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敬小布

    武則天如意元年(692年),朝廷要銓選一批官員。名單上有一位姓方的、有一位姓王的,他們倆聽從了業內人士的建議,把自己的姓各減去一兩筆,改成姓丁和姓士,想著拿到官職後再改回來。因為這兩個姓在當時比較稀少,筆畫簡潔,在名單上顯眼,容易被看到。

    不承想,負責選拔的官員眼裡不揉沙子,看了名單說:“我看過單子,大概幾萬人,就沒姓丁和姓士的。這倆人肯定是姓方、姓王。”雖說非常規,可技術含量不高,被人識破了,他們的升官之路就此阻住。

    也有命特別好的,稀裡糊塗地一步登天。唐玄宗時期,源乾曜從低微官職一路被提拔至戶部侍郎、京兆尹直到宰相。有一天,唐玄宗跟高力士閒聊天,就問:“你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快地提拔源乾曜嗎?”高力士當然不知道了。唐玄宗神秘地說:“沒別的,就因為他的長相,還有他說話的聲音,特別像蕭至忠。”高力士就更不明白了。蕭至忠是誰啊?也是宰相,只不過曾經是唐玄宗的對頭,他是太平公主的死黨,後來在唐玄宗收拾太平公主的時候,一起給殺了。高力士就問了:“蕭至忠不是辜負陛下的人嗎?怎麼陛下還老想他?”唐玄宗道:“他老了是個糊塗蛋,但早年間剛當朝的時候,也算賢相吧。”

    這段話歌頌了唐玄宗求賢若渴寬容大度。只是—有這麼憑相貌求賢的嗎?源乾曜當時可能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為什麼當了宰相。

    還有命更好的——清朝時候湖北的東湖縣令張建基因巡撫的推薦,最後當上了湖北布政使。為什麼推薦他呢?因為東湖曾出過一個冤案,全因為張縣令明察秋毫,從蛛絲馬跡中找出破綻,最後把即將被處死的女殺人犯無罪釋放了。巡撫聽說這件事後,覺得張縣令人不錯,便極力推薦,沒想到他升官後“以貪黷著聞”,最後被勒令告病歸田。於是就有人懷疑巡撫如何如何,一調查,才發現出了個天大的笑話:平反冤案的是張建基的前任,也姓張,巡撫把他倆搞混了,提拔錯了人。等大家再去找那位前任時,他已經去世了。

    升官太難,難在命運無常。有人挖空心思也無法升遷,有人卻得來全不費功夫。

    因為要官的人多,升官的機會少,所以還催生出一種特殊的職業—賣缺。宋元之際的史料裡就記載了一位這方面的能人沈官人。據說這位沈官人“天下諸州屬縣大小員缺,無一不在其目中”,比大宋的組織部長還牛。他能根據人們的需要,指出門路,有些部門明明看上去是滿員,五年十年也不會出缺,他就能料到去那裡沒錯,果真,很快有人丁憂了,或者有人調離了。正因為有這本事,他“門外之履常滿”。求他的人,還要先給錢物為質甚至立文約,官到確認付全款。

  • 2 # 歷史的探險者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其實有很多出名的大臣。今天我們說的這一個有名的大臣,他是從一個小小的九品芝麻官,然後做到了萬人敬仰的宰相,他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走到了這個位置,而且這個大臣還一個人敢挑戰當時的第一首輔大臣,所以他的事情可以說得上他是明朝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這個大臣就是張璁,他在年少的時候非常不得志,他一共考了不下十次殿試,才考上的進士,考上進士的時候,他已經到了快50的年齡。本來古代人的壽命就不算太長,所以在那個時候,那個年齡的人甚至有的都有了孫子了。

    但是張璁他卻有理想抱負的人,年齡的問題並沒有約束到他,而且他的命運也非常好。因為當時他支援了皇上很多的做法,所以他也得到了皇上的提拔和重用,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也遭到了當時很多朝中大臣的打壓和彈劾。在最為嚴重的時候,他只能做一個小小的九品芝麻官,後來那個權勢的大臣倒臺以後,他才開始了他平步青雲的政治人生。

