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權林

    法國維希政府投降了,但戴高樂一直在英國堅持抵抗,所以法國對二戰也是有貢獻的,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法國的實力和國際地位。

    常任理事國一定是大國,只有大國才有資格發起世界大戰,說非洲兩個部落拿著長矛打起來了,在世界上一點波瀾都掀不起來。那法國是不是大國呢,毫無疑問是的,在當時的歐洲,法國領土面積僅此於蘇聯。二戰結束時,法國還擁有眾多的殖民地,比如越南、非洲等地。

    還有常任理事國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能夠擺平不聽話的小國。比如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就被聯合國給打了。而法國是有完整軍工體系的,美國現在都不能說有完整軍隊體系,所以法國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的。

    國際影響力呢?法語可能僅次於英語,和西班牙語不分伯仲。法國在法語區和原法國殖民地擁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個影響力可能夠超過美國,比如非洲一些國家有糾紛會找法國評理,而不是找美國。

    所以在二戰後的所有戰勝國裡挑選常任理事國,必然會有法國的一個席位。

  • 2 # 商務新觀察

    法國並非戰敗,而是投降納粹德國。

    1940年5月希特勒命令德軍執行“黃色計劃”閃電襲擊法國,可笑的是號稱歐洲大陸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竟然只堅持了42天就匆匆投降納粹德國了!

    更為可笑的是率領法國投降的正是一戰時赫赫有名的法國元帥貝當。今天且不說法國在二戰中的糟糕表現,只說戰後如何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眾所周知,法國投降之後,戴高樂領導“自由法國運動”繼續在英國活動,號召法華人繼續抵抗納粹。當然了,這是受到英國時任首相丘吉爾的大力支援的。戰後,冷戰掀起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的長期對抗。

    作為戰後新成立的國際組織-聯合國,成為了維護世界安全秩序的最重要國際組織。其實,也同樣成為各大國角力的舞臺,為了制衡前蘇聯,也為了牽制Continental的德國,英國力薦法國進入聯合國安理會。所以說,法華人絕不是憑藉自己在二戰中的表現贏得安理會五常之一的席位。

  • 3 # 執斧談史說事

    實際上一個多月就戰敗投降的法國即使算上自由法國運動也沒有為二戰做多少貢獻,因此法國能夠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絕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其之所以能夠成為五常之一主要有以下這4方面原因。

    一、英國為法國的極力爭取的結果

    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時當時世界大國就開始討論成立聯合國了,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則經過激烈的博弈最終形成的五大常任理事國,當時的英國先是極力主張常任理事國由英國、美國和蘇聯組成,把為二戰勝利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的中國排除在外。丘吉爾

    但是美國總統認為把一個為二戰做出巨大貢獻的國家派出在外是不道德的背叛行為,而且他認為世界人口第一的中國遲早會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世界強國,因此如果把中國排除在外未來很多事情都辦不成,所以主張中國也應該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三巨頭

    而英國迫於美國的壓力也就接受了但是要求把它的傳統盟友法國也拉入,目的就是為了和法國聯手後顯得不那麼勢單力薄,當時丘吉爾形象的說英國是夾在美國和蘇聯這兩頭巨獸之間的小毛驢,而蘇聯只要自己的一票否決權其它哪管你誰加入,就這樣法國最終加入變成了現在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斯大林

    二、法國入常的其它三大因素

    除了英國的極力主張才是法國最終成為了聯合國五常之一的決定性因素外,法國入常也肯定考慮了其它三個因素。首先是當時法國在西非和北非等地依然還有大片殖民地,因此對世界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其次是法國依然不失為一個世界強國,把法國帶上也好利用它的力量去分擔責任。最後就是領導自由法國運動的戴高樂有巨大威望也是他們的好朋友,因此賣朋友一個面子也無不可。

  • 4 # 虎賁軍huben

    二戰一開始法國就被攻破,法國在德國扶持下成立維希政府,也就是一個傀儡政權,但是這一個傀儡政權掌握了法國全部的資源以及大部分海外殖民地,當時大部分國家都承認維希政府的存在,偽法國政權作為當時的工業大國,傀儡政權還為希特勒提供了大量的資源。

    要說法國對二戰的貢獻主要存在於兩點:法國當地的愛國志士一直致力於游擊戰,展開和德國軍隊的對抗;戴高樂在英國建立流亡政府,收復了一部分還在殖民地,一直在配合英美對德國的戰鬥,到二戰結束流亡政府的軍隊已經到達了二十萬。(左:丘吉爾、右:戴高樂)

