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暮史朝經
-
2 # 林間野史
朱權,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王,在靖難之役中被朱棣綁架,共同反叛建文帝。等到朱棣即位後,將朱權改封南昌。
洪武二十四年,年僅13歲的朱權被封為寧王,二年以後,朱權前往藩地大寧。在大寧,朱權擁兵8萬,戰車六千。所以寧王比較早的深入到地方軍政管理方面,並且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
朱權可以說是朱元璋所有兒子中,較為聰明的兒子,他內心也是相當有野心抱負的,只可惜燕王朱棣在陰謀論上,更勝一籌。朱權之所以會跟著朱棣一起反叛,很大一部分是被迫的。朱棣很清楚,自己起兵篡奪帝位,能力尚為不足。
寧王朱權就成為了朱棣拉攏的物件,但是朱權不會輕易答應一起反叛,怎麼辦呢?朱棣就設計圈套,使得朱權就範。這期間朱棣承諾奪取天下後,會和朱權平分天下。但是事實遠不是朱權想的那樣,朱棣最後沒把朱權殺了就是一種仁慈。
朱棣把朱權改封到南昌,朱權深知前途無望,就開始寄情於戲曲、著述、釋道、結交道家的人。朱權沒有辦法,政治上的失意,只能寄情研習道教經典,戲曲等方面的傳統文化。所以說朱權是一個典型政治抱負難以實現,最終只能寄情山水之間,消磨自己的時間。
-
3 # 知常容
明朝有兩個寧王,一個寧王是造反的被王陽明先生抓了。寧王朱權是另一個寧王,是朱元璋的第17個兒子,很有才華,他被明成祖朱棣挾持,一起起兵造反反抗建文帝朱允文。在起兵的時候,成祖跟他說和他平分天下。但是一旦坐上皇帝的位置之後,什麼態度都沒了。
如果僅僅什麼都沒了,都還沒有關係,朱棣對他還是不放心,處處對他制約,朱權他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也沒有辦法,誰叫他不是皇帝。最後朱棣把朱權封在南昌,但問題是,他是一個王爺,應該按照王爺的建制,但有沒有按照這樣的建制呢?答案是否定的。還讓住在布政司衙門,這等於是變相的壓制了它的規格,不但如此還誣陷他謀反,幸好沒有找到證據。
一個謀略高人自然能看得出意思,他就學乖了,不關心國家大事,去跟那些文人交,還說自己沒有野心,只是一個沉迷的人。正是這個沉迷拯救了他,所以他沒有遭到朱棣的迫害,成功的保住了性命。而正是這一份沉迷,使他受到了後世的尊重,只是權宜之計,或許他沒有想到得後世影響那麼大。
朱權心思寄託於道教、戲劇、文學,自號月瞿仙。朱權曾奉命編輯《通鑑博論》二卷,又寫成《家訓》六篇,《寧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秘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其他記載、編纂數十種。所撰道教專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八卷,收入《續道藏》。
-
4 # 明離子
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自幼聰慧好學,十三歲被封大寧(今內蒙古寧城),領兵八萬,其中便有戰鬥力極強的“朵顏三衛”。
公元1399年,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起義之初便對部下說,若得了大寧部隊,必可靖難成功。
建文帝也看出了朱權若助力朱棣,勢必會增加很大的麻煩,於是招朱權回京,朱權未響應,建文帝便削去朱權部分的兵權。
不久,朱棣親自前往大寧,用各種手段誘騙天真的寧王朱權出城,而後趁機奪取其兵權,並許諾若靖難成功,與寧王平分天下。
朱權被迫上了朱棣的賊船。
不過朱棣的這條賊船經歷了四年的奮鬥,終於轉正成了正統,靖難成功,朱棣稱帝,年號永樂。
當年那個“平分天下”的許諾當然被選擇性忘記了,而且,朱棣還提出,大寧不適合給寧王朱權做封地了,估計是怕朱權回去再成第二個他。
朱權請求改封蘇州,朱棣不允,再求改封錢塘,還是不允,最後幾經周折,改封南昌。
朱棣歡送朱權去南昌,並將南昌的布政使司作為新的寧王府,朱權未改寸瓦,住了進去;不久,有人誣告朱權用巫術害人,朱棣暗查,未發現證據,不了了之。
從此,朱權自知此生已無可能再建功立業,便建立起書齋,將一切志向寄託於文學與道教研究方面。
朱權著有《通鑑博論》二卷,《家訓》六篇,《寧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秘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其他作品數十種。
朱權還自號號臞仙、號涵虛子、丹丘先生,道教造詣及其高深,拜第43代天師張宇初為師,研習道典,弘揚道教義理。朱權還曾再西山緱嶺建立道觀與陵墓,朱棣看這位弟弟沒啥大抱負,也就放了心,為道觀賜額“南極長生宮”。
