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風財經
-
2 # 小六財經
最近,什麼是財政赤字貨幣化成為輿論場的焦點。
要說清這個問題,先看一下國債的發行。
國家發行國債主要就是籌集資金,或者用於平衡財政收支,或者進行重大專案的建設。例如今年好多省市都在發行地方債,目的就是補充財政資金,對財政收支進行平衡,如果不發行,可能地方政府賬上就沒錢用於社會民生支出。再比如,修建三峽大壩的時候,國家發行了專項債,目的就是為建設三峽大壩籌集專案資金,這樣可以把老百姓手裡的閒錢變成長期資金使用,減輕國家財政壓力。
一般國債發行有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分。國家直接將國債透過銀行、證券機構承銷給投資機構或者老百姓,就是國債一級市場。國債經過一級市場發行之後,就進入了可流通交易的二級市場。
其實這和股票市場是一個道理。一級市場就是發行新股,二級市場就是咱們每天在股市裡買進買入的。
明白了這個,咱們再說財政赤字貨幣化。
財政赤字貨幣化最主要的就是在國債一級市場發生變化。以前是透過銀行、證券機構進行承銷,然後市場上的投資機構和老百姓購買。財政赤字貨幣化後,在國債一級市場就讓中央銀行全部接盤,政府發行多少,中央銀行就購買多少。
舉個例子,A省今年財政赤字大概1000億,為了平衡預算,A省準備發行地方債。
以前的做法就是A省向國家申請發行1000億的地方債,國家批准以後A省財政廳就可以把1000億的地方債委託給大銀行和證券機構進行承銷,並支付一定承銷費用。投資機構和老百姓從大銀行和證券機構再購買國債。因為國債收益相對還可以,並且基本沒有風險,所以國債發行還是非常搶手的,老百姓一般很難買到,大頭都被投資機構購買了。進入二級市場之後,老百姓和投資機構就可以在債市上進行換手交易。
如果財政赤字貨幣化後,就沒有那麼麻煩了。A省向國家申請發行1000億的地方債,國家批准後,A省就把發行的1000億地方債直接賣給中央銀行,中央銀行給A省提供1000億的貨幣。
這個過程就是財政赤字貨幣化,通俗的說,就是政府缺錢,銀行印錢。
財政赤字貨幣化有哪些好處和弊端首先說一下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好處。
政府發行國債不用再經過繁雜的發行程式,也不用承擔發行費用,而且可能連利息也不用向央行支付,可以說成本非常低。
同時,政府快速的拿到錢後,能立即投入到經濟建設和社會民生領域,不會因為財政沒有錢而導致把一些必須立即需要乾的事而耽誤了,而且最後能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但是財政赤字貨幣化也會有很多缺點。
一是貨幣供應量增多,可能導致通貨膨脹。這個很好理解,政府的財政赤字變成了貨幣,並進入流通領域,市場上的流動性會增多,貨幣相對貶值,通貨膨脹提升。如果在貨幣發行增量上控制不好,可能就會引發惡性通貨膨脹,對經濟產生連鎖反應。
二是政府的權力擴張,央行失去獨立性。財政赤字最終都由央行買單,但是政府實際上既掌握了財政政策,也掌控了貨幣政策。而且,如果財政赤字貨幣化成為經常性措施,那麼政府就會喪失控制財政收支平衡的動力,進而導致貨幣濫發。在這個過程中,主導貨幣政策的央行成為了政府的附庸,失去貨幣發行獨立性。
-
3 # 文以會友
即俗稱印鈔,放水,好處是刺激經濟,防止衰退,壞處是可能造成通貨膨脹,購買力下降,大夥口袋裡的錢不知不覺的縮水了。
-
4 # 每日推薦牛股
1、“財政赤字貨幣化”在實踐中已有運用。面對疫情衝擊,若採取由央行直接購買政府債券,算不上突破財政紀律,只是形式更加直接而已。
2、赤字擴張的有效性決定採取“借錢”還是“印錢”?若能夠實現經濟修復,“印錢”並非完全不能考慮;但若難以達到目的,“借錢”可能是相對合適的。
3、經濟是否還具備短期修復的空間?總量壓力仍然較大,復工復產面臨“可能向下,很難向上”的局面。那麼,財政政策的目標在於儘可能拉長經濟在目前位置的執行時間。
4、更重要的是財政效率。4月各項資料表明,拉動經濟修復仍然靠基建和消費,並且區域分化加速。能否確保赤字擴張後,用到合適的區域和合適的方向,才是“財政赤字貨幣化”採用與否的關鍵。
近期對於“財政赤字貨幣化”的討論比較多,個人理解,財政赤字貨幣化是指中央銀行透過發行貨幣以直接購買國債等方式為財政融資。直白來講,就是政府不透過向市場“借錢”,而是指定央行以“印錢”的方式,來為赤字融資,這是積極財政政策在融資端的手段變化,但導致經濟體系中貨幣供應量增加。
“財政赤字貨幣化”存在變形的實踐
在一般情況下,財政紀律或相關法律對財政赤字貨幣化具有明顯約束,不允許財政直接向央行借款或發債,但受限於“直接”二字的定義,往往認為央行只要不在一級市場(承購環節)購入政府債券,就不構成標準定義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其實存在諸多變形。
