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注張國榮

    我認為是限制了出圈。

    眾所周知,相較於商業電影,內地影市氛圍對文藝片並不算友好,一方面由於文藝片票房號召力不強,難以獲得公映機會,一方面由於影片導演個人意識、審美和價值取向過於濃厚,即便上映,也因為大部分觀眾接受度低而慘淡收場。

    在中國公映前,《羅馬》已經榮獲120項大獎及提名, 斬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外語片,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第76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和最佳外語片。頂著現象級光環,再加上《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自編自導、Netflix製造、“僅在中國大規模公映”等吸睛標籤,《羅馬》自三月初發布“確定引進”訊息以來備受影迷期待。

    而上映後,《羅馬》的票房表現卻只能用冷清、慘淡形容。據貓眼資料,上線超過半個月的《羅馬》累計票房不足五百萬,排片佔比更從上映首日的1.6%跌至忽略不計。

    《羅馬》面臨的票房窘境讓人不解,畢竟進口文藝片剛走出一波爆發行情,同屬“奧系”的《綠皮書》首週末票房便破億,累計票房達4.78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碾壓下拿下3.51億。

    2017年8月,曾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獎的《海邊的曼徹斯特》被引進中國,《海邊的曼徹斯特》平均31.51%的上座率,說明全國藝聯的創新實踐已經收到了效果,當然這也是開先河地採取了藝聯專線發行的方式,這也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分線發行。

    不過《羅馬》在票房上失利暴露專線發行短板,現階段藝聯模是想要發掘優秀藝術片和藝術片導演,並保證影片的場次和排片,讓影片在上映之初不被市場擠壓,但缺點是覆蓋面積小、覆蓋人群狹窄。

    對《羅馬》這種小眾但高口碑、有明顯市場需求的進口文藝片,專線發行暴露的是影片宣發上的短板——無法將觀眾請到影院,票房自然後繼無力,而票房越慘淡,藝術電影的未來就越難。

  • 2 # 好好耗

    雖然 阿方索.卡隆 絕對算得上是知名導演,但這部西班牙語的文藝片在美國也是小規模上映,並沒有鋪開,其實也不可能鋪開--院線不會大規模排這類電影。

    如果藝聯專線不引進的話,我相信我們就沒可能在國內大熒幕看到了。

    解釋一下藝聯:全稱”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2016年成立。中國電影資料館牽頭,聯合國內主要電影院線發起的長期放映藝術電影的社團組織。

    藝術影廳主要放映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中外影片。其中中國產影片主要為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中國產新片、口碑較好的二輪影片、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外國影片主要為進口批片、影展片,包含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和近年來獲得了世界主要電影節獎項的佳作,以及好萊塢商業大片之外來的自世界各國的優秀的有獨特藝術價值的現當代影片。

    至於出圈我認為沒有這個可能。

    跨年夜 畢贛 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是大規模公映的,卡司也算是有圈外的明星了。

    收穫了2.8億的票房,但不明真相的觀影群眾難以消化畢贛的菜,只能說口碑不佳。

    也算是出圈了,但我估計大部分人不會再買畢贛的票了。

  • 3 # 字斟劇酌

    眾所周知,相較於商業電影,內地影市氛圍對文藝片並不算友好,一方面由於文藝片票房號召力不強,難以獲得公映機會,一方面由於影片導演個人意識、審美和價值取向過於濃厚,即便上映,也因為大部分觀眾接受度低而慘淡收場。

    導演李睿珺曾回憶2015年《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上映時的境況:幾乎沒有公司願意發行這部電影,出品方之一的方勵決定自己幹,起初計劃在全國選擇200家影院針對性地上映,但因條件限制只能全線鋪開,結果上映首日排片為0.5%,次日只剩百分之零點零幾,電影最終票房不到百萬(81.5萬),連宣發費都覆蓋不了。

    事實上,《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豆瓣評分7.9,更曾被提名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優質影片尚且如此,文藝片生存空間之狹窄可見一斑。

    2016年10月,為改善藝術電影市場環境,同時也參考了國外以藝術影院“分線放映”滿足不同觀影群體內容需求的模式,中國電影資料館牽頭,聯手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暖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百老匯電影中心、北京微影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該聯盟在第13屆長春電影節上正式啟動。

    美國藝術片體系由獨立運營的藝術影院撐起,如連鎖經營的Landmark和Sundance等規模院線。中國則由商業院線構成藝聯主力,藝聯規定加盟影廳需保證每天至少放映三場藝術電影,同時每週至少保證10個黃金場排片,作為回報,影院將能享有影片三個月“長線放映”的政策。

