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化時刻
-
2 # 唐風宋月
商鞅主張嚴刑峻法,其中一條就是戶籍制度,一個人出門必須拿出身份證明才能住旅店,拿不出來就不能住,如果被官府查獲,店主和旅客同罪,所以沒有一個旅店老闆敢收留拿不出身份證明的人。
商鞅得罪了秦王,帶著親信一溜煙跑到秦趙邊境,天黑了,於是住店,但是他是通緝犯,所以拿不出合法的身份證明,所以旅店老闆不敢收留他,並且說,商君定了法律,我不敢違背。你找個地方試試。商鞅一行住不到旅店,被巡邏計程車兵撞見,兵敗被擒,押到咸陽五馬分屍。
如果商鞅住了旅店,巡邏兵就抓不住他,第二天他就會跑到趙國去,再從戰國跑到其他國家,秦國就鞭長莫及,抓不到他了。所以他其實是死在自己制定的法條之下。
-
3 # 小編虎哥
商鞅變法,這個故事在中學課本里就讀過,秦國透過商鞅變法而迅速崛起,從此開啟了統一全國的道路。商鞅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大約生於公元前390年,死於公元前338年。商鞅本是衛國的公子,是國君旁支側出的子孫,原名叫公孫鞅,因為是衛華人,又叫衛鞅。後來因為秦孝公封商地十五邑給他,所以又稱為商鞅。
商鞅怎麼死的呢?死的很慘。秦孝公一死,就有人告他圖謀不軌,然後就全國大搜捕,最後被處以極刑——五馬分屍。這種刑也叫車裂,就是用繩子捆住受刑者的頭和四肢,另一頭捆在馬身上。行刑的時候,同時向五個方向鞭策五匹馬,分裂受刑者的身體
商鞅為什麼死?
一,表面的原因是得罪了人。得罪了誰?得罪了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秦惠王。商鞅在秦國變法,搞新政,一開始就有很多人反對。在新法實施的第一年內,太子就帶頭犯了法,這個時候如果不治太子的罪,那個“徙木立信”就白立了,新法就會失去威信,新政改革將會一敗塗地。在這個時候,商鞅就要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堅決維護法律的尊嚴,就得治太子的罪。但太子將來是要做國君的,又不能真的治罪,所以就把太子的師傅公子虔給治罪了,把公子虔的鼻子割了下來,就相當於給太子治罪了。為什麼給老師治罪呢?《三字經》講:“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犯錯,父親和老師都有過錯,但太子的父親秦孝公不能治罪呀,就只能治師傅的罪了,王子犯法,於民同罪,商鞅的這一做法,確實也體現了他所治之法的公正平等性。
公子虔既是太子的師父,又是秦國的貴族,被割了鼻子,沒臉見人,八年都閉門不出,你說這心裡得憋著多大的仇恨?秦孝公一死,太子繼位(秦惠王),公子虔就馬上一紙狀書告到秦惠王那裡,說商鞅要預謀造反,其實這就是欲加之罪。但秦惠王對商鞅也是懷恨在心的,所以一告一個準,馬上就下令抓捕商鞅,往死裡整。
二,另一方面,商鞅也是作法自斃,死在自己所制定的嚴刑峻法裡。他所制定的法,原則上是輕罪重罰,這樣就會使人們不敢犯法,商鞅的法,可以說是嚴刑峻法,殘酷無情。比如商鞅規定,但凡不務農而經商,或者務農幹活不賣力的,老婆孩子就要收為官奴(《史記.商君列傳》);在治安方面則是“步過六尺者罰,棄灰於道者被刑”(《史記》劉向《新序》),在路上扔點垃圾也有受到刑罰。所以說商鞅的這些法,主要還是針對老百姓的,那些王公貴族,也不會去務農,更不會跑路上扔垃圾。
