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崎峻戰史
-
2 # DS影片
本問題特請國內唯一日本航母專著——《日本航空母艦全史》作者給予解答!
1939年9月初,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爆發。很快日本方面也作出了反應。制定第四次戰備擴充計劃即丸四計劃,要求建造以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第四號艦(第三號艦信濃後來改裝為航母服役)為首的八十艘軍艦,總噸位321000噸。在丸四計劃這80艘軍艦中航母僅有一艘,編號130。
130號艦從其設計檢討階段開始所確立的中心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學習英國首創、正在建造中的光輝級航母,借鑑其由厚重鋼裝甲板構成的起飛甲板以及全封閉式的艦首。自從一次大戰後全直通式飛行甲板、舷側艦島成為正規航空母艦的設計慣例以來,鋼製飛行甲板和封閉式艦首是引領航母技術向戰後時代躍進的重要里程碑。一開始海軍軍令部只要求130號艦的飛行甲板能夠抵擋250kg炸彈(實際上是指與之接近的美軍500磅炸彈),但與各方探討過程中又修改為能夠抵禦從高度700米俯衝投下的500kg炸彈(與之接近的1000磅炸彈)。
為此目的,飛行甲板中部區域(預計最可能著彈區域)鋪設75毫米的CNC裝甲板下面再加20毫米的DS特殊裝甲,機庫頂部再追加一層10毫米厚的裝甲板,其與飛行甲板的裝甲板之間距離有70釐米,而機庫的側壁也有25毫米DS裝甲板防護。機庫側壁另有一項設計,即在其支撐柱之間設有長1.5米、寬0.7米的爆氣排放孔。採用封閉艦首結構,大大提高該艦抵禦風浪的能力。實現艦橋與大型煙囪的一體化,且高高聳立的煙囪有一個明顯向舷外飄飛而出的角度(26度),以儘量避免煙囪排氣攪亂氣流、影響戰機起降。開工建造時預計實際能搭載九六式艦戰24架、九九式艦爆24架、九七式艦攻30架,即總數78架,分裝在兩層機庫中。
新航母還有一個特點是最的彈藥輸送裝置,能夠將從彈藥庫提取炸彈至上層機庫的時間從兩分鐘縮短至45秒以內,使艦載機在更短時間內能夠完成作戰準備。一般的航母只能攜帶自身使用的航空燃料與武器,但這艘新型航母可以接納其他航母戰機降落後對其進行補給然後再起飛的,成為一個“海上前沿基地”。
1941年7月10日,丸四計劃130號艦在川崎神戶造船廠的第四船臺中開工建造,1944年3月7日宣告服役。這就是日本二戰最好的航母——大鳳號。雖然大鳳號的艦載機搭載數量比前面翔鶴級稍有下降是個遺憾,從噸位上來說又不如由大和級戰列艦3號艦改造而來的信濃號航母,但由於大鳳號對於未來航母發展趨勢的理解與實踐,對其投入的成本與時間之多,堪稱日本二戰最好航母當之無愧。不過大鳳號很快就在1944年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中被擊沉了。所以說,僅僅一兩件先進的兵器對於戰爭程序不會產生多少影響。戰爭比較的是綜合國力的強弱。
-
3 # 我有娃哈哈哈哈哈哈
二戰日本建造過很多航母,比如以日本二戰最高水平的大鳳號航母,綜合能基本相當,大鳳是專門設計的重防禦航母,載機上不如美國埃塞克斯級,機動性兩者均差不多
-
4 # Qiho
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建造的最具現代化意義的航母——大鳳號航空母艦 人員編制:2,038人 。艦長: 260.6米 。型寬: 27.7米。 滿載排水量: 37,270噸 。航速: 33.3節 。——武器裝備 (1)100公釐65倍徑雙連裝高射炮6座(12門); (2)九八式雙聯裝100毫米高射炮和九六式3聯裝25毫米機關炮2種。艦載機數量:63架。
