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歸秦淮

    理解和消化一本書的內容首先要把這本書讀透讀懂,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地讀書,再簡單易懂的書都記不住,讀書貴在認真和死磕。不得不說,有些書看起來確實生澀難懂,非常燒腦。但不管什麼書都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展開的,有明線和暗線之分,我們可以按照作者的章節組織全書的明線思維導圖,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暗線來組織思維導圖。

    一般說來,一本書的重點內容佔這本書的百分之二十,要想記憶和消化這本書的精髓,也不是泛泛地讀書,而是要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比如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快速閱讀等等。

    對於一般性的內容透過略讀的方法就可以知道大概內容,對於重要的內容則需要透過分析閱讀的方法重點閱讀,並記錄做筆記,可以選用摘抄或者思維導圖的方法來輔助記憶。根據艾賓浩斯曲線,對於新知識來說,剛開始學到的知識遺忘率最快,需要及時地鞏固複習;隨著鞏固次數增多和時間段延長,遺忘的速度是呈緩慢的趨勢。

    要想提高記憶效果和閱讀效率最好的辦法,首先要培養閱讀習慣,對於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剛開始拿過一本書,閱讀的速度和效率都是比較低的。讀的書越多,速度越快,知識漏洞越少,尤其是對於同一類的知識,主題閱讀對於快速構建學科知識框架體系是非常有幫助的。同類知識在不同的書籍中,重複率是比較高的,我們只需要把不懂的內容學到就可以了。

    快速掌握和消化一本書的最好方法就是講給別人聽,教是促進更好地學,學習的效果可以用講給別人的方式來看看自己到底是真學會了還是隻是淺嘗輒止。

    總之,運用科學適合的閱讀方法,提高摘取資訊的能力,持之以恆地閱讀習慣,三者缺一不可,一定要將閱讀這件事情進行到底。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 2 # 陌上亦初

    最近剛讀了日本作家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感覺還蠻有收穫的。以下是我摘錄的三種閱讀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第一種: 目錄閱讀法

    首先,先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關鍵詞,想象這些關鍵詞的含義

    其次,翻到書中包含關鍵詞的章節,用便利貼做上標記,預防翻過後再找不到。

    最後,給所有關鍵詞做上標記後,開始仔細閱讀便利貼附近的內容,印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並寫下自己從中產生的感想。

    第二種:索引閱讀法

    前面提到的“目錄閱讀法”是對所寫的內容進行類測,而接下來的“索引閱讀法”則是對知識進行精準定位。

    索引閱讀法就是在精讀過程中,對覺得“有用”的內容位置做好標記,然後再在書的扉頁上寫下這個位置的頁碼和內容。如下圖所示(我自己做的筆記,供大家參考):

    第三種:解剖閱讀法

    顧名思義,解剖閱讀法就是要我們把手中的筆當作手術刀,然後對書中內容進行解剖。很簡單,我們只要按照以下三個步驟即可:

    第一,標記關鍵詞或人物名;

    第二,用箭頭將標出的關鍵詞和劃線的部分連線起來;

    第三,根據解剖出來的結構,寫下自己的疑問和看法。

    最後,建議大家在看書時,把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用,這樣效率會更高的!

  • 3 # 思維導圖PPT肖老師

    我是一名諮詢顧問,需要快速瀏覽大量的知識,3個月前,我每天6點進行晨讀,最近,由於讀的多了,方法熟練了,速度也快了,可以多睡1個小時,我每年讀書差不多300本左右,做1000多個思維導圖拆書筆記,分享下我讀書方法和建議,只為求分享、求關注,^_^

    核心觀點:

    我認為,最有效的整理、記憶知識點方式就是思維導圖。

    工具:思維導圖軟體。

    方法:思維導圖5步拆書法。

    下面,我們以如何快速讀完一本書,歸納書中的知識點、畫出知識點的關聯關係圖,透過知識點圖譜進行知識點鞏固、複習和建議。

    一、思維導圖拆書的第一好處:高效

    相信90%以上的人,拿到一本書之後,會從目錄、序言開始,讀到最後一章。

    我並不否認這種方法的正確性,但是又我們不得不承認:效率太低了。

    其實,一本書的關鍵知識點,往往幾個段落甚至幾句話就能概括,而剩下90%的內容,都是案例或情境,用來闡述知識點的。

    因此,我們不需要一字不落的讀完一本書,只要讀取這本書的關鍵知識點就行了,其他90%與自己無關的廢話,讓它去吧,這樣讀書,才能提高效率,才能讀完後有所提升。

    二、思維導圖的5步拆書法

    比如,我拿到《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之後,怎麼做呢?

