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aiSeRBurNInG

    我反駁一下,不是蘇聯不關注

    蘇聯其實很關注這場戰役,因為這場戰役中出現的進攻和防守、坦克戰,都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遭遇戰(而且空軍的影響不算大,基本上相當於陸軍打陸軍二維平面作戰)

    至於為什麼看起來蘇聯不關注,是因為莫斯科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光芒太大了。而且這兩場戰役蘇聯防守階段都是兵力少於德國是劣勢方(當然我可能記錯了,但是是明顯的以弱勝強),而庫爾斯克蘇聯防守階段蘇聯是130多萬萬打德國80多萬,人數上就佔了優勢,普通人會覺得蘇聯有優勢

    而且很多人覺得,德國相對於蘇聯的損失太少了,要不是因為西西里島出事,希特勒調走了前線一些部隊,德華人肯定能打贏庫爾斯克戰役

    另外,蘇德戰爭絕大多數戰役都是蘇聯損失大於德軍,蘇聯在庫爾斯克傷亡更多並沒什麼奇怪的,畢竟蘇聯兵員素質一直低於德國,直到1945年才出現德國一流部隊被蘇聯二流部隊打得一敗塗地(巴拉頓湖戰役)

    我在此舉出幾個誤區

    1,實際上,這場戰役是蘇德戰爭期間,德國兵員素質和武器裝備質量相對於蘇聯優勢最大的戰役。因為蘇聯人多坦克多就說德國戰前處於劣勢,這是錯誤的(雖然蘇聯紙面上數字是真的多)

    2,人們總把蘇聯在這場戰役中損失的6000多輛坦克(這有典型意義,坦克損失多,人損失肯定也多)當做是德國進攻階段(北面中央集團軍群第9集團軍在7月5日-12日是進攻,南面南方集團軍群第4裝甲集團軍在7月5日-15日是進攻),以此體現德國作戰素養是多麼得高,打得蘇聯一敗塗地。但實際上,這是蘇聯整個7-8月份,庫爾斯克防禦+進攻階段所有的損失。更何況,這個數字遠大於蘇聯防守階段坦克數量(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的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和近衛第5集團軍共4200輛左右),蘇聯不可能在不到2周時間內,把所有坦克損失個遍修好了又損失了一半

    3,德國停止進攻,不是因為盟軍登陸西西里島,希特勒下令前線撤退,從而無法獲得勝利,“全是希特勒的鍋”。實際上是因為,德國損失太大,打不動了(就像莫斯科戰役,不是因為突然降溫阻礙了德軍,而是德國損失太大失去進攻能力)。第9集團軍後方遭到蘇聯襲擊,再不撤退就會被包圍,所以7月12日就轉入防守和撤退。第4裝甲集團軍進攻到7月15日,坦克損失太大,加上北面的第9集團軍已經不進攻了,所以它也轉入防守。西西里島戰役讓希特勒從第4裝甲集團軍調走了黨衛軍“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其實只調走了1個師去義大利),但南方集團軍群南部遭到蘇聯強攻損失巨大,曼施坦因只好把庫爾斯克前戲的黨衛軍“帝國”師、“骷髏”師,庫爾斯克戰役預備隊國防軍第17、23裝甲師、黨衛軍“維京”師調往南部防守

    4,庫爾斯克戰役坦克戰規模沒有想象中的大。一般人總以為普羅霍洛夫卡坦克戰有德國700輛蘇聯800輛坦克作戰,蘇聯倒是蠻準的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800多輛坦克,但實際上德國只有黨衛軍第2裝甲軍200輛坦克參戰,德國第3裝甲軍離交戰區域還很遠。實際上規模也就1000-1100輛坦克(不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坦克遭遇戰了)

    5,庫爾斯克戰役實際上長達近2個月,而且大部分時間處於蘇聯反攻階段。我稍微把範圍擴大一點。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第9集團軍後方(也就是第2裝甲集團軍正面)被攻擊,不得不防守乃至後撤,但得益於莫德爾出色的防守作戰,損失還能接受,只是德國撤出了奧廖爾突出部這個莫斯科南方的進攻鐵拳了,無法威脅莫斯科了。而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則面臨著一場災難,所有四個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第8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第6集團軍全線失守,裝甲部隊疲於奔命,“帝國”師、“骷髏”師剛救完南面的火,北面又失火,又被調過去,來回奔波。兩個月下來,“骷髏”師戰前近20000人,即便經過補充只剩下不到9000人了。曼施坦因糟糕的防守敗光了德國精銳的裝甲部隊,這是蘇聯願意看到的,因為蘇聯兵員素質比德國低,但把你老兵打光了,你的新兵不會比我強太多

