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雲1087793416646

    初二的孩子出現厭學,家長該怎麼辦?

    答題主:厭學不是一下子就產生的,發生的因素雖然有很多,但孩子肯定是被某些因素困住了,你好好回憶觀察並和孩子溝通,找出孩子內心的關鍵癥結所在,辯證下藥。

    俗話說:莫欺少年。孩子成長之路漫漫兮,才初二,將來還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長莫過於緊張,甚至與孩子交惡,孩子賭氣如找不到發洩口,找不到心理精神撫慰,會更加自暴自棄。

    初二,相當關鍵。在學習的過程中、環境中:

    1、本身會有更多的需求,比如父母的陪伴;比如落後時的欣賞、幫助、鼓勵、激勵;比如成功時的共享、追求時的互助;比如被欺負時老師同學的關愛、人際的友誼;比如老師對努力的自己給予關注、適時表揚……

    2、本身會有更多的學習困難,比如科目增多,難度增大,作業海量,跟不上老師節奏,自己怎麼學也無法提高,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沒有刻苦的意志……

    3、受到外部不良因素誘惑……

    需求的滿足,困難的幫助,誘惑的引導等等將有助於孩子學習信心、良好的習慣培養;有助於孩子學習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成就感;有助於維持學習的持續性……

    成人長期學工作學習,心理需求、困難、引誘沒有合理地引導和排解尚且鬱鬱寡歡、出事不斷,何況孩子?

    初二,孩子心智已經逐漸成型,他們的變化已經不單純,可父母、老師對他們的變化又有多少關注?又有幾個與孩子心意相通?

    孩子心理狀態扭曲沒有獲得父母、老師的及時發現、關注和幫助,或幫助不到位,才會有出現厭學。對孩子變化放任不管,厭學才會愈演愈烈,一發而不可收拾。

    初二孩子有四個因素影響學習:一個是學校,一個是家,一個是自己,一個是社會。

    家是孩子疲倦的城堡,更是前行的加油站。在家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但每個家長對陪伴的理解都不一樣。堡主與出征的孩子是血脈相通,孩子在拼搏,但有幾對是靈魂相通,能及時給予孩子最契合的幫助。

    有的認為陪伴是無條件的遷就,有求必應(孩子不是君王);有的認為放養就是最好的陪伴,直接寄宿(孩子不是野生動物);有的認為陪伴是心靈的照應,循循善誘,一起解決前行的問題(孩子不是一個人前行)。

    學校,說白點就是孩子拼搏的競技場,痛並快樂著,每天都要提升自己,然後戰鬥。競爭不亞於成人的職場,商人的戰場。

    所以:

    一、孩子厭學第一個因素在學校,學校教育,老師的幫助至關重要,孩子自尊心守護,發奮意志的維持至關重要。

    1、學習環境。孩子成績好,獲得到老師的關心,贏得同學的尊重,那孩子何來厭學?相反,老師不喜,同學冷落,得不到關愛與幫助,那孩子厭學情緒必然氾濫。(這也是家長都很緊張老師的態度的原因)

    2、孩子限於個性、理解能力、認知悟性等等緣故。

    掌握知識有快有慢,考試成績自然有高有低。這個過程需要老師關注到位,幫助到位,合理引導。孩子都有自尊心,自己努力學習卻長時間提升不了,怎麼學都學不好,信心受挫,厭學情緒必然瀰漫。

    相反,如果老師幫助到位,孩子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進步的喜悅,同學的羨慕與尊重,在學習上有成就感,哪裡會有厭學?(老師的態度決定了很多同學對自己孩子的態度)

    3、學校對學生自身意志的磨練、維持。這種心志從小培養,沒吃過苦頭哪來得歷練。老師在這一塊不是很注重,以前我孩子初中班主任特別注重用體育磨礪孩子的意志,校運會三年三連冠,輕傷不下火線,為奪冠磨得孩子都哭了。

    二、孩子厭學的第二個因素在家,家長的因素至關重要。

    1、家長甘於陪伴,善於陪伴,自然會和孩子探討其在學校的境況與際遇。孩子學習遇到攔路虎,或者人際關係有難題,自然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

    2、學不好的查遺補漏地補補課,千萬不能落下。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自然信心百倍;人際關係難題更應與老師溝通解決,心理因素嚴重關係到孩子能否安心在校學習。

