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外梵音

    一 地理位置,蜀國主要擁有益州,漢中,南蠻等地,易守難攻。但正因為如此,想再取得新地盤同樣很是艱難。這也是蜀國在三國中地盤最小的原因。同時,正因為蜀國地處南方,士兵身體素質相對地處北方的魏國士兵來說,要差上一些。

    二 人才問題,蜀國地區人才匱乏,不像魏國、吳國佔據中原繁華之地,人才多如江鯉。到後期,蜀國文臣武將大多平庸,只知自保而不知進取。

    三 君臣不合,自法正死後,諸葛亮總領蜀國事物,大權獨攬;到劉備死後,更是達到頂峰。這也引起了劉禪的不安,君臣不合,在許多事情上相左,這也為蜀國的發展帶來不安地因素。

    四 軍事鬆懈,自諸葛亮死後,蜀國的軍備下滑厲害,君臣都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樂和,這也是魏國將領鄧艾可以偷襲成都成功的原因之一。

    五 歷史必然,天時地利人和,蜀國都不佔優,他不滅亡,誰滅亡。

  • 2 # 釋懷1665955

    劉備有的僅此而已……而曹魏有眾多的人口,有農業根本的中原腹地,所以人才方面也自然比蜀漢多,各個方面都比蜀漢強勢。

  • 3 # 吾王醫仙九尾狐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將名字我們大概都是先從三國演義上聽來的,而實事求是的講,三國演義這本書摻雜著很濃厚的個人傾向色彩,書中把曹操寫成了逆賊,而劉備才是正統的漢室繼承者。所以對於兩個陣營的武將,謀士,所刻畫的豐滿程度區別是很明顯的,這就給後世讀者造成了一種名將都在劉備手下的錯覺。繼而才產生了題主所描述的問題。

    相反的,當時各個陣營都是能人輩出,曹魏裡于禁,徐晃,劉樺,李典,郭淮,曹真,曹休,鄧艾。東吳的蔣欽,程普,黃蓋,周泰,淩統,潘璋等等。這些能征善戰的武將演義裡都沒有太多的筆墨,甚至有一些還被惡意抹黑。而我們現在討論名將更多的是放在了武力值上面,誰和誰單挑誰厲害之類的。卻忽略了統兵,計謀,兵法等各全方位的評價。所以拼人才,劉備其實不佔優勢。

    對立的,好比趙雲,演義裡的人氣極高。號稱常勝將軍,但正史中趙雲的身份僅僅是保護劉備家眷,雖然也有空城計和漢水一戰,但假如你讓趙雲和于禁領兵對峙,他不是于禁的對手。再比如諸葛亮,魯迅先生稱他多智而近妖,演義裡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當時劉備所依賴的首選軍師並不是他,入川前帶的是龐統,入川后有法正,打東吳用的是黃權。甚至糜竺的職位都在他之上。不可否認諸葛亮治國沒有問題,軍事上難免欠了一些火候。再說關羽,真正的有名氣的帶兵也只是水淹七軍,但僅僅過了四個月,就被東吳包了餃子,雖然東吳有偷襲的嫌疑,但作為戰區最高司令,每個方面都是你應該考慮到的,後方出了問題,這個鍋,你得背。

    說要軟體,再來說硬體。三國鼎立的局面一直到劉備拿下了西川蜀地才形成的,在這之前,劉備不是依附他人,就是亡命天涯。雖然屢次有貴人送地盤,但結局都是守不住。徐州被呂布拿下,汝南,荊州被曹操佔領,直到赤壁大戰之際孫劉開始聯盟,得以分得荊襄四郡,又從孫權手中借了荊州。才算稍微站住了腳跟。又恰逢張松和法正等人的裡應外合,拿下西川,在以益州為跳板,奪取了漢中。這個時候才算是一方霸主。

    而反觀曹操,孫權。曹操本來就有兗州,後官渡大戰,有兼袁紹的幽州,冀州。又相繼奪取了徐州,青州,幷州等。而孫權之前,孫策已經拿下了江東的揚州,交州和荊州大部分的城池,劉備呢,僅僅只有益州和荊州(換成現在也僅僅只是四川和成都)荊州還不是他自己的,屬於三國而治。想用區區兩個省的國力去對抗兩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這個資料就算是小孩子來數,也能知道誰厲害誰弱小。