    以這些成績法國絕對不足以進入五常,中蘇美英在二戰正面戰場那個不是幾百萬的軍隊拼命,甚至蘇聯在二戰後期擁有了上千萬的軍隊,因此法國那二十萬軍隊根本不算事。

    聯合國建立的目的就是勝利國為了維護戰後秩序成立的一個組織,而五常具有處理國際事物的權利,因此當時的中蘇英美被稱為“四警察”,後來國家的加入是各大國為了平衡警察局的勢力而產生的結果。美國當時拉中國入局是因為蔣和美國交好,並且美國認為中國未來大局已定,蘇聯認為中國有不確定性因素。

    最苦悶的是英國,自己的勢力被平白無故稀釋,因此英國拉法國入夥,因為戴高樂政府一直在英國支援下才得以贏得勝利,英國為了自己的話語權推選法國入局。好在當時的法國政府和美蘇關係都不錯,另外美國不願意讓英國在歐洲一家獨大,因此也支援法國進入五常,大戰後蘇聯對於歐洲掌握力不從心,另外害怕德國在次崛起,因此同意法國進入五常用來牽制德國發展。法國就這樣稀裡糊塗的進入了五常,本質上來說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最初只有美英蘇,在當時後進入的國家都是用來協調三方勢力。(從左到右: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

  • 5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二戰開始法國就亡國了,但是那只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亡國,隨後的貝當維希政權實際上是個中立政權,法軍並沒有被編入德軍,法國艦隊也只是被德軍監視,法國的海外領地和殖民地德國並沒有瓜分掉。從而給戴高樂留下了資本。

    戴高樂在法國曆史上是一位傳奇色彩的人物,不僅政治上很有成就,而且軍事理論上頗有建樹,從法國投降後,戴高樂號召法華人民繼續戰鬥,發起“自由法國”(後改為“戰鬥法國”)運動,組建並領導“自由法國”武裝力量轉戰近東、非洲、巴爾幹,參加諾曼底登陸和解放法國本土等作戰行動。

    當戴高樂帶著“自由法國”武裝力量,回到法國本土作戰時,除了德軍抵抗外,法華人民及所有的這樣那樣的武裝,都選擇了合作,等進入巴黎宣佈法國光復,維希政權則迅速交出政權。體現了法國的國家主義、國家利益至上的大國風度。

    作為被盟國幫助復國的法國,並沒有在國家利益上向任何一方妥協,即使美蘇英三國對德國的分割槽佔領,法國硬硬的爭取到一塊佔領區。至於其它權益,法國都毫不猶豫,一絲不讓。這充分體現在法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上。

    可見,法國擁有如此高的國際地位,主要就是法國處理國內矛盾比較理智、克讓,所有派別都能服從國家利益的大局,一旦在國際上,就是針鋒相對、寸步不讓。

  • 6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中國和法國成為常任理事國都是大國間政治搏弈的結果。

    說句實話,相比於法國抗德,中國的抗日戰爭那是打得相當的精彩,苦戰多年而寧死不降。而且,就對二戰勝利的貢獻和付出的犧牲而言,也不是法國所能相提並論的。

    德黑蘭會議期間,羅斯福曾同斯大林進行私人會談。就是在這次會談中,羅斯福闡述了對組建聯合國組織機構的詳細設想。

    羅斯福的方案是:三個層級,四個警察,兩種措施。

    三個層級:

    一、最低一級是全體大會,由35個反法西斯國家成員國共同組成。定期開會,平等發言,提出建議。

    二、中間一級是執委會,蘇、美、英、中,再加上兩個歐洲國家、一個南美國家、一個近東國家、一個遠東國家和一個英聯邦的自治領,總共10個或者11個國家,處理一切軍事以外的問題,約束各有關國家。

    三、最高一級為“四警察”,由蘇、美、英、中組成,處理與戰爭相關的事情。

    當世界和平受到威脅時,“四警察”有兩種處理措施:

    一,如果是小國內部革命或向外擴張,四個警察就先採取隔離,封鎖和禁運。

    二,如果形勢發展得很嚴重,四個警察就發出最後通牒。如果通牒被拒絕,就打。

    斯大林對這個大框架沒啥意見,就是想對德國和日本加強限制。意思就是提前設立軍事據點,控制住德國和日本。如果出現侵略危險,就立即把它們打下去。

    斯大林不想讓中國加入世界警察行列,主要是擔心美國會拉攏蔣政府,就提出另一個“兩組織”方案。

    兩個組織:

    一個是歐洲組織,由美、英、蘇組成,也可以加上某個歐洲國家。

    另一個是遠東組織或者世界組織,或者一個歐洲組織加一個遠東組織,或者一個歐洲組織加一個世界組織。

    反正,就是不想讓中國當警察。

    英國也不想讓中國加入,覺得三個警察就夠了。

    現在咱們來分析一下,三警察和四警察有什麼區別。

    羅斯福的“四警察”政策本質是:構建一個新的世界秩序,並維持和平與平衡。

    而蘇聯和英國的“三警察”的本質是:三大戰勝國怎樣平衡勢力,劃定勢力範圍,瓜分世界。

    看清了這個問題,羅斯福堅持了自己的主張。他表示:“在將來,一個仍然不可戰勝的中國將不僅在東亞,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維護和平與繁榮的適當作用。”

