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熒熒之光通天之亮
-
2 # 讀書有癮
可以把這個問題分為四個小問題:第一:陸遜是誰?第二:周瑜為什麼要火燒赤壁?第三:周瑜火燒赤壁真的那麼容易嗎?第四:陸遜火燒連營是不是比周瑜火燒赤壁要難的多?
第一個問題:陸遜是誰?
陸遜是三國時期,吳國的軍事家、政治家,是孫權的部下。
第二個問題:周瑜為什麼要火燒赤壁?
曹操率領水軍和陸軍南下,號稱80萬人的軍隊(實際人數只有十幾萬)要和孫權一決雌雄。孫權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孫、劉,聯合。孫權派周瑜去指揮這場戰役。
第三:周瑜火燒赤壁真的那麼容易嗎?
劉備和周瑜第一次碰到曹操的軍隊時,就把曹操的水軍打的丟盔棄甲。
曹操無奈,只能先讓水軍和陸軍聯合。因為曹操的軍隊長期征戰已是疲憊不堪,而且北方人又不熟悉水性,很多士兵都有些水土不服,曹操就命人把船與船之間相連,這樣就如履平地了。
周瑜手下有一個叫黃蓋的人,建議周瑜可以用火攻的辦法來擊敗曹操。周瑜聽從了這個建議。
長江赤壁一戰中,最難的就是要佔據天時,而剛好在赤壁一戰時,天上颳起東風,周瑜帶領的軍隊,把曹操大軍打的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從這裡來看,周瑜火燒赤壁,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沒費多少勁。
第四:陸遜火山連營是不是比周瑜火燒赤壁要難的多?
劉備派關羽鎮守荊州,但荊州被奪,關羽被殺,都是孫權派人做的。劉備為關羽報仇,決定率領軍隊攻打。權權派陸遜來抵擋劉備。
天氣酷暑難當,劉備軍隊長途跋涉,劉備命軍隊在樹林中安營紮寨。
陸遜讓軍隊射出火箭,加上樹木等易燃物品,把劉備的軍隊燒的死傷大半。
不管是周瑜火燒赤壁,還是陸遜火燒連營,都沒費什麼力氣,所以陸遜火山連營的難度,並沒有比周瑜火燒赤壁難很多。
-
3 # 使用者李森
陸遜火燒連營沒有周瑜火燒赤壁難度大。陸遜與周瑜同樣使用火攻策略,對比來看周瑜難度更大,首先東吳與曹魏兵力懸殊,二是武器裝備落後,曹操大艦,東吳小船,三是對天氣依賴性很大,如無東風必敗無疑。
陸遜對陣劉備蜀軍數量上沒有明顯劣勢,武器裝備質量相當,而蜀軍求勝心切,輕敵冒進,依水傍山的連營佈陣的方式都是軍家大忌,卻給陸遜使用火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是劉備先打敗了自己。
所以陸遜能極大發揮了自己的戰略戰術優勢,充分利用劉備的錯誤策略,輕而易舉的大敗蜀軍,取得全勝,難度上比周瑜火燒赤壁要小得多。
-
4 # 劉坤忠120
夷陵之戰,劉備志在心得,出師順利。先勝孫桓,再敗周泰韓當,向夷陵附近推進。孫權求和不許,不得已啟用原代都督陸遜為大都督,起兵五萬到夷陵阻擊劉備。任憑蜀軍挑戰,陸遜堅守不出,時值天氣炎熱,蜀軍飢渴難當。劉備決定安營紮寨避署,待天氣轉涼再行進攻,將營寨依山傍水紮在大樹底下,連綿數十里。蜀軍倦怠,警戎鬆懈,又是天乾物燥,陸遜見時機已到,叫士兵備好火種,傍晚向蜀營發起全面攻擊。吳軍接近蜀營,用火種點燃蜀營,立起大火,風助火威,連綿燃燒,蜀軍大亂,毫無準備,無法迎敵,吳軍一路斬殺,眾將拼命死戰,一路保劉備向西撤退,吳軍窮追不捨,要生擒劉備,到吳蜀邊境,趙雲引軍來救,將劉備引上白帝城,陸遜率軍撒退。夷陵之戰劉備幾萬大軍伐吳,所率將士十死八九,所有戰備物資化為灰燼,蜀漢中堅力量損失嚴重,國力大大削弱。。。陸遜火燒連營相比周瑜火燒赤壁還是容易些,陸遜稱蜀軍懈怠突然襲擊,用火燒蜀營因天干容易燃燒,又是連營不斷。周瑜是逆流而上,主要是把握風向,引火之物要多要好,才能燒燃曹操大船。還要用計接近大船,用黃蓋詐降才能接近,要把握好十月裡的幾天時間的東南風,還有兵力對比,稍有差錯,功虧一簣。相比赤壁之戰的難度比夷陵之戰大。