大鳳號設計建造思想和設計特點: 想戰勝敵人首先自己要在戰場活下來!下水服役後日本大鳳號是防禦力超強,且最具有現代航母特點的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對其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深入到敵艦載機作戰半徑以內突擊敵方艦隊,並能在機動艦隊的前方擔當己方攻擊機群的中繼基地,以便日方艦載機能進行超遠端的“先發制人”的攻擊。這樣一來,“大鳳”號受敵方攻擊的可能也會增加,因此日本海軍對“大鳳”號的防禦能力要求極高——必須能抵抗500千克炸彈的俯衝攻擊和敵巡洋艦主炮的打擊
大鳳號防空能力超強:100毫米高射炮六座。(這種新式高射炮在射速,射高,精度,射程均全面超越老實127高射炮)。另外,雙聯25機關炮6座,三聯25機關炮17座,21號增強型對空警戒雷達三座。
為加強防禦力,艦載機一度從最初的126架銳減到61架。“大鳳”前後升降機的尺各重100噸,足以升降日本海軍在研的“天山艦攻”、“彗星艦爆”等各種新型艦載作戰飛機。
飛行甲板與機庫頂板之間有0.7米的空間,以防炸彈穿透飛行甲板危及上層機庫。裝甲是由20毫米的DS鋼板和75毫米的CNC裝甲板疊加而成,完全可以抗擊轟炸機500千克炸彈的俯衝攻擊。
大鳳號生不逢時,下水三個月便被美軍潛艇擊沉,其實這也好。就算不被潛艇暗算也要被美軍鋪天蓋地的其他航母群毆致死……
-
5 # 科羅廖夫
相比於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上較量都是由航空母艦為主要核心進行的對決,而傳統的“堅船利炮”的鉅艦時代似乎早已落伍,而二戰之中世界上最大噸位和體型的航母就是由日本完成建造的——“信儂”號航空母艦。
1944年11月11日在東京灣試航的“信儂”號航空母艦
“信儂”號航空母艦事實上原本並不是設計出來就是建造成為航母的,其原作為大名鼎鼎的“大和”級戰列艦型的第三號艦進行開工建設,並暫命名為“110號艦”。信儂原本預計在1945年3月末完成建設,但由於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在面對美軍戰機的大規模進攻時顯得無力而脆弱,大型戰列艦的建造優先度下降明顯。
由於在1942年6月,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二的航母兵力,日本海軍必須快速重建航母編隊,開始加緊建造以及將其他艦船改造成航空母艦。雖然信儂建造成為“大和”級戰列艦是眾所期待的事,但是隨著運輸大和標誌性的460毫米主炮的運輸艦“樫野”號被美軍潛艇所擊沉後,信儂這艘“110號艦”也難以繼續作為“大和”級戰列艦從而繼續建造下去了。
至此,日本海軍下定決心將“110號艦”改裝成航空母艦,並預計於1944年12月底服役。1942年末的“信儂”號已經完成了70%的建造任務量,燃氣渦輪機、9座鍋爐和艦前彈藥庫基座已經安裝完畢。由於日本逐漸處於下風,建造用的材料愈發難以獲得,所以日本海軍軍令部下令“信儂要在不影響建造工期的條件下,儘量簡化艦體構造”。
根據《第110號艦(改裝)主要專案細則》檔案,記錄了“信儂”號的主要引數:
•主要武裝包括艦載戰鬥機36架、艦載攻擊機18架、艦載偵察機9架,飛機機庫另有18艘艦載戰鬥機、18艘艦載攻擊機;
•飛行甲板的厚度要可以抵擋重型轟炸機投擲的500公斤炸彈的襲擊,而艦體後部的飛機機庫的厚度需要能夠抵擋800公斤炸彈的襲擊;
•側舷防禦上,側舷的建造要求和“130號艦”(即“大鳳”級)等同,要求可以抵禦巡洋艦的200毫米炮彈直接打擊;
