生婆婆的氣,經常孩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現在還追著孩子餵飯。我都跟她說過好多次了,她總是說,孩子不吃,她能怎麼辦!”原來平時他們夫妻上班忙,都是婆婆接送在家裡帶孩子。吵吵鬧鬧的,痛(矛盾)並快樂(有人幫帶孩子)著。

    二、平輩之間管理差異上的矛盾

    1、美食

    物件比較擅長美食,喜歡嚐鮮,所以經常買一些沒有吃過的食物,泰國的榴蓮,芒果,有時南韓的零食,日本的海鮮,又是哪國的牛肉。經常買食物給孩子吃。我則堅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當時,當令的食物。為此我們夫妻倆經常吵架。再加上孩子會吃一些膨化食品,有色飲料、奶茶,可能會損傷孩子的腸胃,甚至大腦。沒有辦法後來大家都妥協了,定期少量的買。

    2、學習及日常

    孩子教育,物件更喜歡用威脅的方式,來管教,如,“你在不吃飯,我就打你了”,“你在不快點,我就不帶你去了”並且她更希望我(作為父親)出面打孩子,她急了也扭掐孩子。我則喜歡“Sunny教育”,經常和孩子扭打在一起,被物件看到傢俱,沙發,玩具弄得亂七八糟,物件就抓狂。夫妻矛盾在所難免。後來我們商量,如何管孩子?就說每個人看一本管教孩子的書,誰看完誰不管理,只負責指導如何管理,我通常是管理的一方(實際我想讓她多學些)。我們學習了很多,像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正面管教,曾仕強,李玫瑾,樊登等等。知道只有學習才會解決養育孩子唯一是出路。

    三、與孩子的矛盾

    有的父母比較強勢,青春期的孩子或正面對抗,或或消極忍讓。不說話,閉門不出,到學校住校,甚至離家出走,更極端的以生命相要挾。弱勢的父母,溺愛孩子,養成了啃老,沒主見,社會退縮型孩子等等。同樣父母作為主導的一方,需要別人的幫忙——讀書學習。

    家裡夫妻倆有商有量,互相配合最好,真有矛盾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不能讓老一輩人改變就改變自己。還有不要忘了學習。

  • 2 # 夜空下的凡

    我就拿自己來說吧。我們一家三口,一般情況下,我們夫妻倆求同存異,對待兒子學習方面,絕對是夫唱婦隨,儘量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氛圍。

    第一,夫妻雙方有矛盾時,爭吵避開孩子,儘量不讓幼小的他,過早的參與大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

    第二,社會上一些不良的事兒,少在孩子面前提。孩子過小時,最好不給他買手機。我家的兒子,一直到今年高考完,才第一次給他買了手機。接觸手機少,有可能接觸不到新鮮事物,不過,我們夫妻倆也沒發現兒子由此而變得呆頭呆腦,反而用在學習上的心思更多一些。

    第三,在家庭當中,做父母的少一些威風,最好是民主,讓孩子從小就有參與權。孩子自幼起,就培養自重的良好品格,慢慢培養他的存在感和話語權,這対於孩子未來能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奠定了基礎。

    第四,孩子有時候貪玩,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兒。只不過,有些家長只看到了孩子在學習這方面不夠努力。但是,也許正是由於小時候的貪玩,卻促成了這個孩子日後的興趣形成。沒準兒,會無意間扼殺了孩子某方面的天賦。

    第五,對於構成孩子的最大傷害,就是以我們大人的意志強加於弱小孩子的心靈之上。一定要尊重孩子,只要不是過分的要求,只要能在我們大人可控範圍內,請允許孩子適當的犯些錯誤,這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

    第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人中龍鳳,請務必看清孩子的人生座標。只有確定了正確的方向,才能準確的駛向學習的目的地。

    第七,從小學開始,就每天晚上監督孩子學習,幫助解答,幫助檢查作業。這種捆綁式的教育模式,未必適合所有的家長。結果,千篇一律的模式,很有可能會造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

    第八,學習是講究天分的,既然自家的孩子沒那方面的才能,何必苦苦相逼呢。只要孩子盡力了,作父母的就別再強人所難了。一旦,孩子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我們再多的喋喋不休,只會適得其反。必要時,還是聽聽孩子的心聲吧,畢竟,未來的路註定是他獨自行走的。

