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色手電筒
-
2 # 鐵嶺鋒
當然有用,特別是處在軍事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只要開打則必然是閃擊戰,目標:首先就是對手的大腦神經系統和網際網路系統,此戰如果獲得成功,幾乎一戰定輸贏。即便是不能致對手於死地,也將是最終勝負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類似二戰德軍那種閃擊戰,放在今天已經毫無意義,當今世界的軍事科技水平已讓大國的攻防雙方的軍事部署,以及國家的大部分要害節點態勢高度透明,都是對手首選攻擊目標,遠端打擊手段層出不窮,只在於各自防禦能力強弱和國家安全戰略選擇。處於守勢的大國",就會注重於讓自己的防禦縱儘可能擴大到潛在對手的攻擊半徑之外,使自己的關鍵目標處於相對安全的態勢之下,讓對手知難而退,這叫做區域拒止能力。否則遭到對手的閃擊戰攻擊,被對手一擊致命就是個大機率的事兒了。
而做為攻勢作戰一方來說,第一波次攻擊行動以電磁及網路軟手段隱性攻擊開始,熟後接踵而至的便是遠端精確火力最大限度的硬殺傷。這就要求盡最大可能癱瘓掉對手的所有指揮、通訊、態勢感知及其軍用機場、防空裝備、港口設施和諸如廣播、電視、網路等天地基系統。還包括對手的遠端精確打擊裝備,使其在遭受到這波打擊後整個作戰及戰爭動員體系徹底廢掉,至少處於癱瘓或者混亂狀態,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或者反擊。當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就是最好的例證。
緊接著便以大批無人偵察攻擊機對打擊目標遂行打擊效果評估及殘存目標清除,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第二波次打擊行動,至此戰役第一階段任務完成,然後視情況是否需要下一階段的空海、空地一體作戰。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對手的抵抗力已經被削弱到無法有效阻擊攻方的潮水一樣攻勢。不得不放棄自殺式正面阻擊作戰而打游擊了。這才可以稱得上現代條件下的閃擊戰了,那種類式二戰時期德軍的閃擊戰,在今後的大國戰爭中不會再出現了,
-
3 # 楓林沙洲
閃擊戰對大國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動員是不可能被保守住秘密的!古代就不可能,當代天上都是衛星,就更不可能。
德國對蘇聯的突襲,蘇聯總參謀部有明確的情報證明德國要動手,只不過不能隨便進行軍事動作,否則更刺激德國的軍事行動。那樣可能巴巴羅薩計劃就提前了。
大國會權衡區域性損失和整體的收益的最優解。而閃電戰恰恰只能獲得對大國的區域性利益。
例如蘇聯當時剛剛進入準戰時生產狀態,這個狀態不能隨便改,否則也是一種威脅,會挑起戰爭。
而蘇聯派遣大量裝備不完備的軍隊到邊境,試圖嚇阻,延緩一段時間德國的進攻,同時作為未來攻擊的掩護。
並不是蘇聯不知道德國要打仗,而是不打起來前沿防線不能隨意動。你看著是閃擊戰初期成功了,實際上那是大國提前預支的成本犧牲。
剛開始生產的精良武器,裝備在莫斯科附近的軍隊中。而閃擊戰打的是落後的部隊,因此成效大,一包圍幾十萬人,但戰略軍事意義不大。
閃電戰只對中小國家起作用,但是要知道地球上沒幾個不是中小國家,滿打滿算也就中國,俄羅斯,美國可以算。德國、法國這些都屬於中型國家,是躲不過閃擊戰的打擊的。印度算半個大國。
閃電戰要的是一擊將對方系統抵抗能力體系毀滅,發生系統性崩潰,而中國,俄羅斯,美國這3個國家,都有特殊的對抗體系抵抗能力毀滅的能力。
當任何一個國家對這三國個大國進行攻擊的時候,無論一次戰役有多大的戰果,都不對這個國家產生系統崩潰性效果。
而一旦這3個大國從瞬間擊暈後明白過來,立刻是全體系發動起來,而大國的優勢就發揮出來,首先軍事工業立刻全速發動起來,龐大的人口發動起來,經濟轉入戰時狀態。
大國和平時代依靠國力建設的完善的國家防禦體系會在極端的時間內立刻發揮作用,而產生難以攻克的效果。
一旦短期閃擊戰被阻擋,大國的優勢就逐步發揮出來。
而二戰時候的德國的閃擊戰,真正成功的都是對應著中小國家,並且是地形不復雜的國家,就是阿登戰役,也就100公里的一段峽谷,而且是裝甲車可以通行的。
德國打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軍事行動,是由於蘇聯當時集中了大量兵力,準備對德國進行突擊,但蘇聯軍隊還處在戰略欺騙階段,就是完成了前線攻擊姿態的大部分兵力部署,但各種裝備並沒有到位。
德國是抓住這個時機,對蘇聯進行的閃擊戰,從而能在很近的縱深包圍大量裝備不良,戰術訓練不到位的蘇聯軍隊。因為這些軍隊的大量裝備還沒有運到,僅僅人員抵達了蘇聯的預設地點。
所以真正導致德國閃擊蘇聯,初期戰果很大的,是由於蘇聯自己的軍事部署過於抵近邊境,而缺乏防禦戰略縱深。本來蘇聯就為了弄死德國,防禦什麼?
