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事兒就說事兒
-
2 # 燦燦公子
雍正繼位後想要殺鄔思道
1.雍正繼位當晚來到四爺府邸,召見鄔思道的時候,就已經面露殺機,因為他知道鄔思道的才能,而雍正地位還不穩定,政敵還有很多,如果鄔思道對雍正的安排不滿意,他掌握了很多秘密,很有可能對雍正造成威脅。
2.雍正果然在試探性的問鄔思道以後得想法,並且說會給鄔思道一個名份,讓他走向前臺,這只是試探鄔思道的想法,鄔思道後來告誡十三阿哥“飛鳥盡良弓藏”,說明他已經看透帝王的思想,當即提出“半隱”的想法,鄔思道選擇“半隱”目標是保護自己,因為他掌握了太多的秘密,他太瞭解雍正了。
3.鄔思道提出“三不用”,阻擋雍正的試探,他說自己的腿是有殘疾的,不能上朝為官,會有損朝廷威嚴;二是他是康熙朝時候的一個罪犯,在雍正朝做官不合適;三是說自己會陰謀,雍正應該用光明正大之臣。這樣就給雍正一個臺階下,雍正也很聰明,就坡下驢,同意鄔思道退隱了。
鄔思道的“半隱”是什麼樣子鄔思道的“半隱”,就是不完全隱退,他在李衛的府裡做幕僚,讓雍正可以隨時監視他,並且還收納了雍正送他的一個女人,後來鄔思道藉故離開李衛,去了田文鏡府裡做幕僚,因為八千兩的幕酬不及時支付,又離開了。
至此,鄔思道成功逃離了雍正的視線,隨著雍正帝位的穩固,政敵的倒臺,雍正也就沒有再有殺掉鄔思道的想法了。
-
3 # 廢物牛的碎碎念
電視劇《雍正王朝》是根據著名小說家二月河同名小說改編的,劇中有描述了一個叫鄔思道的帝師,此人形象鮮明,性格獨特,可謂對雍正登基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真正的歷史上也確實有鄔思道這個人,但是他卻和雍正從來未見過面,鄔思道當時只是河南巡撫田文靜的幕賓。拋開真正歷史上真正的鄔思道本人不說,電視劇裡面的鄔先生,在胤禛潛邸時入四爺府當軍師,幫助胤禛出謀劃策,輔佐雍王爺在九龍奪嫡的較量中獲得勝利。在雍正登基繼位後,本應該飛黃騰達,高居廟堂之上,卻為何選擇“半隱”?
其一,鄔思道掌握了胤禛登基前的太多秘密和隱私,作為一代帝王,被人手握把柄是不能忍的,更何況還要朝夕在朝堂上與自己共商國是。這個時候鄔思道的聰明就顯示出來了,鄔思道是個聰明人,一個謀士,對人性的琢磨達到很深的造詣,他懂得在帝王身邊的生存之道,所以選擇隱退。但是,鄔思道是一個胸懷志向的人,是一個幹實事的人,想用自己的智慧去讓讓國家變得更好,故選擇“半隱”,先後跟隨李衛和田文鏡當幕賓,為他們為官任上出謀劃策。同時,李衛和田文鏡是雍正非常信得過的臣子,鄔思道這樣的人跟隨他們雍正也放心。如果選擇全隱,消失在雍正的監視之中,雍正肯定不放心,這樣只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還不如在雍正的臉皮子底下待著安全。
其二,鄔思道在胤禛登基以後,離開京城與雍正道別之時,曾經說過自己的權謀都是些陰森害人的小人之謀,治理國家應該走光明正大的正道,登不了廟堂,治理國家應該找能人幹才。這其中,不免鄔思道自謙的成分,但是鄔思道對於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加上電視劇裡面一直強調自己有犯罪的前科,即使自己有治國安邦的能力,也是隻能在幕後,不能出現在朝堂之上。
其三,既然是電視劇,當然作者還要考慮劇情發展的需要。電視劇主要是歌頌雍正的,所以在雍正登基前,四爺府所用的各種陰謀詭計都需要鄔思道來設計,並去背黑鍋,不能損害雍正正直無私的形象,而且這些詭計陰謀都是鄔思道一個人設計的,雍正只是被動接受,更能顯示雍正的用人之道。雍正登基以後,如果還要去繼續聽從於一個自己潛邸時一個師爺的謀劃,任何事對被一個師爺給運籌帷幄,那麼電視劇就很難做到深刻的歌頌雍正勤政的效果,片頭曲“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卻不道身後罵名滾滾來”就給白唱了。所以,鄔思道選擇半隱,一是為了劇情的需要,二是雍正可以選擇不殺他,不至於顯得雍正恩將仇報,鄔思道半隱,既可以名正言順的走掉,還用了鳥盡弓藏的典故,給劇情製造了足夠的噱頭,把電視劇劇情設計的跌宕起伏。
