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舒心暢亦

    唐宋春節也放七天假,古代官員過的新年,其實是指農曆年,即正月初一。據唐玄宗頒佈的紅標頭檔案《假寧令》:“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所謂的“元正”指的就是新年,意思是說,春節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一年裡有這麼兩個黃金週。宋代延續了這個天數,元、明、清三個朝代則縮減為三天。

    明清時期:春節延至一個月,到了明清時期,朝廷在逐漸削減甚至取消“旬休”制後,全年只規定了三個主要的節慶,即春節、冬至和皇帝誕辰。加上元旦、元宵、中元(農曆七月十五)等,每年休假只有五十多天。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不過,政府消減假期的措施遭到了大多數官員的反對。帝王將相考慮到自己在臣民面前的聲望,也只好接受“民意”,做了修改。後來在三個假日的基礎上增添了寒假,並將春節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長至一個月。因此,新增的寒假可以看做是對喪失常規性假日和節慶假日的一個補償。

  • 2 # 舊巷深處

    春節可以說是我們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節日,所以在古代也是一樣。古代的人們在過年的時候也會選擇回家過年。

    那麼古人春節是放多少天假呢?

    首先在這裡,我先要同情秦朝官員三秒鐘,因為秦朝時期官員是沒有假期的。他們需要累死累活幹一年,真有事情只能向皇帝去請假,但是能不能批准就不好說了。而到了漢朝,休假制度趨於完善、漢朝實行的是五日一休沐的例假制度。

    唐朝和現在是一樣的,春節是有七天假期的,按照大年初一為中心,前後各放假三天。但是在初一那一天,京城的文武百官和地方大臣需要進京為皇上拜年,因此,7天的假期無形中變成了6天,感覺唐朝的官員們內心都覺得很虧吧。

    如果說過年放了6天假覺得很虧,那麼唐德宗時期的官員可能要不同意了,德宗時期,由於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德宗為了能夠快速恢復國力,便下令取消春節休假。但遭到了文武百官的集體抗議,甚至有的官員聲稱要撂挑子不幹了,所以,德宗只好退讓一步,規定春節期間工作、休息交替進行,因此,七天的春節假期便只剩下三天。

    與唐朝官員相比,宋朝官員可謂是幸福多了,宋朝沿襲了唐朝的旬休制度,並且增加了許多假期,元日、寒食、冬至、中秋節、清明、七夕等節日均可以放假。這麼算來,在春節期間幾個節日一起放,這個年假就比較長了,可以說整個正月基本都是在休息。

    根據專門人士考證,宋代春節,官員的假期高達28天,這算得上是歷史上最長的春節休假了。所以這回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想要穿越回宋朝,小日子過的美不說,假期還特別的長。

    而到了明清時期,由於皇權的不斷加強,百官的假期開始變得少了,除了全年三十六天的日常假期外外,只保留了春節、冬至、皇帝生日這三個假期,共計18天。清朝原本想沿襲明朝的休假制度,但遭受到百官的反對,便又增加了寒假,並且把寒假與春節的假期延長到一個月,這種情況下,除了極個別的倒黴蛋子要春季加班外,大部分人都可以開開心心過大年了。

  • 3 # 龍城豬立葉

    古人所謂的節假日只是對於官員來說的,對平民百姓來說沒有這個概念的。因為平民沒有上班的說法。農民一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商人一直在做生意,沒有什麼假日的說法。獵人也是常年打獵。他們有一個共性就是想休息就休息,想做就做,這個是沒有任何規定的。

    八而官員就不一樣了,他是是必須遵守國家規定的,而且是有嚴格的作息制度的。我們看一下古代的春節放假制度。

    在漢朝的時候,官員在春節的時候是有假期的。漢朝有“旬休”制度,全年在春節、冬至和皇帝誕辰這三個主要節日放長假,加上元宵、中元等,不過時間非常的長,有五十多天。所以漢朝的春節差不多是一個星期。不過漢朝即使放假的話也不能像幹嘛幹嘛,官員一般要下地勞動,體驗百姓疾苦的。否則會被彈劾的。

