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治療師金色陽光
-
2 # 極光暮光
輕度焦慮的話,可以看看森田療法,中度和重度就要看醫生遵醫吃藥治療了,單靠自己走出去會很痛苦,如果你不擺正心態的話,看任何書都無濟於事。
焦慮症大部分都是從疑病開始的,身體上有個小症狀就胡思亂想無限放大。比如,有的患者覺得自己呼吸困難,就越來越在乎自己的呼吸,最後越來越不會呼吸;有的患者覺得自己嗓子痛咽不下飯,懷疑自己得了食道疾病,最後吞嚥困難,吃不下東西;總之很多身體的不適都會無限放大往更壞的地方想,越想越嚴重,又不願去看醫生,最後頭暈,整天在床上躺著不想動,動一動就難受,心慌氣短。這明顯是焦慮症軀體化障礙。
所以,如果你不嚴重就停止胡思亂想,多出去走走,放鬆心情,轉移注意力,多看看焦慮自救方面的書;如果你有軀體症狀,影響到正常工作和學習,就必須要遵醫治療了。
-
3 # 十月的蘇格拉底
關於焦慮的書籍首先推薦德華人賽柏特的《焦慮又怎樣》。
這本書的作者本身是焦慮症患者,書中有很多真實的獨白,充滿勇氣的敘述。全書的核心內容是教你如何將焦慮轉化為內在動力的自我認知。
在這個容易焦慮的時代裡,這本小書可以當做情緒管理的基礎手冊,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另外推薦阿爾伯塔.埃斯利的作品《控制焦慮》。
作者阿爾伯特埃斯利是取得成功的傑出心理學家,在這本書中他列舉了大量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詮釋人類心理健康的正能量。娓娓道來的真實案例與體驗毫無晦澀感。
可能因為作者本人是認知行為療法創始人的緣故,書中紀錄的104條控制焦慮的箴言令人信服。
-
4 # 歲月神偷time
1、《我焦慮得頭髮都掉了》
躺在床上想東想西,一分鐘換七八個姿勢也睡不著。隨手點開朋友圈,好友任意一條炫耀帖更是讓你心塞得閉不上眼。緊接著便是腦洞大開,陷入沒完沒了的“捫心自問”:大家都在撒腿向前,怎麼只有我每天庸庸碌碌在摸魚?今年還有升職的希望嗎?明年能否買房買車?等一下,為什麼到現在我還是條單身狗?
這本是個令人焦躁不安的時代,很多人已然把焦慮視為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然而真正的焦慮症患者,可不只是為了瑣事煩躁,或是看到蜘蛛會歇斯底里那麼簡單。他們可能害怕開車、坐飛機、乘電梯;他們可能討厭喧鬧的人群和露天場所,出門會莫名地緊張,逛商場時會莫名地驚慌,一些人甚至因此與社會隔絕或是閉門不出。
在這本通俗易懂又具實操意義的焦慮自助手冊中,作者總結了25年臨床心理治療的經驗,不但詳盡分析了6種當代人常見的焦慮心理模式:特定物件恐懼症、恐慌症、強迫症、廣泛性焦慮症、社交焦慮症、創傷後應激障礙,還對症下藥,給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也常常焦慮起來一發不可收拾,那麼親愛的,別慌,這本書將帶你走出困境!
