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抗生素應該怎麼使用?
2
回覆列表
  • 1 # 育學園

    家長對於“濫用抗生素”有警惕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但也要注意不要談抗生素色變,覺得“抗生素猛如虎”。

    我們都知道,抗生素是抑制和殺滅細菌用的藥物,不能殺滅病毒,只有較嚴重細菌感染才可應用。

    正常狀態下,我們人體是與細菌和諧共生的,但一旦細菌到了不該出現的部位時,人的身體就會做出反應。吞噬細胞開始吞噬細菌,人體的免疫系統也開始工作。

    如果這是某一種細菌的第一次入侵,那麼免疫系統的記憶細胞就會先記住這個細菌,然後再由抗體或淋巴因子去消滅細菌。

    這個過程至少需3天,而這也是為什麼建議3天之內,病情不太重的話,不著急看醫生的原因,也是為了給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一個啟動和工作的過程。

    一旦這個過程順利完成了,當同樣的細菌第二次入侵時,免疫系統就能很快啟動和工作起來。

    因此,抗生素應該是人體免疫系統工作過程中,能力不足時才藉助的外力。

    也就是說,孩子生病後不著急用藥,先觀察2~3天,如果精神狀態、症狀都不太好,就要帶孩子儘快就醫。而且,只有確定是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才需要考慮使用抗生素。

    而所謂“濫用抗生素”,就是說在人體免疫系統還沒啟動的情況下,就先使用了抗生素。這種情況下,看起來病很快就好了,但其實,本該激發起的人體自身免疫過程反而沒有出現,那麼下次細菌入侵,免疫系統就仍然不能迅速反應。

    長此以往,人的免疫系統就始終得不到鍛鍊。這也是為什麼越是習慣用藥物控制病情的孩子,越容易得病。

    另外,一旦確定需要用抗生素,就要遵醫囑用滿療程。

    這是因為要保證細菌是被徹底殺死了,而不是變成休眠狀態。休眠狀態的細菌,容易在清醒後變成耐藥菌,這些耐藥菌,將會對這種抗生素免疫。

    體內的耐藥細菌越來越多,有效的抗生素就越來越少。而一旦細菌能夠耐受所有抗生素,就會變成超級細菌,讓人束手無策。

    綜上,針對面對此類問題的家長,建議如下:

    孩子不舒服,先觀察一下(精神狀態、症狀);

    如果需要服用抗生素,就要遵醫囑用滿療程。

  • 2 #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孩子得病了到底要不要抗生素,這取決於是否有細菌感染的依據。得病不等同就是細菌感染,因為很大部分為病毒感染。

    1、小兒使用抗生素指徵

    1、從臨床判斷,如果膿涕,黃涕,黃濃痰,扁桃體白色分泌物滲出,面板有膿皰,面板感染有膿性分泌物的往往提示細菌感染。

    2、從發燒時限判斷,病毒性往往在5天左右體溫會下降趨勢或者退正常,如果體溫退而復升,或者超過一個星期,發燒伴有明顯寒戰的,細菌感染可能性比較大。

    3、從孩子簡單血常規判斷,白細胞升高明顯,尤其大於1.5萬,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4、超敏CRP (C反應蛋白)化驗超過30以上,往往提示細菌感染可能性大。

    5、SAA (血清澱粉樣蛋白A)聯合CRP指標,更有意義,CRP和SAA都不同程度增高,提示細菌感染。

    6、PCT(降鈣素)指標大於0.5 ng/ml是,細菌感染可能性大,大於2 ng/ml,提示嚴重細菌感染。

    7、結合其他,如影像學,如胸片,CT等檢查結果。

    8、結合臨床經驗和指南,如急性鼻竇炎或者中耳炎往往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後合併細菌感染導致,尿路感染。

    小兒常用抗生素分類

    1、青黴素類,包括青黴素針,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氨苄西林等。

    2、頭孢類 常見分3代

    第一代頭孢菌素:包括頭孢氨苄 、頭孢唑林。

    第二代頭孢菌素:包括頭孢呋辛 、頭孢克羅 、 頭孢替安 、頭孢西丁等。

    第三代頭孢菌素:包括頭孢他定 、 頭孢三嗪 、頭孢噻肟 、頭孢哌酮 、頭孢地嗪 、頭孢克肟等。

    3、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

    4、其他在兒童使用很少。

    總之,臨床是否使用抗生素如何選擇抗生素,是要結合臨床表現,化驗結果,臨床經驗和疾病指南綜合決定的。但有時也很難判斷,這時也可以從孩子平時免疫情況判斷,一個免疫力低下的孩子發生感染,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上比免疫力正常孩子要積極一點。

    抗生素是雙刃劍,如果有明確細菌感染不使用,會造成病情加重。沒有細菌感染,濫用會造成菌群紊亂或者耐藥發生。所以在小兒抗生素使用上需要專業兒科醫生檢查後再使用,這樣更安全也更有效,避免了濫用抗生素的風險。(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必刪,請聯絡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 3 # 藥事健康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須用則用,不濫用!