    第九,夫妻一旦對孩子學習上有了不同觀點,必要時和班主任聯絡一下。也許,班主任的一句話,就能化解夫妻倆多日來深刻的矛盾。

    第十,當父母的一定要知道,我們一定要做好孩子們的榜樣。咱不能,咱們一邊玩著手機,或一邊打著麻將,還要求孩子嚴於律己。

    第十一,不論是有關孩子學習的,還是學習期間與同學之間產生了摩擦,一定要謹記,儘量讓孩子去處理,千萬不要讓孩子錯過克服困難的歷練過程。

    我們生活在錯綜複雜的社會,只有孩子有關學習上的問題少了,我們大人之間的矛盾才會消除。

  • 3 # tsauu24201

    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條件。有不良問題的家庭,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往往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使兒童心靈遭受創傷,嚴重的會使兒童精神偏異,危害終生。因此,父母必須重視不良家庭兒童的心理衛生,並要瞭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運用正確的方法對兒童進行教育和引導,使他們能與其他的孩子一樣,也能健康地成長。 不良的父母關係 (1)父母對抗 ①熱對抗:父母有明顯的矛盾衝突,而且衝突以外顯的方式表現出來,雙方互不尊重,常常激烈地爭吵和打架。對抗時,有的父母把子女當作自己發洩的工具,毆打孩子。有的父母力圖使子女加入到自己的一方,一起與對方對抗,結果子女成為父母衝突的替罪羊。在這樣家庭生活的孩子,往往產生兩種異常行為,一是出現強烈的攻擊心理,因此有人認為,家庭暴力具有代際傳遞的特徵。二是犯罪行為,許多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與家庭暴力有關。 ②冷對抗:這樣的家庭看似平靜,父母雙方沒有爭吵,但他們在心理和情緒上相互敵對,彼此很少說話,也根本不想交談,夫妻關係名存實亡。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有心理抑鬱,這主要是由於家庭內沉悶的氣氛造成的。國外一學者研究發現,這種家庭的成員,特別是子女,還易出現精神分裂。 (2)父母分居 研究發現,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異常較為明顯,在分居家庭裡,和母親生活的子女的心理異常程度要比與父親生活的子女要大,女孩的心理異常比男孩要突出。這些孩子心理異常的表現是:愛哭鬧,膽子小,不合群,緊張恐怖,分離焦慮(指由於懼怕與父母分離而產生的一種明顯的焦慮情緒)。有時,父母暫時的分居,對子女也會產生明顯的心理影響。 (3)父母離異 父母離異是造成子女心理異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父母離異子女的心理異常比父母和睦子女要明顯增多。因為幼小的孩子雖然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他們卻形成了與父母的純真的感情?親情,父母離異後這種親情也即崩離。子女不得不與父親或母親分開,這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沉重的打擊和創傷。父母離異後孩子心理異常的表現常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夜間長時間大哭(多見於較小的孩子);有的孩子敏感、厭煩;有的孩子恐懼、退縮(多見於女孩);有的孩子自卑、猜疑;有的孩子攻擊性強或有犯罪行為(多見於男孩)。多數孩子學業明顯下降。 (4)父母再婚 近年來,中國的離婚率明顯上升,父母再婚的現象也很普遍。父母再婚,對子女心理影響也很明顯。再婚父母的子女與未再婚父母子女相比,前者的心理問題較多,僅次於父母離異的子女。父母再婚子女的最大心理問題,是難於適應新的家庭環境。當孩子突然進入一個新的家庭環境時,原有的環境與新的環境之間有很大的矛盾,由於孩子的適應能力較差,調整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父母的再婚,使孩子處於一個新的家庭關係中,子女對突如其來的這種新的家庭關係的接受有很大的困難。而且,不少子女對這種家庭關係有牴觸心理,甚至不接受這種關係。這些都會促使子女產生異常行為。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①情緒混亂。他們的情緒波動較大,有時抑鬱,有時亢奮,具有攻擊性。對父母(或父或母)產生仇視心理,易懷疑他人。⑧個性混亂。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般自信心差,自卑感強,學業也差。 父母離異前後孩子的心理變化 夫妻感情破裂到離婚,以至再婚的整個過程,都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痛苦和折磨。如果父母不注重教育,往往會使孩子形成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品質,嚴重的可能導致心理疾病。父母離婚前後孩子會出現以下幾種心理變化: (1)不安全感。父母離婚前後,孩子常常沒有安全感。當父母各自陷入複雜的感情和法律糾紛中時,往往把主要精力用於考慮自己的事情,對孩子的注意、關心減少,這時的孩子往往感到迷憫。他們會覺得被父母遺忘或不受重視。孩子常常會問自己,“誰會要我??”,“當我需要幫助時,我該去找誰??”。這種不安全感,會使孩子處於感情脆弱、經不起打擊的狀態,做事畏首畏尾。 (2)內疚感:孩子常常把自己的某些過錯,看成是引起父母關係變化的原因。這種曲解,易使孩子陷入煩惱並常常自責。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夫妻吵架時,孩子在一旁哭喊:“爸爸、媽媽我聽話,我再也不搗亂了,你們別吵了……”過去十分活躍、機靈而聰明的孩子,因為父母關係的改變,而變得退縮、消極,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常常沉浸在內疚之中,這種自責心理,將導致孩子出現逃避現實的心理狀態。 (3)自卑、猜疑心理:孩子因缺父或缺母,自感不如別人。因遭到旁人的嘲笑、冷落而形成自卑心理。他們常常表現為情緒憂傷,孤僻,畏縮,做事缺乏自信心。年齡大的兒童,還會產生猜疑心理,懷疑別人看不起他,欺負他,對別人的言行易產生誤會,導致人際關係障礙。 (4)補償心理:失去父愛或母愛的孩子,常常感到空虛,祈盼在感情上得到補償,個別兒童進入青春期以後,往往會在“感情補償心理”的驅使下,盲目地向異性求愛,犯性錯誤。 (5)逆反心理:由於溫暖家庭的解體,孩子一時無法接受,心理失去平衡,易形成逆反心理,對周圍的人產生對抗行為,表現為毫無理由地拒絕他人的要求,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他們會無故指責父母,頂撞老師,對人持冷酷的態度。 因為缺父缺母形成逆反心理的兒童都屬年齡比較大的兒童。這些兒童的逆反心理多半是由於受到旁人冷落、嘲笑而逐漸形成,其中,原來家庭比較美滿、生活條件優越、突然家遭不幸的兒童,最易形成逆反心理,產生對抗行為。