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白刃行走

    經濟週期肯定是存在的,因為這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事物總是這樣,否極泰來,在兩個極端或者兩個埠之間不斷的來回。但是週期持續的時間,波動的幅度可能是別樣的,很難完全一致。

    我們知道,在平時走路的時候,我們也很難完全走一條直線,總是免不了有所擺動。這是基本的事實。同樣,經濟也是這樣的,難免會有波動,波動是為了更好的進步。正如我們在游泳的時候,總是得過一會露出水面吸一口氣。同樣的道理,經濟同樣如此。

    如果我們放開我們的思想,從500年的角度來看,這可能就是一個細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小波動,對人類最終的前進方向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就我們個人而言,可能就是人生中難得一遇的大事。

    在古代,這種經濟週期,主要表現在土地的兼併。

    在古代私有制的前提下,財富集中度慢慢增加,然後出現貧富差距增加,社會不穩定,從而影響政府,再重新實施分配。

    在現代經濟週期中,主要表現在信貸的擴張與收縮中。

    經濟週期本就是經濟發展的正常態勢,我們不要害怕,相反,我們應該要利用這些機會。

  • 2 # 商業研究與好物分享

    美國200年來的經濟歷史顯示了經濟總是迴圈往復地運動的。

    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可以觀測到其經濟活動在增長和緊縮之間持續波動。

    這種歷史經驗並不僅限於美國,它也可以擴充套件至其他國家。事實上,歐洲的經濟歷史也是迴圈式發展的,儘管不那麼明顯,但仍然可以看到重複出現的經濟週期。經濟增長與經濟緊縮之間的交替被稱為經濟週期,從一個波谷執行至另外一個波谷所持續的時間為41~42個月。

    經濟週期實質上就是對人類心理的反映,是對謹慎、樂觀、貪婪和恐懼的交替寫照,因此除非人類本性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否則經濟週期就沒有理由不持續地執行下去。本章中,我們將討論如何確定經濟週期的問題以及經濟週期執行方式。稍後,我們將看看經濟週期對於資產配置過程的重要性,然後試圖理解經濟週期如何幫助我們在投資當中獲得一個更好的結果。 在這一點上,你對經濟週期的印象可能就是以規律性的節拍執行,或多或少地完全重複出現。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每個經濟週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包括持續時間和強度。請記住,我們之前所提到的41個月的時間週期只是一個平均數值,這意味著波谷之間的時間週期可能會出現相當大幅度的波動。有很多原因造成了這種波動,但是我相信可以歸結為兩個最主要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經濟週期——也稱為基欽週期(Kitchin Cycle)(以其發現者約瑟夫·基欽(Joseph Kitchin)的名字命名的),是由另外一個強度更大、持續時間更久的經濟週期支配著的,而所有的這些週期都是同時執行的。兩個主要的長期經濟週期分別是朱格拉週期(Juglar),或者稱為10年週期,以及康德拉季耶夫週期(Kondratieff),也可以稱為50~54年長波週期。在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經典的著作《經濟週期》(Business Cycle)中,他辨認出了3個經濟週期,並將它們歸結為一個經濟週期。Topline Charts友善地允許我們製作了圖2-1。圖中顯示了從18世紀到千禧年初的幾個主要的經濟週期。我們在第4章中將詳細討論康德拉季耶夫週期以及長期的經濟走勢。然而,迄今為止我們需要知道的就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主要關注的是造成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因素,而與這些因素相關聯的長期趨勢又決定了組成該經濟週期的小的單個經濟週期的特性。舉例來說,每個經濟週期都會出現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如果主要的長期趨勢是通貨緊縮,就意味著經濟週期或者基欽週期也將經歷一場更長的、強度更大的通貨緊縮階段。最近的一個長期或者超長期的通貨緊縮趨勢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然後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在1981年到2005年佔主導力量的是通貨緊縮(也就是康德拉季耶夫波的下降波),這可以從債券的收益看出來。它在債券價格中導致了長期的、與基欽週期相關的牛市和相對短期的熊市。