2、《焦慮的意義》
《焦慮的意義》是一代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代表作,系針對當代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問題——焦慮而寫。作者檢視了不同的焦慮理論,從哲學、生物學、心理學、文化學等多角度分析了焦慮發生的心理本質及其積極意義。作者挑戰“精神健康就是沒有焦慮”的流行觀念,發現了適切的焦慮與人的活力、與創造性成就的內在關聯。作者進而根據未婚媽媽等大量的臨床案例,指出了管理焦慮的方法和途徑。《焦慮的意義》對當代深陷焦慮之中的各界人士極有參考價值。
3、《戒了吧!焦慮症:寫給年輕人的焦慮心理學》
都市每10個人中,就有4個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焦慮的種類繁多,就像是一場傳播範圍極廣、持續時間極長的流行性感冒,還會隨著一個人的心理狀況惡化而不斷蔓延,給我們平添了許多困擾和不必要的擔心。如果發現及時可以將其遏制在開始萌芽的階段,如果沒有及時救治就會引發多種併發症,嚴重的變成不治之症,而且惡化迅速,根治緩慢。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焦慮實際上是一個過程,它是由一系列的思想、感情、感覺和行為組成的。更好地理解你的焦慮和擔憂的關鍵,就需要分別檢查所有這些焦慮的組成部分。一旦你知道了自己的焦慮和擔憂如何表現出來,你就可以努力減少它們。
焦慮症像是我們心中的一道枷鎖,開啟後你就能重見光明。請像愛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一樣,愛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4、《自我訓練:改變焦慮和抑鬱的習慣》
《自我訓練:改變焦慮和抑鬱的習慣》一種全新的、開創性的心理療法。
自我訓練是一種獨特的心理治療方法,凝聚了作者30多年臨床心理治療的心得和經驗。作者認為現下流行的積極思維和自我肯定方法只是心理治療的一方面,是不夠的。要想徹底康復,還要做到自我信任:相信自己能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那還能改變什麼呢?而自我訓練會使你恢復自信,從而最終從焦慮和抑鬱的生活中走出,重獲新生。
自我訓練是一種能夠使個人自我激勵、自我訓練的療法,同時,它把所有的問題(焦慮、恐慌以及抑鬱等)簡化為兩個問題:不安全感和控制。這就是自我訓練療方與傳統心理療法的不同之處。不安全感會促使你去控制自己不去焦急、緊張、憂心重重,努力做個完美主義者等,而越想控制,就越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控制,從而使得情況變得更糟。但是如果你懂得了如何去應對不安全感,一切就變得簡單了,你就知道如何去消滅折磨你內心的痛苦。
自我訓練的關鍵瞭解是什麼導致了你條件發射式的不安全感(擔心、懷疑、恐懼以及自我否定等),然後你才能知道如何去消滅這些症狀。自我訓練不僅用一種全新的觀點來解釋心理問題,而且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技巧,使你能擺脫這種強制性的不安全感和痛苦的掙扎,重獲健康。
《自我訓練:改變焦慮和抑鬱的習慣》不僅適合焦慮症和抑鬱症治療,而且透過自我訓練可以重新獲得自尊、自信,改變易怒、過度內向以及完美主義的性格。
5、《心之道》
《心之道》是一本關於東方哲學的著作,也是一劑關於現代人焦慮問題的良藥。阿倫·瓦茲針對現代人面對的危機,即一個人如何生活在一個他永遠不能從中獲得安全感的世界,從東方禪學思想的角度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答。他指出這個問題本身包含著它的解答——人們恰恰應該接受生活中充滿痛苦與不安全 感的事實,而不應該拒絕和逃避它們。為了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人們應該擁抱現在,活在當下。
“任何需要修正生活程序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裡獲益。”
——狄巴克??喬布拉(邁克爾??傑克遜人生導師/克林頓最讚賞的身心靈大師)
阿倫??瓦茲是“迷幻一代”最值得尊敬、最深思熟慮的大師。
——美國《時代》週刊
6、《焦慮情緒調節手冊》
《焦慮情緒調節手冊》是一本絕無僅有的真正偉大的心理治療書。作者伯恩斯博士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向人們講述了希望擁有好心情的讀者所需要做的一切。它將告訴你如何處理各種各樣的焦慮以及其他的情緒問題。《焦慮情緒調節手冊》以極富魅力的文字介紹了當前最流行的焦慮循證療法,讀者將學會以迅速見效的練習來掌握伯恩斯博士在書中呈現的概念和策略。《焦慮情緒調節手冊》中的治療思想及技術並非用於取代心理衛生專業工作者所進行的諮詢或治療。
7、《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
本書系Oprah.com推薦的最佳自助讀物。
在看這本書之前,請先想想你自己的生活。請問你是否很容易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而發脾氣?如果排隊時突然有人插隊,你是否會覺得很生氣?你是否一覺得飢餓或不安就立刻去找吃的?你是否無法自控地檢視簡訊,或想著永遠也做不完的一堆事情,搞得自己身心俱疲,甚至幾乎崩潰?
