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重弓

    岳飛文可提筆就詩詞,武可馬上安天下,可謂文武雙全。但他處於北宋未南宋初的戰亂紛爭時期,加上五代十國時期去之不遠,深刻體會戰爭給百姓帶來的飢苦,所以他不會以一己之累,禍及百姓。

  • 2 # 狐筆春秋

    岳飛之所以是岳飛,而秦檜之所以是秦檜的原因即在於此。郾城大捷之後,勝利在望之際,驟然接到班師回朝的命令,明知道此行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還凶多吉少卻依然毅然前往,究其原因不過是“盡忠報國,死而無悔”八個字而已。而這就是岳飛和秦檜以及其他軍閥的根本區別。

    一:大勝之後,蓋世功名在前的岳飛在面臨班師召命時候到底有沒有猶豫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完顏兀朮(即金兀朮)廢除“紹興議和”再次率軍南侵,希圖一舉屠滅江南,盡伸一統江山的宏遠,當此之際,久已秣馬厲兵的岳飛親率大軍抵抗,先後取得“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的勝利,並在距離開封城僅四十五里除的朱仙鎮與完顏兀朮展開又一次交鋒,金軍全線潰退。籌謀十年之久的“連線朔漠,直搗黃龍”戰略即將實現。

    當此之際,完顏兀朮心膽俱裂,不得不做出“放棄開封,北渡黃河”的決定,但就在這大功垂成之際,早已投靠金朝的秦檜和一心甘做降王的趙構已經在暗中策劃令岳飛撤軍的事情。他們一邊命令張俊從亳州退還壽春,韓世忠穩守淮東,不得繼續前進。迫使岳飛陷入腹背受敵、孤軍無援的境地,另一邊則以“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的理由敦促岳飛班師回朝。

    面對如此荒唐的召命,岳飛只能感慨“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此外再不敢有其他行動,其部下將領每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在勸解岳飛,卻都被岳飛嚴詞拒絕。大體意思就是,倘若真的不顧君命而擅自逗留則無異於背棄君父,與其生平素來崇信的“忠君報國、死無所避”的人生信條相違背。所以,在面對北方民眾遮道挽留之時,岳飛只能含淚取出詔書以示眾人,發出“吾不得擅留”的無奈感嘆。

    在岳飛班師之後,已得喘息之機的完顏兀朮回到開封,整軍束伍,強力彈壓抗金軍民,並先後攻取已被收復的河南地區,岳家軍數年功績,毀於一旦。南宋中興,自此無望。

    二:秦檜和岳飛的矛盾本質上是以趙構為首的投降派和主戰派之間的矛盾

    面對秦檜的構陷和汙衊,文兼武備的岳飛心中非常清楚秦檜不過是宋高宗手中的一枚棋子罷了。經過第一次“紹興議和”的挫敗之後的岳飛,已經對宋高宗失望透頂,不復做其他玄想。

    但在朝廷以前所未有的十二枚金牌敕令其班師的時候,岳飛還是以:

    “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為由做出最後的掙扎,而在力爭無果之後,他只能懷著前功盡棄的悲憤班師,嗣後又再三申請“解職歸家,田居安養,不復預聞朝廷之事”。但卻一一被高宗趙構拒絕。彼時的岳飛想必已經意識到自己前途微芒,性命堪憂了。

    但即便如此,以岳飛一貫的為人原則和處事風格而言,縱然是死他也不會打出“清君側、安社稷”這一類的政治旗號,進行殊死抵抗、亡命一搏。

    紹興十一年(1141年)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等人殺害於風波亭,此後韓世忠解職歸隱,張浚亦同時去職,盛極一時的南宋主戰派因岳飛之死而沉入低谷,一蹶不振。南宋王朝再不能興起有所作為的北伐運動。

    總此而言,在岳飛進駐朱仙鎮,準備一舉收復中原的時候,他自己本人對宋高宗還是抱有幻想的,希望高宗皇帝能夠認清形勢,勇於作為,所以在朝廷召命來臨之時他還聲情並茂、聲淚俱下的懇請奢求,而一旦被拒絕之後,他也能坦然受之,寧死而不做有負家國天下,社稷蒼生的事情。這種視死如歸的高尚精神、蹈死不顧的愛國情懷即便歷經千年不僅不會有所消磨,反而更加彪炳煊赫,照耀千秋。

