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木未央

    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對於每一箇中華兒女,都不該忘記!

    為什麼稱之為鴉片戰爭!在前線,市區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病入膏肓的政權下,一群面黃肌瘦計程車兵,手持大刀,長矛,對陣高大強壯,手握洋槍洋炮的外國侵略者!

    赤裸裸的侵略!赤裸裸的宰割,赤裸裸的揉虐!如同一顆雞蛋衝向岩石,如同一隻飛蛾,撲向烈火!

    結果可想而知!

    鴉片戰爭,讓華人民雪上加霜!餓殍遍野!滿目瘡痍!

    無能朝廷一退再退,著名宮殿被燒!大半個中國落人賊手!

    我有些後悔上學的時候,歷史沒有好好學!但是我又慶幸我瞭解了這段歷史!

    也許我不能具體說出外賊殺了我多少華夏兒女,搶了我多少黃金珠寶!吞了我多少壯美河山!

    然而我總算是銘記了這段歷史!並且會應該一直銘記下去!

    我寫出的文字,看上去有點像上學寫的作文!但是這些確實是作為一名華人,看到鴉片戰爭後能想出來的基本的感情表達!

  • 2 # 扯亂思緒

    政治和思想上的問題,暫且不談,僅從軍事和經濟方面,看一下對比

    經濟方面:道光年間(1821─1851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仍居世界之首,高於整個歐洲的總和,1700─1820年間的經濟增長高於日本。據安格斯·麥迪森的統計,1820年中國GNP(國民生產總值)是歐洲的1.22倍,1890年中國GNP是日本的5.28倍;中國的GNP增長率從1700至1820年間一直領先於歐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後的20年即1840年,中國卻被英國在鴉片戰爭中打敗,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又被日本打敗。

    軍事方面: 陸軍: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裝備上看,大清陸軍都是世界數一數二。軍隊數量對比:當時清軍的總兵力大約在80萬左右(包括八旗、綠營兵)。鴉片戰爭中調集並先後投入戰爭的大約在10萬左右,而英軍最初派出大約海陸軍7000多人,後來增至最高達2萬人。如果簡單由數字上看,中方佔絕對優勢。但在具體的戰役中,這種兵力上的優勢卻未能顯現。英方船堅炮利的優勢使其牢牢的掌握著制海權,也使其掌握著進攻的主動權。為了防禦英軍可能的入侵,清政府在從盛京到廣東的七個省、幾十個海口都得到處設防,分到每個重鎮上駐守的部隊也不過4000-10000。如此分兵,自然在每一處都難以集合優勢兵力,所以在中英間的多次戰役中,清軍能投入的兵力往往與英軍相當甚至還處於劣勢。當時的清朝交通不便,調兵速度的緩慢更加重了中方的困境。從《天朝的崩潰中》舉了兩個例子說明雙方在這一方面的巨大差距。

    其一:1841年10月26日,道光帝調四川建昌、松潘兩鎮中精兵兩千名前往浙江征剿。但是部隊直到1842年2月才風塵僕僕趕至前線,3月10日參加進攻寧波的戰鬥。而英軍於1841年10月10日攻佔寧波,此時已休整近半年!!比較中英雙方,英軍以逸待勞,誰優誰劣,一目瞭然。

    其二:1841年4月16日,浙東反攻失敗後,道光根據前方主帥奕經的請求,調廣西兵1000名增援浙江。6月29日,該部的前半部550人到達目的地,後半部450名尚在途中。而英軍此時已放棄寧波,攻陷乍浦、吳淞等地,正向長江進發。奕經連忙將該部再派往江蘇,一直到戰爭結束,該部未參加任何戰鬥。

