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歆靜CHINA

    啟功先生原話說,學書法,須臨帖,臨帖,臨帖!當把字臨到七分像時,再加上自己三分個性,就可以成書法家啦!

    千萬不要把啟功先生說的話,孤立來看。啟功說臨帖“七分像”就有這樣臨帖的道理,但是,我們應該有具體的分析,不要盲從,也不要誤讀。

    比如說,初學書法,臨帖一定要按照“十分像”來要求臨摹字帖。而事實上,我們也達不到“十分像”的。如果能夠達到十分像,這也是初學書法的很大成就了。

    為什麼學習書法要學習完整的書法資訊?我們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書法家,他的書法固然是“一家之言”,是一個“體”,例如“歐體”、“顏體”、“柳體”、“趙體”等等。事實上,每一個體,都是豐富多彩的書法融合,沒有一個書法家,只學了一個字帖,所以,我們提倡臨帖要“十分像”,就是要深入體驗書法家的書法學問。

    十分像,就是把這一家的書法,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都要弄得清清楚楚,一點也不含糊,這樣,你才會學到書法的基本本領,就是用筆和結字。

    打基礎階段,要十分像地學好一家的字型。有了這個基礎。我們還要學習錘鍊自己應用書法基本功的本領,這個時候,臨摹字帖,就可以臨摹七分像,甚至,七分像也不要都可以。

    啟功先生的“七分像”主要是說,可以融入自己的書法理解。所以,啟功先生的七分像,是有一些創造性的臨摹了。啟功先生自己的很多臨摹,也都是“七分像”的臨摹,甚至,真的七分也沒有。很多人說,啟功臨什麼字帖,都是啟功體。

    對於書法學習的高階階段來說,七分像也是創作的嘗試了。如果七分像成功,那麼形成自己書法風格的時機也就不遠了。所以,啟功先生七分像的時候,他已經是“啟功”了。這一點,我們要非常清楚。但是,絕大多數的朋友,最好以十分像的標準要求自己。如果真正能夠做到十分像臨摹,那麼,創新的機會之門,自然會為你開啟的。

  • 2 # 狂喜淡墨a

    啟功說臨摹七分像,是不是像的太少了?

    談及臨摹,應該分開說,臨是是帶著自己的情性去寫別人的字跡,摹是比著葫蘆畫瓢。機械的去描字。都有對學寫字都有益處。也是初學寫字的必要方法。

    經過臨摹過程,漸漸去適應寫字的技巧,學到古今書帖的筆法與結體,開始特別重視臨寫。啟功的臨帖七分像,留三分自己的筆意。非常有道理,大家臨帖應該分兩個時期,一是剛剛入書境,直臨書帖,二是當有了一定的基礎功夫,意臨為最佳,為何?

    因為臨帖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兼修並蓄古人技法,以他人之石攻其玉。

    並不是死記硬背,糾結在原帖技法,不可取。應該帶著悟性去臨寫,客觀上,臨帖七分像,很難達到,所指狀貌形似而已,因此臨摹過程不要丟棄自己那份才情智慧。長期臨帖,沒有自己離帖的實踐書寫,則有很難走出別人書法影子,園囿其中,束縛心智,不見自己心性情趣。

    關於臨帖,自然因人而異,選擇的方式不同,個性稟賦才情不同,書寫有別,臨寫書體不同,也有不同的臨寫方法。

    根據自己的的實際情況而定,有時候臨摹酷似,有可能離帖就不會寫字,機械而不善感知。而臨帖有幾分,而甩開帖子,能寫的有模有樣,體現了用心感悟,真學到了技法。

    關鍵是明白學帖為我致用。啟功的話很有道理,就是不要窠臼原帖,要動腦研究書帖,須具有自己的三分智慧才情寓筆墨,若此不至於出現臨帖一生,寫不出自己的特點。

    縱觀古今書家,都是臨古出新,寫出自己的風格,一般都經歷了先有臨寫爾後出帖。寫的作品有一份古人筆意,其他屬於自己的筆意,自己的筆意愈多,證明自己的風格更具有特徵性。

