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傅
-
2 # 一葉楓流
野戰防空不是空軍的事,是陸軍的事。
空軍哪有野戰的?前線簡易機場也不屬於野戰防空。以前也是部署高射炮的,現在機場都有防空導彈負責警戒防空。
-
3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我們先說說什麼是野戰防空,所謂野戰防空並不是平時軍營或是基地防空,而是在前線的防空作戰,例如,一支部隊從駐訓基地(也叫駐地)開拔到作戰前線,這時所採取的防空襲作戰叫作野戰防空。由此來看,對於野戰防空要求最高的就是陸軍了,因為它們作戰時需要前出至一線作戰地域,離開了駐地,一切都是新的戰場環境,除了完成戰鬥任務,還要作好野戰條件下的防空襲作戰任務。隨著戰爭向體系化,資訊化,機械化的方向發展,攻防的節奏越來越快。也野戰防空是現代軍隊建設的重要一環,越來越倍受重視,野戰防空也有多種措施。
空軍野戰防空的壓力遠不及陸軍,空軍都有一系列的機場,備用機場,戰爭狀態下,空軍都是由基地出發前往作戰區域進行空中防禦作戰或是對陸對海攻擊作戰,基本不會脫離基地,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戰鬥機的航程越來越遠了。空軍是一個特殊的軍種,這個特殊性其中之一就是戰鬥機的起降離不開機場,這是戰鬥機能夠作戰的根基,離開了機場戰鬥機就是一個沒有作用的擺設。戰爭狀態下戰鬥機的機場分為前線機場,和內線機場,所謂前線機場就是靠近交戰地區的機場,目前的前線機場的概念變的模糊,主要是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的發展越來越快速,前線機場通常距離前線都有數百公里的距離,而且並不是臨時建造的。
空軍野戰機場是存在的;這類野戰機場雖然號稱野戰機場,但並不是靠近一線的野戰機場,按照作用戰梯次配置的原則,一線為交戰地區,二線屬於師旅級的指揮機關,醫院、後勤基地、在這個地域,處於火炮射程以外,三線屬於軍,集團軍所在地域,處於短程戰術彈道導彈的打擊範圍之外,也是陸航基地,而空軍基地還在這個的後面,來襲戰機要突破進入這個機場要過很多道的防禦線,戰爭狀態下是不容易的。野戰機場的設立是在出現以下的情況下才設立的,一是它國作戰,沒有可用的機場,特別是一些實力弱的國家,機場少,所以需要建立野戰機場,其實說臨時機場更貼切點。
第二點是機場被嚴重破壞,又急需建立機場,通常會建立野戰機場(臨時機場)。機場並不是想在哪建就在哪裡建,首先要有滿足起降的場地,這個選址並不容易,野戰機場通常是物資補給站,而運輸機並不是隨便一個機場就能用,長度是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歐洲,美國等國的運輸機都具備也戰簡易機場的起降能力。這些野戰機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並不靠近前線,這是由機場的性質決定的,安全是第一位,另外,沒有必要太靠前,太靠前容易被打擊,飛機可都是寶貴的資源,建造週期長,一個國家沒有多少架,消耗不起,所以機場都不會過於靠近前線。
機場防空;無論是常備機場,臨時機場還是利用高速公路起降作戰,防空都是重要的一個必備的措施。戰爭狀態下,機場、港口、鐵路樞紐是重點防禦物件,軍用機場更是首當其中,因此,機場都有防衛力量,並且是梯次部署,除了具備防禦戰機的打擊,還要具備對戰術導彈,巡航導彈的打擊兵器。要對機場的打擊並不容易,特別是實力不相上下的雙方。機場的防空除了利用作戰飛機,地空導彈等等,還要有補救措施。這就是機場搶修能力,軍用機場都有專門的搶修作業兵種,能夠針對不同的破壞進行快速的搶修作業,例如,美軍機場搶修作業對於較大的彈坑能夠在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恢復使用。炸彈對機場的破壞越大,特別是單純的一個大坑越好修,而一些較淺的很多的坑才是最難修復的。
