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遠邊最亮的星
-
2 # DOCTOR劉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長期吃降糖藥物,但是不知道自己血糖控制的水平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也不知道血糖控制在多少屬於達標。
針對血糖控制目標,我們主張不同情況的患者,控制目標有一定區別。
核心目標是在確保安全、有效、不發生低血糖、不引起肥胖、不誘發心血管疾病前提下,儘可能將血糖控制得更嚴格。
那麼什麼血糖標準才叫嚴格?
嚴格血糖控制標準就是:空腹血糖控制在4.4~6.0mmol/L;
餐後兩小時血糖或任意血糖在:6~8mmol/L;
糖化血紅蛋白:<6.5%,或更為嚴格<6.0%。
此標準適用於:新診斷的年輕、預期壽命長、無嚴重心腦血管併發症、無低血糖風險的患者。
一般標準血糖控制目標是: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餐後兩小時血糖或任意血糖在:<10mmol/L;
糖化血紅蛋白:<7%。
一般標準適用於大部分糖尿病患者。
寬鬆血糖控制目標是:空腹血糖控制在8~10mmol/L;
餐後兩小時血糖或任意血糖在:8~12mmol/L,甚至可放寬至13.9mmol/l;
糖化血紅蛋白:<8%
寬鬆血糖目標適用於反覆低血糖發作的患者、高齡大於80歲的老年患者、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預期壽命<5年的患者、沒有家屬陪伴的老年人、有智力障礙的患者,這些患者要求血糖控制應該放寬,避免不良事件發生。
感謝關注!
-
3 # jlytg
空腹6-8,餐後8-10是控制的比較理想的了,我現在餐前控制在6.5-8,餐後9-12,如果餐前達到6.5時就出現低血糖症狀了。
-
4 # 果殼記
正常的靜脈血空腹血糖為3.9-6.0mmol/L,餐後的靜脈血血糖應<7.8mmol/L,當空腹血糖為6.0-7.0mmol/L,屬於空腹血糖受損,餐後血糖為7.8-11.1mmol/L,屬於糖耐量減低。當兩次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時,則認為該患者具有糖尿病,必要時,還需進行糖耐量試驗輔助診斷。
在飲食和生活上注意調理,最重要的還是要在飲食上予以控制。
-
5 # 小喜探醫號
一、什麼是血糖?有何作用?
血裡面的葡萄糖就叫血糖。葡萄糖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也是人體進行日常活動能量的重要來源。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正常人血糖的產生和使用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二、血糖標準血糖的檢測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餐後2小時血糖是指進餐時第一口飯算起,並且平時服用的降糖藥物正常服用,這兩點非常重要。 專家認為餐後2小時血糖與糖尿病的死亡率關係更大。餐後血糖降低2mmol/L可以減少猝死的發生。血糖控制指標要因人而異,老年人寬鬆些,年輕人要嚴格。
指導意見:
1、滿意標準: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4~6%。
2、良好標準:空腹血糖在6.1~7.2mmol/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在7.8~8.9mmol/L之間,糖化血紅蛋白在6~7%之間。
3、尚可標準:空腹血糖在7.2~8.8mmol/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在8.8~11.1mmol/L之間,糖化血紅蛋白在7~8%之間。
4、較差標準:空腹血糖>8.8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8% 三、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標準 (不同糖尿病人建議血糖控制指標)
2型糖尿病:60歲以下:空腹血糖:4.4-6.0mmol/L 餐後血糖:4.4-8.0mmol/L
小喜有話說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複雜、發生併發症或合併症的風險高、器官功能逐漸衰退。因此,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治療方案需更有針對性、更符合個體情況、更重視安全性。
糖尿病治療要達到良好的效果,要做到“科學教育、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藥物治療”並駕齊驅,缺一不可。患者不僅要按照醫囑進行藥物治療,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也勢在必行。
-
6 # 仁濟仁愛888
(治療觀察)(療效判斷標準)①血,尿糖控制標準:理想控制:空腹血糖<6,1mm0丨/L,歺後2h血糖<7,2mm0丨/L,24h尿糖總量<0,9y/24h尿,b,較好控制;空腹血糖<7,2mm0丨/L,歺後2h血糖<8,3mm0|/L,24h尿糖總量<15y,如果血糖,尿糖達不到上速標準,則視為未被控制。②臨床治癒標準和好轉標準,a,如糖尿病症狀基本消失,空腹血糖和歺後血糖均正常,24h尿糖,一型糖尿病<25克,二型糖尿病<IO克,妊娠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歺後2h<8,8mm0|/L(<160my%),可視為臨床治癒,b,如糖尿病症狀大多減輕或消失,空腹血壓及歺後2h血糖下降,但仍高於正常,24h尿糖減少,一型糖尿病>25克,二型糖尿病>IO克,可視為臨床好轉。總的來說本病一型較重,常需堅持胰島素注射,二型糖尿病在控制飲食的基礎上,口服降糖藥即易控制,預後良好。
-
7 # 醫學莘
血糖升高主要由胰島素抵抗、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所引起,病程處於不同的階段,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也有所不同。在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以胰島素抵抗為主,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尚可,由於胰島素抵抗的存在,糖尿病患者血胰島素濃度甚至要高於正常人,這是因為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需要更多的胰島素達到降血糖的目的。此階段,血糖會波動在“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周圍(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由於病程短、併發症少、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尚好,故血糖達標率較高,普通患者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年輕的患者,由於對稍低範圍的血糖耐受性較好,不易發生低血糖,控糖目標可更為嚴格一些,在能耐受的情況下,可使空腹血糖接近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接近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接近6.0%。
雖然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血糖控制容易,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胰島β細胞功能的減退,胰島素分泌逐漸減少,血糖達標越來越困難,但即便如此,也只能透過調整降糖方案,如增加降糖藥的劑量或種類,將血糖控制在上述目標範圍(普通患者的降糖目標),以減少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但老年人除外。老年人通常存在多種慢性疾病,認識功能、運動能力、自理能力均會有所下降,發生運動損傷與跌倒風險較高,且更容易發生低血糖,因此降糖目標應適當放寬,具體降糖目標應據病情輕、中、重來定:病情較輕的患者,空腹血糖應低於7.2mmol/L,睡前血糖應低於8.3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於7.5%;病情稍複雜的患者,空腹血糖應低於8.3mmol/L,睡前血糖低於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於8.0%;病情較重的患者,空腹血糖應低於10mmol/L,睡前血糖低於1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於8.5%,因此,老年人的降糖目標因人而異。
-
8 # 金色柳葉刀
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目標因人而異,因情況不同而不同,我就給您逐一介紹吧!