在一個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世界,我們卻經常覺得焦慮不安,這些都是過於敏感的生存本能導致的。人類的生存本能與生俱來,那些在瞬間完成的生存反應力量強大,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態、行為模式、自我表現方式、逆境處理模式、決策模式以及老化過程都具有很大影響。在生存本能的主導下,可能會導致我們陷入一些不良的行為模式,從而對我們的健康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但這些並非不可改變,透過引導人體體驗新的刺激,可以幫助它形成全新的、正常的神經網路,這樣人體就能找到一條恢復健康的道路。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旨在探索生存本能對我們產生的重要影響,分析了焦慮、不安、恐慌等不適感受與生存本能之間的聯絡,並給出了一些實用的方法,可以讓你學會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去應對外面的世界,擺脫恐懼與挫敗感,展現出個人的最佳狀態。
-
5 # 內心長存光明
1、《我焦慮得頭髮都掉了》
躺在床上想東想西,一分鐘換七八個姿勢也睡不著。隨手點開朋友圈,好友任意一條炫耀帖更是讓你心塞得閉不上眼。緊接著便是腦洞大開,陷入沒完沒了的“捫心自問”:大家都在撒腿向前,怎麼只有我每天庸庸碌碌在摸魚?今年還有升職的希望嗎?明年能否買房買車?等一下,為什麼到現在我還是條單身狗?
這本是個令人焦躁不安的時代,很多人已然把焦慮視為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然而真正的焦慮症患者,可不只是為了瑣事煩躁,或是看到蜘蛛會歇斯底里那麼簡單。他們可能害怕開車、坐飛機、乘電梯;他們可能討厭喧鬧的人群和露天場所,出門會莫名地緊張,逛商場時會莫名地驚慌,一些人甚至因此與社會隔絕或是閉門不出。
在這本通俗易懂又具實操意義的焦慮自助手冊中,作者總結了25年臨床心理治療的經驗,不但詳盡分析了6種當代人常見的焦慮心理模式:特定物件恐懼症、恐慌症、強迫症、廣泛性焦慮症、社交焦慮症、創傷後應激障礙,還對症下藥,給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也常常焦慮起來一發不可收拾,那麼親愛的,別慌,這本書將帶你走出困境!
2、《焦慮的意義》
《焦慮的意義》是一代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代表作,系針對當代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問題——焦慮而寫。作者檢視了不同的焦慮理論,從哲學、生物學、心理學、文化學等多角度分析了焦慮發生的心理本質及其積極意義。作者挑戰“精神健康就是沒有焦慮”的流行觀念,發現了適切的焦慮與人的活力、與創造性成就的內在關聯。作者進而根據未婚媽媽等大量的臨床案例,指出了管理焦慮的方法和途徑。《焦慮的意義》對當代深陷焦慮之中的各界人士極有參考價值。
3、《戒了吧!焦慮症:寫給年輕人的焦慮心理學》
都市每10個人中,就有4個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焦慮的種類繁多,就像是一場傳播範圍極廣、持續時間極長的流行性感冒,還會隨著一個人的心理狀況惡化而不斷蔓延,給我們平添了許多困擾和不必要的擔心。如果發現及時可以將其遏制在開始萌芽的階段,如果沒有及時救治就會引發多種併發症,嚴重的變成不治之症,而且惡化迅速,根治緩慢。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焦慮實際上是一個過程,它是由一系列的思想、感情、感覺和行為組成的。更好地理解你的焦慮和擔憂的關鍵,就需要分別檢查所有這些焦慮的組成部分。一旦你知道了自己的焦慮和擔憂如何表現出來,你就可以努力減少它們。
