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495604744
-
2 # 傑拉德回傳
魯智深出身是種家軍,在渭州种師中手下當差,做經略府提轄。西軍是北宋最能打的一支軍隊,常年與西夏處於戰爭狀態。魯智深正經官軍出身,除非走投無路,當然是不肯落草為寇。
-
3 # 曉文說財
魯智深是梁山上過得最明白的人,他活得明白很簡單,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問心無愧。
現在很多人黑魯智深,主要是因為當年魯智深還叫魯達的時候,三拳打死鄭屠事件,很多人認為金家父女被鄭屠欺辱,是鄭家的家事,魯達一時腦袋短路被金家父女忽悠,摻和了人家的家事,殺了鄭屠,給自己惹下官司,這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
然而魯達的做法並沒有錯,那件事雖然是鄭屠家事,可金家父女畢竟是被人欺負的弱勢群體。這就好比當今社會上,有很多家暴事件,老婆被老公逐出家門,還要老婆給他三個億作為離婚補償,不然就打死她和她爸。難道這種事鬧到了法庭上,法官會什麼都不問,只用一句“這是家事”就草草結案嗎?
魯達就是鄭屠家事裡面的仲裁者,他不會深究這件事他有沒有權利管,他只會在意哪方對,哪方錯,對的人就應該被社會保護,錯的人就要接受代價。這是社會上欠缺的一種正義,魯達要幫助金家父女討回屬於他們的正義。魯達還要教訓一下社會上的霸權者,他要鄭屠知道,延安府是老百姓的延安府,不是他鄭屠仗勢欺人的地方。
可惜魯達低估了自己的水平,他的初衷只是想把鄭屠打一頓,讓鄭屠遵守社會的原則,可他沒想到自己那麼厲害,竟然三拳就把鄭屠打死了。莫名行兇的魯達只能逃命,幸運的他在雁門縣遇到了金家父女,此時的金翠蓮另嫁了一個財主,和她爹過著安穩生活。這時候又有人跳出來黑魯達了,說他頭腦簡單,再次被金家父女忽悠,畢竟金家父女沒有回東京,反而又到了代州給人做妾。可是魯達有必要深究這種事情的起因嗎?魯達當初救金家父女的初衷,是救濟弱者,他希望弱者最終能過上好日子,現在金家父女吃住不愁,更不用拋頭露面,這不是正合魯達心意嗎?他幹嘛還要和金老計較他們沒有回東京的事。倘若魯達見到金家父女沒有回東京,當場覺得自己被騙,然後大發雷霆,這樣的行為才是小人作風,魯達是不屑做那種事的。
後面的事情就很簡單了,魯達上了五臺山,成了後來天下聞名的魯智深,可他天性隨心,不甘受佛教禮數束縛,兩次酒後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為了安撫眾僧,只得要魯智深去大相國寺謀事。
魯智深在五臺山上喝酒吃肉,又大鬧一場,是他不敬佛祖嗎?並不是,因為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向善,其餘清規不過是最終向善的一個輔助。魯智深心中向善,鋤強扶弱,又何必要被其餘的條條框框束縛,在意他人的眼光?
水滸裡還寫了一個出名的和尚,就是和楊雄老婆通姦的裴如海。裴如海在外人眼裡就是一個好和尚,表面念得一手好經文,暗地裡卻又做得好齷齪事,這樣的和尚才真真是佛教的敗類,他們心底沒有善,哪怕他們超度再多亡靈,守住再多清規,也不過是要給自己死後找一條通往天堂之路。說到魯智深就不能不提他和林沖的感情,正所謂不打不相識,魯智深和林沖初相識的時候,兩個人關係好到容不下第三人,哪怕之後林沖老婆被調戲,魯智深明知道對方是高俅的兒子,仍舊要替林沖出頭,要知道魯智深也是軍官出身,高俅是什麼地位,他怎麼能不知道呢?可魯智深做事有他的原則,他是那種能為了朋友,奉獻一切的人,他不會因為對方得罪了大官,就丟了自己做事的準則,丟下自己的兄弟於不顧。因此,他又冒著風險在野豬林裡救下了林沖,雖然魯智深沒有明著告訴董超薛霸他的身份,可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已經在東京裡傳開了,東京裡面隨便一個人瞧見這麼個莽和尚,第一想法肯定就是魯智深。魯智深肯定也想過,他救下林沖後自己的日子不會好過,可他覺得無所謂,因為在朋友最困難的時候幫朋友一把,這是他給自己立下的準則,他要隨心所欲地活著,又何必要被眼後的煩惱包圍?