從實際效果而言,只要央行持有的政府債券數量增加,即使是透過二級市場購入,也應該納入實際的“財政赤字貨幣化”。美國採取的是最典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形式,在2007~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國聯邦財政赤字率迅速攀升,從2007年2.4%開始跳升;而聯邦政府債務率持續攀升,從2007年的62.5%上升至2014年的103.2%。為了壓低長端收益率,美聯儲大量購買長期國債,美聯儲持有的政府債務佔全部政府債務的比重從2008年4.9%大幅提升至2014年的13.8%。
2020年受疫情衝擊,3月15日,美聯儲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1個百分點到0%~0.25%,同時重啟寬鬆計劃,為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後續則出臺了無限量QE政策。隨著QE的重新出臺,目前美國資本市場基本走出流動性影響這個層面,市場關注迴歸到政策面和基本面。儘管是透過二級市場購入,但美聯儲持有的政府債券數量增加,表明形成了“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實際效果。
近年中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更是一種變形。的確不存在央行直接購買政府債券的情況,但財政赤字(往往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主要藉助貸款、非標貸款及城投債等形式間接表現出來。
從2015年開始,中央政府開始地方隱性債務置換,用中長期低息的地方政府債券,置換期限偏短、利率較高的貸款、信託、城投債等存量負債。而地方政府債券作為華人民銀行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抵(質)押品範圍,以及商業銀行質押貸款的抵(質)押品範圍,並可按規定在交易所市場進行回購交易。
與國債一樣,地方政府債券已經具備抵(質)押品資格,最終接受抵押並投放流動性的額度由央行決定,實質上已具備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條件。透過發行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為財政融資,同時將其納入抵(質)押品範圍,進而由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透過交易政府債券(包括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調節貨幣供應量,實際上已接近美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
核心問題在於赤字擴張能否拉動經濟修復
實際上“財政赤字貨幣化”已有諸多變形,現階段面對疫情的衝擊,造成較大的收支缺口,在前期實踐的基礎上,如果採取由央行直接購買政府債券,其實也算不上對財政紀律的突破,只不過採取的形式更加直接而已。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因此,“財政赤字貨幣化”只是政策採取的具體方式,無論實施與否,其核心目的都應該圍繞擴大內需,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因此,當下最核心的問題,是2月疫情衝擊,3月開始復工,4月經濟修復的背景下,能否繼續保持經濟的平穩修復,在支出端如何使用,才能夠確保經濟的平穩修復。即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如何?能否利用赤字擴張,實現短期的經濟修復,進而對沖掉中長期物價上漲的壓力?因此,赤字擴張的有效性決定了是採取“借錢”還是“印錢”。如果赤字擴張能夠達到短期經濟修復的目的,那麼“印錢”並非完全不能考慮;但如果赤字擴張難以達到經濟修復的目的,“借錢”才是比較合適的。
總量修復或已達階段頂點,分化卻在加速
4月經濟資料出現了向上修復的跡象。從供給側來看,工業生產短期修復,4月工業、製造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長3.9%、5.0%,日均耗煤等高頻資料也同步印證生產修復。
從需求側來看,兌現了前期“促消費、拉基建、穩地產”的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下降7.5%,降幅較上月收窄8.3個百分點;1~4月固定資產投資136824億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個百分點。折算單月同比增長0.8%,較上月回升10.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三大部分中,基建投資降幅大幅收窄,1~4月基建投資同比下降11.8%,降幅比1~3月份收窄7.9個百分點。
