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風嬙遙度天際

    奸雄

    奸雄、梟雄,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梟雄”一詞也有不同的解釋(詳見下文),但是對於曹操而言,“奸雄”更為準確。

      所謂“奸雄”,就是“奸而雄者”。像嚴嵩、秦檜那樣,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奸而不雄,就只能叫“奸賊”;像董卓那樣,橫行霸道,蠻不講理,雄而不奸,就只能叫“梟雄”。梟雄這個詞,也有多種解釋。梟,本義是貓頭鷹,引伸為首領、魁首、雄長,比如鹽梟、毒梟;也引伸為驍勇、豪雄、桀驁不馴,比如梟 騎、梟將。所以,《現代漢語詞典》對“梟雄”的解釋,就是“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傑出的人物;魁首”。魯肅說“劉備天下梟雄”(《三國 志•魯肅傳》),黃權說“劉備天下梟雄”(《後漢書•劉焉傳》),便都是看出劉備乃“智勇傑出的人物”,驍勇、 豪雄、桀驁不馴;而我們把董卓看作梟雄,則指他“強橫而有野心”。梟雄是“強橫而有野心”,則奸賊就是“奸滑而有賊心”,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奸雄者,奸詐而又豪雄也。那麼,曹操是這樣的人物嗎?

      是。

      曹操從小就奸猾。他這個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時候的表現也不好。

      實際上曹操出生成長於一個宦官家庭。他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而曹騰則是當時頗有名氣的大宦官,封費亭侯,任大長秋。大長秋是宦官中的大官,秩二千石,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省部級”。曹騰的為人,在宦官中算是相當不錯,和士人的關係也比較好。他做過一些不光彩的事,也做過許多好事、大事, 所以《後漢書》中有傳。但不管怎麼說,曹操總歸是宦官養子之子。這在當時,就要算作出身不好。但家境應該是好的,至少不缺錢花。曹操的父親曹嵩後來官居太尉(名義上的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就是出錢一億買來的。曹家既然這麼有錢,曹操小時候就完全有可能過著紈袴子弟的生活。

      曹操受的家教可能也不怎麼樣。曹嵩對他這個兒子的教育,大約是很少過問的。曹操自己的詩說:“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所謂“三徙”, 是說孟子的母親為了保證兒子有一個好的環境,不受壞的影響。竟三次搬家。所謂“過庭”,則是說孔子的兒子兩次從庭院走過,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學詩,一次叫他學禮。這樣的事情,在曹操家裡都沒有發生過。看來,曹操小時候,父親母親都不怎麼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錯,曹操便成為一個“問題少年”。《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說,曹操年少時,“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他叔叔實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應該好好管教一下這個兒子。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個鬼點子,來對付他那多管閒事的叔叔。有一天,曹操遠遠地見叔叔來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狀。叔問其故,則答以突然中風。叔叔當即又去報告曹嵩。等曹嵩把曹操叫來一看,什麼事都沒有。曹操趁機說,我哪裡會中什麼風!只因為叔叔不喜歡我,才亂講我的壞話。有這麼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墊底,自然以後叔叔再說曹操什麼,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為。

      曹操的哥們兒袁紹、張邈等人,大約也是同類角色。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胡鬧,事情做得十分出格。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說,有一次,一家人家結婚,曹操和袁紹去看熱鬧,居然動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倆先是躲在人家的園子裡,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聲大叫:有賊!參加婚禮的人紛紛從屋裡跑出來,曹操則趁亂鑽進洞房搶走了新娘。匆忙間路沒走好,袁紹掉進帶刺的灌木叢,動彈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聲:賊在這裡!袁紹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 來。

      顯然,青少年時代的曹操,是一個典型的公子哥兒,遊手好閒,不務正業,鬼點子和壞主意層出不窮。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曹操是一個調皮搗蛋、不守規矩的人,也是一個奸詐狡猾、詭計多端的人。所以《三國志》說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因此許多人沒把他放在眼裡(世人未之奇也),甚至鄙視他(薄其為人)。比如南陽名士宗世林,就自稱有“松柏之志”,堅決不和他交往(見《世說新語•方正》)。

      然而有一個人卻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當時的太尉橋玄。橋玄認為曹操是難得地人才,將來平定天下,非操莫屬,因此竟以妻兒相托。橋玄說: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材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這話是記載在《三國志》正文的,應該靠得住,也有道理,因為曹操並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紈袴子弟。 孫盛的《異同雜語》說他“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張讓時,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這說明曹操是一個胸懷大志、雄心勃勃的 人。既雄心勃勃,又奸詐狡猾,十分符合“奸雄”的定義。

      那麼,曹操自己怎麼看?

