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人一品

    由於列強欺凌過甚,激起中國百姓普遍的憤恨,造成 義和團 的興起,以"扶清滅洋"為號召,拔電杆、毀鐵路、燒教堂、殺洋人和教民。清政府聽信 義和團 能夠刀槍不入,殺光洋人,便於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對八國宣戰。為撲滅義和團的反帝鬥爭,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英、美、法、俄、德、日、意、奧八國組成的侵略聯軍,於1900年6月,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天津租界出發,向北京進犯。最後導致中國陷入空前災難,險遭 瓜分 。1900年,是中國農曆庚子年,這場100多年前爆發的動盪也被華人稱為"庚子國變 "、" 庚子國難"。

    1898年,光緒發動戊戌變法,希望擺脫清朝權貴政治走向“憲政”,因此招致慈禧等既得利益者的抵制,被軟禁於瀛臺。流亡海外的維新派人士力主對抗慈禧,營救光緒,他們會見各國君主,宣傳自己的主張。君主制國家大多對慈禧的做法非常不滿,他們保護維新派人士,與慈禧之間形成對立。

    1900年1月,慈禧召集王公大臣會議,決定廢除光緒,立溥偏為皇儲。此舉遭到國內外勢力的強烈反對,慈禧被迫停止廢立計劃。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登基,溥儒的父親載漪頻頻入奏慈禧,稱義和團能御槍炮,法術甚靈,可以利用義和團排外。

    慈禧下令頒佈《宣戰詔書》,這份詔書實際上是一份對國內釋出的戰爭動員令,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宣戰詔書》對交戰物件卻沒有明確交代,而是採用了一個略帶蔑視的詞"彼等"。

    從這一天開始,慈禧對義和團的態度明顯發生了變化,在此刻慈禧的心裡,列強對其統治的威脅已經遠遠超過了義和團,因此她要藉助義和團的力量來抵禦外國入侵。

    在這種背景下,京津地區的義和團迅速發展,義和團的反洋教運動和抵抗侵略的行動結合了起來,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援。此舉正中慈禧下懷。1900年4月,載漪取得了管理總理衙門大權,集軍權、政務和外交權於一身,權勢赫赫。在他的主持下,義和團大舉入京。

    義和團進京後燒殺劫掠,破壞鐵路,攻打教堂,屠殺傳教士,在北京製造了極大的混亂。6月16日,義和團於前門放火燒燬西藥店,同時燒燬的店鋪、住宅達四千多家,昔日繁華的前門大街變為一片廢墟。

    由於義和團有慈禧的支援,北方各地掀起了攻打教堂、屠殺傳教士的浪潮,釀造了庚子教難。其中尤其以山西最為慘烈。同時,華北一帶許多教民被殺。義和團殺教民,全部是一鍋端,但凡教民家庭,無論男女老幼一律殺頭。這是導致西方各國出兵的關鍵。由於殺戮如此血腥,使得清廷在輿論上不佔優勢,庚子教難發生時,各國聲討之聲甚囂塵上。

    隨著聯軍的逼近,北京城危在旦夕,慈禧令大臣們迅速商定防禦作戰的計劃,並在8月13日,再次給南方各省發出急電要求他們火速北上勤王救駕。然而直到北京陷落,慈禧倉皇西逃,東南卻極為平靜。

    這要從曾國藩說起。太平天國時期曾國藩崛起後,漢族士大夫逐步入主清朝權力中樞。在東南,隨著湘軍鄉勇軍閥的建立,滿族勢力被排擠出長江一線,這使東南已經不受清廷控制。

    義和團運動興起後,英國深恐波及屬其勢力範圍的長江流域,便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合作。清廷向列強宣戰後,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閩浙總督、四川總督等人即和各參戰國達成“東南互保”的協議,對外稱皇室的詔令是義和團脅持下的“矯詔、亂命”,公開在東南各省違抗支援義和團的命令。東南互保運動保護了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避免於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同時也使地方的政治與軍事權力進一步擴張,中央的權威大為下降。

    隨著時局日益惡化,湖廣總督張之洞隨後提出“李鴻章大總統”方案:東南各派大臣已經做好準備,一旦北京不保,兩宮傾覆,則成立中華共和國,並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總統”以主持大局。當時山東、甘肅總督大員也同意此做法,可以說清廷當時管轄的地域僅僅是京津直隸與陝晉兩省了。

