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鹿耳朵兒

    趙高本身,本屬平凡。其父受刑下獄,身受酷刑。其母因父連累,沒為奴婢,其母后又受刑誅死,趙高亦被受刑,選入宮中,充當宦官。趙高為人隨機應變,善伺人意,得始皇賞識。稱其辦事強幹,習練刑法,命為中車府令,教胡亥審判獄訟。趙高便極力奉承,獲得胡亥十分寵信。貧賤一生,受人欺凌,趙高雖然懷恨,無從下手。秦始皇出遊,蒙毅自然隨行。誰知始皇半途得病,便使蒙毅往各處名山大川祈禱。蒙毅奉命而行,未及回報,始皇已死。趙高趁蒙毅不在,謀立胡亥為嗣,自己方得專權,且可報復仇恨。趙高同著李斯、胡亥,密議篡立之策。先將始皇賜與扶蘇璽書燒燬,假傳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別作一書,賜與扶蘇、蒙恬,說:他二人帶兵數十萬,在邊已久,士卒多死,不能立功。扶蘇反敢時常上書誹謗,都因未奉命令,不得歸為太子,所以日夜怨望。扶蘇為子不孝,今賜以寶劍,可即自殺。蒙恬不能諫正扶蘇,反與通同一氣,為臣不忠,一併賜死。即將兵事交與裨將王離掌管。此書寫就,蓋上御璽,命胡亥門下親信之人為使,星夜奔往上郡,趙高等仍在沙丘等候迴音。

  • 2 # 歷史小八卦迷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來分析一下秦王朝短短15年就滅亡的原因:

    1.暴政猛如虎:經過長長的戰爭期,好不容易迎來了統一。秦始皇不休養生息,讓人民安居樂業,反而大大的加重了賦稅(上繳自身收穫的2/3)與徭役(建阿房宮、修長城、造陵墓等等)。民心已失,大勢漸去。

    2.各地起義頻發: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陳勝吳廣便是眾多農民起義中的一旅。還有其他五國一些尚存的力量(如楚國項氏一族),在各處伺機而動。

    3.軍隊配置的不合理:怎麼個不合理法?北伐匈奴,蒙恬率兵30萬;南平百越,屠睢又帶走了50萬大軍;留在國都的兵力卻寥寥無幾。一旦發生叛亂,遠在邊境的軍隊就算再強悍,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4.朝廷內部原因:秦始皇久久不立太子,大臣們紛紛站隊。比如蒙恬支援大公子扶蘇,趙高與胡亥的關係比較好。這一點也是趙高篡改遺詔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我來說說扶蘇。不管扶蘇為人是多麼的仁善,對於政治是多麼的有遠見,我都不認為他能收拾的了秦始皇留下來的爛攤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憑他因為一道遺詔而自殺。這道遺詔,透著詭異,蒙恬都看出來了,難道聰明的扶蘇看不出來麼?這時候蒙恬手握重兵,不管結果如何,拼一把總好過含淚自殺。一個“懦弱”的君王怎麼能阻攔得了其王朝滅亡的腳步。

    綜上所述,我認為秦王朝的滅亡,跟趙高篡改遺詔沒有多大的關係。

    最後,談談趙高為什麼敢這麼做:

    1.秦始皇去的匆忙,扶蘇當時遠在邊疆。知道遺詔內容的只有趙高、李斯與胡亥。

    2.趙高深知李斯、胡亥與扶蘇的脾性。蠱惑了李斯,幫助了胡亥,坑死了扶蘇。

    3.趙高在秦始皇身邊伺候了那麼久,他的人遍佈宮廷內外。這時他已掌握了主動權,可以為所欲為。

  • 3 # 長安旭哥

    秦朝的滅亡和趙高篡改秦始皇遺詔,沒有半毛錢關係,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秦朝統一天下後,僅僅十五年就滅亡的原因。

    秦亡於不施仁政

    著名政論家賈誼在《過秦論》中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時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誼是西漢初期人,他親眼目睹了漢朝初期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國策,使得國家穩定,國力蒸蒸日上。而反觀秦朝,輕罪施重典,苛政如猛虎,兩相比較之下,賈誼得出秦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賈誼畫像

    為何秦朝不施仁政呢?這就得從商鞅變法說起。

    所有人都知道,秦孝公時期推行的商鞅變法,是秦國崛起的重要原因,為日後秦始皇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但統一前的強國之法,卻在統一之後成了亡國之法!

