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瓷都公安
-
2 # 虛心求教xuexi
楊俊,字季才,河內郡獲嘉縣人。曾接受教誨於陳留的邊讓,被邊讓所賞識,將他視作是奇才。當時天下大亂,楊俊考慮到河內郡地處於四通八達的要衝,早晚會成為戰場,就帶領一百多家遷到了京,密一帶的大山裡。
楊俊樂於助人,救濟貧困百姓。把他們當成是一家人一樣看待。宗族當中有六戶人家被擄掠去做了奴僕,楊俊便傾盡所有家產將他們都贖了回來。司馬懿十六七歲的時候,正巧遇上楊俊,楊俊便說道:“此人絕不是普通人。”司馬朗很早就有了名聲,他的族兄司馬芝則不被人所知道。只有楊俊說:“司馬芝雖然名望比不上司馬朗,但其實才能卻要高過司馬朗"。後來楊俊避難輾轉來到了幷州。當時郡裡有一個叫王象的人,從小就是孤兒,家貧,給人家當奴僕,十七,八歲時,主人讓他放羊,他卻偷偷讀書,也因而遭到了木棍痛打的懲罰。楊俊很是讚賞賞識他的勤勉刻苦,就將他贖了出來,還幫他娶了媳婦,鼓勵他勤奮學習,安排好了一切之後就離開了。
楊俊起初擔任曲梁具令,後來又進京城擔任了丞相掾屬,被舉薦為茂才之後,又任職安陵縣令,升任為南陽太守。在擔任太守期間,他弘揚德教,創辦學校,受到官員以及百姓的讚揚。後來又升任徵南軍師。等到魏國建立了以後,又調任為中尉,負責治安工作。
曹操征討漢中,魏諷在鄴城謀反,楊俊於是自己彈劾自己失職。剛剛被免罪,他就給太子曹丕寫信請求辭職。曹丕很是生氣地說,楊中尉說走就走,為人也未免有些太清高了。於是將楊俊降為了平原太守。曹丕稱帝了以後,楊俊又重新被任命為南陽太守。當時王象已經做到散騎常侍,他極力向曹丕推薦楊俊。楊俊從少年一直到成年,一直都遵守和弘揚人倫當作自己的目標。
同郡的審固以及陳留的衛恂原先都是當兵出身,經楊俊的提拔,都成為了優秀的人才。楊俊為人明鑑又很仗義,大都是這樣子的。當初,曹植和楊俊關係非常好,曹操在確定太子之前,曾經為此秘密地探訪各個職司府署。楊俊雖然把曹丕和曹植相提並論,但過於把曹植說得完美,美好,以至於曹丕懷恨在心。
黃初三年,曹丕的車駕到了宛城,因為街上沒有足夠聲勢迎接聖駕,曹丕因此怪罪,將楊俊收監下到了獄裡。司馬懿,王象,荀緯等都為楊俊求情,頭都磕出了血。曹丕還是不肯饒恕,楊俊說:“臣已知罪”。說完就自殺了。眾人都為他的死感到非常惋惜和難過。
-
3 # 話語新風
第二:當時曹操還在世的時候並沒有確認太子是誰,因為楊俊善於識人所以就私下問他誰合適當太子,他雖然說曹丕和曹植各有千秋各有優點,但是話中明顯的還是偏向於曹植,,要知道當時曹操是非常喜歡曹植的,並且曹植確實是有才華,雖然最終因為各種原因,曹植沒有當上太子,而是曹丕繼位。但是你要分析一下曹丕這個人了。
曹丕這個人怎嘛評價,我覺著從曹植的一首詩中的應該能看出來一些:“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詩是在曹丕想要找個藉口殺他的時候寫的,命他七步作出來這首詩,可想而知曹丕是有多嘛心狠手辣,連他親弟弟他都不放過,更何況還有在他沒繼位的時候,楊俊說的那番話偏向於曹植,對他不利的話,一個連自己親弟弟都不放過的人,還會饒了楊俊嘛?
