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建秋的世界
-
2 # 熊林題主新飛破產是它自己沒有經營好, 自己作死沒辦法。你看美的、格力、海爾、國美不都活的好好的?不要倒一家企業就亂帶節奏。
我家的冰箱就是“新飛”,用了6年沒出過問題,質量是真的不錯,只是這些年新飛不知何故從中國產“冰箱之王”到現在的破產。
1984年新飛在河南新鄉的一個小鎮誕生了,公司成立之初可以說是艱難發跡,剛開始公司虧損嚴重,甚至曾連續三個月發不出工資。
後來劉炳銀勝任總經理後迅速將公司扭虧為盈,幾年時間將新飛送上了中國產冰箱第一品牌,鼎盛時期,新飛銷售一度達到300萬臺,市場佔有率高達20%。
新飛的沒落是在1994年,當時興起招商引資,當地希望引進外資入股新飛。
當時總經理劉炳銀強烈反對,但終究沒能阻止。
最後新飛股份變成了新飛電器,新加坡豐隆電器、新加坡豫新電器三方分別持股49%、45%、和6%。其中豫新電器也是有豐隆電器掌控,所以實際已經有51%股權在豐隆電器掌握。由於控制權不在自己手中,劉炳銀多次收購轉型計劃都失敗了,因為不管他提什麼要求都會被董事會拒絕。
在1997年,劉炳銀看中空調市場,試圖進軍空調領域,但是遭到了新加坡董事會強烈反對,理由是盲目介入、風險過大。
在2000年又有一次機會進軍空調市場,最後還是被新加坡董事會拒絕。
劉炳銀欲哭無淚,在2001年因胃癌在廣州去世。
後來當地再次將新飛39%的股權出售給了豐隆,至此豐隆對新飛電器的持股比例高達90%!
於是在2006年,新加坡連續空降400多名高管,將新飛所有中高層管理大換血。由於他們不熟悉中國的市場,盲目進軍小家電,質量難保證,市場負面訊息不斷,使得銷售額進一步下滑。
2017年11月新飛公司宣佈破產重組,此後在2018年2月8日,宣佈經歷三個月破產重整投資人確定為豐隆亞洲。
別人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是新飛卻是被外來的和尚給念死了,要是早早把握住空調市場,聽了劉炳銀的建議,說不定新飛能成為美的、格力這樣的大企業。
任何時候,自主經營權都是必不可少的,任憑資本綁架實業,外行亂入,胡亂操作,只有死路一條! -
3 # 大河報
先來答疑:新飛沒有破產!新飛廣告做的好、不如新飛冰箱好!新飛曾是中國最老牌的冰箱品牌之一,是很多人家裡的第一臺冰箱,更是新鄉這片土地和新鄉人的驕傲!近期有訊息稱新飛經歷了停產風波後最終走向了清算破產,一代人的記憶終結。對於網上傳言,新飛電器破產清算新飛電器在官方微博進行了闢謠:重整程式正有序進行。
6月12日,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管理人釋出的《關於新飛電器依法重整進展情況的公告》。根據公告所說,目前,新飛處於重整執行階段,且進展順利。按照重整計劃路線圖,新飛公司創新性運用股權拍賣形式招募重整投資人。此次公開拍賣目的為招募適格重整投資人,是依據重整計劃進行的公開拍賣,而不是被動的資產司法拍賣。
破產重整≠破產清算企業面臨破產的時候,會有很多種的處理方式,其中包括破產清算、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等,破產清算是對企業資產進行拍賣等的處理,而破產重整是引入外部資金,避免企業破產。
網友觀點:天涯浪子:我家就用的新飛冰箱,質量完勝美的之流,可惜了。
Sunshine揭素忠: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
中年中醫師:新飛啊,新飛啊,新時代的新飛!
MN唐曉娟:我們的新飛,一直支援你。
愛你的生活7:時代在變,產品需更新換代,產品與網際網路的互動,……相信有一天你還會獨佔鰲頭!
黃玉卿HmYorking:希望新飛能夠得到新的發展吧!
ZHAO_JUNJIAN:新飛電器可是當年的王啊。
金融小仙女雪兒:正在推進重整程式。
黑痘兒菇涼:希望我大新鄉企業好起來!
