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北虎男323
-
2 # 檸檬酸甜卜慶夢
1、漢武帝劉徹和他的兒子劉據
2、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殺了太子,強迫李淵把位置讓給自己
3、武則天殺了她的兒子皇帝,最後被自己的兒子李旦廢了
4、楊廣弒父
等等
-
3 # zhangchi1209
劉宋的劉劭弒殺其父文帝
我以為此次弒殺開了父子相殘的先河,性質惡劣,劉宋其後皇室內部殘殺之酷烈皆起與此。
劉宋開國皇帝,劉裕起於微末,卻氣吞山河如虎,代晉建立宋朝,史稱劉宋,但劉裕殺晉末帝,卻開了個壞頭,從此南朝凡改朝換代,必殺先朝皇族,劉家後代就給簫齊屠殺殆盡。
劉裕享國時間太短,區區幾年,傳位給其子,劉義符,彼時,老臣都在,小皇帝給幾位朝中大佬扣了個荒淫無道的帽子,給廢了,大佬不放心,還把小皇帝弄死了,但是這事怎麼看著有點像大漢的昌邑王劉賀啊,小夥子才繼位沒幾天能幹多少壞事。
幾個大佬得立個新皇帝啊,選來選取,選中了劉義隆,就是後來的宋文帝,年號元嘉。宋文帝還是很有一套的,上來先穩住幾位大佬,金錢美女,官位都給,就是兵權得交出來,應該是宋文帝忽悠功夫了得,硬是弄得幾位大佬感激涕零的,交了兵權,這幾位大佬看來也是糊塗人,諸位想想看,人家畢竟都是親兄弟,自小關係不錯,你給人家斷了手足,人家能不恨你,再者,你們幾位這麼厲害皇帝都能換,萬一哪天不高興把文帝再換了,文帝能不殺你們嗎,元嘉三年開始,宋文帝動手了,一番折騰,幾位大佬都給端了,文帝坐穩江山了。
那幾位大佬雖然糊塗,但是選的宋文帝,那眼光沒得說,文帝前期勵精圖治,國庫豐盈,兵強馬壯,於是文帝想起他老爹的遺願了,光復中原啊,這個夢想激的文帝熱血沸騰,元嘉朝一共北伐三次,結果就是辛棄疾寫的元嘉草草,都敗了,把這些年的積累全耗光了。
劉劭是文帝的太子,文帝對他可謂用心培養啊,有點像康熙對他的太子,是啥好東西都給他,小夥子也爭氣,頗得文帝與諸大臣讚賞,按照這個套路下去,劉劭一點是可以順利接班的。
可是兒大不由爹啊,他爹一直夢想光復中原,劉劭對此確不以為然,認為勞師遠征得不償失,尤其是第二次北伐,劉劭激烈反對,其實朝中大多數大臣也是這個意見,可是老大一定要打,誰敢忤逆啊,可是劉劭就是不依不饒,於是父子產生嫌隙了,加之文帝的親信大臣與太子也很不對付,那是不斷的在文帝面前打太子小報告。
自漢武帝的巫蠱之亂後,歷朝歷代的皇帝對巫蠱都是深惡痛絕的,偏偏劉劭開始玩起了巫蠱了,這讓文帝知道,遂下了換太子的決心。
文帝一連幾天和幾個親信大臣商量換太子的事情,這種事一定不能張揚,偏偏文帝對自己寵愛的潘淑妃說了這事,當然還不忘叮囑潘妃一句,不要跟別人說哦。哎,天下秘密只要跟第二個人說了,遲早是瞞不住的,這潘淑妃知道厲害,自然不會對別人說的,可自己的親兒子不是別人啊,潘妃前腳剛告訴自己兒子,這小子就立刻跑去告訴了太子,太子慌了,連忙找親信們商量。
這些親信說白了,跟著太子就是指望太子當皇帝,自己好封妻廕子,這太子廢了,不僅黃粱夢斷,身家性命恐怕都不得保全,於是紛紛鼓動太子反了,可憐太子當了幾十年,最後居然要被廢,什麼父子情深都拋到腦後了,當晚提兵入宮,此時文帝正在書房看書,忽的劉劭提刀而至,文帝本能拿書去擋,結果被劉劭砍掉了手指,慘叫倒地,被亂兵殺死,可憐一代君王正當盛年便死於非命,劉宋三十餘年的太平盛世噶然而止,劉劭得位不正,給了其他野心家機會,沒過多久變被推翻殺死,年僅三十,全家老小一併被處死。劉宋其後的皇帝都是荒唐無度的主,劉宋的滅亡成為了必然,文帝非昏君確得此下場,讓人唏噓,他們父子與康熙父子的經歷頗相似,康熙太子也是當了幾十年太子,父子最終反目,所以康熙果斷的廢掉太子,並且不再公開立嗣,恐怕有劉宋故事殷鑑在裡面。
-
4 # 彼岸歷史
魯迅先生筆下的狂人翻遍中國正史,發現裡面就倆字:吃人——禮教吃人,戰爭吃人,權力也吃人。
皇權作為權力的最高表現,在它面前根本無任何感情,更遑論親情。為了皇權,別說胡亥、劉劭、高洋、蕭繹這些下三濫可以弒父、殺兄,遍屠宗室,就連“千古一帝”李世民也不能免俗,不僅建成、元吉死於非命,就連十個幼侄也被斬草除根。可以說,在皇權時代,關於父子相猜甚至相殘的現象極其常見,今天就說幾對比較典型的。