商鞅的嚴刑峻法,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而是為了建立統治者的絕對權威,雖然社會治安是好一點了,但那談不上是什麼法治,而是鐵血統治和軍事管制。商鞅的執法,簡直就是慘絕人寰!據劉向的《新序》裡記載,有一次在渭水之濱,商鞅一天之內就處決囚犯七百餘人,以至於“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於天地,蓄怨積仇比於丘山”,想想這種場景,簡直是視人命如草芥,沒有一點人道主義了。
據《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鞅被公子虔誣告後,他自己心裡也明白,就是有理也說不清楚了,所以就只好跑路了。當他跑到秦國邊境時,想住旅店,但住不了。旅店老闆跟他說:“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意思就是說,商鞅制定的法律規定,凡是客人住店,必須出示身份證、路條、護照等等,沒有這些,就不能收留。如果老闆違法收留了客人,正好客人犯了罪或者是嫌疑犯,那麼將來這個客人判什麼罪、受什麼罰,這個旅店老闆也要同樣治罪受罰,這叫“連坐”。
旅店老闆並不知道來人就是商鞅,但商鞅不敢出示證件,因為全國都在通緝他,出示證件就等於自投羅網。所以他只能長嘆一聲說:“為法自弊,一至此哉”!這個法的弊端,竟然落到了如此地步!“作法自斃”這個成語,也是由此而來。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住旅館登記身份資訊理所應當,但施行“連坐”就實在太過分了。商鞅最後身敗名裂,落得個五馬分屍的下場,還是因為太過殘忍,刻薄寡恩,蔑視仁義道德,才惹得天怒人怨,實在是作繭自縛罪有應得呀!
-
4 # 一三六八vv
商鞅以法治國,他變法的一個核心內容是集權,削弱原來貴族階層的權力,而強化王權。這種集權符合了秦王的利益,卻得罪了不少原來的老秦貴族。甚至連秦國未來的國君“秦惠文王”也曾公開批評商鞅的新法,於是兩人就產生了分歧,商鞅以“太子犯法,他的師傅應當替他受罰”為由,竟將太子的兩個師傅處以割鼻、刺字的刑罰。他的刻薄寡恩、不近人情、位高權重讓他樹敵太多,一旦失勢,將萬劫不復。
秦孝公臨死前就讓商鞅離開秦國,或者隱居,他可能也自大感覺自己勢力龐大,新君不敢動他,誰知道樹倒猢猻散,秦孝公一死,大批權貴及新君就對他動手了。商鞅在變法中得罪了公子虔等人,公子虔等人為報仇告發商鞅預謀反,秦惠王繼位後就順勢下令追捕商鞅。商鞅起兵攻鄭,兵敗後逃往商地,投宿一家旅館。
店小二就說:“商君有令旅店不能收留沒有官府憑證者住宿,否則店主也要連坐。”沒有辦法商鞅只有繼續趕路,路上被捕後押運到咸陽行車裂。 而這條法令就是商鞅變法中的連坐,因而他也算死在自己法則之下就。就有了後人說“商鞅變法,作法自斃”。
-
5 # 江湖小曉生
因為商鞅主張酷刑,不可否認,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國搞出了一套非常嚴苛的法令制度,其中有一條就是戶籍制度。讓每一位老百姓都有戶籍,也就是身份證。隨時都能查得出你到底是從哪兒來的,沒有戶籍的人是沒辦法住旅館的。
商鞅拿不出戶籍,所以壓根就不給他住店。如果查到你沒有戶籍卻也住了旅店,那麼對不起,旅店老闆跟你一樣有罪。所以旅店老闆是不可能收留沒有戶籍之人的。商鞅在這個時候才感嘆,原來是自己的新法害死了自己。那個時候商鞅的依靠秦孝公剛剛去世,他自己都沒想到報復來得這麼快,因為他的變法導致了秦國內部刑罰嚴苛,而且貴族集團對商鞅非常不爽,他們一直想要置商鞅於死地。
新上任的秦惠文王對商鞅也是恨之入骨,所以商鞅只能逃離秦國。當時滿秦國都在追查商鞅的下落,他是通緝犯,是拿不出戶籍來住店的,所以旅館老闆就沒讓他住店。如果換到現在,公園躺椅上躺一個晚上,其實也就過去了。可是當時的秦國大晚上是沒人出來的,基本上都處於宵禁狀態,而且有巡邏兵在外面巡邏。
