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凱途高山

    如何清理珠峰上的垃圾?

    PART01

    —序—

    珠峰垃圾刷屏事件始末

    珠峰垃圾熱文始末

    珠峰“遊客”大本營後撤公告

    PART02

    —糾錯—

    正解珠峰

    1、公告中的禁令只針對旅遊行為,登山及其他活動經審批後不受影響。

    2、新的遊客大本營區域(位置後移2KM至絨布寺以下位置,絨布寺仍可前往)可清晰看到山體和頂峰,不影響觀賞珠峰。唯一可能遺憾的是不能和珠峰大本營那塊“網紅石碑”合影了。

    3、珠峰的傳統登山路線主要分為西藏境內(北坡)和尼泊爾境內(南坡),此公告是中國西藏境內的珠峰公告。

    4、西藏(北坡)有兩個珠峰大本營

    公告中所提的是對遊客開放的大本營,真正的攀登大本營(北坡)在遊客大本營前方几公里,遊客不能進入。

    由於接近性差,尼泊爾珠峰(南坡)大本營只有一個——攀登大本營。這裡只接待攀登者,幾乎沒有遊客。

    (凱途說明:尼泊爾大本營遊客團只有EBC徒步團,但參加成員不能在大本營住宿,如果在登山季,有登山隊的公司,他們的徒步團友可以住宿,但最多住2晚)。

    5、珠峰每年登頂數百人,尼泊爾側(南坡)比西藏側(北坡)人數多。

    6、無論珠峰南、北坡,近幾年環保措施、硬體不斷加強,雙方政府不斷出臺政策並強勢執行,登山公司、登山者、當地居民環保意識強烈,現在的珠峰(南坡)比前幾年乾淨,北坡也不差。珠峰環境現狀和具體環保執行措施在下文公佈。

    7、珠峰的屍體路標純屬炒作,尼泊爾已經在陸續進行屍體清理,西藏政府也打算在今年春季攀登季對高山屍體進行部分清理。8000米之上的屍體,大部分已經被轉移到登山者視野看不到的地方(除了綠靴子)。

    8、珠峰比大多數景區乾淨多了。

    PART03

    —攀登資料—

    珠峰攀登總人數

    截止2017年(2018年資料還在統計中)

    4838人攀登珠峰

    8355次攀登(包括多次攀登)

    有氧攀登8145次

    無氧攀登210次

    485名女性攀登

    541次女性攀登(含多次攀登)

    大多數登山者來自尼泊爾

    除了尼泊爾,大多數登山者都來自美國

    ——以上資料來自《喜馬拉雅資料庫》

    附:2018年春季大約715人攀登(精確資料還未公佈)

    珠峰近4年登頂資料

    2018年春季,700人次登頂珠峰

    (尼泊爾一側465、西藏一側235)

    2017年:648人登頂(6人死亡);

    2016年:641人登頂(7人死亡);

    2015因雪崩及地震影響,無人登頂(至少19人死亡)…

    PART04

    —溯源—

    大眾對珠峰的誤解起源

    在珠峰管理沒有執行環保舉措的攀登早期時段,珠峰確實存在比較惡劣的垃圾問題。

    可如今,一番斷章取義、漏洞百出的網文扶搖直上,誤導不知情的群眾跳出來呼喊:禁止攀登,永遠關閉珠峰!