  • 3 # 祥耘

    @瑞祥 文【啟功先生認為:臨帖七分像還要外加三分的個性】

    當代書法大家啟功先生認為,學習書法,必須要臨帖,臨帖追求的是至少要有七分的相像,但還要加上自己三分的個性。

    一.咱們可不要把啟功先生的觀點,孤立起來看,啟功先生的觀點之“七分像”就有如此臨帖的道理。

    二.當然,對於啟功先生的這個觀點,咱們應該要有具體的分析、誤讀和盲從。

    三.初次接觸書法者,臨帖一定要按照“十分像”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但在學習書法臨帖實踐中,其實難達到“十分像”,達到啟動先生臨帖“七分像”就十分了不起了。

    四.如果一定要求自己達到臨帖“十分像”,對於一名初學者來說,這是最完美的了,但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筆者十分贊同啟功先生關於臨帖“七分像,外加三分自己的個性”之書法觀點。

  • 4 # 子衿書法

    啟功先生說臨摹七分像,成了現在學習書法臨帖的法典,其實,不過是聰明人之盜世語罷了,他們把啟功的話掐頭去尾,截下這一句來,以啟功在書法界的地位,為自己的無能尋找到的最好護身符。

    啟功的原話是這樣的:“學習書法,要臨帖、臨帖、臨帖,臨到七分像時,再加入三分自己的個性,就可以成為書法家了”。重要的話說三遍!啟功連說三個臨帖,表明臨帖對書法學習的重要性。不是讓學習者只要“臨得七分像”就可以了。而是讓學習者有七分別人的東西,三分自己的東西。他所指的是整個的書法學習與創作的結果,不是單獨臨帖的這件事。

    如果我們按十分像的標準去創作,天下學習書法的人完全失去自己的個性,這本身就違反自然發展的規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想避也避不了。我們的這三分的東西從哪裡來?還是要從模仿臨摹他人的身上來得到。如果我們三分的東西都沒有,七分像還是別人的樣。和自己沒關係。

    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臨帖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掌握正確的方法。自己的東西尚未建立起來,盡力臨像尚且難以相似。不盡全力去臨得七分像,這七分是什麼樣,還差的這三分怎麼辦?考試七十分,僅僅過了及格線一點點,離一百分還遠著呢!

  • 5 # zbz63

    啟先生“七分象”並非“逃遁”自己臨帖的能力,而是根本沒有必要這樣做,其實臨帖是絕不可能達到100%與原帖一樣的,臨帖的目的是讓傳統的運筆技巧沉澱於學書者的意識認識中,這當中總是或多或少的伴隨個性認識的參與,這種“個性認識”在臨帖過程中是不可能徹底消除的,所以世上從古至今 ,從未有過臨帖與原帖“一模一樣”的書跡,所以臨帖,臨帖,再臨帖,都不可能達到100%象的結果,但終身臨帖也並不是“泥古不化”,而是夯實傳統基礎,為我創作所用。

  • 6 # 翰墨今香

    “聽話要聽全”,這句話是啟功先生說的不假,但你要結合這句話的前後語,已久啟功先生的整體書學思想來理解,不然就是以偏概全,害了自己。

    取法乎上得乎中

    學習書法的時候,給自己定一個高點的目標,你才能得到中等的結果。臨帖的時候你給自己定一個十分像的目標,可能才會得到七分像的結果。

    而如果一開始就定個七分像的目標,估計你最多也就是五分像。這就與原帖的法度差的太遠了。你如果真的是想臨幾分像就能臨幾分,那你就已經是書法高手了。

    人總是會給自己找放鬆的藉口,一看大書法家啟功都說了臨帖不用十分像,七分就好了,於是就拿這句話作為自己鬆懈的藉口,豈不可笑。說實話,能到七分像的已經很厲害了。而啟功先生的原話是:學書法,須臨帖,臨帖,臨帖!當把字臨到七分像時,再加上自己三分個性,就可以成書法家啦!