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這句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見證了新飛公司曾經的輝煌與榮譽。我們期待經歷了重整涅槃的新飛在家電市場重獲一席之地。(X)
-
4 # 財經無忌
知名品牌新飛將被拍賣的訊息這兩天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
作為曾經冰箱行業的龍頭企業,新飛在最近的十年間迅速衰落,現在不得不接受破產重組的命運——根據阿里拍賣平臺顯示,新飛名下三家實體公司將100%進行資產拍賣。
不過即使面臨困境,但市場上依然有不少人士看好新飛。訊息顯示,包括康佳、國美、萬寶等企業都將參與此次新飛的資產競拍,其中康佳被認為是最為合適的買家。
1、
當年憑藉一句「新飛廣告做的好,不如新飛冰箱好」的廣告語,新飛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並在2002年一躍成為當時行業排名第二的企業。
即使是2005年,在冰箱行業整體低迷的大形勢下,新飛依然創下最高歷史紀錄,冰箱產銷量達到300萬臺。
不過這也是新飛歷史上的高點,隨後新飛一路下滑,並與市場漸行漸遠。
新飛的沒落一方面是由於體制原因——上世紀90年代,在中外合資的大潮中,新加坡人以51%的股份,成為了新飛的新主人。2000年,新加坡人又擴大了控制權,佔股達到了90%。
雖然我們得承認,在20多年前中外合資給新飛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企業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進入2000年以後,外資企業的「不接地氣」,讓新飛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和市場逐漸脫節,並導致了人才的大面積流失,最終失去了領頭羊的地位。
資料顯示,2011年新飛品牌從行業第二躍出全國前五,市場份額連年下跌,並於2014年跌出全國前十。
當然另一方面,包括冰箱在內的整個家電市場,在2000年以後進入了白熱化的競爭,很多知名品牌都漸漸失去了競爭力,再加上最近這幾年,電商渠道和帶有網際網路思維的新品牌崛起,更讓傳統家電企業無法適從,在市場中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2、
相中新飛的「接盤俠」並非沒有眼光,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康佳還是國美,實力都不容小覷。
先說國美,作為曾經的家電賣場的主要競爭者,國美至今依然牢牢控制了強有力的線下家電銷售渠道——即使是在創始人不在位的情況之下,國美還保持著較好的經營水平。
此次出擊新飛,顯然是看中新飛的品牌資源和多年積累的家電生產能力,如果國美能競拍得手,對於佈局其倡導的「共享零售」概念,無疑是增加了一枚有力的籌碼。
但對於新飛來說,國美或許並不是最佳的歸屬——從目前參與競拍的企業來看,最為匹配的或許是康佳。康佳也被認為是最佳的買家。
康佳本身也是家電行業的明星企業,多年來積累了強大的生產和管理能力,同時康佳有完整梯隊的管理生產方面的人才——和新加坡人不一樣,這些精兵強將是馬上能投入「中國式」競爭的,這對於新飛來說就像收穫了一枚「能量棒」。
這還不是全部。
和國美不一樣,康佳對製造行業還懷有深厚的「情懷」。作為一傢俱有央企背景的企業,康佳對中國製造願意也有能力進行持續的投入,並和康佳自身進行技術方面的共享和協作。這麼多年來,新飛也積累了不少專利技術和品牌價值,雙方的互通有無,無疑將提升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和研發能力。
事實上,雙方共享的除了品牌和核心技術之外,康佳和新飛在產能和產品的佈局上也能互補。康佳的大本營在深圳,而新飛是中原地區的重要工業企業,兩者在全國範圍內,剛好能形成南北的區域互補。
在產品上康佳本身就有白電產品,新飛業已成名的冰櫃系列產品,則能補齊康佳白電上的產品矩陣和生產能力,形成更具有競爭力白電產品。據瞭解,康佳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位於安徽滁州,生產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白色家電,若收購新飛電器,會迅速擴大康佳的白電產能。
3
拋開康佳和新飛現有的傳統優勢不談,今年實行新戰略的康佳,也需要收入像新飛這樣具有一定資源的企業。
公開的訊息顯示,為實現千億產業,完成「以科技創新驅動的平臺型公司」的戰略目標,康佳已經對現有業務進行了重構,透過搭建「科技園區業務群」、「產業產品業務群」、「平臺服務業務群」、「投資金融業務群」四大業務群,實現產業格局的轉型升級。
根據目前新飛的拍賣資料顯示,新飛名下的幾個工廠園區,都納入此次拍賣清單。
顯然,康佳目前的戰略調整形成的產業佈局,也將「賦能」新飛原有的這些重資產,同時,這些廠區的改造和升級,對自身無論是提高產能還是騰籠換鳥,都具有很好的想象空間。
另一方面,從新飛的角度來說,找到一家和本身產業關聯度較高的企業,也是減少重組成本的重要辦法。
當然,這些也僅僅只是市場的猜測,一切的結果要等到本週的拍賣才能揭曉,「新飛」究竟飛入何家?值得期待。
(完)
-
5 # 電商報
新飛得救了!