第一類,被篡改的父子情:李淵、李世民。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發動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軍事政變,大唐從此進入“貞觀”時代。與此同時,遜位的老皇帝李淵就此謝幕,史料中再也沒有了他的半點痕跡。在後來的史料如《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鑑》中,對開國皇帝李淵的描寫不僅都著墨甚少,而且被不約而同地描寫為毫無主見、昏庸無能,大唐帝國從太原起兵到太宗登基,都是秦王李世民東征西討打天下,高祖李淵一直吃的是兒子的“現成飯”。誰見過這麼窩囊的開國帝王?對此,《大唐創業起居注》等史料早已為李淵同志平反,從“玄武門之變”一發動,老皇帝其實就已經被自己的二兒子給軟禁了起來,所謂的“泛舟海池”、甘心退位都是經不起任何推敲的謊言。不過幸運的是,十年之後,李淵善終。在這裡,有一個小細節不得不提,“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曾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骨肉相殘,古今大惡。”這說明他應該是做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而且他的秉性也不是殘忍好殺,“玄武門之變”有很大的自衛成分在裡面。但是,他為了說明自己上位的正當性,不惜篡改史實、給自己老子潑汙水就有點不厚道了。
第二類,最虛偽的父子情:李隆基、李亨。公元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亂”的爆發不僅是大唐國運的轉折點,也是李隆基個人命運的轉折點。馬嵬之變後,李隆基入川,太子李亨入朔方,並在沒有知會父皇的情況下迅速在靈武登基,成立了名不正言不順的大唐“第二政府”。但是,由於平叛需要,在前線的李亨倒顯得比西竄的李隆基更“天下歸心”。對此,李隆基在得知此事後的反應也讓人感覺酸溜溜:“吾兒應天順人,吾復何憂!”。757年,長安收復,在李亨的“多次致電”和“強烈要求”下,李隆基歸來。從入城之日開始,一幕“父慈子孝”的悲天感人的大劇就此上演:牽馬墜蹬、棄用(天子)儀仗、謙讓皇位、親嘗飯菜……李隆基又發感慨:“吾為天子五十年,未為貴;今為天子父,乃貴耳!”——聽上去卻很酸澀,也很無奈,因為好景真的不長,爺倆圖窮匕見——從興慶宮遷甘露殿、撤馬、換侍從、流放高力士……李隆基實際已經被形同軟禁……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兩個字:皇權——當了四十多年太子的李亨怕他老子“復辟”,畢竟李隆基數十年的執政早已根深葉茂,所謂的父子親情在權力面前蒼白無力。
第三類,最血腥的父子情:劉義隆、劉劭。“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這是南朝都城建康流傳的一首半俚半謠,它卻準確預言了南朝一百多年王朝和皇位的血腥傳承,其中,開此先河的就是劉宋第三代傳人:劉劭。按說,無論是血統還是年齡,劉劭都是劉宋第一順位繼承人,但他卻因為父親的幾次責罰搞起了巫蠱,事敗後,怕失去太子之位,竟起了弒父之心。可憐宋文帝劉義隆,在位30年,不僅創“元嘉之治”,還數抗北魏,保住華夏半壁河山,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卻因為優柔寡斷和謀於婦人,慘死於逆子之手。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劉義隆之謂也。
南北朝是歷史上最為道德敗壞的時代,父子相殘、兄弟鬩牆、君臣互殺極為常見。南齊蕭賾曾對後人說:“宋氏若不骨肉相圖,他族豈得乘其衰弊。”但是,說歸說做歸做,縱有血的教訓,齊、梁、陳不斷重複著同樣的故事,直到被大隋一統。
-
5 # Menzi
第一:隋朝,楊廣弒父奪位,登基稱帝。
第二: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逼父親 李淵禪讓皇位。
第三:貫穿整個元朝,弒父奪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
6 # 史於嫣然
歷史上父子反目的很多,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表面上兄弟相殺,實際上是對父親不滿為前提,兄弟相逼為輔,發生玄武門之變的李淵李世民。還有一個就是被父親奪妻,敢怒不敢言的李隆基和李瑁,以下就是我對這兩個事情的見解:
李淵李世民父子反目李淵原本是隋朝的大臣,因為楊廣的荒淫無度和暴政,導致喪失了民心,李淵在李世民的勸說之下決定爭奪帝王之位,並答應李世民事成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卻在事成之後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李淵
