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華36

    天啟排第一位,天啟朱由校大智若愚,定力了得。儘管平時以幹木匠活為主業,幹皇帝為副業,但天啟會用人,天資聰慧,只是對皇位沒興趣,屬於讀大學錄錯了專業,就業選錯了行業。魏忠賢其實幹的是真不錯,別人魏忠賢最起碼身殘志堅。魏公公在治國理政上還真有幾把刷子的,比坐而論道的東林黨強太多。稅收沒問題,各級官員不敢亂來,尤其武將聽指揮,因為魏公公鐵腕。崇禎一上臺就殺魏公公,過了十幾年,又親自為魏忠賢平反以打擊不幹活還胡說八道、自私的東林黨。其實專權不怕,誰掌權都行,太監也是人,只要權力還在籠子裡。太監沒得罪你,前世無怨,現世無仇,我們要幹嘛要罵別人死太監,大家都是苦出身。天啟主業副業兩不誤,不太管事,但會用人,當然的排第一位。

    萬曆是天啟、崇禎這哥倆的爺爺,不能因為是爺爺就要往前排,這和你們皇家內部供靈位是兩檔子事。該排第二就是第二,這叫原則,不得馬虎。萬曆遙控水平高,隔空喊話的功夫了得,二十多年不上朝,還能打三大徵。當年親政,張居正一死,便廢了張居正的新政,不僅抄家,還想把張居正掘墓鞭屍,是有仇必報的真漢子。當時大明仍然是瘦死的駱駝,又苟延殘喘了幾十年。萬曆說過,我與東林黨爭國本確實是我輸了,但那是我願意輸。朱常洛、朱常洵都是膚的兒子,誰當太子都一樣,這是我的家務事。立誰為太子的權力在我手裡,你們大臣亂起鬨其實沒啥用。國家之間講究不干涉內政,你們吃飽了撐的不幹正事,卻來管我的家務事,合適嗎?我其實是為了眼不見心不煩才二十多年堅決下上朝,我懶得搭理你們,看你們能把我咋樣。你們這黨那黨的有本事,搞黨爭,我不想爭,也沒興趣爭,這叫眼不見心不煩。

    崇禎朱由檢剛愎自用,急於求成。平時挺勤快,也很麻利。光勤快麻利沒效果,那叫瞎忙、窮忙。你殺了袁崇煥,自毀長城。面對後金和闖賊、獻賊的進攻,排程無方,最後弄得山窮水盡,無兵可用,無將可調,無錢勞軍。更可氣的是闖賊打進北京,你不僅不及時到南直隸的南京重振旗鼓,那裡有朝庭班子的備胎你忘了,那樣保不齊還能象南宋偏安個一百多年。放著陽關道你不走,偏要獨木橋上行。更讓人氣憤的是你懷疑人生,想不開,跑到煤山歪脖子樹上吊死,一了百了。你君王死社稷了,青史留名了,我們老百姓怎辦?大明江山怎辦?所以當時國庫空虛,無錢打仗,你要我們大臣捐錢,我們就是不捐。你岳父老泰山都不捐,我們算那根蔥?當然闖賊更不是東西,我們不給他錢,他就要我們的命,我們舍財保命屬於無奈之舉。辛苦了幾輩子的錢都給闖賊了,你要理解,不是說理解萬歲嗎?

    如果給這三人按百分制打分,天啟0分,萬曆50分,崇禎99分。差點忘了告訴你,都是負的!

  • 2 # 千機1998

    應該說三個人都有機會扭轉局面。可惜都錯過機會,萬曆其實很厲害,可惜心太軟,天啟玩性太大,權術過重。兩個錯過大明中興的機會,而崇禎性格缺陷嚴重,贏得起輸不起,心裡素質太差,又缺少手段,要是盛世其實不見得會差到哪裡,畢竟有雄心肯幹活,可惜大明已經不是洪武年間了。不過說真的比咸豐同治光緒強,也比難送找狗系列強。

  • 3 # 閒話歷史君

    我認為天啟排第一,天啟皇帝臨終之際,將崇禎叫道床前留遺囑,“魏忠賢是個可用之才,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可謂是非常有識人之明,這是皇帝的第一要務。首先當時的天下大勢依然可控可為,其次順利交班給崇禎,最後是用對的人,特別是東北的軍事將領。反觀那些所謂東林黨的儒生們,真的可用嗎,看看崇禎帝時他們的表現就知道了。

    第二是萬曆皇帝,這位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媽疼爹愛的主。自小聰明伶俐,有一代明相張居正的教導。可是後期因為寵愛鄭貴妃,廢長立幼而不可得,就消極罷工。晚年的薩爾滸之戰徹底改變了對後金的形勢,以至於有"明朝實亡於萬曆"的說法。看看他的祖父嘉靖皇帝,一個外藩王爺,和楊廷和這樣的三朝元老斗智鬥勇,最終贏得了大禮議的爭鬥。將一眾大臣玩弄於股掌之間,差距何其大哉!