因此說德國閃電戰蘇聯成功,是極其有毛病的。
中國就更別說,中國地理山川複雜,任何一個國家想對付中國,拿起來中國的地形圖,都一腦門官司,任何優勢軍隊,在中國都有剋制的條件。
-
4 # 漩渦鳴人yy
有用!並不是我誇大其詞,其實而是真的有用。
閃擊戰,又稱閃電戰,是由德軍名將古德里安建立的戰爭模式。閃電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
對於一個統一高度集權的大國而言。閃擊戰是對付這種國家最為有效的辦法,透過吃掉對方的指揮中樞系統佔領敵方的戰略運輸要道,或者是拿下敵人的首都,俘虜敵人的最高指揮機構,都可以達到癱瘓整個國家戰鬥力的一種可能性。
況且,對於一個大國而言,他的邊境線長達數千公里,上面不可能每一個地點都建立警戒哨,或者是防禦陣地,這個時候隨便找一個伯樂的突破點或者敵人意想不到地方進行集中打擊,或者是往前突機的話,就能在敵人戰爭動員能力還沒有完全啟動之前,直接將敵人打趴下。
就比如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華人閃擊法華人,法華人擁有的坦克數量遠比德華人要多的多的多,而且質量還好,但是法華人沒有辦法,他採取的一種防禦的手法防住馬奇諾防線,導致他的坦克部隊不能集中,德華人卻把自己少量的,而且質量不高的坦克部隊集中使用,弄成的一個鐵拳頭揍在了法華人最疼的地方,法華人沒有辦法招架,最後投降了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一小博大。兵不在多貴在精。這樣的特點。
不要以為軍事上面的一小博大,就是一種天真的想法,軍事恰恰是能夠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一個專案,這也就是為什麼無數代英烈願意將自己畢生的生命投入到這項課題的研發之中。
而且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部隊的機動效能越來越強,例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孫子兵法》曾經說過所有部隊的警戒哨,應該派在50裡左右的範圍,這樣是最安全的,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率領著騎兵部隊進攻匈奴的時候,他的警戒哨達到幾百公里兒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的出現,更是讓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在千里之外,拿到敵方的人頭,成為了可能性,古德里安,創造性地將裝甲部隊集中使用,使得拳頭部隊的突擊效能和機動效能達到了歷史的最峰值,不用再擔心別人的領土有多麼廣闊了,我的坦克部隊可以完全趁敵人還沒有放反應過來,跨過半個地球,去打擊敵人,這就是現代戰爭的科技對於整個戰爭走勢的改變,也正是因為這樣,美華人在這個世紀初曾經提出過將所有的履帶的坦克改裝成輪式的戰車,因為輪式的戰車。它的機動效能要比履帶的坦克還要好,而且他能夠跟上飛機直接由飛機運輸到敵方的戰略地點進行佔領或者是執行破壞任務,所以說,閃擊戰永遠不過時,真正錯誤的是在於人如何使用它。
但是閃擊戰對一些國家是沒有辦法使用的,比如說阿富汗,阿富汗,它是有一個政府在上面正壓著,但是大多數的權力是在其它的小部落身上,也就是說這個國家地區性太強,你如果只是單純的摧毀了他的政府的話是不可能統治這個國家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歷代的強國,帝國都折戟成沙於這塊區域的真正原因。
-
5 # 一介常人
閃電戰對所有國家都有用。
現代意義上的閃電戰是由德國名將古德里安建立的、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方式制敵取勝的戰術。
1939年9月1日,德軍以其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的軍事力量,對波蘭發動閃電戰,10月5日,波蘭戰役宣告結束。波軍6.63萬人陣亡,13.37萬人受傷,91.1萬人被俘(其中德軍俘虜69.4萬人),而德軍僅陣亡10600人,受傷30300人,失蹤3400餘人。閃電戰首獲成功。