  • 3 # 今古大觀

    岳飛是天降其奇才,年少時沉穩寡言,天生神力,聰敏好學。

    岳母知書識禮,教導兒子盡忠報國。

    岳飛也以收復山河為己任。

    秦檜等人的栽贓陷害,岳飛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一身正氣的岳飛到死都不相信,奸賊顛倒黑白能得逞!岳飛的對手是胡虜,他根本不肖於窩裡鬥!岳飛在獄中寫下的唯一供詞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秦檜等陷害精忠岳飛,自以為做得高明,其實輸得很慘!邪惡在正義面前永遠都是失敗者!

  • 4 # 文史類小茶館

    小茶館回答。。

    岳飛具不具有亡命一搏的資本?

    岳家軍在鼎盛時期人數達十餘萬左右,有牛皋、董先、張憲、王貴、岳雲、徐慶、寇成、傅慶、梁興、胡清等一干大將,並且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確實具有亡命一搏的資本。但是,岳飛也只有“亡命一搏”的資本,無法開疆拓土成立一番霸業;而且在岳飛班師回朝之後,岳飛連“亡命一搏”的資本也都沒有了。

    首先,岳飛在高宗下詔命其班師時一搏,是否可行?當時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無奈撤軍,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岳飛面臨著孤軍深入,大有被金軍吃掉的危險。當時,秦檜早已命令時任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部從宿州和泗州後撤、張俊部從安徽後撤;而岳飛部在距離朱仙鎮四十五里的尉氏縣駐營,岳家軍孤軍深入,後方沒有一支部隊能夠協助岳飛部。秦檜以“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的理由建議宋高宗命岳飛部撤軍。若岳飛在此時“造反”,岳飛部將會腹背受敵。正面應對的是金兀朮的駐紮在朱仙鎮的十幾萬金軍,後面還要防備從安徽、湖北兩地突襲的宋軍,岳飛最終不得不分兵防守,兵力分散是兵家之大忌,最後也將會被逐一擊破;況且十幾萬的岳家軍的給養從何而來?一向以“紀律嚴明、忠君愛民”的岳家軍總不能搶奪百姓吧?這樣就連最基本的群眾基礎也會丟失。如果亡命一搏,勢必落得個身首異處。

    郾城、潁昌之戰形式圖

    其次,與其“忠君”、“愛國”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馳。自古以來都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帝王要殺臣子,作臣子的只能赴死。岳母在岳飛的背上刻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就已經告訴世人岳飛一生要“忠”,這也是岳家軍一直引以為豪的。若岳飛放手一搏,天下民心皆認為其名過其實,無非是譁眾取寵,民心皆失;奸相秦檜也就能夠用事實證明岳飛有“異心”,何需再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呢?到時天下皆伐之;而岳家軍內部也將會出現尖銳的矛盾,最終的結果無疑將是眾叛親離、名譽掃地、身首異處,落的個千古罵名。當初苗傅和劉正彥發動兵變,也是出於一腔報國之心,最後不也是被定義為叛變,被絞殺了麼?

    再其次,岳家軍內部存有大量“奸細”。岳家軍的原從將領,岳飛倚重的大將王貴,後來被張俊、王俊以私事威脅,將王俊的誣告狀交到了相關部門,直接害死了另一岳飛倚重的大將張憲,後來告病離開了岳家軍。連岳飛最為倚重和親信的大將都在岳飛出事後選擇明哲保身,那麼其他的將領會站在“造反”的岳飛一邊麼?招降和撥隸的將領中又有多少會真正對岳飛忠心呢?調撥的將領中難道就沒有秦檜的“間諜”麼?東平府雄威將王俊調撥成為岳家軍前軍副統制,擁有一定的兵權,而就是這一個前軍副統制在岳飛出事之前得以領會朝廷的旨意,誣告主將張憲謀反,而升正任觀察使。岳家軍中確實存在著“奸細”,岳飛的一舉一動,朝廷都會得知。如果岳飛放手一搏,那麼在岳家軍內部的“奸細”也會趁機而動,大肆破壞。

    再其次,宋高宗勒令岳飛班師,名義上是升官,這也就意味著岳飛班師後已經沒有了亡命一搏的資本,成為了一隻待宰的羔羊。岳飛回朝後,被加封為樞密副使,已經脫離了岳家軍,沒有了兵權,而此時的岳家軍的將領也被調出岳家軍到其他各地區任職,岳飛和岳家軍的聯絡也被切斷;原本“憾山易,憾岳家軍”的岳家軍此時已經被嚴重削弱,放手一搏也會被南宋政權迅速“平叛”。後來岳飛充“萬壽觀使”的閒職,連一點實權都沒有,那麼岳飛又怎麼能亡命一搏呢?