    1、閱讀目錄和序,瞭解這本書的大致觀點。

    2、找書評,看別人對這本書的總結,最好是有思維導圖,因為別人在做思維導圖時,一定會系統的思考本書的內容。

    3、快速瀏覽第一遍,在花了幾個小時之後,我們大致可以瞭解這本書的核心觀點:

    富人買入資產,窮人買入負債。

    4、繪製關鍵知識點思維導圖,快速在導圖軟體中定義"窮人"、"富人"、"資產"、"負債"幾個關鍵詞分支,即圖形化筆記。

    5、瞭解主要邏輯框架後,回過頭來快速瀏覽整本書,重新理解作者如何得出上述結論,即瞭解知識點的形成和推理過程。

    三、總結

    最終,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你已經掌握,還有額外的:

    1、快速瀏覽了兩遍。

    2、瞭解核心觀點。

    3、瞭解推理過程。

    4、最後圖形化過程相當於又重新讀了一遍,而且圖形化很容易理解和記憶。

    這樣,小半天的時間,相當於讀了3遍,而且都是乾貨,避免那又臭又長的10萬字。

  • 4 # 花花大宇宙

    怎麼才能牢記書中的內容,這次我直接來乾貨算了!

    反覆的閱讀

    丟棄80%內容,選擇20%(其實也就是略讀和跳讀)

    帶著感情閱讀

    以向他人複述

    整理成為故事

    建立形象,聯絡記憶(有點像超級記憶力裡面的數字程式碼)

    便利貼記憶法(小時背歷史政治經常用)

    以上的內容出至於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的第三章:牢記讀到的內容:

    這本書讀完一兩天了,還沒有來的及寫書評,正好看見這個問題就直接說出來給大家看看。

    對就是下面這本書裡面的內容。

  • 5 # 行者十三

    我的觀點,只是我個人觀點:

    讀書吧,閱讀量更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

    知識分三種:

    第一種是資訊,什麼冷知識啊、概念啊、定義啊,都是這樣的。資訊一個特點,就是客觀 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轉移。比如,光速30萬公里每秒。這種資訊呢,能記住最好,記不住的話,上網查一查,總能找的到。

    第二種是技能,得練。比如,遊戲、打球啊、廚師啊、開車啊,都是。除了這些,還有一些也是技能,比如談戀愛、管理時間、管理、溝通。

    第三種呢是態度。就是我們看世界、理解事物的角度。這是一種思維方式,除非我們能悟到,否則,我們看過再多的書,聽過再多的道理都沒用。比如,我說結果導向,你理解的和我想表達的,絕對不是一回事。

    知道知識的分類,再回頭看讀書這件事,就簡單了。

    對於資訊為主的書,看完就算了。這些資訊,除了書本,一定會在其它地方找的到。

    對於技能類的書,大體看一下,知道怎麼回事,就可以開練了。練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再回頭去書上查就行了。

    而對於態度類的書,我的建議是,邊看邊琢磨。看完先放下。過個一年半載,想起來,再翻一遍,肯定又有新的收穫。

    但好像還沒有解釋,為什麼讀書量更重要?

    這需要一些背景知識。

    我們一直有一個誤解,覺得我們看一遍書,很多東西都記不住。其實,我們不是記不住,而是找不到。什麼意思呢?記快有兩個動作,一是寫入記憶,另一個是讀取記憶。我們看到的聽見的接觸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寫入記憶,而記憶的物理載體,就是我們大腦裡的一個一個的神經突觸。這些神經突觸,可以互相連線。而每次提取記憶,都是一次與這個突觸的連線。連線的次數多了,這個記憶就更容易被找到,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對這段記憶印象深刻。

    而記不住,只是我們提取記憶的時候,找不到通往神經突觸的連結。

    舉個例子,我在茫茫草原上建一個房子,如果沒有參照物,我很難給你講清楚這個房子在哪。但如果這個房子在城裡,有門牌號,我們就會很輕鬆的找到它。而那些連線,就是神經突觸的門牌號。

    那如何才能讓,神經突觸的連線更多呢?這個過程就是把知識連線起來,讓他們互相連線。而這種知識互相連線在一起,就是所謂的知識體系。連線數越多,越複雜,則說明我們的知識體系越龐大。

    如果你學過網路知識,就知道,想要更多的連線,就需要更多的點,就是要有更多的知識點。

    所以,我的閱讀經驗就是,多讀。

    讀書多用心琢磨思考,然後儘可能的多讀,隨著知識的累積,我們經常會把眼下看的知識和自己以為忘了的知識連線起來。

    前陣子看到一個很有道理的話,送給各位。

  • 6 # 花瓜皮v

    動手記錄是我認為比較有用的記憶書中知識點到方法

    動手記錄的方法也有很多,我比較推崇的是蔥鮪筆記法,這一方法,被很多作家學者運用,

    蔥鮪筆記法的關鍵就是摘抄加評論,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摘抄下自己認為很重要、對自己有益的部分,這一部分的內容一定是自己反覆閱讀並且讓自己有所思考的內容,也就是這本書的精華。其次就是自己的評論了,透過評論寫下自己的想法,記住對書籍內容的思考,也可以是對自己的啟發。