    第三位是崇禎,他是最值得同情的皇帝了。勤奮、努力、自律,可惜生不逢時,他的這些優點碰到了所處的時代,恰恰成了致命的缺點。同樣沒有識人之明,殺、換大臣如換衣服。其次不懂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當然前提是先識別出可堪大用的人。如果和明孝宗換個位置,我相信比孝宗成就更大!

  • 4 # 凌凌漆國產

    天啟第一:朱由校臨終之前,曾經拉著崇禎的手說到:忠賢可堪大用這麼一句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句話的大體意思應該就是告訴崇禎說:魏忠賢這個人你一定要把他合適的運用。明天啟年間大明帝國雖然沒有往日的雄風,但是軍隊依舊對東北擁有絕對控制權。大明是有優勢的。原因就是魏忠賢雖然在朝在野都大肆的屠殺當時所謂的東林黨集團的酸文腐儒,但是他十分明白自己權力的來源,都是大明江山給的,自己必須要保證國家的統治安全,因此在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對外十分支援當時的遼東軍備,對內則不給國內百姓加稅,努力的保持著國家的正常運營。而對於東林黨而已,雖然表面都是一群知識分子,但是其出身幾乎並不是代表著大眾貧困百姓,他們只會為自己的階級的利益所著想,並不會理會百姓們的死活,讓這樣一群不識民間疾苦,更不通曉邊關形勢,只會滿口冠冕堂皇的講大道理的人來治理國家,如何可行?所以天啟不是昏君

    用人治理國家都沒有出現太大失誤。

    萬曆皇帝第二:經過張居正的改革努力明朝國力大增,但是大明發生了內部叛亂,外部發生了日本入侵北韓半島的戰爭1592到1600八年明朝戰亂不止。萬曆皇帝本身腳有殘疾幾十年不朝,但是國家體制健全。皇帝牢牢控制著國家重大決策,普通國事有內閣大臣。萬曆皇帝一生對國家統一對外維護大明帝國的尊嚴都有傑出貢獻。

    最後就是大明帝國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崇禎17歲登基殺了魏忠賢。重用東林黨一般酸儒生治理國家無門,對內平定李自成造反失利,對東北更是疑心重。其實崇禎手下名將如雲,不乏能人謀士可惜他剛愎自用反覆無常。北京失利不肯南遷,聽信讒言殺害袁崇煥。最後北京失陷落得個吊死梅山,大明帝國276年到此為止。崇禎皇帝一生是一個悲劇,他完全不懂帝王權術和天啟皇帝無法相比較。歷史機遇把他推到了皇帝寶座,如果天啟不死大明不會如此這般淒涼的結束。

  • 5 # 知史說史鑑史

    萬曆皇帝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排第一,也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經過張居正的改革讓大明王朝延續了幾十年的光景,軍事方面萬曆三大戰爭也取得了勝利,治理內政興利除弊與大臣鬥智鬥勇;崇禎皇帝第二,他一上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掉了作威作福的魏忠賢極其閹黨勢力,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奢靡腐敗之風重用袁崇煥,祖大壽等一批優秀將領抵制滿清勢力的進攻,孫傳庭,洪承疇剿滅國內張獻忠,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天啟皇帝第三,身為皇帝卻一心一意做木製工藝品整天忙得熱火朝天,不理朝政將軍國大政都交給了大宦官魏忠賢處理國家陷入亂局之中。

    萬曆皇帝第一

    1.萬里皇帝10歲登基,國事全權交由首輔張居正他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減輕百姓賦稅,《顯微鏡下的大明》一書中就詳細記載了地方稅收其中的道道導致百姓不得不違抗地方政府的政令去開採礦石。親政之後,由於萬曆皇帝有腿疾,身居大內遙控百官能夠掌握大權,派出大將幫助北韓打敗日本,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

    崇禎皇帝第二

    2.崇禎皇帝受病危天啟皇帝之託接過國家重任臨危受命,屈身於魏忠賢的權勢之下取得他的信任暗中安排自己的勢力除掉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雖然內憂外患還是湧現出了一批名將包圍帝國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明帝國的滅亡,但他和秦王子嬰一樣已經無力迴天了。明帝國的政治制度已經腐敗到骨子裡必須推倒重來;

