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凌雲流水
-
2 # 牡丹梅花鑫森淼
梁山軍馬徵方臘傷亡慘重,說明他們遇到勁敵。勝敗乃兵家常事,梁山好漢打了那麼多仗,不可能每次都那麼順利。一般情況下,公孫勝不在身邊的時候,他們最怕的就是法術,怕有法術的將軍,這種情況下,失利的時候多。
在徵遼的時候,梁山軍馬打下檀州、薊州、霸州,在攻打幽州的時候,梁山軍馬遇到會法術的遼將賀重寶,宋江和盧俊義沒有聽取吳用和朱武的意見,中了賀重寶的誘敵之計,宋江和盧俊義的軍馬被分割包圍,賀重寶施起法術,宋江這邊有公孫勝,他很快把賀重寶的法術打敗。盧俊義那邊隔的比較遠,被陷在青石峪找不到出路,大家分頭找都找不到盧俊義等人,解珍、解寶在一家獵戶的指點下,找到了盧俊義的下落,賀重寶繼續施展法術,被公孫勝打敗,盧俊義等人終於得救,盧俊義感動得大哭。
在徵田虎的時候,梁山軍馬遇到會法術的喬道清,李逵、鮑旭、項充、李袞首先被喬道清抓住,接著降將唐斌被抓,兩人所帶軍士也被抓或打敗被殺。宋江帶兵攻打喬道清,全部被喬道清的法術打敗,魯智深、武松、劉唐都被喬道清抓獲,宋江難過得差點想自殺,被土神所救,破了喬道清的法術,宋江等人才突破困境,轉危為安。後來,公孫勝到了,他和喬道清進行了一場法術大戰,公孫勝打敗喬道清,喬道清在降將孫安的勸說下投降梁山軍馬,孫安是喬道清的好朋友,喬道清拜公孫勝為師,後來和降將馬靈跟隨公孫勝的師父出家修行。
徵方臘的時候,梁山軍馬傷亡慘重,取得勝利也是慘勝。
在這裡,梁山軍馬也遇到會法術的包道乙和鄭魔君,這兩個人是師徒,包道乙是師父,鄭彪鄭魔君是徒弟。這時候公孫勝已經離開,遇到會法術的人非常兇險,王英扈三娘被鄭魔君的法術殺害,武松被包道乙的法術砍斷左臂,魯智深救了武松後,打著打著迷路失蹤(他迷路卻抓住方臘),項充李袞被亂箭射死,傷亡慘重。這個時候,宋江因為夢見一個神仙邵俊邵秀才相救,所以宋江和吳用等人來到烏龍神廟拜神,宋江回到軍營再次夢見神仙邵秀才相救。在關勝和鄭魔君打鬥的時候,鄭魔君再次使用魔法,宋江讓樊瑞也作法,宋江自己也想起天書上的法術,並念口訣,兩人人合力幫助關勝,終於斬殺鄭魔君。包道乙被凌振的炮火打死。方臘最厲害的兩員大將終於被斬殺。
梁山軍馬從破遼一路打到滅方臘,中間還有其他的小挫折,就不多說。
-
3 # 北風之神9420
梁山好漢是堂堂英雄,梁山大軍是常勝之師,這在讀者心中早已定格。但我對此是頗不以為然的,梁山好漢是不是堂堂英雄,我們暫且不論,關於梁山大軍是常勝之師,這就足以令人懷疑。
開啟百度APP,檢視更多高畫質圖片
梁山大軍不是常勝之師?可梁山大軍明明創下了許多輝煌的戰績:智取無為軍、三打祝家莊、破高廉、打青州、攻大名府、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直至徵方臘等一系列戰鬥或戰役,結果無一不是以梁山泊的大獲全勝而告終。那麼,我又該從何處入手來駁倒“梁山大軍是常勝之師”的論斷呢?
