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劍不出鞘

    歷史沒有假設。但如晉國不分裂,秦國應該沒有機會。

    秦國之所以能併吞六合,一統華夏,靠的是舉國上下的軍國體制;持之以恆的圖強精神,奮六世之餘烈,才由嬴政完成統一。

    春秋後期,長期是晉楚爭霸。如果晉國不分裂,那麼作為當時實力最強的國家,在諸國中起到穩定器作用是必然的。

    由於晉國傳承是周武王後人,不大可能由其發起發對周天子的改朝換代之戰。

    晉國分裂,在春秋戰國諸國中算是偶然,倒是鳩佔鵲巢式的奪權、滅國式的吞併是常態。春秋分封制度發展下去,晉國出現齊國那樣田代姜姓的可能性很大——比如智氏獨家代替姬姓晉君,那麼大國對小國的兼併很可能繼續,戰國出現齊,晉,楚三家抗衡的可能性較大。

    反觀秦國發家史,秦穆公平定西戎而獲得千里土地是其發家本錢;三家分晉之後,秦國得以能連橫各國,遠交近攻,也是先從三晉下手才開啟了統一步伐。即使如此,在面對多年積弱、累次吃了秦國大虧的殘楚,秦國還要小心翼翼,先並巴蜀,後舉傾國之兵六十萬,才發起滅楚之戰,可見如果晉國不分裂,秦國根本跨不出函谷關;頂多是守住關西而已。

    並且,如果秦國身邊是統一的晉國,其軍國體制、軍功激勵機制無法奏效:因為軍功難以獲得!其制度紅利難以實現,何談統一?

    那麼,如果晉國不分裂,大機率事件是晉,齊,楚三家中原鼎立;秦,百越在邊緣維持。中國封建分封制度延續更長時間。

  • 2 # 小俠大客

    首先說一點,亂世成就偉業。晉的分裂有各方原因,我看關鍵是沒與時俱進。秦國在列強中自強不息,與時俱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國家戰略決策就是先強國富民,後強軍統一,定位準,思路明,並各代君王一直按此策發展。

    所以歷史有必然因果,但非有一定因果。還是在發展過程中要與時俱進,勵精圖治。

  • 3 # 戰厲浩

    三家分不分晉我不知道,但你要說三家如果沒有分裂,秦國會不會一統天下那我可以告訴你肯定不會的

    因為在三家分晉後,一個魏國就可以把秦國打的元氣大傷,若不是魏國朝野上面覺得秦國沒什麼資源可以利用,放棄龐涓等人提出的滅秦之策,秦國早就沒了,商鞅張儀這種大才也只會留在魏國發展。

    所以如果三家沒有分晉,秦國也只能像南韓那樣畏畏縮縮的存活著

  • 4 # 侃侃談談聊天

    就這個問題而言,我認為就是三家沒有分晉,秦國統一天下的程序不會改變。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就當是的各國的經濟情況來看,秦國相對而言,確實沒有東方各國的情況好;但是我認為正是這種情況導致秦國不斷的向外擴張。目的就是為了補己,以他國的財富來補充自己,來充實自己。在這種情況下,秦國非但不會後退,還會瘋狂的擴張,土地、人口、城池都是財富的來源。都在為秦國的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2.秦國經過法家的變法,軍事實力、部隊的凝聚力都達到了空前強大的地步,這個時候地處西方的秦國不會甘於停留在一個不發達,不進步的地方。戰爭就是爭奪生存空間,爭奪生育權,在當時的情況下,秦國的因為自身的實力和軍力,都在不斷的向外擴張。

    3.秦國本身的民眾的尚武精神也在支援著國家不斷的向外擴張,民眾是國家的根本,一個好戰的民族,基本成為一個戰鬥國家。為了國家,為了自己,為了後代都會去爭取,去拼搏。

  • 5 # 滄海拾遺錄

    首先糾正一下,“三家分晉”是發生在公元前453年,按照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劃分標準,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在春秋時期。公元前453年,在瓜分了晉大夫智氏家族的領地後,韓趙魏三家正式分晉,雖然周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願承認韓趙魏三家的諸侯地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家的地位日益穩固,周天子最終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資政通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但要求保留晉國國君的地位,且在三家之上,這一事件也被認為是戰國時期的開端。

    假如沒有出現“三家分晉”的局面,一個統一的晉國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秦國統一天下的局面出現的機率將很小,晉國反而是有最大的可能性統一天下。之所以會這麼講,有以下方面的考量:

    一是晉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恰好扼守秦國東進的必經之路。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晉國恰好橫貫於秦國東進的必經之地上,晉國位於山西盆地,四周都是高山,易守難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太行山是晉國東部的天然屏障,太行山中多東西向橫谷,其中以軍都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最為著名。這八條要道是晉冀豫三省穿過太行山要道,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秦國要想東進進攻其他國家,在當時的情況下透過晉國是必然選擇,而晉國只需派重兵扼守住太行八陘,就足以把秦軍困死。

    二是晉國已經具備統一天下的必要物資和人力資源。春秋時期,秦穆公統治下的秦國曾經興盛一時,但其霸權也只能侷限在函谷關以西的西陲地區,難以逾越晉國向東發展。而晉國物產豐富,人才輩出,其晉文公在位時期的晉國是無可爭議的春秋霸主,逐鹿中原,號令天下,並在城濮之戰中一舉擊敗敢於挑戰的楚國。即使是晉國一分為三,獨立後的魏國在戰國中前期強盛一時,特別是在魏文侯魏武侯時期,一度打得秦國龜縮於函谷關以西,一個強大的魏國就足以制衡秦國東進,更不要說加上趙國和南韓的力量。趙國在戰國後期“胡服騎射”改革之後,國力大增,成為唯一有實力與秦國爭奪天下的國家。不誇張地說,如果晉國沒有分裂,晉國不但很有可能將秦國堵在西部難以動彈,還是統一天下的最有力的競爭者。

    無奈的是,春秋初期晉國經歷了小宗取代大宗的“曲沃代翼”事件,內亂耗時六十七年,鑑於如此慘痛的教訓,後面繼位的國君們對公族勢力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在晉國驪姬之亂時,晉獻公逐殺諸公子,並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使得晉國成為諸侯國中僅有的無重要公族力量的國家,史稱“晉無公族”。由於國家治理必須依靠貴族士大夫協助,這就給了外姓貴族在晉國政壇崛起的機會,也使得晉公室力量衰弱。晉國最終一分為三,韓趙魏三國各自為戰,再加上秦國自商鞅變法開始,六代國君堅持變法,最終統一天下。

  • 6 # 飛魚說史

    戰國時期如果沒有三家分晉,會有秦國統一天下的局面嗎?

    一個國家的興亡,其實看的不是外部的原因,而是內部,假使你把別人的衰落看成自己強大的內因,這其實就是違背了歷史的發展,因為只有自己強大,才能左右歷史,強大自己的實力,也是國家興盛的內因所在。

    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其實和秦國的強大也有關係,但並不是最基本的原因,即使沒有出現三家分晉,秦國還是會一統天下,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

    春秋末期,這時候的晉國已經成為了百足之蟲,雖未死而但離僵已經不遠了,晉國六大卿大夫,牢牢把持著晉國,且各自為政,互不買賬,就好比一個大家庭,裡面的人已經沒有共同為這個大家做貢獻的心,怎麼會指望著團結一致對外呢?

    晉國假使沒有被三家瓜分,那麼它的實力也不會強大到可以西據秦國,因為落寞的王朝,即使沒有外力的摧毀,時間也會一步一步把它拖垮,阻擋秦國更是沒有可能的事。

    我們把目光轉向秦國,秦國的強大和商鞅變法的干係是分不開的,再加上秦孝公為政,選賢任能,秦國的強大其實是內在的真正強大,所以一掃中原那是肯定的事,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當然,你可能會說,商鞅原本是魏國的呀,也就是曾經的晉國呀,話是沒錯,但是有一句話,良禽擇木而棲,即使晉國沒有被瓜分,對於商鞅來說,晉國也已經不是良木了,畢竟晉國已經開始從內外向腐蝕了,衰亡也是必然趨勢。

    我們接著再把目光轉移到分晉後的魏國,魏國是戰國初期最先強盛起來的諸侯,當時魏國君有魏文侯,臣有吳起,兩人奠定了魏國在戰國初期一百年的強大,魏文侯時期,秦國連三晉之一的魏國都打不過,更別說三晉合一起了。

    這是何也,這是因為人才,沒錯,這其實就是一個國家強大最根本的原因,當然不是有人才就可以強大,而是要任用人才,張儀,商鞅,甚至以後的呂不韋,這些人可都是魏華人,魏國留不住人才,也註定了會被秦國吞滅。

    所以,即使戰國時期沒有三家分晉,秦國還會一統天下,只是因為秦國掌握了強國的秘訣,那就是任用人才,所以三家分不分晉其實和秦國統一天下沒有直接的關係。

    當然,如果三晉不分,也不會有魏國的強大,說不準秦國的東出,可能遠遠要比歷史記載的時間來的早,畢竟腐朽的晉國,早已沒有了生命力。

  • 7 # 求圓4

    謝謝邀請;春秋戰國的後期晉厲公當國君時,權力已經被幾個大夫瓜分,也就是智家、韓家、趙家、魏家等,形成了若干個割據勢力,他們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進行了殘酷的戰爭,是無法形成合力的,誰也沒有能力將這些一盤散砂的割據勢力組織起來,十個手指頭再也無法握成拳頭。