    其實在剛開始升遷的時候,他也使出了一些非常的手段,就比如說,為了博得皇上的另眼相待,他也用了很多非常的手段去打壓其他的大臣,還有就是睚眥必報,那些以前欺負他的人,他都想方設法的進行陷害和打壓,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才用了短短的六年時間裡,從一個小小的芝麻官做到了身高位重的宰相之位。

    雖然一直在生前因此得到其他人的背後議論。但是在做官的這個事情上,就比如他積極的整頓官吏制度,使得官場上的風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而且還在科舉的制度選拔上,他也積極的建議了改革方法,也是因為他的原因才讓大明朝時期的科舉制度,有了非常大的改變。他建議重新安排考試的文體,提高應試者的素質。因為名額有限,他還推行三途並用的方法,改革用人的制度。他還強化學校的教育方法,對教學老師也進行淘汰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他還一度推行政治制度上的改革,在社會改革上,為了防止土地監管惡化,把農田還給百姓,這個舉動極大的緩和抑制了土地百年的弊端,讓社會進入一個穩定的發展時期,為大明朝穩定統治做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官員的貪贓枉法和腐敗是國家動亂的最大原因,他奏請皇帝嚴格執行官員制度,對不顧國家法制的官員必須嚴懲。在官員的用人方面,他還推行重用賢能,不論資歷。這些制度都增強了國家的根本,皇帝對他也是十分的讚歎。

    他也是一個非常有膽量的大臣,因為當時有一個首輔大臣依仗自己的手中權力,不僅貪贓枉法欲為所欲為,還經常勒索百姓,而他一個人就敢彈劾當時最強勢力的大臣,所以他也算得上是明朝的傳奇大臣了。

  • 3 # 前路請直行

    唐朝有一位一年之內連升了四級,由九品的芝麻小官做到三品大員。他就是的武則天時期任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官銜)的傅遊藝。

  • 4 # 歷史笑春風

    在中國的歷史上,發生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是極為罕見的。因為如果是科班出身,進士及第放官也不可能放個九品官。九品一般就是屬於吏的級別了。而稍有權勢的家庭背景的人是不會做這樣的官的。而沒有權勢背景的人又很難當上宰相。所以,出現從九品官做到宰相的現象極為罕見。

    雖然罕見,但是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還是有這種事例的。發生這種特殊現象必須滿足以下條件,非常之時,非常之事,非常之人。在唐朝的武則天時代,就出現過這樣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傅遊藝。

    傅遊藝的最初的職務是合宮主簿,按照唐朝的官品規定,上縣主簿是正九品下,後來他又升遷了一步,做了左補闕,按照唐朝官品是從七品上。到最後他做到相當於宰相的尚書位置,而且還只用了一年的時間。這中間差距太大。那他究竟做了些什麼,使得他的職位突飛猛進,一步登天的呢?

    在《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三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上·奸臣上》有他的記載。原文如下:

    傅遊藝,衛州汲人。載初初,由合宮主簿再遷左補闕。武后奪政,即上書詭說符瑞,勸後當革姓以明受命。後悅,擢給事中。閱三月,進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即拜鸞臺侍郎。後乃黜唐稱周,廢唐宗廟,自稱皇帝,賜遊藝姓武氏,以兄神童為冬官尚書。遊藝嘗夢登湛露殿,既寤,以語所親。有告其謀反者,下獄自殺,以五品禮葬之。  初,遊藝探後旨,誣殺宗室,復請發六道使,後卒用其言。萬國俊等既出,天下被其酷。遊藝起一歲,賜袍自青及紫,人號"四時仕宦"。然歲中即敗,前古少其比雲。

    我們從歷史記載上可以看到,這個傅遊藝善於見風使舵。他看到武則天當政,有稱帝的慾望。就偽造了所謂的符瑞上書,勸武則天順應民心,廢唐稱帝。這正中武則天的下懷。

    為了暗示那些觀望的人群,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訊號,武則天對傅遊藝大加封賞,連連升官。這樣,在傅遊藝的帶動下,掀起了一個全民推舉武則天稱帝的熱潮。武則天最後順應民意,無可奈何的廢唐建立了周朝,當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當然,率先擁戴的傅遊藝功不可沒,是周朝的開國元勳。