還有因為當時楊俊的地位以及人緣來看,如若他不自殺,曹丕一定要治罪與他,必定會有很多人來替他求情,在剛開始把他收監的時候,司馬懿和王象和荀瑋替他求情以至於把頭都磕至流血,這還只是沒有徹底定罪之前,如若真定罪會有更多的人,為他求情,以當時曹丕的性格來看,很有可能會對這些人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並且即使在壓力下曹丕暫時不殺他,從他寬厚仁善來看他在宛城的影響力肯定很大,曹丕很有可能會拿那些宛城的一些人下手,綜上所述再加上楊俊的性格來看,他只有自殺才是對的,才不會連累更多的人,只有自己死了才能結束這件事情。
-
4 # 荒徑漫草
魏國大臣楊俊
楊俊之死魏文帝曹丕稱帝,楊俊又任南陽太守。時任散騎常侍王象向曹丕推薦楊俊說:”臣觀南陽太守楊俊為人很好,兼有忠誠之心,仁慈而不失果斷。曾兩任南陽太守,政績斐然,就連別的地方的人都拖家帶口來投奔於他管轄之地。此人大才,陛下何不將此人調回身前效力,以助陛下光大帝業。“魏文帝只是不允。黃初三年,魏文帝駕臨南陽治府宛縣。見宛縣街上並沒有繁榮安樂之景象,一怒之下命人把楊俊逮捕入獄。尚書僕射司馬宣王、常侍王象、荀緯等聞訊,紛紛向魏文帝求情。三人把頭都磕破了,魏文帝始終都不肯赦免楊俊。在獄中的楊俊知道魏文帝不肯赦免自己後,不久便自殺了,死前只說了句”我知罪了。“
楊俊之罪看來不大,魏文帝曹丕為何不肯赦免?此間肯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畢竟從逮捕楊俊的原因來看罪不致死。話說曹操準備確立繼承人時,曾猶豫是立曹丕還是立曹植。於是曹操私下詢問百官,楊俊分別講了曹丕和曹植的優點,雖未明確表示立誰,但由於他和曹植是好友,所說的話較傾向於曹植。楊俊得知魏文帝無論如何都不肯赦免他之後,心中已經明白魏文帝是因為立儲之事記恨於他。
因此楊俊只能自殺了,只怪當初站錯了隊。得罪了初稱帝時就威脅其弟(曹植)七步之內作不出詩就要殺人的魏文帝,誰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罪名來報復,這時候選擇自殺是最好的方式。萬一皇帝找到了更好的理由,對楊俊來個誅連九族,那豈不是損失更大?連累家人、好友這種事,以他為官時所表現出品質來看,楊俊斷然不會做。楊俊之死,有如壯士斷腕。
個人淺見,煩請斧正。
-
5 # 拓跋飛翼
三國楊俊是何許人也?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的時代,除了勇冠三軍的統帥、武將,還有引領風騷的文人墨客。楊俊(?——222年),字季才,河內郡獲嘉縣人。曾跟隨邊讓學習,很受其賞識。魏武帝曹操時期任南陽太守,賞罰分明,愛民如子,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魏文帝曹丕即位後,被逼自殺身亡。
楊俊自殺為那般?楊俊從小到大,喜歡品評他人。也很有獨到的眼光,可以說知人善任。在那個紛亂的年代,應該是一個俊才。魏武帝時期,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曾經徵求過楊俊,當時楊俊和臨淄侯曹植關係很好。在立太子問題上儘管沒有明確說出應該立誰為儲君,但讚美曹植的話是必然不可少的。從內心是擁戴曹植的,並且和曹植過往甚密,是曹植的“死粉”。魏文帝曹丕當權後殺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楊俊自視清高,不肯彎腰臣服,不受曹丕待見
早年楊俊任鄴城太守時,魏諷叛亂,楊俊因此請辭。《三國志.楊俊傳》記載:俊自劾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箋辭太子。太子不悅,曰:“楊中尉便去,何太高遠邪!”遂被書左遷平原太守。
當時楊俊是曹植的好友,不肯迎合曹丕,曹丕早就不待見他,這也為日後被殺埋下伏筆。
二、政治選擇錯誤,是被殺的主要原因
在官場上如果政治方向不對,那麼前途是渺茫的。魏文帝曹丕,稱帝后開始疑心,暴躁,並且陰狠毒辣,睚眥必報。對於曾經對自己不利的大臣進行了清洗。作為曹植的擁護者,楊俊死也就成了必然。
三、死因牽強,可惜一代賢臣
楊俊為官清廉,造福一方地方,受到百信的愛戴,可以說是曹魏的賢臣。曹丕登基後任命楊俊為宛城太守。曹魏黃初三年,曹丕巡視宛城,逮捕了楊俊。理由很耐人尋味:《三國志.楊俊傳》記載:黃初三年,車駕至宛城,以市不豐樂,發怒收俊。《魏略》記載:乃收宛令及太守楊俊。詔問尚書:“漢明帝殺幾二千石?”並對當時為楊俊求情的王象說:“我知楊俊與卿本末爾。今聽卿,是無我也。卿寧無俊邪?無我邪?”殺楊俊的理由是:市容不好!有點荒謬和牽強,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呀!可見曹丕對楊俊的成見都到了非殺不可的地步,幾乎不需任何理由的地步。
縱觀歷史,多少名臣賢良不是死在了政治抱負上,恰恰死在了自己參與帝王后繼的選擇上,可惜身在廟堂,又有幾人能擺脫這種選擇了!
