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途史書童

    先放結論,福康安不是乾隆私生子。

    以下為分析:

    人物簡介:

    福康安(1754-1796),滿洲鑲黃旗人,富察.傅恆之子,孝賢皇后之侄。

    從小受乾隆寵愛,年幼時便被接入宮中撫養。

    官運亨通,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早年曾參加第二次金川之戰,以及先後率軍平定甘肅回民田五起事、臺灣林爽文事件、保衛西藏的廓爾喀之役、苗疆起事。

    身前被封為貝子,去世後被破格追封為嘉勇郡王,配享太廟。

    分析並解答一下福康安被傳為乾隆私生子的主要的幾個問題:

    一、出身

    有一野史說法是,福康安的母親節瓜爾佳氏因為長得貌美,而且是孝賢皇后的弟媳,因此長期出入宮中,乾隆垂涎她的美色,就臨幸了她。

    對於這種說法,感覺更像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八卦談資。就出身來說,有另外一種說法可能性更大一點。

    因為福康安與乾隆早夭的皇子永璉十分相似。永璉皇子是乾隆最鍾愛的皇子,因為他是孝賢皇后所生,孝賢皇后是乾隆的原配,兩人感情至深。乾隆也對永璉寄予厚望,早早的把他秘立為太子,可惜永璉在八歲便夭折離世。

    所以乾隆有可能把對昔日愛子的思念與關愛都轉移到了福康安身上,這也應該是乾隆一直以來格外關照福康安的原因之一。

    二、仕途

    質疑福康安的軍事能力,並認為他所立下的功勳不足以承受乾隆過高的封賞。

    首先,福康安確實是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華。嘉慶朝後期出現了福康安的功勞“應歸功於海蘭察”的說法,是缺乏客觀依據的。事實上,海蘭察作為高階將領,先同清朝統帥從徵緬甸,但大軍失利,直到傅恆將軍止戰才使戰爭完結。後同定邊將軍溫福從徵金川,不料溫福作戰失利,美諾、明郭宗都失守了,海蘭察退到了日隆,直到阿桂擔任主帥後,才平定大小金川。後來同和珅打田五,都以失敗告終。可是,海蘭察跟隨主帥福康安作戰能夠屢戰屢勝(指戰役總體),證明海蘭察也是跟隨常勝將軍打勝仗,從戰敗元帥得敗果,他作為副將,尚無法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因此,“功歸於部下”的說法是不公正的。不可否認海蘭察等人的功勞,但同時也不能否認福康安自身的戰功和軍事能力。

    至於乾隆對福康安的封賞是否有點過頭了?因為立下戰功的人可多了怎麼別人沒有這麼好的待遇?這方面確實也有乾隆對福康安偏袒的原因,畢竟他是乾隆從小接到宮中撫養,一手栽培和提拔起來的,所以乾隆對他格外關照也是可以理解的,並不一定就是因為他是乾隆私生子。但是前提也是福康安自身有一定的能力,值得讓人提拔。

    三、婚姻

    為什麼福康安的兄弟都娶了公主,反而最受乾隆恩寵的福康安沒能娶上,是怕宗室亂倫嗎?

    其實公主在清朝主要用於軍政聯姻,同一個家庭一般不會尚主兩次,傅恆已經有一個兒子娶了公主,如果再把女兒嫁給福康安,就會顯得太偏寵了。

    而且後來福康安的幾個子女也與皇室聯婚了,如果真的顧忌亂倫的話,乾隆也不會允許這麼做。

    總得來說,從福康安的出身,成長,仕途,婚姻幾個方面來看。雖然起初都有疑點,但分析過後也不難找出真正的原因。歷史上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象,只結合更多實質的證據和背後的邏輯去判斷,才能得到真相,福康安並不是乾隆的私生子。