有1個12歲的女孩,母親因生活作風問題,父親與之離婚,她隨父親與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離婚後,父親、奶奶、親戚甚至小同伴都經常當著她的面指責、辱罵其母親,使她覺得母親既可親、又可恨,又覺得指責並數落母親的人都可恨,於是產生了種種矛盾與複雜的心理狀態,表現出強烈的逆反心理和對抗行為。她很希望見到媽媽,但媽媽來看她時,她卻故意躲起來。媽媽說的話,她不聽,媽媽給她買的衣服,她不穿。 如何彌補孩子心靈的創傷 對於生活在這些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如何運用正確的教育和親切的關懷,來彌補孩子心靈的創傷,使孩子能健康成長極為重要。 (1)給孩子充分的愛撫 有些家庭解體後,撫養孩子的一方拒絕另一方來看望孩子。有些父母還告訴孩子:“是你爸爸不要你了,他走了。”或“是你媽媽不要你了,她走了。”這些做法不但剝奪了另一方對孩子的探視權以致愛的權利,而且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有位母親離婚後把自己的仇恨轉嫁給孩子,從小教育女兒,男人不是好東西,離他們遠點。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不敢和男性接觸,恨男人,厭惡男人,最後導致性變態。母親自私的感情,毀掉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父母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負起對孩子的責任,讓孩子在愛撫中健康成長。要讓孩子明白,父母雖然離婚了,但並不改變對他的愛。無論父親或母親是否和他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著要甩掉他,不愛他。 (2)不要讓孩子成為父母競爭的犧牲品 有些父母離婚後都想要孩子,於是,雙方爭著滿足孩子的種種要求,以討孩子的歡心。有的父母相反,誰都認為孩子是負擔。無論是哪種,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有的孩子學會了控制父母,利用父親的力量去控制母親,利用母親的力量去控制父親,變得自私、虛偽、愛說謊。父母在離婚後,仍應注意對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貫性。並用摯誠的愛心贏得孩子的尊敬與回報,而不應讓孩子成為彼此競爭的犧牲品。 (3)不要讓孩子充當丈夫或妻子替代角色 離婚後的父母,往往感情上孤獨、寂寞,容易把孩子作為精神上的寄託,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愛傾注在孩子的身上,同時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這樣做的結果,使孩子養成對父母不健康的依賴性,無法獨立。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依賴也越來越重,使孩子感到精神壓力,這種精神壓力超越了孩子能力所承擔的程度,扮演了替代爸爸、媽媽的角色,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害的。 有一個男孩,自幼父母離婚,和母親一起生活。他和母親蓋一條被子,母親在兒子身上得到了慰藉,兒子也習慣在母親的懷抱中進入夢鄉。母子在睡前總是愛撫一番才入睡,這在孩子幼年是無妨的。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終於有一天,和母親發生了性關係。事後,這位男孩由於忍受不了心理壓力,導致神經錯亂。母親畸形的感情替代,給孩子帶來了終身痛苦。 夫妻離婚後,應和其他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不要因此影響了孩子獨立生活、健康向上的個性品質。 (4)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離婚,孩子往往心情不好,不喜歡社交。父母應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根據他們的年齡,送進託兒所、幼兒園或學校,讓他們和夥伴們在一起遊戲、學習,使他們變得心情舒暢、開朗、活潑。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如讓孩子去學樂器、唱歌、繪畫等。孩子有了興趣愛好,精神生活充實了,也會盡早從父母離婚所造成的陰影中走出來。 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 父母們一定要意識到,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成長將起到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注意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 第一,家庭成員之間應相互關心,相互尊重。老人要體諒小輩,小輩要孝敬老人。婆媳不和是常見的家庭矛盾,需要雙方多多努力,相互諒解,夫妻倆更要相親相愛,同心同德。 第二,父母之間要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吵吵鬧鬧,甚至打架。這樣會讓孩子受到驚嚇,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第三,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氣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重要的決定,應該由全體家庭成員,包括孩子,一起協商後作出,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之間,若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的關係,將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家庭氣氛。 第四,要力求使家庭的氣氛保持一種輕鬆的狀態。若家庭氣氛太沉悶、太壓抑,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麼不順心、不愉快,不應該將它帶回家裡來,更不應該將它朝孩子發洩。父母對孩子學習方面的壓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學回來,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動活動,看看電視,這樣看起來好像耽誤了時間,實際上調劑了生活,活躍了氣氛,終究是得大於失的。 最後,父母們應注意加強自身修養,注意提高文化修養和素質。一個人文化修養好,有較豐富的內涵,才會有文明的舉止,高雅的愛好等。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成為一個有修養、講文明的人。