    如果晉國沒有分裂成趙、魏、韓三個諸侯國,這些割據勢力的相互之間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相互之間的戰爭也是連綿不斷的,如果秦國向晉國發動進攻,晉國不可能形成有組織的統一抵抗,同樣會被秦國分化瓦解、各個擊破,戰爭的時間也延長不了多久,甚至滅亡的更快,所以晉國沒有發生“三家分晉”的話,秦始皇的統一大業也是一樣能夠完成的。

  • 8 # 歷史小知

    晉國肯定會分裂,即使勉強維繫也很難團結一致

    原因在於其因公室內鬥,建立的六卿制度。將本該屬於公室的權力分給了外人,致使公司衰微。沒有凝聚力的中央和地方割據,晉國的分裂是遲早的事。

    趙魏韓三國在戰國時的表現,使我們有如果晉國不分裂一定是最強的假象

    晉國不分裂能有趙魏韓三國的人、財、物這不假,但他們的崛起都不是簡單的靠繼承晉國的三分之一得來的,而是透過適應形勢和時代發展的變法而來。

    即使在晉國鼎盛的春秋時期,其沒有分裂對秦國的戰爭也是互有勝負,沒有取得國如戰國時魏國那樣壓倒性勝利。

    分裂後三國的發展,趙國透過胡服騎射而崛起,魏國改變軍制而稱雄中原,南韓變法不成淪為戰國七雄的末等,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南韓以他的實力能被評為戰國七雄完全是是沾了趙、魏的光。

    晉國不分裂可能的情況

    當然如果晉國沒有分裂,以一個沒凝聚力的、腐朽的國家存在。秦國在沒有外部因素的強烈刺激下,可能就不能下壯士斷腕的決心進行變法,而獲得統一天下的實力,也就可能沒有秦國統一的局面了。

  • 9 # 使用者94738516596

    三家分晉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晉國的制度造成的,可以說要避免晉國的分裂是很難的,就跟周王室的分封制一樣,很難一直維持下去。

    當時晉國在晉文公的時候作三軍設六卿,當時我們看其他的國家都是採取的貴族制,由貴族來維持王國的正常執行,即使到了戰國也是一樣的,但是晉國實行的六卿在一定程度上也強大了晉國,但是這個只是暫時的,晉國無貴族就是說的這個時候。

    六卿一開始確實可以幫助晉王室管理晉國,強大晉國,但是隨著六卿的勢力越來越大,就會導致中央權力的分散和不集中,導致到春秋後期晉國王室已經是沒有任何實權了,當時韓趙魏三家滅了智氏的時候,晉國王室還要向其他國家借兵來對抗這三家。所以說晉國怎麼能不分裂呢?

    一開始的晉國確實很強大,稱霸差不多一百年,這個時候對於秦國來說確實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但是隨著六卿把持晉國的軍政大權越來越嚴重之後,這個時候的晉國已然不是之前的晉國了,到了戰國時代即使晉國還存在的話,也不會對秦國有多大的威脅。戰國我們一般都是從公元前403年劃分的,但是晉國一直是在公元前349年才徹底滅亡的,在這段時間晉國也是存在的啊,但是僅僅只是一個擺設。韓趙魏早已然是三個諸侯了。周王室也承認了。所以說到了這個時候晉國即使存在,即使沒有三家分晉,那麼晉國也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而已,而不是一個國家了。只要秦國各個擊破那麼最後統一天下的還是秦國。

  • 10 # 一粟V生活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有著自身的必然原因,與韓趙魏三家分晉沒有關係,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上來看,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鐵犁牛耕的運用和推廣,推動了社會的轉型,小農經濟的出現,為統一天下奠定了物質基礎。

    2、政治上來看,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到了戰國時期,區域性性統一的實現,為一統天下奠定了政治基礎。

    3、秦國的實力強大,秦國透過商鞅變法,國力日漸增強,會統一天下,奠定了物質基礎,軍事上,實行十二等爵制,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商鞅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在統一戰爭中政治阻力比較小。

    4、個人因素,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制定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而且比較能夠知人善用。

    此時的其他諸侯國,或者,變法不徹底經濟實力不強,或者守舊勢力比較強大,或者軍隊戰鬥力不強,不能擔負起統一天下的重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流浪地球》有哪些引人深思的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