野戰機場防空的總體要求;野戰機場使用原則是不會駐留飛機的,也就是說隨時來隨時走,需要駐留的都要設定防空機堡,野戰機場的跑道多采用金屬組合式,能快速開闢,快速回收。野戰機場防空由防空導彈等武器構成火力網,作戰飛機也是很好的防禦手段。野戰機場是機場遭打擊無法快速修復,又沒有其它起降手段(公路起降等)時的一個備用手段,其防空部署比較嚴密,形成空中,地面火力,地面機堡等等防禦手段。保障戰時戰鬥機的起降作戰,和作戰物資的補給,人員的運輸等等任務,野戰機場也是軍事大國普遍採取的機場備用手段。以上是兔哥個人的觀點,歡迎探討評論,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路。
-
4 # 水井土城
空軍有野戰防空嗎? 第一次聽說。 題主莫不是把空軍的要地防空和陸軍的野戰防空混為一談了。
我們常說的防空一般有兩種形態,一種形態主要使用射程遠射高大的遠端防空導彈,用來包圍機場、城市、基地等重要的不可移動目標,這種叫要地防空。要地防空最大特點是導彈的射距遠射高大,射程通常能達到上百千米,配合國土防空雷達系統,將來襲武器儘量攔截在最遠射程上。要地防空通常要空軍指揮下和戰機協同作戰,因此屬軍種屬於空軍。
空軍雷達兵部隊是國土防空中重要組成部分
負責要地防空的防空兵的裝備核心就是遠射程的防空導彈,除此外也裝備中近程防空系統,如高炮、近防武器等,這些系統一用來補防消滅漏網之魚,二用於保護遠端防空導彈,防止其遭到襲擊。這些系統因為保衛的是非移動目標,因此對戰略戰術機動能力沒有過高的要求,也不會過意苛求行戰轉換時間,但要地防空對電子對抗、聯合指揮及資訊化有著明確的要求,不僅需要打擊來襲的敵機、無人飛行器、巡航導彈等還要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能夠應對隱形戰機、彈道導彈、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挑戰。
紅旗9防空系統是空軍防空兵旗下要地防空的核心之一
AKD6Z近防系統屬要地防空下的近程防禦系統,用於保護紅旗9防空導彈
空軍預備役高炮部隊也是要地防空的一部分
野戰防空則為了向機動作戰的陸軍提供防空保護而發展的一種防空作戰理念。陸軍機動作戰最大的特點是移動速度快,戰場形勢多變,進攻狀態下一晝夜可機動幾十公里,行軍狀態下能達到上百公里。所以,對野戰防空系統的最大要求就突出一個字,快!戰略、戰術機動能力必須跟的上陸軍,行戰轉換的反應時間以秒計算,同時野戰防空系統的選擇極具針對性,主要打擊巡航導彈、攻擊機、直升機、無人機等對裝甲部隊威脅很大的低空飛行器。
紅旗7是中國第一代野戰防空系統
野戰防空系統因為對機動能力有要求,所以其底盤相對來說限制較大,無法使用重型的遠端防空武器。所以在戰時,野戰防空要和空軍協同作戰,空軍戰機和遠端導彈爭奪制空權,保證敵機無法由高空在防區外順利發射對地武器,陸軍部隊在中低空野戰防空系統的保護下發起進攻,完成殲滅或佔領任務。
紅旗16中遠端防空導彈是集團軍野戰防空系統
野戰伴隨防空系統是野戰防空系統發展到極致的產物,伴隨防空系統反應速度極快,使用小口徑高炮或導彈,可在移動中作戰,伴隨裝甲部隊一同實施進攻或防禦作戰,是武裝直升機、攻擊機等的天敵,不過這種伴隨防空系統價格高昂,全身精密的電子裝置總價相當於數輛主戰坦克,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是無法大規模裝備野戰伴隨防空系統。
中國第一代野戰伴隨防空系統是PGZ95 自行高炮
國內最先進的野戰伴隨防空系統當時紅旗17,是由俄羅斯引進的道爾M1野戰防空系統仿製而來。
