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ina育兒
-
2 # 蘭州方言賀小五
“曾子殺豬”的故事聽過嗎?就是說,孩子雖然小,父母答應了的事情不能反悔,一定要兌現承諾,不要以為孩子小就糊弄過去了,如果糊弄了孩子,就等於父母說謊了。那麼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又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所以孩子也會慢慢的模仿父母,忽悠父母,不知不覺就學會了撒謊。
有句話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影印件出錯,要改原件。”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說話做事,待人接物,孩子一點點的缺點錯誤都有可能是父母的有意無意造成的。
董卿說過一句話:“要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孩子小,耐心的給他講,他會聽的。讓他明白說謊的不好處,比如講一講“狼來了”的故事,和一些誠實守信的童話故事。我相信,父母的愛心,耐心,一定會讓孩子改掉這個說謊的壞習慣。
-
3 # 大靜cjw
撒謊是為了彼此都能夠達到滿意的結果,其實不管是孩子,成年人也喜歡撒謊,善意的謊言或者無關緊要的謊言,都是為了彼此雙方能夠更好的相處,所以一定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認為孩子愛撒謊,因此對孩子產生不信任,可以和孩子談談心,告訴他有些事情可以直接和爸爸媽媽說,即使你做錯了或者沒有做,都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父母是會生氣的,但是知道你撒謊會更生氣,如果你學習學到困難可以告訴我們,找出原因,一起解決,但是學習的事情一定不要撒謊,告訴孩子這個行為是不對的,這樣孩子才會有意識,才知道以後遇到這件事該如何處理。
-
4 # 布衣學堂
孩子在小的時候是不會撒謊的,他們只知道高興就笑,不高興就哭,餓了就要東西吃,直接地和我們表達他們的感受。當我們的孩子漸漸長大到三四歲左右,隨著他對未知世界的認識增多,孩子說話變得讓家長摸不著頭腦。幻想和現實融合在一起,也許你問他一件在幼兒園發生的小事,他都會和你滔滔不絕天馬行空地說半天。但裡面有幾句是真,幾句又是想象不得而知,這個年齡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要以為那是孩子在撒謊。真實和幻想都是孩子的世界,我們要試著去接受。
當孩子到了要上小學的年紀,他們已經可以區分幻想和現實。如果家長和孩子經常交流,孩子會非常樂意把他的世界呈現給我們。這時我們或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侃侃而談我們聽得津津有味,但最後孩子一句“我是騙你呢!”然後得意地笑著跑開。或者是白天說了一些小謊言,臨睡前孩子會很愧疚地說:“媽媽,其實我說的......不是真的”。遇到這些情況家長也不必擔心,這說明他們已經可以運用自己的大腦,編制出一個有邏輯的事情。而我們的忠實傾聽,讓孩子有了小小的成就感,高興之餘他們也不忘記把真相告訴我們。這一切是孩子大腦發育、智力提高的表現!
有時撒謊是孩子無法解決事情的無奈之舉。比如兩個小男孩打架,互相都指責是對方先動手的。因為他們知道誰要承認是自己先動手,就會得到老師和家長的懲罰。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試著去理解當時的孩子。首先,撒謊說明他已經意識到打人是不對的,但是在此情此景,孩子又不知道除了動手打架,該以何種方式解決他們倆之間的糾紛。所以我們家長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孩子說謊,而是教會孩子,在打架之前還有其他可以解決矛盾的方法,打架只能激化矛盾而並不能解決,撒謊更是對錯誤的掩蓋。教會孩子處理事情的方法,孩子明白後也就會主動承認錯誤了。
有時撒謊是孩子複雜心情的體現。比如,自從家裡有了弟弟,媽媽就把重心傾向於年幼的那個。媽媽覺得哥哥已經懂事應該讓著弟弟,哥哥也希望得到媽媽的關愛但是這種心情始終得不到滿足。有次哥哥不願意讓著弟弟,和他搶玩具,以至於弟弟摔倒大哭。哥哥堅決不承認是他欺負了弟弟。這時我們更應該站到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渴望被愛不得的複雜心情,於是對弟弟也會有怨氣。這種情況下,不止是二胎的家庭,當孩子撒謊是因為內心的複雜、矛盾的情緒找不到出口,請家長反省自己日常對待他是否有偏頗。可以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而不是靠撒謊和負氣的行為,多和孩子溝通才是正解。
有時孩子的謊言是源於身邊親近的人。我們一個同小區的鄰居,老爺子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也很隨和,但是有一個習慣性撒謊的毛病。有次碰到老爺子明明在院子裡乘涼,手機響了對方問他在哪,他說:“我在河邊釣魚......”老爺子有個和我兒子差不多大小的孫子,據我兒子說,這孩子說話滿嘴跑火車,都不知道那句真哪句假。所以成年人的一舉一動都在無形中影響身邊的孩子,他們已經成了孩子默默學習的榜樣。如果孩子有習慣性撒謊的毛病,請家長們先反省一下身邊親人是不是有這個問題,要先讓大人改掉才可以要求孩子!