    武器上的對比:鴉片戰爭時期,清軍使用的火器主要不是中國自主發明研製的,而是仿造明朝引進的“佛郎機”、“鳥銃”、“紅衣大炮”等西方火器樣式製作的。就形制樣式而言這種老式的武器與英軍相比整整落後了200餘年。 中英海軍對比:根據記錄,最初參戰的英國皇家艦隊共包括軍艦16艘,運輸艦28艘,武裝汽船4艘,載炮540門,艦隊的總人數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約12000人左右。在戰爭過程中還有部分船隻加入用以替換在戰爭中因受損的船隻。清軍的水師當時主要有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兩支,其任務並不時出洋作戰,而是近海防禦,守衛海岸。當時清軍戰艦的噸位小,火力差,不能與英軍的軍艦相抗衡。而且英軍艦隊是多年來一直“風裡來浪裡去”練就出來的,幾次大的海戰造就了一支無往不勝的無敵艦隊!但清軍艦隊從清建立初始,沒經過大型的海戰,經驗欠缺,造船工藝也大大不如英國,水兵的訓練程度也不如英軍。鴉片戰爭前福建水師共有艦船242艘,在營駕駛者118艘,在航率僅為48.8%!!如此大的差距使得清軍不敢出海迎戰,所以只能放棄海上交鋒,從而喪失了主動權。英軍以其強大的海軍在沿岸不斷進攻,而且暢行無阻,所以英軍掌握了戰事的主動權,清軍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鴉片戰爭中清軍調動10萬人馬與7000餘英軍作戰,結果卻死了1個總督2個提督7個總兵2個都統數千士兵(英軍損失百人上下,但主要是印度兵)這不能說清軍將士不夠用命,武器裝備是很成問題的!!英軍是船堅炮利,攻佔沿海要塞的是船艦,用艦炮。英軍火炮的射程可達2000米,每分鐘射速1-2發,而清軍火炮最遠不過1200米,且射速要慢得多。上面也說到,英軍3艘戰艦是有74-78門炮的,5艘戰艦都是有22-48門炮的。但中國戰船一般只有一門中型炮,4-6門小型炮,且船上沒有裝甲艦首,沒有衝角保護。沙角之戰雙方火炮比例168:29。

    總結失敗原因:主要在於中國軍事實力落後所致。

    第一,英國挑起這場戰爭是蓄謀已久的,早在1836年英國就已擬定好詳細的侵華作戰方案,並曾多次派船隻在中國沿海進行偵察活動。但清政府直至戰鬥打響之後,依然認為這是一場區域性戰爭,始終未把它放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予以對待,在戰前準備上中國已是棋差一著。

    第二,從軍隊裝備來看,英軍已普遍裝備了滑膛槍,射程射速均為清軍同類武器的兩倍!而清軍仍以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為主,雖有為數不少的火炮,但其製造粗劣,工藝落後,海防亦腐朽不堪,各處炮臺年久失修,大炮式樣陳舊,鑄造時偷工減料使其施放時格外危險。炮彈同樣質量低劣,放一炮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威脅還大於敵人。

    第三,從後勤運輸和軍隊調遣來看,作為本土作戰的清軍理應具有優勢,但事實卻不是這樣。英軍雖是遠涉重洋,但仍可以利用東南亞、南非等殖民地就近補給,其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運輸船此時就可大展拳腳了!與此同時,那些大型戰艦在非戰時亦兼作運輸船,英軍人數不多,但機動性強,在作戰時往往兵力能佔優勢!而且英軍是按近代軍事編制組織起來的,制度規範,調動指揮十分方便。反觀中國,運輸方式十分落後,仍是肩挑馬負,而且清軍編制混亂,調遣速度奇慢無比,各省部隊協同作戰能力低下。

  • 3 # 淘淘那些梗

    一、政治上:中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走向沒落,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內階級矛盾激化。英國:資本主義代議制不斷上升,政府支援對外擴張。

