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巧婦小方
-
2 # 湖畔悠悠心
他是大唐瘦如鬼魂的短命詩人
我來談談李賀其人及其喜愛他的詩作。
一.少有詩名心氣盛,一言斷了仕途命。
他是大唐瘦如鬼魂的短命詩人。
李商隱給他寫的小傳中說他“細瘦,通眉,長指爪”,李賀自己也說過自己是“巨鼻宜山褐,龐眉入苦吟”。
他的長相怪異,詩作也奇異。他的詩歌樂府詩佔一半以上,當時大唐詩壇盛行七律,但詩人一首也不寫,五律只有十幾首,足見詩人反流俗的精神。
少兒時的李賀,本應與小夥伴嬉笑玩耍。然而他偏偏喜歡獨自一人關在屋內寫詩。母親攆他出去玩耍,他卻跑到墳地去研究墓誌銘。家人拉他回來,他都不願意回來。
李賀是個神童,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詩就有名氣。
他天資聰明,刻苦勤奮。他勤於積累好素材,他常常喜歡騎著一匹瘦弱的小毛驢,揹著一個織錦的書囊,裡面裝著紙和筆,再帶上一名小書童,四處去漫遊。一邊觀看一邊思考,遇到好題材,想出一些好詩句,就趕緊拿筆記下來,回家之後再仔細整理完成成詩作。
他母親看到他這個樣子,經常嘆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意思就是“我這個兒子,是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
當時擔任吏部員外郎的大文學家韓愈及侍郎皇甫湜開始還不大相信這位神童,倒要看看這位奇醜的小詩人,實際如何?於是親自登門要見見李賀。
在五代時人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中,記述了小李賀出來迎接他們揮筆答卷的情景:
“既而總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欲就試一篇,賀承命欣然,操觚染翰,旁若無人。”
到了李賀家,稍做寒暄,兩位大人當即出題。李賀從容鎮定給兩位大人恭敬施禮後,便揮毫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高軒過》: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元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這首詩先寫了韓愈、皇甫湜二公來訪的景象,接著又寫了自己對他們文名、胸懷和人格的敬佩,最後又表示自己日後也會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
此時的李賀心中對未來還抱有無限的憧憬: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你瞧!當時他的胸襟抱負有多麼大!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他得罪了一個小人,就是那個當時還未高升的元稹。
據說元稹早先也聽說過李賀的詩名,便前往拜訪。但是李賀看到元稹的名帖是“明經”出身時,便帶有幾分輕蔑——因為當時是重進士、輕明經。
時諺有云: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年少輕狂的他竟叫下人傳話說:“明經擢弟,何事來見李賀?”
元稹在門外等了半天,沒想到卻等來嘲諷。便懷恨在心。
唐元和四年,詩人李賀報名參加進士考試。憑著李賀如日中天的詩名,再加上有文豪韓愈的推薦他進士及第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然而命運偏偏安排主考官就是當年受他冷落的元稹。
元稹見考進士名單上有李賀之名,便上書稱:
李賀父親名李晉肅,“晉”與進士的“進”同音,這是犯了名諱,必須將李賀除名,才合乎朝廷的禮法。皇帝居然准奏了。
愛才的詩人韓愈聞聽此事後,義憤填膺,寫了篇著名的《諱辯》為李賀辯護。按照元稹的荒謬邏輯,韓愈在文中說:“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韓愈的文章固然犀利,可惜他當時也不得勢,自然於事無補。從此李賀的命運跌入低谷。
倘若李賀遇到的不是元稹,以他的文才肯定會官運亨通。即使仕途平平,也不至於貧困如斯。
這正是:少有詩名心氣盛,一言斷了仕途命。
二.天恐文人未盡才,常使零落在蒿萊。
李賀僅僅活了短短的二十七個春秋。他從很小就體弱多病,患上肺癆,長得又這麼醜怪,世俗之人嘲笑他,他雖為大唐皇家後裔,但他父親這一輩早已破落衰敗,家境貧寒,尤其是他在十歲左右,父親就死去了,家境之難更是雪上加霜。李賀曾自述其家境說:
“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
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關。”
(《 送韋仁實兄弟入關 》)
這四句詩的大意是:
“荒山上有我寒酸簡陋住處,一畝薄田蓬蒿叢生稻麥無收。
下雨的夜晚差吏催租呼叫,與舂米聲交錯相雜吵擾不休。”
家境淒涼困苦之狀,於此可見。
憑著文才去考進士完全可以擺脫困境,卻被元稹取消了入考資格。仕途無望,前途渺茫,加上病魔纏身,這就更加重了一生的坎坷。
李賀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居然為我們留下二百四十多首,險僻瑰奇;色澤濃豔的詩歌。他被稱為是唐代中葉的傑出詩人,在中國古代詩壇上獨樹一幟。
我們常常惋惜他命短,為他的命苦而嘆息。我們會指責睚眥必報的元稹:為何為一句話,就置人於死地?也會埋怨李賀,當初不應嘲諷元稹。
總之命運對他太不公平!
