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話歷史

    我覺得還可以與之一戰。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徽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罕見的一場恥辱,以至於到了南宋岳飛,仍然記憶猶新。

    宋對金戰爭的失敗,原因多種多樣,更多的是從兩個國家綜合實力來進行考慮的。不過其中宋對金的政策搖擺我覺得是非常大的一個關係。

    宋對金的外交政策,一直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因為朝中有主戰派和主和派,而且二者互不相讓。因此對金國的態度就非常的無常。

    比如宋金聯合滅遼(當然實際上宋朝基本沒有幹啥),在該使用武力的時候,主和派當政,要花錢去買勝利,結果被金軍輕視,等到真的準備何談了,主戰派又當政,開始打仗,又因為朝中掣肘打不贏。

    那麼說了這麼多,如果真的能夠上下一心,徽欽二帝積極抗金,可能還真的有勝算。

    1,可以解決體制之困

    宋朝老打敗仗,在軍事體制上最大的一個困境就是金國可以調動一切資源來為戰爭服務。可是宋卻不可,首先得皇上允許,別說皇帝還受到朝中大臣意見的左右。而且一個將領只能領導一路兵馬,在上有無數將領的節制。一旦打了敗仗,立馬受到言官的彈劾,恨不得逼死他們。

    但如果皇帝這一關打通,所有的這些癥結就同時解開了,那麼無論是宋朝的調兵速度還是作戰意願,都會有大大的加強,這是非常大的助力。

    2,軍事上也有能人

    如果說宋朝當時極少數能打勝仗的一支部隊,不是宋朝自己的軍隊,而是一支遼國的降軍——郭藥師的常勝軍。這支軍隊在對遼的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雖然郭藥師其人也並不是什麼中能良將,但確實是一股新生力量,能打仗。

    不過因為宋總體政策的原因,和金緩和時候,對郭藥師的態度同樣有所變化,加上後來的不信任,導致對金戰爭中郭藥師投降金。

    另外就宋朝本國而言,也有種師中等老將,只不過同樣因為各種原因,實在發揮不出來。如果真的皇帝真心抗金,完全交兵權,抵抗的將領是有的。

    3,地形加補給

    金國進攻北宋,總體來講是兩條路線,西路主要是從大同,太原一路,東路就是直接往下插。在西路其實宋國的地形優勢非常的明顯,太原城首先就是非常的堅固,易守難攻,一旦一路攻不破,金國的攻勢就完全發揮不出來作用。

    另外金國擅長長途奔襲,馬上功夫好,不過在攻城戰中這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再加上宋的補給線很多,持久戰金國是堅持不住的。

    參考資料

    《宋史》

    《汴京之圍》——郭建龍

  • 2 # 蘭臺記史

    我們印象中宋徽宗、宋欽宗當政之時,發生的讓後世鄙夷心痛的“靖康之恥”,其屈辱程度令人髮指,同時也讓後人把矛頭指向懦弱的當權者,他們治國不當,用人不察,大敵當前指揮失利,才釀成國家財富被洗劫、人民被壓迫的殘局。

    事實上,靖康之恥之所以叫恥,並不是因為沒有抵禦金人的辦法,而純粹是決策者沒有定見,搞各種機會主義的舉動,最後甚至被誘騙出城,為敵所擒。

    在宋金之變以前,宋接收了遼的“怨軍”(常勝軍),後來長期依靠他們防衛河北。結果金軍以來,他們二十萬人(戰鬥員十萬人)就投降了。

    如果即使把常勝軍調去西北,而讓比較有戰鬥力的西軍(西北六路的禁軍)防禦北方邊境的話,金軍沒有獲得常勝軍的兵力和補充,又要面對一隻有一定戰鬥力的部隊,那麼能否南下首先就是一個問題。