  • 2 # 步武堂

    福康安是清乾隆朝中後期的著名的重臣,也是乾隆最喜歡的“內侄”。

    福康安,乾隆朝中前期的重臣傅恆的小兒子,鑲黃旗富察氏。乾隆十九年生。自小深受乾隆喜愛,基本上是在宮中長大。他的姑姑,也就是傅恆的姐姐,是乾隆的皇后富察氏,孝賢皇后。

    在乾隆朝,父子先後被重用的情況並非只有傅恆父子,劉統勳和他的兒子劉墉也是一對,只不過劉統勳父子是漢人,而傅恆父子則是旗人。不過從重用的程度來講傅恆父子要比劉統勳父子大的多。

    傅恆在乾隆朝是著名的軍事將領,後期擔任軍機大臣,封一等公。他的兒子福康安就更加厲害,活著的時候封為“貝子”,死後追封為“郡王”,就是乾隆的子侄們也未必都有此“殊榮”。整個清代,作為“姻親”被封為“貝子”,死後追封“郡王”,福康安是唯一的一個。

    這是福康安的身份傳說的根本原因。自嘉慶朝起,“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這個“民間傳說”就開始流傳。都是因為乾隆對福康安的超乎尋常的“偏愛”。

    那麼,這個“私生子”的傳說是否靠譜呢?我本人對此還是偏向於認可。俗話說“無風不起浪”,還有一句泊來的俗話“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我挺相信這兩句話的。

    首先,按照福康安的功勞來講,封個一等公,無論是文華還是武英殿給個大學士,包括享配太廟。加上位至軍機大臣(哪怕是首輔)也就很可以了。福康安年紀輕輕就從巡撫做到兩廣總督,最後做到軍機大臣,可以說是一直得到乾隆的重用,當然福康安和他的父親一樣,也是立了不少戰功,包括平息回部的叛亂,臺灣的林文爽的叛亂,以及穩定西藏局勢,和緬甸平定等,這些戰功有相當的部分是為了成就乾隆的“十大武功”的結果。屬於“錦上添花”而非“挽狂瀾於既倒”。

    但是,乾隆對這個“內侄”的偏愛非同尋常,居然打破祖制,封福康安為“貝子”。並在死後被追封“郡王”,這就顯得不可思議。因為“貝子”這個封號並非是對戰功或政績卓越的獎賞,“貝子”是皇族宗親的獨有封號,原則上非皇族宗親沒資格受封。縱觀整個清朝歷史,福康安是唯一的一個。並且自康熙朝平“三藩”之後,“異姓不封王”就成了祖制。

    第二,刻意迴避福康安與乾隆的女兒結親。以福康安的被寵信被偏愛,和皇家結親並非是不可能,但是乾隆居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傅恆的另外兩個兒子。這至少不能排除“人倫問題”的嫌疑。

    第三,與此相反的的是,福康安的子女和乾隆的孫子孫女結親卻多達三個(二子一女) ,這在整個清代大約也是絕無僅有。

    有人認為,這恰好是福康安不是乾隆私生子的重要依據。但在我看來清朝時期孫子輩“聯姻”屬於“親上加親”。《紅樓夢》當中,賈寶玉和林黛玉大概是一個爺爺,只不過是賈寶玉叫爺爺,林黛玉叫姥爺而已。賈母也罷,甚至是賈家上下沒有一人認為存在“人倫”問題。

    在皇族,皇帝的兒子之間的關係,並非都是“同父同母”,倒是絕大多數是“同父異母”。到了第三代,血緣關係和尋常人家相比就要差很多了。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觀點。

  • 3 # 一半秋色

    關於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一直傳的沸沸揚揚。

    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言,是因乾隆對福康安實在太好了,好的讓他的兒子嘉慶都醋意大發。

    來看看乾隆給福康安的封賞:生封貝子、死贈親王,三代以內世襲罔替。

    這個待遇是整個清朝獨一份的特例,我們知道,封王一般都是皇子的特權,福康安能被封為親王,足見“皇恩浩蕩”,而且還能三代以內世襲,這個又是“格外的恩寵”了,因為清朝的爵位都是隔一代降一級。

    難怪,嘉慶繼位之後,非常看不慣這一點,對死去之後的福康安橫挑眉毛豎挑眼,他將福康安長子世襲的貝勒爵位降為了貝子,直至革除,還將他的兒子發配邊疆。

    有人說,這是嘉慶“醋意大發”的表現。那麼,福康安真的是乾隆的兒子嗎?