4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3.3%,降幅收窄4.4個百分點,而商品房與住宅銷售面積分別同比下降2.1%、1.5%,分別較上月收窄12個、12.3個百分點,也反映了房地產市場的相對韌性。
經濟是否還具備短期修復的空間?個人覺得總量的壓力仍然較大。復工復產面臨“可能向下,很難向上”的局面。
第一,工業生產的修復進入“小步慢升”的格局。招銀理財工業復工指數顯示,自4月17日突破80%之後呈現修復放緩跡象。而4月PMI指數中,生產、新訂單、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分別較上月回落0.4個、1.8個、0.8個、0.7個百分點,表明復甦勢頭同步放緩,生產指數環比回落可能指向復產不滿產現象進一步加劇,而新訂單回落幅度較大,表明需求修復勢頭出現回落。
第二,出口壓力仍然存在。4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同比增長3.5%,連續兩個月回升,但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較上月大幅回落12.9個百分點至33.5%,二者的反差表明4月出口仍然以消化前期結轉訂單為主。截至5月15日,CCFI中國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在絕大多數航線上,仍然處於回落態勢,也印證了未來出口的壓力仍然存在。
第三,地鐵客運量與擁堵延時的反差,或表明出行總量接近頂點,只是出行方式發生變化。截至5月16日,上海、廣州等9個重點城市的地鐵客運量基本修復到1月初的80%左右,而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道路擁堵延時已經超過1月初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出行總量或已逼近飽和,另一方面反映居民在選擇出行方式上發生了變化。
財政赤字貨幣化的結構性理由
短期來看,經濟總量的修復可能觸頂,繼續向上修復的空間相對有限。那麼在此背景下,選擇是否採取“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具體政策,目的在於儘可能拉長經濟在目前階段高位的執行時間,如果需要,可以採用。
但“財政赤字貨幣化”只解決了融資端的選擇,如果只是為了彌補一般公共收支的缺口,必要性不足。而從4月各項資料的觀察可以發現,從政策端能夠拉動經濟修復的,仍然還是靠基建投資和消費修復。
更值得注意的是,區域分化或在加速。從高頻資料觀察,鋼鐵社會庫存去化明顯,儘管鋼鐵社會庫存總量去化速度與去年持平,但由於疫情防控,目前仍有部分省市復工復產受阻,而總量持平也表明區域分化加劇,已開始復工復產的部分省市明顯提速。不同區域的水泥價格走勢也印證基建差別化發力的判斷。如果從這個角度上看,能否確保赤字擴張後,用到合適的區域和合適的方向,才是“財政赤字貨幣化”採用與否的關鍵。
-
5 # 徐過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應該是最專業,最簡潔,最易懂的。
首先,財政赤字貨幣化是一個新詞。但是卻是一箇舊事物。歷史上有過多次。
其次,它是由三個基本概念組成,分別是財政,赤字,貨幣化。簡單分別說一說。一國政府的收支活動就是財政。收支活動中支多於收就是赤字。貨幣經濟向非貨幣經濟領域擴充套件就是貨幣化,是一個動態過程。
最後,說重點,前面扯那麼多都是為了湊字數。就是錢不夠用了,在打錢的主意,注意,這是在信用貨幣條件下。簡而言之,言而簡之:不發債,自己印錢給自己用!這就是財政赤字貨幣化。
別再看那些花哨的理論研究了,費時間。
-
6 # 星空財富BJ
最要命的是最近熱議的財政赤字貨幣化(也有人翻譯成財政政策貨幣化)。貨幣銀行學、中央銀行學以及任何經濟學專業理論裡都沒有詞彙。國內又有學者反駁這是現代貨幣理論裡的Modern Monetary Theory,大意就是財政高負債高赤字怎麼辦?央行直接印錢來給財政花……這就是前幾年網上熱議的濫發鈔票的現例項子。
發行基礎貨幣應該按照中央財政的負債規模為依據,並控制流通中的貨幣M2和GDP形成一定的比值關係。聽上去有點學術,再簡單的說,經濟實體沒有需求,僅僅是為了消費和滿足國內的基本福利而發鈔,就是濫發。這是比前面說的羥氯喹更厲害,簡直堪稱毒品。在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前面,為了維持社會基本執行,美聯儲已經持續第三輪用這種猛藥了,明顯上癮。美聯儲印錢,對於自身的資產負債表而言就是擴表增加負債。據對岸學者猜測,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很可能高達130萬億美元以上。
那麼問題來了,對岸為啥不按正常套路,讓美聯儲透過公開市場業務來買國債投放流動性,而直接撒幣?
