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首席謀略官

    我們都知道,某著名的公司有著“35歲員工就淘汰”的不成文規定,這條規定傳遍了整個IT行業,讓這些工作十年多的人一提起這個事情就脊背發涼,透不過氣來。何止是IT網際網路行業,其實細數各個行業,都存在著中年危機,都存在著優勝劣汰,高性價比的淘汰低價效比的,這就是一個客觀存在的規律。做專案經理的海哥,海投簡歷,拖朋友找工作的迷茫狀態。

    就拿我邊的前同事來說吧,前公司做專案經理的江哥,表示他最近在找工作時候表示自己壓力山大。他說,他最近看了好幾個工作機會,要求候選人年齡都是35歲以下。即便是放寬一下,頂多也就只能放寬到40歲。這些工作機會的年齡要求無疑是對已經四十歲的江哥敲響了職場的警鐘:再不奮鬥,就找不到工作,就會被社會無情淘汰。

    江哥迷茫了,他的老婆已經失業了三個月了,現在他每個月都要從工資裡面拿出20%還房貸,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剩下的錢用來供給這個家的吃穿住行,本來生活就緊巴巴的,他打算跳槽找一份更高工資的工作,沒想到,別說找高薪工作了,以後他這個年齡找到工作都成了一件難事,沒有工作,生活都沒法進行下去。海哥,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這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成了他必須解決的問題,畢竟,生活還得繼續。海哥現在一方面是海投簡歷,一方面希望透過朋友介紹找個工作機會,他說他太難了。

    要知道35歲的職場人,一般都有家有口,有老有小,作為全家的頂樑柱,家裡沒你不行,而單位卻有你沒你都行。若是運氣好,公司效益好,團隊給力,還能好好過幾年。要是一不小心,裁員下崗就得讓你首當其中,所謂的中年危機,職場上的不安全感是其最大的來源。

    IT行業的小趙,未婚,焦慮,跳槽不斷,期待生活出現大的改變。

    叫他小趙,其實他已經不小了,正好35歲生日過去一個月,逼近35歲的這連年,小趙的生活似乎陷入到焦慮裡了。小趙是湖北人,十年前在一所不知名大學畢業後就來到了上海。先是進了松江當松江男,後來又到了張江當了張江男,最後一次到了徐彙區當了徐匯男。35歲生日前兩天,他又回到了張江,再次當起了張江男。手頭這麼多年攢到了買房子的錢,但是沒有女朋友,他也沒有買房子的打算。

    他的焦慮感沒有來自於當前要被淘汰這種窘境,實際上他這樣的軟體開發技術工程師在35歲還算年輕,技術經驗也非常豐富。大專案小專案參與了不少,也算是在他這個行業的高階技術人才了。但是他照樣焦慮,用他的話來說,35歲沒有事業的人怎能不焦慮。他考慮更多的是,他的事業問題。35歲了,還沒有進入管理層,就是一個碼農。做十年基層是可以的,鍛鍊積累經驗,那麼十年後呢,還要在基層做工程師做十年麼?敲程式碼是相當費腦子,他的頭髮已經稀疏到剛來上海時候的三分之二不到,完全證明了“十個碼農九個禿”這樣非常戲謔的俏皮理論。他擔憂的是隨著往後年齡增長,思維能力逐漸下降,學習能力也逐漸下降,還做這份基礎工程師的工作,會越來越吃力。而他的工資卻不低,那麼就不得不面對90後甚至00後的IT優秀新人工程師的挑戰。他們要的工資不僅低,而且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包括學歷背景都是名校本科名校碩士,用什麼去和這些人競爭呢?

    一想起這些,就讓35歲的小趙更加擔憂自己的前途了。再加上,還沒有物件,他的父母為這件事情已經不讓他過年回來了。想回家,那首要條件就是,找個物件。父母已經不想看見已經35歲的小趙,孤零零地拎著他的箱子,像一個獨行俠一樣來來回回,大家都在為他擔憂。

    這就是我身邊35歲的職場人,江哥和小趙的狀態,不管怎樣,他們都沒有放棄,都在積極地面對生活。

    實際上對大多數35歲的職場人來說,中年危機是確實存在的。35歲的我們,精力下降,身體變差。一眼望去,身邊全是需要我們照顧的人,孱弱的需要照顧父母,守護我們愛人,還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沒有誰在這個時候能夠伸手幫我們一把,沒有人......人到中年,孤軍奮戰,蒼涼且悲壯。