魏國拒絕商鞅引渡,商鞅無奈,只能回封地起兵。商鞅如果沒有住店的話,一定會被秦國的巡邏隊給發現。他原先的計劃是逃到趙國去,可是現在壓根就沒有時間出關。所以他很無奈地想要去魏國,魏國之前跟秦國打過仗,當時商鞅抓了魏國丞相公子卯,所以魏國一口拒絕了商鞅的引渡想法。
無奈之下的商鞅,只能選擇偷偷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商邑,這是他在秦國唯一能夠逗留的地方。到了商以後,商鞅開始組織封地上的人馬,對秦國的鄭縣發起了進攻。這其實已經算是謀反了,所以商鞅死的不冤枉。秦惠文王得知這個訊息以後,立刻發兵攻打商鞅,結果商鞅兵敗被殺。他的屍身被秦惠文王吩咐帶回咸陽,車裂洩憤,此外商鞅全家也都被秦惠文王殺害。
商鞅得罪了眾多權貴,所以他的結局只有死。商鞅在秦國變法,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得罪了所有權貴。他居然廢除了貴族世襲制度,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因為貴族自古以來都是世代相傳,這個時候商鞅廢除這一制度,無疑就是在向全秦國的貴族做出挑戰。
這是這些貴族們所不能容忍的,與此相對應的是,他廢除奴隸制度,鼓勵奴隸和普通百姓為國建立軍功。這一制度雖然激發了普通人的鬥志,卻再一次傷害了貴族的利益。家裡從此沒有奴隸可以用了,這些貴族還不鬧翻天?
其實商鞅就是要跟這些人鬥,不鬥變法就沒辦法進行下去。秦孝公活著的時候,是百分之百地支援商鞅變法的,可是他四十多就死了,所以商鞅失去了大靠山,後來上臺的秦惠文王也遭到過商鞅的處罰,所以商鞅必死無疑。
商鞅差點成為秦國國君,這也是商鞅必死的原因。因為變法大成,秦國從弱小的邊陲小國,一躍成為西方大國,讓諸侯們都不敢小覷。所以秦孝公是相當賞識商鞅的,在《戰國策》裡甚至講到,秦孝公在去世之前,是想要把秦國國君的位置讓給商鞅來坐的,他擔心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秦惠文王擔不起這樣的重任。
商鞅知道這話說出來以後,自己必死無疑。為了彌補這個錯誤,商鞅連連磕頭表示拒絕,不過這件事傳出來以後,秦惠文王包括秦國那些貴族,對商鞅更加充滿敵意了。商鞅本身是鎮不住秦國這些貴族的,所以就算他接受了王位,也不可能做得下去。
我認為秦孝公是故意想要商鞅死,因為商鞅活著,對秦惠文王是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不能存在。變法已經大成,說實話商鞅的作用已經不大了,他再活下去,那就是子孫們的障礙了。
總結:商鞅變法得罪貴族,所以不得不死。商鞅在逃跑的時候,想要住旅店,可是他是通緝犯,拿不出戶籍來,所以沒法住。這是他自己定的戶籍制度,最後害死了他。無奈之下的商鞅,只能選擇偷渡魏國,可魏國因為被他擊敗的事情不接受他,所以商鞅只好回到封地發動起義,結果兵敗被殺。商鞅變法廢除了貴族世襲制度,廢除了奴隸制度,這些政策雖然有利於國家,卻不利於這些貴族,所以貴族們對他恨之入骨。商鞅變法大成,秦孝公在臨死前甚至希望將王位傳給商鞅,其實這是希望商鞅去死,因為商鞅功高蓋住,阻礙了後世之君的發展之路。秦孝公深謀遠慮,商鞅其實是他害死的。 -
6 # 兵出子午股
其實這個問題,再多說什麼都是狗尾續貂,因為史記《商君列傳》裡,趙良勸商鞅的那一大段話,已經將商鞅之死解釋清楚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太史公說商鞅是死於刻薄寡恩,這種觀點有很強的歷史侷限性。商鞅是動了舊貴族階層的乳酪,變法變的就是舊貴族的利益格局,變法與舊貴族之間是不可協調的,商鞅正是因為這種不可協調,而死於舊貴族的反撲。
