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五人生

    《神探狄仁傑》沒看過,不知道里面司馬是怎麼一個封疆大吏,這個就不說了。反正那個電視劇就是打發時間的,肯定瞎編。

    州司馬這個官職在唐朝(包括武周),說起來不算小官,名義上是州刺史的高階僚佐,和別駕、長史並稱“上佐”,稱得上是品高俸厚。它的品級因州大小而不同,上州的司馬為從五品,中州的司馬為正六品,下州的司馬為從六品。

    但是,司馬(包括別駕、長史)這個官雖然品級、工資都不低,但卻沒有什麼職事,也就是說,不能管事,手中沒權。嗯,就和今天我們的巡視員、調研員一樣。

    因此,司馬這個官就是皇帝貶斥一些中央朝堂的高階官員的最選擇了。某個高官得罪了人或者犯了錯被貶,如果貶得太低有失朝廷臉面,如果給的權太大又起不到貶斥的效果,這時品高而無權的司馬就是最佳選擇了。

    比如,唐中宗將神龍革命的功臣、張柬之、敬暉等五王貶為外州司馬。又比如,憲宗時王叔文變法失敗,將其黨羽劉禹錫等八人貶為外州司馬,時號八司馬。

    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江州為中州,因此江州司馬為正六品。這不算一個高官,但也絕對不低了。

    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曾作詩云:匡廬便是逃名地,司馬仍為送老官。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可獨在長安。

    這“司馬仍為送老官”一句,可謂一針見血指出了司馬這個官職的本質。這就是一個給你養老送終的官職,級別不低、俸祿挺厚,但什麼事情也別想管,混吃等死就成。

    白居易還在《江州司馬廳記》裡直截了當的說過:司馬之事盡去,唯員與俸在。凡內外文武官左遷右移者遞居之。凡執役事上,與給事於省寺軍府者遙署之。凡侍久資高,昏耄軟弱不任事,而時不忍棄者實蒞之。

  • 2 # 遊夢居士

    司馬和長史合稱為“上佐”,是個地方小官,唐制規定,凡刺史缺員或為親王兼領時,上佐可代行州事。但在一般情況下,司馬並無具體職任,司馬不親實務,朝廷多用以優待宗室或安置閒散官員等,所以白居易稱這類官為“送老官”。約相當於現在的秘書和顧問。

    擴充套件資料:

    (1)司馬中國歷史上職官名,其執掌事務不一,但多為幕僚性質的官員。部下屬官的通稱。《通典·職官十五》“ 大唐 州府佐吏與 隋 制同,有別駕,長史、司馬一人”原注:“大都督府司馬,有左右二員,凡別駕、長史、司馬通謂之上佐。”

    (2)州的長官為刺史,其下屬僚佐主要有上佐、判司和錄事參軍。上佐指長史、司馬,沒有具體職事,輔佐刺史處理州事,但又往往成為安排閒冗官員的職位。因此唐代後期的中、下州一般都不置上佐之職。

    (3)鄭玉(唐朝司馬),(公元734—802年),字廷玉。原籍河南滎陽。其祖父鄭亮在鄚州任司馬,留居本地,遂為鄚人。初,鄭玉舉孝廉,任為從事,後授宣議郎侍恆王府司馬代理本州(鄚州)孔目、判官,掌管文書,推判獄案。治理有序,使吏不敢欺民,百姓安居樂業。以致“賓客敬仰”,“州將美其德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唐代官制

    百度百科——鄭玉(唐朝司馬)

  • 3 # 卮言漫衍

    這是白居易《琵琶行》裡“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司馬一職唐朝以前,與卿官職相當,唐朝則僅指佐官。白居易被貶江州原為刺史,後更是被貶為刺史佐官司馬,只能算個八品官員。句中青衫一詞也可看出,白居易是身著黑衣的低階官員身份。

  • 4 # 伊耆角木

    江州司馬,我們可以理解為江州這個州(約莫等於今天的地級市)的第二副州長(副市長),六品官。但是,白居易並沒有達到這個位子,他的江州司馬只是掛名,正式官職其實是從九品下的最小官——將士郎。來追根溯源地說一下。

    司馬,與漢朝的頂級官職“大司馬”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司馬,是一種佐官,位在長史之後,在各級官府中都有,品級地位也與其所在官府掛鉤,相差很大。當年滅秦後,項羽封十八路諸侯王,其中有三個秦朝降將就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這三員秦將都是鉅鹿之戰與項羽交手的,章邯是主帥,司馬欣、董翳都是佐官,也就是章邯的副手,司馬欣為長史,董翳為都尉。後來到了漢代以後,常常用司馬取代都尉作為主官的第二副手。長史、司馬是非常常見的組合。