    其次,第一次開封攻防戰中,金軍兩路攻勢沒打起來,東路軍單獨抵達了開封,既無法攻城也不能倉促退走,後勤更是遭遇問題。

    西軍在種師道的率領下來援,形成了內外夾擊的態勢。如果宋朝決策中樞能堅持出擊消耗敵人的策略,而不是小敗即求和

    那麼金軍肯定是站不住腳,必然要撤退的。因為他們已經缺乏口糧了,在城外是待不下去的。

    在擊敗敵人之後,再行和談,則條件有利得多,能爭取更多的時間。

    再次,在第二次開封攻防戰中,西軍被阻截在潼關之外,而宋中央政府死抱開封,不願意撤離,又沒有接應的措施,結果導致坐守空城,被敵人徹底圍困。這種措施是完全錯誤的。

    應該組織精幹的領導班子南下襄陽、鄧州、唐州等地,建立指揮中樞,然後分派重臣自武關路入陝統籌人力,發動江淮六路的資財從長江入漢水,進入中原。

    如此,至少局面不會變得比歷史上更差,相反還保留了相當的力量來統籌規劃。

    但可惜的是,宋朝的中央決策層放棄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做出了一個又一個愚蠢的決策,最終徹底喪失了戰略主動權。

    這種情況下,失敗怎麼可能避免呢?這不是因為宋方的實力不夠,而是因為錯誤的決策和指揮啊!

  • 3 # 燕趙節度使

    完全可以!

    這裡必須提到一個人:李綱。

    金兵第一次攻宋。

    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兩路攻宋,完顏宗望所率東路軍直逼宋都開封。在宋廷一派慌亂情況下, 李綱要求宋徽宗傳位給太子趙桓,以號召軍民抗金。

    趙桓(宋欽宗)即位後,重用李綱,升他為尚書右丞,任親征行營使,負責開封的防禦。

    李綱率領開封軍民加固開封的防禦,並親自登城督戰,多次擊退金兵的進攻。

    金帥完顏宗望見開封強攻不下,於是利用宋朝君臣懼怕戰爭、苟且偷安的心理,展開誘降之策,聲稱只要宋朝君臣割地賠款,金兵就撤走。

    宋朝君臣果然上當,立即答應議和,但遭到了李綱的堅決反對。

    宋欽宗大怒,將其罷官。

    訊息傳出後,開封軍民非常憤怒,走上街頭,在皇宮外吶喊示威。宋欽宗驚恐萬分,害怕激起民變,只好收回成命,讓李綱官復原職。

    但宋欽宗和完顏宗望還是達成議和。

    宋朝答應割讓河北三鎮之後,完顏宗望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

    大宋首都汴梁保衛戰在李綱領導下組織下獲得勝利。

    由此可見,宋軍並非不能擊敗金兵。只要堅持抗戰決心、嚴守城池,並號召各地勤王軍前來夾擊金兵,完完全全可以擊敗金兵。

    在金兵撤退時,宋將种師中率領的西軍精銳秦鳳軍三萬人開到東京開封,种師道即命他率部尾隨金軍之後。等金兵渡黃河時半渡而擊之,把留在黃河南岸的一半金兵消滅,以消後患。

    李綱也建議用澶淵之盟的舊計策:“護送”金軍出境,如果有機會就消滅金兵。

    宋欽宗也同意李綱的建議,派軍十萬,緊緊“護送”。

    但此舉遭到了投降派吳敏、唐恪(què)、耿南仲等的反對,派人在黃河邊上樹立大旗,嚴令軍隊不得繞過大旗趕金軍,否則一概處死。

    此計不成,种師道從軍事角度提出一個防禦計劃——

    他建議派大軍駐守在黃河兩岸,防止金軍再次渡河。宋欽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反對。他們認為認為萬一金軍不來,駐軍費用龐大,簡直是浪費。

    宋欽宗只好放棄這個計劃。弱智操作。

    他不想想,割地賠款要花多少錢?駐軍要花多少錢?