其實只要稍作認真思考,就能找到支援我觀點的論據。不妨先打一個比方,如果安排狼與羊比武,那結果是不言自明的,在龐大的羊群中,哪怕只安排一隻狼,最後的勝利也一定屬於狼。然而,我們能否因此就給狼掛一塊“森林之王”的牌匾呢?當然不能,因為老虎和獅子不會答應。
梁山大軍的實力
硬要論梁山大軍的戰鬥力,就他們的表現來看,充其量也不過是那隻狼。這麼說並不是我一心要誹謗他們,請注意我在前面所加的“就他們的表現來看”這句定語,也就是說,梁山大軍也有可能從“狼”的水平向“森林之王”的方向發展,但很可惜,他們始終只是在和羊群戰鬥,而沒有遇到能夠顯示他們“森林之王”攻擊力的機會。說其對手是羊群,如果僅僅著眼於戰鬥力的話,應該並不誇張:圍捕晁蓋被割了鼻子的何濤、依靠老爹權勢的蔡九、輕易就中了宋江反間計的慕容知府、只知道裝神弄鬼的高廉……這些人怎能帶好兵打好仗?他們和梁山大軍對壘,簡直就是在給對方戰史添彩。梁山大軍戰勝他們,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
如上所說,梁山大軍橫行山東河北,官軍聞風喪膽,難道純粹是因為地方軍政負責人太過平庸?如果換上一個比較有才幹的將官,是不是就能和梁山大軍一較高下呢?也不盡然,因為各地郡縣無法和梁山大軍抗衡幾乎已成一種必然,這就要說到宋朝在兵制和地方行政上的失策。
“強幹弱枝”的惡果
宋朝政權是在五代軍人割據的混亂局面中建立起來的,宋太祖趙匡胤本人就是軍頭,又是靠軍人的擁戴而登上皇帝寶座。因為自己的經驗,宋太祖一直有兩塊心病,一是怕軍頭權力過大,二是怕地方割據,不聽命於中央。
要讓這兩塊心病落地,宋太祖便不得不拼命加強中央集權,實質就是抬高君權,把人事財政和兵權都緊緊攥在自己手中。這就是所謂“強幹弱枝”的政策,即使後來的皇帝能力遠不如宋太祖,對這一政策也都是躬行不逾。在“強幹弱枝”的政策之下,宋朝地方政府幾乎沒有什麼權力,不僅財稅收入上繳中央,就是從地方選拔上來的兵士,只要身體壯武藝高的,也必須送到京城去當禁軍,地方上只有淘汰下來的老弱殘兵,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極差,根本打不了仗。雖然禁軍的戰鬥力強一些,也會派到地方上戍守,但因為君王猜忌軍人,怕帶兵將領擁兵自重,故而實行輪番戍守之制,譬如這支部隊今年戍守山西,明年就有可能被調到山東,兵調而領兵的將領卻不調,這樣把部隊每年調來調去,除了虛耗國力,更重要的是釀成了“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荒唐局面,禁軍的戰鬥力免不了要大打折扣。
明白了以上背景,再來看《水滸傳》中梁山大軍的戰鬥力,我們不能不說,梁山大軍所謂縱橫山東河北的戰績實際上是有很多水分的。也許梁山大軍的確是一支強悍的隊伍,但它取得的一系列勝利卻並不足以證明其真的具備超強的戰鬥力,因為它面對的敵手實在不成器。那麼梁山大軍和中央大吏童貫、高俅親自徵調、統率的中央軍的戰鬥,是否能夠證明梁山大軍之無堅不摧呢?這應該從兩方面去考察:一是從歷史事實看,梁山大軍並沒有和中央軍爭鋒的機會,估計它當時的實力還不足以讓朝廷派中央軍去圍剿;二是從小說中的描寫看,中央軍的失敗早已成定局,因為它的統帥是童貫和高俅這樣昏庸的奸臣,兩軍對壘的結果並不需要靠實力就基本可以判定了。
像梁山泊這樣一些通常被稱為“草寇”的武裝,居然能夠在地方橫行,在宋朝歷史上遠非鮮見。《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宋仁宗時期,有一群強盜在江蘇高郵一帶劫掠,當時在高郵領兵的是一個叫晁仲約的將官,他“知不能御”,於是“曉喻官民,各出金帛”,準備“牛酒”,去撫慰“群盜”,“盜悅徑走, 因不為暴”。 這件事傳到朝廷,皇帝大怒,許多大臣建議將晁仲約斬首以儆效尤,卻遭到了當時名臣范仲淹的反對,理由是“高郵無兵無械,事有可恕”,最後皇帝採納了范仲淹的意見。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北宋時期,地方之虛弱殘破到了何種地步,像這樣名不見經傳的“群盜”就可以讓朝廷軍隊放棄抵抗,梁山大軍之攻城掠寨,又有什麼值得自誇的呢?