焦慮症像是我們心中的一道枷鎖,開啟後你就能重見光明。請像愛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一樣,愛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4、《自我訓練:改變焦慮和抑鬱的習慣》
《自我訓練:改變焦慮和抑鬱的習慣》一種全新的、開創性的心理療法。
自我訓練是一種獨特的心理治療方法,凝聚了作者30多年臨床心理治療的心得和經驗。作者認為現下流行的積極思維和自我肯定方法只是心理治療的一方面,是不夠的。要想徹底康復,還要做到自我信任:相信自己能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那還能改變什麼呢?而自我訓練會使你恢復自信,從而最終從焦慮和抑鬱的生活中走出,重獲新生。
自我訓練是一種能夠使個人自我激勵、自我訓練的療法,同時,它把所有的問題(焦慮、恐慌以及抑鬱等)簡化為兩個問題:不安全感和控制。這就是自我訓練療方與傳統心理療法的不同之處。不安全感會促使你去控制自己不去焦急、緊張、憂心重重,努力做個完美主義者等,而越想控制,就越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控制,從而使得情況變得更糟。但是如果你懂得了如何去應對不安全感,一切就變得簡單了,你就知道如何去消滅折磨你內心的痛苦。
自我訓練的關鍵瞭解是什麼導致了你條件發射式的不安全感(擔心、懷疑、恐懼以及自我否定等),然後你才能知道如何去消滅這些症狀。自我訓練不僅用一種全新的觀點來解釋心理問題,而且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技巧,使你能擺脫這種強制性的不安全感和痛苦的掙扎,重獲健康。
《自我訓練:改變焦慮和抑鬱的習慣》不僅適合焦慮症和抑鬱症治療,而且透過自我訓練可以重新獲得自尊、自信,改變易怒、過度內向以及完美主義的性格。
5、《心之道》
《心之道》是一本關於東方哲學的著作,也是一劑關於現代人焦慮問題的良藥。阿倫·瓦茲針對現代人面對的危機,即一個人如何生活在一個他永遠不能從中獲得安全感的世界,從東方禪學思想的角度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答。他指出這個問題本身包含著它的解答——人們恰恰應該接受生活中充滿痛苦與不安全 感的事實,而不應該拒絕和逃避它們。為了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人們應該擁抱現在,活在當下。
“任何需要修正生活程序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裡獲益。”
——狄巴克•喬布拉(邁克爾•傑克遜人生導師/克林頓最讚賞的身心靈大師)
阿倫•瓦茲是“迷幻一代”最值得尊敬、最深思熟慮的大師。
——美國《時代》週刊
6、《焦慮情緒調節手冊》
《焦慮情緒調節手冊》是一本絕無僅有的真正偉大的心理治療書。作者伯恩斯博士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向人們講述了希望擁有好心情的讀者所需要做的一切。它將告訴你如何處理各種各樣的焦慮以及其他的情緒問題。《焦慮情緒調節手冊》以極富魅力的文字介紹了當前最流行的焦慮循證療法,讀者將學會以迅速見效的練習來掌握伯恩斯博士在書中呈現的概念和策略。《焦慮情緒調節手冊》中的治療思想及技術並非用於取代心理衛生專業工作者所進行的諮詢或治療。
7、《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
本書系Oprah.com推薦的最佳自助讀物。
在看這本書之前,請先想想你自己的生活。請問你是否很容易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而發脾氣?如果排隊時突然有人插隊,你是否會覺得很生氣?你是否一覺得飢餓或不安就立刻去找吃的?你是否無法自控地檢視簡訊,或想著永遠也做不完的一堆事情,搞得自己身心俱疲,甚至幾乎崩潰?