朱權還可以稱的上是戲曲理論家和劇作家。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二種,現存有《大羅天》、《私奔相如》,其親手所制的“中和”琴,號“飛瀑連珠”,是歷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被稱為明代第一琴。
朱權纂寫的道教書籍《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八卷,被收入《續道藏》。
雖然晚年的朱權也曾向朝廷建議宗室不應該設立品級,引起過當時明宣宗的不滿,但自從就藩南昌後,寧王基本上寄情於文學創作和道教研究上,處於與世無爭的狀態。
1448年,朱權去世,諡號寧獻王。
縱觀朱權一生,雖在建功立業方面因靖難之役而無法繼續,但上天為他關閉了一扇門,卻為他打開了一扇文藝之窗,這也讓他從無數宗室諸王中脫穎而出,為後世所銘記。
值得一提的是,朱權的第四代繼承人朱宸濠在南昌發動了叛亂,也算是給朱棣的後代正德皇帝造成了麻煩,算是還了當年朱棣詐騙朱權的債吧。
-
5 # 歷史這樣說
寧獻王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七皇子,要對他做一個準確的評價,悅史君認為,必須對他坎坷的人生做一個註解。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權出生在京師金陵(今江蘇南京),父親是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十七皇子朱權為寧王。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寧王朱權離京前往藩地“在喜峰口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巨鎮”的大寧。
在這裡,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更重要的是,他還有一支驍勇善戰的朵顏三衛騎兵,在與燕王朱棣等人多次出塞作戰中,朱權“以善謀稱”。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開始實行削藩。
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他想到了十七弟寧王朱權:“曩餘巡塞上,見大寧諸軍慓悍。吾得大寧,斷遼東,取邊騎助戰,大事濟矣。”
同年九月,燕王朱棣自劉家口小道來到大寧,單騎入城,哭著對寧王朱權說自己是不得已起兵,朱權沒有防備。
不久,燕軍埋伏在城外,城內官兵也被籠絡,燕王朱棣辭行,寧王朱權送行時被抓,一家人全部被帶往北平,大寧成了一座空城。
燕王朱棣得到寧王朱權後,也擁有了他的軍事力量,朱權不得已經常為朱棣草擬檄文,朱棣也許諾稱“事成,當中分天下”。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攻入南京,南京皇宮被燒,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燕王朱棣登上皇位,不承認建文年號,改“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是為明成祖。
這時,寧王朱權請求改封到南方,想去蘇州,明成祖朱棣傲慢地答道:“畿內也。”
寧王朱權又請求去錢塘,明成祖朱棣更有話說了:“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無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寧、重慶、荊州、東昌皆善地,惟弟擇焉。”
寧王朱權知道別無選擇,只能聽天由命。
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改封寧王朱權就藩南昌,詔命朱權以布政司為宮邸,沒有進行改建。
過了一段時間,有人告發朱權朱權用巫蠱誹謗他人,明成祖朱棣派人密查沒有結果,就沒有再追究。
寧王朱權只好每天在書齋裡彈琴讀書,不問世事,才得以在永樂年間避禍。
明朝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駕崩,皇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
寧王朱權憋屈了20多年,想試試運氣,就上書侄子明仁宗朱高熾,說南昌並不是他的封國。
明仁宗朱高熾一句話讓寧王朱權沒了念頭:“南昌,叔父受之皇考已二十餘年,非封國而何?”