    最後,如果岳飛亡命一搏,那麼其他的南宋將領不會坐視不管。在宋高宗剛剛即位時,寵信宦官,導致了苗劉兵變,迫使宋高宗誅殺宦官並退位禪讓,但是苗、劉二將卻沒有控制朝廷、縱兵殺掠。但是兵變發生後各地將領紛紛舉兵勤王,出兵鎮壓,苗傅和劉正彥最後在建康鬧市被處決。就是這樣忠心有餘的苗劉二人最後也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那麼若亡命一搏的岳飛難道不是步苗劉二人的下場麼?

    大將韓世忠畫像

    要知道當時的名將不僅僅有岳飛,還有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等人。被譽為“南宋中興武功第一”的韓世忠在黃天蕩之戰中,僅率八千軍隊,就將十萬金軍圍困在黃天蕩,並且殲敵萬餘;大儀鎮之戰中,韓世忠率精騎和金軍作戰,俘虜金將撻孛和二百餘人,其餘金軍被殲。這兩次戰役全部納入“十三處戰功”中,而岳家軍郾城之戰、穎昌之戰等卻沒有納入。而“中興四大名將”之外的將領,吳玠、吳璘兄弟在和尚原大敗金軍、仙人關之戰重挫金軍。試想,以岳飛一人之力能否能敵眾將之勇呢?

    面對秦檜的栽贓陷害,岳飛可以搏,但是代價確實慘重的。寧可被殺以留千古之清名,也不能意氣用事遭萬世之痛罵。

  • 5 # 使用者3919268242451

    岳飛案,當事人張憲、岳雲、孫革等人均已招供,又有岳飛軍統制級別將領,王俊、姚政、傅選等人檢舉作證,只是因為物證被張憲、岳雲看後燒燬,至少岳飛有著重大謀反嫌疑。這種情況換是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皇帝,岳飛都死罪難逃。同時,岳飛在幾次軍事行動中,怠軍逗留、隔岸觀火,坐觀其成,心懷叵測。在被剝奪兵權後,又牢騷滿腹,皇帝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所以岳飛被判罪處死,純是咎由自取。然而岳珂卻拿一個道聽途說,編出一個兀朮遺檜書。岳珂自已說必殺飛方可和,是聽說的,並且說這個事的人查越,在岳珂出生前十幾年就死了,在南宋朝庭也不是什麼重要官吏。查越這樣的無名官吏能知道的事,南宋滿朝文武竟沒有第二個人知道?另外,岳珂聽說必殺飛方可和的時候,這個話應該已經流傳了至少二十年以上了,難道就只有岳珂一人聽說了,其它所有史料都無記載?其三,岳珂是岳飛案的直接利害關係人,他到底聽沒聽說,誰知道?還有,岳珂說因為兀朮遺檜書,秦檜鼓動趙構強令岳飛從河南班師,也與岳珂自已錄載的趙構手詔事實不符。說明岳珂在明目張膽的憑空編造歷史,顛倒黑白,所以自相矛盾、漏洞百出。俗語說,砍的沒有券的圓,岳珂的謊言,終究必將被民眾所唾棄,被顛倒了歷史,也必將被顛倒回來,還歷史以公正,還當事人以公道。

  • 6 # 江湖小曉生

    如果岳飛在這個時候搏一把,那歷史可能就要改寫,而偉大的民族英雄岳飛同志,就不會被千古稱頌了。不是因為他打仗厲害,所以被大家稱頌,是因為他精忠報國,才會被大家稱頌。岳飛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在生死關頭,依舊沒有帶兵造反,禍亂南宋。