在一個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世界,我們卻經常覺得焦慮不安,這些都是過於敏感的生存本能導致的。人類的生存本能與生俱來,那些在瞬間完成的生存反應力量強大,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態、行為模式、自我表現方式、逆境處理模式、決策模式以及老化過程都具有很大影響。在生存本能的主導下,可能會導致我們陷入一些不良的行為模式,從而對我們的健康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但這些並非不可改變,透過引導人體體驗新的刺激,可以幫助它形成全新的、正常的神經網路,這樣人體就能找到一條恢復健康的道路。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旨在探索生存本能對我們產生的重要影響,分析了焦慮、不安、恐慌等不適感受與生存本能之間的聯絡,並給出了一些實用的方法,可以讓你學會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去應對外面的世界,擺脫恐懼與挫敗感,展現出個人的最佳狀態。
回覆列表
我們之所以會有各種焦慮,無非就是由於對現實的各種不滿引起的,包括對自己的不滿和對別人的埋怨。所以我們就在這些煩惱中越想越不開心,越想越焦躁,憑空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壓力。要想擺脫這種焦慮的困擾,就要從自身出發,接受自己也接受別人,努力去實現無條件的自我接納(USA)和無條件接納別人(UOA)。
要知道,自卑的人接納自己是有條件的,而自信的人接納自己是無條件的。自我接納就是要無條件地愛自己,喜歡自己,認可自己的能力與成績。當然,你可能也會有疑慮:我有這麼多的缺點,這麼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我怎麼會喜歡自己,接納自己呢?而且如果我接納了現在的自己,就是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就會這樣平庸下去,會讓我失去鬥志,就再也實現不了我想要的成功了?沒錯,這些都是一個人面對自我接納時的困惑和遲疑,但是讓我們重新想象一下:
小時候當我們成績有一點進步時,我們都會渴望獲得父母的鼓勵或誇獎,如果我們沒有獲得父母的肯定,我們就會變得沒有激情,就會厭倦學習。但是,如果父母給予了肯定和讚賞,那麼你一定會更努力、更投入,取得更大的進步,而不是讓你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與父母的批評和指責相比,讚揚更能給你力量。
年幼時,父母不肯定我們還沒有達到他們的最終期望。長大後,我們不能自我肯定和接納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理想的地位,但是理想通常會高於現實,沒有讚揚和肯定我們就很可能會陷入無休止的沮喪中,自卑感也就會不請再來,自信卻無處可尋。沒有自信,做事情就像手腳被捆綁的囚徒,不能很好地施展自己。
接納自我才是走向真正自信的終極出路。在我們身邊那些散發著自信魅力的同學或朋友,也許容貌沒有你出眾,但是卻可以自信地接受來自別人投來的目光;他也許沒有出色的口才,卻可以和陌生人高談闊論;他也許來自偏遠的貧困農村,但卻很自豪地跟身邊的人談起自己的家鄉和童年的趣事……為什麼他們沒有令人羨慕的家庭背景和出眾的才能,卻可以生活得那麼輕鬆和自信呢?答案其實就是一開始我們說過的,自卑的人接納自己是有條件的,而自信的人接納自己是無條件的。
其實一個人的自信與他自身擁有的東西並沒有直接的聯絡。一位月收入一千元的人完全可以比月收入一萬元的人更自信,關鍵就是每個人對自我接納的程度不同。所以,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總會有與自身條件不相符的自信,做什麼事情都毫不畏縮,關鍵就在於心態不同。
要接納自我就要重建與自己的關係。對自己給予更多的是賞識、信任和尊重,那麼我們的內心就會感覺到被接納、被愛、安全的,這使我們的行為會變得勇於嘗試、喜歡挑戰、精神獨立、對人對事主動寬容、形成自由開放的個性,並且個人潛能還能得到較好的發揮。我們要接納自我,就要讓內心與自己搞好關係,讓內在與外在相互幫助,用內在的知識支援外在的努力,用外在的努力填充內在的自信。
平時看書可選擇一些焦慮症自我療愈方面的科普書籍,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