    因此,有了廢唐興周的非常之時,有了女皇帝登基的非常之事,再加上武則天和傅遊藝這一對非常之人。這傅遊藝的官位自然一路青雲直上了。

    但是,這種不是靠真才實學,勤懇苦幹得來的官位,來得快,去的也快。不久,傅遊藝就因為有人告他謀反而下獄自殺。他在位的時候進言使用酷吏消滅武則天的異己,使得武則天開創了一段恐怖的年代,《新唐書》把他列入奸臣傳是名至實歸。

  • 5 # 94310417小云

    我知道九品中正制始於陏王朝,這種制度一改士族毫強的專襲福利,開啟了舉賢任能科舉入仕的先河,大唐帝國的狄仁傑,張說,張九齡,那個不是從低品步步升遷達到入相拜侯官階的,還有大宋的寇準,和包大人,大清的於承龍皆一代名相官員楷模。

  • 6 # 榮耀歷史

    九品,其實連芝麻官都算不上,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吏,在封建社會,這樣不入流的小吏通常會有幾個特點:

    特點一:家世不顯,如果是顯赫家庭的子弟,隨便運作一下都是七品小縣令,怎麼可能去做一個不入流的小吏;

    特點二:功名不顯,在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下,舉人就有了當官的資格,通常會授予八品左右的小官,九品很少,進士外放最低就是七品官,所以九品小吏其功名肯定不咋地。

    有了以上兩個特點,說實話想要在官場有所升遷都很難,更不必說做到宰輔了!如果真做到了,那就是有莫大的因緣,完全不具備可複製性。

    第一類:開國功臣

    這個比較好理解,舉一個例子:蕭何。

    蕭何本來是劉邦老家沛縣的縣吏,相當於城管隊長,當時還沒有品階的概念,如果放在後世,這就是一個九品小吏。

    但是他跟對了人,跟隨劉邦打下了大漢江山,還成為漢初三傑之一,被劉邦列為大漢第一功臣。漢朝建立之後,蕭何就是大漢丞相,真正實現了從九品小吏到帝國宰輔的人生跨越。

    與他相同的還有曹參,早年是沛縣的獄掾,相當於現在的典獄長,比蕭何還要不入流,同樣跟隨劉邦起兵,最終成為大漢第二任丞相。

    唐朝第一任宰相裴寂跟隨李淵起兵之前,是晉陽宮副監,李淵是宮監,就是幫助隋煬帝打理他的行宮晉陽宮,這能是多大的官?具體沒查到,但是裴寂肯定不高,因為勸諫李淵起兵有功,時刻跟隨李淵,最後成為大唐第一任宰相。

    如此種種,都是伴隨著原來朝廷的顛覆,這樣的案例完全可遇而不可求。

    第二類:媚上

    簡單來說,想要從九品做到宰輔,正常途徑可能性為0,第一種是造反,第二種就是媚上了。

    武則天臨朝稱之,登基為帝,雖然大殺四方,但是她知道皇位並不穩固,一方面她搶奪了李唐神器,面對著李唐宗室和忠於李唐的大臣反對,另一方她是牝雞司晨,對於儒家士大夫來說這是大逆不道,乾坤失位。

    這樣的環境讓武則天多疑,這一點從她頻繁更換宰相可以看出。

    唐朝設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尚書左右僕射、中書令、門下侍中都是宰相,唐太宗在位23年,一共任用了25位宰相,武則天在位15年,一共任用了73位宰相,足見武則天對她的大臣們不信任到什麼程度。

    同時,武則天也會重點培養自己的勢力,一方面加大科舉力度,選拔人才,另一方面就是挑選忠於自己的人到朝堂任職。

    當時有一個人叫傅遊藝,只是一個小小的九品主簿,但是他善於揣度時局,眼看著武則天大權獨攬,但是總感覺名不正言不順,於是他聯絡了幾百百姓共同上書給武則天,說上天降下福瑞,請武則天改“唐”為“周”,稱帝!

    這封奏章直接撓到武則天最癢的地方,於是傅遊藝就成了武則天的“小心肝”,開始坐上火箭蹭蹭往上升,幾個月內就成了鳳閣鸞臺平章事,就是宰相!