    3、家長在家要保持與學校大致一樣的學習環境,不能放任孩子不管,心易放難收。

    很多人說,我在家都不管孩子,放養,都靠他自己學。這種人只是變相吹噓自己的孩子聰明,放養,你別聽。

    他們不是嘴巴管,而是自己築造環境,用環境去影響孩子,改造孩子,你可以試試。

    4、手機、電腦等嚴格管控,否則半夜QQ不斷,遊戲不斷,一放任就覆水難收。成人都管不了自己沉迷,何況成長中的孩子。這種放任之後再嚴管,後遺症極易導致無心讀書,隨之而來的就是厭學。

    三、孩子厭學的第三個問題是自己意志力不堅、個人錯誤定位等等的個性因素。

    極度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吃不了苦,受不了氣,輸不起;“不良風氣或誘惑”,早戀你懂的,必須堅決杜絕。一引誘就投降,你是很難補救的;孩子自己必須清晰定位、找不到自己的優點,好高騖遠得不償失,

    4、孩子厭學第四個問題是社會。學校學生與社會小青年混一起,社會的不良風氣引誘孩子玩物喪志,遊戲、追星、直播……

    總之,孩子厭學一定事出有因,做為家長一定要找出原因,辯證施藥。

    初二出現厭學,初期還能靠老師家長合力挽回,厭學晚期只能走另外的路了。

    孩子的人生,並非厭學就到了終點。

    實在讀不了書,家長心裡也要有所定位。

    給他選擇其他興趣愛好吧,讓他選擇學習環境,鼓勵他堅定意志,激勵他凡事堅持下去,逼迫他找到堅持下去的成就感,一次、兩次……他收穫了堅持給他帶來的好處,自然就會主動尋找“未來的成就感”。

    厭學不會一輩子,環境會教好他的;成功之路千萬條,總有適合他的。

    個人愚見,不勝叨擾,祝孩子學習順利!

  • 2 # 西喬教育觀

    針對題主的問題,我的基本觀點是:初二學生尚未成年 ,思考努力無法達到成人的水平,也不具備成人一樣的心理調節能力。面對孩子厭學問題,家長要理解、接納孩子,分析孩子面臨的思想情感和現實壓力,引導孩子放下焦慮,重新樹立學習信心。

    要回答題題主的問題,首先需要審一下題。

    題主用第一人稱提出問題,表明孩子初二有厭學情緒。而調節情緒,解決厭學問題,用了第三人稱。從問題中,已經可以看出家長那關心愛護卻又不得其法的焦慮的心。所以,以下的內容都會從家長的角度,探討怎樣引導孩子擺脫厭學情緒,走出厭學困境。

    厭學的表現

    儘管題主沒有描述自己初二的孩醫學的具體表現和厭學的嚴重程度。一般而言,面對學習,有些孩子可能表現出對學習感覺無趣、冷淡怠慢等消極情緒和行為方式。如果不加干預和引導,厭學會影響孩子學業,甚至影響孩子的成長。

    突破口 :家長自身

    前面說過,既然問題以家長的身份提出,我認為還是從家長的角度,考慮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心理調節,走出厭學困境更為現實。

    面對厭學情緒,家長比孩子更容易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也更有能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就算家長得到了自我調節的良策,也很難將方法複製或傳授給孩子,讓孩子透過自我調節,戰勝厭倦懈怠,重拾學習信心。所以我認為,把問題理解為“該怎樣幫他調節”,更為恰當。

    內憂外患,初二學生的普遍困境

    初二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習壓力陡然增加的時期。可以說,多數孩子都面臨著內心的兵荒馬亂,現實的內憂外患。他們需要不斷調適自己的身心,才能有望平穩度過這一生的“花季”和“雨季”。

    當面臨壓力,無法解脫的時候,不少孩子會選擇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學習來作為轉移壓力的突破口,於是厭學成了最突出的一種表現。就像發熱頭痛是感冒的表徵一樣,“厭學”只是孩子無力面對壓力的一種外在表現。

    調節“厭學”情緒的幾點建議

    瞭解了初二階段孩子面臨的困境,針對自己孩子厭學的具體情況,家長才能有的放矢地給予他們必要的引導,幫助孩子提升心理能量,走出厭學困境。

    1.用生活啟發教育孩子

    去年有一則網傳的泰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影片很火。為了教育不想上學的孩子,家長把孩子帶去撿塑膠瓶,並說好一天的開銷都要靠這項任務取得。酷熱難耐,飢渴交加,可撿瓶子所不夠買冷飲,更不要說吃飯。不想學習的孩子,看到生活的艱難,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