道爾M1防空系統,將導彈、雷達、制導站集中於一個底盤上,單車可完成防空作戰中搜索-跟蹤-發射-制導的全部流程。道爾M1使用的導彈,屬於全天候中低空導彈,射程12千米、射高6千米,發動機續航時間長達十幾秒,能進行強有力的機動動作保證目標無法擺脫,制導雷達為相控陣雷達,採用指令制導,後期改為指令+主動雷達制導,抗干擾能力很強。道爾M1具備機動作戰能力,行戰轉換的火力反應時間為7-10秒(更新型的道爾M2則不到7秒),可在移動中發射導彈,幾乎達到了發現就發射的地步,根本不給目標反應時間,整體能力在野戰防空系統中首屈一指。
紅旗17防空系統換用了更先進的相控陣搜尋雷達
回覆列表
野戰防空,軍隊在野戰條件下進行有組織的防空鬥爭。包含反轟炸、反航空偵察、反空降、反空中襲擾和爭奪制空權等作戰行動。
野戰防空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野戰防空的基本原則是積極打擊和嚴密防護相結合。具體作法是:集中主要兵力,保衛重點目標;組織周密的對空偵察,對敵空襲主要方向,盡力延伸兵力,擴大防空範圍,爭取及早發現和擊毀敵空中目標;對合成軍隊的主要部署實施不間斷的掩護,關鍵時應全力以赴;適時機動防空兵力和火力,出其不意地打擊空襲之敵;密切協同各防空作戰行動;採取嚴密的防護措施,減少空襲造成的損失。
野戰防空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4年,德軍對來襲的飛機用高射炮進行還擊,以後,各參戰國也相繼採用這種作戰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世界一些國家增強了野戰防空的組織,並與要地防空有了明確區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襲的規模日益增大,對軍隊的作戰行動產生了更大的影響,野戰防空成為合同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50年代以來,由於地空導彈的出現和發展,使野戰防空的能力顯著提高,逐步形成高、中、低空,遠、中、近程的綿密的防空火網,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地面軍隊的作戰行動。
華人民解放軍的野戰防空組織通常由對空戰鬥部隊、對空情報組織和防空指揮機構編成。對空作戰部隊,主要有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高射機槍分隊和電子對抗部隊、分隊等。對空情報組織,主要是雷達兵、電子偵察分隊等使用各種手段,偵察和報知空中情報。
防空指揮機構,由總參謀部和軍區級指揮機關按照中央軍委的意圖,統一指揮作戰地區的野戰防空。當野戰防空區域與要地防空區域重疊時,野戰防空部隊可與要地防空部隊組成統一的防空火力網協同行動。
野戰防空的基本原則是積極打擊和嚴密防護相結合。
具體作法是:
①集中主要兵力,保衛重點目標; 中部隊進行野戰防空訓練
②組織周密的對空偵察,對敵空襲主要方向,盡力延伸兵力,擴大防空範圍,爭取及早發現和擊毀敵空中目標;
④適時機動防空兵力和火力,出其不意地打擊空襲之敵;
⑤密切協同各防空組織和部隊的作戰行動;
⑥採取嚴密的防護措施,減少空襲造成的損失。
在未來戰爭中,空襲與反空襲仍將是戰爭的主要模式之一,防空武器系統仍將發揮同樣的作用。隨著巡航導彈和戰術地地導彈在戰場上的大量應用,未來的防空武器系統必將擔任反巡航導彈和反戰術地地導彈的主要角色。 俄羅斯的“道爾-MI”防空導彈可在12千米的距離攔載各種飛行目標,可在7千米的距離攔截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其中包括空地導彈。
巡航導彈、反輻射導彈和制導炸彈。每個作戰單元由4個火力單元組成。每個火力單元為一輛戰車。戰車上裝有一部搜尋雷達,一部相控陣跟蹤制導雷達和8發導彈。單車完全具有獨立作戰能力。其搜尋雷達可同時發現48個目標,跟蹤10個目標,制導雷達可同時跟蹤2個目標,制導2發導彈。每輛戰車既可獨立作戰,又可參加作戰單元作戰。每個作戰單元可同時跟蹤8個國際,制導8發導彈。