    其實,在珠峰環境問題的誤導事件上,這篇熱文作者並不是第一個始作俑者。

    最早的“肇事者”是1996年的作家喬恩·克拉考爾。

    1996年,喬恩·克拉考爾所寫的那本《進入空氣稀薄地帶》設定了一個負面的基調:攀登珠峰的都是一些有錢但沒有經驗又相當自私的人群。

    其次,《珠峰清道夫》的熱映

    大家不要誤會,《珠峰清道夫》絕對是有價值而且意義深遠的紀錄片。可在這部動人心魄的紀錄片背後其實有個天大的誤會:

    電影上映時間:2018年4月

    《珠峰清道夫》拍攝於2010年左右,2018年才上映,為大眾所知。上映時間的誤導,加上大部分媒體是在電影上映之後的2018年才開始輪番報道珠峰環境問題。這讓大多數人以為這部紀錄片和媒體報道的是珠峰當前(其實已經是8年前,2010年)的環境情況。

    這個時間差讓大眾一起誤會了珠峰的真實情況。

    如今,山友的素質大幅提高,大部分都是熱愛戶外運動,親近自然的人群,環保意識很強,政府對攀登公司和攀登者的約束也在不斷加強,接下來我會舉例說明。

    PART 05

    —珠峰垃圾管理—

    西藏、尼泊爾最新環保舉措與例項

    珠峰的傳統登山路線主要分為西藏境內(北坡)和尼泊爾境內(南坡),分別由尼泊爾和中國管理。

    2014年起,兩國都加強了對珠峰登山的管理。

    5.1 珠峰北坡—西藏側環保舉措

    近10年來已經組織過多次珠峰清理,海拔6500米以下都是犛牛馱下山,6500米以上都是協作隊員收集了運到6500米,再由犛牛馱下山。

    2017年從北坡登頂的隊員楊險峰說,珠峰2017年發現的屍體,最近的就是當年遇難的一個澳洲人。在 8300米處,有兩具包裹了在蘑菇石附近,還有5具都在橫切沿途的下面的坎上。“加上綠靴子,珠峰北側一共9具屍體,茫茫珠峰,登山線路上只能看到一具,並非網文所描述的成為路標。”

    珠峰北坡(西藏)環保方案

    1、2018春季珠峰登山垃圾清理專項行動

    珠峰高山環保大隊在珠峰大本營及以上區域共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登山垃圾清理行動,共清理各類登山垃圾8.4噸。清理區域為登山大本營(海拔5200米)至前進營地(海拔6500米);

    2、大本營已搭建環保廁所,在珠峰前進營地為每支登山團隊配備馬桶,排洩物由當地農牧民群眾收集用於農業生產;

    3、建立登山垃圾管理臺賬,在珠峰前進營地至頂峰(海拔8844.43米)區域內,要求每名登山者下山必須攜帶8公斤垃圾,交由工作人員處理。

    4、把參與登山活動的總人數控制在300人左右,控制登山對環境造成的影響(2018年,北坡實際攀登人數240,並未超出300人)。西藏登山隊在2019年的攀登人數進一步做了限制,只招收16名中國登山者(珠峰作為開放的世界之巔,每年攀登珠峰的外華人居多)。

    5、多次廣泛徵求意見,制定《珠峰登山垃圾管理辦法》,目前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中。

    6、2018年4月30日,成立西藏喜馬拉雅高山環保基金會,在定日縣也建立了垃圾分類處理站。

    7、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對山區群眾和登山愛好者進行高山環保知識和技能培訓,向他們發放了環保知識手冊,引導各方共同參與珠峰環保。

    8、協商確定珠峰登山環保管理區域

    由西藏自治區體育局負責珠峰登山大本營(海拔5200米)以上區域的登山環保工作。

    據傳,海拔5800米之上的區域由商業登山服務機構西藏雅拉香波探險公司承擔。

    5.2 珠峰南坡—尼泊爾環保舉措

    如今的珠峰南坡比從前任何一段時期都更為潔淨

    5.2.1 珠峰(尼泊爾)垃圾分類與管理—官方釋出

    (1) 由登山探險團隊所產生的垃圾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分類處理:

    (a) 可銷燬的;

    (b) 可迴圈利用的;

    (c) 進口的;

    (2) 有關垃圾的定義請查閱附錄;