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駕崩,皇太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
當時寧王朱權年紀大了,很多官員又很霸道,他每天就跟文人交往,寫了很多著作。
明朝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駕崩,皇太子朱祁鎮繼位,是為明英宗。
明朝正統十三年(1448年),70高齡的寧王朱權鬱鬱而終。
讀到這裡,寧王朱權的形象已經非常清晰,悅史君來給大家劃分三個階段:
第一,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前期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到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寧王朱權有自己的地盤和軍隊,是一名年輕有為的藩王和舉足輕重的人物,可謂意氣風發。
第二,建文帝朱允炆後期
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到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寧王朱權被四哥燕王朱棣挾裹在軍中,一起與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戰鬥,還有一個朱棣的“事成,當中分天下”承諾做念想。
第三,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前期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到明朝正統十三年(1448年),寧王朱權完全處於四哥明成祖朱棣及其後代帝王的壓制下,沒有一點喘息,過得非常壓抑。
不過,寧王朱權也是一個非常能屈能伸的人,在後期那麼惡劣的環境下,還能到70高壽,著作等身,了不起!
-
6 # BM大嘴
寧王朱權大智若愚,傳奇富有色彩的一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知道和了解寧王是何許人也?以及寧王朱權的一生又有那些經歷呢?寧王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兒子,被封為寧王,封地為寧國(也就是我們今天的蒙古寧城)。其中寧王在靖難之役中被朱棣綁架,無奈受到逼迫,共同反叛建文帝。
在建文元年的時候,燕王朱棣發動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這時的朱權也中了朱棣的計策,被朱棣綁架,從而寧王被迫與朱棣一起起兵反叛。朱棣登上帝位後,在永樂元年二月的時候,改封朱權到南昌,以布政司(明朝時期地方的行政官員的官名)為宮邸,建築規模毫無變更。不久,朝中就有人告發朱權用巫術(古代的一種詛咒之術)害人,並且誹謗朱權,明成祖朱棣於是就命人秘密查訪,但是一直沒有獲得證據,於是朱棣又停止追查此事。這件事過去以後,給朱權很大的影響,於是朱權終日韜光養晦,並建造書齋,經常彈琴讀書,也多虧如此,朱棣在位期間,朱權才得以免遭禍患。
寧王朱權也是一名道教學者,修養極高。在被改封南昌後,朱權深感前途無望,於是開始韜光養晦、託志衝舉,在南昌期間朱權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戲曲、著述、釋道方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透過以上對朱權的講述和分析,我們知道了朱權其實是一個有軍事才能,驍勇善戰,而且有謀略的一位政治家。後期的朱權其實更像是一個心性淡雅的的一個學士!