眾所周知,昔日冰箱之王新飛於6月初在阿里拍賣上掛出了自己的拍賣資訊,即將“賣身”。就在今天早上,新飛終於等到了它的最終結局,康佳以4.55億的價格變身接盤俠。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6月29日早上10點,新飛在阿里拍賣平臺上的拍賣正式結束。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飛製冷器具有限公司及河南新飛家電有限公司(簡稱“新飛電器”)100%股權被康佳以4.55億元競得。
所拍賣的標的大致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房屋、土地、機器裝置等。
而從平臺上披露的資料顯示,這場拍賣一共有兩位競拍者。在昨天上午10點,開拍不到1分鐘裡,就已經有一位競拍者以4.5億元的底價參與競拍。本以為勢在必得,萬萬沒想到,在距離這場競拍的最後10分鐘,第二位買家康佳進場了。康佳以高出底價500萬的價格,成功成為了新飛的良人。
講真,這兩位競拍者所拍賣的時間真的是夠吸引大家眼球的,一個來勢洶洶,一個不緊不慢。時間上的區別對待,總是很容易顯露一個人的心事。但不管怎麼樣,拍賣塵埃落定,康佳是最終贏家是個不爭的事實。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都是家電企業,康佳這一次買下新飛,打的是什麼如意算盤呢?
即將重獲新生?從6月6日開始,新飛即將進行股權拍賣的訊息放出來之後,便引發了大家的紛紛議論。不僅是對這家老牌家電的惋惜,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紛紛猜想,誰會成為最終接盤俠。
其中,康佳、萬寶、格力、韓電、國美等巨頭都是大家猜測的物件,甚至有部分企業在開拍前就已經與新飛接觸。
如今花落康佳,或許也是在很多人的意料當中。實際上,在此前的6月15日,康佳內部人士就曾對澎湃新聞表示過,康佳參與競拍,是為了想進一步做大康佳的白色家電規模。
提起康佳,大家對它的印象便是彩電。作為改革開放後誕生的第一家中外合資電子企業,康佳已經由主業彩色家電向手機、白色家電、生活電器等全方位覆蓋。但最近七年,康佳的家電也不算太好,2017年康佳彩電業務下滑4%,因此才要向白色家電轉變。
所謂的白色家電則是指可以替代人類家務勞動的電器產品,譬如洗衣機、冰箱、空調等。而以上的種種業務,正好是新飛最為擅長的。況且新飛本身就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無論是質量抑或是使用者體驗,都在消費者心中有一定的地位。
倘若兩者透過優勢互補,新飛的未來還是很值得我們期待的。至於康佳本身,市場大多認為康佳會在後期使用新飛品牌,採用康佳和新飛的雙品牌戰略,擴充套件在河南的業務佈局。
這次買主的塵埃落定,標誌著新飛即將會有一個新的開始。同時也不禁讓我們反思,這個曾與海爾分庭抗禮的品牌,究竟是為何走向衰敗的呢?