-
5 # 影子陪我歌唱
《三國演義》小說中,有不少經典的戰役,周瑜火燒赤壁和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就在其中,而且他們都是利用相同的方式:火攻。那這二場戰役,誰的難度大?我覺得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這二場戰役分別是怎麼回事。
1、火燒赤壁
在這本小說中是這樣寫火燒赤壁的,先是黃蓋苦肉計詐降,然後周瑜佯醉騙蔣幹,皆使曹操墮術中;而後諸葛亮借東風,這樣才燒了曹操的戰船,最終致使曹操打敗,逃回北方老家。這畢竟是小說,肯定是為了戲劇效果,肯定是有誇大成分的。
但是其實真正擊敗曹操的,不只是孫劉聯軍,還有曹操士兵的水土不服。大家知道曹操的軍隊大部分是北方人,當他們來到氣候溼潤的南方時,很不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水土不服的後果就是瘧疾在軍營裡肆意傳播,而腹瀉拉肚子的更是數不甚數。再加上北方士兵不習水性,在面對波濤洶湧的長江時,暈船嘔吐者比比皆是。就這一個原因,使得曹操大軍損失盡一半。同時那麼多戰船起火,有一部分是周瑜燒的,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曹操自己燒的,因為船上有大量的物資,自己又帶不走,就命人放火燒了。
2、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
先說說這個戰役發生的背景。劉備之所以伐吳,是為報東吳奪荊州、殺關羽之仇。但是當劉備兵臨城下的時候,陸遜就是不出戰,劉備為了速戰速決,還曾頻繁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但是陸遜均沉住氣不予理睬。後來劉備又派遣吳班率數千人在平地立營,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伺機加以聚殲。但是陸遜依然堅守不戰。這一下就破壞了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
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鬆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隨後劉備就將部隊移寨于山谷樹林中,養精蓄銳。當陸遜得知這個訊息後,大喜,故想到了火攻之計。六月天,溫度高,況且劉備的營帳多為木頭建造,遇火必燃。這才有了火燒連營七百里的故事。
所以綜合來講,我並不覺得陸遜火燒連營比周瑜火燒赤壁難度要大很多,二場戰役都是利用天時。
-
6 # 風去了無痕D
陸遜火燒連營,與周瑜火燒赤壁,同為三國時著名戰役。至於二者誰難度大,這問題,真不是一言就能講得清楚。
就重要性而言,赤壁大!就難度,火燒連營更大!
從以下二點分析一下。
一:從戰役重要性與危險係數來講。
赤壁之戰更重要,更危險。何也?因為赤壁如果戰敗,吳軍精銳喪失不講,曹軍的重騎兵與步兵集團,將踏上江南土地。如此,孫權已無險可守,江東將會被曹軍橫掃,要換天了。
反之,夷陵的火燒連營一役,萬一吳軍戰敗,還可以退守江夏,依大江而守。戰略縱深還寬闊的很,大不了,再來一次赤壁大戰。而且,劉備集團,失荊州後,軍中主要將領與精兵勁卒,也是北人居多,與曹軍一樣,其之長,在於陸戰,而同樣不擅水戰。
所以,曹操志在平吳,而劉備之志,在於奪回荊州。二人誰更危險,自是一清二楚。
二:從實際戰場操作程度來講,陸遜的火燒連營,難度更大!為何?