    透過蔥鮪筆記法能夠加深對書籍知識的記憶,也能夠更好的理解消化書裡的知識。當你記筆記的時候,其實是自己思想的昇華,你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整理記錄筆記,將作者傳達出來的知識,進行消化,最終呈現出的是經過自己思考的知識框架。

  • 7 # 愛讀書的熱帶魚

    讀完一本書,事後腦袋空空的,這是閱讀中最常見的感受。

    如何才能把閱讀的書轉化成自己的知識,並且長久的記憶呢?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對書本的內容進行提煉,將閱讀後的內容講出來或寫出來,這是最好的自我檢測。我有3個步驟的方法做分享:

    第一步:做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非常好用的技能,掌握好思維導圖可以很快速的理清書本的脈絡,用電腦下載思維導圖或者本子手畫都是可以的,那要如何做思維導圖呢?一共有3個步驟:

    ①開啟書本目錄,在中心區輸入書本的名字,然後從旁枝開始把書本的幾個大章節全部輸入進去。

    ②在章節處繼續開分支,把章節裡的小標題再一次全部輸入進去。

    ①將書本需要記憶的地方用筆畫出來,根據內容的重點建議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出來。

    第三步:整理資訊

    隨著閱讀量的增多,合理的對重點內容進行歸類就非常重要了。我有3個小步驟技巧:

    ①對便籤的內容進行排序做,瞭解書本的重點有多少,並且把排序寫在思維導圖的分支後面。

    ②將每本書的思維導圖放在書的最前頁,需要一眼就能看到書本的核心內容。

    以上3個步驟是環環相扣的,從脈絡主線、到核心提煉、最後是資訊整理,既可以把書越讀越薄,又能隨時查閱。

    這3個步驟的方法應用最多的就是在工具類書籍中,不僅可以很好的輔助學過的知識變成行動指南,同時有助於養成淘金式思維,每次回顧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 8 # 霖微微

    發現大家都是從一本書為出發來回答,那麼,其實我們可以轉換一個思路,也就是說,是以知識為目的,在這給大家推薦聽書。

    其實我們的語言分為自然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就是口語和書面語。其實口語的發展過程更長,基本從發現人時人們為了交流就會發明一種語言。而書面語的歷史只有一兩千年。

    講這個是為了告訴大家,其實書面知識讀了就忘很正常,尤其是大頭部晦澀語言。而口語更加親切自然,它最大的好處就是聽了之後你不會忘,而且立刻能給別人說出來。

    這也就是以前評書人.說書人存在的意義了,大家現場聽,活靈活現,比自己費事讀書方便多了。而且口語嘛,不需要你有太多理解力,淺顯直白的話語很容易聽懂。

    也可以嘗試寫寫書評、讀後感之類的,鞏固記憶。

  • 9 # 在下千城

    一本書籍,如果是非考試、非教材類的書籍,而是以增長個人知識領域,夯實自身知識體系為目的書籍,建議用兩個方法來記憶最為有效。

    第一,反向寫作法

    第一步是先讀完一本書,大體知道這本書寫了什麼內容,具體些了哪方面的知識。

    第二步自己根據書籍的目錄或主要章節標題做一副思維導圖,其實就是根據你的理解,圍繞這本書的主題,自己列出一個相關的提綱。

    第三步,嘗試圍繞這個提綱“說出”一本書。如果是完全寫出一本書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用口述的方式自己“說”給自己聽,如果能夠把最關鍵的知識、最核心的章節“說的”或“解釋”的比較透徹,那基本也可以判定自己已經記憶的很好了。

    如果在反向寫作或說的時候,支支吾吾說的斷斷續續,就在斷斷續續的地方開啟書籍,快速回顧書籍的內容,然後再合上書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敘述相關知識。

    這個方法有些類似背誦知識,但並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並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去“口述”,也即“內化”書籍中的知識,效果比單純的背誦要好很多。

    第二,做一次書籍分享

    為什麼現在“讀書”這個話題非常火爆,就是人們已經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所以,記憶一本書籍知識或吸收內化一本書籍知識的另一方法就是向他人分享這本書。

    試想,假如你面前作者十來個你的朋友、同事,你現在需要向他們推薦這本書,講述這本書的核心思想、重點知識,還要對書籍內容做些解釋和案例闡述。

    那自己是不是需要下更大功夫去記憶和熟悉這本書?也就是如俗語所說,想講出一杯水的知識,自己需要具備一桶水的能力。因此,這是透過外部環境來逼迫自己去努力記憶一本書,效果比單純的背誦知識也要好很多。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價值。

  • 10 # 跑步者201805

    1 先看序言瞭解全書大概內容,明確本書在講什麼,總體架構是什麼。

    2 重點看目錄 能記住最好了,這樣一本書骨架和外表都已經有了。

    3 看每一目錄下的章節多想一想目錄關鍵詞,關鍵事。小說就記住關鍵人物。

    4 做旁觀者融入到 作者的思路里。 故事如畫我入畫,就像看電視一樣看著故事情節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主機板壞了怎麼把電源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