    唐朝,唐玄宗曾針對放假特地頒佈《假寧令》,明確規定“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之後還有其他皇帝在其他節日的時候也放假。也就說唐朝的春節也是有假期的,一個星期。有時候外地的官員會更多。

    進入宋朝假期就比較長了。從臘月初七宋太祖父親忌日放3天,到宋仁宗母親生日放3天,到冬至7天、天慶節7天、春節7天、元宵7天,前後加起來有一個多月的長假。不過宋朝的春節雖然只有一個星期的假,但是外地的官員可以提前走,臘月二十就可以走了,正月十五再回來上班。前後加起來有25天左右。可以說 非常的爽。

    明朝相對來說非常差,因為朱元璋不是很喜歡官員,認為他們就應該天天工作。所以明朝的假期只有春節、冬至、皇帝生日三種。每種最多隻有一星期。

    清朝的時候可以說又恢復了之前的一些制度了,清朝冬至、春節、元宵三個假期連放的,前後加起來有一個月。可以說真的是羨慕到死。

  • 4 # 忠雲史

    古代官員的假期應該和我們現在差不多,因為我現在春節的節假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而且古代官員過的新年,其實是指農曆年,即正月初一。其實也就是七天,和現在的差不多。在《南部新書》中記載,唐代御史臺很會欺負新來的同事,凡新入臺省的官員,照例都是“節假值五日,謂之‘伏豹值’;(其他)百司州縣初授官,陪值者皆有此名”。也就是說,不管是平時的星期天,還是新年假日,“新兵蛋子”都得為“老兵油子”替班,全國上下都一樣,不能搞“特殊化”。這種值班制度,和今天的論資排輩有得一拼。尤其是資歷淺的、沒錢送禮的官員,新年都要被安排值班。如果新來的官員能夠拿出錢送禮走後門,也可免於值班。據說這個傳統始於西漢,唐代以後幾乎公開化,家境貧寒的新官員就是在春節期間生病告假,還得用例定的休息日來抵償,有的甚至一年到頭都要值班。

  • 5 # Children我誒

    魏晉南北朝依然有休假的制度,除了正常的休沐外,他們也可以請假。比如西晉的喪假為三年,病假為一百天。病假大家都願意請,就是不知道長達三年的喪假有幾個人願意在老家待著。唐朝的官員假期比漢朝少很多,因為漢朝是五天休息一天,唐朝是十天休息一天,也就是說正常的休沐要少一半。但是唐朝多了許多人性化的假期,比如春節端午中秋重陽都要放假,結婚有九天的婚嫁,生病了有一百天的病假,是不是特別溫暖。

    各個朝代都有的喪假唐朝也是有的,假期時間要看官員和死者的關係而定。唐玄宗開始皇帝過生日也要放假,官員也就又多了一天休息日。另外唐朝還有一個假期特別有人情味,就是“定省節”。古代的很多官員都是單獨在外地做官,時間一長一定會想念家中父母。因此唐朝的法律為這些官員單獨開設“定省節”,每三年一次,時間為35天。若是現在也有這項制度多好,這樣許多小夥伴就可以回家陪伴父母了。

    宋朝的休假制度與唐朝基本相同,總體而言官員的假期要比唐朝多一點。多在哪裡呢?唐朝有一些節日沒有法定假日,從宋朝開始放假了。另外宋朝還有“私祭日”,就是官員的父母或者祖父母死亡的那一天可以放假。元朝同樣有假期,若是病假在一百天之內仍然有工資,一百天之外就沒有了,我認為這個規定很好。事假是沒有工資的,若是遇到父親或者祖父的喪事,在規定之內有工資,規定之外沒有工資。

    看了元朝的假期準則,我想當時的官員一定會把事假變成病假的。至於怎麼躲過朝廷的查問,大家一定有自己的辦法。明朝的假期最少,朱元璋是公認的勞模,另外他還痛恨貪官,因為明朝的官員一年只有三天假期,也就是春節、冬至和朱元璋的生日。後來的皇帝也受不了這麼短的假,因為大臣不休息皇帝也不能翹班啊,於是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假期開始增加。