三國楊俊死因,就是政治清洗的犧牲品,是政治鬥爭的必然結果。
-
6 # 澳古說歷史
楊俊,三國魏國大臣,歷任曲梁長、丞相掾屬、安陵令、南陽太守、中尉、平原太守等職。晉朝史學家陳壽曾評價其:“和洽清和幹理,常林素業純固,楊俊人倫行義,杜襲溫粹識統,趙儼剛毅有度,裴潛平恆貞幹,皆一世之美士也。”
楊俊死因
黃初三年(222年),曹丕車駕駕臨宛城,以城中不繁盛為由大怒,將時任南陽太守的楊俊收監,即使尚書僕射司馬懿、散騎常侍王象和荀緯都為楊俊說情,叩頭叩至流血,曹丕也死不鬆口說出要饒恕他的話,楊俊知道後說了四個字“我知罪了”就自殺了。
曹丕為什麼一定不饒楊俊?
首先在知道這個事情,我們先看曹丕幹過的幾件事情:1)賜結髮妻子甄宓自盡,為什麼要賜他自盡呢?很簡單就因為他的寵妃郭氏誣告說甄宓生的孩子曹睿不是他的,他一聽就大發雷霆跑去詢問甄宓,就因為甄宓頂了他幾句話,然後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事,曹丕就竟然將他賜死了。2)逼死於禁,于禁投降關羽固然有錯,在他回來的時候曹丕完全可以將他免職或者直接殺了他,但是曹丕沒有這麼做,相反他卻暗地裡命人將於禁戰敗乞降等事畫於曹操陵的牆壁上,並在事後叫于禁去看,可想而知這是對於禁赤裸裸的羞辱啊,最後逼的于禁喊出“禁失節於丞相,惟願殘魂守墓,永世不超也!”這樣的誓言,之後並羞愧自殺。從這兩件事情我們就可以看出曹丕是一個很小氣的人,在這方面可以說曹丕是完全沒有君主該有的氣度,“心胸小氣,睚眥必報”這就是曹丕的性格,可以說誰讓他不爽,他就會近百倍還回去。
那麼我們再看看楊俊又是哪裡惹到我們這麼一個小氣的魏文帝曹丕呢?
第一件事,曹操立儲一事,起初曹操還未決定繼任人,就曾經向楊俊詢問過到底該立誰為繼任人為好,在這件事情上楊俊雖然沒有明確的說到底誰好,但由於楊俊與曹植是交好的,所以不自覺的稱頌曹植,並有意想讓曹操立曹植為儲君,但不知道為何這件事情想曹丕這個記仇的人知道了,從這件事開始曹丕就慢慢的對楊俊有怨恨了,甚至有點想整死他的衝動。
第二件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與長樂衛尉陳禕等人準備趁曹操出征的時候奪取鄴城,從而響應關羽並歸附蜀國,不過可惜的是魏諷找錯了人,長樂衛尉陳禕膽小怕死,還沒造反就已經把這件事告訴了當時的魏太子曹丕,可想而知這次造反還沒開始就失敗了,那麼這個造反跟楊俊有什麼關係呢?有關係,但楊俊並不是同謀,可以說對此事也不怎麼知情,但楊俊當時是鄴城的中尉,也就是專門負責治安、糾察的,可以說有點像我們現在情報部門的長官,你說你一個管糾察的,造反這麼大的事情你都沒有察覺,不是有點失職的意思嗎?所以楊俊當時雖然沒有被曹丕追責,但他自己卻向曹丕上表請辭,曹丕一看到這個辭職信就不幹了,我本來就沒打算追究你的責任,你到好你自己卻要辭職,你不想辦法幫我解決了這件事情,卻倒好直接遞辭職信,你是不是覺得我曹丕不值得你輔佐,亦或者覺得我曹丕很昏庸嗎,會隨便牽連到別人嗎,你這屬於看不起我啊。顯然到後面曹丕並沒有准予他辭官,而是把貶他為平原太守。可以說這件事情再加上之前曹操立儲楊俊幫曹植說話的事情,曹丕已經對楊俊起了殺心,簡單的說在曹丕心裡想的就是既然你不跟我混,我就只能想辦法整死你了。
可以說這兩件事在我們眼裡不覺得什麼,但在當時對於曹丕這種小氣,睚眥必報的人就是大事了,你楊俊在立儲的事情上不幫我就算,還處處說我弟弟曹植的好,想讓我爸曹操立曹植為繼承人,你這是我阻礙我登上皇位啊,最後即時在我當上太子了,你還不願意幫我,甚至遇到事情你還想撂擔子不幹,明明就是你的失職,我都沒有找你,你就想直接一走了之,你讓我怎麼跟我老爸解釋,你這是想讓我爸討厭我啊。既然你都這樣了,那麼不願意輔佐我,那我就只能弄死你了。
楊俊為什麼要自殺?