    臨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學習書法的目的是為了寫出擁有自己個性的書法來,而不是一輩子都寫別人的字型。那為何要臨帖呢?臨帖是為了讓我們學習到古人優秀的書法技巧、寫字的技術,當年掌握了書寫的技巧之後 ,並且能夠熟練的應用,這時再加上自己的三分個性,就能成為一個書法家了。

    而臨帖臨的像不像,就是來檢驗你有沒有真正掌握古人寫書法的技巧的標準。如果能臨摹到七分像的時候,說明你對古人的書寫技巧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的了。再說了,好比臨摹顏真卿的《多寶塔碑》,人家是碑刻,你是用毛筆寫,你完全一樣反而有問題了。

    啟功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透過刀鋒看筆鋒”的意思,就是要從刻帖背後找尋毛筆書寫的痕跡,最重要的就是筆勢的問題。我曾經看翁志飛的臨帖,最多也就是七分像,但他臨摹的時候注意到了筆勢的問題,寫出了唐人手寫的效果,我覺得這就很好。

    就算是很多的墨跡作品,因為古人用的筆墨紙硯和今日都不同,因此你要說完全一模一樣臨的,真的不太現實。如果窮其一生就是為了寫出一本完全一樣的字帖,那倒反而失去了學習書法的意義。

    所以,啟功先生的這話要客觀去看待,不能作為藉口,降低自己的標準。臨帖是手段不是目的,十分像是階段性目標,七分像是檢驗你臨帖是否過關的紅線,最終目的是寫出具有自己個性的書法作品來。

  • 7 # 不二齋

    不是像的太少了,而是學習書法所處的階段不一樣,對於臨帖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臨帖,初學者還是需要寫像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臨帖是必須要寫像的,學習書法,臨帖其實是一個模仿的階段,透過模仿古代的書法經典,學習書法的基本技法。模仿像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和古人寫的一樣,才能夠最大程度的再現古人書寫的動作遊戲和技法,從而從字帖中學到東西。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書法臨帖就是要放棄自己的習慣,去學習別人的習慣,透過模仿別人的習慣,學習到書法的技法,最後才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情,寫出自己的書法風格,模仿是基礎。

    在模仿的過程中,“寫像”非常重要,所以唐代的書法家孫過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其實,不僅學習書法,學習其他的東西也一樣,先要去模仿高手的作品。比如我們練習寫作文、畫畫、甚至做飯、開車等等,初學都需要模仿。

    書法高手也需要臨帖。

    書法高手也是需要臨帖的,即使如啟功先生,他學習書法一生,也沒有停止臨帖的學習,以啟功先生的水平,就沒有必要一板一眼的去追求像了,他早已經掌握了書法的基本技法,臨摹字帖只需要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啟功先生說臨帖只需要7分像就可以了。

    我們看啟功先生的臨帖作品很多都是這樣,雖然是臨帖,卻沒有帖的味道,只能看到他自己的書法風格,啟功先生的臨帖可以說還沒有7分像,我覺得也就只有3分像,但這也是臨帖,只是取捨不一樣而已,只是這種方法不適合初學者。

    學習書法,臨摹字帖是必須的,初學者臨摹字帖還是要和帖寫像,越像越好,以後熟練了可以有選擇的臨摹,但是必須要訓練寫像的能力。這樣才能訓練筆法和功夫。

  • 8 # 千千千里馬

    但是對我們初學書法,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萬事開頭難,隨隨便便寫個“七分像”,你就先等著捱揍以後再說吧。