    傅遊藝這下更有幹勁了,治國方面沒啥才能,可是充當武則天的打手可是很稱職,還被武則天賜姓“武”,飄飄然的傅遊藝有一天喝多了夢到自己要做皇帝,竟然還說了出來,被武則天知道了。起了反心再能幹的狗也得殺了,於是武則天讓酷吏來俊臣審訊傅遊藝,扛不住,第三天就自殺了。

    李隆基登基後,將傅遊藝的家人全部發配嶺南,而且其後代子孫永遠不允許做官。

    除了以上兩種,還有其他方法能從九品小吏做到宰相嗎?

  • 7 # 喬江寶

    冠準(公元961年一1O23年),字平仲,今陝西渭南人,野史中稱其為“寇老西”恐怕就是指他出生地和一口的方言。

    寇準在十九歲這年,也就是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中進士,被授予大理評事及巴東知縣之職。開啟了他的仕途生涯,寇準才華橫溢,疾惡如仇,是北宋初期著名的能臣賢相。宋太宗曾說過:"我得到寇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可見寇準在太宗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太宗說這話是源於寇準的一次直諫,由於寇準剛性格剛直,很讓太宗沒面子,於是太宗一甩袍袖離開龍椅打算退朝,寇準卻拉扯住太宗的衣角,勸他重新落座,聽自己把話說完。滿朝文武目瞪口呆,有宋一朝還未出現過這樣的事情,這也就是在不殺文官的宋朝,如果換作是明朝,十個腦袋也不夠皇帝砍的。宋太宗也大感意外,被冠準弄的哭笑不得,但他還是真心喜歡寇準的坦誠和直率,否則也不會有日後的升遷。到了宋真宗時期,寇準經畢士安推薦擔任宰相一職,宋朝制度中,宰相一般定員是三人。畢士安向真宗面奏道:"寇準為人正直有義氣,有處理大事的能力,是宰相之才”。其實,寇準也是真宗皇帝心目中的不二人選,因為太宗時期,寇準的名氣就已被真宗知曉,自已的儲君之位也是寇準向太宗推薦的。

    寇準上任的頭一件事便是遇到遼聖宗和著名的蕭太后親率大軍於公元1OO4年南下侵入大宋,宋軍節節敗退,死傷慘重。滿朝文武驚慌失措,一片動盪,只有寇準淡定自若,連前線的告急文書看都不看丟在一旁,他的態度引起了諸大臣的不滿,告到真宗那裡。

    真宗大驚,問寇準道:“愛卿真是這樣不以國事為重嗎?"寇準道:“依臣看,契丹南下是自取滅亡,於我大宋來說是一個消滅他們的好機會。況且,我是眾官之首,遇事就慌張,豈不辜負了皇上的重託"。真宗聽了這番話,心中才安定下來,急忙問其退敵良策。

    寇準道:“辦法不是沒有,壯我軍士氣足矣。懇請陛下御駕親征,前線將士們會倍受鼓舞,從而奮勇殺敵,何愁強敵不被。"真宗舉棋不定,私下詢問畢士安,並將寇準的話說了一遍,畢士安也極力贊同真宗親征,真宗皇帝這才下定決心。

    這次真宗親征不知是運氣好,還是真是激勵了大宋官兵,宋軍一改往昔的頹勢,取得了一些勝利,贏得了戰場主動權。反觀遼軍由於長途奔襲,後繼乏力,無法打消耗戰。《遼史》記載:遼聖宗時期,由於長期與宋朝發生戰爭,導致人力緊張,田裡的莊稼熟了都無人收割,物資軍需短缺,已無力在戰。於是透過一北宋降將王繼忠,委婉地大宋發出停戰議和想法。

    有意思的是,宋真宗同意與遼議和後,派曹利用與遼方和談,真宗的底線是:要錢可以談,但土地不能讓。錢幣不超過百萬既可。

    寇誰是不主張和談的,他是主戰派,他認為與遼和談只會養虎為患。但真宗主意已定,不容更改,他只好攔住曹利用,問天子的和談的底線。曹利用說:“百萬以下,都可以答應,唯土地不能失"。

    寇準威脅曹利用說:“雖有皇上口諭,你也不能給遼多於三十萬歲幣,否則,我殺了你,以安民心"。曹利用一聽這話,嚇的一哆嗦,他比寇準的官階差了幾個級別,寇準要弄死他,輕而易舉的事。