    (3) 按照有關條列規定,登山探險團隊應當在特定的區域內銷燬或回填所產生的垃圾,並且不會對這一區域附近的機構或團體產生不良影響。行動時需要有高山聯絡官以及當地團體代表在場,如果沒有高山聯絡官和當地代表,則應當有登山探險團隊的隊長在場;

    (4) 登山探險團隊應將當地無法處理的垃圾帶回加德滿都,轉交由政府指定的有關機構處理;

    (5) 按照有關條款規定外國登山探險團隊應將有關垃圾帶回自己國家處理;

    珠峰南坡(尼泊爾)環保方案

    ——整合自《善瑜的自留地》

    尼泊爾側珠峰大本營接近性比北坡差,沒有公路,汽車不能抵達。

    前往大本營有兩種方式:經由EBC徒步(走一個多星期),或從盧卡拉機場直升機(費用昂貴)直接飛行進入。

    EBC本就是世界級徒步路線,沿途風景絕美,珠峰攀登者為了更好地進行身體適應,幾乎所有登山者都會選擇徒步進入大本營。

    珠峰(南坡)攀登第一站並不是大本營,而是EBC.

    5.2.2 尼泊爾EBC徒步路線的垃圾管理

    凱途珠峰尼泊爾登山隊員郭文榮如此評價EBC沿途環境:

    “EBC線是通往珠峰大本營的必經線路,徒步EBC途中,一個很深的印象是一路上除了遍佈的腳印外幾乎看不到任何垃圾!這絕對是名符其實的“國家級衛生徒步線路”。”

    山友善瑜:

    “EBC徒步線路起點為Lukla,進入薩加瑪塔國家公園的徒步者每天是有限的,因為進入Lukla只能乘坐小型飛機或直升飛機,每日的航班有限,而且天氣不穩定就極易停飛。徒步者大部分都是西方人,他們喜歡以徒步這種更接近大自然的方式來朝覲珠峰,華人走EBC的並不算多。整個徒步,大約需要走8-10天才能到達珠峰大本營。儘管路線漫長艱辛,但沿路的徒步者素質普遍高,幾乎沒有看到有隨手扔垃圾的現象。道路兩旁鮮見垃圾,儘管如此,薩加瑪塔國家公園每天都有環衛清潔人員沿路收集垃圾。這與國內大大小小徒步路線垃圾成堆現象形成鮮明對比。”

    ——摘自《善瑜的自留地》

    EBC的路上設定了16個垃圾場、46個垃圾箱以及3個公共廁所。

    EBC徒步沿線的垃圾小屋

    珠峰垃圾哪裡去了?

    珠峰汙染控制委員會(SPCC),沿線村莊和Tara 航空公司之間的獨特合作關係,現在從機場小鎮一直到珠穆朗瑪峰頂的路線基本上沒有垃圾。

    盧克拉由石板鋪成的街道。這條小路上全程有收集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的垃圾小屋。收集到的塑膠和紙張被焚燒,而瓶子和罐頭則運往加德滿都進行回收。

    ——摘自《尼泊爾高山探索》,劉美玉編譯

    埃德蒙·希拉里從夏爾巴農民手裡以2600美元購買土地建造了這個著名的機場後半個世紀,盧克拉成為通往珠穆朗瑪峰的門戶。今天,這個小鎮也是垃圾空運站的出口處。

    “在登山和徒步季節開始時,我們的飛往盧克拉的航班幾乎滿員,但返回時大部分都是空的。所以我們會支援把昆布地區的垃圾運往加德滿都處理,“Yeti Airlines及其子公司Tara Air的執行長Umesh Rai解釋說。

    除了偶爾的餅乾包裝袋,移動充值卡和犛牛糞之外,這條線路還是非常乾淨。事實上,珠穆朗瑪峰清理運動不僅適用於徒步旅遊路線,也適用於尼泊爾其他地區。 Shey-Phoksundo國家公園的村民想要開始類似的努力。