    我的一位同事,在孩子初二時,曾讓他假期到親戚飯店裡幫忙,一個星期下來,孩子再也不說學習太苦太累了。

    孩子知道了生活的不易,才能珍惜學習的機會。各位面臨孩子厭學等問題的家長,與其為孩子的表現焦慮不安,不如找機會,讓孩子去體驗生活的不易。

    2.調整期望,面對現實

    孩子厭學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孩子學習基礎差、底子薄,導致初二階段無法跟得上進度,漸漸失去學習信心,而厭學。再比如,有的孩子沉溺網路,迷戀手機,因荒廢時間而影響學習,進而對學習產生厭倦。也有一些本來成績優秀,但是在各種壓力下成績下滑。父母的焦慮、失望加重了孩子的壓力,導致孩子失去信心,一蹶不振。

    因此,面對孩子厭學,家長首先要調整對孩子成績的期待和要求,不把成績看成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面對孩子學習上的實際問題,積極幫助孩子克服壓力,重新拾起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3.包容賞識,做孩子的“底牌”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家長都不應該輕易放棄孩子,要始終讓孩子看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援。當孩子成績下降,學習動力不足時,家長更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孩子能放鬆心情,以輕鬆的姿態去面對學習。

    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誤,處於什麼境地,成績優異與否,家長都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後的“底牌”,不管怎樣不堪,永遠都有一個溫暖安全的地方屬於孩子。

    當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明白父母的包容和苦心,他們所面臨的學習生活壓力就會變得不那麼令人恐懼,學習的動力才可能得到提升。

    結語

    孩子成長的道路,每一段都不可錯過,每一步都無法重來。

    當孩子因為各種原因產生學習上的厭倦、無助、冷淡、懈怠時,家長要冷靜面對,努力不把焦慮傳給內憂外患的孩子。

    針對孩子產生厭學的原因和實際表現,採取適合孩子的引導教育方法,幫助孩子走出低谷,充滿熱情和希望地面對每天的學習。

  • 3 # 1982樹宇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唯一的辦法,和孩子進行心靈溝通。

    就像和你的無話不談的好友那樣。

    只有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瞭解了,就好辦了。

    難就難在溝通交流上,孩子肯不肯對你敞開心扉呢?

    一定要記住,不要過早的下結論,給孩子貼上標籤。孩子是有獨立思想的,不是傀儡。

    這是唯一除根的辦法。個人觀點。

  • 4 # 谷愺

    孩子讀初二,有厭學情緒,如果家長老師處理不好,沒有及時讓孩子走出厭學的情緒,一般來說,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昊昊是家裡的獨子,爺爺奶奶和父母一直對他比較溺愛。上小學的時候,因為小學課程比較容易,昊昊的成績在班上成績排在中等。到初中了,昊昊卻不願意學習了。特別是到了初二,每天上課都是沒精打采,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好好的完成,成天想著與學習毫無關係的事情。班主任老師發覺了這個情況,告知了家長,家長也是恨鐵不成鋼,怎麼給昊昊說,昊昊都不聽,最後家長動用了棍棒。

    正因為這樣,昊昊牴觸學習的情緒更重了。在家乾脆不做作業,到第二天就去班上抄同學的作業應付老師,有時候還會逃學。結果可想而知,學習成績是一塌糊塗。

    上面事例中,昊昊的表現可以說是厭學的典型。

    應該說,文化學習成績不好,不一定代表說明昊昊一生的前途黯淡無光,但是我們可以說,昊昊在自己以後的前程中少了很多重要人生選擇。

    孩子有了厭學情緒,原因又是什麼呢?

    1、孩子缺乏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自我學習動力不足。

    學習是為了什麼?很多人會說是為了“光宗耀祖”,為了自己比別人活得好。其實我認為學習是為了在以後就業、工作中多很多選擇,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目的也是為了提升自己未來的生活質量,自己有能力了,能養家餬口,才能談得上對社會的貢獻。

    很多初中生認識不到學習對於自己人生的意義,因此對於學習顯得動力不足,再加上平時在學習中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肯定,因此很多初中生,特別是在初二,因為課程增加,學習難度提高,一部分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產生了對課程的不適應,對老師授課的牴觸,形成情感的外洩,因此形成厭學情緒。