    二、經濟上:中國:小農經濟佔主體地位,社會生產力低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依舊是落後的農業社會。英國:經過工業革命,生產力迅速發展,機械大工業代替工廠手工業,進入到先進的工業社會。 當時的情況在於中英貿易中,中國是出口國,而英國是購買國,英國長期忍受著貿易逆差。中國的商品源源不斷的流入英國乃至世界市場,而英國的貴金屬貨幣卻源源不斷的流入中國。但是要注意,中國的經濟一直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導的君主專制帝國,有能力自給自足,無大量購買外國的商品的必要,以至於外國商品在中國沒有市場。反之,中國的商品在對外貿易中大佔市場鰲頭。這就導致西方為了找到一個華人需要的產品藉以開啟中國市場,使貿易變得平衡,於是英國選擇了鴉片貿易。鴉片一時間成了當時對華貿易中,唯一能扭轉市場失衡局面的商品。中國政府的禁菸運動將這個唯一能扭轉市場失衡局面的商品給斷掉了,於是導致鴉片戰爭的爆發!

    三、軍事上:中國:清廷大部分軍隊裝備陳舊,武器原始,少數擁有火槍火炮。英國:工業革命,科技水平大大提高,進入蒸汽時代,早早的進入熱兵器時代。

    四、思想上:中國:封建正統思想仍然占主導地位,人民思想不自由,封閉落後。英國:經過啟蒙思想的傳播,資本主義先進思想成為社會的主流

  • 4 # 蟲子風了

    一、政治上:中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走向沒落,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內階級矛盾激化。英國:資本主義代議制不斷上升,政府支援對外擴張。

    二、經濟上:中國:小農經濟佔主體地位,社會生產力低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依舊是落後的農業社會。英國:經過工業革命,生產力迅速發展,機械大工業代替工廠手工業,進入到先進的工業社會。 當時的情況在於中英貿易中,中國是出口國,而英國是購買國,英國長期忍受著貿易逆差。中國的商品源源不斷的流入英國乃至世界市場,而英國的貴金屬貨幣卻源源不斷的流入中國。但是要注意,中國的經濟一直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導的君主專制帝國,有能力自給自足,無大量購買外國的商品的必要,以至於外國商品在中國沒有市場。反之,中國的商品在對外貿易中大佔市場鰲頭。這就導致西方為了找到一個華人需要的產品藉以開啟中國市場,使貿易變得平衡,於是英國選擇了鴉片貿易。鴉片一時間成了當時對華貿易中,唯一能扭轉市場失衡局面的商品。中國政府的禁菸運動將這個唯一能扭轉市場失衡局面的商品給斷掉了,於是導致鴉片戰爭的爆發!

    三、軍事上:中國:清廷大部分軍隊裝備陳舊,武器原始,少數擁有火槍火炮。英國:工業革命,科技水平大大提高,進入蒸汽時代,早早的進入熱兵器時代。

    四、思想上:中國:封建正統思想仍然占主導地位,人民思想不自由,封閉落後。英國:經過啟蒙思想的傳播,資本主義先進思想成為社會的主流

  • 5 # limuzi1966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英國相比各方面的差距是比較大的。具體的差距表現在:

    一、社會制度、政治體制落後於英國

    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是清王朝統治下的封建制國家。清王朝繼續推行君主專制統治,而且專制程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

    而英國早在十七世紀後期,透過1640年至1688年資產階級革命就已經推翻了本國的封建王朝的統治,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佈,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起來,從此,英國實現了由“人治”向“法制”的轉變。

    “法治”社會取代“人治”社會是人類社會的重大進步。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已經落後了。

    二、國力落後於英國

    由於鴉片戰爭前,中國是封建制度的國家,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中佔著主要地位。雖然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因素的手工工場,但是,在封建生產的桎梏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因素髮展緩慢。

    鴉片戰爭前的英國,由於最早進行工業革命,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據統計,1820年英國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生產總額的50%。1839年,英國的煤產量是法國、比利時、普魯士三國總和的三倍;1840年,英國貿易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5%,生鐵產量達139萬噸。

    三、經濟發展條件不如英國

    鴉片戰爭前,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把它廣闊的殖民地納入其經濟鏈條。廣闊的殖民地不僅作為英國的工業產品銷售市場,而且還是英國工業原料產地。英國還把每年從殖民地掠奪的鉅額財富轉化為資本。殖民地成為英國經濟鏈條上至關重要的一環。而同時期的清王朝統治者還沉浸在“天朝大國”的美夢中,固步自封,閉關鎖國。

    總之,鴉片戰爭前,中國在多個重要方面已經落後於英國,中國已經開始走向衰落,而同時期英國正處於強勁的上升時期。所以從鴉片戰爭開始,隨著列強侵略的加深,中國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國家。

  • 6 # 魚生卿多指教

    樓主你好,我來答題啦!