我以為,恰恰是這樣悲苦的命運
成就了他,才有了獨樹一幟的詩的風格。才會有詩鬼之美譽。
陸游說:“天恐文人未盡才,常使零落,在蒿萊。”陸游把艱難困苦的生活經歷看做是文學家賴以充分激發創作才能的有利條件。
他說:“清愁自是詩中料,向使無愁可得詩?”
李賀自小多病,病魔纏身,他比別人過早的想到死。他憎恨死神會過早的奪取他的生命: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一句“一心愁謝如枯蘭”是何等的悽苦!
大好的青春年華卻愁!愁的不是別的,是愁會像美麗的蘭花謝了!
魯迅說得好:“悲劇是將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給人看。”
或許他對自己命數早已知曉。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用杜甫這句詩評價李賀極為合適。直至最後高燒不退,開始出現幻覺的時候,仍然不甘心死,希望蒼天開眼,留住飛逝的時光讓他再寫幾首詩:
“飛光飛光,
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飛逝的光陰啊,你先喝一杯酒吧……不要這麼急地來催命”。你看,他迷茫、孤獨、悲愴之情躍然紙上。
讀到這裡我們該為李賀與死神抗爭的執著精神落下淚水吧!
司馬遷說:“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又說“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李賀何嘗不是如此呢?
年輕的生命卻總是在生與死之間徘徊,這是怎樣的“鬱結”?怎樣的“愁怨”?考取進士,憑己之才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然而,一句荒謬絕倫的奏章,便取消了他考試資格,這又是何等的“怨恨”?
短短的一生他一直處於“焦慮”中。
佛洛依德認為“焦慮”是一種病理現象,它是人的能量受到壓抑而產生的。一般人無力或無法釋放這種壓力而處於驚恐不安之中最後精神分裂。而藝術家則不然,他們把這種驚恐不安化作藝術創作的內在動力,藉助白日做夢——“寫作”來轉移“焦慮”減輕壓力避免災難性的後果。
我們且仔細品讀一下他的《秋來》這首詩吧!看看他心中有哪些“鬱結”?又是怎樣透過豐富的想象“述往事,思來者”轉移“焦慮”把心中的“鬱結”用詩作解開,避免了災難性的後果。
秋來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弔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我們細作分析:
詩的第一二句給我們這樣的意象群:在殘登照壁,燈光昏暗中,有秋風吹落梧桐的聲響,有秋蟲因天氣轉冷的悲鳴,那從牆腳邊傳來的絡緯哀鳴聲,在穿著單衣的詩人聽來彷彿是在織著寒天的布,(絡緯,俗稱紡織娘其聲似紡線)那陣陣的悲鳴似在提醒人們,秋深天寒,快到歲末了,一年的時光又要過去。以上這些景語是畫面裡的主人公的情語:此情此景讓他“驚心”令他“苦痛”。
那是因為癆病纏身,家境困苦,仕途無望——“女傷春,士悲秋”這就是李賀的“焦慮”。
仕途無望,只有寫詩撰書這一條路,可是,無奈自己又體弱多病,不知哪一天就會離開人世。於是三四句道出自己的擔憂: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上句是詩人自問,詩人感嘆自己花心血寫下來的文章,有誰來看呢?不讓我的文章隨著編的書啊,變成了花蟲蛀蟲吞噬成粉末。
這裡李賀用的懸想視現的方法,視現了自己的書稿變成蛀蟲吞噬後的粉末的畫面,他擔心的是自己嘔心瀝血的詩作在自己死後無人問津。這是他最最擔心的。
詩人思前想後,焦慮得無法入睡。接著五六句:“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弔書客。”
詩人思索著,牽掛著,在殘燈照壁、絡緯悲鳴的環境中,他失眠了,這種愁腸以往的文人都用“腸斷”“腸回”來形容悲痛欲絕的感情。可李賀卻獨創出“腸應直”的意象之詞,可謂別開生面,把一個愁字寫到家了:
愁思縈繞心頭,把紆曲百結的心腸牽直,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愁思的深重、強烈。
這種“焦慮”怎樣化解減壓呢?