      曹操自己好像也很認同“奸雄”這個評價。這個評價是許劭給出的,而結交許劭則是橋玄的建議。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今河南省平輿)人, 是當時最有名的鑑賞家和評論家。他常在每個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叫“月旦評”,又叫“汝南月旦評”。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從此進入上層社會。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許劭的好評。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評,還是天機不可洩漏,無論曹操怎樣請求,許劭都不肯發話。最後,許劭被逼得沒辦法,才冒出這麼一句:你這個人呀,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後,大笑而去。

  • 2 # 1綠城奇石

    曹操是梟雄,因為他挾天子而令諸侯,經過自己征戰,戰勝很多諸侯,擴大地盤,為後來成立魏奠定基礎,成為三國之一

  • 3 # 軸承大全

    奸雄、梟雄,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梟雄”一詞也有不同的解釋(詳見下文),但是對於曹操而言,“奸雄”更為準確。

    所謂“奸雄”,就是“奸而雄者”。像嚴嵩、秦檜那樣,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奸而不雄,就只能叫“奸賊”;像董卓那樣,橫行霸道,蠻不講理,雄而不奸,就只能叫“梟雄”。梟雄這個詞,也有多種解釋。梟,本義是貓頭鷹,引伸為首領、魁首、雄長,比如鹽梟、毒梟;也引伸為驍勇、豪雄、桀驁不馴,比如梟 騎、梟將。所以,《現代漢語詞典》對“梟雄”的解釋,就是“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傑出的人物;魁首”。魯肅說“劉備天下梟雄”(《三國 志•魯肅傳》),黃權說“劉備天下梟雄”(《後漢書•劉焉傳》),便都是看出劉備乃“智勇傑出的人物”,驍勇、 豪雄、桀驁不馴;而我們把董卓看作梟雄,則指他“強橫而有野心”。梟雄是“強橫而有野心”,則奸賊就是“奸滑而有賊心”,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奸雄者,奸詐而又豪雄也。那麼,曹操是這樣的人物嗎?

    是。

    曹操從小就奸猾。他這個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時候的表現也不好。

    實際上曹操出生成長於一個宦官家庭。他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而曹騰則是當時頗有名氣的大宦官,封費亭侯,任大長秋。大長秋是宦官中的大官,秩二千石,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省部級”。曹騰的為人,在宦官中算是相當不錯,和士人的關係也比較好。他做過一些不光彩的事,也做過許多好事、大事, 所以《後漢書》中有傳。但不管怎麼說,曹操總歸是宦官養子之子。這在當時,就要算作出身不好。但家境應該是好的,至少不缺錢花。曹操的父親曹嵩後來官居太尉(名義上的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就是出錢一億買來的。曹家既然這麼有錢,曹操小時候就完全有可能過著紈袴子弟的生活。

    曹操受的家教可能也不怎麼樣。曹嵩對他這個兒子的教育,大約是很少過問的。曹操自己的詩說:“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所謂“三徙”, 是說孟子的母親為了保證兒子有一個好的環境,不受壞的影響。竟三次搬家。所謂“過庭”,則是說孔子的兒子兩次從庭院走過,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學詩,一次叫他學禮。這樣的事情,在曹操家裡都沒有發生過。看來,曹操小時候,父親母親都不怎麼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錯,曹操便成為一個“問題少年”。《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說,曹操年少時,“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他叔叔實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應該好好管教一下這個兒子。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個鬼點子,來對付他那多管閒事的叔叔。有一天,曹操遠遠地見叔叔來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狀。叔問其故,則答以突然中風。叔叔當即又去報告曹嵩。等曹嵩把曹操叫來一看,什麼事都沒有。曹操趁機說,我哪裡會中什麼風!只因為叔叔不喜歡我,才亂講我的壞話。有這麼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墊底,自然以後叔叔再說曹操什麼,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為。