最後要說的一點,是魯智深對於宋江要詔安這件事上的態度,魯智深從頭到尾都是詔安的反對者,他天性隨緣,肯定不會習慣那種朝堂上受人約束的無聊日子;同時,魯智深本身就是個很聰明的人,他看透了大宋朝的腐敗,深知“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他的理想是為民,宋江的理想是為國。要魯智深在朝廷上做官,給這個烏煙瘴氣的朝廷出力,這或許是魯智深最不願意做的事,但是魯智深在詔安後還是留了下來。
魯智深不捨這麼多和他日夜喝酒的好兄弟,他不忍留下他們受朝廷苛責,自己卻逍遙在外,於是他在伐遼和征討方臘的時候,每每陷陣都及其賣力,或許是想用陣上殺人的快感來暫緩心頭的鬱悶。
或許施耐庵也覺得讓魯智深受招安是對他的一種侮辱,因此給了魯智深梁山好漢中最好的結局,六和寺坐化。
-
4 # 夢溪筆談
梁山上落草的好漢,很多人都是因為女人,如宋江、林沖、盧俊義、武松等等,好漢們以“好女色”為恥,像王英、周通之流則會被瞧不起!魯智深雖然綽號“花和尚”,卻不是個“花心、好色”之徒。不過,他的一生卻與女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魯智深走上梁山落草為寇,也跟三個女人有莫大的關係。
魯智深出家之前是提轄官,可身在官家的他,卻沒有官場上的毛病,反而為人仗義、性烈剛直,路見不平拔拳相向,不欺侮弱小、尊重女性,他是梁山上有著“大慈悲”的真正好漢!
從朝廷公務員到五臺山和尚,魯智深殺死鄭屠,為金翠蓮打抱不平,人生也隨之被改變。以魯智深的性格來說,離開渾渾噩噩的官場是遲早的事,只不過方式不同罷了。金翠蓮被鄭屠欺侮,魯智深同情弱小,要為金翠蓮討回公道,順便也想教訓鄭屠,本意是不想打死鄭屠的。雖然身逢亂世,但沒人願意主動以身試法,畢竟殺人的犯罪成本太高了。
魯智深救了金翠蓮,卻也失手殺了人,可為了一個潑皮無賴去坐牢不值得,出走避禍也許是一條活路。從此,魯智深開始流亡,五臺山斬盡萬千煩惱絲,皈依我佛。
桃花莊魯智深智擒周通,使得劉太公女兒免遭色魔侮辱。一方是桃花山上的賊寇,一方是桃花莊老實安分的良民,賊寇恃強可以光天化日之下,到良民家中強搶民女,地方官府卻沒有任何作為,良民百姓只好忍氣吞聲,忍痛割愛!若想反抗,換來的只有賊寇血腥的屠戮!
鄭屠欺侮金翠蓮,讓魯智深看到了“惡”;周通強娶劉太公女兒,讓魯智深看到了:原來一群人聚在一起,可以做更大的“惡”,他們被稱作“土匪、賊寇”!魯智深殺鄭屠,對抗的是一個惡人;而魯智深揍周通,對抗的則是一個社會的“毒瘤”。
林沖與魯智深,所謂“英雄惺惺相惜”,但同為英雄,魯智深是真的“大丈夫”!身處封建亂世,從對“女性”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格局。
高衙內調戲林娘子,魯智深在場聞知便要出手相救,卻被林沖攔下;高俅設計害林沖發配滄州,魯智深千里相送,這是兄弟情深!後來三山聚義,林、魯二人重逢,魯智深還忘不了阿嫂安危,第一時間詢問阿嫂近況。
林沖不是個平頭百姓,而是奉公職守的公職人員。不過,還是被高俅之流陷害,搞得家破人亡。試想,如林沖之輩都活的沒有尊嚴,何談那些平民百姓?他們在貪官佞臣眼中,豈不是如草芥一般!