    羅斯福很清楚:中國擁有4億人口,現在的虛弱並不代表將來不會強大,現在能做朋友,總比將來成為敵手要強。

    他說:“中國作為世界組織的最高理事會的一個成員,就會使這個組織具有世界性,這就有利於把亞洲號召起來,使其效忠於這個組織。”

    羅斯福的堅持使中國成為了“世界警察”一員。

    1944年8月,美、英、蘇、中各國的代表在華盛頓開會,共同規劃聯合國的大輪廓。

    蘇聯代表一看,這可不行,你美國這麼拉幫結派,歐洲,亞洲,南北美洲都讓你拉人佔了?

    英國代表也不同意,原本想的三足鼎立,現在有四有五,還再來六,這個習慣不好,以後門前大橋下,遊過一群鴨,二四六七八,那可不行。

    美國得寸不能夠進尺,但得寸還是要爭取的。最後三方妥協,就把法國也拉進來了。

    1945年6月26日,在舊金山制憲會議上,各國簽署了《聯合國憲章》。美、蘇、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從此就正式確立了。

    所以說,中國和法國成為世界五大警察,是基於以下原因:

    ①站對了隊伍:共同反法西斯陣營。

    ②英美蘇鬥法:政治博弈妥協的結果。

    ④以往的貢獻,未來的發展。中國以往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和付出(法國就扯淡了),兩國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 7 # 一點點歷史

    法國在戰前實力很強,但是過於倚重馬其諾防線,戰爭剛開始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法國僅40多天就淪陷了,1940年6月22日,法德停戰協議簽訂,將大部分國土交由德軍佔領,並且承擔了德軍的支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隨後貝當元帥將政府遷至維希,也叫做“維希法國”。

    德法停戰後,戴高樂流亡到英國繼續領導“自由法國”運動,一邊是維希法國,一邊是自由法國,無論誰獲勝,法國都可以作為戰勝國。

    自由法國掌握的軍事資源比較有限,包括撤退到英國的法軍,法國殖民地的軍隊,數量有限戰鬥力也比較一般,所以在二戰中並沒有特別出彩的表現,在北非戰場和英軍共同對抗德軍算是為數不多的露臉機會。

    即便是這樣,法國在戰後依舊和美國,蘇聯,英國,中國成為了五大戰勝國,併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這主要是戰後英美蘇等國政治博弈的結果,除此之外法國也有些資本。

    首先,法國是傳統強國,曾是歐洲的霸主,所以說法國有強國底蘊。

    其次,法國有著廣闊的殖民地,國土面積確定了其大國的地位,當年巴西都被提名常任理事國,相比之下法國明顯更靠譜。

  • 8 # 兵器世界

    法國在二戰中的貢獻並不少,尤其是戰爭初期抵擋納粹300萬軍事入侵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很多人因為法國被德軍40多天的閃擊中打敗,而忽視了這個歐洲主要國家對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要知道法英兩國最早在戰前起到限制納粹帝國壯大的作用,至少在1940年春夏之交納粹入侵之前法國都是世界性強國。

    1940年10月戴高樂就組建了“帝國防務委員會”,這個臨時性政府幾乎幾乎接管了法國本土以外的所有殖民地,法國遍佈世界戰場的基地成了盟軍對付德意日軸心國的戰略支援,比如遠東的“法屬印度支那”在戰爭期間就反抗日本統治,為盟軍反攻緬甸牽制日軍兵力。

    1943年6月盟軍解放的北非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首府阿爾及爾,戴高樂領導的法國力量正式成立“民族解放陣線”依靠廣大法屬殖民地的軍事力量及美英援助,組建相當可觀的軍事力量在義大利戰場承擔主要角色。

    在盟軍登陸諾曼底期間自由法國軍隊凝聚而來的20多萬官兵,在法國南部發起了名為“龍騎兵”的登陸行動,因為當時德軍主力集中在北部這支法軍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放了法國大部分國土,他對德軍的擠壓作用成功幫助盟軍在1944年攻入德國本土。

    霸王行動、龍騎兵行動之後法國作為世界第5工業強國的戰爭資源就徹底脫離了軸心國,此時貝當偽政權也逃進了德國,在擊敗納粹最後的歲月裡復仇心切的戴高樂法國軍隊,一直是衝擊齊格菲防線的急先鋒,在德國本土作戰的法軍也是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力量。

    而且法國地下抵抗組織對盟軍登陸行動、情報活動、戰略轟炸等支援作用,也是絕對不可忽視的。正如丘吉爾所說的:“假如中國放棄抵抗,你想有幾個師團的日軍進入印度?”,同理如果法國地下抵抗組織不存在了德軍至少可以抽調出50個師兵力增援各個戰場,這就是法國最大的貢獻。