    再加上益州的地理位置。雖然是天府之國,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易守難攻,別人是不好打進來,可你想打別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道路複雜,山路崎嶇。軍備器械,糧草馬匹等大規模的運輸都是極其困難的。這個時候就突出了荊州的重要性了,有了荊州,所有的物資都可以走水路運輸,大大的減少了成本,也增大了勝利條件。無奈無奈,關羽丟掉了荊州,等於把出門的那一條寬敞的大道給堵死了,再想出去,就得翻山越嶺。

    有人說諸葛亮北伐勞命傷殘,其實他怎麼可能不知道,但是沒辦法,不打,終究會亡國,打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綜上所述,打仗,不是看你手下的能人異士有多少,而且看綜合國力,看你的糧草,兵馬能不能源源不斷的補給。就是放到現在,也只是兩個字,拼錢。劉備能從一個落魄的賣草鞋的成為和曹操,孫權抗衡的一方諸侯,已經是很逆天了,再指望著他能一統天下,已當時的條件,說實話,根本辦不到。

  • 4 # 鴻涵先生

    劉玄德可以說是世間少有的將仁義和稱霸並駕而驅的人物。但曹操唯才是舉,更有一些理性在裡面。而劉備對待人才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親如兄弟,更多的是一些感性。他氣度恢弘、意志堅毅、寬厚待人,雖然劉備的文韜武略不及曹操,聰明才智不及孫權,但是他百折不撓,始終不肯寄人籬下,以匡扶漢室為己任,贏得了民心,所以說天下三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天時,孫權依靠長江天險得了地利,而劉備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就收穫了人和。

    我們瞭解三國,基本上都是從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開始,小說顧名思義就是文學作品,這裡面夾雜著作者的看法,而這部小說的主旋律是歌頌劉備的蜀漢集團,貶低曹操的曹魏集團,隱藏孫權的江東集團。

    我們來分析這個問題,為什麼劉備有這麼多人才還得不了天下?我想說的是,劉備的人才多嗎?真的是不多,屈指可數的就那麼幾個人,到最後老的老死的死,不光是人才少,劉備建立蜀國真的是不容易,劉備大半輩子都寄人籬下,到了老才有了這麼一畝三分地,咱們用資料說話。

    先來說說領土

    魏國的領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徐州、兗州、豫州、司州、雍州、涼州等十個州,基本相當於今天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遼寧、陝西、寧夏、甘肅,以及江蘇、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可能還包括內蒙古的一部分,總之長江以北,盡歸魏國所有。

    蜀國只有一個州,益州,當然益州相當大,包括現在的陝西南部、重慶、四川,貴州、雲南,以及廣西的一部分,這蜀國的領土也就魏國的一半大小而已。

    再來說說人口

    封建社會國家強盛,第一看地盤,第二看人口。蜀國共28萬戶,94萬人。魏國共66萬戶,443萬人。這一比,更加明瞭,魏國相當於五個蜀國。

    接著咱們看軍隊力量

    蜀國10萬人左右,魏國40萬人左右,這麼看來,強弱很明顯了。

    最後咱說說人才

    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大家都覺得天下的人才盡在蜀國,其實不然,《三國演義》把蜀國過於神話了,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三下求賢令,為魏國培養了至少兩代人才,何況魏國的領土,佔據中原和華北,那時候中原可是全國的經濟政治中心啊,本就是人才匯聚之地。而蜀國建國之後,那些名將老的老死的死,只剩下諸葛亮自己一人去支撐整個蜀國,縱然他確實有天大的本領,我想也僅僅能夠維持住蜀國的國土而已吧。

    吳國也是如此,僅僅比蜀國稍稍強那麼一丟丟,所以才有了聯吳抗曹這一說,這兩個國家哪個單挑也不是魏國的對手,聯手才將將能夠打平。

  • 5 # 談史說魯

    謝邀。歷史和小說咱們結合起來談。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因為是漢皇室後代而被視為正統,這代表了民間及作者的審美理想,劉備的寬仁厚德與曹操的奸詐殘暴形成鮮明對比。小說要表達的是,劉備應該統一天下而內能統一的原因在於劉關張性格悲劇、天意人事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作者羅貫中的愛劉立場使得讀者對劉備自然偏愛。