魯智深從林沖的事件上,看到了朝廷的腐朽,這種腐朽比周通之類的“毒瘤”還要“惡”。朝廷如肌體,肌體腐朽了,便會叢生“毒瘤”。想要度化腐朽的肌體,就必須找到一個還有希望的地方,而那個地方就是——江湖。
-
5 # 是龍就上天
又是一個腦門冒汗的提問,二龍山未上梁山前的幾位頭領是誰?對啊,花和尚魯智深是老大,左右手武松、楊志。是山上風景太美?或是長年累月在山上,帶領拿刀弄棍的嘍囉搞開發建設?都不是,簡單說就是落草。
108好漢,能文能武,盤踞在梁山幹什麼?未被朝庭招安前,也稱為落草,只是人員眾,規模大,實力厚,如果打出梁山,沿途摧城拔寨,直搗京都,那就是造反。落草與造反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
6 # 王文釗讀水滸
魯智深雖然不想落草,但最終的結局還是霸佔二龍山成為一方匪首,但原本魯智深前期是不想落草的,這和他出身有關,魯智深原本是老種經略相公手下軍官,後被分配到小種經略相公手下做提轄官,官職不大,但卻是擁有正規編制的軍官身份,頗讓魯智深引以為豪,甚至每逢開場自我介紹,就是“灑家不是別人,正是老種經略相公手下提轄官......”,可見他對自己身份重視與愛惜程度,在後來打死鎮關西后,魯智深跑路五臺山出家當和尚,軍官仕途因為自己的衝動毀於一旦,但此時的魯智深仍然很在意社會身份和地位,在被智真長老趕出文殊院,來到東京大相國寺時,初來乍到的魯智深直接管相國寺方丈智清長老要官職,甚至想直接坐到都寺,監寺等高階管理職位,可見魯智深對合法地位較高地位的追求和嚮往,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只要還有一線希望,魯智深根本不會考慮落草為寇。最後是因為魯智深野豬林救林沖,被董超薛霸認出真實身份而遭到太尉高俅的追殺與迫害,導致北宋境內再也沒有魯智深立足之地與合法身份,這才把魯智深逼上二龍山,落草為寇,直至後來加入梁山。
-
7 # 大美自然
你的提問應該是桃花山的強盜頭李忠,留魯智深落草為寇,魯智深不願意,先看一下背景,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主持方丈為了支走魯智深,介紹他去相國寺任僧官,半道上遇到了以前練攤賣藥的李忠,魯智深以前看不起這坑蒙騙的李忠,因為哪時他混的好是位部隊裡的武官提轄,因為史大郎才認識李忠,看在史大郎的面上,性格直爽好友的魯智深,也順便請他吃了一頓飯。現在的李忠可牛逼了,桃花山老大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李忠帶著幾十個人,騎著高頭大馬在街上行走好不威風,一眼就看到了光頭魯智深,就想戲弄他一番,走到魯智深面前下馬道:“這不是魯提轄嗎?怎麼當和尚了?。”李忠一看寒酸的魯智深,說什麼也要讓他上山吃一頓,魯智深也很高興不吃白不吃,就上山吃酒,李忠還真不錯殺豬宰牛,天天大魚大肉,好生寬待,魯智深在山上住了幾日,對李忠說:“我也住了幾日,不打擾了我的去相國寺復職了。”李忠好生相留說:“哥哥不如上山落山,你看我們多快活。”魯智深說:“我當了和尚了,怎能落草?”,魯智深堅持要走,李忠無奈何只能說:“明日我下山弄了錢財,讓哥哥拿著好路上用。”魯智深只能依他。
第二天李忠帶著全部嘍囉下山去了,只留兩個人侍候魯智深,擺了一大桌飯菜,酒壺,盤子,筷子都是金銀所做,魯智深越想越氣,放著現成的不給我,反而下山去弄,這不是羞澀我,你不給我只能自己搶了,把兩個小嘍囉打倒在地,把金銀品蹋扁裝包從後山走人。
哪麼魯智深為什麼不願受李忠之邀落草為寇?第一,李忠讓魯智深上山吃酒,主要是向魯智深顯擺一下自己本領,無非是報復一下魯智深來解解氣,以前你看不起我,我現在混好了,你確混成這樣,其實李忠嘴上讓魯智深上山入夥,心裡一百個不願意,才大欺主啊。第二,魯智深也不願和這樣的雞盜之人為伍,他心想我一個正規軍出身之人,怎能和一個意不合的人為伍,還沒有走到落草這一步吧。再說落草也是很不光彩之舉,還不如到相國寺做個僧官呢,這也是個正規官啊,跟著一個自己看不起的人混,多沒面子,以後我怎能在社會上混。歡迎朋友們關注!歡迎朋友們吐槽,評論!
-
8 # 靈石蘊
如果有出路,誰願意落草為寇?
改成“魯智深為何落草為寇”,比較合理魯智深落草,是無奈選擇,就連他當和尚,也是對落草的抵制。當然,在那個時代,以魯智深性格,落草為寇也是必然之路,他太仗義了,太愛打抱不平了……
如果社會秩序井然,吏治清明,沒什麼恃強凌弱,沒什麼欺壓良善,魯智深會開開心心的當他的提轄官,殺敵報國,封蔭子弟……
可惜,誰叫當時的世道不好呢?鄭大官人敲詐金翠蓮沒人管,衙役半路殺林沖沒人管,連個山匪洗劫山村也沒人管……這種事要是沒遇到,也就罷了,可偏偏讓魯智深給遇到了……
路見不平一聲吼,魯智深狗拿耗子多管了閒事,自然不容於“正經”官途。求自保,也求保障身邊一份安穩,魯智深進山當匪,也就成了必然之路,至於在哪落草,沒有二龍山,也有三龍山
也別說,自從魯智深當了二龍山老大,附近村民安穩多了,也算實現抱負
對官場失望,發現做土匪也能保家安民,索性投了號稱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妄圖改天換地,救民於水火。可在梁山呆久了,發現梁山和官場差不多,名義上替天行道,實際上欺壓良善、劫掠婦孺都沒少幹……
心灰意冷,離開梁山坐化了事
-
9 # 博而化易
魯智深為何不肯落草為寇?