    我們再舉個例子,東漢末年,劉備奪下益州和漢中,群臣上表勸劉備進位漢中王,群臣排名如下:

    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將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

    領銜的是名聲最大並且取成都首功的馬超,屬於特殊情況,此後的官員都按照官職高低排序。最高的許靖和龐羲,官職就是左將軍(劉備官職)的副手長史和司馬,是群臣中官職最高的,甚至高於諸葛亮、關羽、張飛(當然官職高低不代表權力大小和收信任程度)。這個例子也就告訴我們,長史、司馬的官位真的是很高。

    不僅僅是軍隊,各地政府也是有長史與司馬作為長官的佐官。比如州,漢代天下只有十三個州,但是隨著兩晉南北朝亂世,各政權都將行政區劃重新劃分,於是到了隋唐,其實州和原本在州下一級的郡已經幾乎沒有區別了。於是到了唐朝,也就把原本漢朝州、郡、縣三級行政級別調整為州、縣兩級,所以說州可以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一級。州長官仍叫原本的州刺史,州設有副手長史、司馬,輔佐刺史行使職權。而一旦刺史缺位,長史、司馬也會代替主持州務,等到新刺史赴任。

    唐朝把州分為上中下三個級別,官員品級也各有不同。上州刺史從三品,長史從五品上,司馬從五品下;中州刺史正四品上,長史正六品上,司馬正六品下;下州刺史正四品下,長史正六品下,司馬從六品上。江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遠離京城長安。那江州屬於上州、中州,還是下州呢?這已經不太容易考證了。因為遠離京城,又不是戰略要地,加上白居易是被貶所以不會是個好地方。因此上州可能性很小,基本是中、下州。

    不過從白居易“江州司馬青衫溼”一句可以看出一些問題。三品以上著紫色;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這就奇怪了,既然是江州司馬,應該至少是六品,應該穿深綠,為什麼會穿八九品的青衫?因為白居易的江州司馬是掛名的,正式官職不是這個。

    唐朝除了正式的職官之外還有一種散官,只拿俸祿不幹活兒,吃糧不當差,白居易其實就是散官。這裡從白居易自己的作品中可以得出結論。白居易的《江州司馬廳記》中所寫:

    ”故自五大都督府至於上中下郡,司馬之事盡去,唯員與俸在......刺史,守土臣,不可無觀遊;群吏,執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馬綽綽可以從空于山水詩酒間”

    這段就是說明,司馬已經沒有職權了,他什麼事也不用幹。還有另一段更說明問題:

    白居易有一篇《祭匡山文》,稱“將仕郎守江州司馬白居易以香火酒脯,告於廬山遺愛寺四旁上下大小諸神……”這裡出現了“將仕郎”,這才是白居易的正式官職。按照唐朝品級,將仕郎是最低的文散官,品級從九品下。所以說白居易的江州司馬,只是把他安在江州司馬的位子上的將仕郎,最不入流的官員,降無可降了。所以白居易才會感受到失意。

  • 5 # 歷史知事

    簡單類比沒意思,因為唐朝官制和現在沒什麼差別很大。

    唐朝最有名的司馬,應該是那些詩人們,尤其是白居易被貶官到江州擔任司馬時,和一個嫁給商人的高階妓女同病相憐,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

    白居易當時是江州司馬,州一級的最高長官是刺史,除了刺史,還有別駕、長史,江州就是現在的九江,所以這個江州司馬大概相當於副市長。不過,通常來說,別駕、長史、司馬這些官職往往是看起來豪華卻沒有什麼實權的職位,常常成為中央官吏被貶的首選職位。從這個角度來說,白居易的江州司馬,也可以類比市一級的位高權不重的閒差。

    有人提出疑問,唐朝實行州縣制,所以白居易是不是應該算是副省長?

    從唐玄宗開始,州上面開始有了“道”這一級的監察機構,首長為採訪使,和漢朝的州刺史一樣逐漸成為了高一級的行政層級。唐朝滅亡時,天下有40多個道和藩鎮,大概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省了。

    從數量上看,唐朝有360多個州,我們現在有293個地級市(不含臺灣省),所以從土地面積和設定數量來看,州這個行政層級,和我們的地級市是最相似的。

    從官員的品級來看,唐朝的州司馬大概主要是正六品到正七品之間,江州在唐朝並不發達但也不算是窮鄉僻壤,如果算是中等州的話,白居易的中州司馬大概算是正六品下,而下州司馬就是從六品上了。唐朝的官員品級,一般人最高做到正三品,就是位極人臣了。

    江州司馬白居易為什麼不高興?

    白居易,年輕時到長安去,別人看到他的名字,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可是看到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離離原上草那一篇,立刻驚為天人。白居易從長安被貶到江州,擔任的還是閒職,心中苦悶可不就和嫁給土豪的明星一樣嘛!