絕望至極會產生幻覺:
在他感嘆這世上無知音之時,
詩人在焦慮中忽而產生幻覺:
詩人似乎看到淅淅瀝瀝冷雨中,好像看到有一美人之魂飄過來了,就在窗戶邊,她怕是想來弔唁我這位窮困潦倒,痛苦交加,即將死去的讀書人吧。
幻覺是詩人的心靈自救。這種無奈更令人心碎震驚,如果你能理解此時此地的絕望中的詩人的心境,你絕不會因半夜裡飄入詩人室內的女鬼魂而產生恐懼,你更多的是對詩人的同情和憐愛。
自古以來只有活人來弔唁死人,到詩鬼李賀這兒,卻鬼魂來弔唁他。為何他會有此等奇想?那是因為他是一個常年病重,心靈在生與死,人間與地獄之間苦苦掙扎的人。人間無可依賴,絕望的他只有求助不久的將來自己也會與其為伍的冥間鬼魂來慰藉自己了。這份孤苦,這種悽苦,這期間的絕望該是何等的深沉!
我以為詩中站在窗前看著他編撰詩搞的的“香魂”很可能是李賀曾經的“戀人”。
有傳說:在李賀艱難的日子裡面,也不是沒有過快樂的時光。李賀曾喜歡上了一位女子,只可惜,關於這位女子的生平,並沒有詳細的記載。然而,這樣快樂的時光,也沒能持續下去。這位女子紅顏薄命,沒能等到李賀的告白,也或許是雖然告白了,兩個人沒能成為夫妻,在這位女子去世之後,李賀的世界又變成了一片黑暗,唯一的光源也熄滅了。這使得李賀的內心更加的陰鬱,這就更加重了他的病情。
我想任何想象都源於詩人的生活。在這個孤寂的秋夜,當詩人擔憂自己的詩作無人問津時,恐怕最易想起自己的紅顏知己了吧。
我們最後看詩的最後兩句: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詩人“述往事,思來者”可以說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他的思緒又馳騁到南朝宋鮑照的詩作。宋鮑照,他的詩多抒發懷才不遇之情。這一點和李賀心是相通的。於是“詩鬼”給我們展現了這樣的一幕:
在那寒冷的秋夜墳場上,那些鬼魂都在誦讀著鮑照的詩句,他們都感覺自己懷才不遇,心中也都很悲苦,他們的悲苦之恨就像萇弘碧血那樣永遠難消。
詩人表面上是說鮑照,實際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志士才人懷才不遇,這正是千古同恨。
李賀正是透過:香魂來吊、鬼唱鮑詩、恨血化碧等等形象來表現詩人抑鬱未伸的情懷。詩人在人世間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陰冥世界尋求同調,以化解內心的焦慮求得緩釋內心的高壓。
中國有“詩窮而後工”的說法。這裡的“窮”不只是表示窮困主要是表示詩人坎坷的人生境遇。以及由這種境遇所激發出來的感憤不平之情。正所謂“憤怒出詩人”。
屈原的“憂愁幽思”;魯迅的“橫眉冷對”;托爾斯泰晚年的內心的孤獨和費解的出走;梵高的精神分裂;蘇軾、陶潛、謝靈運、杜甫、李白悲憤積鬱於中不能自己。李陵降胡而悲;蔡琰被掠失身而憤;司馬遷的“發憤著書”……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這些作者都是經歷過痛苦不幸“意有所鬱結”,才會獲得強烈的創作心理動力和才能,寫出有特殊感染力的作品。
李賀就是典型的一位“窮愁之氣”
貫穿一生卻能做到: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韓愈語)的偉大詩人。
三.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
如何評價李賀的詩歌創作。至今為止我覺得只有大文學家韓愈講得最貼切最生動,就是那句:
“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辭”。這句話的意思是:把肝剖成片作為紙,讓血滴出來作為墨水,用來寫文章。
對於寫作李賀自己也有自評,他說自己:“吟詩一夜東方白”;“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髮”;“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從這些詩句中我們看到李賀注重詩歌語言的錘鍊和創新。
如何評價李賀的詩壇形象我覺得
臺灣詩人洛夫對李賀的想象描繪最傳神:
石破!天驚!一股陰間的風吹入大唐詩壇
石破!天驚!一場悽苦的秋雨被一句句陰森的詩句擊中,驚嚇得驟然凝止在半空。一位瘦如鬼魂的男子,斜騎一頭毛驢從長安城踽踽而出,像一支舞動風雨的狼毫,用他那寬大的衣衫揮湧起一片陰間的風雪,將那些駭人的詩句拋進大唐的詩壇。
如何評價李賀的詩作地位,我列舉以下事實,大家自有公論:
李商隱為他寫《小傳》;杜牧為他的詩集寫序:
“皇諸孫賀,字長吉。元和中,韓吏部亦頗道其歌 詩。雲煙綿聯,不足為其態也;水之迢迢,不足 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 ,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 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 也;荒國陊殿,梗莽丘壟,不足為其恨怨悲愁也 ;鯨呿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可以說極盡讚譽之詞。