  • 4 # 完形教育

    有一句話說的是“孩子的教育本質上是父母的自我成長”。

    想一想,其實“如何面對孩子學習”與“如何面對工作困難”是一樣的人生課題。只不過,孩子這個物件比較特殊,家長對孩子有天然的掌控權在,孩子本來也就弱小,所以想對孩子發脾氣就發脾氣。

    如果說“如何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的難度比喻成一道小學三年級應用題,家長把這個問題升級為家庭矛盾 ,只能說明這個家長的能力,目前可能還是幼兒園程度,所以對於這個問題自然無解,不僅無解,而且會覺得是個天大的事情 。

    相反,如果一個家長的能力是大學水平,那麼這道三年級的題,簡直是小兒科,根本不算問題。

    所以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歸根到底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家長的能力太低,需要去學習成長自己。唯一解決之道,也是學習成長 。

    學習什麼?成長什麼?

    首先更新自己的教育認知,對教育的看法,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目標,教育的格局,但這只是最基本的,因為即使你懂了這些道理,你會發現你可能依然是“知道做不到”。

    其次是反省自己的生命狀態,看你自己是什麼樣的狀態,你生活的如何,你的情緒基調是什麼,你對未來是恐慌的還是充滿信心的,這些生命狀態直接決定了你面對生活中任何問題(包括孩子學習)的反應模式。一個總是焦慮的父母,孩子一點問題可能 都會被無限擴大,然後引發一系列不必要的焦慮。而一個樂觀平和內心強大的父母,面對孩子學習問題,永遠知道問題在哪裡,該如何幫助。

    再次,觀察自己與人的互動模式,包括孩子。這涉及到比較深的心理 學,但這卻造就了孩子的“原生家庭”,孩子的學習很多時候 其實並不是因為能力不足,更多是因為和父母互動出了問題,而對喪失學習興趣,對自己喪失信心,或與父母對抗,而不願意學習。

    最後,是提升自己各種能力,比如情緒管理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看清問題本質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才能智慧的幫助孩子。當孩子學習不好的時候,知道如何激勵孩子,就像《銀河補習班》裡的爸爸,而不是隻會對著孩子發洩情緒,貶損孩子,或者責怪家人。

  • 5 # 至尚學邦

    生活中,家庭的矛盾、衝突大多數都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倒不是孩子的問題本身有多嚴重,而是參與解決問題的人,因為不同的認知,不同的處理方式、方法,不同的價值觀加劇了問題本身,於是一個問題沒解決,又產生了新的家庭問題。這個生活中的“大怪圈”,使很多家庭矛盾重重,甚至分崩離析。

    比如:孩子生病時,可能會引發夫妻雙方的爭論、埋怨,因追究責任而吵架、不愉快;

    孩子學習不好時,也可能會引發夫妻雙方關於誰對家庭的付出、貢獻多少的大探討,從而忽略了問題本身;