    有些家長認為抗生素是萬能的,感冒發熱來一點,咳嗽流涕來一點,腹漲拉稀來一點,哭鬧上火來一點;而有的家長認為,為了避免耐藥,抗生素能不用就不用,免得以後真正要用抗生素的時候無藥可用了。這兩種觀點都是不對的。

    抗生素是一類能夠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針對的是“細菌”,這個如何判斷是否有細菌感染,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一般需要到醫院進行抽血化驗,根據化驗結果來進行判斷,如果確定有細菌感染,就需要吃抗生素了。其實大部分情況下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這種情況下吃抗生素是沒有用的,流感一般情況下可以自愈,嚴重的流感可以吃抗病毒藥物來治療。

    抗生素的選擇和給藥劑量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體重、感染細菌種類、病情嚴重程度來綜合評估,合理規範的應用抗生素是安全的,家長不必過於擔心,不要覺得孩子病情好轉就自行給孩子停藥,非足量足療程的用藥反而更易引起細菌耐藥。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吃了兩頓藥了也不見明顯好轉就想給孩子增加藥量,這也不對的,因為藥物發揮作用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孩子實在不舒服,可以給孩子相應的護理,比如鼻塞嚴重,可以用溫熱的毛巾溼敷鼻部,也可以在醫生或者藥師的指導下給孩子用一些緩解的藥物。

  • 4 # 彤彤的媽咪a科學育兒

    感冒,發熱,咳嗽,腹瀉這些個小兒常見病,可以說一年四季都有發生。面對生病的寶寶,家長的內心既著急又糾結,是自行買藥給寶寶吃呢?還是去做推拿調理呢?還是帶孩子去醫院輸液呢?抗生素到底能不能給孩子用呢?

    早先年無論大小病都要用點兒抗生素,而近幾年視抗生素為洪水猛獸,一談之而色變。如果我們知道了抗生素的功能,知道了哪些藥屬於抗生素,明白抗生素和消炎藥的關係,就會科學理性的對待它,就會正確合理的使用它。當寶寶感冒時,作為家長就會懂得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

    首先,抗生素它是專門對抗抑制細菌的藥物。比如微小病原體引起的細菌感染,支原體感染。

    生活中常見的細菌感染有肺炎,急性喉炎等,常見的病毒感染有感冒。而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對病毒無效。當孩子發熱時,如何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呢?去醫院給孩子做個血常規的檢查,可初步斷定。

    血常規檢驗報告上顯示:單純淋巴細胞百分比增高、中性粒細胞偏低,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果出現白細胞高、中性粒細胞高、c反應蛋白值高,或以上三個指標任一個偏高,都有可能是細菌感染。

    通常情況下,醫生會結合寶寶的實際情況,並根據當地當時傳染病流行的情況確定用藥。那麼生活中,我們見過的哪些藥是抗生素呢?

    (1)西林系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呱拉西林、氨苄西林。

    (2)頭孢系列:頭孢克肟、頭孢克洛、頭孢拉定、頭孢西丁。

    (3)黴素系列:紅黴素、阿奇黴素。

    (4)硝唑系列: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另外如果帶有磺胺,沙星,環素,培南等關鍵詞的也屬於抗生素。

    藥品在手,一定要留意說明書,會有“本品適用於下列敏感菌所致的感染…”等字樣。並會提到具體感染部位和具體感染菌種等。要仔細看清楚了。

    小兒病毒性感染包括感冒,流感等免疫性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無效且有害!不是所有的“感染和炎症”都是細菌引起的,要依據血液化驗結果作為參考。

    同樣的症狀,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醫生可能給出的治療方案也不同。例如同樣的發燒,幾歲的孩子可考慮是病毒感染,而小月齡的寶寶極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如果不及時控制,就會馬上轉化為肺炎。

    同樣是肺炎,由鏈球菌、葡萄球菌引起的、或支原體引起的,都需要使用抗生素,並且量要足,還要保證療程。而由腺病毒引起的,就不需要抗生素。家長在碰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萬不能隨意改變劑量或縮短療程,以免延誤病情。