一、李淵李世民出現嫌隙
李世民能力出眾,為何李淵沒有立李世民做皇太子,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1.立嫡立長。中國的傳統是立嫡立長,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是李淵元配太穆皇后竇氏的孩子,所以李淵便立了皇長子李建成為太子。還有,李淵想到了前朝隋煬帝登基後的所作所為,加上李世民掌握兵權,李淵最後還是遵循立長不立幼的規定,只是封李世民為秦王。
2.李建成也是有能力的。李淵起兵之前,他讓李建成攜帶家屬在河東居住,並秘密招募有才能的人,為起兵做準備。李淵正式起兵以後,得到了河東地區的響應,為李淵爭奪帝王之位打下了基礎。李淵爭奪帝王之位時起兵像關中進軍,第一戰攻打西河,由李建成和李世民帶兵。李建成給新聚集的義兵制定軍法號令,和將士們同甘共苦,對百姓也是秋毫無犯,使得李淵起兵之初既得將士之心,也得百姓之心,李建成前後只用了九天時間就平定了整個西河。而且,李建成治理山東很有成就。因此,李建成不是完全沒有能力,也不是歷史劇上的昏君。
3.李淵的小心思。李世民能力出眾,對自己爭奪帝王之位立下了不少功勞,也展現了自己的能力,李淵忌憚立李世民為太子,自己的皇位坐不了多久,群臣便會因為李世民能力高而逼迫自己禪位。因此,李淵一邊把李建成提拔成太子,一邊提升李世民的功勞,讓李建成和李世民互相競爭,這樣既能夠很好的掌控唐朝江山,防止大權旁落,又能夠維持自己的皇權。
李世民
二、李世民爆發,產生了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李淵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幾個兒子的輔佐下打下江山,建立了唐朝,天下已定,按說李世民功勞最大,論功行賞、封侯封爵時理應受到重賞,而且李淵在爭奪帝王之位之前答應李世民事成之後將立李世民為太子,而事成之後卻立皇長子李建成為太子,這樣一來功蓋天下的李世民自然不服氣,心想“我為了大唐江山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他李建成不過早從孃胎裡爬出來幾年,就撿個太子之位”,因此李淵和李世民之間有了嫌隙。
太子李建成為首的太子黨和李世民為首的秦王黨為了這太子的位置,明爭暗鬥了幾年,他們之間的嫌隙日漸積累,最終爆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這天,李淵下令召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兒子進宮,李世民率領尉遲恭等人,帶了一支人馬埋伏在皇宮的大門玄武門邊上,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途徑玄武門時,伏兵觸動,李世民親手射殺了李建成,李元吉也被尉遲恭射殺。唐高祖李淵沒等來三個兒子,卻等來尉遲恭的稟報,他說李建成李元吉陰謀作亂,已被秦王殺了,李淵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居然殺了他的兄弟,太子死了,國家還得繼續,李淵只好順勢應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讓位於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
三、李淵的結局
史書記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的第三天,李淵便釋出聖旨,立李世民為皇太子,李淵還在詔書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李淵當時有兩個選擇,第一點借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之名,釋出詔書各地進京勤王,這一點不可能,因為李淵此時只有一個兒子,即李世民,而且所有的權力此時已經被李世民全部抓取了。
第二點那就是把權力交給李世民。而這一點對於一個政治人物來說,意味著政治生命的結束,否則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保了。
退居二線的李淵在九年後病死,那麼在這九年中李世民與李淵的父子關係如何呢?