此後,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僅用一年時間即兵臨莫斯科城下,使原本有所準備的蘇聯損失慘重。後來由於希特勒從莫斯科抽調部隊支援基輔戰場,使得德軍被阻擋在莫斯科城外,並最終因為莫斯科冬季的到來,因為嚴寒的影響兵虧一潰。
另外,德國在對法國的進攻中,也是繞過法國堅固的馬奇諾防線,透過閃電戰的方式,只用了四十多天的時間,迅速擊潰法軍主力,迫使當時的法國維希政府投降;同時德國對歐洲各國的進攻也都是透過閃電戰方式,迅速征服了歐洲大部分國家,基本統一歐洲(只有英國和幾個中立國家免於其難)。
從上述波蘭、蘇聯、法國的情況看,無論是大國(蘇聯)、小國(波蘭)還是中等強國(法國),德國的閃電戰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法國、波蘭就不說了,下面只說一下蘇聯。
可以說,如果蘇聯沒有足夠廣闊的疆域,在德國的閃電戰攻擊下,蘇聯必然會被滅亡。
也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希特勒的決策失誤(從莫斯科戰場抽離部隊),德軍也將必然能夠攻破蘇聯的莫斯科防線,成功進入莫斯科,蘇德戰爭的結果很可能將會是另外一個結果。
還可以說,如果沒有蘇聯高緯度地區的嚴寒天氣影響,德軍在莫斯科戰場的結局很可能是另一種結果(當年拿破崙的大軍也是在同等條件下得到了同等結果)。
當然,蘇聯在莫斯科戰場的勝利最大程度上還是歸結於蘇聯各族軍民的奮勇作戰。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德軍的閃電戰是成功的,無論是針對小國(波蘭)、中等強國(法國)還是大國(蘇聯)。
我們同樣需要認識到,在當今科技已經高度發達的現在,閃電戰的發動困難是越來越大了,特別是對大國發動閃電戰是非常困難了,因為大國都已經具備了強大的衛星偵查能力,可能發動戰爭的敵對國家的大規模兵力調動已經很難瞞過衛星的偵查了。
但是,如果能夠做到閃電戰,無論是對大國,還是小國,戰爭的效果還是很大的。
-
6 # 雙馬尾班長
閃擊戰的剋星之一就是大縱深防禦,換言之,對國土面積大的國家效果不佳。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自擁有文明以來最大的一次浩劫,而提起發起戰爭的第三帝國,很多人會想到納粹德軍那讓世界為之震驚的閃擊戰戰術,納粹德國能夠在戰爭前期取得如此豐碩的戰果,閃擊戰戰術可以說居功至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閃擊戰。
儘管古德里安被認為是閃電戰之父但是實際上閃電戰的誕生並不是其一人之功
首先,任何一種戰法的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閃電戰也是如此,閃電戰的思路來自德國一戰時期的一種戰術—突擊隊戰術。眾所周知,一戰的作戰方式多以塹壕戰為主,交戰雙方在戰場上大量挖掘壕溝並且大量佈置鐵絲網、柵欄進行陣地戰。一戰還是人類第一次大規模的使用機槍,在機槍構築的火力網下,戰場上通常會形成數公里的無人區。而對於急於速戰的德國來說,這樣的僵持顯然是對己方不利的,於是德軍會集結一部分精銳士兵組成突擊隊,配備上半自動武器以及衝鋒槍,接著在徐進彈幕和煙幕彈的掩護下,快速進入並且奪取敵方塹壕,這便是突擊隊戰術。
裝甲兵是閃擊戰中的核心
突擊隊戰術的核心和閃電戰一樣,十分注重速度,而除了戰術思路,坦克的出現也是閃擊戰能夠實現的重要因素,坦克最初是為了能夠在一戰不滿壕溝、鐵絲網的戰場上為步兵開闢道路,但是一部分有識之士就發現坦克的戰術價值絕非僅僅於此,如古德里安將軍就曾在自己的著作《注意!坦克》中提出由裝甲兵作為戰場絕對主力,憑藉坦克撕開敵方防線缺口後快速穿插,進而擊潰敵軍,這被認為是閃電戰誕生的開始。
對於坦克的理解先人一步是德軍在二戰前期取得重大優勢的關鍵