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商鞅死於舊貴族,不是死於秦王。首先,商鞅變法中廢井田開阡陌、軍功爵制、合鄉並縣等內容,都不同程度加強了王權,而削弱了舊貴族特權,是利於秦王的。秦惠王繼位時已經20歲,是能明白這些的,所以商鞅死後,變法並沒有廢除。
其次,秦惠王三年,秦王才親政,殺商鞅時秦王尚未主政。
第三,車裂商鞅,是因為商鞅最後無奈下確實起兵造反了,但車裂也是在商鞅兵敗被殺之後。
我特別想說的是商鞅逃亡的時候,因為沒有憑證,想住店也不行,店主人說:"舍人無驗者坐之。"
很多人拿這個例子嘲笑商鞅作繭自縛,這是何其淺薄的觀點。
商鞅死時,變法已經20年,舊貴族階層在劇烈的變革中,已經日薄西山,一個能者居之的新貴階層冉冉升起,商鞅雖身死但功已成,600年的秦國終於撥開雲霧,天光已現!
-
7 # 山家往事
戰國時代,尤其在三家分晉後,諸侯兼併進一步加劇,另一方面,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一些舊有的規則、制度顯然已經不合時宜,列國紛紛開啟變法模式,先後有鄒忌在齊國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趙武靈王在趙國變革、申不害在南韓變法......
變法已經成為一種時髦,你不變,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但是這些變法都不徹底,結局往往是人亡政息,甚至只施行了一兩年,就廢掉了。只有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波及面最多,也是最徹底的。但是商鞅最後死於自己的新法,為何?
一、守舊勢力不放過他
守舊貴族在歷史上為秦國的發展也是立下汗馬功勞,但是無可否認,他們不思改變,已經成為秦國發展的障礙。
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太子觸犯新法,將公子贏虔和公孫賈都處置了,放到現在看,可能理所應當,未成年人犯法,必然責罰其監護人,但在那個年代,“刑不上大夫”,商鞅才不管你是不是王族,一律法辦!
他看的很明白,從利益角度來分析,變法就是從舊有勢力中奪取利益,建立新生的利益階層共同體,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打破階層門檻,促進階層流動,這才是社會進步的根源。
但是,你動了別人的乳酪,人家能放過你?
二、血祭新法
以商鞅的天縱之才,在只有三四百萬人口的秦國,商鞅找個容身之地怕是不難,最起碼活下去不是問題,但最後卻被五牛分屍而死。
十幾年嘔心瀝血之作,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新法被廢止。另外太子嬴駟當年觸犯新法,被調離權利中央,這些年新法給秦國帶來了什麼,他是最清楚的,河西一戰,滅魏軍四萬五千人,奪回被魏國霸佔長達九十年的河西之地。
嬴駟上位,勢力不穩,他單靠一己之力無法對抗這些老氏族。在這點上,商鞅應該是和嬴駟達成了政治默契,血祭新法,換取華人的支援,最終將甘龍、杜摯為首的老氏族一網打盡。
如果這個戰略目的達成,新法至少能在嬴駟一代繼續堅持,以時間換空間,新法才能在秦國開枝散葉。
三、新君上位立威需要
嬴駟當年為太子的時候,觸犯新法,太子太傅被處罰,現在他上位了,無論如何這都算是一種恥辱,如果還讓商鞅站在朝堂之上,自己的威嚴何在?