    關於SPCC

    1991年由丁波切寺廟的Ngawang Tenzing Zangpo仁波切指導下發起。但它面臨著如何處理垃圾的問題。由Junko Tabei領導的日本團隊 -- 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 - 為這裡安裝了現代焚化爐,10年前禁止瓶裝啤酒減少了垃圾量。但仍有很多瓶子和飲料罐。

    “我們與塔拉航空簽署了一份為期三年的合同,免除垃圾運輸成本,這對我們的清理工作是一個重大貢獻,”SPCC的Maya Sherpa說。

    塔拉航空公司在2016年空運了4噸垃圾,2017年空運了11噸,航空公司希望在2018年翻一番。這些垃圾是由沿線村莊的社會團體挨家挨戶收集並分類的,不可燃垃圾由SPCC運到盧克拉,等待返回加德滿都的空航班。

    “我們致力於珠穆朗瑪峰地區的清理工作,我們將空運所有SPCC和其他團體遞交給我們的垃圾,”塔拉經理Funuru Sherpa指著盧卡拉機場堆放的白色垃圾袋。

    所有打包後的垃圾都會透過 Imja Khola橋

    垃圾清理運動也成為許多家庭的生計來源。 Dhan Bahadur Baniya八年前從Okhaldunga搬到Lukla,現在被SPCC僱傭在村莊和小路上進行巡邏。 Phakding Mother"s Group的Dalamhu Sherpa說:這個清理工作是因為有SPCC和Tara Air的幫助。沒有他們,我們就無法做到這一點。

    帕克丁的客棧老闆Pasang Sherpa說,她希望她的社群透過清理道路為其他人樹立榜樣。她說,垃圾在這裡一直是個大問題。現在罐頭和瓶子正在飛往加德滿都,我們的村莊更乾淨,更健康,這有助於旅遊業。

    在盧卡拉儲存的垃圾袋等待裝載到加德滿都的航班上。塔拉航空今年將空運大約20噸垃圾。

    返回的航班裝滿了垃圾袋。塔拉航空公司在兩次返回加德滿都的航班中運送了一噸垃圾。

    Khumbu的垃圾在加德滿都機場卸貨,然後被轉移到一個廢料倉庫,在那裡被分離,壓縮並出售給回收商。

    在加德滿都機場,來自Blue Waste To Value回收公司的一個團隊隨時準備收集垃圾並將其運送到Balkot的工廠。在那裡,工人們開啟裝有葡萄酒和番茄醬瓶的啤酒袋,啤酒罐,撕破的帳篷,氧氣瓶,甚至是破碎的爐灶。垃圾被進一步隔離並出售給回收公司。

    除了管理珠峰垃圾之外,Blue Waste還為加德滿都的主要酒店如犛牛和雪人酒店以及凱悅酒店提供垃圾處理服務。 Blue Waste公司的Nabin Maharjan說:“透過處理從珠穆朗瑪峰地區流下來的垃圾,我們不僅要保持道路清潔,還要減少垃圾填埋場的垃圾量,清理環境並創造綠色就業機會。 ”

    珠峰垃圾最終在加德滿都市場上出現時,已經變成了製造MOMO的工具。

    PART 06

    —爭議—

    珠峰探險歷史&華人登山認知

    在瞭解完珠峰環保政策和現狀後,還是會有不少人搖旗吶喊:禁止攀登珠峰!

    這種現象背後,埋藏著華人對登山探險並不是太友好的認知意識,每每提起登山或商業登山,就恨不得組隊討伐。

    中國登山探險、商業登山行為很糟糕嗎?我們看看下面幾組登山事件:

    第一組登山事件:激勵

    1957年6月13日,史佔春、劉連滿、劉大義等6人(4人死亡)首登貢嘎雪山,證明了華人的攀登能力。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一起登頂珠峰,這是華人首登世界之巔,極大地鼓舞了當時正在困境中的華人,也打破了“珠峰不屬於中國的別有用心的言論”。