    結果种師道被氣死,李綱被調任外地。

    如此一來,東京汴梁簡直就是個不設防城市。

    金兵第二次攻宋。

    宋欽宗在抗金時戰和不定,又意圖策反降金的原遼將耶律餘睹,金國大怒,立即以此為藉口再次攻宋。

    弱智操作。也不看看自己什麼實力,居然敢策反敵國降將,呵呵。

    金兵兩路夾擊,勢如破竹,大敗山西和河北的宋軍,很輕鬆的就從幽雲十六州一口氣打到開封,並將開封團團圍住。

    如果此時宋欽宗能任用主戰派,堅守城池,並下令山東、河南、湖北、江蘇、山西和陝西等就近省份的官員派勤王軍前來,那麼金兵遠道而來,時間一長糧草斷絕必定會再次退走。

    但可氣的是,各地勤王軍受到投降派唐恪、耿南仲的命令不敢救援東京汴梁。只有南道總管張叔夜與兩個兒子伯奮、仲熊拒絕這種投降式的朝命,募兵一萬三千人勤王,與金兵大小十八戰互有勝負,最後全軍突入開封城,這是第二次圍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夠進入開封城的勤王軍。。

    宋欽宗誤信宰相何慄、樞密使孫傅,居然認為無賴郭京可以用神兵退敵,居然撤去東京外城守備讓郭京請神兵下凡退敵。

    宋欽宗又一次弱智操作。

    神棍在金兵的進攻面前自然露餡了,宋軍大敗,金軍攻破東京外城,威逼內城。

    宋欽宗最令人窒息的弱智操作是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親自赴金營求和,結果被扣押,金軍以放回欽宗為條件繼續向北宋索要財物。宋將範瓊等將太上皇、欽宗太子趙諶及后妃、親王、公主等交給金軍作為抵債,史稱靖康之變。

    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會五年)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被帶著北宋宗室和大批財物北返。

    宋欽宗成為亡國之君,立國一百六十八年的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

    ——————————————————

    如果宋欽宗重用主戰派守開封,調集各地勤王軍救援,那麼金兵是不可能攻破開封的,徽欽二宗也不可能當俘虜。

    宋欽宗當俘虜,只有一個原因:自己作死!

    他重用投降派,對主戰派用完就踢開,在決戰之時沒有決戰的鬥志,一心想要議和,就算將士再努力奮戰,也於事無補。

    本來宋朝的局面沒有那麼不堪,但經不住宋欽宗的一系列弱智操作啊。有這樣的弱智皇帝,就算美國也擋不住金兵!

    所以說宋徽宗宋欽宗活該,no zuo no die!

    只是可憐了天下百姓!

  • 4 # 漩渦鳴人yy

    其實這種想法是可以實現的,但問題就是宋徽宗和宋欽宗這父子兩個一前一後犯糊塗,斷送了大好的江山。

    在這之前,我曾經多次結果文章宋朝的軍隊戰鬥力並不是不行,只不過相比較於唐朝他們的作戰風格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比較偏向於慫就是龜縮在城裡面等著別人來工,這樣的話造成一種錯覺就是宋朝的軍隊戰鬥力不行,遇見敵人就喜歡躲在城池裡面的人,這樣的人有什麼戰鬥力,但事實上宋朝是古代弓箭。鎧甲等一系列武器裝備發展的一個巔峰期,在這個時候鎧甲的技術工件的技術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頂峰,所以更多的時候宋朝計程車兵喜歡坐在自己的城池裡面,憑藉著高大的城池居高臨下,以逸待勞。

    對於宋朝來講,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開封城到幽雲16州之間的這條路太短了,騎兵部隊越過黃河基本上就能直殺至開封城下,這對於宋徽宗和宋欽宗來講,這簡直就是一個十分頭疼的問題。

    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好處。首先第一點開封是一個富足的城市,這個城市即便是被女真人給包圍了,仍然可以保證自給自足,女真人想要透過圍困城市攻下這座城市,這是不可能的,開封有自己的防禦水準,這是一開始就應對這種情況而設下的一個標準。

    而且當時的女真人由於統一的時間太快,他的國內也有不和諧的聲音,就說一個例子吧,就是在這之後呢,女真人內部爆發的權利衝突,這也可以看作是女人人一個具有隱患的點,而且女真人是遊牧民族,他們的結論是按照一定的時間來算的,也就是等到自己的牛羊開始養秋膘的時候,到了秋天才南下,等到來年開春則是需要出去放牧的,這必須得回去,也就是說女真人只要不一口氣攻下城池,等到來年開春,他們自己就退了。