    曹操的哥們兒袁紹、張邈等人,大約也是同類角色。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胡鬧,事情做得十分出格。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說,有一次,一家人家結婚,曹操和袁紹去看熱鬧,居然動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倆先是躲在人家的園子裡,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聲大叫:有賊!參加婚禮的人紛紛從屋裡跑出來,曹操則趁亂鑽進洞房搶走了新娘。匆忙間路沒走好,袁紹掉進帶刺的灌木叢,動彈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聲:賊在這裡!袁紹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 來。

    顯然,青少年時代的曹操,是一個典型的公子哥兒,遊手好閒,不務正業,鬼點子和壞主意層出不窮。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曹操是一個調皮搗蛋、不守規矩的人,也是一個奸詐狡猾、詭計多端的人。所以《三國志》說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因此許多人沒把他放在眼裡(世人未之奇也),甚至鄙視他(薄其為人)。比如南陽名士宗世林,就自稱有“松柏之志”,堅決不和他交往(見《世說新語•方正》)。

    然而有一個人卻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當時的太尉橋玄。橋玄認為曹操是難得地人才,將來平定天下,非操莫屬,因此竟以妻兒相托。橋玄說: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材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這話是記載在《三國志》正文的,應該靠得住,也有道理,因為曹操並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紈袴子弟。 孫盛的《異同雜語》說他“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張讓時,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這說明曹操是一個胸懷大志、雄心勃勃的 人。既雄心勃勃,又奸詐狡猾,十分符合“奸雄”的定義。

    那麼,曹操自己怎麼看?

    曹操自己好像也很認同“奸雄”這個評價。這個評價是許劭給出的,而結交許劭則是橋玄的建議。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今河南省平輿)人, 是當時最有名的鑑賞家和評論家。他常在每個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叫“月旦評”,又叫“汝南月旦評”。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從此進入上層社會。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許劭的好評。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評,還是天機不可洩漏,無論曹操怎樣請求,許劭都不肯發話。最後,許劭被逼得沒辦法,才冒出這麼一句:你這個人呀,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後,大笑而去。

    這就是曹操了。他大氣、深沉、豁達、豪爽、灑脫、風趣、機敏、隨和、詭譎、狡詐、冷酷、殘忍,實在是一個極為豐富、多面,極有個性又極富戲據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詐的一面,又有坦誠的一面。他的奸與誠統一於“雄”,他的善與惡也統一於“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惡的,所以我不稱他“英雄”、“梟雄”,而稱他“奸雄”。

  • 4 # 明史智行天下

    從古至今 沒有奸雄和梟雄英雄之分.只有勝利者 曹操是當時三國實力最強的 在百姓 手底的官員到吳國蜀國對他的評價肯定不會是一樣的.只有勝出者才是王道

  • 5 # 滄海一微風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三國演義》中的反面人物。曹操應該屬於中國歷史上爭議最大的人物,到底是奸是雄,我們先看看歷史名人的評價。

    毛澤東評價: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錢穆:曹操。。。是一大奸雄,故為歷史反面人物,此下中國歷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辭其咎。

    鍾惺: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歷史評價有褒有貶,無論褒貶都是後人對他的關注,究竟如何,歷史的車輪一直向前,評價也會繼續,正所謂: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 6 # 我來給你送快遞

    曹操不能簡單的歸為是英雄還是奸雄,對他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

    在《三國》當中,曹操被作為一個奸雄的典型,這是不公平不客觀的,當時封建王朝一直認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亂臣賊子,曹丕廢漢稱魏,所以曹操就背起一個奸詐的罵名。

    曹操除了政治軍事才能,還不能忽視他的文學造詣,曹操與他的兩個兒子曹植曹丕在歷史上並稱“三曹”,他們在文學中已經有了生命意識,對後人的文風影響很大。在三曹當中,曹操無疑是最有地位的,他的兩個兒子無論從哪方面看,都與其父的雄才大略相距甚遠,從來源上看,曹操的詩歌主要吸收了古代樂府詩的精華,而他另外創造了一種大氣磅礴的文風,他的詩歌流傳的並不多,可是影響很大——魯迅

  • 7 # 漫譚古今

    大家都說曹操是奸雄,尤其戲劇裡的白臉扮相,令人心裡不舒服。

    曹操的故事流傳下來,主要是靠兩部書,《三國志》《三國演義》。老百姓對曹操的認識,主要是看三國戲劇,聽三國評書。

    曹操的形象就是由史學家、小說家、劇作家的筆寫出來的,老百姓就隨著作家的筆,認識了曹操。

    如果曹操赤壁之戰勝了,滅掉了孫劉,統一了國家,輔佐漢獻帝治理國家,又選了合適的人當太子。曹操自己在丞相位置上退下來。歷史的描寫就不是奸雄了!一定是大大的忠臣!