雖然“信儂”號在建造階段,坎坎坷坷,還一度退回船塢返工,但是信儂還是按照預定期限,於1944年底完成了建設任務,這艘被日本海軍寄予滿滿厚望的航母於11月中旬完成了各式艦載機的起降試驗,均取得了成功。
由於在“信儂”號母港——橫須賀上空在當時頻繁有美軍的B-29轟炸機飛行,所以日軍估計短時間內美軍會對“信儂”號發起空襲行動,所以在11月24日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大將在550號電令中釋出指示:“‘信儂’號及第十七驅逐艦隊儘快從橫須賀出發,前往瀨戶內海西部的吳港(位於廣島)。
11月28日下午1時許,艦隊從橫須賀軍港出航,在金田灣經過短暫調整後,28日下午6點30分艦隊進入外海。而僅僅次日凌晨3時許,美軍潛艇自水面下3米,距離“信儂”號1280米外發射了六枚魚雷,分兩批發出,其中有4枚擊中航母側舷,之後“信儂”號開始緩慢傾斜,排水泵等器械也發生了故障,被魚雷擊中近7小時候,“信儂”完全沉沒,位置在北約33度06分,東經136度46分。
僅僅在出海17小時的處女航中,滿載排水量足有7萬1千噸的“信儂”號就遭到美軍潛艇攻擊而被擊沉,包括艦長在內的1435名水兵陣亡,這也是世界軍事史上被潛艇擊沉的最大排水量軍艦,知道二戰之後接近20年之後,美國海軍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81000噸)的服役,才超越了“信儂”當年所保持的世界紀錄。
-
6 # 果汁kuk
理論上是大鳳,因為大鳳最貴,造價高達一億日元,翔鶴級也就八千萬,信濃更不要說,大和級造價也就1.2億,信濃又沒有大和那一堆火炮,造價也應低於一億。最貴的造價給大鳳帶來很多新技術,新船型,良好的裝甲防護,最好的引擎,最好的防空炮。理論上優於翔鶴級,不過就是運氣差,加上指揮官忽略損管讓大鳳帶傷戰鬥,終於走上列剋星敦的老路。如果論表現,二戰最優秀航母當屬翔鶴級,珍珠港炸機場,珊瑚海擊沉列剋星敦,擊傷約克城,瓜島海戰兩次擊傷企業,打殘大黃蜂導致大黃蜂最終沉沒。起優秀的損管也讓其在兩次俯衝轟炸中倖存。
-
7 # 氾海驚鯢
戰功最顯著的舊日本海軍航母——赤城、加賀
實戰中最均衡且領先同時期各國航母的舊日本海軍航母——翔鶴、瑞鶴
理論上防護能力最強噸位最大的舊日本海軍航母——信濃
最具現代化(封閉艦艏、裝甲航母)的舊日本海軍航母——大鳳
個人覺得綜合來講,翔鶴瑞鶴是日本最好的一級航母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在太平洋戰爭中,要論日本海軍效能最好的航空母艦,肯定非翔鶴級大型航母莫屬。作為日本海軍在擺脫條約束縛後傾力打造的精銳戰艦,翔鶴級凝聚了之前十餘年航母建造和改造的經驗成果,在攻擊力、機動性、防護性等各方面都按照軍方的要求嚴格設計,作戰能力相比條約時代的航母有較大提升,號稱機動部隊的最理想航母。自奇襲珍珠港後,“翔鶴”、“瑞鶴”始終奮戰在最前線,參與了除中途島海戰之外的所有航母戰鬥,這一記錄是其他日本航母無法企及的,特別是中途島慘敗後,翔鶴級作為碩果僅存的大型航母挑起機動部隊的大梁,頻頻出擊,雖取得一定的戰果,但終究難挽敗局,最後都在浩瀚的太平洋中找到了歸宿。