梁山大軍的幾次“走麥城”
在梁山大軍的戰史中,也不是沒有遇到過真正的對手。祝家莊、曾頭市,就先後讓梁山大軍大大地吃了苦頭,曾頭市一戰還使天王晁蓋殞命,更是奇恥大辱。最後的徵方臘,那就更是貨真價實的“慘勝”了,殺敵一萬,自損八千,這樣的勝利,又怎麼好說是一支常勝軍之所為呢?我們應該知道,雖然方臘部隊和曾頭市、祝家莊在梁山大軍面前表現得相當神勇,可老實說也並不是多麼兇悍的隊伍。
歷史上的方臘,面對宋軍的圍剿,很快就被消滅了;而像曾頭市、祝家莊這樣的地方武裝,大概是王安石變法,推行保甲法後興起的,和後世的民兵差不多,選用的都是本地農民中比較精幹的人員,因為地域、家族關係,容易抱團,確有一定戰鬥力,但受到當時客觀條件的制約,比如朝廷不會允許地方武裝的實力超出防衛需要等,《宋史》上就說“非軍興不得擅行”,這樣一來也不可能成為一支具備強大攻擊力的隊伍。總之,宋朝地方武裝的實力不會很強,否則後來金人入侵,也不會那麼快就使北宋亡國了。
然而,我們看到,就是像方臘、曾頭市、祝家莊等一類實力遠非強大的隊伍,就已經讓梁山大軍大皺眉頭,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梁山大軍的實力實在有限,還說明只要應對有方,梁山大軍也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探究方臘、曾頭市、祝家莊之所以能夠和梁山大軍抗衡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無非是隊伍內部比較團結,利益訴求比較一致。方臘軍內,都是一同起事造反,生死與共;地方武裝,成員都是鄉里鄉親,保衛家園不受侵擾也符合共同利益。我們看《水滸傳》前面的幾十個章節,梁山好漢幾乎個個是奇人異士,而曾頭市、祝家莊、方臘那邊卻鮮有能人,他們不過是心齊了一些,就差點讓由眾多奇人異土組成的梁山大軍“走麥城”,僅此一點,梁山大軍又豈可稱常勝之師?
-
4 # 大梁洋車子
確切的說是常勝之師,梁山軍隊那麼神勇,尤其是在前期,幾乎戰無不勝。中間會有些戰敗的插曲,比如三打祝家莊。但最終都是以勝利作為終結,在諸多的戰役裡,對於梁山軍唯一損失慘重的一次戰役便是招安後,南下攻打方臘的時候,為什麼損失的那麼悲慘?一個比較突出的理由就是,梁山計程車兵擅長陸地戰鬥的多,水戰的人才比較少,屬於他們的一個弱項。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說梁山畢竟有800裡水寨。不過回憶書中的情節,確實跟敵人交手的地方多出現在陸地上,極少有在水域的戰鬥。
梁山的好漢排位,靠前的高層裡,很少有水性擅長的。方臘的軍隊就是在江南水鄉畢業的。江南作為方臘軍隊的家鄉,對地形再熟悉不過,且士兵從小都是在玩水長大的。因此梁山軍隊哪怕武力高強的,林沖、關勝這樣的人,對水沒有更多的辦法。讓孔亮、金眼彪這樣在陸地上神勇的英雄。因為不通水性被淹死,實在令人痛心。還有一個無可忽略的原因就是,梁山的軍隊對江南地區感到水土不服。軍隊去征討方臘本就是十分漫長的長途跋涉。連林沖這種武功高強、身體素質倍兒棒的人,最後都染病去世,那麼更不要說其他的梁山戰士們了由於水土不服,而出現各種怪病,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古代的醫學水平很低,可能一場小小的過敏就要了一個七尺男兒的性命。帶病作戰怎樣能贏?