    鴉片戰爭前,中英有何差別?第一,政治制度的差別。鴉片戰爭前,中國是腐朽的封建主義制度,當時滿清已經經歷了封建王朝的輝煌,正在走向沒落。而英國正好相反,經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資本主義萌芽,正在蒸蒸日上,工業與經濟發達,舉世無雙。這是清朝農業文明對上了英國的工業文明。

    第二,軍事上的差別。由於工業與生產製度的巨大差距,軍事上的差距更是明顯,大清朝還迷信著他們一百多年前的騎射,而英國船堅炮利,排隊槍斃的火繩槍。當冷兵器對上熱兵器,孰勝孰劣,一目瞭然。

    第三,國民的覺醒程度的差別。大清朝滿族人口對於漢族來說,相對稀少,所以一直進行愚民政策與文字獄,在這政策籠罩在廣大人民上百年後,清朝社會黑暗,民智堵塞,國民大多麻木不仁,對此魯迅先生有過很多描寫,其代表作“人血饅頭”“有極其深刻的揭露。而英國,在擊敗荷蘭之後,英國獲得了海上霸權,以前荷蘭被稱作“海上的馬車伕”,而英國則變成“日不落帝國”,實力更加強大,由於視野的開闊,英國民智大開,科學技術速度發展,在國民素質上徹底碾壓清朝。

    第四

    陸地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別

    我們中國將近兩千年的封建文明,士大夫們一直宣揚的都是耕讀傳家,我們中原王朝對陸地的重視也大大的超過海洋,由於將近於封閉的環境,讓清朝養成了“天朝上國”的自大狂妄的毛病,當時有英國洋人使者出使清朝,而滿朝文武居然無人識得“英吉利”在何處,還以為是哪個蠻邦小國,而幾十年後,就是這個他們認為的“蠻夷”用大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

    而英國卻是海洋文明的繼承者與發揚者,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歐洲掀起了一輪淘金熱,除了各處航行,當時英國還有“奉旨劫掠”這個騷操作。當大航海時代如火如荼,而英國也攀上了這個時代的巔峰,小小的英倫三島變成了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透過海外殖民,英國迅速積累了原始資本,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創造了基礎。

    綜上所述,我認為中英差別主要是這四點:

  • 7 # 悟寫人生

    這個差距提現在多個方面,比較明顯的有:

    1.科學技術方面,英國在經歷過工業革命之後,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力得到空前的壯大,這是當時的中國無法比擬的。

    2.在思想認知方面,由於封建制度的限制,再加上長期的閉關鎖國,當時的中國在意識形態已經與世界主流產生了代溝,完全喪失了建立先進生產力的土壤。

  • 8 # 農村小仔仔

    鴉片戰爭中英對比,鴉片戰爭對中國來說歷史意義重大!那麼,鴉片戰爭中英對比之下,對兩國的影響有什麼區別呢,鴉片戰爭畫像?鴉片戰爭中英對比可以從兩方面來說,其一就是鴉片戰爭之前,政治上,中國就像一個沒落的貴族,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制,沒落的清朝政府,腐敗的官僚主義,地主和農民階級矛盾的激化?經濟上,農業為主,社會生產力低下,再加上盲目的閉關鎖國,泱泱大國卻經濟蕭條:軍事上,由於朝廷的腐敗,官員無能,裝備陳舊不說就能軍隊素質也是不忍直視,少有的火炮火槍,尤其是海防的鬆懈,為後面的外賊入侵創造了不少有利條件。