-
4 # 嘉慶192163642
高人就是不居功自傲,知進退,鄔思道輔佐雍正立了大功,幫他打敗太子和其他幾位王爺,受到康熙皇帝的肯定,當了皇帝后,雍正也擔心皇位不穩要削弱各派勢力,包括支援過他的人。鄔思道是聰明人看清了一切,他表示不要做官想回老家,消除了雍正對他的不信任,他在雍正的安排下做了田文鏡的師爺,繼續幫助治國也出了許多主意。
-
5 # zero5198
看過《雍正王朝》的觀眾應該都知道四爺的登基離不開背後強大的幕僚,其中有一位一直以諸葛亮的形式存在的角色可能是讓我們最感興趣的――鄔思道。
鄔思道,一名斯道,字王露,紹興人,寓居河南開封,是雍正時期的巡撫田文鏡的幕僚,被稱為紹興師爺。他腿有殘疾,自幼好讀書,科舉不得意,卻被田文鏡聘請入幕,承辦一件棘手案件而為人所知。鄔思道為田文鏡寫了彈劾隆科多的奏摺,讓其寵遇日隆,也領自己聲名遠播了。後為雍正所賞識,成為雍正幕僚。這樣足智多謀的一個謀臣,為何在雍正上位後選擇隱退呢?
也許有人會為他的離開而感到惋惜,其實不然,在雍正奪嫡成功後,其實他對自己曾經的下屬已經暗下殺機了,之所以在當夜回潛邸就是要看看情況,鄔思道何許人也,他可是對帝王之術研究的入木三分,尤其是對皇權看得很明白。
於是他便藉口要隱退,雍正可能也顧及這十來年的感情想給他一條生路,於是給他三個選擇“大隱於朝,中隱於世,小隱於野”,而鄔思道更是參透了雍正,便給了一個更加表忠誠的隱法,半隱,也就是既能讓雍正時刻了解到他的動向,又能離開雍正這個權利的漩渦,可謂是非常高明,既讓雍正十分感動,又給自己找了個飯碗,於是雍正便立馬答應了,一句挽留也沒有,兩人都是聰明人不說也知道互相的意思,心照不宣的寒暄幾句,就放行了鄔思道。
半隱,不過是為求得夾縫而生的一種自保之術,自古伴君如伴虎,君王可同苦難卻難以同富貴,這道理很簡單,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鄔思道一般。
-
6 # 史味人生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後,回到家找鄔先生,說了一番奇奇怪怪的話。
原來的劇本中寫著十三阿哥胤祥在門外偷聽,可是在電視劇製作中,大概覺得有點黑暗,就刪去了。
只看劇本,就能感受到鄔先生的生與死只在一線之間,比奪嫡之爭更陰森恐怖。
繼位之事已定,雍正回府,沒看到鄔先生迎接,臉一沉,沒有跟家人說話,直接去找鄔先生“聊一聊”。
十三阿哥胤祥提刀前來,聽說雍正在找鄔先生“聊天”,心中一驚,有種不好的預感。
胤禛想讓鄔先生參加會試,順理成章入朝為官。
鄔思道直接拒絕,說自己“非為官之人”。把門外的胤祥嚇了一跳,他的“驚”不是因為鄔先生不肯為官,而是“驚”鄔先生不為官雍正會如何處置他。
鄔先生說了“三不可”,之後坦白承認自己想歸隱,聽到歸隱兒子,胤祥已經急的要推門而入了,因為,他心裡明白“歸隱就是死”。
你大爺到底是你大爺,鄔先生隨後說了一番話,提出了“半隱”。
然後鄔先生說到了“半隱”,並主動提出要去李衛那裡“受皇上監視”。雍正這才釋然,老十三這才放下心來。
所以,此後鄔先生所作所為就可以理解了
-
7 # 杜新1
古人云:“功蓋天下者不賞,勇略震主者身危。”以鄔先生之才學焉能不知?雍正之所以能夠即位,有三人乃在“功蓋天下者”之列,一個是鄔先生,一個是十三爺,一個是年羹堯。江山初掌,十三爺與年羹堯還有其穩定政局之用,暫時無憂,而雍正過河拆橋,最先除去的必是掌握著自己的或陽謀,或陰謀的鄔先生了。鄔先生當然心裡更清楚,不然的話,他還是鄔先生嗎?