商鞅已經完成新法搭建,剩下的,就是維護、更新了,這個任務交給嬴姓公族就是了,站在新法的角度,商鞅已無價值,雖然這話聽起來很冰冷,但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另外,嬴駟散落民間十幾年,秦人張口閉口只言商君,而不知國君,這點讓他大為不安。
當年秦孝公為支援變法,甚至可以讓國,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秦國面臨的是土崩瓦解的局面,而變法十幾年後,秦國早已國富民強。在這個角度上分析,嬴駟對商鞅是忌憚的,因為他已經成為一種掣肘勢力,必須要除掉。
結束語
綜上,守舊貴族要他死,秦惠文王要他死,他自身為維護新法也要死,種種原因決定了商鞅的這種命運,其實,這種結局,在剛剛鋪開變法的時候,估計他就已經預料到了。
-
8 # 青峰山女史
商鞅的死,不是死在自己法則之下,而是不得人心。西漢初年劉安編著《淮南子》裡面有句話:商鞅發明連坐之法而秦人怨.....可以想見他在秦國多麼不得人心;秦孝公·一死,他留在秦國就不會有好下場。那麼他如有機會離開秦國,恐怕也沒有容身之地。商鞅這個人功利心特別重,曾經利用昔日與魏國公子昂交情,算計老朋友,為人不齒。他不是向去魏國嗎?魏華人因為這件事,恨透了他,拒不接納他。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千里。其他東方國家,也不會接納沒有信義傢伙。最後他被車裂,也是罪有應得。
-
9 # 少顏翁
商鞅的死!只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商鞅開創了以法治國的先河,法治下一切為之服務。首先值得說明的是商鞅的死!不是作法自斃。更多的只不過是秦王為了籠絡人心的犧牲品,
商鞅!衛華人,又稱衛鞅。衛國滅亡後商鞅到了魏國,被素有相人之能的公叔痤看重招入府邸做了個門客。衛鞅潛心研究法治,又深得公叔痤教誨!時間久了二人常以師生相稱,師生之前經常促膝長談。公叔痤常常被衛鞅的獨特見解驚到,在當時的魏國有一個地方,此地是各種人才的聚集地。衛鞅無事時常到此地觀人之動態,聽天下之事!衛鞅在這裡瞭解了天下局勢及各國的動態。
公叔痤!臨終舉薦商鞅。公叔痤在任魏相時,經常向魏王舉薦人才。在他將死之季,魏惠王前去探望他。一番問候之後魏王問老丞相之後誰可擔當大任?公叔痤說我府中有一門客才華卓著可擔重任!我王,可舉國託付於他。如果不用速殺之,魏王聽後表面敷衍,回宮後與隨從說到!公叔痤精神失常,讓我舉國託付於一個門客。
公叔痤見魏惠王走後,就把商鞅叫到身邊說我向大王舉薦你,看大王的樣子一定不會用你。我又讓大王殺了你,現在你趕緊離開魏國。 逃命去吧!商鞅說,魏王不肯用我,自然也不會殺我!
商鞅入秦秦孝公、《求賢令》天下盡傳。訊息很快傳到了魏國,商鞅見此令,動身前往秦,在秦孝公寵臣景監的引薦下見到了秦孝公,先以無為而治引起秦孝公不滿,在以王道示之,使得秦孝公不閱!最後以霸道示秦公,秦王聽後如飲甘露。商鞅提出依法治國,隨後商鞅又有走遍秦國山河提出強秦九論。商鞅依法治國的思想改變了秦的舊體制,又從農業、軍事、經濟、貿易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經過數十年的革浪潮中秦國從一個邊西弱國脫變成一大強國!商鞅變法徹徹底底革了士族大夫及王公的富貴命,新的體制取代舊的體制必然會引起王公貴族的公憤,這個公憤在秦孝公活著時可以壓制。孝公死後,那些人如脫韁的Mustang利用政治手段逼迫秦惠文王殺商鞅,車裂其屍首!