    但是我們也要調整好心態積極地面對。

    學歷不行,就報班提升學歷。身材太胖,體檢報告不合格,就好好鍛鍊身體,把那“三”高給降下來。技能不全,不要慌,缺什麼補什麼,報個班提升。沒有事業,不要急,想好自己的定位,想好自己以後要做什麼,一步步計劃,一步步執行,一步步做你想做的事情,一步步靠近你想過的生活。

    35歲,我們有自己的準備和策略來積極應對。中年危機,就會成為成為我們人生和事業的轉機。

  • 2 # 北北康康

    過了35歲的職場人,應該正視危機的是基層大齡員工。對於已經在職場做了領導的,未來也不會太差,人脈圈子在那裡。對於大齡基層員工,公司盈利不好隨時可能被裁掉,一群新的年輕人接替他們的崗位。職場失敗可是生活還需要繼續,不要慫,繼續前進拼搏。

    如果面對失業他們可以做什麼,有點經驗和能力的,可以藉助關係去小公司做個小領導,這也是個歸宿。自己想創業的,苦於沒有商業思維和人脈,只能去選擇餐飲類的招商加盟,因為吃是剛需,入門檻低。還有的會去選擇學一門技術,重新在就業,對於大齡者這個就比較難。或者在悲催一點的,跳槽到了小公司,繼續做著基層的員工。這一切後果的造成,是自己思維造成的。只想安安穩穩做個白領,沒有想過提升核心競爭力。

    如果那一天真的快來了,你從現在起就要想辦法,學一個技能突圍出來。你要考慮的不是35歲怎麼辦,你要考慮你透過現在的努力到三年後可以達到什麼成就。這個技能不是傳統行業的技能,是可以依靠移動網際網路,可以讓你增加收入的技能。心態是要調整的,要完全沉下心來,才可以專注的做事。35歲面對中年危機,其實是思維方式上有問題,要知道如何藉助平臺的力量去變現。人生路上的困境,到如今也沒有一種方法,一種技能可以告訴你怎麼度過。世界上也沒有一種秘籍,學了就可以成功。記得阿爾法與狼這部電影,阿爾法和狼共生存,經歷路上一切苦難,才會到家。路上阿爾法隨時會死掉,餓死,凍死,都有可能。支撐他的是信念,對於活著的渴望,對於夢想的追求。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都可以生存下來。在這和平年代生存,有時候可以救我們的,不是學歷證書,不是工作經驗,不是樂觀心態。是當你要死時,你活著的信念,你堅強的內心。這些東西才是支援一個人立於人世間的根本。

    中年危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的信念也出現危機。

  • 3 # 蛻客

    我有個玩的最好的哥們,辭職在家已經三個月了還沒有找到工作,來找我問問自己到底該怎麼辦!但是對於他來說,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學歷不高,年齡還大,我也沒什麼好建議,最後建議他先找一份工作,然後自學一門硬技能。比如影片剪輯,劇本寫作等等,因為現在影片那麼發達,事實上這個建議不怎麼好,但是比起他在慌亂中想要創業要好的多,因為他的試錯資本並不高,雖然家裡沒有老人小孩的壓力,但是整個大環境確實不太好,沒有一筆起啟動資金,他創業能做什麼呢?

    今天“中年危機”這個詞火了,非常的火,大概講述三十左右正好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最大時期,但是不說那微博的工資能本能養家餬口,就說面臨職業風險抵抗力和競爭力確實也要弱了很多,我朋友說他一個九零年近三十的人,在一群九五九七年面前確實是沒有什麼競爭力,不管是從被管理,還是精力上面,在職場上面,有很多因素會淘汰一批又一批的人。

    比如因為家庭和精力。

    比如因為工資。

    比如因為專案。

    比如因為年齡。

    比如因為市場大環境。

    比如因為同崗競爭力。

    而人到三十或者三十五,看似是一個人的發展黃金時刻,但是對於大多數的人備受上面列表的原因內容影響,除了有機緣和能力的人走上了高層,那麼在職場這個年齡餘下的大多數的人都將會面臨何去何從的選擇,思考自己的未來到底該怎麼辦,以及現狀是什麼!

    1.用自己積累的第一桶金創業, 成功翻身,失敗繼續找工作又或者等待繼續創業。

    2.失業,不知如何選擇,茫然。

    3.轉行,做些苦力。

    4.繼續找工作,直到找到為止。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以前聽過老師說過的兩句話,記得內容大概是這樣說的:人生總會面臨三次抉擇,第一次是高考後選擇學校,第二次是出去工作的行業選擇,第三次是工作十年後遇到的風險抉擇,那麼如果這三個抉擇全都走錯了,那麼未來就已經註定了。

    事實上人在三十或者三十五就沒有更多的選擇了嗎?