首先,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近3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長趨勢,現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達9.7%,更為嚴重的是,中國約有6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而已接受治療者糖尿病,血糖控制狀況也不理想!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
(1)糖尿病症狀+隨機血糖大於11.1mmol/L
或
(2)空腹血糖 》7.0mmol/L
或
(3)OGTT 2小時血糖 》11.1mmol/L
需要再測一次予以證實,診斷即可成立!
其次,不同人群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標是多少?
普通人群應當控制空腹血糖在7mmol/L以內,餐後兩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內。
糖尿病合併妊娠患者應密切監測血糖波動水平,控制餐前血糖 3.5~5.3mmol/L,餐後1h血糖 《 7.8mmol/L,2小時《 6.7mmol/L。並且注意避免低血糖,在產後6到12周,篩查是否有永久性糖尿病,即使血糖正常,也應當每三年進行一次糖尿病篩查。
所以對孕婦來說,血糖高了,低了都要不得
需要進行擇期手術的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空腹血糖<7.8mmol/L,餐後血糖<10mmol/L。接受大中型手術者,術前改為胰島素治療。
-
9 # 醫者良言
1.糖尿病吃藥控制血糖的目標是多少?
正常人的血糖是3.9~6.1mmol/L,而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後血糖≥11.1mmol/L或隨機血糖≥11.1mmol/L,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但是這裡需要注意,不能僅憑一兩次的血糖升高就診斷為糖尿病,需要多重複測量幾次;而糖尿病患者吃藥控制血糖的目標是空腹血糖<7mmol/L、餐後血糖<10mmol/L即可,另外糖化血紅蛋白比值<7%;
2.糖尿病病人為何不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而是比正常數值高一些?估計很多糖尿病病人都有這個疑問吧,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很多人因為這些併發症失明、截肢、腦梗死、心力衰竭等;但是糖尿病病人本身已經適應了高血糖的這種環境,如果把血糖降至正常範圍內,會使糖尿病病人不適應;另外糖尿病的一個比較嚴重的併發症是低血糖,如果把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那特別容易引起低血糖反應,這種情況下人是有生命危險的;如果因為低血糖而死亡,那還不如把血糖控制的稍微高於正常值;
3.對於糖尿病病人有什麼建議?新發的糖尿病患者應該強化胰島素治療一段時間:新發的糖尿病如果早期強化胰島素治療可使胰島細胞休息,可以幫助胰島細胞的恢復,這個好處可能短期不明顯,但是從長期來看,早期強化胰島素治療是能改善患者預後,延緩胰島細胞破壞的;定期監測血糖:透過監測血糖可瞭解最近血糖的變化,可以根據血糖的變化來調整用藥;定期檢查眼底、肝腎功能等:糖尿病本身可以引起很多併發症,如果定期檢查這些,可以做到早期發現併發症,從而有效地進行治療;低鹽低脂低糖低能量飲食;避免熬夜;適當鍛鍊身體;保持合適體重。最後小結:糖尿病患者應該控制空腹血糖<7mmol/L、餐後血糖<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比值<7%;對於糖尿病患者的建議如上所述,這裡不再贅述。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
10 # 銀杏葉的守望
糖尿病是影響我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病人數眾多,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積極規範化的治療,以穩定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表現,並可伴有多器官組織併發症發生的綜合徵。當我們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或隨機血糖超過11.1mmol/L,即應警惕糖尿病可能。糖尿病診斷確立後,應積極正規就醫診治,聽從專業醫生指導,進行個體化治療,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大家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內、餐後兩小時血糖應控制在10.0mmol/L以內、糖化血紅蛋白應控制在7.0%以內為宜。當然,對於中青年人群,在能耐受的情況下,建議血糖控制目標可更為嚴格一些,儘量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5mmol/L以內,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內,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0%。而對於老年人群,特別是高齡人群,則可適當放寬標準。
回覆列表
空腹3.9至6.1。餐後2小時不大於10,最好一天監測七次:早餐前、早餐後2小時;午餐前、午餐後2小時;晚餐前、晚餐後2小時;睡前或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