建造背景在太平洋戰爭之前三十年間,日本海軍對美作戰的基本構想就是“漸減迎擊”作戰,即利用太平洋的寬廣縱深對自東面而來的美國艦隊實施層層截擊,削弱其實力,最後在日軍預想海域進行艦隊決戰,鎖定勝局,其實就是照搬日俄戰爭全殲俄國艦隊的作戰模式。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日本海軍的作戰訓練、武備研發也都圍繞“漸減迎擊”為中心展開。到20世紀30年代,“漸減迎擊”已經細化為“九段作戰”,即將截擊行動和最後決戰分為九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以設想兵力展開作戰,其中在第四階段日軍預想美軍會以強大兵力佔領馬紹爾群島一線,此時派出以2~4艘超級戰列艦和2~4艘大型高速航母為核心的機動部隊,對美軍艦隊實施先發制人的航空攻擊。1936年1月,日本宣佈退出旨在修正1930年《倫敦條約》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會議,同年12月,《華盛頓條約》失效,持續十餘年的“海軍假日”宣告結束。從條約桎梏中解脫出來的日本海軍立刻按照“九段作戰”的設想全力擴充軍備,在1937年度第三次軍備補充計劃(簡稱③計劃或丸三計劃)中,著眼於第四階段機動作戰的需要,建造2艘超級戰列艦和2艘大型航母。丸三計劃準備建造66艘各類艦艇,總噸位達到27萬噸,其中第1、2號艦就是“大和”、“武藏”號戰列艦,而第3、4號艦就是“翔鶴”、“瑞鶴”號航空母艦。
技術設計翔鶴級列入造艦計劃時恰逢進入“無條約時代”,在噸位、武備上不再受到任何限制,日本海軍艦政本部決心集中精華人才,精心規劃,設計出最為理想的大型航母。翔鶴級的設計工作由艦政本部第四部第四班以矢崎正經造船中佐(後晉升海軍技術少將)為中心的團隊負責。海軍軍令部早在條約失效前的1934年就展開對未來理想航母的研究,最終對翔鶴級航母提出的技術指標是:標準排水量23500噸,載機量與完成現代化改裝的“赤城”、“加賀”號相當,達到96架,最高航速達到34.5節,續航力為10000海里/18節,重點加強彈藥庫、輪機艙等要害部位的防禦,使之能夠抵禦航空炸彈和炮彈的攻擊,此外,吸取“友鶴”事件和“第四艦隊”事件的教訓,對復原性和船體結構強度也給予高度重視。翔鶴級以“飛龍”號航空母艦為基礎,可視為“飛龍”號的擴大改良型,同時汲取了“赤城”、“加賀”號大改裝的經驗,可以說是集多年經驗教訓於一身,各方面效能都趨於完善,是標誌著日本航空母艦建造技術最終成熟的經典之作。
艦體:為了獲得高航速,翔鶴級採用長寬比達到9.6的修長艦體,降低了幹舷高度,並在日本海軍艦艇中首次採用球鼻首,有效減少興波阻力,提高艦船推進效率。在球形艦首內安裝了最新式的零式水中聽音器和九三式水中探信儀,用於偵測潛艇,在理想狀態下探測距離可達20000米。翔鶴級採用縱向雙舵設計,以提高機動性。球鼻首和雙舵設計也被後來的“大鳳”號航空母艦及大和級戰列艦所採用。翔鶴級的艦體復原性非常良好,“瑞鶴”號在服役前曾經在風速50米/秒的颱風中航行,橫搖幅度達40度,依然平安無事。
飛行甲板:翔鶴級飛行甲板,全長242.2米,前端寬18米,中部最寬處為29米,後端為26米,除了首端和尾端各有一小段採用鋼製甲板外,整個飛行甲板都用寬12~15釐米的木板鋪成。在飛行甲板前段、中段和後段各有一座飛機升降機,其中前部升降機尺寸是13×16米,中、後部升降機都是13×12米。在前部升降機前方有一道油壓起倒式遮風柵。在後部升降機右側設有收放式起重機,用於吊運艦載機。翔鶴級安裝的著艦制動裝置是吳式四型10座,共有10道橫向阻攔索,此外還有兩座空廠式三型滑行制動裝置。
機庫與艦橋:翔鶴級設有雙層封閉式機庫,三部升降機均貫通兩層機庫,每部升降機前方都被劃分為一個庫區,上下兩層機庫各有三個庫區。在升降機前後都有設有防火扉,上層機庫的側壁特意使用薄外板,以便在機庫發生爆炸時向舷外施放能量,減少對軍艦主體結構的破壞。在機庫中有彈藥升降機大小各一部,從下層機庫甲板(上甲板)下方的彈藥庫內提取炸彈、魚雷等武備。翔鶴級的武器搭載數量是:91式改航空魚雷45枚(視情況可再增加9枚)、800千克炸彈60枚、500千克炸彈60枚、250千克炸彈312枚、60千克炸彈528枚、30千克炸彈48枚。在前、後部升降機前方的最下甲板下還設有航空汽油艙,儲油量為496噸。