    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群體,經濟週期都是由人們做出的大量的經濟決策組成的。經濟復甦和經濟衰退的交替出現是人們對於積極的刺激所做出來的反應(經濟復甦),然後再不斷地犯下同樣的錯誤,最終導致經濟衰退或者使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這些經濟決策是在受心理因素的驅動下,要麼是對未來經濟狀況的預期,要麼是對於現存經濟狀況做出的反應。舉例來說,公司對其生產能力進行擴張是因為他們預期經濟會增長。另一方面,他們對銷售額下滑所做出的反應就是解僱工人等。關鍵一點就是因為人性或多或少都是穩定不變的,因此經濟週期會重複出現。人們都說,歷史會重演,但是從來不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出現。經濟週期也是一樣。人們總是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每次都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部門犯下不同程度的錯誤。舉例來說,人的天性就是將最近的歷史事實向外延伸。如果你喜歡的球隊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人們通常就會期待他們繼續獲得勝利。相似地,如果經濟已經擴張了一年左右,那麼大多數人就會習慣於這種積極的經濟狀況。由於新聞背景對這些經濟狀況也非常有利,就沒有什麼理由預期經濟會出現衰退。如果預期將要發生衰退的話,那麼人們將根據預期做出反應。

  • 3 # 大了個城

    一、定義

    經濟,也就是人類所有交易的總和。

    不管是去菜市場買豬肉(商品),還是用手機買股票、基金等投資理財產品(金融資產),又或者僱保姆來打掃、充話費(服務)......

    理解了交易,我們就能熟悉整個經濟。

    二、交易是經濟的最基本零件

    交易,就是做買賣。所有的買家和所有的賣家,組成了所謂的“市場”。

    就好比我們去買菜,買菜的人就是買方,賣菜的人就是賣方,大家一起組成了這個菜市場。

    作為買方,我們的購買力=貨幣+信用

    比如一件800元的衣服,我們可以直接支付800元,如果不夠錢怎麼辦?找人借,找馬雲(花唄),或找銀行(信用卡),我們能借到的錢就叫“信用”

    因此,如果你的銀行卡只有1000元,並不意味著你的全部身家只有1000元。

    假設你的花唄額度2000元,信用卡額度5000元,京東白條3000元,你的購買能力為:

    購買力=貨幣(1000元)+信用(花唄+信用卡+白條.....)=1.1萬元。(以上信用還包括:抵押房子、車能借的錢等等)

    這就是交易:

    人和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人和公司:公司花錢購買我們的能力人和政府:我們納稅,政府維護和建設我們的生活設施

    其中,如果不夠錢了,就用信用(借錢)支付。比如公司沒錢發工資了,就找銀行借。

    政府想要建一座大橋沒錢了,除了找銀行借錢,還可以發債券,或者理財產品找我們借錢。

    三、借錢,是經濟最重要的部分

    信用就是你能借到的錢,你借錢的行為,就叫“信貸”

    為什麼說借錢是經濟最重要的部分?

    一般來說,我們找銀行借錢,那銀行的錢哪裡來,來自別人存在銀行的錢。

    假設,一家銀行有很多大媽大爺存的錢,總共有100萬,但是銀行的錢不能總躺在裡面啊,不然怎麼給大爺大媽們付利息?

    所以,銀行就從100萬里,拿80萬出來借給需要的人,然後收利息,以支付大爺大媽的利息,和員工的工資、房租。

    這時小明想買車,就從銀行借走了這80萬,支付給汽車廠家。

    汽車廠家收了這80萬,沒地方放啊,也不急著投資啥的,又存回這家銀行。那家銀行本來只能借出80萬,借給小明瞭就沒了,現在又多了汽車廠家的80萬存款,銀行又能拿出60萬借給別人。這時,小紅又借走了這60萬買車,汽車廠家收到錢後又存入這家銀行......