“通古斯卡”是一種彈炮結合防空系統。它裝有8發導彈和兩門30mm雙管自動高炮。導彈可在8千米以內攔截飛機型目標,高地作用距離200米至4千米。可由6個火力單元組成1個作戰單元。 “鎧甲-S1”是在“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統為基礎設計製造的改進型防空兵器。它不但可以對陸軍機動部隊提供防空保護,還可以用於保護高價值戰略目標,如機場和通訊樞紐等,同時有助於提高整個防空體系的近程防空能力。
“鎧甲-S1”裝有12枚待發射導彈和2門30毫米火炮,能夠攻擊旋翼飛機、直升機、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無人機,還能攻擊輕型地面裝甲目標。該系統整合有監視雷達,可搜尋30多個目標,並立即跟蹤其中24個。這使得該系統能夠同時攻擊2個目標,並能在1分鐘內攻擊多達12個目標。 “運動衫”彈炮結合防空系統是法國與美國聯合研製的一種彈炮結合防空炮塔。該系統裝有數字式火控系統、鐳射測距議、前現紅外/電視穩定瞄準具及 TRS2630數字雷達,武器系統由25毫米CAO-12/U加特林炮和4-8枚任選的行動式導彈(如“西北風”、“毒刺”等)組成。該系統具備目標自動跟蹤和全天候作戰能力。TRS2630兩座標雷達具有敵我識別、自動邊掃描邊跟蹤和資料交換能力,作用距離為17千米。資料交換能力可使其同時指揮數個火力單元作戰。25毫米高炮攻擊2500米距離上的目標,導彈攻擊6000米距離上的目標,彈倉內裝400發待發炮彈,車內攜帶600 發備份彈,高炮的內裝填可在15分鐘內完成。另外,可根據底盤的大小決定備份導彈的帶量。
在未來資訊化戰場上,野戰防空作戰要想勝利完成抗擊敵空中打擊,保衛軍隊集團及其作戰行動安全的任務,就必須適應敵空襲作戰的變化,將資訊科技廣泛應用於野戰防空武器裝備和系統中,從7個方面提高野戰防空作戰能力。
一是提高野戰防空的指揮與控制能力 快速高效的指揮控制是防空作戰的核心。運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將野戰防空各級作戰部門的終端連線起來,形成指揮自動化系統,實現資訊流對人力流、物質流、能量流的有效控制,達成施控者(指揮官)與受控者(各作戰單位),以及受控者與受控者之間資訊資源的共享,完成野戰防空系統的一體化整合,減少指揮層次,提高反應速度,從整體提升野戰防空的指揮與控制能力。
二是提高野戰防空的偵察預警能力 能否及時、準確地獲取敵空襲系統及其電子技術情報,是野戰防空作戰的基礎和前提。各種偵察衛星和戰場偵察監視系統的使用,使得戰場空前透明。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將電子感知技術、可見光感知技術、紅外多光譜感知技術應用於偵察衛星、偵察飛機、相控陣雷達、鐳射、紅外、超聲波等各種探測與感測裝置,使得獲取空中目標資訊的手段和途徑更加豐富。
三是提高野戰防空的火力打擊能力 火力是防空兵遂行戰鬥任務的基本手段。將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防空火力系統,實現自動生成火力計劃,在自動或人工輸入敵目標性質、數量及定位資訊後,迅速生成火力支援計劃,以文字和圖表形式傳送到各火力支援單元,有效地提高火力打擊的準確度。
四是提高野戰防空的機動能力 機動是防空作戰應對高技術空襲的重要手段。應用資訊網路技術、感測技術和GPS定位技術,使防空兵機動力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從靜止的計劃階段到高度機動的戰鬥階段,都能夠隨時掌握敵、我雙方的準確位置,增強實施機動作戰的指揮控制能力,尤其是在機動作戰中,部隊可以迅速形成有利態勢,加快作戰程序。