因此,當我們遇到孩子撒謊,最有用的做法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先去理解孩子當時的立場,幫孩子解除困惑,找到更好的途徑,這要比單純教育孩子不要說謊來得更有意義!發現孩子撒謊,家長怎麼辦?
如果讓各位家長自查是否撒過謊,相信99%的家長都不會否認,而剩下1%的家長可能正在撒謊。事實上,撒謊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環節。成人的謊言較難識破,而孩子的謊言卻因為各種因素,較容易被家長識破,引發家長的勃然大怒。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孩子說謊的性質也存在差異。希望各位家長面對孩子撒謊時,不要魯莽行事,或者嘗試保持一顆平常心,認識到孩子開始有自我保護意識了,並依據實際情況加以引導,來處理孩子的撒謊。
1. 搞清楚事實情況
有些年幼的孩子存在概念混淆的情況,比如,你給孩子上個月買的玩具,朋友問孩子是什麼時候買的,他可能會回答是昨天買的。這種無意識的撒謊,家長不必在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此類無意識謊言會自然消失。
對於年長的孩子,家長搞清楚事實並與孩子確認事實,是與孩子溝通的基礎。切忌魯莽判斷,亂貼標籤,造成問題升級。
2. 瞭解孩子撒謊動機
家長需要體會,撒謊對孩子自身心理是會造成負擔的,編制謊言、表達謊言和維護謊言都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因此,瞭解孩子撒謊的動機非常有必要,究竟是什麼造成孩子非要用撒謊來解決問題。
事實上,撒謊的原因大體可分三類:一是自我保護;二是虛榮心;三是希望達成某種願望。
(1)自我保護式的撒謊往往是家長曾經不當的教育方法所致。孩子曾經做錯了事,家長採取懲罰措施,運用強制手段讓孩子認錯而造成心理挫傷,為了躲避再次的責罰而選擇了撒謊。
(2)虛榮心式的撒謊往往是孩子為了自身的面子,在與同齡人交往時,為了贏得比較和競爭,故意誇大,顯示自己的優勢。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孩子平常很少受到別人對他的肯定,於是靠吹牛誇大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家長需要多鼓勵和肯定孩子,引導他接受真實的自己,同時也要引導他考慮別人的感受。
(3)希望達成某種願望而撒謊的情況,很可能是平時孩子的要求容易遭到拒絕,但是編成謊言就容易得到滿足造成的。家長應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需求如果是合理,家長會盡量滿足,暫時不能滿足的,也是正常的。
3. 不要懲罰認錯的孩子
孩子的自我保護機制啟動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對家長已經不夠信任。如果家長透過溝通和引導,重新獲得孩子的信任,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承認錯誤,以後不再犯,那就已經比較圓滿地處理了孩子撒謊的情況。