    1998 年 8 月 4 日,新疆烏魯木齊的登山愛好者王鐵男和隊友張東首登博格達,民間登山隊走入大眾視野。

    2008年5月8日,奧運聖火登頂珠峰,書寫了奧運史上的一個奇蹟。

    曾經,登山探險的成就為我們帶來了很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精神激勵。

    第二組登山事件:奇蹟

    夏伯渝:失去雙腿的老人,43年間5次挑戰珠峰,最終在69歲成功登頂...他向世界證明了: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艾瑞克•維漢梅爾(Erik Weihenmayer):2001年5月25日,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位登頂珠峰的盲人。

    K天王:繼2017年5月20日從珠峰北坡傳統路線花了26小時速攀珠峰成功之後,5月27日,K天王再次速攀珠峰,這一次,他從前進營地6.500m出發,並在一個大風的天氣裡,花了17小時成功登頂,並返回前進營地(普通人登珠峰用時約45—60天)。

    這些人,他們身體力行,一筆一劃寫出了人類的“奇蹟”。

    第三組登山事件:質疑

    李宗利登頂貢嘎了,有(不少)人質問:真的登頂了?

    何川八天八夜solo獨攀華山,有人說:保護環境,禁止攀登。

    嗯,他也確實登頂了,這裡面的曲折用野心兩個字恐怕單薄了。

    如此種種,在我們潛意識裡,對高山探險行為始終抱著隔岸觀火的牴觸。“登山就是有錢人遊戲”的主導觀念根深蒂固,我們曲解、下意識的反對登山行為,下意識的認為每個去登珠峰的人都是瘋子。

    幾乎每個登頂珠峰的人,都曾遭遇過鍵盤手的謾罵和詆譭。無論是誰,僅僅因為攀登珠峰這個行為就足以“招黑”。

    登山的人,除了自己,似乎在與全世界為敵。

    我們不禁要問:登山者,有錯嗎?

    無論是中國的登山人,還是登山公司,這些年一直在固有的思想圈裡飽受詬病。

    真相卻反其道而行之:商業登山活動風險大、不確定性強、成本更高、對組織和個人的要求也更高。

    登山從來都是極嚴謹、極理性的活動!

    他們提議慕士塔格(7546米,2019攀登費用33800起)、珠峰(8848米)攀登活動開啟分期支付活動,以期招募更多“經濟困窘”的山友報名。

    羅彪拒絕的理由也很簡單:鼓動有經濟壓力的山友攀登“高額消費”山峰,對登山者本人和TA的家庭都太不負責了。

    近年來,商業登山對登山活動的發展推動不可忽視,隨著登山技術、裝備、培訓、登山機構的日益成熟,登山事故、死亡率大幅降低,大眾參與度也越來越高。

    商業登山甚至帶活了一個“產業鏈”,讓國民品牌走向世界,中國製造揚眉吐氣。安踏宣佈收購"始祖鳥"母公司Amer,始祖鳥、Wilson、Precor、Atomic統統歸於安踏旗下就是最好的案例。

    對於大聲呼喊禁止攀登的“鍵盤俠”,在固步自封之外,你可能還需要了解一些事實:

    如今,因為珠峰而被世界認知的夏爾巴人,身份早已從探險隊中的背夫和協作轉變為現在的8000米登山領域的主導或是成為知名登山公司的老闆,夏爾巴人不再是廉價的勞動力,他們雖然從事的工作是危險的,但整個夏爾巴人群無疑都受惠於徒步與登山。

    ——摘自珠峰親歷者善瑜《善瑜的自留地》

    “禁攀”,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最後,引用一句作家喬恩·克拉考爾在《進入空氣稀薄地帶》的一句話:

    “我沒有認識到攀登對我靈魂的操縱,抑或是她賦予我原本毫無目的的生活意義”。

    最後,願所有熱愛者,愉快攀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5000元能買到什麼樣的好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