    坊間還流傳著這麼一個小故事:

    福康安的“父親”傅恆是乾隆的小舅子,傅恆的妹妹嫁給了乾隆,她就是富察皇后,有了這層關係,福康安的生母經常出入皇宮,陪皇后閒聊解悶。

    這天恰好是皇后的生日,福康安的母親前往祝賀,生日晚宴上,觥籌交錯,氣氛很好,不知不覺地,福康安母親不勝酒力,頭有些發昏,於是就藉故出去了。

    沒過多久,乾隆也出去了,皇后覺得奇怪,怎麼兩人一前一後出去呀,該不會有事吧?於是命侍女暗中檢視,不一會兒,侍女貼著皇后的耳朵小聲稟報:“夫人進了寢宮,乾隆爺也跟進去了!”

    這下,皇后什麼都明白了,她猜對了,但乾隆本來就屬於興致很高,精力旺盛之人,他的女人多了去了,皇后雖然有些醋意,但也無可奈何,她是個識大體、能忍耐的女人,要不也當不上皇后啊!

    第二天一早,福康安的母親過來辭行,皇后半開玩笑地揶揄道:“嫂子昨晚安好啊,恭喜了!”福康安的母親當然明白什麼意思,瞬間臉羞的通紅,慌慌張張地趕回家了。

    當然,這只是傳言,可信度不高,但乾隆對待福康安的極其“過分”的好,實在令人起疑,下面還有兩個令人起疑的地方:

    其一,福康安自幼在宮裡長大。通常只有皇子才能在宮裡生活,福康安何德何能,居然有資格在宮裡生活,有人說是皇后是福康安的姑媽,乾隆是福康安的姑父,當然能進去玩啦!

    然而,皇宮畢竟是皇宮,不是尋常人等能進去的,當年乾隆小時候,就是在宮裡由康熙親自培養大的,乾隆對福康安如此“喜愛”,難道不怕別人說閒話嗎?唯一的可能,乾隆此舉其實故意向大家暗示—這就是我的娃!

    其二,福康安沒娶公主。按理說,乾隆既然寵愛福康安,不該把公主嫁給他嗎?福康安大哥娶了宗室之女,二哥娶了乾隆的四女兒,福康安不該也娶公主嗎?有人說,乾隆女兒嫁完了,沒有女兒了?

    還真不是,乾隆的七公主比福康安小了兩歲,長的如花似玉,氣質過人,他倆不正好天造地設的一對嗎?然而,乾隆沒把七公主嫁給福康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七公主和福康安是兄妹。

  • 4 # 洛水清風

    說起福康安,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他可是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福爾康的原型。在真實的歷史上,福安康一生倍受乾隆的寵幸與信任,在他年幼時,就被乾隆親自帶入宮中教養,還享有和其他皇子在上書房讀書的資格,就連他的名字也是乾隆親賜的。

    在乾隆一朝,最被乾隆寵幸的一個是和珅,另一個就是福康安。如果說和珅是靠著阿諛奉承博得乾隆的歡心,那福康安就是靠赫赫戰功贏得乾隆的器重。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福康安就參與其中三次,即徵金川、徵林爽文、徵廓爾喀,最後病死於徵苗軍中,年僅42歲。乾隆聞訊非常傷心,作詩悼念:到處稱名將,功成勇有謀……自嘆賢臣失,難禁悲淚收……