畢竟李淵作為開國皇帝,他當時的權威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大唐是他一手締造的,手下大臣也都是他培育和提拔的,儘管已經退居二線的李淵,但餘熱不減,這一點李世民看到非常清楚,所以李世民時刻防著老爸復辟,而這一點表現出以下幾點。
第一點,李淵退位後一直居住在太極宮,而太極宮地勢低窪,夏季溼熱,冬季寒冷,而仁壽宮是隋朝留下的其特點則是冬暖夏涼,但是李世民並沒有讓給體弱多病的李淵居住,反倒將其作為自己的寢宮。而且李淵身邊的太監,宮女由於年老,需要新增,但是李世民硬是沒有同意增加。當然了李淵也沒有辦法。
第二點,大臣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上書李世民說太極宮因溼熱不均,建議給李淵重新找個地方居住,其實是想讓李世民把仁壽宮讓出來給太上皇居住,但是李世民並沒有讓出來,而是重新在皇宮外另建一個宮殿名叫大安宮,目的就是要讓李淵遠離政治中心,李世民這是一點點洗掉父親在朝廷的影響力。
所以從這幾點看,身為太上皇的李淵其實在這九年中,人身自由是受到限制的,一直居住在太極宮,而且李世民在很多方面是打壓父親的,尤其是想把李淵遷出皇宮居住,就是要去李淵化,逐漸洗滌李淵在朝中的影響力,連生活起居上李世民也都會過問,而對於這些李淵只能看在眼裡,貞觀九年一代開國雄主李淵在無限感慨中離去。
唐玄宗李隆基和玄宗之子李瑁反目唐玄宗李隆基與其子李瑁的反目是為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李瑁的妻子楊玉環。
李隆基
一、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嫡孫,生的氣宇軒昂,善騎射,通音律,並具有卓越的政治才幹,他先是平定韋式集團的淫魔篡權,然後貶逐太平公主後登上皇位,隨後勵精圖治,任用賢才,在貞觀之治的基礎上,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開元盛世,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可惜晚節不保,因為最後他看上了兒子的老婆,這是他人生永遠抹不去的黑點。
李瑁
二、壽王李瑁
壽王李瑁,是唐玄宗之子,其母親是武惠妃,唐玄宗一直都非常喜歡李瑁的母親,因此李隆基對於李瑁也是高看一眼,李瑁當時風華正茂,經常出入一些宴會,有一次他就在宴會中看到了楊玉環,楊玉環非常漂亮,而且還精通琴棋書畫,所以李瑁當時就看上了楊玉環,他進攻和他的母妃武惠妃說起之後,武惠妃就央求了唐玄宗下詔給他賜婚,就這樣楊玉環成立李瑁的妻子。
楊玉環
三、李隆基如何奪得楊玉環
武惠妃為了讓李瑁當皇帝,就用手段害死了當時的太子,還有光王。可能因為自己幹了太多的錯事,所以武惠妃經常覺得有人要害他,就這樣武惠妃被嚇死了,武惠妃時候李隆基身邊缺少了貼心的人,後宮佳麗三千可是李隆基一直不太滿意,就在李隆基感到傷心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有人提到李瑁的妻子楊玉環溫柔賢淑,而且還善於歌舞,皇上可以召她進宮,李隆基聽了大臣的意見就讓楊玉環見宮面聖,李隆基一看到楊玉環就被他深深的吸引住了,可是這個時候的楊玉環還是他的兒媳,他也不好一直讓自己的兒媳進宮。
李瑁當時為什麼不反對,李隆基又是如何得到楊玉環的
第一,李隆基以“孝道”為藉口。李隆基以替他的母親竇太后祈福為名,讓楊玉環出家為道士,道號“太真”。李隆基的這道命令,李瑁是無法拒絕的。因為這是以“孝道”為藉口的,古代是禮治社會,這點事非常重要的,所以李瑁不敢拒絕也不敢說不字。