    你看,銀行借出去,汽車廠家存回來,如此反覆,雖然只有100萬的存款,卻借出了幾百萬的錢,幫了很多人買車。

    ▲美國的貨幣只有3萬億美元,但是它透過借錢效應,購買了快50萬億美元的商品,翻了近17倍,這就是“借錢”的厲害之處。

    而借出去的幾百萬,一般都是用來買房、買車、買衣服的,促進了消費,交易多了,經濟也就增長了,這就是借錢的滾雪球效應。

    四、中央銀行是幹什麼的?

    當我們不想買東西,或者沒錢買東西,交易就會減少,交易又組成了經濟,經濟也會跟著減小,這就叫經濟衰退

    房子買賣也是經濟的一部分。所以,房市衰退也是一樣道理,沒錢買,或者銀行借錢貴(利息高),買房子的人就少,房市衰退。

    經濟衰退了,就需要人調節,這個人就叫“中央銀行”。

    前面說的,我們購買力=貨幣+信用,中央銀行有兩個針對方法:

    貨幣:你沒錢是吧,我就多印錢,這樣你手裡錢多了,就會多買了,這叫“發行貨幣”。信用:你覺得利息高,不想借錢是吧,那我就減少點利息唄,甚至0利息,我免費借錢給你好不好,求你快去買,這叫“調節利率”。

    以上就是國家常用的調節經濟方法。以後不管你聽到什麼貨幣政策、 經濟刺激、經濟降溫計劃,核心都是以上兩點。

    經濟不好了,比如牛奶沒人買了,就多印錢(貨幣),降低利息(信用),刺激我們多買牛奶,拉昇經濟。經濟過熱,物價、房價就會膨脹,就少印錢,或提高利息,減少你的購買需求,降溫。

    但是,刺激經濟時,錢印多了,數量太多了,就廉價了,這叫通貨膨脹。

    以前1毛錢能買一本新華字典,現在要10元錢,就是錢印多了的後果,不是新華字典貴了,而是錢不值錢了。

    太高的通貨膨脹不好,錢就跟冥幣一樣不值錢,比如辛巴維(威),去買菜要拿一麻袋的錢,如下:

    五、為什麼經濟會衰退?

    全世界都有一個共識,經濟總是向上發展的。

    經濟一直上升的驅動力是什麼,如果沒有驅動力,哪不就是騙人的永動機了?

    這個驅動力就是科技發展,所以為什麼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提高生產率:以前人手工一天能生產10個玩具,現在機器一天能生產1000個玩具,如果這1000個玩具全都賣出去,交易是不是多了?交易多了,經濟就上漲了。

    ▲刺激需求:科技進步,進入5G時代,人們只能買新的手機。你想想,全球幾十億人如果都想用更快的5G,都要重新買手機,需求是不是被刺激了?於是交易大幅增加,經濟迅猛上漲。

    但是,經濟又不是斜線上升的,而是像DNA模型一樣,曲折上漲。

    我們都知道,經濟有4個週期: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復甦期

    經濟之所以不斷高高低低,還是跟咱們的“借錢”有關。

    借錢是一把雙刃劍,能刺激我們多消費,失控了會反噬我們。

    以雙11為例(短期內,我們工資是不變的):

    (1)繁榮期

    在雙11,透過信用卡分期、花唄、借唄、白條等工具借錢,我們就能買更多的東西。購

    買增加,交易就增多,經濟是所有交易的總和,是不是就上去了?

    (2)衰退期

    借錢是有額度的,當你雙11把額度用得差不多了,雙12是不是能借的就少了?借的錢少了,買的東西少了,交易回落,所以經濟衰退。

    (3)蕭條

    借錢屬於透支明天,提前消費,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也就是要還錢。

    如果你過度借錢,本來工資就剛夠你生活,你現在要還錢了,別說買衣服了,你連正常的飯都吃不起,生活品質不提升,反而降低。原來的黃燜雞米飯,變成了3元的泡麵,消費大幅減少,經濟能不蕭條嘛?