    這時的明朝官員一個月休息三天,加上節假日和年假,大明官員每年有50天左右的假期。清朝的假期與明朝很相似,總體而言假期比明朝多一點,比如皇帝的生日有七天假期,是不是特別爽。各個朝代的休假制度總體就是這樣,

  • 6 # 薩沙

    從漢代開始,中國的官吏就有了春節休假制度。

    之前時代則是沒有的。

    因為當時社會生產力很低,老百姓養活一個官吏並不容易,還休什麼假。

    普通老百姓哪有什麼假期,就算過年也要晝夜勞動。

    到了漢代,隨著生產力發達,情況開始改變。

    漢代官吏是幹五天休息一天,冬至、夏至和春節三個法定節日也放幾天。

    唐代是改為幹十天休息一天,似乎較少,實際上唐代的各種假期比漢代要多。

    以冬至和春節為例,漢代只是休息一二天,唐代則規定為7天,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也都有三天的假期,和今天差不多了。

    宋代就更誇張。

    由於生產力高度發展,多放假反而有利於老百姓遊玩消費。所以,宋代的假期更多,元日、寒食、冬至各放假七天;天慶節(正月初三)、上元節、天聖節(太后生日)、夏至、立春、人日、中秋節、清明、七夕、末伏等節日也可放假。

    更誇張的是,唐代無論怎麼樣,春節只放七天,官員還要有1天去參拜皇上行禮,實際只有6天。

    而宋代可以將春節和其他幾個假日連起來房價。

    官員們夠狠,就可以臘月二十請假回家,到正月二十才回來上班。

    前後可以休近一個月。

    至於明清和宋代差不多,只是明代的官員被管的嚴格,不相干的假日都取消了,每年休假只有50多天。

    而清代滿族人喜歡玩樂、騎射,增加了一些靈活的假期,可以由官員自行選擇怎麼休假,只要上級允許即可。

    清代的規矩較多,也比較成熟。

    比如,大年初一早晨天亮前,王公大臣們早早就要在午門外集合。大約六七點鐘,在禮部官員引導下,文武百官進入宮門,在太和殿外,按著品級,東西各站18排。皇帝御臨太和殿,舉行朝賀儀式。接下來,還要在太和殿舉行大型宴會,皇帝與王公百官共賀新春佳節,這叫太和殿筵宴。

    這表面上是宴席,其實只是一種禮儀客套。

    大體上,清代和今天的春節區別不大了。

  • 7 # 王松林

    古代官員過年有放假制度,但每個朝代具體放幾天各有不同,福利各不相同。

    古代人們過的新年,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不過這個元旦指的是農曆年的正月初一,和現在我們說的元旦不是一回事。元旦這個詞,據說是來源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他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所以元旦也就是新年之始的第一天。漢武帝太初元年時,開創太初曆,規定新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為元旦。這之後一直沿用下來,直到民國成立之後,時人認為行夏正,順農時;從公曆,便於統計。才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定為春節,而把公曆年的一月一日定為新年。

    秦朝時是沒有休假的,官員累死累活幹一年,真有什麼事情只能向皇帝請假,準不準還要看運氣。從漢朝開始,休假制度趨於完善、漢朝實行的是五日一休沐的例假制度,另外還有冬至、夏至、和春節三個法定節日的休假。大唐盛世讓世人歎為觀止,國力的提升,讓休假制度出現了重大的變化。漢代的五天一休,被唐朝改為十天休一天的“旬假”,就是每月上中下旬的最後一天休息。這樣一來,官員們一個月只能休息三天。

    唐朝春節的七天假,以按元正前後各三日放的,也就是說,以大年初一為中心,前後各放假三天。京城的官員和各地方的重臣在初一這天要給皇帝拜年,無形中少了一天的假期,官員們都覺得自己吃虧了。