-
10 # 大風起
商鞅之死,其實十分悲劇。當年,商鞅未能來到秦國之前,十分落魄,雖然在魏國的權臣公叔座門下任職,但是一直得不到推薦和重用。好不容易獲得秦孝公賞識,當然要全力以赴,做出足夠的成績。在這樣的功利心面前,即使太子犯法,依然不可能放過,反而趁著這個機會威懾天下。當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自從太子老師,也就是秦孝公的兄弟被割鼻之後,大家開始認真對待新法,沒人再敢故意觸犯了。然而,這也等於把太子和一些權貴得罪了,今後太子繼位,反對勢力就要群起而攻之。
由於商鞅的法制過於殘酷,沒有人膽敢私下請託,所以,當年商鞅企圖逃出關卡,卻被守關計程車兵阻擋,沒有憑證不能透過。然而,實際上,商鞅還是想辦法溜出去了,他跑到了自己的母國魏國。
但是魏王不願意接納,是因為害怕秦國嗎?這倒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半年前,商鞅率軍攻打魏國的河西之地,魏國派出了商鞅的曾經好友公子卬前來談判。商鞅透過欺詐手段誘騙俘虜了公子卬,等於兵不血刃地奪得了魏國的河西之地。雖然,從兵法上講,商鞅此舉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畢竟公子卬跟他是曾經的密友,而且公子卬是單身赴會,前去喝酒敘舊,外加商談撤兵事宜。在這種情況下,商鞅竟然將公子卬直接捆上囚車送往咸陽,其人品低劣可見一斑。所以,魏王放出話來,也要把商鞅捆上囚車送往咸陽,毫無違和感。
想不到,商鞅又順利溜回了自己的封地商於,總覺得這邊關守將看起來大義凜然,實際上可能天天喝酒睡覺,翫忽職守,竟然被商鞅連續來回穿行了兩次。於是,商鞅不得已舉兵反叛,這麼點兵力,很快被秦軍攻滅,商鞅被殺,後被五馬分屍。
所以,你說商鞅是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下嗎?準確地說,不是。
首先是死在功高震主上,秦惠文王即位後,非常忌憚商鞅的權勢,想要除之而後快。其實,半年前,就有門口在宴會上提醒商鞅,你要儘快隱退,不然大禍臨頭,他自己賴著榮華富貴不願意退休,留有僥倖心理。
其次,死在毫無信義上,所謂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公子卬是前來談判喝酒的,你把他綁了,絲毫沒有道義,導致母國魏王不願讓你避難。
第三,死在急於施行新法上,太子犯法,你處罰太傅也就算了,關鍵還處罰那麼重,太急功近利了,這下,把權貴真給得罪光了。太子登基後,這些權貴怎麼可能放過你?
第四,要做就做絕,當初應該慫恿秦孝公另立太子,扶持競爭對手,或者待秦孝公駕崩之後,迅速下手,憑藉中手兵權廢除太子,另立國君,再度掌握朝廷大權,比如霍光這樣。可惜,他沒那個謀略和膽魄,最後把自己玩完。
-
11 # 謀士說
縱觀古代的變法改革人物,除了管仲改革成功以外,歷朝歷代的改革家基本沒有一個好下場。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改革家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結局都很悲劇。
商鞅衛華人,又叫衛鞅,公孫鞅,早年仰慕李悝和吳起,師從魏國屍佼,學習雜家學說。學成之後到魏國國相公孫痤府中任侍從官,公孫痤病重的時候推薦給魏惠王,沒有得到重用,後來去了秦國。
秦孝公打算任用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秦孝公知道會遭到反對,讓商鞅用先進的思想在朝堂上辯論秦國舊貴族,結果讓秦孝公堅定了變法的意志。秦孝公開始讓商鞅在國內先實驗,於是頒佈了《墾草令》,其中有內容,觸犯了貴族階級的利益,削弱貴族和官吏的特權,讓國內的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當中。這一條的頒佈,讓貴族們失去了特權,安於享樂的貴族階級彷彿成了平民,還要下地勞作,讓貴族們很不舒服,這種讓貴族階級好日子到了頭的做法,肯定會讓貴族不滿。