    隨著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這場義和團引發的鬧劇終於停歇。此後清廷威信不出京師,地方大員擁兵自重。更重要的是山東總督袁世凱所主導的武衛右軍巧妙地躲過了八國聯軍的進攻,在各地駐軍崩潰的情況下,袁世凱小站練兵異軍突起,為後來北洋軍閥登上歷史舞臺做了準備。

  • 2 # 秋草獨尋

    有人響應啊,至少有兩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去了。長江水師大臣李秉衡孤身進京,甘肅布政使岺春煊帶了2000人前去勤王。

    李秉衡在聯軍進京時就已進京,帶領武衛軍與義和團迎戰,大敗,自殺。

    8月14日,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光緒倉皇出逃西安,岑春煊聞訊後前去保駕,於南口遇慈禧一行,當時慈禧已經一天沒吃東西了,看到岑春煊來保駕極為感動,相對痛哭。當晚慈禧住在一間破廟裡,岑春煊侍立廟外,慈禧夢中忽然驚叫,岑春煊則大呼:“臣春煊在此保駕!”岑春煊在慈禧落難之時盡忠竭力地護駕,使慈禧對他十分感激,她哭著對岑春煊說:“若得復國,必無敢忘德也!”岑春煊後來一直官運亨通與此有關。

    為何無人響應,可以說是民心喪盡、官心喪盡、軍心喪盡、前途喪盡。

    1、民心喪盡:拳民被端親王載漪等人控制,不僅攻擊受法保護的使館區,而且拳民濫殺無辜,把往往傷害的中國自已的商民,北京大十蓋,千多家商鋪被大火燒光,中國國寶翰林院文物重地也被燒燬,連一品的官員家都搶掠一空,大學士孫家鼐全家被搶,被搶得只剩一下條褲子。平民百姓被殺更多此處不詳述。到後期,連北京市民都恨透了拳民。

    2、官心喪盡:

    拳民刀槍不入等笑話,也就騙騙沒什麼文化的慈禧、莊親王等,正常的高文化儒家思想教育出來的官員、張之洞、李鴻章、劉坤一、許應騤等江南督撫都能夠看得出來。依靠這般人來對付洋人,而且又是違反法,但凡知曉大勢者都拒絕參與。在聯軍尚未進攻京城之前,東南各督撫包括山東的袁世凱都參與的東南 互保,並且朝廷當時並沒有批評東南各督撫,反而表揚。可以說,天下的督撫全都與慈禧離心離德。

    3、軍心喪盡:

    義和拳還襲擊軍隊與官府,多次殺人害軍隊將領,直隸提督聶士成反對義和拳毀鐵路、拆電報,鎮壓亂民,居然被朝廷責難免職。後期在天津抗擊聯軍時,後方卻遭義和拳襲擊,家屬被殺光,後聶士成殉國,造成軍隊巨大的憤恨,

    4、前途喪盡

    國家的前途,在前幾年中積累下來的成果,如近代化的蘆漢鐵路、津通鐵路、電報、京師學堂,都被搶掠一空。即使是與義和拳為伍的直隸總督裕祿,剛開始還和袁世凱約好,不能支援義和團,後來受了瑞親王載漪等人的指責,改為支援義和拳,天津一戰敗。裕祿就知道自已走錯了了,說自已被豬油蒙了心,造成直隸一片亂局,自殺謝罪。到此時誰都知道跟著義和拳這個政策走,沒有好下場。

    事後,凡是和義和拳有關聯的大臣,都受到了懲罰,而反對義和拳的卻都加官進爵,被殺的五大臣也被平反。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山東巡撫袁世凱。這就為他日後走向最高權力鋪平了道路。其二就是岑春煊,很明顯岑是混水摸魚的,等老太太出來後馬上救駕。從此以後連升三級。

    綜合而言,民心、官心、軍盡都喪盡,又無前途。誰會來勤王?

  • 3 # W龍的傳人

    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危在旦夕的清廷把急電一封接著一封傳達到南方各省,要求督撫大員率兵北上“滅洋勤王”。為什麼無人響應?