    由此可見,憑藉著開封城以及北宋自己的作戰特點是以能夠守住開封城的,只要把開封城給守住女真人就沒有辦法再擴大自己的戰果,沒有辦法一舉擊潰北宋人的抵抗決心,這樣的話北宋可以評價自己雄厚的經濟和戰爭實力,徹底的磨死或者是壓垮女真人的軍隊。

    那有人就會問了,既然開封城這麼好手,那為什麼女神人後來把開封城給拿下來了?這一點就必須得說到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倆糊塗父子。

    宋徽宗他逃到江南去了以後聽說自己的兒子把女真人給擊退了,所以趕緊灰溜溜的跑到了汴京,並且提出了兩個籃子戰略,也就是宋徽宗,宋欽宗各自在南方北方各領一陣,這樣的話一個籃子打碎了,那另外一個籃子還可以重建。

    結果這個時候宋欽宗放了第一個戰略,從他把宋徽宗牢牢地綁在自己身邊,當然這個戰略錯誤是可以理解的,宋欽宗懷疑自己的父親要出去獨自為政搶奪自己手裡面權利,所以他把自己老父親留在自己的身邊,這是可以理解的這個戰略錯誤,這並不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可接下來犯了一個錯誤就有點致命了。

    並不是他罷免了丞相李綱這件事情,而是在這之後,女真人再一次殺到了都城之下,宋欽宗相信了一個術士的話,說自己能夠把外面的敵人給變沒了,叫他把陳文開啟自己做法就行了,結果女真人一看你城門開了,我能不進來嗎?率領軍隊直接殺進來了,一大家子人全成了俘虜。

    所以說這趙家的子孫這犯錯誤的水準確實有點高一家三口,包括這個宋高宗趙構一個一個全是糊塗蛋子,怎樣開啟了康之恥,我覺得岳飛的墓前也只貴四個人了,再加仨人把這父子三個一起扔上去。

  • 5 # 山東梆韻魯西南

    別說欽宗了,如果徽宗的才智拿出來一些,抗金是沒有問題的。精神沒有了,魂嚇丟了,拿什麼抗金啊?這個時候,和日本鬼子進關一個樣,官員們投降當漢奸,轉過來禍害老百姓。為什麼岳飛是民族英雄呢,就是這種情況。君昏臣暗,束手無策。

  • 6 # 紅鹿青衫

    忍不住要說一句:徽欽二帝,好像挺冤啊。

    把宋徽宗、宋欽宗是否“積極抗金”視為能否打退金兵的決定因素,實在是很可疑的。

    誤區

    一向以來,對類似問題有一個很普遍的誤區:皇帝,到底是不是絕對權力者

    還有最關鍵的一條也就是執行力——他們的決策時會被人執行的。

    只有在以上條件具備時,這種皇帝才是一個絕對權力者,自然也就必須為自己的決策負起完全責任。

    但徽欽二帝是嗎?

    倒也不是說一定有某個權臣,跟董卓曹操似的,說什麼皇帝就必須好滴好滴趕緊去做,不然就莫哈莫哈了。

    而是皇帝就算想“積極抗金”,他憑啥覺得可以“抗”?從哪知道怎麼抗?有什麼人會跟著他“抗”?

    他“抗”的起來嗎?

    權力

    所謂皇帝的絕對權力,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起碼在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是絕對的空話。

    就以宋朝來說:趙匡胤能力個人可能不錯,但要“釋兵權”就必須保障兄弟們世世代代的榮華富貴,“杯酒”之後是世代將門“富家翁”的承諾和成本。燭影斧聲的趙二葬送了大宋最強的中央軍團,也送掉了漢人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機會之後,更是隻能依靠文官維護統治。世世代代的強勢文官至神宗時已經結成若干強勢家族和集團,在朝堂之上藉助師生同鄉等諸多關係網板結成塊,仁宗時被皇帝親手提拔稱為“朕之關張”的大將文官們一樣可以說貶就貶皇帝無法保護;神宗時期文官們的頭目更已經可以向皇帝拍桌子大叫:陛下你是要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操心那些百姓做甚!