翔鶴級的艦橋設定在飛行甲板右舷前部三分之一處,其結構與“飛龍”號類似,略有擴大,分為五層甲板,內設防空指揮所、羅經艦橋、操舵室、海圖室、作戰室等部門,在艦橋上還安裝有94式高射指揮儀、方位測定儀、各類電臺等裝置。在艦橋後方的飛行甲板上還設有一根三腳桅,用於懸掛訊號旗。
動力裝置:翔鶴級配備了日本海軍中最強勁的動力裝置,採用8座帶有空氣預熱器的呂號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和4臺新型艦本式高中低壓減速齒輪蒸汽輪機,總功率到達16萬馬力,是日本海軍中艦船主機功率的最高記錄,甚至大和級戰列艦都不能與之相比。翔鶴級採用四軸推進,最高航速可達34.2節,“瑞鶴”號在公試時甚至發揮出168100馬力的動力,創下34.58節的速度記錄。翔鶴級的排煙設計採用右舷下彎式煙囪,裝有海水噴淋冷卻裝置和緊急排煙口,翔鶴級的燃料裝載量是5000噸重油,續航力為9700海里/18節。
武備和防護:翔鶴級的主要防空武器是8座89式40倍徑127毫米雙聯裝高射炮,共計16門,每舷前後部各有2座,形成四個高炮群,在最新式的94式高射指揮儀指揮下可以同時對四個空中目標射擊,各炮可以向對舷進行仰角12度以上的射擊。127毫米高射炮每門炮的備彈量是250發。翔鶴級的輕型防空武器是96式25毫米機關炮,而且全部是三聯裝,在新建時在兩舷的平臺上安裝了12座,每舷6座,共計36門,每門炮備彈量是2600發。25毫米機關炮由6座95式射擊指揮儀指揮,每舷3座。在戰時改裝時,25毫米機關炮的數量有大幅增加。
翔鶴級的船體防禦得到強化,以彈藥庫能夠抵禦800千克炸彈的水平轟炸和203毫米炮彈的攻擊,輪機艙可以承受250千克炸彈的俯衝轟炸和127毫米炮彈的攻擊,在水下防禦方面能夠抵禦450千克炸藥的爆炸威力,為此翔鶴級在各要害部位都加強了裝甲防護。該艦彈藥庫上方的甲板在25毫米鋼板基礎上又敷設了132毫米的裝甲,而舷側裝甲厚度達到165毫米,動力艙上方的下甲板厚25毫米,還敷設了65毫米的裝甲,而舷側裝甲厚度為46毫米,水線主裝甲帶則為105毫米,在動力艙舷側佈置了厚度為4.5米的五層隔艙結構,使用30毫米厚的隔壁,內部注入重油,加強水下防禦力。不過,翔鶴級在防禦上有一個重大缺陷,即飛行甲板無裝甲,其防禦甲板是最上甲板(上層機庫甲板),敷設有84毫米裝甲,但木製飛行甲板毫無防護,即使輕量級炸彈也能洞穿甲板,在機庫內爆炸。
艦載機:翔鶴級在設計時的載機量為96架,包括96式艦戰16架(常用12架、備用4架)、96式艦爆32架(常用24架、備用8架)和96式艦攻48架(常用36架、備用12架),在竣工時艦載機更換為尺寸重量更大的新式機,載機量有所下降,包括零戰20架(常用18架,備用2架)、99式艦爆32架(常用27架、備用5架)、97式艦攻32架(常用27架、備用5架,其中9架用於偵察),共計84架(常用72架、備用12架)。在1944年6月參加馬里亞納海戰時,翔鶴級的載機情況是零戰27架、彗星27架、天山18架,合計72架。在各型日軍航母中屬於載機量較多的艦型,僅略低於改裝後的“赤城”、“加賀”號。
綜上所述,翔鶴級航空母艦在艦體設計、航空設施、動力裝置、武備防護等各方面都彙集了多年航母設計建造的經驗,在各項效能均衡,綜合作戰能力超越之前的各型航母,甚至優於戰時設計建造的後續艦型,比如“大鳳”、“信濃”、雲龍級等,或者為了加強防護而犧牲了載機量,或者為了簡化建造而縮減了尺度、噸位,在效能上相比翔鶴級頗有不足。因此,透過綜合比較,翔鶴級是日本海軍歷史上設計最為出色,效能最為優良的大型艦隊航母,而翔鶴級在太平洋戰爭的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