    南宋不止岳飛一位猛將,能征善戰的將領很多。

    南宋初期,可以說是猛將輩出的時代。壓抑了兩百年的武將們,在這個風雲際會的年代,終於可以嶄露頭角了。所以出現了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宗澤等等一系列著名的猛將。這裡面有很多人都不比岳飛戰鬥能力差,可是他們的名氣卻比不上岳飛。這就顯而易見了,韓世忠是被趙構主動解除了兵權,跑到太湖上泛舟去了。

    張俊緊緊依靠趙構,懂得趨炎附勢,成為了趙構身邊信任的武將,這些人的下場沒有哪一個比岳飛要慘的。岳飛跟他們一樣都是當時的猛將,可是結局卻完全不同。岳飛之所以被稱頌,主要就是因為他愛國,即使有機會造反,可是他沒有選擇造反,所以被後人稱頌。

    如果岳飛造反,未必就能成功。

    誠如我剛才所說,南宋有很多將領,其中不乏跟岳飛實力相當的猛將。所以如果岳飛想要造反的話,未必就有這個把握。一旦這些將領對岳飛形成合圍之勢,而大金國完顏兀朮再派兵南下,那留給岳飛的只有死亡。而且這次的死亡,絕沒有那麼簡單。因為他是造反被殺,所以一定會禍及家人。

    現實中嶽飛的家人只是被流放,而後代又能夠回到朝廷做官,從而為他平反。所以如果岳飛造反的話,他的家人絕不僅僅是被流放這麼簡單,一定會抄家滅族,這就不是一個人死所能代替的了。所以就算是從這方面去考慮,岳飛也絕對不可能選擇放手一搏。即使是奸臣害了他,他也只能透過正常途徑為自己伸冤,因為一旦戰事響起,可就沒有那麼容易收手了。

    岳家軍說到底還是朝廷的軍隊,他們的家人都在南宋。

    岳飛手裡有一支岳家軍,人數在八萬上下,是一支戰鬥力非常強悍的軍隊。如果岳飛選擇造反,那隻能動用這支軍隊。而跟其他軍隊,諸如韓世忠的韓家軍,張俊的張家軍一樣,岳家軍也是南宋朝廷的軍隊。他們需要吃南宋的糧食,需要領南宋的軍餉。最要命的是,這些士兵們的家人,全都在南宋境內。現在岳飛一個人遭了難,難道就要讓這些士兵們的家人一起陪葬嗎?

    從這個角度去考慮,也能知道岳飛不可能成功。他所帶領的是一支保家衛國的隊伍,而不是一支毀滅家園的隊伍。當年呂蒙偷襲關羽的時候,就是控制住了荊州軍的家小,這才讓關羽大軍瞬間土崩瓦解,所以趙構依舊可以使用這一招,控制住岳家軍的家人,那岳家軍自然就解散了。

    岳家軍責任重大,一旦造反,南宋將處於滅亡邊緣。

    南明是怎麼滅亡的呢?因為保護南明的那些將領們不夠團結,他們各自為政,每個人手裡攥著一個皇帝,看似百萬大軍,其實一盤散沙,自然會被清軍逐一消滅。南宋當時所有的將領都僅僅攥在趙構一個人手裡,他們都支援趙構為皇帝,所以南宋才能迅速形成統一的局面,從而有能力抵擋金人南下。

    如果這個時候岳飛為了逃生,選擇了造反,那對南宋可以說是致命的。因為岳飛手裡的八萬大軍,完全可以將南方攪和得天翻地覆。這麼一來,南方不用金人來攻打,就已經變成了一盤散沙,趙構不再有號召力,將領們各自為政。等他們打得差不多了,金人再選擇南下滅亡南宋,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岳飛對宋朝忠心一片,不會為了自己滅亡南宋。

    岳飛是南宋的一流猛將,趙構十分看重他,一路加封他的官爵,甚至做到了副宰相的職位。可見岳飛在趙構眼中的地位是多麼高,與此同時,岳飛對趙構也是絕對忠心的。他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忠君愛國,為了時刻記住這一點,他甚至在背後紋身上寫了精忠報國這四個大字。這個精字那麼多筆畫,也正是為難岳飛了。所以說岳飛對南宋的忠心,是日月可鑑的。

    他一直選擇在南方平定叛亂,將紛亂的南宋趨於一統,給趙構清理出了一個相對安寧的南宋王朝。可以說沒有岳飛,就很難有後來的南宋王朝,所以岳飛怎麼可能選擇親手毀掉自己所創立的王朝呢?即使現在自己要被害死,可是當初的信念和願景依舊還在。秦檜的錯是他一個人的錯,即使趙構也有錯,那南宋的百姓有錯嗎?為什麼不能給他們一個太平盛世呢?

