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南史
-
2 # 可榮188
五代十國就是一個軍閥割據,強者稱霸的時代,這種誰也不服誰的局面註定不會長久,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它的存在無非在為一個更大的朝代模擬模式,這種割據和磨合狀態從公元907年到960趙匡胤奪後周政權基本結束,到公元979年北宋建國,五代十國就象一場鬧劇結束了。
五代十國有哪五代呢?它們就是後唐,後粱,後周,後晉,後漢。十國是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割據中原的軍閥。編成歌謠為‘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
五代十國雖然亂紛紛數十年,但也有做學問的,而且對後朝的文化形成奠定基礎,那就是宋詞,如那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後主李煜,這些詞的驚現似乎一下拉開了宋詩詞的春天帷幕。還有就是後晉的劉昫等,居然在戰亂中編撰《唐書》二百卷,後人稱巜後唐書》。
五代十國的存在彷彿對歷史說:我來過,咋的了!
-
3 # 劉羽飛說三國
抓住主要矛盾來看。
首先是河東和汴梁的矛盾,這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涉及爭天下的;
然後是蜀和岐的矛盾,這是關係蜀的興亡的;
第三是岐和河東、汴梁的關係,這可以連同河北歸併到第一個矛盾中;
第四是吳和吳越的矛盾,這是關係到東南的霸主地位的,並且這就囊括了閩的政變;
第五是南漢和越南的矛盾,這是宋越關係的起點;
第六是楚國內部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其中還有楚漢撕比;
第七是隱藏線到顯現線,汴梁和淮南的關係,這是平天下的;
最後則是天下和契丹大魔王的關係,這是穩天下的。
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擴充套件到歸義軍和甘州回鶻、契丹和室韋、契丹和渤海、安西回鶻和龜茲回鶻、黃頭回鶻的由來、西藏吐蕃崩潰後奴隸經濟轉向問題、阿里三圍、幾大世系――這些關係到元的西藏治理;
如果還要上(手機無法哲學),可以去了解喀喇汗和河中的鬥爭,呼羅珊和錫斯坦的撕比;
如果要繼續,看看印度的三國爭霸、朱羅和室利佛逝的航路撕比;
最後你會發現 那個時代就是地區化 碎片化的時代。
-
4 # 史道驛站x
五代十國給人第一印象就是贓、亂、差,五代十國把唐朝的贓毫無保留的繼承,把戰國和南北朝時期的亂一一複製,把毫無道德底線的差展現的淋漓盡致。這段歷史複雜,讓後人學起來都困難。五代十國一聽就知道是個大分裂的時期。
五代包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最後在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大宋,由此五代宣告結束。
十國包括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大宋建立後,先後滅了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基本上可以說是實現了大統一。
公元907年朱溫建立後梁,唐朝宣告滅亡,由此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1、後梁(907~923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歷三代後梁滅亡。
2、後唐(923年~936年),沙陀族統治的王朝,歷時14年。
3、後晉(936年~947年),公元936年,兒皇帝石敬瑭滅了後唐,建立了後晉政權,歷時12年。
4、後漢(公元947~951年),公元947年,契丹滅了後晉,統治了中原地區,契丹人惡習不改,燒殺搶掠,引起了民憤,劉知遠看準時機,在太原建立後漢。
5、後周(951年—960年),公元951年,郭威滅後漢,建立後周,歷時10年三帝。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大宋,五代結束。從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這五十多年間,五個朝代像走馬燈式的更替。在此我沒有用過多的文字去表述五代的很多歷史,那樣會讓看文章的人覺得累。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十國,十國與五代是並存的。
1、前蜀(907~925年),王建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勢力範圍主要在四川,歷時18年。公元925年被後唐所滅。
2、後蜀(934~966年),孟知祥於公元934年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公元964年,被宋朝所滅。
3、南吳(902~937年),公元919年建國,927年楊溥稱帝。937年吳帝楊溥被迫禪位徐知誥,吳國滅亡。
4、南唐(937~975年),李昪南京建立的政權,後遷都南昌,在這裡我不得不想起南唐後主李煜,那個偉大的詞人。公元975年,後主李煜投降宋朝,南唐滅亡。
5、吳越(907~978年),公元907年,錢鏐在杭州建立吳越政權,在十國中吳越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定的地區。公元978年降宋。
6、閩(909~945年),公元909年,王審知為閩王,925年去世,長子王延翰繼位閔王。927年王審知的次子王延鈞,殺死哥哥王延翰成為閔王,公元933年王延鈞稱帝,公元945年被南唐所滅。
7、楚國(907~951年),馬殷在長沙建立的政權,公元951年,南楚被南唐所滅。