    成立之初,萬達電影院線、百老匯電影中心、江蘇幸福藍海影院等院線方拿出分佈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個影廳,作為首批加盟影廳放映藝術電影。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4月,藝聯加盟影院數量不斷增加,已經覆蓋了248個城市3222家影院,加盟銀幕達到3795塊。不難看出,經過三年的市場培育和發展,藝聯已經初具規模。

    藝聯開“專線發行”先河,擇片“品相”逐漸清晰

    藝聯的成立毋庸置疑為文藝片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曾公佈一組資料,文藝類動畫電影《犬之島》在國內全線上映時,有98.7%的全國藝聯加盟影院參與排片,影院數量佔全部排片影院的16.0%,產出票房卻佔到了總票房的50.1%;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全線上映時,有98.2%的全國藝聯加盟影院參與排片,影院數量佔比15.3%,產出票房佔影片總票房的41.4%。

    也就是說,在影片全線發行的前提下,藝聯加盟影院對藝術片的票房貢獻更為突出,渠道細分側面提高了影院的“銷售能力”。

    市場風向逐步流轉,更進一步細化市場的“專線發行”也進行了多次試水。區別於全線發行,選擇專線發行的電影僅登陸藝聯加盟院線,做排他性發行,而不在其他非加盟影院上映。

    原因不難分析,如果不在片源上對藝聯影院有所傾斜,讓其獲得區別於商業院線的獨家片源,則加入藝聯對影院來說並無實質意義。

    一切發行行為最終都是商業行為,即便加入藝聯,院線仍會有商業層面的考量,選擇給一些小眾文藝電影場次和排片,便是以犧牲觀眾接受度更好的商業片的場次、排片和最終票房為代價。無論是國內文藝片出品方還是國外文藝片的引進方,更“恰當”的做法,是以專線發行的形式與影院共享收益、共擔風險。

    2017年8月,曾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獎的《海邊的曼徹斯特》被引進中國,開先河地採取了藝聯專線發行的方式,這也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分線發行。66個城市的190家藝聯加盟影院為該片開放了270塊銀幕,銀幕佔比未達到當年市場銀幕總量的1%,其最終票房停留在818.1萬,作為一次市場試水,其象徵意義遠無法用票房表現衡量。

    此後,專線發行的動作越來越頻繁,據藝聯最新公佈的資料,在過去三年中,藝聯採取專線放映、聯合放映和舉辦影展等形式,共發行放映了80部藝術影片,其中專線放映共計12部。《波西米亞狂想曲》《三塊廣告牌》《第三度嫌疑人》《尼斯:瘋狂的心》等進口文藝片,《路過未來》《不成問題的問題》《撞死了一隻羊》《阿飛正傳》等中國產文藝片均採取了專線發行方式。

    在筆者看來,藝聯專線發行的電影“品相”逐步清晰——即電影有一定品質感,大部分已經在國外獲獎,但主創團隊國內知名度普遍較低,影片內容往往較嚴肅、脫離主流觀眾口味,與商業爽片相比並不具備票房爆款的基因。如果沒有適合的引進和發行渠道,很可能只能與內地觀眾“網盤見”。

    《羅馬》失利暴露專線發行短板,藝聯模式效果存疑?

    由此看來,《羅馬》正是一部藝聯品相十足的電影。全片圍繞著上世紀70年代墨西哥城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的僱主和保姆展開,兩個不同階級女性的命運折射出墨西哥的時代動盪和變遷。為了重現阿方索·卡隆童年記憶中的家鄉,《羅馬》反主流地使用黑白色調烘托年代感,並穿插了大量橫搖鏡頭和固定鏡頭。

    典型的作者電影風格,再加上其早在去年12月就登陸Netflix,內地引進滯後、盜版資源已經氾濫,引進的是普通2D版本而非杜比全景聲版等硬傷,《羅馬》票房上的失利似乎情有可原。

    然而,據筆者不完全統計,2009年至今,內地至少上映了24部奧斯卡提名及獲獎影片,其中僅《一次別離》《藝術家》《第一夫人》票房不足500萬——換句話說,《羅馬》一朝倒退回2012年《一次別離》的票房表現。實際上,經過七年時間對觀眾和市場的培養、孵化,文藝片的處境已經改善不少。《羅馬》更堪稱一部口碑佳作,內地上映之前,自媒體夾道歡迎,張靜初、梁文道等大咖爭當“自來水”,其在豆瓣、貓眼、淘票票的評分達到8.2、8.6、8.6,而今年以來實現“豆貓淘888”的院線電影不足10部。

    我們需要釐清的問題是,《羅馬》“開倒車”的背後,有沒有更值得挖掘和思考的原因?