    6,之前提到第4裝甲集團軍坦克損失太大。這就要說明一下,這是因為曼施坦因和他的手下,進攻觀念落後。他們的進攻觀念還是直接用坦克撞蘇聯防線(戰爭初期閃電戰就是這麼幹的),但正確的做法是,先用步兵和少量坦克撕開防線後,用大量坦克縱身穿插,這種做法在德國第9集團軍和蘇聯之後所有進攻戰役種都得到體現(除了柏林戰役,那是場政治戰役,所以直接在第一時間投入所有坦克部隊強攻正面然後進入柏林城打巷戰,造成坦克和人員大量傷亡,不過加快了進攻速度,柏林2周就打下來了)。二戰中後期,德國步兵和炮兵毫無進攻和機動能力,是蘇、德、美三國中最差的(這可能顛覆了很多人的常識,但德國的確不重視步兵和炮兵,運輸車輛也太少)

    所以,庫爾斯克戰役,再吹捧德國軍隊多麼多麼強,但避免不了德國此戰之後喪失了戰爭主動權。不是因為希特勒瞎指揮,不是因為把部隊調去了義大利(僅調走一個師,而且這個師把所有重武器留在了在庫爾斯克前線的其他部隊,也就是隻少了10000多人和10000多隻槍),而是因為,德國真的攻不破蘇聯的防守,它的進攻方式落後了,它的後備力量、空中力量已經無法支撐它獲得一場進攻戰役的勝利了。

    簡單的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了

  • 2 # B座603-YXQ

    庫爾斯克戰役,對於蘇軍不過是一場比不了斯大林格勒戰役、莫斯科戰役的遭遇戰而已。突然現身的虎式坦克優良的裝甲防護效能極大的震撼了蘇軍,甚至戰役後蘇軍停止了前線全面反攻長達5個月等待新裝備T34/85、IS2、SU152裝備部隊形成戰鬥力,最終於1944年1月底才開始對德軍發起著名的“斯大林十大打擊”的全面進攻。

    而庫爾斯克戰役,對於德軍而言是東線戰場對蘇軍能夠發動的最後一場主動進攻,此戰之後,德軍已經逃不出節節敗退最終覆滅的下場,這是德軍官兵上下出奇一致的共識。

    發生在斯大林格勒以西北500km處的德軍最後一次迴光返照的進攻,是曼施坦因在遭遇斯大林格勒解圍戰“天王星行動”失敗後,又粉碎了蘇軍旨在圍殲參加解圍作戰“冥王星行動”,在庫爾斯克更西的南部約200km處的最後一次哈爾科夫戰役的反擊戰中取得驕人勝利後,曼施坦因野心盲目膨脹制訂進攻計劃。

    庫爾斯克突出部戰役,曼施坦因計劃一舉圍殲蘇軍最強悍方面軍: 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中央方面軍、瓦圖京指揮的沃羅涅日方面軍,擊潰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嚴重受挫的科涅夫指揮的草原方面軍。這一主動進攻的計劃得到了希特勒的讚賞、批准與大力支援,將德國生產的最新式裝備虎式豹式獵豹戰車全部調給曼施坦因調配使用。防禦戰魔術師之稱的突出部北邊德軍集團指揮官莫德爾也贊同曼施坦因合圍突出部蘇軍的計劃,不同的是莫德爾更想再打一場防守反擊的戰役,這就與曼施坦因、希特勒的想法背道而馳了,最終決定力量弱的莫德爾北邊先發動進攻,吸引蘇軍重兵集團。曼施坦因再在南部發動攻勢強大的進攻,已經攻陷交通樞紐城庫爾斯克,最終達到合圍的目的。