    (4)復甦

    忍辱負重幾年把債還了,工資也上漲了,額度又上來了,你懂的,又開始買買買,交易上升,經濟復甦。

    經濟的發展週期也是一個道理:

    (1)繁榮期

    在銀行大量借錢的刺激下,人們提前消費,買了很多衣服、車、房子、股票,交易多了,經濟就上升了。

    此外,因為手裡的錢多了(借的),我們就會去買房、買車、炒股,這些東西數量都是有限的,買的人多了,價格就會猛漲。原來價值100萬的房,因為很多人搶,漲到了200萬,這時,你用漲的這100萬,又可以繼續向銀行抵押借錢,繼續買房。

    如此反覆,雖然交易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經濟愈加火熱,但房子、股票市場的泡沫也越來越大。因為這種“假繁榮”都是用借的錢炒出來的。

    (2)衰退期

    當銀行覺得你信用到頭了,你借無可借的時候,炒房、炒股的交易就會減少,經濟衰退。

    (3)蕭條

    還是那句話,有借就有還,要開始還錢拉。

    如果你過度透支消費,為了還錢,可能拆東牆補西牆,又去借錢,這樣利息就更高了。

    你也會賣房、賣股票,這時,市場上到處都是賣房子、賣股票的人。

    前面說過啥了,不管什麼東西,多了都不值錢。這時房子、股票價格一跌再跌,房市、股市紛紛崩潰。無數人賣不出房子、股票,無法還錢,選擇了破產、跳樓自殺。

    (4)復甦

    這時,國家和個人都會採取方法應對:

    個人:節衣縮食,生活水平降低,政府稅收減少。企業:裁減員工,社會失業率上升。個人和企業:還不上債,懇求多延長几年,或破產、逃跑。銀行發生擠兌:銀行的錢收不回來了,你就會擔心存在銀行裡的錢,一群人就會去取錢,但是銀行無法都拿錢出來,所以就會倒閉。國家:由於稅收少,又要救市場,只能劫富濟貧,提高富人的納稅,救助窮人,或者大量印錢。

    千辛萬苦度過了痛苦的幾年,各種債終於還上了,額度又上來了,我們又開始借錢買,交易上升,經濟復甦。

    日常生活中,所有人都處於這樣一種曲曲折折的借錢、還錢迴圈之中。

    那經濟危機怎麼來的?

    根據以上道理,不就是我們還不上錢的時候,經濟就危機了嘛。

    你月薪3000,借10萬去旅遊,嚴重透支消費,到期了,你怎麼打工都還不上利息,是不是就要跑路了?這就是經濟危機。

    相反,你月薪3000,借10萬買了一個雞場作為投資,到期了,你的雞生蛋了,是不是就可以慢慢還利息了?

    但是,如果你雞場碰到雞瘟,雞全死了,那你也要陷入經濟危機。

    這也是冰島破產的原因。

    當時全球經濟好,導致冰島的銀行過分借錢,以維持高福利的社會啥的,比如不工作也能過得很好。但是,過度借錢,一旦發生什麼風吹草動,就會因為還不上錢崩潰,就像一個人每個月只能勉強還錢,突然有一天生了一場大病,整個人生就會瞬間崩潰。

    冰島的這場大病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於是收入突然下跌,還不上錢了,只能宣佈破產。

    六、最後

    這篇文章,主要想告訴大家兩點:

    1.經濟的一些基本常識。

    2.不要透支消費,一定一定不要過度消費!