因為他們沒有如中國這樣確定的基建專案,也就是沒有明確的需求增長。印出來的錢進入流通流域,透過低息信貸或者補貼的形式輸入到經濟的末端各個企業。上市公司又可以透過股票回購來拉動股價。但這些其實都是在粉飾報表,無論是實體企業還是金融業,沒有提高社會分工效率,沒有真實需求,這麼幹就是在為整個社會甚至為整個世界埋下禍根。
美元,無疑是全球最高信用、流通最廣的貨幣。這或許也是聯儲能打破一般學界認知真的做一次提供無限流動性的事,背後是山姆大叔強大軍事力量帶來的信用背書。但即使向全球輸出通脹,也要考慮全球其他國家的承受能力,目前肯定是沒有消化能力的。那麼直接印鈔也會使得美元信用下降,甚至誘發通貨膨脹。而這個惡果和新冠一樣,會讓對岸老百姓自己承擔。這也可以解釋之前菠菜提到的,很多沿海城市的貿易公司現在出口不收美元結款,而收人民幣。相信經濟末梢對匯率變化更為敏感,如果這樣持續,還會有更多國家拋售美債。
目前,對岸不得不這麼做,否則社會就更難以執行。
回覆列表
就是為了不過分刺激老百姓的神經,把超發貨幣換了一個說法。
具體來講,“財政赤字貨幣化”:就是將zf債務貨幣化,有代表性的就是發行國債,這會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加,正常年份肯定會造成通脹的,zf也明白,但是現在的情況下,為了穩定民生和就業,你真的沒有什麼好辦法,況且按照此次超發的規模,其實比08年和14年比可就差遠了,所以不用過分擔心。
另外,其實兩會的定調,很大程度上是讓市場,至少是股市失望了,因為大家普遍的預期是肯定老大要發話,搞點大動作,提提氣。但實際上卻沒有,不僅沒有,連GDP目標都不顧了,所以最近可以去看看A股市場,指數可能沒太大波動,但是很多個股,尤其是科技領域的,很多都快涼了。
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飲鴆止渴畢竟是要還的現在提出“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建議是基於當前情況半數省份的財政收入下降超過10%,同時有大量的硬性支出,例如抗疫,救助企業和貧困家庭,還有為了刺激消費所發放的消費券,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並且2020年還是許多地方償債的高峰。收入減少,支出增多,還錢的期限到了,這幾者疊加起來就很銷魂。
兩會高瞻遠矚的提出兩個”前所未有“,其實說明形式非常不樂觀;
地方zf債務增多,還款時間到期,支出變大,最後只能是透過發行國債來兜底;
在M2增長的現實情況下掩蓋的是資金是在金融空轉,並未如想象中那樣進入實體。
這些結果疊加的效果就是在物價上面是通脹,而在就業等上面是通縮。
對於以上出現的情況,針對個人而言,發行國債本身就是納稅人來消化其中的債務,其實個人和企業是為國家兜底;
這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只能是“躺輸”,只能說有工作就不要裸辭。
其次,資金空轉,說明現在不是任何好的投資理財或是買股票的好時機。最後建議是一味攢錢也不行,最好給自己配置保障資產,例如補充商業醫療險+重疾+壽險,並拿出適量的錢投資自己,增加自己的無形資產。
反對的聲音中國目前利率距離零利率還有一段距離,而且還有很多貨幣政策工具可以使用,完全沒有必要把之前所辛辛苦苦搭建的現代化治理體系摧毀,去搞什麼財政赤字貨幣化。降準降息都可以緩解實際的通縮狀態,但是實際上還有一個房地產的大雷懸在那裡,無論是降準降息還是直接印錢,都不可能完全杜絕資金進入房地產領域,所以真的是兩難。。
我們也不要過分解讀ZY的政策,如果政策施行之後效果不好,自然會最佳化改正,比如這次的決議很大程度上就是對08年14年的教訓心有餘悸。
另外,歐美國家都直接撒錢,臉都不要了,但是實際上經濟也沒有出現什麼透過膨脹,反而消費持續低迷。
橫向對比,我們真的算是夠有定力了,所以,一味貶低這些政策並不能使這個國家更好,發發牢騷可以,太過激的言論最好自己消化就好。
努力工作,沒工作的努力找工作,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照顧好自己的家人,畢竟,苦日子還沒看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