    戰役發動前夕,羅科索夫斯基、瓦圖京發現了即將進攻的德軍動向,在請示了朱可夫後,即刻向德軍有可能的進攻集結地發動了強大的炮火突襲,重創了集結中的德軍步兵、炮兵。

    因為坦克裝甲部隊遭遇的損失微不足道,所以曼施坦因僅僅推遲了數小時重新調整部署,下達了繼續進攻的命令,一場二戰中最大的坦克裝甲大戰就此展開。

    莫德爾北部進攻德軍出動坦克裝甲車輛1100餘輛,曼施坦因南部進攻德軍出動坦克裝甲車輛1400餘輛。蘇聯中央方面軍擁有17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沃羅涅日方面軍擁有17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草原方面軍擁有16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除此之外,蘇軍第一次投入使用集束聚能反坦克炸彈的伊爾2強擊機用於轟炸德軍坦克裝甲縱隊。

    庫爾斯克戰役結局,蘇軍損失了約800輛T34/76坦克,德軍則損失了所有投入進攻的虎式豹式坦克及各式坦克裝甲車輛1100輛。結果是: 德軍再也無力在蘇德戰場發動攻勢,蘇軍被迫終止了計劃中的大縱深進攻計劃,重新審視對德打擊計劃。

  • 3 # 陽城導航

    題主講庫爾斯克戰役,德華人重視,蘇聯人不重視,這個說法不正確!

    我看了部分蘇聯將帥所寫的回憶錄《朱可夫回憶錄》,《羅科索夫斯基回憶錄》,《科涅夫回憶錄》,《巴格拉米揚回憶錄》,均對庫爾斯克戰役有專章介紹,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庫爾斯克戰役的情況。不能說蘇聯人不重視。

    至於有人說蘇聯人打仗傷亡大,這也是實情!既然是打仗,就不能沒有犧牲。關鍵是這場仗蘇聯打贏了。在當時蘇聯是主要戰場,牽制了德國的主力部隊。有人說德華人打仗厲害,素質高,這也是實情!但是最厲害的軍隊進攻被頂住了,你說蘇聯人不付出犧牲怎麼能行?他們這叫為國捐軀,令人敬佩!

    在當時,除了蘇聯人付出了巨大犧牲,頂住了德國的凌厲進攻,又有幾個國家做到了這一點?有人樂道說,英美在西西里島登陸,仗打得不錯,請問在西西里島,防守的又是哪國部隊,戰鬥力如何?以幾十萬人的巨大兵力去進攻德國兵力不大的偏師,他們那戰績不值得一提。除此之外,誰比蘇聯做得更好?

    儘量減少傷亡率,是作戰的基本原則。我反覆看過多本蘇聯將帥寫的回憶錄,作者們在當年指揮作戰時,基本上貫徹這個原則,儘量改進戰術,加強訓練,搞好戰前偵察,制定恰當的戰役戰術計劃,以求得最小的傷亡率去取得最大的作戰效果。能做到這點己經很不錯了。

    致於有人誇誇其談,開發自已的腦洞,設想出各種奇妙的方案,我覺得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沒人去採用你的方案,或者採用你的方案不僅達不到戰役目的,而且還可能被敵方所趁,被殲滅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那麼這就不是鬧著玩,幾乎說是犯罪!

    中國古時候有個趙括,兵書學得非常精通,連他的父親也辯不過他。可是這樣一個精通兵書的人卻只能【網上談兵】,一旦被派到長平,便鬧出了【紙上談兵】的笑話。我們中間又有多少【趙括】?如果真讓他們穿越回去指揮蘇軍或德軍,是上演斯大林的輝煌,還是重蹈希特勒的覆轍?

    原諒我不去敘述庫爾斯克戰役的情況,這方面敘事的人太多了,網上找些資料搬過去就行!問題是會思考的人越來越少。闡明自己的觀點是寫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我不求自己的文章有多少人看,只希望看過文章的人不再愚蠢!

  • 4 # 話史煙雲

    具體資料看百度百科!

    庫爾斯克會戰。我想雙方都沒有輕視!但是對於雙方的各自影響是不同的。德國窮兵黷武,這也是他最後一次戰略進攻!也是希特勒,德國輝煌戰果的終結吧!

    從這次會戰中,可以對納粹德國的軍事政治,元首和前線將領,進行深刻的研究!也對德國曆史有很重大的借鑑!

    蘇聯方面,不能說他不重視這次會戰,畢竟投入這麼大的力量!也是有意圖的!之前還掌握著德國方面的情報!但是在經過初期的戰略被動之後,也有很重大的損失!這反映了雙方將領之間的差距吧!

    至於說輕視!我想這可能是後期對於戰略研究的重視方面有關吧?畢竟這對德國來說是輝煌結束!對於蘇聯來說,畢竟最困難的斯大林格保衛戰已經結束了,後期的戰略意義沒有德國那麼大!