    1.初學階段要一模一樣

    學習書法,一定要把“法”學到手。法在哪裡?臨摹的字帖,就是具體的法。 書法經典的作品很多,這些作品都有自己具體的法。一個帖有一個帖的法,一個字有一個字的法。

    例如,顏真卿有顏真卿的橫法和勾法,歐陽詢有歐陽詢的橫法和勾法。初學書法要學會具體筆法的區別。

    越是善於區別不同筆畫、筆法,說明你越有學習書法的天賦。 那麼,越注意筆法的具體性,也就越能學到書法的“法”。

    所以,初學書法階段,一定要對字帖畢恭畢敬,亦步亦趨,一絲不苟的去學習。

    這樣,你就會寫的跟字帖一模一樣了。 事實上,說起來可以寫得一模一樣,實際上,能夠達到這個能力都人,幾乎只有1%、差不多100%的人,真的無法做到臨摹字帖絕對的“一模一樣”。這是我們對“臨”而言的。

    我們主要是講“臨摹”,就是眼看字帖,寫出字帖上的字。

    這種方法主要依靠觀察和分析來寫字,才能把字帖臨摹好。

    為什麼將近100%的人無法用“臨”的方法,達到跟字帖一模一樣呢? 這是因為,我們的觀察方法和使用毛筆的方法,以及手的反映都是有差別的,需要協調和整合,才能寫好字。

    具體來說,就是要找到四個正確用筆之法。

    1.正確的起筆之法。

    2.正確的行筆之法。

    3.正確的收筆之法。

    4.正確的接筆之法。

    前面三個筆法都是大家能瞭解的。可能“接筆”大家是第一次聽說。

    沒錯。肯定是。我就說說“接筆”。

    我們寫字一是筆法,二是結構。可能起筆、行筆、收筆就是“筆法”,“接筆”就是結構問題了。

    怎麼接筆?千里馬是這樣看的。寫字第一個筆畫,之後的筆畫,因為要注意與前一個筆畫的關係,所以,從第二個筆畫開始到最後一筆,都是“接筆”。

    “接筆”也是要用起筆行筆收筆來完成這個的,但是,最主要的,是這一筆的“起筆”位置,收筆位置方向,我們一定要處理正確。

    就是要符合字帖的筆法、筆意和結構。這樣,寫字的結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比如說寫一個“人”字,除了要看清楚每一個書法家的第一筆的撇不一樣之外。寫捺畫,我們要注意“起筆位置”各有各的不一樣法。

    所有的字,都是這個規律。一定要正確使用“四個正確”的用筆方法。 這樣學出來的書法,你想不一模一樣,都不可能。如果不是這樣,你想一模一樣也沒有可能,這就是善於學習書法規律的道理。

    2.深入階段要七分像

    初學階段是時間最長的,需要一定的入門成本。具體什麼叫過了初學門檻,每一個人的認識也不一樣。

    但是,有一點很清楚:如果臨摹字帖很輕鬆很熟練,那麼,能夠認識很多字帖的風格,基本上可以說是入門了。這樣,少說也要五年十年吧。

    過了初學階段,就可以大膽開闊眼界,多學習一些字帖。

    如果我們學習書法是按照“四個正確”的方法學習書法的。那麼,基本上不存在臨摹困難問題。

    因為我們是透過“四個正確”的臨摹方法學習書法的,所以,就沒有看不懂的“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的書法作品了。所以,臨摹沒有問題。