還有一個讓梁山軍隊損失慘重的原因,就是雙方之間是殊死的戰爭,完全沒有退路。梁山軍隊前期的一些戰鬥,有的是敵人找上門,有的離梁山距離並不遠。所以如果形勢不好,還可以直接撤退,暫時休養,然後再戰。可是,大老遠的跑到江南去征討方臘,就不是說撤回就可以撤回的。而朝廷又巴不得梁山軍隊覆滅,也不會給他們喘息的機會。所以很多梁山好漢是在戰鬥當中被拖死了。還有一點,從軍隊士氣上來講,宋江這邊完全跟方臘不能相比。江南那邊打的是守衛戰,所以全寨的上下軍民一心。如同老虎要吃掉兔子,兔子的掙扎就是為了保命,所以他們會全力反擊。方臘的軍隊在江南人氣很旺的,老百姓主動給軍隊提供金錢和物資。可以說方臘這邊的戰鬥的熱情幾乎是源源不斷的。在宋江這邊呢,從他接受招安開始,絕大多數梁山兄弟,內心是不願意的。雖然大家還是聽了宋江的話,可是心裡又拿得出多少戰鬥慾望。而且早先他們是認為自己能抗拒朝廷的黑暗統治,而這時候的戰鬥全是靠著宋江的威壓,因此得勝的慾望誰強誰弱,一看便知。
個人認為,征討方臘的戰爭,讓梁山損失了大半精銳軍隊,可以說是一場慘勝。他們在前期一路較為順利的攻下了很多山寨,軍隊計程車氣高昂。但是到了打方臘的時候,卻損兵折將,悲劇不斷。原因是比較多的。有擅長陸戰、對水性不通的原因;有在外地作戰,容易染病的原因;有長途跋涉,士兵們疲憊卻難以休養的原因;還有本身攻打方臘這件事,梁山好漢們自己內部軍心就不團結的原因。
-
5 # 美食博主小吉吉
根本不存在常勝之師,頂多不敗,有:
吳起河西軍團
白起的秦軍
李牧率領的趙軍
韓信軍團
岳家軍
-
6 # 後青舂期哋詩
不是,俗話說:“沒有永遠的長勝將軍”,縱使梁山好漢個個擁有十八般武藝,也總有失敗的一天,下面我們就來說下水滸傳裡梁山好漢所進行的幾個有規模的鬥爭。
智取無為軍梁山好漢在大敗江州官兵後,到穆太公莊上聚眾飲酒,期間,宋江提議攻打無為軍,派侯健、薛永、白勝去城內做內應,石勇和杜遷打扮為乞丐在城門左右埋伏,用火燒了黃文炳的家,拿走了他的錢財,黃文炳從江州回家,在船上被李逵和張順擒拿。最後以梁山的勝利而告終。
三打祝家莊梁山好漢因楊雄、石秀上山,決意攻打祝家莊,宋江在第一次攻打時,命石秀和楊林去打探莊內的情況,結果楊林被擒,而石秀從鍾離老人處得知了盤陀路的走法,祝家莊伏兵齊出,梁山人馬迷路,多虧石秀趕到說出了路上的暗記,花榮射落號燈,眾人才得以安全退出。
第二次攻打祝家莊仍然失利,不過,此次他們活捉了祝家莊的同盟軍扈家莊的女將扈三娘,剪去了祝家一翼。
第三次攻打他們利用投寨入夥的孫立與祝家莊教師欒廷玉是師兄弟的關係,騙得祝家信任,孫立和家人親戚打入祝家莊作內應,梁山人馬與他們裡應外合,終於攻破了祝家莊。
二打曾頭市曾頭市因竊奪了段景住獻給宋江的照夜玉獅子馬,遭到晁蓋帥軍攻打,不幸的是晁蓋在此役中被一支刻有史文恭姓名的毒箭射中身亡,史文恭從此成為梁山公敵,盧俊義上山後,曾頭市在梁山的再次進攻中被徹底打垮,史文恭被盧俊義活捉。
大破高唐州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舅殷天錫強佔柴進叔叔柴皇城的宅子並打死了他,李逵心中不忿,殺了殷天錫,高廉於是捉住了柴進,李逵向梁山稟報後,宋江便點兵攻打高唐州,高廉使用妖法使宋江敗下陣來。後來宋江請來了公孫勝,公孫勝鬥法勝了高廉,梁山軍隊才得以攻陷高唐州,殺高廉,救出了柴進。
兩贏童貫童貫戰敗後又重振旗鼓與宋江等人再戰,沒想到被浪裡白跳張順戲弄於水上、虛晃一槍,繼而被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雙槍將董平、急先鋒索超、玉麒麟盧俊義、黑旋風李逵、沒羽箭張清等梁山好漢所帶領的大軍十面埋伏、圍追堵截。 最後,童貫等人被宋江手下的梁山好漢殺得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只有童貫和畢勝得以逃命東京,而酆美被活捉。
三敗高太尉宋江兩贏童貫後,勢力太大,朝廷派高俅來收繳 。
第一次,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 ,打敗劉夢龍,黨世雄 。