    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時,還可能引發對對方父母無條件溺愛的大辯論……

    總之,孩子的一個小的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家庭的幸福和諧指數。

    所以當家庭出現類似問題時,建議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直面問題。

    客觀、冷靜,控制好情緒,不迴避、不轉移、不擴大、不泛化,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第二,確定主角。

    讓孩子成為解決問題的主角,誰也不能搶“角色”、搶鏡頭,否則會亂套;“老”的問題沒解決,“新”的問題又一大堆。家長輔助提供支援。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辦。

    第三,鼓勵肯定。

    及時鼓勵、肯定孩子,讓孩子更有自信,主動解決問題。

  • 6 # 教育者山坡羊

    在一口鍋裡吃飯,發生磕磕碰碰的事實屬正常,但是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家庭矛盾處理不好,最後最大的受害者不是矛盾的當事人,反而是孩子,所以,作為家長,為了孩子,我們也當冷靜的處理遇到各種的問題,且不可火上澆油,把家庭內部矛盾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真遇到了問題,那該怎麼辦呢?

    1.大事化小冷處理。

    家裡的事多數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真正的大事可能不會有多少,但如果真遇到繞不過去的大事,我們也要試著設法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儘量不要再去把事情搞得複雜化、尖銳化,那樣的話,可能對誰都沒好處,尤其對孩子,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成績,甚至還可能影響孩子的性格。

    2.急事滅火慢處理。

    在家裡如果遇到突發的事情,首先,作為家長不要不問清紅皂白的就發火,即使心裡有火也要試著把火壓下去,先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再設法去解決,所有的發火都無助於事情的解決。等事情過去了,回頭想想,你可能會發現,有些事確實沒必要發火。

    3.遇事反省巧處理。還有些事一旦發生,我們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怪對方,比方說,家裡進了賊,難道不是雙方都有責任嗎?如果只是一味的看到對方的不是,那能不鬧矛盾嗎?,相反,如果都能自我反省,這麼還會產生矛盾呢?

    4.小事忍讓不處理。如果事情不大,只是對方說了不該說的話或者只是犯了無關痛癢的小錯,等等,我們也可以適當大度一點,只當沒聽見沒看見,古人云“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有些事看似自己吃了點虧,但相比較掀起家庭矛盾的滔天巨浪,我們不覺得吃點虧也值得嗎?

    遇到矛盾不怕,只要我們善於處理矛盾,能很好的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我覺得這就是聰明的父母正在做的事。

  • 7 # 閒聊的豬

    表面上看似乎家庭矛盾更多時候跟孩子學習有關,但本質上還是家庭成員特別是夫妻之間的“三觀”不同,對於孩子的期望值、孩子的屬性(大多數家庭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寵物,無視孩子最終屬於社會成員之特性)存在偏差。而隨著婚姻在日趨平淡中徹底消磨掉了愛情,僅剩下一絲搭幫過日子的生活模式,兩個人的個性再此以未婚青年般較強硬的形式顯現。而同時雖然都認為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然而只是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是正確的,於是各持己見互不妥協,矛盾於日俱增,這樣的矛盾日積月累最終是要“崩盤的”。於是高考結束後,民政局門口就忙碌起來了。

  • 8 # 梅嫣讀書

    我覺得化解家庭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彼此信任!在教育的路上荊棘的,如果雙方的教育理念無法融合,那麼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判斷力,所以夫妻關起門來要先溝通好,然後再由一方與孩子溝通,我想這樣家庭矛盾也許會緩減許多吧!

  • 9 # 畫寶an

    與孩子學習有關的矛盾無非是大人之間的矛盾和大人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大人之間的矛盾可能與教育理念不同有關。對孩子的學習,可能存在一個喜歡嚴管,另一個則寧願放鬆;或者一個希望孩子報這種補習班,另一個則希望孩子報那一種補習班。像這種情況出現的矛盾,大人之間要多溝通,多瞭解自己的孩子,同時多學習科學的育兒方法。在此基礎上,大人之間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達成共識,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利於孩子的學習。如果大人各執己見的話,不僅大人之間的矛盾會激化,也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沒有安全感,進而無心學習。

    至於大人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可能存在孩子想玩,大人看不過眼;或者是孩子成績不理想,大人便冷嘲熱諷、惡語傷人,甚至棍棒相向。至於前者,只要孩子能分清主次,適當地玩不應過於嚴苛。勞逸結合才能使學習更有效率。對於後者,大人不要過於看重分數,只要孩子的學習方法得當,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學習,一次兩次的分數不理想根本說明不了問題。重要的是孩子樂於學習,並在學習中獲在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末農民起義有32營,李自成叫闖王,其他人都叫什麼?有什麼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