五是提高野戰防空的電子對抗能力 電子戰是現代戰爭的首要打擊手段。現代高技術區域性戰爭的特點之一是在實施直接軍事打擊之前,進行電子干擾,以癱瘓敵方的防空和指揮系統。因此,利用資訊科技,建立健全防空資訊對抗體系,提高野戰防空電子戰能力,將是決定戰爭成敗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
六是提高野戰防空的生存能力 “儲存自己,消滅敵人”是戰爭的準則,也是防空作戰的基本原則。應用現代技術提高野戰防空的生存能力,是現代戰爭對防空作戰的客觀需要。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在戰場上,提高野戰防空生存能力,是各個國家提高野戰防空生存能力的共同做法。
七是提高野戰防空的保障能力 可靠的後勤保障是決定現代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將資訊、後勤和運輸技術有機結合,實現後勤保障一體化,將各級後勤編組成一個結合嚴密的統一體,使所有後勤保障部隊在整個作戰空間內有機融合,全面掌握從後方工廠到前沿分隊之間的各種保障活動,同時完善定點後勤供給系統,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資分發和運送效率,減少對補給設施的需求,減輕部隊部署對輜重的負擔,擴大戰場分發能力和供給範圍,延長供給時間,使之對危機能做出快速反應。 中部隊進行野戰防空訓練 未來野戰防空作戰,只有利用資訊科技這個“粘合劑”、“倍增器”,將作戰能力進行有機整合,提升綜合戰鬥力,才能有資格、有條件與其它防空作戰力量一道,構建一體化聯合防空作戰體系,從而發揮整體作戰威力,勝利完成防空作戰任務。 發展 21世紀防空飛彈的需求 歐美需求 在進入21世紀的野戰防空,東西方的野戰防空也開始出現明顯的差異。在1980年代時,美國的阿帕契直升機與A-10攻擊機,對於前蘇聯的地面部隊造成極大的威脅,使的前蘇聯在防空飛彈的發展上,有更優於西方的效能與設計。但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西方國家面對中部隊進行野戰防空訓練俄羅斯的各類重型戰機與直升機的出口,使的西方也開始面對這類威脅。
無人飛機的發展,更讓西方與俄羅斯更加重視對於這類低可視度的戰機的辨識。目前西方的野戰防空飛戰設計發展分為下列幾項
1.重視對付多種目標能力。 在以往的野戰防空飛彈,大部分都是對付戰機與攻擊直升機。進入21世紀之後,巡弋飛彈已不在是美俄獨有的科技,無人飛機與匿蹤戰機的發展也增加了防空飛彈攔截的困難度;因此防空飛彈需要對付的目標變得多元化,對於飛彈與雷達的效能也相對提高。
2.射程必須提升。在過去,空對地飛彈的射程並沒有像今天這樣,隨便一種空對地武器就能達到防空飛彈的射程之外。這種問題在80年代的前蘇聯就已經遇上,但是現今的武裝衝突這類問題已經是歐美國家一樣會遇到的問題了。
3.複合式導引。反輻射飛彈這類對付雷達的攻擊武器,讓野戰防空飛彈的導引、搜尋雷達顯得更加脆弱。除了雷達之外的導引技術也成為必要裝備,如光電等電視紅外線導引成為在雷達被摧毀後的預備導引系統。此外西方也將戰機所使用的射後不理飛彈,移植到陸上系統,使防空飛彈也能實現射後不理的能力。
4.抗干擾與強化預警能力。在抗干擾部分,西方國家沒有經歷過俄羅斯的反輻射作戰,因此在這個部份,可以說西方的飛彈抗干擾普遍缺乏實際的經驗下,西方的抗干擾多半是在作戰中才慢慢建立。早期預警能力則是歐美國家本身的強項,C4ISR系統的建立,讓防空飛彈本身的預警與資料傳輸更加流暢,也是現代戰爭所必備的一個專案。
5.載具、導引、射控雷達於一體。雖然在東西冷戰發展的過程中,這個專案很早就被列入考慮。不過從目前看來,最近所設計的新型野戰防空飛彈,大部分都沒有采用此設計。主要是目前歐美野戰防空多半將現有空對空飛彈轉移為陸基系統,相對於冷戰當時專為防空所設計的野戰防空飛彈,因此降低成本考慮可能為目前西方防空飛彈缺乏此設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