8、南漢(917~971年),公元917年劉龑在番禺建立的政權,918年劉龑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971年被宋朝所滅。
9、南平(924~963年),亦稱荊南和北楚,本來歷史就複雜,還搞許多的名字,由高季興建立的政權,公元963年歸降大宋。
10、北漢(951~97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最後一個諸侯政權。公元979年北漢歸降大宋。
五代十國是在唐朝滅亡後,出現了的一個四分五裂歷史局面,社會動盪不安。權力更迭頻繁,殺戮很盛,兄弟相互殘殺都很普遍,殺岳父,殺父親的不在少數,倒是在分崩離析的時代,要想做皇帝似乎變得很容易,只要你心狠手辣,敢於拼命。因此我在文章的前面就說了,五代十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髒、亂、差。不知朋友們有沒有同感。
-
5 # 卷舒風雲潤天地
要說第一印象,那是因人而異的,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而對於五代十國的第一印象,估計很多人會說——亂。那個年代確實挺亂的,但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所謂“亂世出英雄”指的就是這種時候,對當時的熱血青年來說,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五代十國,那是一個武將橫行的年代,有人寫了一部《殘唐演義》,從黃巢起義開始,一直到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記述了在那段時期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武將們,還杜撰了一些。
先說五代唐末朱溫篡位,建立後梁。與之並存的敵對勢力是李克用,賬下十三太保戰功赫赫,威名遠播,其中最有名的是幾乎能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的李存孝,因受挑撥反叛李克用,被車裂。
李克用去世,留下三支箭給兒子李存勖,要他辦自己未完成的三件事,一、滅佔據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二、擊敗剛剛興起建國的契丹,當時的契丹正是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位;三、滅後梁,殺朱溫。除了朱溫被自己兒子所殺,李存勖做到了父親交待的所有事,建立後唐。
李存勖寵幸伶人,濫殺功臣,稱帝僅三年就兵變被殺。
十三太保的老大李嗣源透過兵變登基,做了很多事避免兵變,但因為年紀大了,力不從心,又讓養子李從珂篡了位。
李從珂不放心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把他招來囚禁了,但經不住姐姐(李嗣源的女兒)的哀求,又放了他。回到太原的石敬瑭反了,被後唐軍圍困在城中,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請契丹出兵,還拜比自己還小的耶律德光為父。在契丹的幫助下,石敬瑭建立後晉。
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繼位,對契丹只稱孫不稱臣,希望奪回燕雲十六州,引得耶律德光大舉南下,佔領開封,後晉滅亡。
這時出場的是劉知遠,他在李嗣源時期只是一個兵,到了石敬瑭時期成了將,石重貴時期又高升。後晉滅亡,劉知遠趁機建立後漢,改元當年就病重,郭威成了託孤重臣。
劉知遠的繼承人劉承祐猜忌郭威,郭威索性就上演了陳橋兵變的低配版,扯黃旗篡了位。
郭威建立後周,無子,立柴皇后的侄兒柴榮為嗣。柴榮就是周世宗,是五代少有的明君,內修國政,率軍北伐,已奪回三州,可惜中途病倒回朝。柴榮臨死懷疑殿前軍首腦張有德(郭威女婿)會反,撤了他換上趙匡胤,趙宋的機會來了。
趙匡胤藉口契丹入侵,率軍出征,在陳橋黃袍加身後回軍開封,七歲的柴宗訓禪位,北宋建立。
再說十國唐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成功阻止朱溫南進,成為南吳實際開創者。
南吳大將徐溫發動兵變,成了南唐的實際開創者,養子徐知誥建立南唐,改名李昪。南唐三代而亡,成為最後一個被滅的南方割據政權。
唐西川節度使王建不服朱溫,後梁建國幾乎同時,王建在成都建立前蜀,繼承人王衍昏庸,前蜀被後唐所滅。
滅前蜀的後唐將領孟知祥因為功勞被封節度使,鎮守蜀地。李從珂篡位時,孟知祥趁機建立後蜀,僅七個月就去世,繼位的孟昶曾經勵精圖治,後期腐化,立國三十三年降宋。
南漢的奠基者是唐靜海節度使劉隱,他平定嶺南,去世後弟弟劉巖建立南漢,立國五十五年滅於宋。
南楚的建立者馬殷是唐武安君節度使,其間政權多次易手,最後滅於宋。
吳越的建立者為唐鎮海、鎮東節度使錢鏐,傳五主,七十二年,最後降宋。
閩國的由王潮、王審知兄弟建立,王潮是唐威武軍節度使。王潮去世後,王審知受封后梁的閩王,歷六主,立國三十七年後滅於南唐。
荊南(南平)的建立者是後梁荊南節度使高季興,歷五主,立國四十年降宋。
北漢的建立者是後漢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原來官拜河東節度使,太原尹。郭威建立後周時,劉崇也在太原稱帝。北漢夾縫生存,依附遼國,歷四主,立國二十七年滅於宋。
不論五代還是十國,開國君主都是武將,特別是十國,建國者基本全是唐、後梁、後唐或後漢的節度使。所以,說五代十國是武將橫行的年代很貼切。“亂世出英雄”的他們一旦掌握兵權,就有樣學樣,割據一方。難怪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會杯酒釋兵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綜上所述,五代十國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亂世出英雄”!