其實很簡單,楊俊已然知道曹丕不會放過他的,就算這次曹丕放過他,以後曹丕也會找其他的理由殺了他,即然不管怎樣都會死的還不如現在直接自殺得了,這樣至少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僚不會受到任何牽連,不然保不齊曹丕這個小氣的人會幹出其他什麼事情。只能說楊俊其實本身無大錯,只不過他惹到是一個睚眥必報的“小人”,只能說他的命不好吧!自古都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總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去惹小人,不然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啊。
-
7 # 司馬遷有鬍子
身為臣子,身處動盪不安的亂世,躋身波濤洶湧的宦海,不知如何明哲保身,反而在儲君問題上犯了大忌。這是楊俊看透現實,被迫自殺的根本原因。
古代帝王之家,最忌諱談論的話題一般是儲君人選。皇帝播種多,選繼承人就有了困難症。有時候他們會假惺惺諮詢臣子意見,有時真的拿不準問問身邊人。
臣子說誰好,無疑就和誰捆綁在一起。如果被推薦的人真的即位,自己就是開元重臣。如果其他人即位,遇到個心胸開闊帝王,還可相安無事。如果遇到一個小肚雞腸的,那就只能吃不了兜著走了。
曹操問賈詡,老奸巨猾的賈老師一直不吭聲。這才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方式。
曹操問楊俊,楊俊雖然表面說這也好那也好,但言辭中不自然流露出對曹植的欣賞。
帝王身邊都是有耳目的。楊俊的話很快傳到了曹丕的耳中。想想看,曹丕會是什麼感受?楊俊絕對被他打入另冊,要秋後算賬的。
在心機男曹丕的運作下,耿直的曹植悲劇了。
曹丕逆襲成功,其實早就宣判了楊俊的末日。只是此時楊俊雖戰戰兢兢,但還有一絲僥倖:只要自己不惹事,應該就沒事。
楊俊的政治敏銳度太低了,他明顯低估了曹丕的不安全感,曹丕恨不得將所有的兄弟都剷除乾淨。
曹植被屢次責難,曹彰突然暴亡,兄弟縱然如此,無親無故的臣子又能如何?
何況楊俊雖然有才,卻並非不可或缺的曠世奇才。有你沒你,其實都差不多。“不如沒你”,曹丕大概這麼想的。
所以城市治理得不好,也就成了重罪。可治理得怎麼樣,還不是曹丕一句話的事。
其他大臣磕頭求情,因為他們知道,皇帝這是借題發揮。如果讓皇帝得償所願,以後誰都不得安生。
楊俊還是被收押了。他想起了曹操問他兩兄弟誰適合繼承自己的時候,自己一開口就錯了。
在度量狹小的曹丕眼裡,自己躲得過初一,哪能躲得過十五。自殺,無疑是最好的解脫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西晉的司馬炎篡位後,深深覺得曹魏對同族太過苛刻。“我們都是好兄弟,哪能日防夜防的,多生分啊。”你看,我司馬家要篡位了,你們曹家一個站出來的人都沒有。
所以,我要大封諸侯,讓我司馬家人遍及天下,這樣我就徹底安全了。
他似乎完全忘了,西漢七國之亂是怎麼回事。他的兄弟兒子駐守外地,擁有武裝。稍微一個不小心,就是起兵造反的混世魔王。
果然,兒子惠帝是個白痴,外地的藩王都不服。他們決定造反,誰牛掰誰作皇帝。八王之亂開始了。
更可怕的是,各個諸侯王覺得手底下的拳頭不夠硬。怎麼辦?邊界有匈奴、羯族、鮮卑,來來來,你們給我打工,我給你們工錢。
幹了一段時間,這些外族兄弟一想,老大其實昏庸得很,跟著他只喝湯沒肉吃。不如咱自己幹,吃肉喝湯多痛快。
五胡亂華開始了……
-
8 # 人文之光
在古代社會做官,尤其是在朝廷裡做官,會站隊很重要。
曹操晚年一直在糾結,該讓哪個當自己的繼承人好——是幹練的曹丕,還是才華橫溢的曹植?