但在現實狀況中,常常出現的以下這種模式:孩子謊言被揭穿,家長表示生氣,孩子承認錯誤,然後家長懲罰或者說下次如果再說謊就懲罰。事實上懲罰已經認錯的孩子和威迫孩子都是非常不可取得,因為相對於撒謊行為,懲罰往往是滯後的,沒有真正解除撒謊的動機。那麼,以後只要謊言不被識破,都有可能出現一再的撒謊。
4. 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的誠信對於孩子有非凡的榜樣意義。希望孩子做到的,家長自身要先做到。特別是答應孩子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一旦答應務必做到,才能要求孩子的誠信。
5. 平時制定具體規則嚴格要求
事後懲罰並不可取,關鍵還是在平時的溝通和行為引導。教育孩子誠實,得從平時行為規範做起。父母可以利用身邊的小故事,讓孩子懂得好的行為是什麼,做錯了應該怎麼樣。有些行為規則一經提出就要嚴格執行,當錯誤行為“第一次”出現就要及時溝通引導,溫和並堅決地解決問題根源,既不姑息遷就,也不隨意懲罰。
當孩子出現撒謊行為時就是家長需要檢視自身的訊號。一旦發現孩子撒謊,家長既不能姑息遷就,也不能隨意懲罰,關鍵要去找到孩子撒謊的動機,從根源上引導孩子去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
5 # 我是杜佩玉
一年級的孩子很容易發生記憶錯亂,所以說如果你發現孩子撒謊,其實有時候更多的是他的作業記憶混亂,他就根本沒有這個印象。所以說他根本就不是撒謊。他有時候真的覺得,真的是已經檢查過作業。
對於一些我們通常所認識的孩子撒謊的問題,一定要注意,我們要分清楚哪些是孩子的,撒謊,哪些生孩子的一種天真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把幻想,還有夢想,還有撒謊都綁在了一起,對於孩子來講,他心目中所想象的很多東西。放開思維的話,它就叫做奇思妙想,如果稍微較真的話他就叫撒謊。
道德層面的問題,我覺得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講實在是太高了,兒童心理學已經指出來。8歲以前孩子的道德判斷標準完全是家長所引導的,甚至有時候是老師所引導的。簡單的例子來講,一位同學不小心打碎了兩個瓶子,而一位同學故意打碎了一個瓶子,你讓小朋友們來判斷誰,做得更好一些。大多數小朋友會判斷出來,故意打碎一個瓶子的那個小朋友做的更好。
所以說對於低年級孩子的,判斷撒謊以及相類似的負面的一些道德評判標準,加上不要輕而易舉的把它加在孩子頭上。
是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吧,有時候孩子真的是自己的記憶出現了問題,通常成年人也有這種記憶,結果,很多成年人看到某件事情的時候,會突然意識到這件事情在某些境況中出現過,其實這就是我們心理學上的記憶前置這樣的一個影響,是不是我們也在撒謊呢。
總之對於孩子,還是用關愛和關心和期待來對待吧。
-
6 # 寒石冷月
一年級兒童有撒謊行為是很正常的事情,在這個年齡段的撒謊和五六年級孩子撒謊還不一樣呢。主要是源於一年級兒童認知能力有限,不會估計後果,也少有記住上一次撒謊受到過的懲罰。有些人說是怕大人懲罰才會總撒謊,在我看來,並不完全是這樣。為什麼一年級兒童會經常有撒謊行為呢?