-
6 # 漫步史書
梁唐晉漢周,朱李石劉郭,都來十四帝,播亂五十秋。這是我最早了解五代十國這段歷史的一段順口溜,至少從這首打油詩上判斷,五代十國絕對不是什麼太平盛世,僅此而已。不過我本人曾經有興趣鑽研過五代十國,主要因為他亂,所以曾計劃想要些一本小說,尤其是在參考了各種各樣的史料以後發現,最終竟然不得不放棄,為什麼要放棄呢?五代十國這段歷史,南北互不同屬,沒有一個特別的時間線能夠貫穿下來,尤其是區別的來看,當北方因為權力爭的四分五裂的時候,南方卻相對趨於平穩,整個中國實際上在當時已經到了第二次南北朝時期,但五代十國的複雜還不止這麼一點,簡單概括的話。這段唐末風雲,類似於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再到三國時期。但他的複雜屬性比三國仍然還是要亂很多,首先區別一下,在晚唐時期藩鎮割據,直到朱溫建立後梁為止,這一段歷史時期很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期,但朱溫作為曹操二代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迫不及待的幹掉了皇帝,自己當了皇帝,朱溫親自打開了一個亂世王朝,因為天下再也沒有一箇中央政權能夠挾持地方。朱溫當了皇帝以後,主要的矛盾就是和河東集團的李克用爭鋒,伺候繼續跟他兒子李存勖爭鋒,但朱溫後梁雖然沒有爭奪過李存勖,但在五代裡面,他是存續時間最長的,達到了17年,這事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後唐建立以後,曾經短暫的建立起來一個大帝國,因為打著唐王朝的旗號,天下諸侯雖然明知道他不是李唐皇室正統,但畢竟李克用的姓是李唐給的,也不得不給點面子,況且當時也確實是他最強大,你當老大就可以,但這個時間很短,李存勖當皇帝也就只有四年時間,而幹掉後梁以後,前後還在位不到一年。第四階段,李嗣源算是一個好皇帝,但可惜他對天下的管控也越來越差,這一時期孟昶的後蜀(取代王建前蜀)越來越壯大,尾大不掉,而江東楊吳政權也被後來的徐知誥取代,隨著後唐建立以後,吞併了盤踞在湖北地區的楚國以後,於中原王朝形成了三足鼎立架勢。第五階段,後唐末期到後周時期,中原全國形成三足鼎立的架勢越來越穩定,到了後周時期持續壯大,北擊契丹,幾戰打得後蜀、後唐狼狽逃竄,但最終後周柴榮為趙匡胤做了嫁衣裳。
-
7 # 果笑說歷史
五代十國,學生時代歷史課學到這裡,都是稍微瞭解就可以了,感覺他們像在過帝王的癮一樣,一人當十幾年或者幾年,最後還都得改國號為宋。
先說五國十代的形成,唐朝末年一直實行的藩鎮制度出現問題,朝廷管不住了。
藩鎮是唐朝中、後期設立的軍鎮,藩指的是保衛的意思,言下之意藩鎮就是唐朝為了保衛自身安全,防止邊疆各族的進犯而設立的軍事基地。唐玄宗時期共設立了九個節度使、一個經略使。安史之亂以後,唐朝逐漸衰敗,這些藩鎮表面上聽朝廷的話,其實長期割據一方,也不交稅費,形同建立了獨立的政權。藩鎮節度使的權力是很大的,總之他所在的區域全部歸他管。
瞭解藩鎮的意思,就基本能明白五代十國的形成原因,朝廷無能力管理,人家也不聽你的話,節度使個個都膨脹著宣佈獨立。
關於五代十國的具體內容,請看下圖:
看舊五代史,還有個記得比較深的就是,後唐主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因為常年與後梁主朱溫打仗,正是大量需要用人的時候。於是他收了很多養子,全部改姓成李,“存”字輩,其中有13位養子最受他寵愛。後來人們都稱呼他們為“十三太保”,這13個青年都是藝高人膽大,也正是他們為李克用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要說五代十國第一印象是什麼,就是這十三太保的忠肝義膽,很是叫人敬佩。
-
8 # 大國曆史記
提到五代十國中的後周,大年夜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必定是那個勵精圖治、武功武功的後周世宗柴榮了。但實際上,後周的創始者後周太祖郭威,也是一名耿介勤政、謙善納諫、深知民間痛楚的好皇帝。窮苦少年的開展
郭威字文仲,邢州堯山人。父親郭簡曾經為順州刺史,劉文恭攻破順州時父親郭簡被殺,母親不久不多不久不多後也病逝。這時辰郭威才不過幾歲,依賴著潞州姨母韓氏為生。幼年時的郭威可謂是窮苦掉落意,過著寄居人下的日子。是以他從小就深知民間痛楚,這也為另日後的耿介勤政打下了基礎。十八歲時,郭威投奔潞州留守李繼韜,在他部下成了一名一樣平凡的軍卒。由於他勇武有力且作戰勇敢,很快就得到了李繼韜的不雅賞,因軍功得到了逐級提拔。