    2、父母家庭教育方法方式的不正確。

    每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自己的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是體現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不去學習怎樣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對這方面的知識很缺乏。家長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經常透過兩種方式表現出來。一是孩子成績不好就棍棒相加,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扼殺孩子學習的興趣,使孩子長期學習壓抑,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二是孩子成績不好也不放在心上,總以為孩子大了就能自己開竅,成績自然就會好起來,一次次地縱容孩子。從而影響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沒有在早期塑造好孩子學習的性格和習慣。造成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心靈因為極其脆弱,於是慢慢形成厭學的情緒。

    3、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保守。

    很多教師因為教學任務重,不注重教學方法和對孩子心理方面的研究學習,一旦學生成績不好,就採取嚴懲的方式教育孩子,從而阻礙了師生的交流。使學生無形中產生了學習無趣、厭學、棄學的消極思想。

    4、低俗文化對青春期學生影響。

    讀初二的學生,正處於青春中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接受新事物比較快,對外界也充滿了新奇感,但是缺乏對事物的分辨能力,有時候因為交友不慎或者是因為有些家長在平時的言行舉止細節不注意,造成孩子去追求低俗的事物,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觀,從而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5、應試教育的影響。

    現在在全國,中考考上高中的難度不亞於高考考大學,過度的追求文化分數,造成學生壓力巨大。而學習需要的是堅韌的毅力,初中學生一般來說性格並沒有定型,抗壓能力一般很差,在長期學習中,一旦堅持不下去,會形成自我否定的想法,從而破罐子破摔,出現厭學情緒。

    初二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調節?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孩子學習的動力。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學習絕對是通往羅馬最捷徑的方法。家長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要讓孩子知道讀初中現在不好學,以後根本沒有退路。特別是在很多省市,初中是不允許復讀的,那麼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只能走職業學校的道路,那麼自己未來的人生可能會不再有色彩。因此要告知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哪裡沒有興趣,哪裡就沒有記憶。 ——歌 德 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贊科夫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盧梭

    孩子想單獨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是很難的,這需要家長的共同參與。

    孩子要自我調節可以嘗試興趣暗示法。

    告訴自己:我是學生,任務就是學習,與其痛苦的學習,不如快樂的去學習。舉個例子,你可以這麼做:在學英語時,可以摩拳擦掌的暗示自己:“學好英語很快樂,英語我來了。”在學數學時,暗示自己:“我在玩數字遊戲,我充滿了樂趣。”當自己快樂學習的時候,學習興趣就來了。

    家長採取讚賞法鼓勵孩子,提高孩子學習興趣。

    在孩子做完一個題時,給孩子一個讚賞的眼神;孩子考試分數比較低時,不批評孩子,找到孩子有閃光點的地方,進行表揚。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習興趣自然大增。

    2、增加成功體驗,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內容難,孩子自己就沒有興趣。平時孩子可以先學習書本上的公式,定理,找比較簡單的題解答,提高自己的成功體驗,讓自己覺得自己是挺棒的,享受成功的愉悅。

    作為父母,可以在週末組織一次野外定向活動,行程不要太遠,時間不要太長。和孩子一起進行比賽,看誰能第一個到達目的地(當然,要進行一些野外安全培訓。),讓孩子享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快樂。

    3、勤奮努力+正確方法+講究效率=成功。要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學習效率的竅門。

    下面是我對孩子學習調節的一些感悟:

    (1)感受學習的輕鬆快樂。

    製作學習計劃表,每天完成了就標記,挑選專題講解比較多的參考書和習題集,自己練習過的卷子和習題集放在自己眼睛可以看見的地方。讓自己學習時有成績感和滿足感。 

    (2)調整學習次序

    在家的時候,不要一開始就做作業直接,先複習老師在課上所講的內容,達到對所學的基本知識、概念熟練掌握。不去攻克難題,從基本習題做起。學習35分鐘到40分鐘以後,一定停下來,讓自己的大腦充分休息。休息時可以聽一些輕音樂放鬆。

    (3)自我做到高效學習。

    除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筆記以外,每天從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開始學起,不聽音樂做題目,不在電視機開著的同時做題目,“躲在”自己的書房自我學習,儘量不受外界的干擾。學習時不做一些無意義的舉動事,科學安排學習中要做的事。

    總之:學習如登山,厭學情緒有時候也只是前行的一道風景線,讓我們偶爾駐足,欣賞人生別樣的風景。只要我們調整自己的呼吸,有前進的決心,那麼什麼都不會是我們學習的阻力。少年,亮出你的利劍吧!把前面的荊棘斬斷,把厭學抹平。那裡,將有屬於你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星馳演的電影有多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