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ircraftone

    二戰時期,如果沒有美軍介入。恐怕德國就是真正的勝利者。憑藉蒙哥馬利那點英國軍隊,根本不是隆美爾的對手。更沒有諾慢底登陸這個機會。隆美爾就可以撤出北非。直接參加對蘇聯戰場的進攻了。

  • 2 # 楓丹白露211735932

    這個問題有些複雜,如果從1944年以前劃一條線呢? 再若美國依舊保持"中立"呢? 或者盟國無法享受"租借法"呢?那麼,北非戰場即敗,退守西西里,虎視地中海是有可能的,因為美軍不參戰。隆美爾的非洲集團軍只要補給到位,有能力守住西西里,保障巴爾幹的安全,甚至繼而重佔突尼西亞,蒙哥馬利的勝利終究不會持久,為什麼? 因為他主要是靠優勢兵力及補給獲勝的。沒有美國參戰,諾曼底登陸戰只是一句空話,即使英、加、印等盟國發動進攻,聲勢及規模也小得多,很可能不是西線徳軍的對手。

    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雖德國失去戰場主動權,由於美國不參戰,德軍最高統帥部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從西線150萬大軍中抽掉三分之二兵力,從而改變東線蘇徳戰場的兵力對比。

    退一步,美國不參戰,上幹架重型轟炸機同時大規模空襲徳國本土的煉油廠、機床廠、飛機、坦克製造廠、軍工廠等等都不存在,僅憑皇家空軍不可能完成這一宏大的戰略仼務。那麼,德國的戰略資源及武器製造企業就源源不斷地供應前線,東線德軍也不會因兵器、裝備及燃料缺乏而精打細算,不敢發動大規模攻勢。此外,法國、波蘭、羅馬尼亞等德國勢力範圍內還擁有大量為納粹生產的兵工廠、彈藥廠、製造廠、食品廠等等。

    沒有兩線作戰的德軍,一旦解除後顧之憂,專攻東線,戰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難決雌雄。

    在海洋上,美國不參戰,不為其護航,英國援蘇船隊再多,也會被鄧尼茨的"狼群"潛艇吃掉,最終到達摩爾曼斯克港口也是寥寥無幾。……

    二戰雖已過70年,留給人們的思考太多太多,有政治的、外交的、軍事的、科技的、製造的、文化的…… 隨著歲月荏苒,人們的立場、思想、觀點及思維方式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推動著人類歷史程序的變化。

  • 3 # 羊遛狼949

    俄羅斯太大了,德軍推進到斯摩陵斯克的時候,所佔領的土地面積已經是二戰爆發後德國在歐洲所有佔領區面積的兩倍了。實際上已經到了德國武裝部隊的極限,考慮到德國的資源和人力儲備,即使如期佔領莫斯科也很難守得住……一旦陷入持久戰,德國毫無勝算,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而美國作為盟國方面的兵工廠和後勤供應基地,它的參戰雖然不會改變結果,卻能大大縮短戰爭程序。

  • 4 # 袁載譽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華人在東亞主打了太平洋戰爭,將日本法西斯摧毀殆盡,在西歐、非洲又主導了對德國、義大利法西斯集團的反擊,成為二戰勝負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

    但因在北歐的蘇德戰場中,並非出現過成規模的美軍作戰,甚至對德國的反擊之中,蘇軍的前進速度遠遠快於美軍主導的法國方向的進攻。

    因而戰後很軍迷開始丟擲“美國二戰堅持中立,蘇聯能打贏德國嗎?”的疑問,對此小袁的觀點是蘇聯很難打贏,因為在蘇聯最疲軟的時候,是美軍的戰略補給“救”了它。

    1941年9月6日,德國高層向軍隊發出第35號訓令,下令對莫斯科發動最後的攻勢,完成對蘇聯的“斬首”行動。為了讓戰鬥順利結束,德軍集中了75個師約180萬大軍組建攻擊梯隊,正式全面進攻的時間定在9月30日。

    在對莫斯科進行圍攻之前,德國已經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等蘇聯的近西歐地區,利用蘇聯未曾想到戰鬥如此快來到的“懈怠”,完成了一系列穿插包圍的勝利。 致使百萬級蘇聯士兵喪失戰鬥力,其中僅1941年9月15日基輔戰役,蘇聯人就直接損失了約66萬人,70個師論淪為“殘兵之師”,暫時喪失了戰鬥力。

    在德軍節節勝利,蘇聯連連戰敗的同時,蘇聯高層雖機智的頒佈“大撤退令”,大批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的工業向西伯利亞轉移,蘇聯保住了“反攻”的資本,然而恢復對武器彈藥的生產需要時間。

    但是德華人並不準備給時間,德華人的進攻從6月開始,9月30日就兵臨了莫斯科城,因而當百萬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之時,蘇聯是處在一種“命懸一線”的狀態。

    而就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美華人伸出了它的“援救之手”,1941年10月1日美國羅斯福總統下令將蘇聯納入《租界法案》援助範圍內,立即給予其迫切需要的“武器彈藥”。