    唐德宗時期,唐朝剛經歷了安史之亂,社會動盪,生產力亂七八糟。德宗心裡著急,為了儘快恢復帝國的元氣,他下令取消春節休假,正常上班。官員們對此怨聲載道,聲稱要撂挑子,大活小活你皇帝老子自己幹吧。德宗只好退讓一步,規定春節期間單號上班,雙號休息,七天的春節假期只剩下三天。

    宋朝在唐朝五代十國的基礎上進一步繁榮。宋朝沿襲了唐朝的旬休制度,但元日、寒食、冬至各放假七天;天慶節(正月初三)、上元節、天聖節(太后生日)、夏至、立春、人日、中秋節、清明、七夕、末伏等節日也可放假。春節期間,幾個節假日連在一起,可以說從臘月到正月基本上都在放假,啥事都不用幹。官員們從臘月二十,就可以準備回家省親了,正月二十才會回來上班。

    宋代春節期間的假期長達二十八天,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長的春節假。為什麼那麼多人哭著喊著要穿越回宋朝,小日子過得美不說,關鍵假期長。

    元代,因為漢官的地位不高,休假日期減少為一年只有十六天,算是比較最慘的了。

    明清時期,皇權不斷加強,皇帝們就盯上了官員們的節假日。總的來說,全年三十六天的“旬休”外,只保留了春節、冬至、皇帝生日三個節日共計十八天。好在春節也還是個長假,比起平時少得可憐的休假,算是不錯了。

    清朝原本想沿襲明朝的休假制度,由於大多數中下層官員的反對,皇帝在三個節日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寒假,並且把寒假與春節的假期延長到一個月。這種規定有很大彈性,由於某些事務的性質,比如司法事件,一些部門的官員在休假期間還必須要在衙署辦公,但倒黴蛋子只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都可以開開心心過大年。

    除了秦沒有春節假之外,每個朝代官員都有假期。至於,福利基本上沒有,各行自已解決。

  • 8 # 冰霜孤言莫

    春節就快到來了,想必每個人都特別期待,七天假期雖然有些短暫,但是終於不用上班,可以休息了,家人可以在一起團圓,好友可以約起來聚聚,當然還有豐富多樣的傳統習俗,總之,春節是使我們快樂和放鬆的節日,所以大家對於這個節日還是相當看中的。

    那麼試想,七天假期是怎麼由來的呢,古代的官員春節會放假嘛,又有什麼樣的福利呢?帶著這些疑惑,一起來探討下吧。其實,每個朝代的官員都有嚴格的作息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具體的規定又有所不同,下面舉例說明。

    追溯到漢朝,當時的官員春節是有假期的,也是一個星期左右,但是皇帝一般要求官員下地勞動,體驗百姓疾苦。宋朝的制度還是相對人性化的,據說外地的官員可以提前走晚點來,春節也只有一個星期的假。現在說說當時都有哪些福利,有文獻可考,唐朝時因為國力昌盛,皇帝則賞賜宴錢、絹帛、金銀器等貴重物品,北宋時就大不相同,皇帝就不會這麼大方,這和朝廷的經濟情況有關,皇帝一般會大宴群臣,賜宴是給予官員的一項福利,另外還會賜花,賜食物。好了,就到這裡,不足之處歡迎大家一起來補充。

  • 9 # 小約翰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之間2019就要過去,2020即將到來,春節離我們越來越近,不到一個月了。

    春節是個盛大的節日,只要是華夏兒女,都把春節看得非常重。

    在古代沒有聖誕節、沒有元旦和情人節,更沒有五一節,春節就過得更加隆重了。

    眾所周知,到春節這天,除了特殊崗位上的人,全華人民無論是官還是民,都要放假跟家人團聚。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古代的官員是怎麼過春節的,有沒有假期,發不發福利?