然而閃擊戰的侷限也是十分明顯的,因為按照古德里安的思路,步坦協同是一種低能的存在,裝甲兵是所有部隊的核心,炮兵、空軍都是為了保證裝甲部隊的穿插而存在的;而在另一方面,閃擊戰在面對擁有一定戰略縱深的國家時會顯得後勁不足,這種將全部期望寄託著裝甲部隊的戰術,一旦推進受阻,自己的戰線將會被拉長,甚至出現被分割圍殲的狀況。
-
7 # 嫻妹談兵
在一般的討論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說法:德國依靠閃電戰平推了英法,建立起了維希法國。但是實際上,“閃電戰”的概念恰恰要等到二戰結束後才有。而且,在軍事界,“閃電戰”其概念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而“閃電戰”也被稱為德國二戰軍事上的最大成就。然而頗為諷刺的是,第一個實踐“閃電戰”思想的不是德國,而是日俄戰爭中的日本。(至於什麼德軍裝甲兵快速突襲與空軍緊密配合那叫空地一體戰)
而這種大規模坦克突擊的戰術早在30年代中葉就被蘇聯廣泛使用。
根據一般的解釋,“閃電戰”的思想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最突出一個字:快!把敵人的常備軍幹翻,迫使敵人和談,以此擊敗國力更強的對手。
明治天皇將日俄戰爭的總體戰略闡述為:依靠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優勢常備軍,以最快的速度擊敗遠東地區的俄羅斯軍隊,取得戰爭的勝利。
之所以要速戰速決,是因為日本的國力有限,打不起長期戰爭。這就回答了這個問題:“閃電戰對大國有用嗎?”
不見得,日俄戰爭是閃電戰,日本贏了。太平洋戰爭一定程度上也符合“閃電戰”的思想,但是日本輸了。閃電戰並非一定有用的,但是這種速戰速決的思想確實是弱國想戰勝強國時需要的。但是閃電戰可並不是什麼很牛逼很高階的思想。
與“閃電戰”相對應的是什麼?是“總體戰”,即依靠舉國之全力壓倒對方,戰時的戰爭將不僅僅是軍力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其背後國力的對抗。“總體戰”思想的核心就是維持一支規模合適的常備軍並積極發展國家經濟。而“總體戰”思想可是如今各大國的國防戰略基本思想。
-
8 # 鏡鑑青年
答案是,有用。
第一次閃電戰,就是二戰時期德軍進攻波蘭。全機械化的德國軍隊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全線擊潰百萬波軍,佔據波蘭。波蘭在當時談得上是個大國,如果換一種戰術,不迅速擊潰波蘭的話,這場戰役很可能形成僵持的局面,波蘭會有機會聯合英法,一起對德國發動進攻,第三帝國怕是不用等到以後再覆滅了。閃電戰的戰果不僅鎮住了整個歐洲,還讓英法等歐洲強國僅僅只敢口頭宣戰,不敢妄動戰爭。
戰時期德國的戰果幾乎都是靠閃電戰拿下的。1940年5月,德國發動對法國、比利時等國家的進攻,同樣是一個月的時間,法國投降,英法聯軍不得不透過敦克爾克大撤退來儲存實力。此後德軍對英國的進攻就不是閃電戰了,所以一直僵持到1941年都沒有多少戰果,希特勒深知時間是最大的敵人,妄圖發動對蘇聯的閃擊戰。對蘇聯的閃擊戰同樣是有用的。1941年6月22日,德軍分兵三路進攻蘇聯,短短十天的時間,德軍機械化大部隊就突入蘇聯600公里,希特勒的“三個月滅亡蘇聯”在這個戰果下看起來並不是神話。蘇聯在閃電戰的戰術下幾乎毫無還手能力,甚至很快就被打到了莫斯科。
雖然最後德軍失敗了,但其根本原因是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反而試圖透過包圍的方式打下蘇聯重要城市,倘若德軍只用閃擊戰的形式,打不下來迅速撤退,第三帝國的崩潰可能還得再過數十年。
閃擊戰即使放在現代戰爭上,依舊是很有用的。拿海灣戰爭來舉例,美國發動的“沙漠軍刀”計劃,就是十分類似德國閃擊戰的戰術體系。美軍裝甲部隊集結,在兩河流域和河谷平原地區如入無人之境,僅僅四天就擊潰伊拉克數道防線,推進數百公里。
此外,盟軍豐碩戰果,也是靠迅速擊潰伊拉克的重要設施獲取的。戰役一開始,伊拉克的通訊就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機場全部被摧毀,通訊手段全部失效,指揮們想要一起開個會都是困難的事情。要知道,如果不摧毀伊拉克的重要設施和通訊裝置,伊拉克組織起來也是戰鬥的好手。