    商鞅變法的終極目標是富國強兵,這反應在國家政策上就是對內實施高壓政策,嚴刑峻法,弱民強國;對外不斷髮動戰爭,掠奪人口,擴張土地,以便再透過軍功授爵的制度反哺底層人民,透過這樣一套閉環的體系,成功的將秦國打造成了一臺完美的戰爭機器。

    結果就是秦軍在戰場上無往而不利,不斷蠶食其它國家的土地人口,然後再透過郡縣制的方式,直接納入中央政府的管制之下,久而久之,將六國蠶食殆盡,最終統一天下。

    但在國家統一之後,軍功授爵的體系便無法運轉了,因為天下一統,沒有了大規模的戰爭,沒有了新的土地可供掠奪,普通人也就失去了上升的機會。

    商鞅變法內容

    這樣,嚴刑峻法,苛政暴政就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並被無限放大。而當政者也沒有及時調整國家的主導思想,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仁政之策,最終陳勝在大澤鄉點燃了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秦朝滅亡。

    趙高篡改遺詔

    趙高篡改秦始皇遺詔又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沙丘病逝後,本是傳位於公子扶蘇,但是趙高卻聯合丞相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賜死了公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擁立幼子胡亥繼位!

    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其)賜死。---《史記》

    胡亥劇照

    政治鬥爭歷來是血雨腥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趙高作為宦官,能得到秦始皇的寵信,也必定是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他之所以敢篡改遺詔,那也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一方面,扶蘇十分警惕宦官干政,曾多次提醒秦始皇,嫪毐干政的往事,意圖讓秦始皇遠離趙高,所以趙高和扶蘇是水火不容的政敵。另一方面,趙高是胡亥的老師,教授胡亥判案斷獄,深的胡亥的賞識和信任,可以說,趙高在政治上屬於胡亥一黨。

    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史記》

    趙高劇照

    所以,如果不篡改遺詔,讓扶蘇繼位,那趙高的下場可想而知,輕則失去權力,重則丟了性命。但如果冒死一搏,篡改遺詔,擁立胡亥繼位,自己不但可以保住權力,還可能因擁立之功,加官進爵!

    當然,從篡改遺詔的結果來看,趙高是成功的,胡亥繼位,趙高逐步官至丞相,並架空胡亥,成為了秦王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

  • 4 # 貓爺歷史觀

    秦朝的滅亡跟趙高的篡改遺詔有一定的關係,但也不能全怪趙高。畢竟秦始皇時推行的諸多苛政早已讓人民水深火熱,並且秦始皇當時只是武力上打敗了六國,並沒有真正得民心。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君王和王朝就是人民之水托起的舟船,你若愛戴人民關心民間疾苦,那麼你的舟就能乘風破浪駛得萬年船。可是如果你處處刁難人民,讓人民無法正常的過幸福生活,那麼人民之水遲早要吞噬你。

    不僅秦朝,歷朝歷代都是這樣。只有和人民站在一起的政權,才能長治久安存續更長的時間。秦王朝用武力統一了六國,但統一後只一心想著自己的萬年久長,卻忽略了人民的死活。所以,秦朝的滅亡是遲早的事,短命也很正常。

    要說秦朝的滅亡跟趙高有關,只能說秦朝的暴政在趙高掌權後更加深了,讓人民更加生不如死了。於是各地起義蜂擁疊起,最終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從統一六國到滅亡,秦王朝前後不過十五年。

    趙高在秦始皇死後,和李斯合作篡改遺詔讓胡亥這個壓根兒沒有一點政治才能的人繼承了大統,這對秦朝來說無疑是一種致命的打擊。如果秦始皇死後,繼位的是公子扶蘇,或許秦朝不至於滅亡那麼快。

    單從政治才能看,扶蘇就甩胡亥一大截。而且扶蘇當時也比較得人心,能服眾。如果扶蘇能夠按照秦始皇遺詔順利繼位,那麼秦末的諸多農民起義或可避免,即使避免不了,也應該能在扶蘇的領導下被鎮壓。

    但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趙高和李斯合作順利篡改遺詔讓胡亥即位。並且於其後,又讒言害死李斯,而後掌握秦朝大權。秦朝的苛政,並沒有在秦始皇之後被糾正,反而越來越嚴苛,最終壓的人民喘不過來氣只好破釜沉舟選擇起義。當天下人都在反對秦朝時,秦朝不滅亡也不可能。

    所以,從以上幾點來看,秦朝之最終滅亡趙高是脫不了干係的。只是看待歷史應該公正,不應該將秦朝的滅亡全怪在趙高一人頭上。

  • 5 # 舊巷深處

    大家好,非常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以筆者看來,秦王朝的滅亡與趙高篡改遺詔有著直接關係,正是他將皇位傳給了胡亥,而胡亥原本就是沒有才能的人,這間接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但是,這絕非是秦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因為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出了名的暴君,在他在位期間,秦王朝的百姓已經怨聲載道,所以滅亡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不過,不管怎樣,趙高篡改遺詔也是導致秦王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歷史上這段歷史被稱為——沙丘之變。所以筆者覺得,還是很有必要探討一下這段歷史。