    事實上,劉備和孫權、曹操一樣都是地主豪強的代表,決定統一的是政治、經濟、軍事、人心向背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劉備與吳國爭奪荊州後又負氣伐吳破壞了聯吳抗曹策略,東漢十三州曹魏佔據九個,蜀國只佔其一,實力對比非常明顯。

    其次,繼承人選擇不當。劉備雖有三個兒子,最有才能的卻是義子劉封,按嫡長子繼承就是扶不起的劉阿斗繼位了。

    再次,在用人上也嚴重失策,鳳雛和臥龍、關羽與黃忠、關羽和劉封關係很僵,馬超、趙雲未能盡其材,蜀國後備人才也嚴重不足,而曹魏不僅實力強大而且謀士眾多,劉備自稱西漢皇族後代實以織蓆販履之身終難成大器,也就沒什麼奇怪了。

  • 6 # 中行偃1

    答:因為,蜀國還有劉備。

    ️人說劉備會用人,不敢苟同!與其說劉備會用人,不如說是會籠絡人心更符合實際。下面就讓我來舉幾個例子,大家一起分享,看看劉備到底會不會用人?

    陳群,是劉備時為豫州刺史,以陳群為別駕。其時陶謙病死,徐州以舉州迎劉備繼領,劉備正欲前往,陳群便跟劉備說:“袁術的力量還很強大,如果現在就東取徐州,一定會與袁術發生爭鬥。要是呂布乘機襲擊我軍的後方,那時即使將軍得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會有圓滿的結局。”劉備不聽,還是東去徐州,與袁術爭戰。結果呂布果然兵襲下邳,又遣兵往助袁術,最終大破劉備軍,劉備這時候才悔恨當初沒聽陳群的勸告。陳群走人,真高明!看清了劉備的德性,直接走人……

    龐統,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此為上計計也;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手下有精銳部隊,而且據守關頭,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引他們輕騎來見,可就此將其擒殺,而後進兵成都,此為中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慢慢進圖益州,此為下計。如果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不能在此地久留。”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呵呵!我都不明白,有上計他用中計?龐統比陳群就差了許多,還跟著劉備,結果雒城殞命……

    諸葛,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當時託名為漢相的曹操統一北方後,率20萬大軍南下荊楚,聽到曹操南下的訊息,遣使投降。諸葛亮勸說劉備,及時攻打劉琮,可趁機佔領荊州,劉備不忍。劉備在樊城知道曹操大軍南下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並大破劉軍。哈哈!這就是劉備的如魚得水……水都被他攪得稀爛!可憐諸葛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劉封,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劉封嘆息說:“我後悔不聽孟子度(孟達)的話。”劉封自裁後,劉備非常傷心,為劉封哭泣。有沒有意思?劉備責備劉封欺負孟達、劉封后悔當初沒有聽孟達的話?劉備已經糊塗到什麼程度了?!孟達說什麼了:孟達寫信給劉封,勸劉封投降!

    趙雲,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須知,趙雲是有名的常勝將軍,不聽常勝將軍的話,其實就是選擇失敗!這沒什麼好說的……

    無獨有偶,馬超?我舉馬超的例子不是說馬超能有什麼高明的建議,而是馬超告發了彭漾的原話:“老革荒悖,可複道邪!”哈哈……這個老兵痞子,荒唐無理,還有什麼可說!

    再看看他用的人,關羽丟荊州、馬超張飛敗下辯、孟達投曹丕、潘濬士仁糜芳投孫權、黃權投曹丕、李嚴拆諸葛後肘、魏延看山放牧、楊儀邀功請賞。只要有劉備在,多少神仙都白費!