    果然,曹利用堅持寇準訂的標準,遼宋以兄弟相稱,宋每年向遼送銀絹三十萬,這對於富庶的大宋來說,相當於南方兩個縣的稅收。

    這就是澶淵之盟的結局。

  • 8 # 折緣

    看到很多回答裡舉的例子,諸如狄仁傑、張說、張九齡、寇準等等,這些人其實仕途七點並不是九品芝麻官。狄仁傑判佐出身,從八品,張說科舉策論第一,出仕太子校書,雖然是個從九品上的品秩,但這可是東宮屬官,品秩低,但是起點高。張九齡也是科班出身,秘書省校書郎,正九品、同樣是含金量極高的職位。畢竟唐代的官員,科班出身,不可能一下子上來就是九品之上。這就好像現在考公務員一樣,不可能考上了就是科級幹部了吧。何況,張說、張九齡都是京官,比地方官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寇準,考中進士後就是大理評事,正八品,後來外放巴東做知縣,正七品,包拯包大人起點跟寇準一樣,大理評事,外放正七品知縣,北宋的進士大多都是這樣的上升路線,如果按照這樣來算,那麼北宋大部分宰相都符合題主的問題了。還要補充的一點,就是包拯嚴格意義上來講沒有做到宰相,他最高職位是三司使,也就是財政部長,雖然在宋代號稱:“計相”,但並不是宰相。北宋宰相起碼也要有個參知政事的職權,真正意義的宰相是同平章事。

    筆者所知道的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真正的九品芝麻官。這個人就是武則天時期的傅遊藝。老頭子出來做官的時候,年級已經很大了,既不是正經科舉出身,也不是名門望族,做官也是縣尉這種地方九品芝麻官。在唐代上中縣縣尉是正九品,而下縣縣尉是從九品,帝國官制中最小的品秩,而且還是流官,與京官比起來,哪怕品秩相同,差距也相當巨大。

    傅遊藝一生做官的時間不長,三任縣尉,兩歷主薄,都是九品芝麻官,如無意外的話,他這輩子就在這兩個職位上呆到退休了。但在載初元年時,他改任合宮主薄,開啟了傳奇色彩的下半生。

    這個合宮縣可不是什麼小地方,而是神都洛陽腳下,就在武則天的眼皮子地下。61歲的老人家人老心不老,仕途之心依然熾熱,不知道他用了什麼辦法,在給老父親丁憂期間留下來一個孝子的名聲,武則天估計從哪裡聽到他這名聲一耳朵,感覺這個老人家不容易,於是特授了他監察御史的職位。

    傅老頭開始供職於御史臺,雖然品秩依然很低,但確實朝廷的常參官,監察百官,直接可以同皇帝對話。老頭子自此登上了服務於朝廷政治需要的表演平臺,他充分利用這一職權的優勢,獲得了武后的青睞。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傅遊藝透過什麼辦法獲取了武則天的青睞,但想一想載初元年這個年份,再過一年武則天就要登基為帝,可以知道老頭子肯定是在想辦法協助武則天取得稱帝的輿論和理論支援。

    傅遊藝是第一個站出來倡導民眾上表勸進的人,當然這裡面主要是吳澤宇精心運籌的政治策略,但傅遊藝的作用也十分明顯,畢竟他當時的職位是監察御史,了兩個人共同策劃推動實現女皇登基的第一步。

    等到第二年武則天登基前夕,這個原本的九品芝麻官一步登天,完成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最快升官記錄,一步到位,直接成為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朝宰相)、加朝散大夫,拜黃門侍郎。

    傅遊藝的仕途飛昇速度快得令人咋舌,但他跌落的的速度同樣讓人大跌眼鏡。老頭子宰相的位置只做了一年,隨即就被武則天下獄,然後於獄中自殺了。主要原因還是老頭子膨脹了,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天授二年,一年中四次飛昇的他得志便忘形,言語肆無忌憚,說自己做夢登上了皇帝所專享的殿堂(湛露殿),於是便被殘酷的武則天陛下無情地當垃圾處理了。

    從公園690年左右登上相位,到公元691年二月在獄中自殺,傅遊藝的宰相之位攏共做了不到一年的事件。然而,誰又會想到這個糟老頭子在公元689年還只是一個縣主簿這種九品芝麻官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仇女神”是真的嗎?太陽系有一顆伴星會造成生物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