    最後法國之所以進入無常是兩大陣營政治博弈的結果,因為在二戰後確定的世界新秩序是民主的“聯合國”,西方需要儘可能多的盟友限制蘇聯這個日後的競爭對手。美國的設想是拉著中英法三個小弟對抗蘇聯這個紅色巨人,法中兩國只不過是美國在聯合國執行投票活動的一張選票而已。

  • 9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沒啥太大功勞,那也不是二戰的功勞,法國一直是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各類國際組織的原始股東,人家有家底在。是英美拉住法國牽制俄國,法國還剩下殖民地不少,戰後力量不可忽視。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德國被打倒了,只有把法國拉回來做門面。

    大家可以從巴頓讓開巴黎,讓法國第二裝甲師入城起了解一下。畢竟法軍是歐洲戰略縱深(蘇聯) 亞洲戰略前沿(北越,中國),北非部分屬國。所以起到互相牽制,防止歐洲大陸上一家獨大(蘇聯)的作用。西德只是一個緩衝區,怕扛不住!遏制!國際政治均勢理論由來已久,基本屬於制度安排的必要條件。 不得不說老美腦子好,遏制中蘇,分化英法,英法百年宿敵,老美一家獨大。

    法國二戰功勞沒太多,或者說沒啥…法國殖民地大多效忠維希政權(非戴高樂),法越還跟日本人合作。只能說搞平衡和為以後冷戰佈局吧。不過諾曼底法軍出力了,參加了;法軍的主力可是跟著一起撤退到英國的(敦刻爾克撤退)。後來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法軍也是出人出力,還有戴高樂。

    不過多說一句,羅斯福總統最開始搞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前身時候叫四警察國,是沒有法國的…但是論資排下來沒人了,總不能4常吧?美蘇自不用說,接下來就是英,本土完好,多少也出了力。中國是未沒徹底打敗,也是老底大國,接下來就得法國了,那西方就虧了,沒法國就是2:2了。(另外因為有戴高樂的存在,法國從未完全喪失在盟圈的話語權)

    總結:國際局勢的需要,歷史地位,戴高樂的爭氣,幾方面吧。

  • 10 # 姜運倉

    法國與美蘇英相比,其在二戰中的貢獻確實不值一提,但二戰後它卻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這其實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英美的提攜。最初的聯合國設計是以美蘇英三國為中心的,後來在美國的堅持之下,中國得以加入。在最後階段,美國又提議增加核心成員,在美英贊成,蘇聯不反對的情況下,法國幸運入圍。

    法國的實力。雖然二戰開始不久,法國即戰敗投降,但法國卻沒有放棄抵抗,特別是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贏得了世界廣泛的尊重與認可。再者,法國一直是歐洲乃至世界上的工業大國,沒有這個基礎法國是進不了核心國的。

    法國雖然貴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其地位是明顯低於美蘇英的,說得更明白一點,法國不過是美英在安理會的追隨者。後來的事實也表明,法國在安理會獨立表達自己立場的機會並不多。

    綜上,法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過是大國利益妥協的結果,也是一種歷史的巧合。

  • 11 # 塔奇克馬80667869

    法國雖然在二戰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但法國一直都是傳統的歐洲大國,世界一流強國。

    二戰初期被德國佔領後,戴高樂組織了自由法國,法國的龐大殖民地為自由法國提供了一定的支援,海外法軍的加入使得自由法國得以重新建立起軍隊並作為盟軍的重要一隻力量積極投入二戰,在1944年,自由法國下轄的軍隊已經超過50萬。

    在歐洲的其他幾個大國中德國、義大利屬於戰敗國,英法作為傳統盟國,以及英國傳統的大陸平衡戰略,也需要拉攏法國以平衡整個歐洲的勢力。

  • 12 # 悠閒的星空貓

    第一,法國是歐洲文化,政治中心,法國當時是世界大國,在亞非拉有廣大的殖民地,說法語是二戰前上層社會的通用語言,法國影響世界極為深遠。

    第二,法國雖說投降德國,但是大部分法華人還在反抗,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實力雄厚,法國只是本土三分之一在德華人控制中,其它的通通反抗,法國為了二戰勝利付出了慘重代價。比如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沒有法國的支援,不可能成功。

    第三,英法同盟國。英國雖說是勝利者,不過這時候力不從心了,大英帝國漸漸瓦解了,找同盟軍,英國必須讓法國進常任理事國,這樣才能更好對抗美蘇,這也是傳統的英國平衡政策。

    第四,美國的強力推薦。

    二戰後,為了更好瓜分地球,讓同文化,同價值觀的法國進常任理事國符合美帝利益,何況,美法是傳統友好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白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