    天啟皇帝第三

    3.天啟皇帝算是皇帝之中的奇葩了,別的亡國之君是喜歡詩詞琴棋書畫文藝男青年,他則走的是工程師的路線不分黑天白夜研究木匠工藝,若是魯班在世估計也會甘拜下風的。史稱他為木匠皇帝,據說研究出的工藝品自動化程度還特別高能夠完成一些動作,而國家大事他全部交給了那位最有名氣的司禮監的掌印太監魏忠賢,被他搞得亂七八糟烏煙瘴氣,殘害一大批忠臣良將內有起義軍外有滿清軍隊要不是身體扛不住,他就成為明朝第二個被俘虜的皇帝了。

    因此,最有才華的是萬曆皇帝,崇禎皇帝一心想要救國救民無奈他的文官集團出賣不幫他出謀劃策,而武將則被心懷鬼胎的東林黨集團所陷害,天啟皇帝時期本來還有挽回的餘地他卻天天忙自己的工程事業導致局面一再惡化最後還將爛攤子交給了自己的弟弟,這是最不負責任的皇帝了。

  • 6 # 歷史折返

    首先我給您用白話兒捋順一下這三位皇帝爺之間的聯絡和自身特點,然後我們再來對他們的政績進行評判。萬曆皇帝的大名叫朱翊鈞(明神宗),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大明朝那位二十幾年不上朝的皇帝爺。天啟皇帝的大名應該是朱由校(明熹宗),就是明朝那位非常有名的木匠皇帝。崇禎皇帝您肯定不陌生,是的。他就是在煤山上吊自盡的明朝最後一位皇帝爺。按照輩分來說,萬曆應該是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的爺爺,而天啟和崇禎是兩兄弟。天啟是哥哥,崇禎是弟弟。

    萬曆皇帝登基比較早,在位時間也是大明朝最長的一位皇帝。繼位初期。由於萬曆年紀較小。由她的母親李太后和大臣張居正一起管理朝中政務。大太監馮保負責萬曆皇帝的生活起居。萬曆皇帝青少年時期,母親李太后和張居正對他要求非常嚴格。所以說早期的萬曆皇帝在老師張居正的輔佐之下還是非常勤奮的。不過隨著時間的變遷,老師張居正的去世,對萬曆打擊很大,再後來,海瑞,戚繼光等的相繼去世,更是在萬曆心中留下創傷,以致後來變得懶於朝政管理。萬曆後期,邊境上的努爾哈赤已經建立後金政權,時時刻刻威脅著大明朝,著名的薩爾滸戰役就是在萬曆後期發生的。因此說萬曆後期,大明朝已經走上了衰敗之路,他留給後代的江山基本是個爛攤子。

    皇位傳到天啟皇帝,明朝的江山社稷更是搖搖欲墜,天啟皇帝由於對個人愛好非常痴迷(專業木匠),因此更懶於朝政管理,他重用太監魏忠賢和自己的奶孃客氏,致使朝中黨派紛爭。魏忠賢和客氏相互勾結,打壓朝中大臣,逐漸大權在握,把持朝綱。不過,天啟皇帝時期對邊關的戰事還是有所建樹的,袁崇煥的寧遠大捷等戰績也從側面反應出天啟政權對國家主權的重視。不過天啟皇帝在位僅有七年就去世了,這也是大明朝的一個悲劇吧。

    崇禎皇帝十七歲就開始執政,應該說是一個血氣方剛充滿朝氣的年輕皇帝,在崇禎在位的時期,他勵精圖治,辛苦整治朝綱,最終把魏忠賢亂黨集團全部剷除,重新啟用東林黨中的一大批知識分子。不過崇禎在處理與大臣的關係上也有不足之處。比如他沒能把握好和邊關守將袁崇煥的關係,在邊關用人之際的重要關頭,卻憑著自己的猜忌把袁崇煥殺害。袁崇煥的被殺曾一度致使邊關守將離心離德,軍心渙散。另外崇禎帝啟用的東林黨人在關鍵時期也沒有拿出有效治理國家的良策。崇禎在位期間,由於大明朝江山社稷本身已經處在風雨動盪的時期,而內部又面臨李自成起義軍的沉重打擊,外部又有皇太極關外的虎視眈眈。作為崇禎帝在當時的情況下真的是無力迴天呢。

    三位大明皇帝的不同理政風格,我們已經基本介紹完成,相信您一定能在心中早已給他們重新排好隊了。

  • 7 # 帝子降兮

    明末三位天子我認為萬曆當排第一位,不僅僅是施政水平,佈政水準,就是在把控朝廷帝王權術方面萬曆也是可以排上號的(除了嘉靖那個智商爆表的)