    一,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深知國家憂患日深,近代以來,外有列強,內有民變,戰亂不斷,國家還遠遠沒有從甲午一戰中恢復過來,如再與列強猝然開戰,幾萬人規模的新式軍隊,還有苦心經營多年的那點國家資本,將毀於一旦,真個國家將跌於最為屈辱的境地,元氣的恢復、國家的建設將更變得遙遙無期,他對時局洞若觀火、憂心忡忡:“若不量力而輕於一試,恐數千年文物之邦,從此已矣”。盛怒道:“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在李鴻章的影響之下,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閩浙總督許應睽、四川總督奎俊以及山東巡撫袁世凱等封疆大吏更加確定了共同抗旨以求“東南互保”的決心。

    二,因為洋人有多厲害誰都知道,大家也都能看出來慈禧老佛爺是長期受洋人刺激,加上身邊那幾個寵臣的慫恿昏了頭才向洋人開戰。清軍當時的實力與洋人開戰無異於自殺,李鴻章等總督聯合組成”東南互保“,目的就是不惹怒洋人,保百姓安全。

    三,這些大臣都在大清朝混了很多年,對慈禧是再瞭解不過了,這老太婆肯定是不會以身殉國的,鬧到最後,還是得議和,賠錢割地。結果不出所料,和談時,洋人遞交了一份名單,名單上面寫著他們認為是罪魁禍首的官員,逼迫清政府處死了他們,如果這些總督帶兵進京勤王,下場肯定不會比這些大臣們更好。

    四,各地總督中不乏野心勃勃之人,其中袁世凱便是他們的典型代表。袁世凱麾下的新軍是清末最有戰鬥力的軍隊,雖然他率軍北上也幹不過洋人。而聯軍進攻北京,正好可以借他們的手來削弱清政府的力量,儲存自己的實力。忠於朝廷的新軍聶士成所部和董福祥的甘軍在保衛北京的戰鬥中損失殆盡。

    侵華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對地方的統治力大大降低。結果戰後袁世凱不但沒受到處罰,反而受到清廷的重用,因為清廷已經離不開他了。

  • 4 # 曹老師xixi

    這個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東南互保”。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一次打回解放前,不僅幾十年的洋務運動發展成果破產,並且對日本還被迫割地賠款,國際地位大降。歐美列強看破了清廷紙老虎的外皮,對華開始的瘋狂的瓜分掠奪,民族危機的加深,人民負擔的加重,清廷中央的無力,促使清廷發動了一場不理智不清醒並且極端自私的戰爭,“向世界開戰!”慈禧老佛爺愚昧的下達著荒唐的命令。而這場中國與世界的戰爭,也被歐美稱為奇怪的戰爭,北方打的激戰正酣,南方居然按兵不動,在清朝歷史上,這是絕不僅有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主要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南方各官僚理智清醒

    東南互保的各省人物都是鼎鼎大名,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陝西巡撫端方、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廣東巡撫德壽、和鐵路大臣盛宣懷。不僅有漢臣,而且還有滿臣,這些人物都是參與過洋務運動,有一定程度見識的大臣,目前的清廷已經不是擁有收復新疆抗擊法國那個時候的清廷了,李鴻章聞命後覆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各地都督巡撫也宣佈不服從命令。這個時候的清廷就是對抗一國也是必敗無疑,可況是對抗十一國?為何要以卵擊石?

    二、保護中國

    洋務運動破產後,清廷實際上還是有一定的工業基礎,科技成果的,若戰端一開,所有一切全部毀於一旦,中國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甚至亡國。李鴻章說道:

    “若不量力而輕於一試,恐數千年文物之邦,從此已矣”

    說明當時局勢的緊張,慈禧的向全世界宣戰,將給中國帶來比英法火燒圓明園更加嚴重100倍的結果。

    三、給慈禧留條後路

    明眼人都知道這場戰爭清廷是必敗的,連慈禧的寵臣榮祿都說:“不必重視北京的諭旨。”,戰爭結束後,列強必然要追究責任,懲治禍首,榮祿作為清臣把一切希望把希望寄託在南方各地方督撫的身上。就如同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事一樣,李鴻章張之洞等重臣,雖然不附清廷命令,但實際上還是忠於清廷的,他們稱太后皇帝被拳民脅持下的矯詔、亂命。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幫助清中央,最終也正是如此,也救了慈禧一命。