    思想上,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接受不了新潮想法,尤其對西方的思想尤為不瞭解。

    而英國呢,剛剛進行完工業革命,生產力發展迅速,機器製造慢慢的替代了手工業,使整個社會進入到工業時期,資本主義體制不斷上升,政府也主張對外擴張,最重要的是蒸汽時代的到來似的英國科技不斷進步,再加上啟蒙思想的影響,資本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其二就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不斷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外來經濟的侵入使得本國經濟受到極大衝擊,再加上白銀外流,民不聊生,但是新思想的湧入也為一些有志之士提供了一展抱負的機會,英國在鴉片戰爭之後不斷的往中國銷售產品,本國經濟得到極大發展,資本主義體制更加穩固:鴉片戰爭中英對比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還是思想上都不難看出,也許鴉片戰爭是必然的,是中國也是英國時代發展所必要的。

    以上就是對鴉片戰爭中英對比這一問題的解答;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的關係,中國古代文明輝煌璀璨,源遠流長,相比於古時的西方,我們的文明先進,體制優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但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的一切,改變了中西方的格局!

    這裡有強漢盛唐打下的赫赫聲威,有絲綢之路鋪墊的無盡財富,有蒙古人駿馬彎刀鑄造的鐵血軍魂,這些加在一起凝聚成了中國古文明的博大精深。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就像是中國歷史的分水嶺,在這之前和之後是兩個不同的天地和世界!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的關係一直是中國獨領風騷,在軍事和科技文明甚至是財富和人口都獨佔世界之巔?令同一時期其他的國家都望塵莫及,在當時其他國家的眼中,中國的富有是他們不可想象的,甚至哥倫布等Nautilus冒死也要來中國一遊,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也是中國面臨最嚴峻的考驗的時候,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二百多年,西歐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開始向海外進行殖民,在鴉片戰爭前夕,西方很多國家都已經完成了對人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業革命,科技實力突飛猛進,一躍而成為世界之巔,已經超過了我們古老的中國。

    而中國在西方度過工業革命的時候也經過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在乾隆後期中國就已經民生凋敝,起義不斷;政治上貪汙盛行,腐敗成風;軍事上武器陳舊,兵馬廢弛;經濟上更是固步自封,閉關鎖國,這些都為中國的日後埋下了深深的危機,使我們與世界脫離了腳步,也使我們與西方之間的距離之間加大,為中國在即將到來的鴉片戰爭中留下了巨大的隱患,鴉片戰爭後中英貿易如何發展。

    在堅船利炮的威逼下中國的關稅門檻的放低,機器製造的廉價貨物迅速搶佔中國市場,大量的原料被列強方掠奪的目標。

    英國利用鴉片貿易和火炮撬開了這個封閉已久的古國,即向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之前中英貿易數量極少,鴉片戰爭後中英貿易則在英國的強制推動下出現了很大的轉變,資本主義的侵略勢力進一步由沿海逐步蔓延向內陸,軟弱無能的清政府根本無法應對西方列強的入侵,從而導致華夏的經濟貿易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開始淪為了英國的原料產地與銷售市場,在這樣的狀況下,華夏自給自足的經濟發展體制被迫不斷瓦解,

    鴉片戰爭後中英貿易關係的轉變,給英國帶來了很大的利益,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料使得英國對中國的佔有慾進一步擴大,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他們開始了進一步對中國的入侵行動,相較而言,中國因為英國的資本入侵,大量白銀流向海外,國內經濟停滯不前,加上清政府自身的奢侈無度,使得百姓的受剝削程度不斷加深。

    英國政府則恰恰利用這一點開始控制行商,損害了中國經濟的自主權,從而使得中國的發展失去了原本的獨立自主權,貿易體制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鴉片戰爭後中英貿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鴉片戰爭對中英貿易的影響是歷史性的,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制不斷解體,開始向向西方靠攏,隨後民族企業開始出現,為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做了鋪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返鄉農民工創業應避免哪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