-
7 # 娛樂雜記鋪
眾所周知,自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初始,國家主權日益集中,百姓生活安寧,朝中風氣在朱元璋抗貪擊腐的政策下也逐漸日出清明。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死,因其長子朱標英年早逝,遂在臨終前將皇位傳於皇長孫朱允文。
怎奈這位皇長孫朝廷威信不足,加上又有些迂腐不堪。僅僅幾年便在叔叔朱棣的篡位下丟失皇位,最後落得個生死不明。
其實,在朱允文為帝期間,不僅僅是朱棣這個藩王圖謀不軌,起兵造反。
我們都知道,透過史書記載,朱元璋的孩子很多,26個龍子中,除了嫡長子朱標被封為皇太子和第26子早夭以外,共有24位皇子被封為地方藩王了。當然,這24個藩王裡五花八門,啥人都有,有羔羊,也有豺狼。
是豺狼終究會露出本性,長出狼牙。
寧王朱權,便是其中覬覦皇位最為厲害的豺狼虎豹。
寧王朱權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於洪武十年五月,自幼就聰明好學。十三歲被封為寧王,十五歲就藩於大寧。
可謂是少年得志,春風如煦。
朱元璋駕崩時,21歲的朱權就已經是威風八面的軍事統帥了。而新即位的朱允炆是自己的侄子,從表面看,這對朱權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問題是這個叔叔比朱允炆小一歲,這樣尷尬的事實使得大明帝國在朱元璋駕崩後的政治局勢變的複雜了。
從寧王一生來看,他很有才氣,具有軍事家的天賦和謀略,20歲出頭就已經勇冠三軍了,又是龍種,他絕不是甘居人後的主兒,或許說,他極有可能是深藏不漏的未來皇位爭奪者。
但不久爆發的靖難之役打碎了寧王的政治雄心之夢。
我們都知道歷史沒有假設。
燕王朱棣便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當面朱允文要求削番之時,朱棣便以裝瘋賣傻大打親情牌成功迷惑朱允文。
不久發生的靖難之役,朱棣便以計謀挾持了寧王朱權,從而獲得了大寧的軍隊及朵顏三衛的騎兵相助。在寧王朱權被挾持進入燕軍之後,經常為朱棣草擬檄文。
燕王朱棣便對寧王朱權許諾,等到事成之後,兩人平分天下。所以說燕王朱棣最終能奪取天下,與獲得寧王朱權的相助是分不開的。
等到燕王朱棣即位,為了解決藩王對中央的威脅,便採取了徙藩的政策,將握有統兵之權的邊塞諸藩王都遷往內地,再漸漸地解除其護衛兵權。
寧王朱權請求改封到蘇州或者杭州都未獲得批准,卻被安置到南昌。南昌是建文初年,卓敬向建文帝進言把燕王朱棣改封到的地方,以便於控制。
朱棣如今卻把朱權安置到該地方,可見燕王朱棣內心對寧王朱權這個有能耐的弟弟防範極深。
朱權也不是個傻子,在被改封到南昌後,感覺到被猜疑,便韜光養晦,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戲曲、著述,研習道教經典,弘揚道教義理。
在戲曲、歷史方面的著述頗為豐富,這也為他安樂死奠基了基礎。
-
8 # 明史林泉
明朝有好幾個寧王,最有名的兩個寧王,第一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另一個就是朱權第四代繼承人朱宸濠。
明太祖兒子眾多,分封了二十多個藩王,寧王朱權在這裡面排名第14,封國在大寧衛(今天內蒙古赤峰)。論封國,寧王是最大的(如下圖),論軍隊,寧王也不虛,帶甲八萬(注意藩王裡最強的燕王朱棣帶甲十萬),還有所屬的驍勇善戰的朵顏三衛騎兵。
燕王朱棣起兵謀反時,非常想借助寧王的力量。建文帝也擔心寧王倒向燕王,可是寧王的態度是觀望。於是朱棣近水樓臺先得月,採取連騙帶劫持的方法迫使寧王走上了靖難的道路。當然朱棣也開出了事成之後平分天下的超級大禮包。
靖難成功,朱棣當了皇帝,對寧王來說,平分天下是不敢想了,可是寧王提出改封自己到南方蘇州的願望也被朱棣拒絕,最後無奈選擇了南昌封地。仁宗時,寧王還試圖從南昌這個破地換到更好的地方,可惜也沒被同意。寧王心情自然低落。
好在寧王是個文學青年,他知道自己功勞極大,皇帝又猜忌,所以他好黃老之術,選擇了一種文學青年的生活,整日著書立說,和文人打成一片,終於得享70壽歲在正德年間去世。
他的著作說出來驚人,有《文譜》、《詩譜》、《史斷》、《通鑑博論》、《漢唐秘史》、《茶譜》、《瓊林雅韻》、《太和正音譜》等數十種著作。
他號丹丘,丹丘子是著名的隱士,命運捉弄了寧王,他不該是個王爺。
他的後代朱辰濠在正德時期起兵謀反(寧王之亂)被王陽明制服,王陽明得以享後世大名,寧國的封國也被廢除。
-
9 # 歷史有知社
寧王朱權,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於洪武十年五月,自幼就聰明好學。十三歲被封為寧王,十五歲就藩於大寧。大寧地處今內蒙古東部地區赤峰市一帶,該地區東連遼東,西接宣府(遼東與宣府都是大明設有的九邊鎮地區)、宜農宜牧、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寧王朱權握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的騎兵也都驍勇善戰。朱權多次會合諸藩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燕王朱棣起兵發起靖難之役之初,就與手下諸將領商議說:“我以往巡察邊塞時,看見大寧的軍隊都十分剽悍。如果我能獲得大寧,就可以截斷了遼東地區,再採用邊塞騎兵相助的話,奪取天下便大事可成了!”