    儘管每個朝代都非常重視春節,但不同朝代對官員過節的規定不同假期的規定也不盡相同。

    普天同慶,營造和諧氣氛。

    春秋時期,諸侯的老大周天子早春節這天,親自帶著三公九卿去郊外踏春,感謝上蒼、祈求風調雨順。

    回宮後要按照官員的級別給大家賞賜,也就是發福利。

    漢代時候,每到大年初一,朝中百官都要成群結隊去給皇上拜年,而皇上不會讓官員空手而歸,給官員賞賜,稱之為“朝賀禮”。

    在唐朝,這種儀式被稱為“團拜”,五代到元明,直到清末,這種儀式世代傳承下來。

    帝王都是人中龍鳳,不僅政治手腕高,情商也高,非常懂得籠絡人心,而節日就是籠絡人心的最佳時機。

    除了春節,其他重大節日,帝王也會非常慷慨,大宴群臣和賓客。

    比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中曾經真實生動記述了,皇宮過端午節時候的盛況,各級官員齊聚一堂,歡聲笑語、大擺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目的都是為了營造一種團結又祥和的氛圍。

    重任在肩,就要有所犧牲。

    和今天一樣,在古代,中央要害部門,如國防、治安、警衛以及消防部門的包括高階官員,除夕和初一不能休假,也不可以請假。

    守土有責,邊防部隊負責邊境安全的長官在春節期間不能擅離職守。嚴禁離開衙門回老家。

    如果真想跟親人團聚的話,地點只能選擇在單位了。

    朝代不同,假期長短不同。

    相比之下,普通官員就幸運得多,他們可以在每年臘月二十“封印”就結束公務,回到家鄉跟親人團聚共度新春。

    一直到正月二十那天準時趕回衙門開始新的工作。

    忙碌了一年的官員們,可以在這一個月時間裡,盡情走親訪友,拜見家鄉父老。

    不過這只是宋朝時的規定,其它朝代的君王可沒有那麼大方。

    朱元璋剛當皇帝的時候百廢待興,官員的假期一下子減少了一半。但了明朝中期,永樂七年(1409)春,成祖朱棣定元宵節從正月十一日開始,為期十天。元宵節放假的規定從此開始,成為了制度固定下來。

    萬曆年間的時候,假期有所變動。

    據萬曆《明會典》卷80“節假”條載,明朝中期時,政府官員有元旦、冬至和元宵三大法定節日。

    具體時間是這樣的:冬至節從當日開始,放假三天;春節假期從正月初一開始,文武百官放假五天。

    清朝的時候,官員在春節時候,又能享受一個月左右的長假了。從臘月二十一直到正月二十,是官員一年中最愜意的時候。

    《官場現形記》裡說:“官場上一到(正月)二十又要開印,各官有事,便不能任情玩耍了。”

    乾隆十六年,戶部雲南司主事徐世璉是這樣敘述自己開印後開始工作的情形:“是歲開印後,入署辦事,餘獨任其勞。”

    北京俗曲《十二景》也佐證了這一長假:“臘月裡,祭灶到;封了印,官事完。”

    文明過節,反腐又倡廉。

    百姓過春節的時候,走親訪友,送禮很正常,但身為朝廷命官,就不能這樣隨便了。

    《魏書·刑法志》記載:“枉法十匹,義贓二百匹,大辟。”什麼叫“義贓”?就是禮尚往來。

    雖然不是索賄受賄,但也是違紀行為,也是不能允許的,也按照受賄論處。

    《唐律》規定:官員要是受賄“五十匹流二千里”,如果是行賄“罪止杖一百”。

    清康熙時期,大煞春節期間鋪張浪費和送禮之風,要求文武百官務必在府邸門前張貼一張公約:“同朝僚友,夙夜在公,焉有餘閒,應酬往返?自今康熙五十八年己亥歲元旦為始,不賀歲,不祝壽,不拜客,有蒙賜顧者,概不接帖,不登門簿,亦不答拜。至於四方親友,或謁進,或遊學,或覓館來京枉顧者,亦概不接帖,不登門簿,不敢答拜,統希原諒。”

    由此可見,時代不同,過春節的宗旨是一樣的。

    歷朝歷代統治者都希望百姓和官員一樣,過一個文明、歡樂和祥和的春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和蘋果相比,哪個更好?華為手機效能如何?科技含量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