一個人決定做任何事都是有理由的,那麼這個問題就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人:魯智深;一個是事落草為寇。搞明白這兩點就不難明白其中緣由了。
魯智深是個什麼人物:魯智深是個小軍官,整日在街上閒逛的傢伙,每個人都多多少少認識。
遇到金氏,然後發生慘案,三拳打死鎮關西。
後出家五臺山,打死小霸王周通,殺了壞道士,和林沖一起的日子。這個人很有主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怕事。
落草為寇:落的意思是丟棄、扔掉。
草的意思是樹林中任人跡罕至的地方。
落草的意思就是強盜,被社會拋棄的無用的人,垃圾一樣的人,這些人才會做強盜,落草為寇。
魯智深的理由是自己是出家人,怎麼能落草。(當然這只是表面的說辭,關鍵是李忠和周通太小氣,不大方。)
魯智深還有一個有點就是學習,第三回的時候,魯智深見眾人看榜,他不識字,只能聽別人念。
到了第九十回的時候,魯智深得到師傅的偈語,讀了好幾遍,帶在身上。
可見魯智深有些智商的。這個人情商高,反應快。身體強壯,能打架,又愛學習,真是難能可貴。
-
10 # 閱讀與思索
首先,來看看"草寇"的定義。
草寇: 指出沒于山地的強盜,出沒于山林草莽的盜匪。舊時官府常蔑稱聚眾反抗朝廷的起義者。
而這些盜匪又分為四種情況:
一是佔個山頭,出沒山林,打家劫舍,但是隻是打家劫舍豪強大戶,這是一類。
二是聚眾山林,打家劫舍,無論豪強大戶,普通百姓都不放過,都會劫財劫色,橫行地方。
這兩類一般規模不大,不敢和朝廷與官府作對,朝廷或者官府派兵剿滅他們時,只會四散奔逃,避免被擒。
三類也是聚眾山林,打家劫舍外,不敢主動招惹朝廷或者官府,如果官府派兵剿滅他們,他們或打或逃。
四類聚眾山林或者地方,人數眾多,敢公然和官府為敵,甚至主動攻打官府。
以上其實都可以稱為草寇,都是符合草寇的定義範圍內的。
其次,來分析一下魯智深的實際情況。
魯智深本來也算是衙門中人,是個地方軍官。性格使然,好打抱不平,由於替金家父女出頭失手打死鄭屠,隨即就四處逃遁,因為他本身是衙門的人,懂得律法的。逃亡過程中還繼續打抱不平,正義感爆棚。像打周通,救林沖,直到上二龍山前,可以說他是沒有想過落草,只想在寺廟混一混。魯智深的形象和其他的好漢相比較還是有不同之處的,這當然和他的出身、經歷及當時社會大環境都是有一定關係的。
在梁山108位好漢來看,魯智深是少有的幾個比較具有正義感也相對完美的形象之一。至於被稱作"花和尚",那是因為他不遵守寺廟戒律,喝花酒吃葷肉,所以被稱作花和尚。
再次來看,魯智深到底落草了嗎?
其實,在他上二龍山和最後上梁山以前,他的確是沒有落草,只是想在寺廟躲避,為何不想落草呢?因為犯案以前還算是公職人員,在他的心目中是不屑與落草為寇的人為伍的,這應該是他當時的心理狀態。
由於後來主觀和客觀雙重原因變化發展,他也終於落草了。無論有再大的正義感,無論再打抱不平,不欺壓危害百姓,從當時的社會情況來看,不管是二龍山也好,梁山泊也好,還是南方的方臘也好,在朝廷的眼裡和在廣大百姓的眼裡來看,他們就是草寇一類。
至於後來招安以後歸順朝廷了,應該身份轉換過來了,應該和草寇之類劃清界限了。可能在朝廷和部分官員的眼裡,他們以前佔山為王(實際是農民起義)的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洗刷乾淨的,朝廷和一些官員是不會放心他們的。就好像一個人身體某處受過傷一樣,雖然好了,但是還是會留下一些痕跡的。這應該是屬於人性的弱點吧。
所以,所問問題只是說對了一半,最終實際上還是落草了,而且草寇這個烙印是不會輕易被完全消除的。
回覆列表
宋江等也不肯落草為寇,但是迫於政府的壓力,以及對兄弟之間的情誼,不得不如此。和魯智深之間存在的就是一個妥協,另一個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