    在這次會戰中,蘇聯方面戰爭的意義在於消滅德國的有生力量!她只要不輸,其實和贏的結果沒有天壤地別的差距!只不過戰爭時間更加長!

    所以說對於雙方來說,這次戰爭的意義是不同的!一個生死攸關,垂死掙扎,另一個主要是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戰略上的重要性,對雙方來是不同的,可是戰術上的重視程度是一樣的!

  • 5 # 歷史扒糞機

    回答我這個問題,不是憑想象在網上搬弄些材料,看些回憶錄能回答的,它必須對蘇軍二三十年戰史研究有初步瞭解,而這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戰役史研究也受制於政治環境、宣傳上的需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蘇聯對庫爾斯克戰役的態度的確是忽視的。這可從他自己的軍事歷史研究中可看出端倪,分析研究庫爾斯克戰役的學術專著不到20部,不僅遠遜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戰役,也低於列寧格勒戰役的50餘部。當蘇聯開啟國門很驚奇西方尤其是德華人對庫爾斯克戰役的關注度,尤其是西方把庫爾斯克戰役視為轉折點。

    六十年代包括朱可夫在內,蘇軍高層內部對庫爾斯克戰役爆發過一場先守後攻的策略正確與否的爭論。反對者認為蘇軍暫停進攻,讓德軍集結了兵力,特別是大量優勢技術的武器裝備的集中,蘇軍的防禦、反攻承受了不應有的巨大壓力,武器裝備的損耗、人員的傷亡更為慘重。如蘇軍先期進攻,德軍的技術裝備應不像7-8月間具有顯著、壓倒性優勢,蘇軍的損失應低於實際發生的結果。

    提出這個問題,是希望對戰爭史有興趣的朋友們不要一葉障目偏面的吸收某一方的觀點。從建國初期對蘇軍的崇拜,到另一個極端西方將領的走紅。歷史需要雙方相互對照才知真相,而現在蘇聯人和俄羅斯人對戰史的研究在國內卻成為空白,乃至一概懷疑,對西方的觀點全盤接收。

    引述著名軍事評論家倪樂雄在《山那邊》中的譯後記吧“但事情似乎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市場經濟下,社會追求利潤之狂瀾席捲出版市場,過去意識形態遏制無意中形成物以稀為貴,西方名將不僅陡然走紅,而且用廣告新聞式語言進行炒作,其效果遠遠超出以往對蘇軍將領的吹捧。國內一些戰史捉刀手費盡心機、精雕細刻、語言誇張,恨不得把這些西方將領變成《說唐》、《三國演義》、《天龍八部》、《雪山飛狐》裡的人物。世道之變幻,恍如隔世,實在讓人唏噓感慨。”

  • 6 # 戰略論

    這個說法並不符合事實,實際上蘇聯對庫爾斯克會戰給予了高度的認可,在蘇聯官方的戰爭史中,將其稱之為“具有歷史意義的戰役”,將庫爾斯克會戰作為東線戰爭的轉折點,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反而是德華人對於庫爾斯克會戰的重要性不怎麼看重,關於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著作遠比庫爾斯克了會戰要多,許多德華人都認為斯大林格勒的失敗遠比庫爾斯克會戰要嚴重的多,他們並沒有給庫爾斯克會戰以應有的地位。即便庫爾斯克會戰已經被歷史學家定性為東線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

    導致這樣的現象顯然和蘇軍的傷亡問題並無關係,因為直到1944年夏季以後蘇軍的傷亡才開始低於德軍,尤其在羅馬尼亞戰役中,蘇軍的損失非常低微,如果算上俘虜的話,蘇軍在這場戰役中同德軍的損失比達1:4,這在1944年夏季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即便在之前蘇軍佔據絕對優勢的切爾卡瑟合圍戰中,蘇軍的損失仍舊是德軍的2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的損失在36萬人左右,蘇軍的損失在86萬人左右,這樣的損失比對於德軍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蘇聯看重庫爾斯克會戰最大的原因就是這是東線戰爭中蘇軍第一次成功的阻止了德軍的大規模攻勢,使德軍即便是戰役級的勝利也沒能達成,更不用說戰略勝利了。此前無論蘇軍做多麼充分的準備,仍舊無法阻止德軍的突破,德軍幾乎每次都能達成戰役上的勝利。這說明蘇軍在戰鬥素質上同德軍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而庫爾斯克會戰表明這一差距已經在大大縮小了,蘇軍具備了發起戰略反攻的規模和能力。

