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風浩瀚147371275
-
2 # 儒姐在北京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乙卯重五詩》 陸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 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 午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 [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浣溪沙 [宋]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
3 # 北斗星5529
端午節憫農順口溜:
端午驕陽毒似火,
農友田野收麥忙,
熱浪滾滾全不顧,
只為糧食早入倉。
更有俠客敲鍵盤,
吟詩做詞玩欣賞,
不知汗滴禾下土,
怎惜粒粒皆辛苦。
吃糧不忘農民苦,
餐餐食物要愛護,
不拋不灑不遭踐,
養成節糧好習慣。
-
4 # 文藝少女圈圈
《湘中》
韓 愈
猿愁魚踴水翻波,
自古流傳是汨羅。
蘋藻滿盆無處奠,
空聞漁父扣舷歌。
端午節最初是從楚國大夫屈原懷才不遇,投水而亡的故事演變而來,屈原追求的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計程車大夫精神,影響中國幾千年。另一方面,端午節也是農業社會的產物,農曆五月五毒出沒,天氣悶熱,喝雄黃酒,掛艾草,煮雞蛋等習俗,也是人們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保留的一些習俗。
本詩作者韓愈,他是借屈原的故事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怨憤。猿猴哀鳴,魚在波浪中翻躍,傳說屈原當時投身的江叫汨羅江。作者採摘蘋草和水藻,卻不知道在哪裡祭奠屈原,只聽到江上漁翁的歌聲,還像當年一樣。
-
5 # 志博雲天zbyt
端午一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
6 # 相馬的詩文攝
端午
唐 ·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其實,端午詩很多,但少經典。
-
7 # 牛不歇
昨日芒種,今日端午,仲夏時節榴花似火,又恰逢高考,一切都是按照步驟來。
屈原留給後人的除了辭賦篇章外,還有讓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紀念和祭奠。
選擇了幾首詩詞名家的端午佳句,有圖有景有情節,深深讀進去,在心底細細品味。
浣溪沙·端午
宋 ·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午即事
宋 ·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宋 · 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端午安康,讓屈大夫之靈護佑你我的福澤。
-
8 # 碧峰雪濤
端午節源遠流長,源於祭祀,始於娛樂,影響廣泛,形式多樣,異彩紛呈,各種活動與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粽子與詩歌
端午時,煮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唯恐魚食屈原之身體,以後逐漸用粽葉代替。有詩云:
宋.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玉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鸝時一弄。猶蒈松,等閒驚破紗窗夢。
宋.餘安行《端午無菖蒲》
端午日已過,更吟端午時。人間好時節,寂寞強追惟。有灑無菖蒲,青粽謾累累。昔人故所嗜,我今莫荷之。薄物尚如此,翻思淚交垂。
二、龍舟與詩歌
當時楚國因不捨屈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未見蹤跡。後每年端午節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食屈原之身。有詩云:
宋.黃裳《減字木蘭花.競渡》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敲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笫一歸。
明.邊貢《午日觀競渡》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只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三、雄黃酒與詩歌
雄黃酒即蒲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城很盛行。雄黃本屬礦物質,與酒混合為雄黃酒,用於驅蟲解毒。小孩塗於額頭、耳鼻、手足心,以法諸毒。有詩云:
宋.載復古《端午豐宅之提舉送酒》
海榴花上雨蕭蕭,自切菖蒲泛濁醪。今日獨醒無用處,為公痛飲讀離騷。
清.李靜《節令門.端陽》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貼,卻疑賬主怕靈符。
四、艾草與詩歌
端午時,人們以艾條、菖蒲插於門楣,懸於堂中。以艾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剪為虎形稱艾虎。製成花環、佩飾,以避邪驅瘴,且美麗芬芳。有詩云:
宋.陸游《乙卯重五詩》
重午山村好,榴花忽己繁。粽包分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注:重午,即端午。
宋.郭應祥《生世逢端午》
生世逢端午,齊頭五十番,一番須作一帆看。又聽競船簫鼓,沸汗幹。不用絲纏臂,休將艾插門。及時蒲黍,漫登盤。只恐歲華催促,鬢毛斑。
五、香囊與詩歌
端午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或以五色線弦扣成索,形狀各異,色彩多種,清香四溢,玲瓏奪目。有詩云:
宋.王觀《臨江仙》
別岸相逄何草草,扁舟兩岸垂楊。秀屏珠箔奇香囊,酒深歌拍緩,愁入翠眉長。燕子歸來人去也,此時無奈昏黃。桃花應是我心腸。不襟唯雨,流淚溼紅妝。
宋.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
山抺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冂。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銷魂。當此際,季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己黃皆。
六、綵線與詩歌
綵線又稱五色絲、五彩絲,五色計表五行一一金木北火土,蘊含吉祥如意。端午時,長輩們起床第一件事,就將彩伐系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以消災避難,防蛇蟲傷害。有詩云:
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芬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尼育,小符斜掛綠雲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元.舒頔《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元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
9 # 龍禪子
莊裡端午空記憶,角粽未嘗心無意。龍舟競渡鼓聲起,人群裡,長河碧水孤身立。
濁酒一杯家萬里,父愛如山情濃誼。歲月匆匆汗滿地,言不累,兩鬢白髮默忍淚。
回覆列表
端陽採擷(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2
乙卯重五詩(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3
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爾。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
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是死者貴。
4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
競渡歌(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6
七律•端午(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7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8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9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10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11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12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13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14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15
南歌子•遊賞 (宋•蘇軾)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遊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16
南鄉子·端午(宋•李之儀)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17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18
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19
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20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21
念奴嬌 (宋•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悽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22
喜遷鶯 (宋•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鬥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23
花心動 (宋•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
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24
賀新郎 (宋•許及之)
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痴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薰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
新愁不障西山雨。問樓頭、登臨倦客,有誰懷古。回首獨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與。漾不到、瀟湘江渚。我又相將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漁父。君有語,但分付。
25
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26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
27
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28
五日(選一) (明•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豔,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29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30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