再說,當時李隆基只是說讓楊玉環出家當道士,在李瑁看來只要不是生離死別,等楊玉環給竇太后祈福完,肯定還能把她迎回來。
第二,李隆基以“太子”為誘餌。孫然楊玉環被父皇奪走,但是因為李隆基曾有心思立李瑁為太子,對於李瑁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有了這個誘惑,李瑁是肯定不敢反對的。
第三,李隆基以“威權”為高壓。李隆基把楊玉環搶到手後,立刻宣佈立李亨為太子,李瑁的“太子夢”落空。李隆基不立李瑁為太子是正常的,他把李瑁的妻子奪走了,在立李瑁為太子的話,李瑁的權利變大,如果他在思念楊玉環的話,肯定會對自己不利。李隆基廢殺了李瑛等三個兒子,說明他非常冷酷無情,李瑁為了保命,只好認命。
李隆基和楊玉環
後來李隆基一直都惦記著楊玉環,等到風頭過了之後,唐玄宗立馬就將楊玉環接回了宮裡,而且還封為了貴妃,因為這件事李隆基就開始逐漸的疏遠了李瑁,李瑁他也不敢反抗,只能看著自己的父親搶了自己的妻子,也許他也感到羞恥,在大曆十年的時候李瑁就去世了。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其它見解的,請勿噴!
-
7 # 讀歷史知興替
皇權這個東西太誘人了。讓人能夠抹殺親情,友情,愛情。成為一個沒有感情的殺手。為了能夠登上皇帝的操作那真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最後骨肉相殘。從秦始皇統一天下這種事情太多太多了。講一個人們很少知道的權力鬥爭。
西漢時期景帝立了自己長子劉榮為太子,但是劉榮母親慄姬沒有一點政治頭腦,得罪了景帝姐姐館陶公主。又數次得罪漢景帝。有次漢景帝身體不舒服就問慄姬:我百年之後你會如何對待我的十四個兒?結果慄姬非常生氣。後來劉徹母親王娡派人告訴一個官員。讓官員向漢景帝上書希望立慄姬為皇后。結果漢景帝大怒。殺了這個官員。漢景帝以為是慄姬的主意,廢了慄姬。立王娡之子膠東王劉徹為太子。廢太子劉榮被改為臨江王。公元前148年又因侵佔宗廟地修宮室犯罪,被傳到中尉府受審。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給刀筆,欲寫信像景帝謝罪,郅都不許。後竇太后堂侄竇嬰派人悄悄給劉榮送去,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後自殺。竇太后聽後大怒,深狠郅都,在其干預下郅都被殺。而全程景帝對此事不聞不問,不管不顧。最後導致劉榮自殺。相反郅都作為替罪羊被殺。由此可見景帝刻薄寡恩。最後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救。後來的漢武帝也鬧得父子兵戎相見,最後自己大兒子一家慘死。只留下一個孫子就是後來的漢宣帝劉詢。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回覆列表
太多太多!歷朝歷代都有,我舉幾個例子
1,漢朝,漢武帝劉徹和他兒子,唳太子劉據,太子起兵造反,皇帝斬殺太子,皇帝后來後悔了,再後來,戾太子孫子劉病己當了皇帝,劉病己可是傳奇皇帝
2,南北朝,北朝,魏道武帝被兒子拓跋紹殺了,南朝宋元帝殺了他爸劉義隆登基
3,唐朝,李世民廢了李淵,武則天殺了她兒子皇帝,李旦廢了他媽武則天,李隆基也被兒子廢了,唐朝前期簡直是代代相愛相殺
4,宋朝宋徽宗頌欽宗互幹,金兵一來又互謙讓皇位,逗死,金朝遼朝就血腥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