周瑜乃孫策之發小,與孫策共同平江東,功勳卓蓍,乃東吳元勳重臣。赤壁大戰前,周瑜已官居吳軍前部大督,此為方面大將。周瑜的威望,吳軍諸將皆服,指揮起來順暢,無壓力。且其時,曹操初得荊州,水軍乃新附之軍,士心未定。而曹操的主力是以北人為主的步騎集團,對水戰,包括曹操自己,也是兩眼一抹黑。而且,北人不習南方水土,軍中有了疫病。這就嚴重削弱了曹軍戰鬥力,給了周瑜可乘之機。
而陸遜則不然。當然,陸遜也決不是演義中所說般,以一書生就直接上任軍中統帥,這些小說情節,在現實中是絕不可能的!
陸遜於建安八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屢立軍功,深獲孫權賞識,建安二十四年,陸遜建策,助呂蒙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再數年後,到了劉備出川伐吳時,陸遜已從軍近二十年,豈是一書生?然而,東吳諸軍將領中,曾隨孫堅孫策之元勳眾多,而陸遜雖已久歷軍旅,在軍中卻仍是小字輩。所以,要讓諸將服從,也是個大問題。從這點講,他指揮諸軍協同作戰,要比周瑜辛苦得多、難得多!
而且,赤壁大戰,乃吳軍所擅長之水戰。而夷陵戰役則是陸戰。劉備的主力軍隊,征戰連年,陸上大規模野戰經驗,極其豐富。吳軍要想在野戰中擊敗劉備,取勝機率極低!而且川蜀氣候水土,與江東類似,劉備的軍隊能適應。
而陸遜率吳軍分別據險扼守,又勸說諸將堅壁不戰,等待時機,為時數月,從劉備軍諸營佈置、地形、氣候等等因素綜合中,抓住了戰機。然後分派部伍,多地聯動,以火攻襲敵營,終於大破劉備。其間,陸遜在諸將的質疑中,要經歷何種煎熬忍耐,多少次徹夜不眠,籌畫布置,那就可想而知了啊。
所以,火燒連營之役,雖重要性亞於赤壁。但從操作難度上講,又遠超過了赤壁大戰。
數百里之地,多點縱火,一齊發動。其之戰役籌劃、戰鬥協同組織之難,就是放在現代通訊條件下的戰爭中,也是場高度複雜的軍事行動。何況通訊全靠人力馬跑傳遞的古代。
-
7 # 歷史都付笑談中
背景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奪取荊州後,順流東下,周瑜採用黃蓋的計策,取蒙衝鬥艦數十艘,裡面放滿草料、膏油,假意投降以靠近曹軍,乘風放火,曹軍“人馬燒溺死者甚眾”。史稱赤壁之戰。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給關羽報仇,興兵伐吳,連營七百里,陸遜命部下每人攜帶一捆茅草放火,然後各部一起進攻,攻破劉備四十多營,後來又擊破馬鞍山防線,蜀軍傷亡慘重,戰船物資,損失殆盡。史稱夷陵之戰,或猇亭之戰。
這兩場大戰,都是採用火攻克敵,哪個難度更大呢?笑談君認為,周瑜的赤壁之戰難度更大,理由如下。
一、戰場環境周瑜是水上作戰,面對曹軍的戰船,這是移動目標。而陸遜是陸地作戰,蜀軍連營七百里,是固定目標,並且蜀軍營寨周圍都是樹木,容易點燃。
所以說,陸遜的火攻沒有什麼技術難度;而周瑜這邊就很講究放火時機了,如果派火船直接衝過去,曹操完全可以阻攔住你的火船,所以周瑜要先使用詐降計,靠近曹操,然後突然放火,讓曹操連散開戰船的功夫都沒有。
二、兵力對比赤壁之戰時,孫劉聯軍總兵力為五萬人左右,曹操怎麼說也有二三十萬,兵力差距很大。
而夷陵之戰,雙方兵力應該都是五萬人左右,基本相當。
從指揮能力上講,作為統帥,曹操的指揮能力也強於劉備,武將陣容也比劉備要強,所以明顯周瑜面對的壓力要更大。
綜合以上兩點來看,周瑜的火燒赤壁要比陸遜的火燒連營難度大。