閃擊戰重要的是一擊致命,將對手系統的消滅掉。現代大國防禦體系都已成熟,並不會像以前一樣,防禦系統單一,閃擊戰的成果無論有多麼大,都不會一舉擊潰掉。閃擊戰完了,就是大國反擊的開始,全部體系轉向戰時,大國優勢就凸顯出來,龐大的人口,強大的生產力,閃擊戰就難以取得更大的戰果了。
-
9 # 延想雲崖
閃擊戰這一戰法對大國同樣有效,以德國進攻蘇聯為例很短的時間就取得了巨大的戰果摧毀了蘇聯大量的裝備消滅了幾百萬有生力量,然後突進到了莫斯科,迫使斯大林將莫斯科的裝備人員後撤。
-
10 # Tchanshilam
要看怎麼界定大國。如果是單指經濟實力,不一定。如果重在指代具備超大戰略迴旋空間的國家,那閃擊戰用處不大。
世界上單純依託陸地形成大戰略縱深的國家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主要特徵是幅員遼闊,地形地貌複雜,經濟分佈在大集中的態勢下也有小分散,不至於最發達的地方一被攻擊就造成國民經濟癱瘓(所以加拿大不行)。海洋經濟時代還有因海洋空間而形成的大戰略縱深國家,比如英國、日本。這類國家與大陸距離近,能夠充分享受大陸地帶發展帶來的利好。但因為本島面積不大,強大的大陸勢力對他們是威脅,所以他們會利用海洋的便利尋求與其他大國結盟以抵消大陸勢力的強勢。還有一種就是兼具海陸優勢的大國,美國是典型。這三種大國,閃擊戰,不論何種形態的閃擊戰都是搞不定他們的,而且,跟這些大國打閃電戰也只是階段性的,遲早會弄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
11 # 次班謫仙人
首先要定位定位閃擊戰,它適合大面積平原戰場上,做正面突擊陣線的戰法。山區和多河流地區不適合,陣線模糊戰線不適合。所謂現代大國之間作戰,都已經是雙方戰爭體系間的碰撞,即便率先失去了部分平原,得失在一瞬間就可能逆轉。所以,在現代戰爭中,所謂的閃擊戰,只能發揮戰役級別的特定作用。可能只有在歐洲那種大面積平原為主的地區,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回覆列表
對於閃擊戰來說,是利用外交欺騙,以及各種欺騙手段迷惑對手,是對方無法準確的判斷己方的真實意圖,最大限度的提高突然性,同時利用機械化部隊還有空軍的快速突擊效果,快速的把戰爭打到敵方國家的縱深,快速的打擊敵國的重點目標,比如指揮中樞,是敵國喪失繼續作戰的能力,逼迫敵國投降或者締結城下之盟。
對大國開戰本身就是一個戰略上的冒險舉動,只能達到有限的戰略目標,如果超過了能夠達到的目標,那麼小國在數量上的絕對決對劣勢就會顯現出來,一旦戰爭再長期化,那麼小的國家就會喪失初戰的優勢,而被拖入消耗戰的深淵。
小國對於大國開火,利用閃擊戰就是要確定想要取得什麼樣的成果,說白了就是戰爭打到什麼程度收手,這個目標應該是明確的,有限的。所謂戰爭開始以後,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結束戰爭,說的就是戰爭的目標的問題。
對於大國來說,由於國土面積大,承受戰爭損失的能力遠比一般的小國家要大得多,蘇聯的例子就不用說了,美國也是一樣,太平洋艦隊被打沉在了珍珠港,但是美國還是利用本土的工業優勢,補充上了珍珠港的損失,既而擊敗日軍。
但是如果戰略目標有限,小國要達到這個戰略目的也不是不可能,每個國家都是有核心利益和邊緣利益,如果是侵犯到了核心利益,那麼大國傾盡全力,儘管初戰失利,但是依靠海量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還是可以耗死小國家的,如果是邊緣利益,尤其是一些可以放棄的利益,那麼小國還是可以得到這部分利益的,比如日俄戰爭,日本的戰略目的就是讓俄國吐出來一部分在中國東北的利益,這部分目的最後還是達到了的,但是如果日本的戰略目的是推翻沙俄政府,那麼可以肯定,這個目的是達不到,那麼如果一直打下去,那麼日本必敗無疑。
所以說,閃擊戰對於大國有沒有用,首先是要看對於大國的戰爭目標是什麼,戰爭的目標如果是推翻大國政府,那麼這個目標肯定是達不到的。如果戰爭的目的是從大國身上摳一口肉吃,那麼這個目的是可以到達的,說白了就是知道見好就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