毛澤東推崇他的詩。毛澤東在給陳毅將軍的信中說:“李賀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在毛澤東的詩詞中多次化用李賀的詩句。可見對李賀詩的喜愛。
魯迅收藏專輯中李賀的詩最多。
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且“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
從這些事例中我們應悟出李賀詩的分量。
李賀是中唐繼李白之後又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極富創造性。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語言瑰麗,可以說他在中唐詩壇,乃至整個中國詩歌史上是一個異軍突起、獨樹一幟的天才詩人。
可惜中國曾有一段時間,無論寫文學史還是大學講堂談到李賀僅幾筆帶過。近年來對李賀的研究熱鬧多了。但對他及其詩作的研究仍欠深入。
由於本文重點談的是“詩窮而後工”;“焦慮出佳作”
本文沒有對李賀的一些傳統的代表作如:《雁門太守行》《呂將軍歌》《金銅仙人辭漢歌》、《李憑箜篌引》、《蘇小小墓》等進行賞析。這些篇章大有深探其幽的必要。有時間再聊吧!
-
3 # 胖魚夫人
大唐第一鬼才!中國詩壇上最不幸的人!
李賀是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代。河南洛陽人。
李賀被稱為詩鬼,大概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李賀的詩,非來自人間。如果說李白的詩來自天上,李賀的詩則是來自地獄。李賀的詩給人以鬼魅陰森之感。他師哥中的意象多來自鬼境地獄,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如“茂陵”、“秋風”、“衰蘭”、“江娥”、“芙蓉泣露”、“女媧”、“神嫗”、“瘦蛟”、“招魂”等意象衰頹、奇幻。
第二、李賀相貌奇醜。據《新唐書》和《舊唐書》記載,李賀通眉,就是連心眉。巨鼻,手指奇長,人纖瘦。
可是,這是,不行卻傳來了,李賀的父親病逝。李賀不得不回家為父守喪。三年孝除,李賀再次來京城參加科舉,又加上韓愈的推薦,有了十足的把握。
不幸的是有人卻提出了避諱,李賀的父親名字叫李晉肅,因為名字中的“晉”,李賀不能參加“進士”考試。這對才華橫溢的李賀的打擊是致命的。這看似荒唐,卻在唐代很盛行,李賀上書辯解,卻徒勞無功。
遭受這樣的打擊,李賀如杜鵑啼血,二十歲時便心如死灰。這次從長安回來李賀鬚髮盡白,一病不起。“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二十六歲的李賀便愴然的離開塵世。臨死前,迷離之中,李賀看到有天神架著赤色虯車從天而降,接他去天國寫詩作文。
李白、李賀、李商隱,這三李文學成就卓著,他們對毛澤東的詩詞創作影響很大。毛澤東很多詩詞都是化用三李的。如《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來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毛澤東《浣溪沙》“一唱雄雞天下白”就來自於李賀的《致酒行》。
李賀的詩我最喜歡的是《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首就是李賀在公元八百一十三年因病辭去奉禮部侍的職務,由長安回洛陽時寫的。詩中用金銅仙人辭漢時的潸然淚下,寫亡國之慟。韶華易逝,人生難久,詩人將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交織在一起,令人觸目愁腸斷。寫完這首詩四年後,鬼才李賀便騎鶴而去。金庸老先生說“情深不壽,慧極必傷”,我們相信是天妒英才,才讓李賀英才早逝,不然他或許就可以和李白比肩了!
回覆列表
“詩鬼”為李賀,是中唐代的浪漫主義詩人。我喜歡他的《金銅仙人辭汗歌》全詩如下
魏官牽東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汗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很喜歡“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佳句,字意為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會隨著歲月蹉跎而老去。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界是無情的。
可惜的是李賀英年早逝,在27歲時便畫上人生的句號。但他的佳作卻千古流傳,他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被縱多後人引用,這也是對他的才華一種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