由於劇中交代不清,使人忽略了一個情節,又由於忽略了這個情節,又使人誤以為雍正晚上回家就是為了除掉鄔先生的,所以他便“眼露兇光”了。對此說法,本人卻不以為然。雍正一開始並沒有那麼大的殺氣,因為這並不是當務之急。要殺的話,哪天不能殺?非要剛接皇位就先殺鄔先生不可?殺氣是由雍正的一句問話而起。雍正說了句老十三用不著調著麼多的兵來保護他的家宅和家眷,鄔先生介面說,這是他讓十三爺這麼做的。說這話的時候,他沒有想到,就是這句話,使得雍正心頭一凜,就是這句話,他差點就活不過這一夜。
何以會使雍正“心頭一凜”?乃因烏先生的“勇略震主”,他把雍正震住了,嚇著了。眾所周知,鄔先生從他進入王府那天起,獻的大都是文士之謀,並未自己來行使執掌兵權,調動兵馬之事。但危急關頭,讓張五哥持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爺,又讓十三爺以金牌令箭接管豐臺大營,帶兵到暢春園護駕勤王,最緊要的幾步棋都是鄔先生於臨危不亂之中操盤而成,這就不僅是謀士,而是將才,大將之才了。以此人之才,如果日後為八爺、九爺、或是十四弟、甚至是十三弟奪取雍正的權力所用,該是個多麼可怕的人物?
救自己命的是鄔先生自己。熟讀史書的鄔先生當然沒有忘記范蠡、文種幫助勾踐臥薪嚐膽,滅了吳王夫差之後,范蠡曾對文種說“越王其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的話。因此,他勸文種和他一起隱退江湖以避殺深之禍,但文種不相信勾踐會做出殺戮功臣的事情。結果就有了范蠡隱退經商,富甲一方,得以善終,而文種卻終遭兔死狗烹的歷史典故。
鄔先生以一個“三不可用”打消了雍正對他可能的要求封賞的顧慮,表達了退隱江湖的意願。但是這時候如果他沒有足夠的智慧和審慎的思考就提出全隱的話,也仍然是難逃一死。因為那就是對雍正的迴避,對雍正的不敬,與雍正的斷交。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即使答應了他的全隱,也會在幾日之後就派人尋之殺之。所以,他提出半隱以及解釋為什麼選擇半隱的原因,說到你想我時如何,我想你時如何,來告訴雍正,我對你的感情有多深。這是用感情使雍正撤回殺人之意。還有就是表明去向使雍正放心,我就在你最信任的奴才的手下,日後想問計,透過李衛自可問到,想殺我,李衛就能辦。於是,雍正急於殺他的心沒有了,連猶豫也都沒有了。這個鄔先生,一波三折的層層推進,那是多大的智慧!
從李衛處轉到田文鏡處,又在田文鏡處去押運了一回糧草,然後便索要高額幕酬,故意將田文鏡激怒,讓田文鏡惱怒之中下了逐客令。日後雍正問及,也只知道是田文鏡把他攆得不知去向。於是,劇中的鄔先生便得以在沒有得罪雍正的情況下浪跡江湖了。那個時代,活得多費勁!