    生活中要杜絕沒有醫生處方的前提下,自行購買抗生素的行為,並對藥店導購的推薦加以拒絕,對周圍熟人等非專業人士的推薦禮貌拒絕。在明確寶寶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的前提下,配合醫生使用抗生素。

    當決定使用抗生素時,有哪些安全的給藥途徑呢?口服給藥更安全,靜脈注射起效快。但還是要視具體情形而定。

    重度細菌感染性肺炎單單口服抗生素治療肯定不行,而一生病就去輸液的行為更加錯誤。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權衡。

    在治療過程中,家長萬萬不可隨便停藥,並要及時複診。以防細菌死灰復燃會導致病情的反覆和加重,並讓細菌產生耐藥性。

    要想預防細菌感染,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避免和病人接觸,及時進行預防接種。細菌耐藥性的危害和強大的傳播性,能使任何年齡段的人群團都會受到影響。

    不能盲目排斥抗生素的使用,在安全的範圍內,發揮它最佳的治療方法。

  • 5 # 兒科醫生琪樂

    寶寶平時出現呼吸道、胃腸道等感染性疾病是很常見的,當寶寶疾病確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時,醫生就會給寶寶使用抗生素來控制疾病症狀。在這時有的寶媽媽是很擔心的,也會相應的產生很多疑問,比如,寶寶應該如何安全使用抗生素、寶寶有必要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許多寶媽媽對於抗生素的態度是明智的,正如一些寶媽媽所瞭解的,抗生素會促進耐藥菌株(經過長期的抗生素選擇之後,出現的對相應的抗生素產生耐受能力的菌株)的生長,這是整個社會面臨的問題。對醫生而言,是很清楚這種風險的,更知道不能輕易的使用抗生素。

    對於寶Bora說,尤其是早產兒發生細菌或真菌感染的機率是非常高的(妊娠28周以內出生的寶寶,嬰兒約有40%會發生感染)。例如,一些在重症監護裡面的早產兒,會常規的透過中心靜脈置管給予抗生素,這樣可以降低血液感染的風險。但在醫療實踐中,經過判斷某種病原菌在重症監護中感染的機率,及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益處。

    對於寶寶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價值是有爭議的,但如果寶寶被確診為感染,抗生素是治療的基石。特別是抗感染能力未成熟的寶寶,通常需要額外的醫療幫助。當然在治療過程中,有的寶寶治療時間長一些,但要想徹底根除感染,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

    常規使用抗生素一般不會產生耐藥性,除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間斷性的使用同一種藥物。在這時醫生會透過藥敏實驗判斷,哪種抗生素對寶寶的感染有效。如果寶寶對某些藥物產生了耐藥性,醫生會選擇其他效果更好的藥物。

    抗生素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是腎功能和肝功能損傷、鹽和礦物質的丟失、血細胞計數的變化和聽力問題)眾所周知,大多數抗生素對寶寶是安全的。當然,在給寶寶用藥中,醫生也會監測寶寶的各種表現,如果出現併發症或血藥濃度超過安全水平,則會停止用藥或減少劑量的。在密切監測的情況下,抗生素治療很少會導致長期損害。

    抗生素也可能會暫時改變寶寶體內常駐細菌的種類。由於這些常駐微生物能幫助寶寶消化和對抗其他細菌,一些使用抗生素的寶寶會發生腹瀉或其他感染,但是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所以,寶媽媽也沒有必要擔心的。

    在這裡還要提到的是,靜脈滴注免疫球蛋白也是一種抗感染治療方法,可以增強寶寶體內的天然抗體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如果某些病毒感染或者當寶寶的白細胞計數特別低時,可用藥物刺激其產生對抗感染的白細胞。但應用抗生素仍然是對抗寶寶感染的主要手段。

    要特別提示的是,抗生素並不是萬能的,但在寶寶最脆弱的時期(如發生細菌感染),使用是有益的。還有就是,寶媽媽一定要記住,當寶寶出現疾病症狀時,避免盲目的使用抗生素或者是退燒藥物。需要先帶寶寶就醫,明確病原菌及病情程度後,遵醫囑用藥治療。(文中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 6 # 醫識分子

    【第80期】要不要用抗生素?先給孩子做個血常規再說!

    提示:全文557個字,大概閱讀時間為1.5分鐘。

    本期嘉賓:

    何平(雲南省中醫醫院兒科主任)

    知識點:如果是一個病毒感染,他的血象不高,我們一般都不主張用抗生素。

    最近夏天,我來跟大家聊聊孩子咽痛的問題。

    很多孩子來門診,一看脖子是紅的,發燒了,發熱了,媽媽也是很急的,這個情況怎麼辦?