  • 7 # 中國美6220

    蘇德雙方都十分重視庫爾斯克戰役。雙方都投入大量兵力,坦克,飛機,火炮,進行大規模,大縱深,大兵團作戰。蘇聯先發制人,贏得戰場上先機,戰機,時間,為最後贏得戰爭勝利打下堅實基礎。蘇軍先發制人作戰,成功打亂德軍戰略計劃,部署。在德軍贏得最後勝利時,希特勒要抽調走坦克。這一作法,做法,為此次德軍會戰,決戰,死戰蘇聯,最終失敗埋下伏筆。無論怎樣,蘇聯國力,實力,資源,都比德軍強大。德軍無論怎麼會打仗,也會敗在強大蘇軍的槍炮下。也就是說,德軍必敗,蘇軍必勝。這也是德國必敗,蘇聯必勝。這也是人民,正義,和平必勝的真理和道理。

  • 8 # 小軒軒188

    本次戰役,雙方都投入大量兵力,飛機,大炮,裝甲坦克等等重型裝備,進行了大規模作戰。前蘇軍搶佔了先機,後因希特勒指揮作戰失誤等各種原因。而導致戰爭最終失敗!

  • 9 # 紅色手電筒

    這個應該是德軍的計劃

    其實上,蘇聯人對於庫爾斯克戰役是非常重視的,在朱可夫的回憶錄中對於庫爾斯克戰役的回憶也是大書特書,後來自己說是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會戰,蘇軍的參戰兵力有幾十個強大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幾個坦克集團軍參加,具體數字我忘記了。而在庫爾斯克戰役以後,德軍可以說是徹底的喪失了戰略的主動權。

    如果按照持久戰的劃分,蘇德戰爭的幾個大戰役可以這樣劃分戰爭的階段,從戰爭爆發到莫斯科戰役,是蘇聯的戰略防禦階段,蘇軍處於守勢,戰略的主動權在德國方向,從莫斯科戰役到庫爾斯克戰役是戰爭的相持階段,蘇德雙方爭奪戰略的主動權,而庫爾斯克戰役以後,蘇軍也是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德軍喪失了戰略的主動權,雖然是能夠取得一些勝利,但是無法改變被動挨打的地位。可以說庫爾斯克會戰是標誌著蘇軍轉入了戰略進攻。運輸中的老虎雙方激戰的照片

    對於一般的歷史教科書上,蘇德戰爭一般只會提3個戰役,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其中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名聲最大,無論是哪華人,在提到蘇德戰爭必須是要提到斯大林格勒,不管現在那裡是不是還叫斯大林格勒,歷史上記載的永遠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以蘇軍的勝利而告終。

    而庫爾斯克會戰是德軍為了奪回戰略的主動權,而進行的在蘇德戰場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為了取得戰役的勝利,德軍集中了最精銳的部隊,最精良的武器,最傑出的指揮官,而且是在夏天,對於蘇軍的堅固設防陣地發動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結果不但沒有按照德軍的計劃消滅蘇聯的重兵集團,在隨後蘇軍進行的反攻中,在庫爾斯克戰役前德軍佔據的出發陣地,奧廖爾和哈爾科夫都被蘇軍奪回,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更是被蘇軍一路轟過了第聶伯河。原來德華人曾經說過俄華人是靠著冬天打敗德軍的,但是庫爾斯克會戰證明蘇軍在夏天也是可以打敗德軍的,這樣對於德軍計程車氣更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庫爾斯克會戰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的絕唱,蘇聯的科涅夫元帥曾經說過庫爾斯克會戰是德國坦克兵這隻天鵝臨終前的美妙歌聲。事實也的確是如此,庫爾斯克以後,德軍的裝甲部隊再也無法重複戰爭初期的輝煌了,已經被德軍調教出來的蘇軍坦克兵,已經學會了如何使用自己的坦克,並且蘇聯的步兵也知道如何對付德國的坦克,使德國的裝甲部隊只是蘇軍的麻煩。而對於蘇軍來說,在戰場上的傷亡大部分時候都是大於德軍的,蘇聯從開始不會因為傷亡大而不重視什麼的。

    真的是不知道怎麼會有人認為蘇聯人會輕視庫爾斯克戰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勇士厲害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