    那麼,這樣戰功赫赫的一代名將,怎麼會有他是乾隆私生子一說呢?這還要從福康安的身世說起。

    福康安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於名門的富察氏。其父傅恆官居大學士,任乾隆時期首席軍機大臣20多年。其姑母是乾隆的嫡妻孝賢皇后富察氏。關於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一說見於《滿清外史》一書。書中有這樣的記載:“乾隆漁色甚至。傅恆之妻,孝賢皇后嫂也。以淑房戚,得出入宮掖。弘曆趁間逼幸之,傅恆妻不敢拒,遂有娠。未幾,生一男,即福康安也。

    原來,乾隆登基後,傅恆的妻子瓜爾佳氏按慣例,逢年過節要入宮向太后請安,也陪富察皇后說說話。乾隆號稱風流天子,一次在宮中偶遇瓜爾佳氏,見她貌美如花,楚楚動人,禁不住淫心蕩蕩,便找個機會寵幸了她。據說,為了方便與瓜爾佳氏幽會,乾隆還把傅恆調離北京城。後來,瓜爾佳氏生下一子,乾隆親自賜名福康安。

    這個故事看起來有板有眼,也符合乾隆好色的本性。但多數史學家不認同,他們認為,乾隆之所以如此喜歡福康安,主要是為了彌補喪子之痛。乾隆與富察皇后曾育有兩子,他們分別是皇次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這兩個皇子名字都曾被乾隆先後寫在傳位密詔中,結果他們都夭折了。後來,乾隆看到滿月福康安,就聯想到自己早夭的兩個皇子,不由心生憐憫,便將其帶入宮中撫養。說白了,就是乾隆把對早夭兩個皇子的愛,轉移到福康安身上罷了。

    福康安也不負眾望,在乾隆精心培養下,不光武藝超群,還深諳用兵之道。他一生最輝煌的戰役就是親自帶兵剿滅入侵西藏廓爾喀兵,這也是鴉片戰爭之前,清朝最後一次對外戰爭的勝利。

    廓爾喀兵以紀律嚴明和英勇善戰聞名於世,所謂彎刀一出,必須見血,就是形容廓爾喀兵剽悍的戰鬥力。乾隆53年,廓爾喀兵在英國的唆使下,悍然入侵西藏,兵鋒直達日喀則。他們不僅洗劫布倫寺,還搶走乾隆賜給班禪的大量珠寶。清朝派兵幾次圍剿,無果而終。

    乾隆57年,福康安被任命為將軍,率領8000勁旅,翻雪山,越戈壁,深入西藏,與入侵廓爾喀兵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廝殺,在福康安的精心指揮下,3000千入侵西藏廓爾喀兵被全殲,打敗了廓爾喀兵不可戰勝的神話。此次遠征廓爾喀大捷,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捍衛的清朝的尊嚴,福康安也因此名垂史冊。

    福康安能得到乾隆器重,與他出身有關,最重要來自於他赫赫戰功。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行軍途中度過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最後病死於軍中。死後被乾隆追封為王,除罷清朝入關後封了三個異姓王,福康安是清朝唯一的一個。

  • 5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福康安在乾隆一世,確實是個詭異的存在。首先是乾隆詭異地寵信這個年輕人。13歲,他就是三等侍衛、在乾清門行走。15歲,他已經是二等侍衛、在御前行走。16歲,他是一等侍衛。17歲,他是戶部右侍郎、鑲籃旗蒙古副都統。

    有人便問了,他憑啥這麼牛啊?

    實際上,他的“牛”才剛剛起步而已,就在17歲這一年,大小金川作亂,他已經以欽差的身份出現在前線,負責針對副將桂林的審訊。一年之後便升職為戶部侍郎、滿洲鑲黃旗副都統。

    19歲之際,福康安再次出現在大小金川前線,主將阿桂知趣地讓他做大將,隨後便向乾隆報告:說這個年輕人很猛,率八百士卒,夜間冒雨攻打碉堡,"壯軍威、破賊膽"——於是兩年之後,也就是21歲的福康安,獲得嘉勇巴圖魯號。而在平定大小金川之後,清廷論功行賞,封福康安為三等嘉勇男。西征軍返京之日,乾隆親往京城南郊行郊勞禮,接著賜御用鞍轡馬一匹,於紫光閣繪像,列前五十名功臣中。然後,擢為鑲白旗蒙古都統,賞戴雙眼花翎。再調正白旗滿洲都統,賜紫禁城騎馬——老實說,沒有一個宗室以外的人,如此風光過!