    -end

  • 4 # 高金波

    在資訊對稱之前,經濟週期一定存在

    經濟週期產生的根源:社會債務以1.05的N次方的速度增長,但社會訂單卻不能以1.05的N次方的速度增長。簡單說,我們的對所有產品的需求都有極限,但現代金融假設是我們構築在沒有極限(指數增長)的基礎之上。所以,經濟發展的結果必然是社會被債務包圍,引發經濟危機。

    經濟週期產生的直接原因:城市化是一次性需求。城市化拐點是經濟的大分水嶺。所有城市化率超過70%的經濟體都會走向衰敗。上世紀,70年代美國完成城市化,訂單結構性消失,出現連續10年滯脹,將美國引向債務危機的永續泥潭。80年代,拉美完成城市化,出現拉美債務危機。90年代初,日本完成城市化,日本開始陷入衰退螺旋,根本看不到希望。同期,前蘇聯、東歐完成城市化,解體。90年代末,四小龍完成城市化,南韓人賣黃金首飾還債,東南亞經濟完蛋.....拋開細節末梢的原因,剛性原因就是訂單。也就是說,城市化拐點會導致社會訂單塌陷,出現人們沒有活幹(沒錢賺,經濟停擺)的危機。

    我們可以透過讓資訊對稱,消除經濟危機

    要讓資訊對稱,不可迴避的三大居於主導地位中介:媒體、電商和銀行。

    要讓媒體允許宣傳去中介的前提,是媒體已經開始由無冕之王變成狗仔隊。

    當前這個條件已經符合,唯一的阻礙是歷史的慣性。一旦這層窗戶紙被捅破,媒體將很自然的成為去中介的中堅力量。

    如何去中介?

    實際答案很簡單:開啟一條與傳統中介平行的股權共享的公共網路——雲錢包。

    如何讓公眾選擇去中介平臺?

    答案是:公眾打勞動欠條投資雲錢包,獲得10倍通用欠條。其中,1倍是全體股東的勞動承諾——數字貨幣,另外9倍勞動承諾(數字貨幣)是股權。9倍為1倍擔保,以空頭支票換取10倍投資收益率——10倍投資收益率的專案是所有經濟人的目的。

    如何讓中國製造選擇去中介平臺?

    答案是:中國製造打產品欠條投資雲錢包,獲得10倍通用欠條。其中1倍是全體股東的勞動(含產品與服務)承諾——數字貨幣,另外9倍勞動承諾(數字貨幣)是股權。9倍為1倍擔保,以空頭支票兌換10倍投資收益率——10倍投資收益率是所有企業的目的。

    資訊對稱的量化模型

    14億華人投資6000勞動欠條X14億,獲得84000億信譽貨幣+840000億股權(抵押)。中國製造投資84000億產品欠條,獲得84000億信譽貨幣+840000億股權(抵押)。信譽貨幣的單位:刀(D)。1刀(D)起點等於1元,隨後每年升值10%。D現在是人民幣,未來是美元。1股等於30000刀(D)。

    完成投資,華人和中國製造不需要支付1毛錢人民幣,卻可以獲得168萬億刀的新增資產。其中16.8萬億刀是貨幣狀態,另外151.2萬億刀是股權狀態。

    什麼是資訊對稱?

    你(我、他)欠雲錢包30萬D勞動承諾,雲錢包欠你300萬D價值。因為雲錢包淨欠你540萬D,所以,作為債權人的你值得信賴(接受D支付,等待雲錢包透過投資、賺分銷佣金、支付佣金等多種手段賺錢,還給你)。在這個過程中,債權人會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以避免因自己傷害其他股東利益,而遭到其他股東拒付其投資收益的懲罰。

    A企業欠雲錢包3000萬D產品承諾,雲錢包欠A企業3億D價值。因為雲錢包淨欠A企業2.7億D價值,所以,作為債權人的A企業值得信賴(接受D支付,等待雲錢包透過投資、分銷、支付等多種手段賺錢,還給ta)。在這個過程中,A企業肯定不會生產地溝油,因為一旦查出來,其他股東將沒收其2.7億D的未來收益。