後晉被契丹滅國往後,郭威寄託到了劉知遠的手下任職,由於他的作戰勇敢且心計心境過細,被劉知遠任命為執掌揮務的樞密副使,並在臨終時將太子劉承祐託孤於郭威和史弘肇。此後,後漢隱帝劉承祐時期,郭威前後平叛了謀反的李守貞,並移師北伐,大年夜大北契丹。至此時,郭威已經憑藉軍功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皆在郭威的旗下。此時郭威已經是後漢手握重兵的大年夜將。人生到了這個階段的郭威,可謂是手握重權。他從一個窮苦人家的一樣平凡軍卒,依賴自己的軍功和權術,在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中漸漸開展為了割據一方的大年夜將。
被猜忌中黃袍加身郭威等前朝舊將的手握大年夜大權,引起了後漢隱帝的極度猜疑。他對這些先帝留下來的託孤大年夜大臣極度的不信任,每日擔心他們搶了自己的皇位。是以,他密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盤算一舉拔除這些前朝老將。然則卻沒想到訊息敗露。
被逼無奈下,郭威只得造反。在七里坡之戰中,後漢兵敗,後漢隱帝被殺。郭威混充出兵契丹,於半路中黃袍加身,正式稱帝,建立後周。
勤政愛民的好皇帝郭威誠然經過歷程權術篡奪了後漢的皇位,自己建立了大年夜大周。然則平心而論,在那個皆是兵馬皇帝,換朝換代如走馬不都雅不雅花似的期間中,郭威是個罕有的好皇帝。
他在位期間,對革新累朝弊政很有成績。不只廢除了後晉、後漢一些極殘忍的刑法,並鼓勵民間商業,對歷朝歷代極度殘忍的鹽、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寬。同時鼓勵哀鴻開發荒地,給以他們免除賦稅的毒害,極大年夜大的匆匆進了農業的成長。
回覆列表
提起五代十國,大家第一感覺就是亂,政治亂,軍事亂,關係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簡要講解一下:五代十國就是唐朝滅亡之後,從公元907年開始,到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稱帝掃平各地勢力這段期間,依次出現的中原政權和地方割據勢力。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分別是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十個地方勢力。
公元907年,唐朝末代皇帝被大將朱溫挾持,並且裹挾大量平民,離開長安來到洛陽,隨後在洛陽稱帝,建立後梁政權,這就是五代十國的開端。
公元923年,太原霸主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立後唐;
公元937年,石敬瑭在契丹的幫助下,建立後晉,滅後梁:
公元947年,後晉被契丹消滅,同年,河東軍劉知遠以中原無主為由,於太原稱帝,稱後漢。
公元951年,郭威在征戰途中,被擁護為帝,後周政權建立,郭威稱後周太祖,滅後漢。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開封陳橋驛策劃陳橋兵變,被將士擁護稱帝,班師回開封滅掉後周,並妥善按照周世宗柴榮後人,至此,五代這割據紛亂的時代結束!
特別說明:“兒皇帝”石敬瑭所割讓的“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部分山西、河北北部地區。長城主要在這一帶,是中原地區的屏障,可阻擋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
“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之後,中原將士守城的優勢蕩然無存,這也和宋朝的衰變有重大的影響,石敬瑭的名聲因此變壞,屢屢被後人冠以漢奸,賣國賊之名,對於這個看法,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多做評價。
割讓背景:公元936年,後唐最後一位皇帝,也是篡位成功的李從珂,為了解決自己在政治上面臨的所有威脅,派大軍討伐坐鎮河東的石敬瑭。大軍到達太原城後久攻不下,此時石敬瑭自己割據一方,不甘心就這樣認命,自己也想做皇帝,為了解太原之困,派人向遼太宗耶律德光求援,並表示在登基以後願意割讓燕雲十六州。
補充一下:
五代十國時間上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十國先有,五代在後: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79年)、十國(公元902年-公元979年)。
因為五代主要是指從唐末大將朱溫建立後梁開始算起,也就是公元907年,但是十國為什麼會更前,是因為唐末各地烽煙四起,十國主要分部在南方沿海地區,所以有人率先宣佈獨立建立政權(公元902年),而五代這幾個政權主要是在中原腹地,所以從唐末大將朱溫建立後梁(公元907年)才開始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