    筆者認為,現階段藝聯模式的缺點和短板,或許正是癥結所在。

    藝聯被視作內地藝術院線建設的一次“實質性進步”。目前看來,其效果是發掘優秀藝術片和藝術片導演,並保證影片的場次和排片,讓影片在上映之初不被市場擠壓,但缺點是覆蓋面積小、覆蓋人群狹窄。

    就《羅馬》而言,以長沙為例,據筆者查詢,5月29日、30日、31日播放《羅馬》的影院僅5家、4家、1家,因為票房慘淡,無一例外都安排在冷門場次。盜版資源的猖獗側面說明觀眾有強烈的觀影需求,而如果家附近沒有藝聯影院、沒有合適的時間段,觀眾是否就“被流失”了呢?

    藝術電影的“小眾”決定了其全線發行劣勢明顯,一來承擔不起高昂的宣發費用,二來無法區分藝術片觀眾和普通觀眾,不利於影片口碑的積累和擴散,在國內電影市場批次投放藝術影院的條件不足時,組建藝聯就成了一個“曲線救國”的動作。藝聯整合行業片源、發行資源、院線資源上的能力毋庸置疑,影片也得以借藝聯“背書”打上優質藝術片的標籤,省下大筆宣發費用。

    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些優勢對中國產文藝片更為適用,對《羅馬》這種小眾但高口碑、有明顯市場需求的進口文藝片,專線發行暴露的是影片宣發上的短板——無法將觀眾請到影院,票房自然後繼無力,而票房越慘淡,藝術電影的未來就越難。

    原本,讓影片找到合適的觀眾、讓觀眾更便捷的找到喜歡的影片,是分線發行最迫切的需求點。在網際網路影業公司對藝術電影運作越來越嫻熟的當下,藝聯模式顯然還有巨大的改進空間。

  • 4 # 許青竹觀娛

    在其他電影在考慮收益之時,《羅馬》卻在為上映發愁!

    《羅馬》——一部偉大而私人的電影

    文藝片《羅馬》講述的並不算“羅馬”的故事,片中的羅馬不過是墨西哥一個社群的名字。從1940年到1970年,墨西哥在短短的30年間經濟翻了5.5倍,這種經濟增長的速度在當時可謂奇蹟,而在1968年之後,墨西哥城更是舉辦了奧運會,那一屆奧運會參加的國家和地區達112個,這也是奧運會首次參加單位突破100個的歷史紀錄。

    當然墨西哥城的鐘聲響起之際,這個城市在Sunny下熠熠生輝,然而這個日新月異的國家卻在一瞬間被扼住了發展的喉嚨,產業升級失敗,經濟危機席捲而來,墨西哥在一瞬間成為了毒梟的天堂。在1971年6月時,墨西哥更是爆發了科伯斯克里斯蒂大屠殺,百名學生死於墨西哥軍方之手。導演阿方索·卡隆正是借這一部電影紀錄這一段歷史,實際上,這部電影就是阿方索·卡隆的記憶,片中其中一個小孩的原型就是阿方索·卡隆。

    從電影本身而言,《羅馬》無疑是偉大的,這部電影紀錄了墨西哥由盛轉衰歷史時期的一個片段,這也是墨西哥新時期的起點。導演阿方索·卡隆作為一個親歷者,他的電影忠於事實,電影中的情節甚至佈景等都是按照阿方索·卡隆小時候的生活場景作為模板。

    但這部電影毫無疑問也是極其私人。這部電影就是阿方索·卡隆自己的記憶,甚至就是他的自傳,就連阿方索·卡隆本人都親自表示這是一部私人電影,他僅以此片獻給自己的保姆。

    《羅馬》——一部成功又失敗的電影

    在國際的各大電影盛事中,《羅馬》憑藉著特殊的題材和極高的電影製作水準備受矚目。其實《羅馬》原定於2018年戛納首映,可惜當時戛納方面和影片發行方Netflix存在一些糾紛,所以後來《羅馬》便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並拿下該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此外,本次《羅馬》在第91屆奧斯卡中更獲得了10項提名,並且該片還同時獲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語片”提名,這種情況相當少見。自2000年之後,也唯有兩部電影同時獲得了這兩項提名。分別是《臥虎藏龍》和《愛》,後一部電影還是國內男演員胡歌最愛的一部電影。

    最後《羅馬》也拿下了最佳外語片,雖然沒有拿下最佳影片還是有些缺憾,但這個結局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可是在業內的成功,卻在電影院失敗。文藝片本來在電影市場中的盈利就是一大問題,因為很少有觀眾願意花錢去觀看這一類特殊題材的電影,因此無論是北美市場還是內地市場,《羅馬》的票房都是慘不忍睹。該影片在內地上映之後,首映票房僅有73.5萬,這個成績還遠遠不如一些中國產爛片。

    在這種背景之下,主流影院自然不可能在選擇《羅馬》,所以藝聯專線播放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當其他電影還在考慮“活得好”的時候,《羅馬》卻是在考慮“活下去”。

    藝聯會不會阻礙《羅馬》出圈呢?這個問題並不是問題,因為如果沒有藝聯,《羅馬》可能沒有上映的機會!