    不,並不是這樣的!

    但因為羈絆多了,抉擇起來可能要相對考慮的要多些了,做出來可能也就不那麼容易了。我們常常聽見的話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事實上真的是這樣,所以我覺得做任何決定之前需要遵循兩點因素考慮,第一個是家庭因素;第二個是讓自己成長的因素。

    因為人生沒有幾個三十歲。

  • 4 # 菩提天天談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中年危機,讓不少吃瓜群眾感覺到中年危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有些人會選擇避而不談。有的人這選擇“自欺欺人”。既來之,則安之。因為,這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一個人生階段,沒有人能夠逃得過。

    關於中年危機,在小編看來,更多的是源於大家對現實的一種妥協。還有一部分,是來自於自身的懶惰。這也是導致為什麼很多人在中年危機到來的時候,情緒會產生的一種極度不適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一幫“弱勢群體”。因為,他們更需要一種心靈的撫慰。所以,遇到中年危機的職場人,對於心理性的訴求非常龐大。

    我們來談談危機的問題:

    1.什麼是危機

    危險的傳送者,情況發生變化,不被受控,繼而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同時,它又是機遇的創造者。因為,不經意的人生轉折,會讓生命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2.為什麼會發生危機

    就題主的問題,基於行業本身,這種危機的發生可能性相對大一點,但並不意味著其他行業就沒有中年危機的發生。發生的根本性原因還是自身,沒有在合適的時候完成崗位轉型,導致職場生涯遭遇危機。

    3.怎麼解決危機

    對於職場中的中年危機,想要改變年齡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只能從身份,技能上入手。要不,轉型為公司管理層。要不,透過繼續學習,成為公司的核心骨幹員工。如果兩者自身都無法滿足公司需求,那就只能選擇自主創業生存發展。

    4.如何避免危機

    未雨綢繆,提前做危機預防。一般大學畢業也22-23歲左右,以五年為一個人生跨度。就技術行業這一塊來說,五年足以完成一個技術員到技術骨幹的成長,再透過兩年時間的沉澱,三十歲往管理層方向走,完成崗位轉型。

    遇到中年危機後必須考慮的幾個因素:

    1.生存問題

    其實,現在人到中年,大家普遍性的心裡都是停留在35週歲,因為很多企業都以此為紅線。35以後的年輕人,會面臨生存問題不在少數。養活自己問題不大,但是要養活一家人,會有些困難。畢竟,房子,車子,家庭開銷等,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如果不能在原有從事職業上綜合能力有所提升,那麼再重新找工作會有很大困難。

    2.能力問題

    因為技能知識等問題,造成能力的缺失,也會面臨危機的侵襲。三十五歲,其學習能力肯定不如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所以,有些人因為能力無法滿足公司要求,也會面臨被下崗的危險。

    3.思維問題

    如果一個人不能學會靈活性變動,一味的選擇在某個行業裡發展,其實會造成一種自我設限。不如大膽的跳出來,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以及崗位。

    至於說三十五歲的職場人在做什麼,大致有如下幾點:

    1.被社會淘汰,進入無業狀態

    2.繼續在職場生存,過一天算一天

    3.辭職,選擇獨立生存

  • 5 # 滿天星內容創業

    我之前一直在廣州從銷售和渠道管理的工作,和以前的同事也有聯絡,其中很多也是過了35歲,有的還過了40歲。他們都在公司上班,有在原來公司的有跳槽了的,有中層領導,也有基層業務員。大家都好好的,而且收入還是可以。

    由於之前很多新聞報道華為辭退34歲以上的工程師,引起社會關注35歲左右的群體,也是挺敏感的。公司制度和文化是這樣,其實也沒必要一定要和他較真,在華為工作超過10年的工程師,外面還是很多人爭的,思維轉變一下就好,沒什麼大不了的,東家不打打西家,思想不放開,迫死的是自己呢。

    我也35歲,辭職出來創業也好幾年了,一共創業2都失敗了,還在學習自媒體創業,是一個小白,但我不焦慮,因為我自己知道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我想要的是什麼。

    最後我要說的是,心態很重要,不能考公務員我們也可以到公司上班,華為不要了也可以去同類型的公司,不想混職場了也可以做點小生意。只要目標清晰,把事情做好,盡力就行了!