《墾草令》頒佈以後,商鞅被認為左庶長,相當於丞相的職位,權力非常之大了。然後再進行第一次變法,這次變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這兩項又觸犯了貴族階級的利益,貴族要當官沒有能力,就很難晉升。而且禁止私鬥,一旦犯法必須嚴懲。
所以,新法推行一年,太子就犯法了。商鞅抓住這次機會,殺雞儆猴。由於太子是秦國的的繼承人,所以象徵性的懲罰了太子的兩位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一個削掉鼻樑骨,一個在臉上刺字。連太子的人都敢動,商鞅都沒有為自己考慮退路,假如太子以後做了秦王怎麼辦?可見商鞅沉迷於政治已經無法自拔了。
秦孝公死後,秦惠王繼位,商鞅的靠山一死,曾經受到商鞅迫害的那些貴族,以公子虔和公孫賈為首的貴族階級,誣告商鞅說起謀反。其實,貴族們早已忍無可忍,包括秦惠王在內,已經對商鞅恨之入骨。秦惠王立即下令逮捕商鞅,商鞅知道訊息,立刻逃跑。商鞅逃跑到邊關,想去投宿,人們知道是商鞅,又見他沒有帶出關憑證,沒人敢收留他。因為商鞅曾經頒佈法令,留宿他人家中,必須要憑證,如果沒有就要治罪,這就是所謂的作法自斃,自己找死。
據說商鞅後來逃到魏國,魏華人痛恨商鞅,所以沒有收留他,然後又回到秦國,潛回自己的封地造反。秦惠王帶兵攻打,商鞅很快失敗,其屍體被帶到咸陽,被五馬分屍。
我個人認為,商鞅根本沒有逃出秦國,即使逃出秦國,去不了魏國還可以去其它國家。他又潛回自己的封地,在當時自己早已經被剝奪的權力,根本沒能力調動軍隊,更別說與秦惠王較量,他純粹是找死,商鞅怪不得誰。
-
12 # 史海浮沉一月明
商鞅變法,可以說的上是秦國的一個轉折點。自商鞅變法,秦國就正式開始了崛起的步伐,邁出了一掃六國的第一步。
然而自古以來的變法總是會以犧牲當權者的某些利益為代價的,因此為了維護既得的利益,當權者總是會千方百計的阻撓變法,比如說王安石變法,比如說張居正改革。
商鞅的改革,讓普通計程車兵能夠累積軍功封侯,自然就會損害貴族的利益。再加上商鞅其人,刻薄而少恩,仗著有秦孝公的寵愛,有恃無恐。甚至太子犯了錯誤都要進行處罰,因此貴族們恨透了商鞅。
秦孝公死後,商鞅失去了保護傘。太子即位之初,需要獲得貴族們的支援來穩定局勢,因此商鞅成了太子送給貴族們最好的禮物。
別小看了這個太子,他可是赫赫有名的秦惠文王,一代英主。他的心裡比誰都清楚商鞅變法對於秦國的重要性,但是他也知道,商鞅必須死,因為秦惠文王還得依靠那群貴族。
所以說,商鞅根本就難逃一死,至於以什麼樣的方式死,也已經不是他所能選擇的了。五馬分屍雖然殘忍,但是這就是商鞅最終的結局。
-
13 # 歷史風暴
商鞅死的原因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其他答主已經答的非常詳細。在這裡,我主要答一下他為何死在秦法之下。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即便沒有被魏國攻擊,也難以有大作為。如果單看商鞅變法前的秦國。雖然為戰國七雄之一,但是在實力上只處於和燕國、南韓相當的位置,國力的限制難以有大的作為。如果這時有人告訴秦國國君南下奪得巴蜀,秦國上下肯定都以為他是瘋子。因為,秦國國力不濟,在耕戰之法前,秦人勇於私鬥,怯於公戰。人們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導致秦國實力非常弱小,難以向外擴充領土。在楚國、魏國的壓力下更難有作為。
正所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直到商鞅變法,才使秦國能夠有實力和列國爭霸,擴充套件領土。
所以,商鞅變法對秦國帶來的幫助多高的評價都不過分。
可是,一個法律的制定容易,真正能夠執行下去可是比登天還難!