第一,孩子對撒謊的理解並沒有上升到誠信行為中來。因為理解能力還相對弱的原因,如果你讓一年級兒童去解釋什麼叫誠信,肯定絕大數孩子是答不上來的。如果你問孩子什麼叫撒謊,有可能答的上來,就是不說真話,或者故意說假話嘛。但是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理解與行為聯絡就是呈現兩條平行線狀,既說和做是兩碼事。
第二,一年級兒童對趨利避害已經比較擅長了。一年級兒童已經正式進入一個玩伴期,在孩子心裡玩可比寫作業重要多了,如果家長要求孩子必須要檢查完作業才能算寫作業結束,孩子保證會偷偷觀察大人是否真的給自己檢查,如果不給檢查就立刻會鑽空子,故意說檢查完了,然後撒腿跑去玩兒了,這種行為叫趨利避害,完全不顧後果。
第三,孩子總撒謊源於家長空口無憑地追問。很多時候別怪孩子撒謊,因為家長在問孩子事時,往往是空口無憑。就如孩子寫完作業後,媽媽問孩子交給爸爸檢查沒有?孩子張嘴就說檢查了。孩子如果說沒有檢查,他當然知道還得補上這道程式啊,於是為了馬上去玩兒就撒謊說檢查了。如果家長不問孩子,而是去問老公給孩子檢查作業沒有,不更直接嗎?也根本用不著讓孩子撒謊了。
第四,家長不講道理的責罰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撒謊對於一年級兒童的心理動機來講,除了可以少惹麻煩外,還有一個下意識自我保護心理在作怪。孩子對父母的不道理責罰和批評已經非常熟悉,甚至還有了應對的經驗。這種經驗就是隻要我不承認是我犯的錯,你們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自然拿我沒辦法。瞧,是家長錯在前不調查事實真相導致孩子撒謊的。
透過上面的分析,家長清楚孩子為什麼總愛撒謊了嗎?如果你孩子總撒謊,一定要想想是什麼原因了,只有合理與孩子溝通,才能讓孩子說出事實真相。透過培養孩子講誠信,表揚孩子的誠信行為,只有依據平時約定好的規則去適當懲罰,才會讓孩子知對錯,而不會輕易撒謊。
-
7 # 君翰教育
小孩子有撒謊的行為很正常,他們尚未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他們只知道如果說了實話,可能會受到批評,如果說了謊話,可能家長開心,自己也會受到表揚,所以他們對撒謊本身是不存在感知的,他們不知道這個事情是不正確的事情。
1、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制定懲罰規則,告訴孩子撒謊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具體可以和孩子提前樹立一個規則,撒謊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自己也是被規則約束的物件,家長可以率先違反規則,被孩子發現,並接受面壁之類的懲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會嚴格遵守規則的,並告訴孩子撒謊的危害。然後在發現孩子撒謊之後,嚴格執行規則,告訴孩子失信的危害。一定一定要嚴格執行懲罰規則,在孩子內心樹立規則的一杆稱!!!
2、家長需要執行一些獎勵的規則,鼓勵孩子講真話。孩子犯錯後講真話本身就需要勇氣,家長首先要鼓勵表揚孩子講真話的行為,讓孩子時刻牢記,講真話是一種正確的行為,弱化對錯誤的懲罰,避免孩子日後害怕家長的情緒或者懲罰而不敢再說真話。獎勵一定是要和犯錯誤的懲罰區分開的。不能說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就取消說真話的獎勵,這個獎勵可以是一個玩具,一頓大餐,但是一定一定要落到實處。
3、多和孩子溝通,避免毫無道理的懲罰與責罵。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撒謊,是不是自己每天的檢查與追問,讓孩子覺得壓力山大?孩子為什麼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是不是自己的要求太高太多,以至於孩子不願意甚至不能夠完成?是不是自己的每一次懲罰都讓孩子感到害怕,所以選擇撒謊?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出了問題,請家長一定要首先自行反思。
-
8 # 親子成長手冊
一年級的小朋友對於這樣的回答其實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不想耽誤自己玩耍的時間,作業這種東西十個孩子有九個是不喜歡的,所以當你問他的時候他就會隨口說檢查了哦!
但是如果其他方面,你覺得他的撒謊已經很嚴重了,需要家長干預的話,那麼就想想辦法,看看如何處理才好。
1、利用繪本或者是動畫片,告訴孩子說謊的壞處記得小時候課本上有一篇文章叫做《狼來了》,這個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會給孩子講,透過講解故事讓孩子知道原來撒謊會有這樣不好的後果,然後潛移默化中孩子就知道了原來撒謊是不好的,自己是不能做這樣的行為的。
很多時候你不說孩子就是不知道,並且還以為自己的小聰明欺騙了爸爸媽媽還會洋洋得意的,你必要要告訴他撒謊的嚴重後果,這樣孩子才會不做了。
還有可以利用動畫片匹諾曹的故事讓孩子知道,撒謊是要付出代價的!