    羅馬——突破傳統的電影模式!

    當然,《羅馬》這部電影的盈利並非僅僅來自影院,實際上這是一部突破傳統電影模式的電影!

    據悉《羅馬》原本於2016年開拍,可是中途出現了資金問題,後來Netflix出錢買斷了這部影片。傳統的電影都是依靠影院獲得盈利,然而Netflix的做法卻恰恰相反。Netflix對播放影院提出了必須使用70mm膠片放映等要求,可大多數影院並沒有條件或者不願意配合,所以《羅馬》上映的影院寥寥無幾。

    實際上,這也是Netflix想看到的結果。目前《羅馬》最主要的觀看渠道就是Netflix網站,這也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因為Netflix的行為已經觸及到了傳統的影院發行制度。試想,如果有一天在Netflix就可以觀看電影,那麼觀眾還願意踏進電影院嗎?

    不過關於這個問題,還是需要時間給出答案,也許未來傳統的電影院發行制度將會被打破,而《羅馬》則是起點。

  • 5 # 人間是劇場

    恰恰相反,我認為如果不是在藝聯專線發行,《羅馬》的票房可能會更慘淡。

    《羅馬》是2018年令業內人士感到最為驚豔的影片,5月10日在中國公映前,這部電影已經榮獲了120項大獎及提名, 包括第91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外語片,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第76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和最佳外語片獎等等,如果你問一個電影人,2018年他最喜歡的電影有什麼,如果不將《羅馬》列入 ,恐怕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電影人。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業內”這個詞,作為“墨西哥三傑”之一的阿方索·卡隆,或許是因為與Netflix合作,沒有票房壓力,他拍攝了自己從業以來最私人化的電影,《羅馬》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風雨飄搖的墨西哥城,一位年輕女傭先後經歷了未婚先孕和被拋棄,而她工作的女主人家也在此時遭遇家庭危機,同時被男人傷害的兩位女性,最終在苦難中涅槃重生。卡隆曾說電影中90%的場景來自於他的記憶,有些直接,有些則迂迴,“但都是關於那個塑造我的時代,或者說塑造墨西哥的時代,那正是墨西哥漫長時代變遷的起始點。”

    可以想象,《羅馬》這部私人化的電影,顯然不如《何以為家》、《小偷家族》那些同樣在國際上斬獲大獎,卻又具有普世性,更易引起共鳴的電影那樣有觀眾緣。也就是說,《羅馬》這部電影的私人化“屬性"就決定了它不是一部可以在票房上有競爭性的電影,你可以拿其作為教科書來觀摩學習收藏,但不得不說,不是所有人都接受、都愛看教科書。

    所以,《羅馬》5月10日在全國藝聯上映,首日票房73.5萬,兩日票房不到200萬,其實這個數字並不令人意外。如果《羅馬》全線上映而非僅在藝聯專線發行,在《復聯4》碾壓同檔電影的那個上映時段,我認為《羅馬》的票房也許還不如現在多。

    可以作為比較的是中國產文藝片《撞死了一隻羊》,影片與《復聯4》正面相迎,因為是在首藝聯放映,最終取得了千萬票房,已經創下了導演萬瑪才旦最好的票房成績,如果不是在全國藝聯發行放映,我想票房數字肯定會更低,因為在藝聯放映,至少有固定的影廳保持排片,而在普通院線,沒有票房,誰會給你排片呢?

    再比如,今年3月22日,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在內地上映,儘管有柏林影帝影后獎的“加持”和不俗的口碑,該片全線上映後卻依然票房乏力,僅為幾千萬。而奧斯卡熱門影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全國藝聯放映,卻取得了近億票房,成績不俗。

    而關於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有一組比較樂觀的資料,2017年10月,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有7部電影、90萬人次購票;2018年,票房增長了143%,觀影人數翻兩倍;2019年,票房和口碑再創歷史新高。業內預測,未來三年,中國觀看藝術電影的人群可以覆蓋1800萬人,這個龐大的數字也會推動中國中國產電影及中國觀眾的成長。

    因此,個人認為,《羅馬》票房不好,並非是選擇藝聯發行放映的”錯",而是非要以票房去要求這部藝術品的商業價值,就是人們的世俗了。而就長遠來看,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顯然對文藝片的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怎樣看待俄羅斯多城爆發抗議、數千人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