    經歷了此次戰爭,慈禧第一次真正也認識到列強的強大,之前慈禧總是深居宮中,根本沒有見識過艦船火炮的威力,隨後慈禧開始實行了以維護統治的新政改革,然而為時已晚,東南互保已經說明了,清廷已無威信,岌岌可危,不久展開民國軍閥時代的序幕。

  • 5 # 帝國中興

    在慈禧向把國宣戰以前清廷舉行了一次內閣會議,在會議上主戰派慈禧讓各位皇親國戚發表意見,兵部尚書剛毅這個貪得無厭又頑固守舊的大臣為了討好慈禧積極建議向洋人開戰,光緒皇帝聽後對滿朝文武說到:“幾年前面對日本這一個蕞爾小國我們敗了,現在你們居然向八個國家宣戰,剛毅你瘋了嗎”?在此可以看出光緒皇帝是拒絕和八個國家宣戰的,其實當時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不會做出如此愚蠢的決定,可以這樣說當時的那八個國家已經控制了世界,清政府向他們宣戰無異於向整個世界宣戰。

    但是當時的光緒皇帝已經沒有任何權力和權威,全體朝臣全部惟慈禧馬首是瞻,慈禧認為憑藉20多萬的義和團民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洋人淹死,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軍,慈禧竟然想讓平時種地的農民去抵禦侵略者,這是多麼的愚蠢和無知。宣戰之後慈禧詔告全國要求全國軍隊火速集結北京,入京勤王。但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八國聯軍在大沽口先後集結了幾十艘軍艦對北京門戶大沽口炮臺狂轟濫炸,很快炮臺陷落,隨後聯軍陸軍部隊陸續登陸,從剛開始的一萬多人迅速增兵到五萬人。八國聯軍一路西進兵臨北京城下,而被慈禧給予厚望的義和團面對聯軍的進攻死傷慘重,很多人在對城鎮搶掠之後作鳥獸散。在聯軍的進攻之下北京城在不到12個小時的時間裡就被攻破。在途中的軍隊還沒有趕到北京,北京就迅速淪陷了。

    當初距離北京城最近的一支軍隊是袁世凱統帥的清朝新式陸軍,這支軍隊是以德軍為藍本組建的軍隊,這支軍隊是袁世凱起家的根本,在慈禧命令各地督撫入京勤王后袁世凱不為所動,他當時主政山東由他訓練的軍隊則在山東各地駐防,為了戰後遭到清算他電告慈禧山東流民四起,起義不斷難以抽調軍隊北上抗擊八國聯軍。而在南方的張之洞和李鴻章更是老謀深算,當命令入京勤王的電令傳到李鴻章的手裡時他正在廣東悠閒地喝著茶,聽到命令之後他立即說了一句:“矯詔,兩廣絕不奉詔”,而張之洞的做法和李鴻章如出一轍也把慈禧的命令當作“矯詔”。在他們積極的活動之下與當時的八國地方駐華公使簽訂協議,這就是著名的”東南互保“協議。

    當時除了光緒皇帝無論是李鴻章,張之洞還是袁世凱他們都明白向八個國家同時宣戰簡直是愚蠢之極,以當時清王朝的國力別說是八個國家就算是其中任何一個列強倘若和清朝宣戰都夠整個帝國喝一壺的(除了義大利以外)。李鴻章和張之洞的”東南互保“為的是戰火不要波及到南方各省,這是出於公心,讓江南地區免受戰火之苦,才對慈禧的命令拒不遵守。但是袁世凱就不一樣了,當時的山東相比較來說還算安定,袁世凱之所以拒絕入京勤王也是有現實考慮的,當時他的新軍只有不到6000人,雖然經過幾年的訓練已經形成了作戰能力但是人數太少,而且袁世凱完全把這支軍隊視為自己的武裝力量,他也不可能讓自己的軍隊去為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賣命。總之清朝到了那個時期可以說已經是失去了對各地督撫的約束能力!