新飛的甜蜜辛酸往事“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這一廣告詞曾經家喻戶曉。和大多數故事一致,新飛的衰敗始於輝煌。
新飛的前身是由一家成立於1964年的軍工廠轉型——新鄉市無線電裝置廠而來,地點位於河南新鄉。1984年之後,這家軍工廠在廠長劉炳銀的帶領下開始冰箱向等家電轉行,由此開啟了新飛的開掛之路。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砸冰箱事件”。為了保證質量過關,新飛和海爾一樣,同樣對生產不合格的400臺新飛冰箱全部砸爛。
新飛冰櫃
從這件事之後,不僅使新飛樹立了一個好的品牌形象,也提高了新飛人的質量意識。鼎盛之時,新飛一度達到300萬臺的銷量,市場佔有率高達20%,佔據當時國內市場前列的位置。與此同時,新飛也被列為中國冰箱界的四朵金花之一,另外三朵分別是海爾、容聲、美菱。
當然,印證新飛的輝煌,還有另外一個表現。在上世紀90年代,在新飛工作,是一件比擁有結婚三大件還管用的事情。據不少新飛人回憶,在1994年之時,新飛人一個月的工資就已經達到1700元,這放在整個中國,都是很高的水平了。“寧去新飛,不去銀行”一度成為當時新鄉年前人非常流行的口頭禪。
但甜蜜之中,便是隱藏在盛世下的危機。
同樣是在1994年,全國掀起了一場招商引資的熱潮,新飛也不免陷入其中。新加坡豐隆集團在1994年和2005年兩次收購新飛的股份,控制新飛90%的股份。自股份開始發生變動以來,新飛在產品定位和決策上便已經大不如從前。
企業經營的屢次失誤、高層不斷換血、工資發不出、廠房被燒、員工辦公、停產風波等危機接踵而來,新飛也逐漸在打擊中慢慢喪失了原有的地位和優勢,一步步淪為“賣身”的地步。
如今康佳入主新飛,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新的生機。不管怎麼樣,還是很期待這朵“金花”能夠重新煥發新彩,為我們創造更多家喻戶曉的產品。
回覆列表
新飛電器是典型的迷信西方管理體制導致的問題。
新飛電器前身是一個無線電小軍工廠,1983年劉炳銀接手的時候已經虧了70萬,當時搞好是改革開放的時候,於是劉炳銀開始轉型做冰箱,從此以後一路往上,到1994年已經行業前五,可以說前途大好。
90年代企業改制,那會各行各業都喜歡搞“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如果大家還有記憶的話,就會記得中華牙膏,實際上已經在1994年被聯合利華控股,樂百氏在2000年左右被達能收購,2000年後還有很多品牌都是這樣,比如說太太樂雞精,西安楊森,統一潤滑油,南孚電池之類的,從90年代到2000年以後,中國有很多民族品牌都搞起了和外資合資,或者是外資主導,新飛其實就是其中一例,這些品牌有的越做越大,有的逐漸消失不見。
1994年,新飛集團以佔比49%,新加坡豐隆集團佔比45%,新加坡豫新電器6%的股權比進行了合資,創立了新飛電器有限公司,到2004年新加坡豐隆收購了豫新電器母公司,拿到了豫新電器的6%的股權,這樣豐隆亞洲就佔據了51%的股份,成為新飛的絕對控股股東,隨後新鄉市又把39%的國有股權賣給新加坡豐隆,這樣豐隆就持有了絕對的控股權。
新加坡豐隆在控股了新飛以後,搞起了“西方先進經驗”,空降了一大批新加坡幹部,取代了中方幹部,在心扉集團搞起了“西方式管理經驗”,但是問題在於新飛電器是做製造業的,而不是搞金融的,再加上西方經驗和中國的國情格格不入,導致很多問題,舉個例子,當年格力電器中層幹部不過才100人,新加坡人來以後,暴增到300人,然後新加坡管理層級經常幹一些對於銷售根本沒有什麼用的營銷方案,比如說贊助賽車活動
其結果是其他土裡土氣的中國電器企業開始下沉銷售網路,從當年的一二線城市直接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銷售網路遍佈全國,而新飛的資金幾乎全部用來做一些對銷售沒什麼用的營銷活動了,對於銷售沒什麼用,新飛銷售逐年下滑,一直到今天的這個程度。
盲目相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問題不但發生在新飛電器身上,當年華人不自信,發生過巨多類似的事件,當年的玉柴機器也是這樣。
當年麥肯錫為什麼在中國混的順風順水,現在為什麼麥肯錫不行了?2000年左右的華人好忽悠,一個戰略諮詢成百上千萬花出去,什麼用都沒有,典型例子就是中國聯通和樂百氏的案例,到今天華人也看明白了,PPT是做的好,英文是講的很溜,可這對公司沒什麼用。
接地氣這個東西,我是一直在講,高大上的東西未必有用,西方管理經驗,西方理念在中國未必行得通,最近的例子就是領英了,領英是做招聘的公司,在百度上打廣告,大家可以現在去搜搜,還能搜得到,但是領英是搞“職場社交”的,中國就沒職場社交一說,同事就是同事,老闆就是老闆,你最近乾點啥事真的有慾望和老闆同事交流麼?你最近工作如何,職場如何真的想和老闆同事交流麼?未必吧。
花了這麼多錢,始終沒什麼進展,在美國職場社交是行得通的,在中國,沒什麼戲。不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