    23歲之際,福康安已經是吉林將軍。24歲,他又成了盛京將軍。26歲,他成為雲貴總督,總領一方軍政。27歲,他又當上四川總督兼署成都將軍。28歲,他提拔為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29歲,他被被召回北京,提拔為工部尚書、總管鑾儀衛大臣、閱兵大臣、總管健銳營事務。30歲,他再提拔為兵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又被派去甘肅,鎮壓了一場起義之後,回來便在31歲那年當上了戶部尚書。32歲,他是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33歲又被派到臺灣鎮壓林爽文起義,第二年年初便搞定,輕鬆當上閩浙總督。

    36歲之際,福康安又被派去西藏,打敗了入侵的尼泊爾廓爾喀人。

    41歲,福康安又鎮壓了吳八月的起義。也因此獲得貝子頭銜——請注意,他是第一個宗室之外,活著被封此顯爵的人。然後他就死在了軍中——乾隆太悲痛了,立馬又追封他做嘉勇郡王,配享太廟,並建立專祠以致祭。

    從以上我們也看到了,從13歲到41歲,這個福康安受到了乾隆無以倫比的照顧和恩寵——甚至超過乾隆對和紳的寵愛。只不過,和紳是給乾隆掙錢的,而福康安卻是給乾隆花錢打仗的。

    問題是:乾隆為什麼能在福康安13歲之際,就能看出他是一個領兵之材。而且在隨後的歲月中,幾乎是上趕著給他創造軍功的機會,然後便是迫不及待地加官進爵。

    換句話說,福康安的軍事成績,是乾隆著意培養的結果。

    為什麼?

    正史沒說,但乾隆的正牌兒子嘉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老爹一玩完,他就開始譴責福康安在軍中的揮霍無度。1808年,他又將福康安兒子的爵位從世襲貝勒降級成了貝子。

    為什麼?

    於是野史便出來了,說福康安他爹傅恆,其實不是真的爹。那一年傅恆的美麗老婆進宮見皇后,恰好遇見了乾隆,併發生了不可描述之事。然後便有了福康安。還有人說,這種不可描述之事,曾被皇后無意之中撞破,而後皇后便不可描述地死去。

    呵呵!確實很圓滿,沒毛病。

  • 6 # 閒人說雜談

    福康安, 字瑤林 , 出自於滿族名門望族--富察氏 。在清代歷史上,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一生征戰沙場 , 如徵廓爾喀 ,平金川 , 鎮壓臺灣天地會起義、甘肅回民起義、湘黔苗民起義等 ,沒有留下過失敗的記錄。因此,乾隆對他很是恩寵,民間也就有了福康安是皇子的傳言。

    第一,乾隆爺早在福康安平定廓爾喀時,就應該答應給福康安封王,後來乾隆擔心福康安封王招忌,所以就作罷。引自乾隆文曰:“福康安又荷王封,富察氏一門太盛,於伊家亦屬無益。”

    第二,福康安確實是具有軍事才華。嘉慶朝後期出現了福康安的功勞“應歸功於海蘭察”的說法,是缺乏客觀依據的。事實上,海蘭察作為高階將領,先同清朝統帥從徵緬甸,但大軍失利,直到傅恆將軍止戰才使戰爭完結。後同定邊將軍溫福從徵金川,不料溫福作戰失利,美諾、明郭宗都失守了,海蘭察退到了日隆,直到阿桂擔任主帥後,才平定大小金川。後來同和珅打田五,都以失敗告終。可是,海蘭察跟隨主帥福康安作戰能夠屢戰屢勝(指戰役總體),證明海蘭察也是跟隨常勝將軍打勝仗,從戰敗元帥得敗果,他作為副將,尚無法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因此,“功歸於部下”的說法是不公正的,也不符合客觀事實。