-
8 # BliBli
在《雍正王朝》裡鄔思道很有才能對四爺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至於為什麼在四爺登基後“半隱”原因如下:
在劇中雍正和鄔思道“聊天”時就說到他的功勞很大,對於該怎麼安排他還需要好好考慮。這其實一方面包含了雍正確實不能確定該給個什麼名分,另一方面也包含對鄔思道的試探將這個難題丟給他(可以結合劇中雍正的表情來揣摩其心理)。
鄔思道選擇“半隱”也屬無奈。以鄔思道的能力如不能為雍正所用更不能為他人所用(尤其八爺黨),鄔思道這人既不愛錢(雖然後來要求每年八千兩幕酬也僅故意顯示愛財)又不愛女人也不願做官。所以說想要全隱只是理想。但是又從私人感情來說,二人也相處十幾年,在四爺還是皇子時也是亦師亦友甚至無話不談,但在四爺登基後他們間便有了鴻溝,鄔思道此時也算完成使命(況且伴君如伴虎),如果徹底歸隱也會想念,於公於私(剛登基形勢不穩)都不能全隱。
“半隱”這個決定很好,自願前往李衛處做其幕僚讓其監視自己以使自己時刻處於雍正的視線下,同時仍在為雍正做事,這就解決了雍正的後顧之憂。
-
9 # 協酒而逃
殺鄔思道的兩大原因:作為雍正的重要幕僚,鄔先生在幫雍正奪位過程中,為雍正出了不少見不得光的主意。雍正做了皇帝后不願意留下把柄給鄔先生。而鄔思道也知道雍正遲早要弄死自己。第二,在奪位最後時刻,鄔思道居然能讓張五哥配合十三爺等奪了豐臺大營的兵權!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但是雍正不殺鄔思道也是應為鄔思道太能幹了,剛剛登上位,還有需要鄔思道的地方。因此雍正也問過鄔思道想做什麼官。
鄔思道太瞭解雍正了,自己如果直接隱退,那麼就會被雍正偷偷的滅口。那就去田文鏡那裡做個幕僚,這樣能離開雍正,但是又在雍正的視野內。時間長了,鄔思道讓雍正覺得自己沒有做對不起雍正的事情,所以鄔思道選擇半隱。
-
10 # 洋洋讀史
在整部《雍正王朝》裡,若論謀略智商,鄔思道絕對可以排第一第二。但是鄔先生最擅長的卻是揣摩別人的心思,尤其是帝王的心思,也就是說鄔先生深懂人性,在心理學上造詣頗深!在這一點上,連張廷玉都不是其對手。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病逝,四爺在驚心動魄中順利地登上皇位。當夜,剛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沒有住在宮裡,而是連夜返回潛邸會見鄔先生。此時的四爺已經貴為皇帝,大功告成,這個時候一切秘密為四爺辦事的奴才都不能再留在這個世上了,即便是對四爺奪位成功起著核心作用的鄔先生也不能例外,所以在與鄔先生的對話中,雍正面露兇光,幾次問話中殺機重重,一旦鄔先生說錯一句話,都將難逃殺身之禍。
可是,我們的鄔先生是何許人也?!四爺是在鄔先生的一手幫助下登上皇位的,鄔先生對雍正的心思可以說是瞭如指掌。他很清楚此刻的雍正已經起了殺心,那麼怎麼才可以避免被殺呢?
如果選擇繼續為官,那將犯了雍正的大忌,畢竟鄔先生知道雍正的秘密太多了,一旦不小心洩露,都將引起朝廷震動,給雍正帶來無窮的災難。或者鄔先生為哪位官員出謀劃策,都將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如果選擇全隱,雍正就找不到鄔先生了,言外之意就是對鄔先生失去控制了,像鄔先生這樣的人只有時刻處在雍正的監視掌控之中才會讓雍正放心,才沒有殺身之禍。
因此,鄔先生巧妙地選擇了“半隱”,這樣一來既不為官,又不會消失,讓自己光明正大地處在雍正的掌控之中,雍正便也不會殺他了。可以說鄔先生已經完全摸透了雍正的心思,真是細思極恐啊!
回覆列表
首先雍正是一個很有手段的皇帝,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有個成語功成身退,就是這個道理,鄔思道是個很聰明的人,他明白他的目的已經達到,而再去貪戀手中的權利,會功高蓋主,對主子有了威脅,自然會被除掉,所以身退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