  • 7 # TonyDeng

    《三國演義》吹的牛人,放在歷史上就沒那麼厲害,歷史實際證明蜀漢沒有前途,那麼羅貫中也無法顛覆歷史,於是失祇能哀嘆了。

    你所列舉的那些人,放在三國時代,與之相當甚至更厲害的,所在多有,並沒有小說和民間以訛傳訛出來的那麼無敵。正如陳夀及晉代後人所言,諸葛亮再厲害,可惜對手也是人傑,魏吳均有,他勝不了別人——實際上就是過於誇大所致。

    沒有什麼黑諸葛亮的,論實際罷了,說他沒有那麼厲害,不等於說他一無是處。中國人現在忽然流行二元論,不厲害就是差,就噴人家黑他偶像,都不知這些人的大腦是什麼構造。

  • 8 # 史海泛舟擺渡人

    雖然劉備的謀士陣容和武將陣容都十分強大,但是曹操的謀士陣容和武將陣容比劉備還要更強,孫權的謀士陣容和武將陣容也絲毫不弱於劉備。劉備手下的人才數量有限,一流武將和一流謀士加起來還不到十個人,曹操和孫權手下的人才數量都遠超過劉備,而且曹操和孫權手下的人才質量也不輸於劉備。

    先來說一下武將,劉備手下的一流名將只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魏延,而孫權手下的太史慈、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徐盛、陳武、潘璋、董襲、甘寧、淩統、丁奉等人都是三國時期的一流名將。

    曹操手下的名將更是數不勝數,僅僅曹姓和夏侯姓的名將就有十餘人。東吳和曹魏的將領也十分的英勇善戰,只是《三國演義》誇大了五虎上將的能力,讓人感覺東吳和曹魏的將領質量不高。

    實際上在三國正史上,五虎上將的敗績非常多。漢中之戰前期,張飛、馬超、吳蘭、雷銅帶領軍隊爭奪漢中,曹洪將他們一一擊敗,吳蘭和雷銅被殺死,張飛和馬超僥倖逃生。

    襄樊之戰後期,關羽和徐晃在樊城決戰,關羽被徐晃擊敗,被迫撤圍退回荊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期,趙雲在箕谷被曹真擊敗,回到漢中後被貶為鎮軍將軍。由於《三國演義》擁劉反曹的思想,五虎上將的這些敗績都在小說中被淡化掉了。

    再來說一下謀士,曹操和孫權手下的謀士都非常多,特別是曹操的謀士集團,不僅人數眾多,而且質量非常高。曹操手下的郭嘉、程昱、賈詡、荀彧、荀攸等人都是一流謀士,絲毫不亞於諸葛亮和龐統等人。

    在諸葛亮加盟劉備集團之前,劉備手下一直沒有靠譜的謀士。在劉備手下備受重用的徐庶,投靠到曹操的帳下只做了一個地方官。龐統投奔劉備不久便在西川之戰戰死,劉備手下靠譜的謀士只剩下了法正和諸葛亮,到了法正去世後,劉備帶領軍隊東征孫權,諸葛亮坐鎮後方,劉備身邊一個可靠地謀士都沒有。

    蜀漢之所以會成為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政權,不僅僅因為蜀漢的國力不濟,也因為蜀漢的人才不足。在蜀漢滅亡的時候,蜀漢國內沒有一個知名的謀士,名將只有一個姜維。而《三國演義》為了掩飾蜀漢人才不足的現狀,故意誇大了五虎上將和臥龍鳳雛的能力,才會讓人產生蜀漢人才濟濟的錯覺。

  • 9 # 塵子渝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事?人力勝天是很難的,即使劉備手下文武兼濟,但終究和曹操是此誠不可爭鋒的。

    曹操地盤廣、人口多,實力雄厚,輸得起。

    無論是魯肅的塌下策還是諸葛亮的隆中對,甚至是孫策的託孤和周瑜的兩分天下都明確指出了,曹操不可爭鋒,當拿下川蜀和荊州,待時局有變,才能北圖中原。

    那麼時局不變呢?很顯然這些人傑很清楚,曹操的綜合實力雄厚,不是靠一兩個人才說能改變的。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韓信能依靠蠶食鯨吞各個諸侯,從而連百萬之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劉備起步太晚,這一點東吳也是一樣,當時的地盤和諸侯大部分都被曹操給吞併了,劉備能拿下的只有荊州和川蜀,何況荊州一直都是孫劉兩家劃江而治的。