    民國時期,趙爾巽等在官方史書《清史稿》中評價福康安雖然出身世家大族,然而通曉軍事,頗有才略。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批准成立清史編撰委員會,委員會主任兼中國史學會會長戴逸曾說,福康安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位重要統帥,對於安定邊疆功績甚大。他同時還指出,福康安為人生活豪奢是社會的普遍現象,並不是他一人所造成的。可見兩位修史之人對福康安的評價與嘉慶朝以後的文人雜記有很大出入。

    乾隆早在封福康安為貝子時,就提出福康安功績與鐵帽子王無異,因此他曾一度想封福康安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可康乾盛世只有怡親王允祥為鐵帽子親王,雍正帝親弟,而福康安並非宗室,才從貝子起封。

    第三,關於私生子傳言,黃一農先生早已論證,福康安三個子女與皇室通婚,其中年齡最小的綿譽與富察氏於乾隆六十年八月生長子,嘉慶元年八月生次子,若福康安為乾隆私生子,乾隆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宗室亂倫。

    第四,公主在清朝主要用於軍政聯姻,同一個家庭一般不會尚主兩次,傅恆的兒子已經娶公主,乾隆若再將女兒嫁給福康安,就顯得偏寵。

    第五,為培養福康安,乾隆傾注了大量心血,福康安與乾隆雖非父子卻情同父子,因此乾隆對他格外重視。

  • 7 # 一品大學士

    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

    乾隆一生風流,只要被其相中的 女子,無論婚配與否,都要設法弄上龍榻,若不然也不會出現紫薇千里進京尋親的事兒。

    福康安的母親是孝賢純皇后的弟弟富恆的正室夫人,美若天仙,由於是孝賢純皇后孃家的弟媳,所以福康安的母親便經常出入後宮去皇后姐姐那串門。

    公元1753年的某日,乾隆在給太后請安後,順道去皇后宮裡看看,恰好與福康安的母親瓜爾佳氏撞見,乾隆立時呆住了,心中不由自主的驚歎,人間竟有如此美貌的女子。

    皇后看到乾隆的表情,甚是尷尬,但皇后畢竟時皇后,馬上主動為乾隆介紹,這位女子我弟弟富恆的老婆瓜爾佳氏,乾隆一聽是有夫之婦,馬上穩了穩心神,說了聲平身吧。

    瓜爾佳氏實在太美,乾隆始終無法忘懷,為了能與瓜爾佳氏把酒言歡,乾隆下旨讓富恆以欽差的身份到江南巡查,在支走了富恆以後。

    乾隆把瓜爾佳氏招宮中日夜纏綿,瓜爾佳氏不幸懷了龍種,其驚慌不已,如何向富恆交代?

    乾隆則欣喜萬分,他本想將瓜爾佳氏納入後宮,但顧及到皇后及富恆的感受,他放棄了這個瘋狂的想法,但為了不讓富恆生疑,乾隆又一次下旨讓富恆緊急回京。

    不明真相的富恆以最快的速度從江南迴到北京,沒想到一回到家中,夫人瓜爾佳氏便拉著他同房,與嬌妻多日未見,富恆也是急不可耐。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福康安順利的降生,當得知瓜爾佳氏生的是兒子時,乾隆興奮的差點跳起來,他馬上下旨給孩子賜名“康安”,寓意健康平安。

    縱觀清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沒有一個非愛新覺羅氏的人,活著封“貝子”,死後追封“郡王”,諡號文襄,且配享太廟,唯福康安一人。

    福康安,名義上不是乾隆的兒子,實質上他所得到的榮寵很大程度上都超過了乾隆的兒子。

  • 8 # 黑水布衣

    乾隆皇帝一生有兩大寵臣,文臣是和珅,武將就是福康安。這兩人都有著野史傳說,據說和珅與乾隆喜歡的一個妃子(雍正的妃子)相似,而福康安就是乾隆的私生子。那麼著到底是真的嗎?