    《租界法案》是美國政府在1941年3月11日執行的對外援助法案,根據法案的條例,美國總統可以向任何對美國安全有幫助的國家,提供“武器彈藥”、“衣服糧食”等軍用物資的援助。

    不完全統計自美國同意給援助,到1945年美國停止援助,蘇聯從美國手中拿到了約109億美元的援助,同期的中國僅僅約為8.45億美元。

    戰後統計這些援助中包含了蘇聯戰時約92%的鐵路裝置、數十萬記的軍工卡車,以及約佔蘇聯戰時飛機生產總量13%上下的18200架戰機、8%左右的7000輛坦克。

    單兵武器上還有衝鋒槍108293支,無煙火焰130713噸。 正是因為美國在莫斯科戰役前期開始的援助,蘇聯人從被卡住喉嚨快窒息的狀態下挺過去了,此後當蘇聯開足馬力生產武器,跟德國拼消耗之時,美國在後勤裝置“鐵路”、“卡車”上的補充也是為蘇聯省去了分心的困局。

    對此蘇聯元帥朱可夫在一次秘密訪談中,曾對美國的援助給予了“肯定”評價,他說“……聽著,我們不能否認,美華人把物資運到蘇聯,而沒有這些物資,我們就無法武裝我們的軍隊,並將這場戰爭持續下去……。” 美國將軍迪恩提及援助之事也說“我們的供應可能沒有贏得戰爭,但肯定使俄華人感到寬裕”。

    當然美華人的東西也不是白拿的,不完全統計蘇聯最少付出了約262噸石油產品、約260萬噸鋼材等工業原料。

  • 5 # 沉140769451

    不能。因為軸心國最缺乏的就是資源。擊敗德國的是蘇聯,拖垮日本的是中國。美國不參戰,只會讓二戰造成的傷亡更慘重,持續時間更長,德、日輸的更慘。蘇聯不是靠美援打敗的德國,美援是在蘇聯一步步轉敗為勝到來的,而不是相反。自以為精明的美華人,實際上是在幫助蘇聯在巨大的蘇德戰爭消耗中,儲存下,戰後與整個西方再對抗的實力。戰略大轟炸時,德國己經失敗,美國飛行員的整體素質明顯低於蘇聯、德國、英國和戰爭初期的日本海軍飛行員。日本之所以發動太平洋戰爭,是因為它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己騎虎難下,貯備的戰爭資源即將枯竭,它只能透過發動對英、美的戰爭,期待獲得繼續戰爭的資源。

  • 6 # 完璧歸趙36

    若美華人不參戰,歐洲會達成停火協議,德意與蘇聯和英國只能達成妥協。沿烏克蘭一高加索一黑海一土耳其一阿拉伯半島,其產糧區與能源區,將被德意佔領統治。蘇聯將失去1/3的東歐領土,其版圖將比現今俄國更小。亞洲,蘇聯將與日本人妥協,日本很可能實現所謂“大東亞共榮圈”。

  • 7 # 何義575

    美國如果不參加二戰,假定他保持中立,誰弱勢則多支援誰,強勢則限制誰,在這一點上美國是玩得很熟的,如在印巴戰爭,兩伊戰爭中一樣的話,我相信中俄英同樣會取得勝利的,當然在二戰中很可能就沒有同盟國了。一九三八年日本雖然佔領了近半中國,但打到那時己經無力進攻,而中國正面戰場中國軍隊己經取得了均勢,而在敵後戰場上八路軍,新四軍等不旦站穩了腳跟,還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如當時的百團大戰就事在這種環境下發生的,美國可沒有一槍一彈提供給八路軍,新四軍的情況下發生的。假如日本不發動太平洋戰爭,其實也沒有能力再增加多少兵力了,因為除了海軍他在太平洋戰爭中只能從中國抽調兵力,如果不抽調兵力的話他完全有可能打長時間一些,實則不行還可退守東北和北韓。在歐洲戰場莫斯科保衛戰同樣沒有美華人參與,斯大林依然打勝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參戰不參戰蘇聯將會戰勝希特勒,將他的軍隊消滅於蘇聯或趕出蘇聯,到那時他同樣會進攻在歐洲的德國軍隊的,而歐洲還有很多國家都有掋擴組織如南斯拉夫鐵托,法國等,他們會配合蘇聯或英國進行反攻的,當然歐洲的戰爭肯定會長一倍的時間,因為美國會在英法俄南斯拉夫在歐洲反攻時,很有可能轉而支援希特勒的。

  • 8 # 懷疑探索者

    如果美國沒有參戰,對於反法西斯陣營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

    當時德國已經侵佔了差不多整個西歐,僅僅英國一家孤獨的懸於海外。雖然英國的海軍比德國強大,但是海軍畢竟不能佔領大片陸地,對戰爭發展影響力有限。德國只要保持對英國的軍事壓力,拖也能把英國拖死。英國喪失了在歐洲的基地,只有區區幾座本土島,等於被架空了。雖然還有不少海外的殖民地,但是已經處於日德的包圍之中自顧不暇。印度雖然也支援英國,但是印度的戰鬥力很差,根本抵禦不住日軍。