    不過,唐詩中豪邁的詩句有很多,無病呻吟的詩句也不少。我覺得白居易被送到江州司馬養老去,山明水秀,無官一身輕,簡直是太棒了,實在沒必要不高興。還有嫁給土豪的那位琵琶女,從一線明星到豪門少奶奶,成功上岸,有什麼不好的?所以,這些人就是矯情!

    不過,也許正是因為白居易的不甘心,讓他在後來的政治生涯中不斷進步。白居易被貶江州,那時是818年,當時他才46歲,按照常理,還有30年的好活。僅僅兩年後,白居易就脫掉青衣穿上紅衣,成了五品的主客郎中、知制誥、朝散大夫。直到後來他在蘇州杭州當刺史,完全沒有了那種被貶的感受。

    白居易53歲時,擔任秘書監,相當於中央辦公廳秘書長,官至三品,穿上了紫衣,成為大唐朝最有權勢的人之一。白居易70歲時,他以刑部尚書致仕,在洛陽附近居住。尤其是兩個小妾兩人豔羨,一個是小蠻,另一個是樊素。小蠻腰、樊素口,讓無數人豔羨。白居易死後埋在龍門石窟附近,他的墓園“白園”成了龍門石窟景區的重要景點。

    白居易的人生,大概是我們能想到的最完美的人生了。相比李白的顛沛流離、杜甫的寄人籬下,白居易在風雨飄搖的中晚唐能有這樣的人生實在是奇蹟。

    白居易之前的“二王八司馬”,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公元805年,白居易(806年及第)還沒有出仕的時候,唐朝中央發生了一場名為永貞革新的變法運動。和清朝的戊戌變法相似,僅僅折騰了100多天就流產了,永貞革新的十個主要干將全部被貶,分別是王叔文、王伾,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及韋執誼。王叔文和王伾是被稱為二王,改革失敗後被貶為開州司馬和渝州司戶,不久後死去。柳宗元劉禹錫等人,則是都在各地當了司馬。

    柳宗元被貶官的地方是永州,在今天的湖南南部山區,條件比起白居易的江州來說差的太多了。可是柳宗元沒有哭,反而藉機在永州各地遊山玩水,並且做了很多實事。柳宗元留下的《柳河東全集》的540多篇詩文中有317篇創作於永州,尤其是《永州八記》,成為唐朝散文的代表作,也奠定了他作為唐宋八大家不可動搖的地位。

    白居易在江州兩年哭了好幾回,柳宗元在永州十多年,笑對人生,境界高出了很多。

    另一個著名詩人劉禹錫,被貶在了朗州,就是今天的湖南西北部的常德,在唐朝也是窮山惡水的地方。老劉這次被貶,開啟了長達23年的貶謫生涯。柳宗元在永州,成了文言散文的大家,劉禹錫在常德,則成了哲學家,期間創作了《天論》三篇,很有辯證唯物主義特點。

    本來劉禹錫是和柳宗元一起回到長安的,可惜他他高興了寫了一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說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因言獲罪,就又被髮配到了廣東連州當刺史,直到826年才回到首都長安。

    這麼來看,對於歷史上那些知名的詩人、文人來說,州司馬只是一個看起來光鮮的名號,內裡卻是被排擠被冷落的典型代表。

  • 6 # 西府趙王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熟悉唐詩的人都不會忘記《琵琶行》這首詩。它對琵琶演奏者的描寫細緻而深刻,對環境的塑造真實而唯美,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結合白居易本人的人生際遇,讓這首詩成為了千古傳唱的永恆佳作。

    詩中有一句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這個司馬是個什麼官兒?官職多大?

    對於瞭解唐代官制的人來說,司馬是個非常熟悉的官職。原因是這個官職非常的特殊,在唐朝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它扮演了完全不同的角色,體現了不同的價值。

    在解讀唐代司馬官職前,有必要先說明一下司馬官職的歷史沿革,有助於理解為何白居易的司馬官職充滿了辛酸。

    司馬這個官位最早是在殷商時期出現的,行政級別屬於三公之內。司馬和司寇(法律最高長官),司士,司空,司徒是一個層次,分別是國家重要權利的最高長官。可以理解為是宰相權利中的一部分。

    到了漢朝,大司馬是個專門的職務,往往附加大將軍職銜,一般是高級別將領。像名將衛青、大權臣霍光,都曾獲此殊榮!