    有些家長就問“要不要輸液?”、“醫生趕快給我打針吧!”、“趕快用抗生素了!”這個就是很多家長的反應。

    那麼首先一個我們要看一下,孩子的體溫是多少,另外一個是到醫院做一個血常規,我們看一看這個孩子的血象,也就是白細胞的情況,如果是一個病毒感染,他的血象不高,我們一般都不主張用抗生素。

    而是用中醫的方法,可以用什麼成藥呢?咽炎合劑或者是銀翹散,或者自己買點銀花,買一點鹹參,買一點浙貝,煨煨水給孩子喝,買點板藍根給孩子喝。這個就是治療咽痛的。

    我們還可以到醫院來,貼一貼對脖子紅有消炎作用的散結散,不用吃藥的也可以的。

    另外可以做做推拿,清清肝、清清火。就是對咽痛、發熱的疾病,在中醫院還有一些外洗的、泡腳的、貼頭的,專門貼穴位的,這是中藥的一些方法。

    外用的方法,不用吃藥的,對咽痛的、咳嗽的,效果也是不錯的。

    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有什麼需要諮詢的,就到我的門診來,省中醫院光華院區星期一晚上夜門診,星期四早上、星期六的下午;滇池院區星期五全天。

  • 7 # 兒科醫生鮑秀蘭

    抗生素是幫助人體對抗細菌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服用不當,非但不能治療疾病,還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隱患,所以如果經醫生診斷後,明確存在了細菌感染,那麼正確有效的服用抗生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會幫助我們縮短病程,減輕症狀,直至痊癒。

    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抗生素使用必須滿療程 ,並且在痊癒後,應再服用1-3天,以免病情反覆。而在服用期間切勿覺得病情有所緩解,就擅自停藥,更不建議自行中途換藥。

    抗生素的藥理機制

    1、之所以不建議的原因是,因為藥物進入體內,會被血液吸收,而血液中藥物的濃度稱為血藥濃度,只要血藥濃度達到有效濃度時 ,病情才會有所好轉,在沒有服用藥物時,體內的藥物濃度為零,而第一次服藥時 ,血藥濃度會到達第一個上升期,但不會達到有效濃度,當第二次服藥時,會比第一次服藥時濃度更高,以此類推,等到服用幾次後,達到血藥濃度的峰值時 ,也就是有效濃度,並且需要持續鞏固服用,藥物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2、如果當發現病情有所緩解時 就停藥,那麼血藥濃度並未達到有效水平就會下降,那麼會導致病情遷延不愈、反覆發作。

    3、當持續服同一種抗生素時 ,能夠使血藥濃度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在有效水平,消滅體內致病菌。

    4、如果是未經醫生允許,中途更換藥物,因為每種抗生素的抗菌譜(治療的細菌種類)都不一樣,所以重新換藥後,必須重新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才有效,這也就是很多家發現,有些藥物所謂的“不管用”。其實是沒有達到血藥濃度。

    5、如未經明確不能隨意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藥,更嚴重會引起超級細菌,對健康的隱患更危險。

    綜上所述,抗生素的服用需要滿足療程、且不能擅自停藥。以免病情反覆、拉長病程,更會引起病菌耐藥,對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 8 # 珍紐倍羊奶粉

    抗生素是保障人類健康、動物健康以及動物福利的必要資源。抗生素的濫用可以加速抗生素耐藥性的蔓延。這種現象嚴重威脅了全球對感染性疾病的控制。

    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炎症,而對其他型別的炎症,如過敏性炎症(如接觸性皮炎)、變態反應性炎症(如過敏性哮喘)等無菌性炎症無效。

    抗生素如果濫用,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因為人體記憶體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這些菌群互相制約,保持體內的微生態平衡。如果不分病情使用抗菌藥物,會殺死體內正常有益細菌,引起菌群失調,招致其他疾病的發生。連續使用抗生素不宜超過一週。

    抗生素不直接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透過針對引起炎症的各類細菌,透過干擾病原微生物的生化代謝過程,或破壞其結構的完整性而產生抑菌或殺菌作用,有的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有的則殺滅病原菌,從而產生抗炎作用。

    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發熱,對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有害無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為病毒引起,抗生素無效。

    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也有多種不同的型別,不能盲目地就使用頭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結核引起的發熱,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誤了正規抗癆治療會貽誤病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不加區別地濫用抗菌藥,必然會引起細菌耐藥。例如近年來不斷出現的超級耐藥菌,就會逐漸成為以後世界性的治療難題。長此以往,人類可能會退回到沒有抗菌藥可用的狀態,眾多感染性疾病威脅著生命和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汽車銷售的人員,怎麼才能賣出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