    曹操到死也沒稱帝,他的兒子曹丕才稱帝,這也說明點問題吧。

    史學家褒揚蜀漢劉備,就因為劉備是正統,如果蜀漢不姓劉,那就另當別論了。

    再有一點,看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也好,成就一番霸業的也好,都是具有奸雄梟雄英雄的綜合體,單一性格品格的人是不會幹出大事業的。

  • 8 # 我是大粉紅

    我覺得他算是英雄吧,畢竟歷史人物有作為一個小人物我不好過多評價。因為三國志 跟三國演義都不一定是真實歷史。

  • 9 # 難擇只路

    梟雄。

      奸雄指的是很奸詐,狡猾,老謀深算奸雄應該指的是很奸詐,狡猾,老謀深算。

      梟雄指的是有強大的野心,但此時還不具備實力,還處在很底層的位置。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軍事家,官渡之戰是歷史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案例;

      政治家,曹操是個英雄,而非梟雄和姦雄所能比擬。曹操任人唯賢,極具雄才大略,三國演義裡的曹操雖然一致被認為是奸雄,但小說畢竟是小說,誇大的成分較多,所以從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綜合的來,曹操是一代英雄梟雄,他雖然奸詐,誤殺呂伯奢,但他的軍事才華,文學修養都不容忽視。

      曹操兩者都具備,東漢末年中原地區長期的群雄割據,給當時的百姓所帶來很大的痛苦,一度中原地區一時間沒有了人家,人口下降很厲害(好像當時中原地區還老鬧蝗災,百姓沒糧食,地震等自然災害),最後,曹操統一了北方,結束了群雄割據的局面,顯示出了他的英雄本色,而並非梟雄或者奸雄,他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的詩也是當時中國的一大文化,他的兒子曹丕、曹植都很有文學,魏國的建安七子很盛名。就說這些吧,希望採納,謝謝。諸侯逐鹿之亂世,曹操可以掃滅群雄;太平時節曹操可以使天下富強。

  • 10 # 囧途愛美食

    奸雄幾乎和曹操已經成為一個意思了。

    當然是奸雄了!

    《三國演義》中,魏、蜀、吳三方的代表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可稱得上是三國時期叱吒風雲的三“雄”。千百年來,曹、劉、孫三人各得春秋筆法的一字褒貶而口碑流傳,即英雄孫權、梟雄劉備、奸雄曹操。

    徵之史籍,各有出處。

      英雄,指見識、才能或作為非凡之人。三雄之中,聲譽最佳。《三國志·孫權傳》記陳壽做評語曰:“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 又裴松之注引《吳歷》記建安十八年,曹操率軍號稱步騎四十萬攻孫權於濡須,孫權率眾七萬御之,相持一月有餘。

    曹操見孫權舟船器仗軍伍嚴整,不可侵犯,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乃撤軍還。 據此,孫權稱英雄,當之無愧。然而,雖然孫權量力周旋,善保江東,成鼎立之一足,實屬不易;但無論就志向抱負,還是文韜武略,乃至進取精神,以及對後世的影響而言,孫權都在曹操、劉備二人之下。

    “英雄”排名實居最末。

      梟雄,雄傑之謂,含有兇狠專橫的意思。稍帶貶義。名聲不如英雄好聽,但相較帶有一股強悍之風。 《三國志·周瑜傳》記劉備赴京口見孫權,周瑜上疏曰: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建議孫權扣留劉備,不使其返。按一部《三國演義》,劉備是被極力頌揚的人物,一舉一動都透著“仁義”二字,似與“梟雄”的稱謂不符。其實,歷史上的劉備少好結交豪傑,早年起義兵討黃巾,有雄才而不甘居於人下,敢於見利忘義,“梟雄”之稱雖出自敵口,但還算公允。

    劉備寄居曹操門下時,曹操曾從容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可見劉備之雄。較之曹操、孫權,“梟雄”雖不及“奸雄”,但勝過“英雄”。

      奸雄,即奸人之雄,本指淆亂是非的辯士,後來多以奸雄指富於權詐、才足欺世的野心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嫌我沒工作,要和我鬧離婚,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