    所有人(企業)因為是債權人而具有信譽,值得其他人和企業信賴。

    所有人(企業)獲得未來收益的裁決權在其他人手中,所以,每個人會主動自律。

    滿足以上兩個條件,資訊對稱。

    新中國製造,公眾的休閒時間

    勞動承諾=空頭支票=零成本=零風險;休閒時間=零成本

    兩個零成本+雲錢包軟體=股權共享公共網路雛形

    新金融網路:休閒時間+公共軟體,形成初始資本

    未來就業方式:休閒時間+公共軟體+智慧機器=超級智慧供給機器。

    起點決定終點,起點組織方式休閒時間,定義未來工作方式。

    人不在供給機器之內,經濟週期自然消失。

  • 5 # 財智成功

    經濟週期(Business cycle):也稱商業週期景氣迴圈, 經濟週期一般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週期性波動變化。過去把它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表現在圖形上叫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更為形象,也是現在普遍使用的名稱。

    經濟週期確實是一定會存在的,即使使用大資料來宏觀指導,解決宏觀層面的經濟週期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區域性不同行業的經濟週期問題。

    同樣在這個過程中,原料提供者獲得收入,可以去進行其他生活消費與投資。而產品加工者也可以獲得工資收入,企業經營者獲得利潤,運輸者賺取運費,銷售商透過加價活動商品差價,國家從整個環節中獲得稅收。

    這是一個完善的鏈條,但是當億萬商品和眾多鏈條交織糾纏,國家經濟就會出現極為複雜的局面。

    某一行業利潤高漲,需求旺盛,則社會投資就會蜂擁而至,隨後就會出現產能過剩,大潮退去。

    眾多行業產能過剩,則一定會產生經濟問題,或者說經濟危機。

    當某種生活必需品價格過高,佔據國民收入相當比例時,如房價,則一定會壓抑其他需求,導致社會消費萎縮,進而導致企業利潤下滑,大批企業關停,經濟發展受到影響。

    這就是經濟週期的簡單解讀,當然經濟問題極其複雜,我們就不過多闡述了。

  • 6 # 十分有財

    很多經濟學家都認同經濟週期理論,因為在市場自由的環境下,總會有起有落,有高潮低谷。

    像美元週期,大概在10年左右,今年美國開始加息,縮表,減稅,後續將迎來美元強勢週期。而10年前,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美國開始實行量化寬鬆政策,開啟印鈔機,美元降息,以刺激經濟和對外投資,當美元資產10年內以較低成本取得豐厚收益後,又加息營造國內良好投資環境,海外投資獲利後又迴流美國本土。俗稱剪羊毛。

    商品價格也一樣,價格低的時候生產環境不好,開始減產,減產後供不應求,價格又開始上升,產量回升,供過於求,價格又開始下跌。最近也有經濟學家提出了商品30年的經濟週期理論,認為每30年商品價格達到一次頂峰,而低谷則不一定。

  • 7 #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事實上是存在的。

    為何說經濟週期是存在的呢?如圖:

    我們透過上面的美林投資鍾迴圈圖可以看到,經濟本身是遵循著復甦--增長--繁榮--過熱--滯漲--崩潰--蕭條--再復甦的迴圈邏輯。當經濟不好的時候,政府就會出臺刺激經濟的措施,比如降低利率、降低稅收、進行產業補貼等方式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當經濟過熱或者有過熱的苗頭,比如通脹增長、企業平均利潤下降等,政府就要透過提高利率或減少補貼、甚至增加稅收的方式限制經濟的過熱,因為政府樂見經濟平穩的執行、而不是暴漲暴跌。而受此影響,加上政府治理經濟的能力侷限,導致許多企業會減少投資,從而導致經濟熱度下降,經濟再次陷入蕭條。

    此起彼伏,就構成了經濟迴圈的模式,而在不同的迴圈週期就有大類資產投資的權益--風險比較選擇的問題了,在經濟週期背景下,股票--大宗商品--現金--債券的投資也開始迴圈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加強自己意志力和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