第二次,劉唐放火燒戰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 ——劉唐燒著戰船,李俊,張橫殺劉夢龍,牛邦喜 。
第三次,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 。招安失敗,宋江進攻高俅,高俅建造了海鰍船,結果被張順帶人鑿沉,高俅被活捉上山 ,後來高俅同意招安宋江,宋江便又把高俅放了。
智取大名府為了搭救被囚禁的盧俊義和石秀,宋江兵打大名府。因各種原因(關勝的援軍以及宋江病重退兵),沒能攻下。次年開春宋江再度出兵大名府。時值元宵佳節,吳用派遣梁山兄弟們裝扮成各種身份的人混進大名府。時遷火燒大名府最熱鬧的地方翠雲樓,引發騷亂。梁山好漢裡應外合,攻下了大名府,救出了盧俊義和石秀。
徵大遼遼國郎主作亂,侵犯九州邊界。宋江兵馬初受招安,帶領人馬奉詔破遼。張清飛石大顯神威,董平雙槍無比強悍,關勝大刀一馬當先,呼延灼雙鞭無比勇猛。先後打了兩個皇侄,幾個統軍。兀顏統軍設渾天像,宋江受玄女之計破敵。後招安遼國。
徵方臘徵方臘因為篇幅較長,大家也比較熟悉,就不具體描述了,這裡主要說下陣亡的人員。
陣亡五十九員:秦明 徐寧 董平 張清 劉唐 史進 索超 張順 阮小二 阮小五 雷橫 石秀 解珍 解寶 宋萬 焦挺 陶宗旺 韓滔 彭祀 鄭天壽 曹正 王定六 宣贊 孔亮 施恩 郝思文 鄧飛 周通 龔旺 鮑旭 段景住 侯健 孟康 王英 扈三娘 項充 李袞 燕順 馬麟 單廷 魏定國 呂方 郭盛 歐鵬 陳達 楊春 鬱保四 李忠 薛永 李雲 石勇 杜遷 丁得孫 鄒淵 李立 湯隆 蔡福 張青 孫二孃
於路病故一十人:林沖 楊志 張橫 穆弘 楊雄 孔明 朱貴 朱富 白勝 時遷
從上面的的眾多人員陣亡情況來看,這一戰,梁山好漢傷亡慘重,幾乎損失殆盡,雖然最後取得了勝利,可直接導致了梁山的解體,我們不禁在心中發出這樣的疑問:“他們真的勝利了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看似勝利,實則失敗。
-
7 # 歷史上的小書童
大家好,我是小童,首先感謝邀請。關於梁山大軍是常勝之師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因為我們從史料記載和電視影視劇中都能知曉,梁山好漢108位在宋江的領導下接受了招安,之後一系列的軍事運動都是受宋朝朝廷的指示去平息邊境戰亂。成為起義軍眼中朝廷的“鷹犬”,社會的敗類,因為曾幾何時,他們都是反抗朝廷的起義軍,擁有同一個目標,反抗昏庸腐朽無能的朝廷。
不僅是遠征方臘的戰役,在之前的幾次出兵中,梁山好漢都有輸贏,更有人員傷亡,比如首當其衝的白日鼠白勝。梁山好漢們自己心裡也清楚,其實所謂的招安,只不過是朝廷手中的棋子,更為陰險的是朝廷借起義軍之手除掉梁山好漢,消除隱患而又能儲存實力。在高俅的策劃中,這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奈何好漢們心中豈能不知。
自古講究忠義,不去做也無可奈何。現在說,遠征希臘。影視劇中我們發現,雖然最後方臘被武松單臂所擒,但此次戰役,梁山好漢損兵折將十分嚴重,中堅力量幾乎斷層,不說戰爭之慘烈也不說戰爭之成敗。從梁山好漢的內心和曾經起義替天行道的初衷來講,他們敗的一塌塗地,敗給的不是敵人,而是個人的內心!是社會的現狀!
方臘手下的八大王也不是吃素的,又是陷阱又是暗箭,整整坑了不少人。最終僅僅這一戰,梁山好漢的實力大大削弱。方臘手下僅石寶一人就殺了一個天罡,四個地煞。這一戰,僅僅剩下27人,班師回朝之後,有的人看破紅塵,洗淨了沾滿鮮血的雙手,有的人卸甲歸田,安歇于山野田園,有的人執迷不悟封於朝堂,結局就是各有出路,分崩離析。最終戰況是梁山好漢陣亡59人,病死11人,共損失70人!又何足言敗!!!
回覆列表
招安之前的挫折:
呼延灼連環馬
關勝切斷徵大名府軍後路
前兩次打祝家莊
晁天王打曾頭市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