2、利用積分制管理孩子的說謊行為利用積分的策略做控制孩子的行為,和孩子約定好,如果孩子沒有撒謊,自己可以給孩子獎勵多少積分,如果孩子撒謊要減少多少積分,積分是可以更換好吃的或者是好的玩具的,這樣對於孩子來講是一種約束。
3、孩子喜歡撒謊是不是怕被嚴厲的批評,對待孩子承認錯誤的態度估計也有影響孩子喜歡撒謊很多時候是因為害怕自己承認錯誤之後父母嚴厲的批評,所以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之後,父母一定要寬容自己的孩子,不要過於嚴厲的苛責孩子,不然孩子就不敢承認了。
大人們先想想自己的行為,不要一直揪著孩子的問題不放,如果你可以坦然接受他的錯誤的話,是不是遇到問題就不會選擇撒謊而是選擇承認錯誤。
-
9 # 陌小寶的成長故事
孩子撒謊的心理可以用趨利避害來形容。上一年級的孩子基本上具備了揣摩家長/老師心理的能力,當他們知道自己說實話會受到懲罰或者不利於自己的待遇時,出於畏懼或者僥倖的心理就會對家長/老師撒謊。
拿檢查作業這件事來分析,他說爸爸檢查了,基於這個回答如果家長相信了他說的,就不去檢查作業了,他就可以從作業這件事上脫離出來了。這可能就是撒謊時的心理活動。對於這個心理活動如果我們往深一層次分析話可以發現這樣的問題:
1.孩子十分厭倦寫作業,從寫作業這件事上找不到樂趣。
2.爸爸檢查作業不是一件讓他感覺愉快的事,爸爸會嚴厲的指出作業中的錯誤並開始喋喋不休的訓導。
3.爸爸檢查作業的話,孩子就不能做自己的事情了,好不容易從作業的氛圍中走出來,還沒放鬆一下又要回到那種狀態。這樣的情緒轉換讓孩子感到不開心。
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孩子而言,他心中並沒誠信的概念。他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思考如果謊話被揭穿後會面對什麼樣的局面。他只是單純的不想面對家長/老師對自己的“負面”的評判。而這可能跟他以往犯錯時所接受的家長採取的處理方式有關。
除了逃避不願接受的行為,撒謊的另一個心理就是掩飾自己的不完美。孩子覺得如果爸爸/媽媽知道自己做了錯事,那自己就不是好孩子了。基於這種心理孩子會透過撒謊來掩飾自己的過失,覺得這樣就可以維護自己的形象。
回覆列表
孩子愛撒謊的原因,其實不外乎是——孩子說出真相之後,爸爸媽媽會生氣。
如果說出真相,大家都不開心,那麼,倒不如不說出真相。
尤其在學習方面,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到學習,對於學習這這件事情來說,他們還沒有掌握應對方法,包括系統思考。在學習上,可能不會像父母要求的那麼高。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是知道父,爸爸,媽媽想讓他做的好一些。但是孩子往往又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這個時候一旦達不到要求,爸爸媽媽就會生氣。爸爸媽媽生氣就意味著全家都不開心,而且孩子可能還會受到懲罰,所以孩子就會有一個小心思:可以不告訴爸爸媽媽真相。
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爸爸媽媽一定還是要坦誠的告訴孩子:沒有關係!爸爸媽媽一定要給孩子啊,吃一顆定心丸,而且說到必須要做到,說好不給孩子發脾氣,那麼絕對不給孩子發脾氣。
孩子還小,檢查作業這件事兒對他來說,是有難度的。孩子並不太會檢查而去他也不知道怎麼檢查怎麼去做,所以這個還需要爸爸媽媽去引導,或者是透過老師,告訴孩子怎麼去檢查。
現在孩子剛上小學,學習方式,方法都還在不斷的摸索當中,爸爸媽媽不要著急。
肯定是要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為主。一旦他的學習態度端正了,學習習慣養成了,那麼學習成績肯定會直線上升,在這種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良好的情況下,再加上正確的學習方法,相信孩子在學習上肯定是所向披靡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