    一、正史中的沙丘之變

    我們來看一下正史中關於沙丘之變的記載,見於《秦始皇本紀》: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其)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

    根據史書的記載,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帝開始了自己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東巡。這次出巡,他帶上了左丞相李斯,和他最小的兒子胡亥。當來到位於今山東平原縣一帶的渡口平原津時,秦始皇突發疾病,且病得十分厲害。秦始皇此時可能感覺到自己大期將至,便非常討厭“死”這個字,從此,隨行隊伍的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敢談論死字。但是這樣並沒有讓秦始皇的病情有所好轉,隨著病情的惡化,秦始皇開始準備後事,給長子扶蘇留下遺囑:命他將兵權交於大將軍蒙恬,自己則回咸陽主持葬禮。

    遺囑立好以後交於趙高儲存,可是等到始皇帝駕崩以後,趙高聯合宰相李斯將皇位繼承人私自篡改為胡亥,並設計賜死長子扶蘇。由此秦二世胡亥成功登基,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變。

    二、趙高篡改遺囑的原因

    那麼,就會有人問,趙高為什麼如此大膽篡改遺囑呢?

    我想說,這一切都是秦始皇造就的趙高有如此的膽量。為什麼?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位後期,一直追求長生不老之術,所以終日不理朝政。使得朝中權利不斷向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手中,使得這兩位手握大權,獨攬中央朝政。所以,想要篡改遺囑一事,只需策反宰相李斯一人,便可以瞞天過海了。李斯對於始皇帝其實是忠心耿耿的,並且是十分不同意趙高的做法,但是面對這一幕,趙高沒有放棄,步步緊逼,分析長子扶蘇上位以後對於宰相李斯地位影響的利弊,終於李斯妥協於趙高進行合作,由此,這樣一場瞞天過海的陰謀便成功實施了。

    三、秦朝的滅亡的根本原因

    講述了沙丘之變的經過,我們回到這個問題上,秦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剛才筆者在開頭便直言,趙高篡改遺囑,致使無能之輩胡亥即位,加速了秦朝的滅亡,這僅僅是秦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或者說是重要原因。不過,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往往要學會透過事物的表面,去看事情的本質。關於秦朝的滅亡,可能大家覺得一方面是由於秦始皇的暴政;二是趙高的篡改遺囑。這些其實都對,但是在筆者看來,其根本原因在於:

    秦王朝在當時不得民心,這是秦王朝滅亡的最最根本原因。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哪個朝代,但凡不得民心者,最終都不會長久發展。

    秦始皇在位時,百姓便深處火熱之中,不得民心。縱使不出現趙高的篡改遺囑,也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的意外,加速秦王朝的滅亡。因此,趙高的行為,只是秦王朝滅亡的其中之一的導火索,有關係,但非根本性關係。所以,歷史的經驗告誡我們,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只有深得民心才是根本之道

  • 6 # 沉香輕語

    秦的滅亡肯定和趙高篡改遺詔有關係呀。如果不是趙高篡改遺詔,那麼繼位的就是公子扶蘇,而不是胡亥。

    公子扶蘇的性格和公子胡亥的性格是完全不一樣的。

    公子扶蘇是一個很有遠見和才能的人,從小就心地善良仁厚,他認為天下初定,秦始皇所用的許多政策都還不適合現在的秦國。因此多次和自己的父親秦始皇在政見方面的不和,而發生爭執。而被秦始皇貶到了軍中,做了一名小小的將領。

    到了軍中的扶蘇沒有自暴自棄,他跟在蒙恬的手下,學習領兵打仗。無論什麼事都身先事卒,逐漸在軍中建立了威信。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巡行天下的秦始皇在途中病逝。跟著他身邊的胡亥在趙高的慫恿下,密不發喪,並給扶蘇發去一手封假冒秦始皇的信,信中要求扶蘇立刻自盡。可憐的扶蘇沒有對這封信產生任何的懷疑就自盡而亡。

    可以說,正是扶蘇的這種善良仁厚的性格導政了他的這種結局。古人的這種愚忠在我們今天看來完全是不能理解的。公子扶蘇死後,胡亥在趙高和李斯的支援下登上了帝位。

    但胡亥與他的哥哥扶蘇完全不一樣,胡亥從小就對趙高十分依賴,對趙高几乎言聽計從,沒有自己主見。所以,當趙高提出秘不發喪,逼死扶蘇的計策時,胡亥唯唯諾諾地答應了。

    就這樣,胡亥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他當上皇帝后沒幾年,就把秦朝給作沒了。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趙高沒有篡位,胡亥沒有當上秦國的皇帝,那麼秦朝的結局一定會有所不同。因為從公子扶蘇原來的表現來看,他是不贊成秦始皇原來所執行的許多政策的,如果他當上皇帝,這些他會有很大機率叫停這些暴政,那麼秦朝的命運也就會隨之改變。