    在漢中之戰爆發的前夕,劉備還帶兵支援關羽,然後蜀漢實際上歸還了東吳三郡,也就是說劉備實際上不欠東吳什麼荊州,荊州的其他地區是劉備一刀一槍打出來的。然而東吳魯肅一死,呂蒙、潘璋等鷹派就攛掇這孫權要拿荊州。

    好死不死,關羽看不清形式,不僅無禮拒絕了孫權的聯姻,還中了陸遜驕兵之計。實際上關羽能力是很強的,但實際上缺點太嚴重了,說是政治白痴並不為過。

    首先人家孫尚香都能嫁給劉備,娶你女兒有何不可?其次漢中之戰,劉備和曹操打了兩年,可以說掏空老底,才取得勝利。對曹操的整體實力來說並未傷筋動骨,這是根基淺薄的劉備所無法比擬的。蜀中有多慘?楊洪建議諸葛亮“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就是幾乎全民皆兵,婦女都出來運糧了。這樣情況下,關羽發動襄樊戰役真的是玩火自焚,明明得罪孫權,卻又無視吳國喧囂而至的奪荊州之勢力。又傾巢而出攻打曹仁,這時候的劉備根本無力支援,哪怕是上庸的劉封一沒有聽說劉備要支援關羽的命令,二也沒有能力和實力來支援關羽。

    上庸實際上有三股勢力,局勢複雜,本土勢力申家勢力不小,後來配合孟達、夏侯尚、徐晃趕走了劉封,上庸片刻易主。孟達和劉封也是早有齷齪,劉封一來就奪走了孟達的軍樂隊,認為孟達太過有排場。劉封自己的軍隊想要掌握好上庸就已經有些捉襟見肘,何況支援關羽,一來無命令,二來關羽自己也和劉封關係不好,三來實力不足,支援少了成炮灰,多了再丟了本職工作,本就處於嫌疑之地那就是做死了。所以劉封不救,劉備沒時間也沒能力救。要知道關羽死後,劉備為了攢夠士兵和糧草足足等了一年才起兵伐吳,中間還死了張飛。

    實際上關羽從出兵到荊州丟失不過5個月,首先肯定的是這不是劉備授意的,在交通不變的古代,劉備或許收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訊息的時候,關羽已經敗走麥城了。

    從漢中之戰勝利,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佔據巴蜀和大半個荊州,這就是蜀漢最強勢的時期,即使如此還不如最開始的袁紹強大,就這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人才雖多,卻沒有用武之地,地盤、人口可以吞併的物件都太少,剩下的東吳和曹魏都不是一口能吞下的。

    更何況,有關羽張飛這樣的能力雖大,缺點也大的將領呢?易地而處,曹操和劉備換個國家,天下三分的局面也會持續一段時間,而最終的勝利者不出內亂依舊是佔據天下大半的北方中原勢力。

    除了地盤和人口的根本原因,曹操勢力實際上人才並不比蜀漢差,甚至公允的說,曹操這邊沒有不聽話和壞脾氣的武將身居高位。

    別看李典、樂進和張遼素來不合,但是老曹就安排他們一起,真正打起仗來,都沒人計較,當然這也是老曹防止武將鐵板一塊割據一方的手段。

    夏侯惇屢戰屢敗,身居高位,但並不瞎指揮,實際上夏侯惇的權利非常大,但夏侯惇有自知之明,後期基本都是遙領職務,幹起治田勸桑、鞏固地方的事情來。

    曹魏的宗族將領也都非常優秀,除了後期的司馬懿時代的夏侯玄和曹爽,其他曹仁、曹洪、曹休、曹純、曹真等等都是可以獨擋一面的將才。

    曹魏的智囊團就更豪華了,五大謀士每一個都不比諸葛亮、龐統差,即使是預備役的陳群、劉曄、司馬懿等人也是不遑多讓,曹操本人也是綜合能力最強的三國君主,如果不是曹操得意洋洋,赤壁之戰聽從賈詡的建議,先隔岸觀火,還都許昌,暗地訓練水師,坐等孫劉內亂,根本不會出現赤壁之戰的慘敗,荊州不會丟,巴蜀和漢中曹操更容易拿下,劉備更無處容身,孫權鼓掌難鳴,曹操曹丕時期足矣統一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xs max和mate30 pro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