    祖宗且如此,到了徽欽二帝的時候,能力排眾議獨立決策的能力如何更是可想而知。

    無奈

    三國時曹操要打江東,群臣都主張投降,只有魯肅偷偷跑到廁所對孫權說:他們都能投降,可你不行啊。他們投降是跳槽,你投降是跳江耶。

    但即便如此,孫權也只能到有能力有實力又有威望的周公瑾回來,帶回了強大的東吳水軍,才能奮起和曹操抗衡。

    但如果沒有周瑜,或者周瑜沒有足夠強大的威望和足以一戰的水軍呢?就像三國蜀後主劉禪,魏軍兵臨成都城下的時候,他難道甘心去當安樂縣公?成都城內連劉禪親兒子都有“主戰派”,難道不能“重用”?不能“積極抗魏”?

    原因無他,姜維和他的大軍沒法及時回來而已。

    徽欽二帝其實也一樣,而且更糟。

    那時士大夫群體已經是集體糜爛的格局,被高高架起的皇帝,能用的“主戰派”只有一個李綱而已。比起孫權手下的魯肅,劉禪手下的霍弋和北地王劉諶來,李綱能被欽宗啟用打贏第一次開封保衛戰,已經是僥天之倖。而當瀰漫朝堂的投降派群臣又一次將李綱逐出朝堂,又扣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貶謫夔州(今重慶奉節)的時候,皇帝還能怎麼樣?

    祖宗仁宗保不住親手提拔戰功卓著的名將狄青,憑什麼你覺得宋欽宗就能保得住一個李綱?

    皇帝也很無奈啊。

    難返

    所謂“積重難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宋自建國開始“崇文抑武”,皇帝被 文官們一點點架空,文官們一點點結成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武將們別說魯肅姜維了 ,比較能打的只剩下了遠在宋夏邊境的半藩鎮性質的種家,曾經威名赫 赫的大宋禁軍和楊家將、折家將等等不是早已家門衰落就是失去了武人本色 。傳奇性的名將狄青,早被文官們打壓的毫無脾氣,抑鬱而終。

    憑一個本質還是文官,跨界當武將的李綱,徽欽二帝憑什麼“積極抗金”?更何況連李綱,第一次開封保衛戰之後,也被文官們遠遠趕走了。

    徽欽二帝未必不想振作圖強,否則不會有聯金滅遼之舉,但現實決定了他們只能在文官們劃定的圈子裡跳舞。

    僅就靖康之恥來說,未必沒有皇帝和文官群體集體判斷失誤的因素。因為金比宋長期的對手遼國要野蠻得多。如果攻佔開封的是遼國而不是金國,那麼文官們多半就真的是跳槽,而皇帝也未必有後來那些可怕的遭遇。

    但是遼國已經被他們“聯金”給滅了。攻入開封的金國,以自己的野蠻和淫慾,給了皇帝,給了文官,也給了宋一個足夠沉痛的教訓。

    於是有了宋室南渡,有了中興四將的短暫振作。而文官們,也再一次陷入了恢復國土和抑制武將之間的“艱難的決定”。

    而他們的決定,是十二道金牌和風波亭。

  • 7 # 華仔小宋

    可以的,靖康之恥就是兩宗妥協導致的,正是他們的軟糯不抵抗導致金大舉進犯,弄的國破家亡。最後成了俘虜!北宋滅亡純屬意外,當時北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都沒有土棚瓦解的跡象,金進攻開封好幾次,都被當時名相李綱打敗了,最後還是李綱被免才城破的,如果兩宗堅持的話,各路勤王之兵趕到打敗金還是有希望的,趙構就是在北宋基礎上建立南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馬上就出來了,剛買的好幾千的4G手機會直接淘汰嗎,還是會推送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