-
8 # 歷史戲語
三國演義裡,陸遜火燒連營不是比周瑜火燒赤壁難度大,而是難度要小得多。看看兩場戰役就清楚了。
一,火燒赤壁,也就是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參戰情況;北方的強人曹操統兵幾十萬,當然誇大了些,實際也就七八萬人馬而已。東吳的孫權,也就兩三萬;劉備估計只有兩萬都不到。以兵力來說,東吳和劉備的總和最多頂曹操一半人馬,對東吳和劉備來說,註定這場戰爭很場艱難的。
東吳水軍強悍,可以說當時無敵手,但面對曹操收編的水軍之後,形勢已經發生變化了。而曹操的步騎是當時最能打的,所以,各有優勢。
如果東吳能獨自對決曹操,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反對和曹操開戰了;劉備和東吳結盟之後,也不能直接和曹操硬幹,原因就在於實力不如曹操。面對這樣的形勢,周瑜只能智取,所以有了黃蓋詐降,蔣琬盜信的一系列戰前準備。只要一個方面出現問題,曹操絕對會直接攻取東吳,水路並進。到時候,周瑜和劉備就面臨最艱苦的攻防戰了。如果曹操繞開赤壁,從另外的地方過長江,那東吳就這真的沒有辦法了。一旦繞開東吳水軍,曹操的步騎就可以穩打穩紮,打下東吳只是時間問題。劉備雖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但面對大軍團作戰,估計也無法挽回最終得結局。好在曹操沒有繞開,直接面對東吳水軍,其目的也是想滅了東吳的水軍,那個時候,天下誰還能阻擋曹操的步伐呢?
赤壁之戰打得慘烈,雙方都死傷慘重,曹操敗北,東吳損失也不小,劉備遇到曹操的步騎,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打敗曹操的。
赤壁之戰,三方都參與了,曹操敗了,敗在自己的大意,敗在自己的驕傲,敗在自己的以己之短去和對方決戰,不敗都不行。劉備如果不盡力阻擋曹操步騎,形勢將發生逆轉。這場仗比想的更復雜,任何一方改變套路,戰局都可能發生變化,其難度,不是說說火攻那麼簡單。沒有天時之利,赤壁之戰將陷入無法預料的結局。
二,火燒連營
這一場戰都是盟友之間鬧翻了,開打的。主攻方以劉備的蜀國為傾其全國之兵,號稱70萬。主防的東吳以各要塞守軍為主。
劉備攻打東吳,理由就是為了報仇,為關羽,後來又加上為張飛。這兩個兄弟都因為東吳而被殺,劉備不攻打東吳,都說不過去。所以舉國之兵而出,誓言踏平東吳。
東吳面對劉備的攻勢,低估了劉備的決心,以為只是給他們一點教訓,後來看形勢不對,才啟用陸遜來拒敵。陸遜來了,也沒有辦法能正面阻擋劉備的大軍,只能忍受被捱打份,最後只能主動的撤軍,讓劉備佔領。原因很簡單,就是東吳根本無法阻擋劉備的大軍。說好拒敵於外的陸遜,也沒了招。面對節節敗退的東吳,劉備真的是要踏平東吳嗎?不是,劉備也知道,東吳就算自己打下來,自己難道就強大了嗎?不可能得,只能說地盤大了,戰力變弱了。滅東吳,實際給自己挖坑而已。
東吳阻擋不了劉備,只能撤退。只守不戰,劉備也沒辦法,時間一長,劉備撤軍,陸遜再乘機奪取失去的地盤。沒有正面大的對決,相互損失不大。最後機緣巧合,劉備大軍駐在樹林中,又是六月炎熱天,陸遜抓住機會,火攻一次,讓劉備損失七八。最後以劉備失敗而終。