而同時,建文帝朱允炆也害怕邊塞諸藩王倒向燕王朱棣,就派人召諸藩王回南京,在與燕王朱棣封地較近的邊塞諸藩王中。遼王朱植、谷王朱橞都聽從詔令回京了,唯獨寧王朱權未聽從詔令回南京。
燕王朱棣便以計謀挾持了寧王朱權,從而獲得了大寧的軍隊及朵顏三衛的騎兵相助。在寧王朱權被挾持進入燕軍之後,經常為朱棣草擬檄文。燕王朱棣便對寧王朱權許諾,等到事成之後,兩人平分天下。所以說燕王朱棣最終能奪取天下,與獲得寧王朱權的相助是分不開的。
等到燕王朱棣即位,為了解決藩王對中央的威脅,便採取了徙藩的政策,將握有統兵之權的邊塞諸藩王都遷往內地,再漸漸地解除其護衛兵權。寧王朱權請求改封到蘇州或者杭州都未獲得批准,卻被安置到南昌。南昌是建文初年,卓敬向建文帝進言把燕王朱棣改封到的地方,以便於控制。朱棣如今卻把朱權安置到該地方,可見燕王朱棣內心對寧王朱權這個有能耐的弟弟防範極深。
而朱權的舊有封地卻漸為蒙古的朵顏三衛所有,使得大明的關內地區與遼東地區的連線只剩下一條極為狹窄的遼西走廊相連。而在明末,後金軍隊之所以能夠幾次繞過關寧防線從喜峰口破關大規模地寇掠關內的根源就在於大寧地區淪喪於蒙古人之手。
朱權在被改封到南昌後,感覺到被猜疑,便韜光養晦,多與文人學士往來,寄情於戲曲、著述,研習道教經典,弘揚道教義理。在戲曲、歷史方面的著述頗為豐富,有《漢唐秘史》、《史斷》、《太和正音譜》等書數十種,堪稱戲曲理論家和劇作家。
正德年間,其四世孫朱宸濠謀反不成,以致寧王一系封國終被廢。
明末著名畫家“八大山人”朱耷為其九世孫。
回覆列表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封賞有功之臣,建功者一一有賞。更是把自己的的兒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目的就是讓這些藩王保守大明王朝的戍邊。其中朱元璋十七子朱權被封寧王。
寧王朱權是個多才多藝的才人,自經子、九流、星曆、醫卜等等,並在戲曲中、歷史方面的著述頗豐。寧王朱權自小聰明好學,以善於謀略著稱。他也寄情於戲曲、遊娛、著述、釋道之中。在建文帝朱允炆繼位一年,燕王朱棣便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寧王朱權被策反,在朱棣成功打敗建文帝繼位的時候改封寧王朱權為南昌,不久便被人誣陷朱權害人,朱棣經調查,朱權沒有此行為。至此,朱權便終日韜光養晦,並建造書齋一間,彈琴讀書於其間,因此,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朱權並未遭禍害。
歷史學家蔡東藩曾對其評:燕王(成祖)朱棣驍勇善戰,寧王朱權善於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