  • 6 # 無限的行魂

    1 35歲並非中年,應該屬於青壯年,你正處在人職業生涯的第三個階段,基本職業發展方向已確定,在職業崗位上,有一定專業,有經驗,有一定人脈,兒女尚小,父母健康,是事業提升的最佳階段,可上可下,非常關鍵。要注意把握。

    2 一部分中年人依然踏踏實實在崗位上拼搏,他們把安穩作為首選,不求高新高職位,但求無過,這屬於無慾無求的群體。

    3 一部分中年人,有著良好的基礎素養,重視職業規劃的,正在努力向職場更高的階層努力,這屬於事業型的群體。

    4 一部分中年人,思想活躍,職場經歷過10年左右的歷練後,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或者感覺付出與努力不成正比,就利用自己10年職場積累的專業、經驗和人脈,投入創業大軍,這部分屬於野心型別的群體。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蠻尷尬,真正的中年並非35歲左右,只把我過往錯過的經歷分析過來,望對你有意,關鍵要好好的分析你現在,認清自己,瞭解自己要什麼,再去選擇吧,一家之言,望採納,不勝感激!

  • 7 # 地方美食菜譜

    工作難找,我在家失業二個月了,只能在網上賺點錢了,現在看抖音刷影片賺錢哦。

    現在抖音新出來了一款抖音極速版,我們大家看影片都有收益,我下載了兩個月不到,賺了16400+,這個沒必要騙你,下面有圖有真相,我重申一遍,我不是來打廣告的,我只是來向大家分享的,試問你平時在抖音上刷影片有一分錢收益嗎?沒有對吧。我分享給大家這個抖音極速版,不要你一分錢對吧,這就對了嘛,首先要認清這個現實,我不是來打廣告,騙人的。很多朋友更想知道我短短兩個月是如何實現這個收益的吧,下面就跟大家講講吧,想賺這個錢的朋友都可以試試,一天你看影片賺不到6塊錢,你找我好吧。

    大家跟上以下步驟操作:

    第一,下載抖音極速版,抖音和抖音極速版完全是一樣模一樣的哈,不影響你觀看的。只不過抖音極速版看影片有收益。由於剛出來,連結比較少,可以直接掃下方二維碼下載,極速版比抖音更省空間記憶體的。下載完登入進來,點開下方中間的去賺錢,填寫邀請碼88896541,你將得到一個新手紅包,最多可得38元,我當時得到26元,可提現的。

  • 8 # 關門詩人

    今年正好35。

    一路走來辛酸不斷,但始終沒放棄。

    容我細細道來:07年開始工作,第一學歷大專,背景很普通,礦 家裡沒有,房子 也沒有拆遷。沒有明星的機遇,沒有貴人的賞識,總而言之代表了大部分普通的群眾。

    工作之後第二年還算是開了點竅,去考了個非全日制本科,後來還入了黨,在一家改制企業上班,薪資也很一般。

    不知不覺、渾渾噩噩的狀態一干就是8年,發現自己什麼也沒有,只有頸椎病和無休止的加班。

    就在這一年離職了,離職之後考取了國家註冊建造師,算是小有成就吧。走上社會和朋友做起生意,做生意這兩年才知道自己之前確實是井底之蛙,慢慢的見識了各種事情,各種型別的人,生意場上滿天滿地的欺詐和遊戲。總之吃虧無數,自己經驗值瘋長,自我正直的價值觀更加堅定。

    在只能維持生計的工作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鼓勵自己一直到今天。

    雖然不知道貴人在哪裡,也不知道機遇何時到來,但是這十多年來總結了一個道理,不管別人怎麼看,不管自己多普通,不管壓力有多大,總之:學習是最重要的。不要羨慕別人網紅的運氣,不要羨慕他人富二代的命。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很普通,在自己努力的學習中等待機遇,不斷的提高中等待貴人,機會總會來的。

    希望大家共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一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真正有責任的人。

  • 9 # 職場沙漏

    年齡是問題嗎?是也不是。因為不論35歲,45歲還是55歲?生存是第1位的。年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心。