這場戰鬥,劉備大意了,認為陸遜不可能攻擊自己,所以毫無防備的讓大軍入駐樹林,;而陸遜由於前期一直才退,已經無法再退了,已經無法給孫權交代了,能堅持守住就可以了,這就是陸遜的目的。火燒劉備連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和赤壁更本不一樣,火燒曹操準備充分,而且是三方人馬,形勢不一樣。就算陸遜不燒劉備,劉備也快撤軍了,畢竟劉備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只不過大軍沒有撤,意外對東吳形成空前的震懾。也是讓北方的曹魏看看,蜀國的實力。
陸遜這一燒,加快了三國的一統而已,對東吳和蜀國來說,都是費力不討好,最終獲益的是曹魏。
兩場戰役,格局形勢不一樣,難度也就不一樣,赤壁之戰相對來說其實更難。幾乎江東和劉備的精銳,大人物都出場了,孰輕孰重,還用說嘛。
回覆列表
說起周瑜火燒赤壁,大家都很清楚。曹操收復北方以後,志得意滿,大舉進攻東吳,妄圖秋風掃落葉,結果沒有識破黃蓋的苦肉計,又中了龐統的計謀,居然把大船都用鐵索連起來了,結果被周郎一把火燒的大敗。赤壁大戰結束以後,曹操暫時對孫劉兩家沒有什麼威脅了。於是孫劉成為了主要矛盾。劉備在取得益州以後,也沒有把荊州歸還給孫權,孫權非常惱怒,於是趁著關二哥攻打曹軍的時候,就派呂蒙拿下了荊州。這倒不要緊,關鍵是啥呢?關鍵是呂蒙這廝居然不聽孫權的命令擅自斬殺了關二爺。這還得了,於是劉備舉傾國之力向東吳殺奔而來,隨行的軍師有黃權、程畿、馬良和陳震。黃權和馬良是比較有名的了,問題在於這兩位軍師所言所勸,劉備不聽啊。因為劉備發誓要替二弟報仇,再者出征以來非常順利,劉備被衝昏了頭腦,覺得沒有諸葛亮,我一樣也可以拿下東吳!劉備敗就敗在炎炎夏季,他讓水軍和陸軍一起駐紮在山澗小溪、綠蔭茂密的樹林裡,共紮下40多座軍營。陸遜最怕的就是劉備水陸並進,結果水軍恰恰被劉備傳喚到了岸上避暑,結果被陸遜逮住機會,以茅草點火,內藏硫磺、硝石等,一把火燒的劉備抱頭鼠竄,狼狽逃到了白帝城。 周瑜火燒赤壁和陸遜火燒連營,要說哪個難度更大,我覺得難度都很大。非要作比較的話,我覺得陸遜更難。原因:一是兩者地位懸殊。周瑜位高權重,地位比陸遜高的太多。雖然都是大都督,可週瑜是萬人敬仰,諸將拜服,甚至連孫權在周瑜面前都不敢造次,周瑜那是文武全才,孫策的好兄弟啊!而陸遜呢?白面書生一個,沒有什麼聲望,沒有什麼功勞,也沒有什麼才能,大家都不服他。劉備也說竟派了這麼個人,東吳必敗了。二是面臨的壓力不同。因為地位上的懸殊,陸遜的壓力比周瑜大的多。周瑜無論怎麼樣,文臣武將們都盡力配合。戰略戰術怎麼變化,大家都給予理解。而陸遜可不是,一連吃敗仗,還吹牛,說到時有三十萬天兵天將助他!武將們當然不服氣。為啥?因為人家不信任你,懷疑你,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而已,文臣們也等著看笑話呢。甚至有時連孫權都懷疑自己用陸遜用的是否正確。三是有無第三方力量援助。周瑜火燒赤壁的時候,有劉備及諸葛亮的幫助,借來了東風、弓箭還有人馬等等,關鍵是有劉軍戰略上的配合。而陸遜完全是帶著五萬人馬孤軍奮戰,沒有第三方援助,完全是靠自己的智謀和忍耐。四是成敗預料不一樣。赤壁之戰,吳蜀贏得面要大的多,周瑜和諸葛亮早就預料到了曹軍是如何失敗的,以及曹操的逃跑路線。而陸遜的火燒連營,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的僥倖成分,因為劉備很明顯輕敵了,而且不帶諸葛亮和趙雲。連陸遜自己都對孫權說,要是水陸並進,我們就敗了。因此能夠火燒連營七百里,的確有一定的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