而起初,曹植的前景是被廣泛看好的,因此,不少大臣和曹植走得近,但誰知道,曹植除了會做文章,實在不會做人,最終,曹操也覺得,曹家的事業讓曹植領導,很可能沒過幾年就垮了,於是,改而讓曹丕接班。
楊俊支援曹植,因此,後來被曹丕秋後算賬,於是呢,自殺了。
-
9 # 權非仲謀
楊俊此人出生年不詳,年少時跟著邊讓學習。
邊讓是誰?
就是歷史上被曹操殺掉的邊讓,正史上的邊讓博學善辯,文采斐然,可惜“交友不慎”,當時邊讓與陶謙關係不是一般的好,而陶謙素來怨恨曹操攻打徐州,當時又派遣騎兵掩殺曹嵩。
邊讓雖然對於此事頗有微詞,但也沒說什麼,可是不巧的是,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進入兗州,平定兗州黃巾軍,自領兗州刺史。邊讓可能是為好友辯稱幾句,話就說的有點多了。於是有諂媚之人向曹操誣陷邊讓,曹操則讓郡中官員將邊讓就地誅殺。
而在《三國演義》中邊讓與陶謙交厚,聽到徐州有難,引兵五千來救。曹操大怒,使夏侯惇半路劫殺。
邊讓的才華在歷史上也不算低,在楊俊年幼時跟著他學習時,邊讓十分看重他,可知楊俊的天資聰慧。可惜不久後戰亂,楊俊跟著家族一路逃亡。
歷史記載楊俊為人外寬內直,仁而有斷,曾為了救被人搶去做奴僕的朋友散盡家財,隨後得曹操看重,從曲梁長、丞相掾屬、安陵令、南陽太守一直到魏國建立後被曹操稱為魏公。
那麼,這麼一個品行端正、能力出眾的人才為何會落到自殺的地步?
原因在於曹操問的一句話:
“你覺得曹植和曹丕誰能繼承我的位子?”
楊俊當時就回答道:“曹丕和曹植都各有所長,不相伯仲。”
但是你們以為這就完了嗎?不,楊俊跟邊讓在這一點是十分相像的,對於自己的朋友十分“仗義”。
當時楊俊和曹植關係又比較好,雖然分別談出曹丕、曹植才能資質上各自的優點,沒有明確說出應該立誰,但讚美曹植的話更多些。
這下就為日後的大禍埋下了種子,畢竟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就傳到了曹丕的耳中。
“因為進城邁左腳被下罪”
這事曹丕就一直記在心裡,隱忍不發。直到後來曹操去打漢中,魏諷在鄴縣謀反,楊俊覺得是他監管不利,於是到曹操營中請罪。
隨後楊俊寫信向太子曹丕辭職,曹丕覺得楊俊太裝了,於是一怒下令將楊俊貶為平原太守。
黃初三年(222年),曹丕駕臨宛縣,見市場上沒有繁榮的景象,藉此大發雷霆,將楊俊逮捕入獄。
尚書僕射司馬懿、荀緯都為楊俊求情,頭都磕出血來了,曹丕仍不肯赦免。
楊俊看了看曹丕,慘然一笑說:“我知罪了。”隨後在獄中自殺。
回覆列表
因為在立儲的事,楊俊雖然在公正的立場上向曹操指出了曹丕和曹植各自的特點,但楊俊比較偏向曹植,因此被曹丕所怨恨,公元222年,曹丕駕臨楊俊的管轄的城池,找個治理不力藉口將楊俊收監逼其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