  • 6 # 縱橫屮古今

    清朝末年,慈禧獨攬朝綱,揮霍無度,軟禁光緒,屠殺義和團,種種劣跡導致各大傭兵大吏對當局失去信任。勤王之事,假設成功了,八國聯軍要再次挑起更大的戰事,慈禧必像屠殺義和團一樣屠殺勤王之師,以慰八國聯軍,息事寧人。如果失敗了,就會喪失在亂局中自保的能力。那個年代,那種政府,人心盡失,只會窩裡傲慢,對外軟弱,自然沒有民心,自然人心渙散,王將不王,何必勤王。

  • 7 # 溫讀

    晚清的中國是無能為力的,同時也是最為破敗的一個時候。因為統治者的執拗,導致了國家的衰退,以及衰弱,不論是遠在歐洲的洋人,還是近在咫尺的東洋小國,都想在這塊土地上分的一份屬於他們的利益,分的一份屬於他們的榮耀。

    不得不說的是,那個時候的政府被欺負是有理由的,在那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改革的時候,它卻還是一味的想要墨守成規,還想著怎麼樣去鞏固自己的實力和權力。就拿帝黨和後黨的紛爭來說,如果當時的慈禧識大體,就是讓一步,讓關係股皇帝掌了大印,就讓他妹妹的兒子自己親政又能怎麼樣?俗話說在一個國家內不能有兩個權力中心,在春秋時期的趙國雖然因為“改革”而使得其綜合國力的增強,但是因為當時的趙王的戀權,以及隨意的分散權力,導致了趙國的不穩,使得他國才有機可乘。所以那時的趙國便是先例,而在幾千年後的清朝同樣是面臨著內憂外患,可是在深宮中的一個老婦卻始終和一個年輕人計較著一分一釐的得失,這屬實是當時大清的不幸,屬實是那個時期中華民族的不幸。

    背景

    在當時的清朝,因為義和拳集團的日益強大,再加上他們對於洋人的仇恨,使得太后居然天真的以為他們會是能夠對抗洋人的一股中堅力量,當時的慈禧可能也是糊塗,這樣的一群人,只是靠著吹噓,只是靠著江湖的戲法,居然能夠讓這個歷經了大風大浪的女人對此深信不疑。後來在征服的預設下,在朝廷的預設下,這些集團的人兒就開始對北京城境內的洋人,開始了大規模的屠殺和干擾。因為此事,在這些洋人特意找到太后理論,希望懲治這些叛民,可是那時的她居然將“踢皮球”用到了洋人的身上,只是用一句“知道了”就想把他們打發出去。就這樣,因為得到了政府的默許,導致了義和拳集團的人,開始對洋人的報復越來越肆無忌憚,僅此一點,就使得外國不懷好意的人抓住機會。

    他們藉口自己的大使在北京城得不到因有的庇護,所以才出兵,為的就是能夠保護自己國家的人民,以及為了能夠幫助清政府鎮壓這些所謂的“流民”。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下導致了八國軍隊的聯合侵華,更為火上澆油的是,在她知道了列強的行動後,居然還發布了一個向這八個國家宣戰的告示,使得他們的局勢呈現了白熱化,並且是不得挽回的白熱化。

    不出兵的理由

    首先是因為這些掌握著兵力的大吏們知道,這是一場必輸的戰爭。因為當時的太后只是天真的以為,只要依靠了這些擁有“神功”的集團支援,就一定能夠將這些洋人趕出去,來維護其政權的統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她雖然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但卻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家。一個國家和八個國家對戰,除了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確實很厲害,或者有著什麼必勝的把握,都是不可能和盟軍抗衡的,就像戰國時期不可一世的秦國一樣,雖然他很有實力,但是也不會想看到六個國家聯合來打自己。所以從這場戰役的根本來說,這是一種戰略戰術上的錯誤。

    而其次,這些大吏們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實力。因為在晚清的時候,這些大臣雖然表面上很聽這位太后的話,可是他們實際上在就懷有二心了。而且在當時中央的權力已經嚴重的下跌,他們的軍隊也等於是自己的私有產物,所以面對這樣一場荒謬的戰爭,他們是不會白白的拿自己的家底來開玩笑的。

    最後一個原因便是較為著名的“李鴻章大總統方案”了。這只是一個傳聞,歷史上也鮮有記載。說的是一旦清廷背攻陷覆滅,就會推舉李鴻章為中華共和國的大總統,所以他們才不會出手相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犬夜叉》的四大美人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