    總結:岳飛對南宋忠心可鑑,就算是死,也不會選擇孤注一擲。在南宋內部,其實有很多能征善戰的猛將,絕對不止岳飛一個。可是為什麼岳飛的名氣最大呢?因為他最後選擇犧牲自己,也不做違背國家的事情。南宋的猛將很多,軍隊也不少,所以即使岳飛帶兵起義了,也未必能夠成功。一旦失敗了,岳飛的家人一定會被抄家滅族。岳家軍計程車兵,其實都是南宋的子民,他們的家人都在南宋境內。一旦趙構控制住岳家軍的家人們,那岳飛百分百跟關羽一樣,瞬間垮臺。岳家軍擁有八萬精銳,對南宋的穩定責任重大,一旦他們選擇造反,那對南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南方將陷入一片混亂,而大金國只需要坐收漁翁之利就行了。岳飛對南宋一片忠心,絕對不會因為某個小人的陷害,就將南宋的安危至於不顧。

    民族英雄岳飛,是值得我們所有人瞻仰的,他的愛國情懷是我們所有都需要去學習的。他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想傷害自己的國家,這種精神才是他流傳千古的真正原因。

  • 7 # 小小小百科全書

    而岳飛只是一個官職卑微的小官。在南宋建立後岳飛上書趙構表示“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但岳飛的忠肝義膽之言換來的就是被開除軍籍趕出軍營。朝廷給的理由是“小臣越職,非所宜言”意思就是說一個芝麻小官懂什麼國家大事。擅自妄議朝政只能被撤職。 被撤職的岳飛只能投靠其他主戰將領從底層開始做起。後來金國對於趙構的議和之舉沒有絲毫的反饋。反而想要一鼓作氣滅了南宋。趙構此時也察覺到了必須要讓金國遭受損失。讓他們覺得戰爭進行下去得不償失才可以。所以趙構又命令各地將領堅決抵抗金兵入侵。而此時岳飛不僅組建了自己的岳家軍還在建康第一次正面擊敗金軍,收復了建康。之後岳飛更是第一次面見趙構並且受到了趙構的賞識。從此開始岳飛更加的受到重用。 隨著岳飛北伐不斷勝利,趙構對於岳飛也更加的信任以及重用。

    但就在這個時候岳飛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岳飛錯誤的提出了光復中原迎接二帝的口號。這讓趙構感到深深的背叛。原因很簡單,趙構之所以能稱帝建立南宋就是因為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國所俘虜。如果二帝真的回來了。趙構的合法統治地位該怎麼辦?誰能保證他們回來不會影響自己的統治地位。由此趙構也開始和岳飛產生隔閡。後來岳飛聽說金國要把欽宗的太子趙諶放回來。所以岳飛建議趙構趕緊立養子趙瑗為繼承人。但趙構覺得岳飛想要參與到立儲之事中。所以對岳飛更加的不滿。甚至厭惡岳飛了。 直到最後金國同意了秦檜的屈辱求和後。趙構終於鬆了一口氣。當時滿朝文武基本上已經統一意見決定議和。但岳飛卻極力反對。甚至岳飛還私自對金國再次發動進攻。這就讓趙構感到岳飛不受控制或者說岳飛沒把自己放在眼裡。此時趙構已經想要把岳飛殺之而後快了。後來趙構下令岳飛班師回朝,但岳飛置之不理。後來趙構連下十二道命令岳飛才被迫回師。岳飛不停將令的舉動更加劇了趙構除掉岳飛的信念。後來金國和南宋和談已成定局後,在趙構的默許下秦檜實施了對岳飛的陷害之舉,最後殺死了岳飛。岳飛之死一方面確實被陷害冤枉。但另一方面何嘗又不是岳飛自作自受呢?身為人臣不遵將令一意孤行。哪怕你是對的也難逃軍法處置。畢竟軍令如山倒。手握大權不遵將令。哪個皇帝不害怕。讓皇帝害怕你除了殺死你之外就不可能有其他的辦法了。所以說岳飛之死他自己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被稱為一部很好的職場小說,你認同唐僧這樣的老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