就像今天,非洲很多國家照搬美國法律和制度,仍然不能擺脫貧窮落後的命運。
而秦人的偉大之處在於執行力!這種執行力離不開商鞅對秦法的嚴苛考核!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城。其後民莫敢議令。從此秦人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終於成為了一個富強的國家。也讓秦人對秦法不敢妄議,只能機械的取執行。
最終,商鞅也嚐到了苦果。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的死,正是來自於商鞅對秦法的嚴苛推行。這種法家精神,讓秦國上下不會因為他的身份而法外施恩。
-
14 # 大秦鐵鷹劍士
在儒家看來,這叫“作法自斃”;在法家看來,這叫“舉國同法”;用老百姓的話說,這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儘管商鞅反叛是汙衊之罪,但是一旦認罪,就依法處死,這體現了國無二法的法治精神。
根據《史記》的記載,商鞅逃向魏國,半夜住店,因為沒有帶身份證,店家依據秦國新法不讓商鞅住店。於是商鞅連夜逃到秦魏邊境,魏人怨恨商鞅欺騙魏昂而收復河西失地,不讓他入魏。於是商鞅回到商於封地,組織民兵自守,之後秦惠王發兵攻破商於,斬殺了商鞅,又把商鞅的屍體用五頭牛分裂了!
根據《大秦帝國》的描寫,商鞅為了維護秦國的穩定,維護秦法的尊嚴,自己到了廷尉府伏法認罪,被秦國老世族活活五牛分身。總的來說,商鞅的法治精神深入秦國家家戶戶,就是制定法律的商鞅也不能特例於秦法之外。
腐儒認為商鞅死於秦法之下是報應,我認為商鞅死於秦法是對法治的殉身!國家法治,不論是誰,都沒有特權跟例外,這正是商鞅變法的精髓精華所在,而商鞅用生命詮釋了法治精神!
-
15 # 我心遊遊
秦國的法律是針對君王以下的,太子都被波及
跟春秋時期“刑不上大夫”相比,商鞅制定的刑法適應範圍很廣,君王以下只要犯錯都會被處罰。其中影響最大的就屬“太子犯法,公子虔受刑”。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城。其後民莫敢議令公子虔因為年少的嬴駟犯法而被刑法,這一方面表現了秦法的殘酷,另一方面也為商鞅被抓埋下了禍根。
得罪了太多人,秦孝公死後再無庇護除了前面說到的當朝太子和他的師傅們,還有很多的舊氏族也深受變法帶來的傷害,秦孝公在位大家都不好說什麼,等秦孝公意思,他們立馬發難,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保守派和大貴族們趁機以謀反的罪名狀告商鞅。商鞅無路可逃,最終被擒,身受車裂之刑,他的家人也被殺掉。
回覆列表
商鞅變法中有一條內容是:廢除世卿世祿,改以軍功授官職。以前幾乎所有諸侯國都是如此,王公大臣死了就由其家族子弟承襲其官爵。商鞅的變法極大的促進了士兵立功的積極性,在那個多戰爭的年代,變法也成為秦國強大起來。但威脅到了多數貴族的利益,也為其死亡埋下火種。
當時有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秦惠文王因事犯法,當時在位的秦孝公為了維護商鞅法典的權威,又不想傷害太子,遂以太子兩個師傅教不好為由加之懲戒。一個被割鼻,一個被瓊面。後來孝公死,太子繼位,王權更迭,時局動盪,惠文王於私為兩個師傅報仇,於公為平息貴族怒氣,穩定自身王權,五馬分屍了商鞅。
但惠文王沒有終止變法,而是繼續沿用執行下來。一方面變法已經成效顯著,另一方面惠文王也是有為之主,他知道,秦國要想真正強大,必須改革,必須變法。從後續他任用張儀,縱橫捭闔就可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