    還記得生活中兩個鮮活的例子。

    36歲的收費員那撕心裂肺的哭訴,我都36歲了,我的青春都獻給了收費站,除了收費我啥也不會,也學不會什麼,以後怎麼活?83歲的清華學霸奶奶,被馬雲40萬年薪爭搶。

    36歲,83歲,哪一個更有競爭力,哪一個更有活力。拋卻所有,他們都在生存著,只是生活的方式與質量不一樣。

    年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願前行的心。

    35歲以後的職場人在承上啟下,肩負責任。有人說35歲是職場的分水嶺。此時的他們上有老下有小,揹負著房貸車貸,無形的壓力。不敢辭職,不敢違背領導的意思,加起尾巴,做好職場本分。有人說35歲是逐步退化的開始。新興事物的出現,90、00後,新興一代的崛起,精神比你足,思維比你活躍,比你敢說比你敢做,你有什麼敢的,貌似不多。每一個人都將擁有自己的35歲,也都將迎來自己的35歲。正視年齡、無視年齡,無懼當下,一直向前。倒逼自己,享受35歲以後被別人追著跑的感覺。生活的現實與壓力推著你前行。促使你更精益求精的做好本職工作;促使你更見縫插針的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促使你去融入瞭解新形勢下的新群體新思想。人生是一場循序漸進永不停止的接力賽,為每一個節點做好衝刺。35歲這是一場接力賽當中的一棒,只是你人生轉折的一個點。你要做好隨時接棒的準備,要做好隨時衝刺的準備,因為生活就是你追我趕,人生就是不斷的挑戰中,收穫一生的苦與樂。總結:不要關注糾結某一個點,要橫向縱向多維度多角度的看。年齡不是問題,你的心,你的思想才是問題。生存是第一要務,更好的生存是終身要務。

  • 10 # 隨身課堂

    我是一個北漂創業者,年過35,經歷過廣告公司、公關公司,以及網際網路公司,目前過了35歲開始創業,談談我的感受:

    在北上廣一線城市,35歲的確是個坎,大部分人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坎,在網際網路公司如果35歲做不到總監級,基本是沒什麼出路的。要不就是為了房貸在大公司混日子,要不就是離開了網際網路公司。同事曾經歷過一次裁員,整個部門都被裁掉,有的轉崗去了其他部門,有的就離開了網際網路公司,還有的自己創業去了。

    當然,2019年是寒冬,滴滴、京東、美團、甲骨文等十多家企業先後傳出裁員風潮:

    京東宣佈2019年將末位淘汰10%的副Quattroporte級別以上的高管。3月15日,百度官方宣佈集團Quattroporte張亞勤將在10月退休。在53歲的張亞勤申請退休背後,是李彥宏明確表達其“抓住公司幹部年輕化的歷史機遇”的想法。3月18日,36氪報道:“騰訊繼2018年12月內部員工大會後開始裁撤一批中層幹部。整個騰訊大概有兩百多名中幹,此輪調整比例約為10%,有戰略發展部的騰訊員工認為,實際甚至超過了這個比例。

    我認識的一個京東負責商業市場的高管,前不久被辭職了,找了很久的工作都沒有合適的,目前還在家待著。

    之前經歷的廣告公司裡邊,一些策劃總監級的,因為常年熬夜提案,身體實在吃不消,認識的一個策劃大牛離開公司後,自己開了家飯店,問他為什麼離開廣告行業,他苦笑說,身體實在吃不消,想以後安靜點,做點小買賣省點心。前不久一次講座上,一個廣告公司的副Quattroporte,講課的時候突然提到自己被公司裁了,理由是客戶的錢要不回來,說到動情處,眼淚都流下來了。

    認識的一些做傳統行業的朋友,很多過了35歲比較穩定,基本是上班,帶孩子,有志向的自己I私下做點小買賣。

    不過,也想告訴這位朋友,其實35歲有挑戰也有機遇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35歲找工作的主要是哪些人。我發現以下兩類人居多。

    第一類是流水線型求職者。翻開他們的簡歷,你會發現,他們有兩個特點,一跳槽頻繁,他們大多沒有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往往每隔一兩年就換一家公司,另一個特點是:在一家公司工作時間很長,但職位不高、工作內容不變,一直是原地踏步。對於公司來講,他們就好比是是流水線上的工人,具有可替代性。

    第二類是實幹型求職者。他們一般擁有一定的技能和經驗,級別一般在經理或總監級,對公司有一定的價值。但由於種種原因,還沒有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人才。

    對於這兩類求職者來講,應對方法也不盡相同。那接下來,我將針對兩種求職者給出不同的建議。

    首先來看第一類求職者:那我給的建議是,重新定位,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甚至更久的目標,打造核心競爭力。

    第一步,重新定位,發現自己的改變,調整並確立自己的新的目標。

    第二步,在明晰目標後,就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打造核心競爭力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

    1.在工作中積累和沉澱經驗那些在職業發展上獲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長的領域,至少精耕細作了5年以上。

    2.另一方面,透過學習充電,成為專業技能領域高精尖人才。

    接下來,我給你分享針對實幹型求職者的建議:樹立個人品牌,提高個人視角高度,向外向上突破

    公司內,要處理好和同事、領導的關係

    公司外,要積極社交、積累人脈,樹立專業行家的形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D組三有啥好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