    如果美國沒有參戰,英國可以和德國對抗一段時間,但如果太持久,必然會拖垮軍心民心,後果就是丘吉爾被選民選下臺,新政府與德國希特勒苟合。德國沒有了美國的壓力,就可以全心全力的壓迫英國。

    希特勒的錯誤,就是入侵了蘇聯。可惜蘇聯也是一個工業強國,重工業基地搬遷到了西伯利亞,工業能力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德國的失敗,關鍵還是工業上被拖垮了。如果蘇聯沒有美國的支援,很可能會失敗。據統計,美國援助了蘇聯五分之一的軍火。

    在中國,局勢同樣不容樂觀。日軍只要發起攻勢,幾乎都可以達到目的。中國軍民只是在苦苦支撐,從來沒有真正的打贏過一場戰役。如果失去了美國的軍援,後果必然非常的嚴重。

  • 9 # 虹兮畫藝

    如果沒有美國參戰,二戰軸心三國也贏不了。

    歐洲戰場,德國在進攻蘇聯後,陸軍損傷大,雙方處於僵持,德國已無力大規模進攻。蘇聯整頓完遲早反攻,蘇聯資源豐富,德國閃電戰術沒能打敗蘇聯,持久戰用不了。

    海軍是德國的短板,空軍也敗給了英國,德國無法攻入英國大陸,英法都可以依靠海外殖民地資源,打持久戰。

    義大利戰鬥力差,在非洲失力,還得靠德國幫助;就是一個牆頭草,不足為懼。

    日本大部分兵力在東亞,主要被中國牽制,海軍攻下的地方也守不住。

    沒有美國二戰沒那麼快結束,勝利只是時間問題。

  • 10 # 使用者94738516596

    二戰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英國蘇聯為首的同盟國之間展開了戰爭,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是同盟國勝利了。

    一開始的軸心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加上一些僕從國幾乎是佔領了半個地球,整個西歐除了英國都已經是在德國的鐵蹄之下了,而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日本也是佔領了大部分地區,北非也是一樣被德國義大利佔領,在這個時候蘇聯還有美國相繼都加入了反納粹陣營。

    1940年9月27日的時候,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在柏林簽署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成立 了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的軍事集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軸心國最主要的三個國家,此後這三個國家在全世界佔領了很多國家,也扶持了很多的傀儡政權,加上一些小國也加入了軸心國。這個時候的軸心國達到了頂峰。

    在1941年的時候蘇聯和美國相繼加入了戰爭,1945年同盟國勝利,軸心國德國日本相繼投降,二戰結束。

    蘇聯其實一開始本來就是德國的盟國,蘇聯和德國也是一樣的想法,佔領歐洲,稱霸世界。當時不過是德國在佔領西歐,蘇聯也是一樣佔領東歐,當時整個東歐基本上也都在蘇聯的鐵蹄之下了,所以德國和蘇聯發生戰爭只是利益的衝突,但是美國為什麼要加入呢?

    在二戰初期的時候,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中間派的,大發戰爭財,但是之後為什麼要加入進來呢?其實這個和德國日本一開始的目的有關,德國和日本義大利等國之所以發起了戰爭,其根本的目的就是想重新瓜分世界,當時整個世界都已經被英國,法國這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瓜分完了,加上一戰德國戰敗,德國在世界上的利益可以說已經是沒有了。

    一戰之後本來就已經建立起以英國,美國,法國為中心的體系,德國發起了二戰就是要推翻這個體系,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從這點來說美國是必須要加入英國陣營的,因為德國反對的就是自己,所以美國怎麼可能不加入同盟國呢?一旦軸心國勝利,那麼之前建立起來的體系就沒有了。

    其次再說假設美國不加入二戰的話軸心國也是很難取勝的,軸心國最主要的兩個國家德國和日本,當時美國加入戰爭,德國打蘇聯已經是很吃力了,即使德國打下了莫斯科,也很難全面的佔領蘇聯,縱深太長,不光是希特勒,之前的拿破崙不也是一樣敗在了俄華人的手裡嗎?這個是因為蘇聯的位置和戰略縱深造成的,並不是因為蘇聯有多能打,加上蘇聯的戰略物資和人力,財力,國防工業等等這些都是德國不能相比的。所以德國在歐洲想吞併蘇聯是很難的。在二戰之前德國和蘇聯的軍事工業已經是有比較明顯的差距了。

    日本在亞洲來說如果沒有美國加入的話,確實沒有對手的,但是中國和蘇聯也有一樣的一個優勢那就是人力和戰略縱深,從這點來說日本想全面的佔領整個中國也是很難的。而且當時整個東南亞基本上都是歐美的殖民地,雖然日本可以不管英國法國這些國家,但是當時美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也有很多,比如說關島,菲律賓等等都是美國的殖民地,日本要佔領東南亞掠奪資源,那麼就必然要和美國開戰,美國在二戰之前已經是發展成為了世界前列的國家,怎麼可能讓日本白白的吞併自己的殖民地呢?

    而且從各個方面來說,不管是軍事,工業,經濟來說軸心國和同盟國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所以說二戰的結果註定是軸心國的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瑞,瑞虎8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