  • 7 # 使用者57021175929

    趙高篡改遺詔,與秦王朝的滅亡有決定性的關係。我們先說說趙高篡改遺詔所造成的後果。

    一、遺詔原本是由公子扶蘇繼承帝位。公子扶蘇為人正派,在眾臣和百姓的口碑中聲望很高,如果扶蘇即皇帝位,或許能厲精圖治,穩定國本,把大秦帶入一個全新強盛時代。即使有項羽等人造反,有主心骨在,再加上大將蒙贅不死,秦軍也不會敗得那麼快。

    二、趙高為什麼篡改遺詔,不讓扶蘇即位,而是讓無能的胡亥當皇帝?就是為了手握大權,讓胡亥做傀儡。而扶蘇當皇帝,趙高是萬不能為所欲為,更不用說"指鹿為馬"了。

    三、趙高篡改遺詔,奪得大權後,對大秦帝國高層統治集團破壞力極大。對那些忠於大秦,反對他的忠臣良將以及秦國貴族子孫屠殺貽盡,僅秦始皇的兒子公主就被殺了三十多個,贏氏一族幾乎被殺盡,國本被抽空。待到陳勝、吳廣、項羽、劉邦等人造反後,能領兵打仗的大將數不出幾個,大秦帝國的軍隊再也不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虎狼之師了,簡直不堪一擊。

    四、不能不說李斯是一代名相,就因為一時失足,和趙高胡亥同流合汙,篡改了遺詔,被趙高所牽制,最後被廹害至死。事後看到朝庭被趙高所控,大概腸子都悔青了吧。如果輔佐公子扶蘇,朝政絕非如此,秦朝絕對不會滅亡的如此之快。

    趙高之所以敢這樣做,也是形勢所迫,秦始皇生前寵他,他得罪許多人。秦始皇一死,靠山沒了,他也會想到自己會死得很慘。與其等死,不如賭一把,贏了一切都會好,輸了,反正一死,也不虧什麼,當然敢這樣做了。

  • 8 # 冬瓜大大

    大家好,以筆者觀點來看,大秦的滅亡,跟趙高篡改遺詔有一定的關係,他的做法說明了個人利益高於一切。

    從秦的政策,從秦的利益階層,從秦被統治階層。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

    1、趙高不更改遺詔,他的下場的是很慘的,從扶蘇反對他父親的暴政,自然而然的認為秦始皇身邊的寵臣不是一個好東西,因此扶蘇上臺的話,第一個不好過的就是趙高。趙高為了保住自己,也為了可以更好地放縱,他選擇了讓沒有吃過苦,典型的紈絝子弟胡亥上位,而且趙高跟胡亥玩得非常好,太清楚他的秉性了,趙高可以很好地控制胡亥。

    2、秦的政策,因長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響,使秦始皇非常關心六國舊地的動靜,擔心六國舊貴族圖謀復辟。為了防止割據的再現,秦始皇把六國富豪和強宗十二萬戶遷到咸陽,另一部分遷到巴蜀、南陽、三川和趙地,使他們脫離鄉土,以便監視。 他把繳獲的和沒收的武器加以銷燬,在咸陽鑄成十二個各重千石的銅人。 又下令"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儘可能消滅封建貴族依以割據的手段。天下兵器收盡易,天下人心統一難。

    秦統一以後的十幾年中,秦始皇維持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戰爭,完成了巨大的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築。 據估計,當時全國的人口約為一千多萬,而當兵服役的人超過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秦始皇採取趙陀等人的意見遷移關中50萬秦人至嶺南與當地人民族融合,但導致關中空虛,大大動搖了秦的統治基礎。老秦人的空缺,導致核心統治基石的崩塌。

    3、從秦的利益階層,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秦統一後,經過朝廷上的兩次辯論,秦始皇決定在全國範圍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郡守和縣長沒有兵權,這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管制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牽制,統治機構的最高統治權掌握在皇帝以人手中,最終確保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勞動人民是沒有權利可言的。

    4、從秦被統治階層,農民,在秦二世胡亥的昏庸下,導致農民的生活悲慘,穿牛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舉行暴動。這種種情況說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會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統一事業的同時,也造成了秦王朝傾覆的條件。所以西漢時的賈山談到秦代"群盜滿山"的情況時說:秦始皇在世時,他的統治已經在崩潰,但是由於皇帝以及開國大臣在鎮壓,沒有人敢於和政府對抗。再好的政策,規劃,遇到豬隊友也是坑的不要的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阿水韓服掛機引爭議,得到的評價和UZI不同,“雙標”怎麼說洗澡狗的?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