    以前我們學習書法,都是一種“單家獨學”的方法,例如顏真卿筆法解、歐陽詢筆法解、趙孟頫筆法解等等。

    解了這個,接不了那個,學會了顏真卿,覺得歐陽詢不好學,學會了歐陽詢又覺得顏真卿不好學。

    甚至於學了楷書,行書不會學,學了隸書楷,書不會學的情況非常普遍。這就叫書法規律不過關。

    所幸,如果你是用“四個正確”的方法學習書法的,就沒有這樣的困惑了。 所以,這一階段,臨摹字帖可以“馬馬虎虎”臨摹了,達到七分像已經很不錯了。

    為什麼這一階段臨摹字帖可以“馬馬虎虎”?因為,你是從“四個正確”方法中學出來的。

    任何一個字帖的起筆、行筆、收筆、接筆有什麼特點,都逃不出你“四個正確”的法眼。所以,看起來你“馬馬虎虎”,實際上,你一眼就已經把字帖的要點核心給抓住了。

    所以雖然你“馬馬虎虎”了,但是,不失字帖精義大譜,要領在手,馬虎何妨?就像畫家畫速寫,他一眼就能捕捉到一個形象和動態一樣。

    當然,學習書法,臨摹七分像是一種方法,叫做意臨也行。

    但是,如果你繼續用“四個正確”的方法臨摹字帖,仍然是繼續深入學習經典的一條路徑。

    透過精通一家,廣泛融合吸收百家所長,仍然會產生自己的書法特點的。 這樣,臨摹書法的觀念,也會開放而不是固步自封,所以,臨摹出來的字,就是“七分像”那種,甚至七分有沒有。

    3.創作階段要有自己的筆意

    學習書法主要是臨摹,但是,最終還是要創新。如果只能臨摹得跟字帖一模一樣,創作的書法作品也跟字帖一模一樣,那是沒有太大出息的。

    但願我們透過學習書法,最終能夠走出前人的窠臼,趟出自己的書法之路。 所以,進入創作階段,就是再高明的臨摹。也無法代替社會對創新的要求。 書總是以創新為貴。法所以臨摹字帖,一定要看你處於什麼階段。不要缺失臨摹一模一樣的階段,如果缺失,任何時候,也要補上這一課的。 學習書法,絕對沒有捷徑可走,順走叫按部就班,亂走,也能走,就要付出補課的代價。 所以,書法的基本功誰也不能偷工減料。

    如果真正到達創新階段,就是臨摹“七分像”也像的太多了。

  • 9 # 素里布衣楊半

    啟功先生說臨摹七分像,是不是像的太少了?

    啟功先生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為臨摹,每個書法愛好者在臨摹時從自己的

    主觀意識上,當然會盡力做到臨帖儘量能全部

    接近原字帖的形態,誰也不會在臨帖時故意的去

    偏離字帖,但實際上這隻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在書法的實際操作中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

    使得臨習者根本無法全部接近原貼,

    產生誤差是必然的,是任何人也迴避不了的,

    你想接近,但你卻根本無法接近,

    你使用的筆墨紙硯與古人的不同,年齡經歷,

    身體狀態不同,你與古人在書寫上執筆,姿勢,

    行筆速度等等,這所有的不同,在最後所形成

    的作品也一定造成不同,如果能達到像啟功先生

    說的有七分相似,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你能達到七分像基本就達到了臨摹的目的,

    對那三分不似之處的遺憾,可以慢慢的調整,

    不必太過在意,所以,啟功先生的話確是經驗之談,

    也是一個很好的書法學習分享。

    附圖作品:明代文徵明【行書五言詩軸】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明代卷)

  • 10 # 翰墨書道

    這個七分象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雖然我們常說形神具似,惟妙惟肖,真正能夠做到以假亂真或,下真跡一等的畢竟是少數。對書法的臨摹,如以十分為最高標準,我們每增加一分就意味著我們臨摹的水平又高了一個層次,能夠到達七分,可以說對書法的技法基本上已經掌握了。下面的三分估計是精熟和背臨和藉助字外功夫這三分值了。

    學習書法當然越接近原帖神韻越好,說明理解的全面正確。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臨摹的目的是什麼,不是臨摹的越像就能夠實現我們的目的了,而學書法的法。假如我們臨摹到了下真跡一等,但離開原帖就什麼都不會了,一個字都寫不好,臨摹還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啟功說學習書法臨摹必須十分,哪肯定是欺人之談,在玩世,欺世。能夠臨摹至十分,恐怕沒有。就是高畫質照相也是複製,而不是原作。

    如果我學習書法,生搬硬套,最後又要出現新的館閣體時代了。

    以上只是一得之見,經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二十歲沉迷互聯網遊戲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