    福康安(1754-1796),富察氏,字瑤林,滿洲鑲黃旗人,父傅恆,官居大學士,任首席軍機大臣二十多年,是乾隆朝前期最有權勢的大臣。祖李榮保,察哈爾總管。曾祖米思翰,康熙時為議政大臣、戶部尚書,力主撤三藩。福康安的姑母是乾隆帝嫡妻孝賢皇后富察氏。

    對於福康安受寵原因最多的解釋就是他生在富察家,富察氏一族一直就是名門望族,幾代不衰,加上富察皇后一直是乾隆皇帝最愛,包括福康安在內的多為富察氏子弟都受到重用,但福康安顯得格外不同,他的一生與別的親貴確實不太一樣。

    1、 野史秘聞

    據說,乾隆偶然一次見到了傅恆的妻子便看上了他,傅夫人在他的有意安排下,常常被召入宮陪皇后散心,有時還留在宮中歇息,於是兩人便開始了偷情,最後竟然誕下一子,這便是福康安。

    有趣的是,官方史料中沒有記載福康安的生年,最後經過考證福康安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出生,當時富察皇后已經去世,而傅恆正準備對準噶爾的作戰。

    乾隆雖然對富察皇后很痴情,但在她去世後,覺得是個濫情的渣男,野史中的風流韻事不少。與這位嫂嫂私通,也不是不可能。

    2、 輝煌的履歷

    據說,福康安還是少年時,就已經在御書房和皇子們一起讀書了,可見乾隆對他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要知道,福康安既不是傅恆的長子也不是幼子,正常來說應該是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但乾隆非常喜歡他。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僅14歲的福康安就成了三等侍衛,之後一路擢升,到了三十六年,不到18歲的福康安就成了戶部右侍郎,這比和珅的升遷履歷還要誇張。之後,他歷任吉林將軍、盛京將軍、成都將軍以及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武英殿大學士,當時福康安最早成為雲貴總督時不過26歲。

    福康安一生經歷13次升遷,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他參與其中的三次,即:徵金川(、徵林爽文、徵廓爾喀。此外,他又參與鎮壓甘肅石峰堡回民起義、鎮壓湘黔苗民起義。在這五次大戰役中,徵林爽文、徵廓爾喀、徵苗,均由福康安出任統帥,均以勝利告終。

    僅看福康安的功勞,似乎乾隆對他的褒獎並不為過。

    3、 一些疑點

    福康安不是駙馬!

    這很難想象吧,福康安的兄弟和姐妹都與皇族結親,而福康安卻是個例外,別忘了和珅可是與乾隆時親家關係啊,而福康安的妻子卻是伊爾根覺羅氏,並非皇家血脈!莫非福康安與皇室有血緣關係?

    最重要的是,福康安生前被封為貝子,死後追封為郡王!

    福康安卻是功勞不小,但除了清初吳三桂等以及蒙古領袖得到王爵封號外,清朝的異姓封王者僅福康安一個,如果不是皇家血脈不可能有這種待遇,他的哥哥福隆安是一等忠勇公,弟弟福長安不過是個侯爵,這很難不讓人懷疑。

    在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和前幾年大火的電視劇《延禧攻略》中都有關於福康安的故事,確實很有傳奇色彩。

    至於乾隆到底是不是福康安的親生父親,無從考證。但無論如何,從乾隆帝對福康安的寵愛中,多少能看到些端倪。乾隆去世後,嘉慶皇帝快速處理了和珅,而對福康安也是頗有批評,但沒有清算,可見嘉慶皇帝也對這位“疑似”哥哥的人比較客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尤二姐與賈珍有染,尤氏為何還接尤老孃母女三人進國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