    到了漢末三國,司馬雖然沒有那麼多實權了,但依舊位列三公。三國時代的大軍閥袁紹家族,汝南袁氏,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因此貴氣十足,傲視群雄。

    但到了唐代初期,司馬最初是兵部尚書(軍隊最高長官)的別稱。後來一般是地方官。在唐朝的州一級行政單位輔佐官員中有司馬一職,差不多是個六品左右的官兒。品級比別駕和長史低。但這只是相對而言,從行政級別來看,司馬已經很高了,和長使一樣,都是州刺史副手,有時候甚至會是刺史官員的別稱。在唐朝官制中,每個州設有主官刺史,而副手則是長史、司馬,他們共同輔佐刺史行使職權。如果在此期間刺史缺位,長史、司馬也會代替主持州務,直到新刺史赴任。所以,司馬相當於每個州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地位很高。按理說,白居易就是江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之一。

    而在唐朝實行的是州縣兩級制,州是一級行政區劃,差不多相當於咱們的今天的省。

    當然了,這樣的官位設定,僅限於安史之亂之前的唐朝。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情況嚴重,唐朝府兵制度逐步瓦解,長安方面擔心地方失去控制,因此架空了很多職務。白居易擔任的司馬職務,就屬於被架空的職務。看似級別很高,其實並無實際權利。

    再加上,白居易當時這個司馬還只是個掛名,正式官職其實是從九品下的最小官——將士郎。那就更加不值一提了,這也難怪當時白居易的心情很差了。

    這個在詩句中也有體現,在唐朝官員的品階不同,其衣服顏色也有區別。唐朝規定著青衫的是八品九品官兒,像司馬這樣的六品官兒應該是綠衫。

    要知道白居易是一位頗有雄心壯志的人,現在被人當成塑像一樣,放到了司馬這個閒散職務上,還是個掛名,心裡的苦衷可想而知,滿眼辛酸淚啊,因此就有了“青衫溼”的感嘆。

  • 7 # 夜讀歷史

    司馬一職,最早是軍隊的最好武官。秦漢之後,司馬成為將軍幕府中重要的幕僚,主管軍事行政。自三國以下,割據戰亂成了那個時代的主旋律,無論是中央高官,還是地方郡縣官員,如果不掛個將軍官銜,他們都感到沒有面子,跟何況官職也要低人一等。他們有將軍號,將軍幕府自然要建立,像長史、司馬等官職也就大量設定。混亂時期的特點是軍事高於一切,所以原來地方政府中的行政班子逐漸成了閒職,而軍府班子成員接過了行政任務。

    隋文帝楊堅統一了南北,整頓地方機構成了他要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因此,楊堅決定保留軍府機構,廢除之前的行政機構。如此一來,司馬一職不能再管理軍事了,反而成了管理行政的,地方官員重要助手之一。

    唐朝立國後仍沿用隋朝的改革成果,但安史之亂後,藩鎮成了唐朝一大問題,眾節度使擁有自己招募幕僚的權利,同時這些藩鎮依靠自己手中的權利不斷干擾地方政府。這又完成唐朝地方政府的崩潰,他們的領導班子成了虛職。所以說白居易被貶為司馬,也是個閒職,只能領份俸祿罷了,這也算是唐朝對被貶文人的一種優待。

  • 8 # 狄飛驚

    一句話,只是一個有名無實,有品級無實權的官,閒散、貶謫官員專用職務。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古流芳,詩的最後一句就是“江州司馬青衫溼”,這裡的“江州司馬”指代的其實就是詩人自己。

    那麼,白居易為什麼會“青衫溼”?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和那個被丈夫冷落的琵琶女命運相似,因為他“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也就是說,白居易是被貶官到了江州做司馬,政治上失意了,所以才自稱“天涯淪落人”,可見“江州司馬”是一個很不討人喜歡的官職。

    從官制歷史看,“司馬”最初是非常重要、地位極高的職務,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執掌全國武裝軍事力量,從漢朝時也叫“大司馬”,到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後,人們還常用“司馬”作為兵部尚書的別稱。但在唐朝的地方官制上,州一級也有“司馬”一職。

    唐朝的州最高長官是刺史,刺史之下有“別駕、長史、司馬”等官職,但唐朝的州有不同規格,根據戶口多寡,分上州、中州、下州,可以理解為副省級市、正廳級市、正縣級市。

    與之相對應,“州司馬”也有不同品級,上州司馬是從五品下、中州司馬是正六品下、下州司馬是從六品上,分別相當於正廳級、副廳級、副處級。

    唐朝的江州屬於中州, 故而江州司馬是正六品下,相當於正處級。

    按理說這個級別也算可以了,但實際上,唐朝的州“別駕、長史、司馬”等官職都被中央朝廷剝奪了實權,被用來以其“品高俸厚”來安置閒散、貶謫官員。真正擁有實權的是刺史下的“錄事參軍事”及其統領的“司功、司倉、司戶、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參軍,這些官稱為判司,一個“司”字表明,他們負責處理各方面州級政務,具有實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漫威,DC的英雄人物那麼多,很多人卻最鍾愛蜘蛛俠?鋼鐵俠不是更酷更有看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