    朱翊鈞即位之初,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內閣紛爭傾軋,整個朝廷也沒有能夠挽回嘉靖一朝的積弊。這個社會問題,以後變得更為激烈。按照明穆宗的佈置,高拱是外廷的顧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在宮中,朱翊鈞自然依靠馮保。但是,馮保與高拱的關係非常惡劣。此前,司禮監掌印太監職位空缺,高拱先後推薦了陳洪、孟衝,就是不願讓馮保做掌印太監。由此,一場政治鬥爭勢必不免,而張居正表面上是幫助高拱的,但實際上,張居正與馮保關係非常密切,早就預謀趕走高拱。而此次政治震盪對幼小的萬曆皇帝產成的刺激也頗為深刻:“專權之疑,深中帝心,魁柄獨持,以終其世。晚雖倦勤,而內外之間,無復挾恣意如初年者。主術所操,為得其大也。”

    雖然張居正改革使腐敗嚴重,官場頹廢的大明朝呈現中興之象,可是他以權臣自居自持功高(“吾非相,乃攝也”)萬曆在他死後抄家,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獨撐三十八年,雖然未能完成中興,還因國本之爭從此退出朝堂長達二十年不上朝幕後操作,不得不說萬曆能力確實有限,但是明朝當時的政治制度應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是一兩個張居正萬曆能解決的。

    整個萬曆朝,皇帝貌似不理事,在內閣票擬製度下連朝都不上但是國家的一切始終掌握在皇帝手裡,而巧妙的把矛盾轉嫁在官員內部黨派之間的矛盾,而萬曆則在幕後搞平衡。朝廷是始終沒有能夠做大的文官黨派集團。

    其次則熹宗朱由校,乃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生母選侍王氏,16歲即位,在位七年。

    關於朱由校,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魏忠賢魏公公,這傳統印象中這個太監做盡壞事,那麼啟用魏忠賢的熹宗肯定也不是個好皇帝,關於這一點,得辯證的來看。

    首先明朝的政治制度是內閣擬草司禮監批紅,互相強制皇帝做中,這個制度保障了明朝二百多年朝政運轉,所以本質上,熹宗用魏忠賢制衡文官避免一家獨大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這個方針是沒錯的,雖然說魏忠賢確實有些過於殘暴,但是以那時候的明朝也確實需要以惡制惡,畢竟那群東林黨文官也沒好到哪裡去。既然用魏公公沒錯,那我們主要看看熹宗做了那些好事和壞事。

    首先天啟元年,努爾哈赤率軍攻陷了瀋陽,明總兵尤世功、賀世賢都戰死。總兵官陳策、童仲揆、戚金、張名世前去援助遼東戰事,和後金軍在渾河大戰,但全軍覆沒。之後,努爾哈赤攻取了明朝遼東重鎮遼陽,經略袁應泰自殺。這此等危機的形式下熹宗先為張居正平反再錄方孝儒遺嗣,優恤元勳,給予祭葬和諡號。天啟六年,袁崇煥擊敗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後努爾哈赤死。

    天啟繼位之初,重用楊鏈,左光斗等正直之士,迅速提拔孫承宗,袁可立,袁崇煥等人防邊,鞏固國防,天啟在時後金還不能為所欲為。對內雖然魏忠賢本人有些問題,但是一方面制衡文官,一方面替天啟背鍋,說明天啟政治智商還不錯,不過他的繼任者崇禎皇帝就不懂政治平衡。

    最後為崇禎皇帝,我為什麼把崇禎放在最後,因為崇禎皇帝在政治上確實算不得有天分。

    崇禎繼位之初,立即剷除了閹黨,當然,本身沒錯,錯在剷除閹黨後沒有扶持另一個屬於自己的“閹黨”,造成朝廷文官東林黨一家獨大,使皇權處處受到制衡。

    崇禎元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陝西等地五年大飢,六年大水,流寇滋生,形式危急。此時後金攻勢更猛,皇太極不斷擾邊,軍費開支高達兩千萬兩。為剿流寇,防女真,崇禎不對富裕的江南士紳收稅,反而加大對農民的稅收,各種雜稅接踵而至,三徵遼餉致使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更加嚴重,崇禎二年裁驛站,驛站兵士李自成失業。

    還崇禎皇帝最大的錯誤便是廢除了宦官和廠衛制度,失去了對朝臣的把控,使自己成為孤立狀態,如果他懂的平衡策略或許不會成為亡國之君,況且崇禎疑心過重,他曾號召天下勤王,然而又對這些王爺各種猜忌,致使人心漸失,想遷都南京有猶豫不決,最終自縊煤山,論能力,顯然是不如前兩位。

  • 8 # e_listen141814398

    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華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

    崇禎王朝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直到崇禎末年,周延儒上臺以後,才禁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周延儒此舉深得民心。但後來周延儒因為提拔馬士英而被列入《明史》奸臣傳中的六大奸臣之一。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計程車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的網路文學有可能超越金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