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風月再遇

    透過《小偷家族》和《寄生蟲》,我們可以明白兩部電影都折射著底層社會生活的影子。但《小偷家族》更像是一部記錄片,而《寄生蟲》則是一部商業片。縱觀奧斯卡,近些年或將的影片,大都是商業片,且每一部都有著強烈的諷刺或者獨特風氣。例如《綠皮車》和《了不起的蓋茨比》,一部講述了種族歧視,而另一部講述了紙迷金醉的商業社會。兩者都是衝擊奧斯卡的熱門。《寄生蟲》也是類似於後者的電影,影片中多次描述的“刺鼻的氣味”,以及貧富的懸殊,身份的明顯,有著強烈的衝突,所以《寄生蟲》奪得了奧斯卡的多種獎項。

  • 2 # 電音文化分享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三個維度入手

    第一北美髮行商情況

    第二競爭對手情況

    第三影片本身口碑以及含金量

    第一,北美髮行商

    《小偷家族》在北美有個強力發行商,Magnolia Pictures,木蘭花影業。和《寄生蟲》的北美髮行商Neon影業類似,都是專攻小眾藝術片,特別偏愛北美以外地區的藝術片。而且木蘭花影業的代理經驗比Neon只多不少

    事實上,奉俊昊的《漢江怪物》《母親》,樸贊鬱的《小姐》在北美的發行商都是木蘭花影業。他家發行過的知名作品還有《狩獵》《女性癮者》《遊客》《方形》《憂鬱症》《末日危途》《無姓之人》等等等等

    但是問題是,木蘭花影業在奧斯卡的征途並不順暢,以上發行作品最好的戰績也僅僅是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並沒有任何一部得獎。《小偷家族》也是拿到了去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只是敗給了頭號種子《羅馬》

    反過來代理《寄生蟲》的Neon,發行作品並沒有木蘭花影業那麼豐富,但也發行過奉俊昊的《殺人回憶》。而其戰績最輝煌的是兩年前發行的《我,花樣女王》。在奧斯卡撈到了三個提名:最佳女主,最佳女配和最佳剪輯。最終拿到了其中Allison Janney的最佳女配角。至少是有過成功經驗的。

    第二,競爭對手情況

    《小偷家族》當年最大最為核心的競爭對手就是網飛發行的《羅馬》。同樣是外語片,《羅馬》是歐洲三大威尼斯金獅獎得主,《小偷家族》是戛納金棕櫚得主。

    但是從前哨站的評選情況來看,《羅馬》的強大幾乎是壓倒性的。北美頒獎季前哨站,指的就是從影片在北美地區發行開始的當年秋季直到次年春季奧斯卡獎頒出為止,這期間北美地區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影評人組織,或者影評協會,或者影視行業公會,這些群體組織的各類評選當年最佳電影作品的各類獎項。如果某些作品在前哨站期間表現很優秀,獲獎提名很多,就容易得到最終奧斯卡評選委員會的關注和青睞。《羅馬》在imdb裡所列出的包含奧斯卡在內的獲獎數字是249項,提名數是207。《小偷家族》這兩個數字則是50項獲獎和96項提名,差距明顯。

    同時發行商網飛的實力眾人皆知,缺的不是錢,公關手段和效果都堪稱拔群。連續多年把發行作品運作到奧斯卡,即便不獲獎,提名也是一大把。傳統發行商面對網飛的確會有壓力,特別是上面提到的比較佛系的木蘭花影業。

    所以最終《小偷家族》能撈到一個最佳外語片提名其實已經是極限了。畢竟你不能指望奧斯卡最佳影片評選裡面能同時出現兩部外語片作品。那還算美國電影獎麼?有了一部《羅馬》就可以了。何況《羅馬》都沒拿獎,《小偷家族》又何德何能?

    第三,影片本身口碑以及含金量

    那麼回過來我們看一下兩屆戛納得主到底是什麼量級的差距。

    首先你要知道,不同於奧斯卡9000多位評委把提名作品排次序,戛納金棕櫚的評選是評審團制度,幾名評審團成員坐在一起商討出得主,是純粹的少數人決定的獎項,那麼影響因素和權重最大的是評審團主席的偏好和評審團成員的偏好。

    戛納電影節作為歐洲三大里面相對人氣最高的獎項,曝光度最高,流量最高,也最受矚目。每年你看到的國內毯星總是去歐洲蹭紅毯蹭的就是戛納的紅毯,威尼斯和柏林基本沒這待遇。為了保持高曝光度,戛納喜歡找一些知名演員來加入評審團,增加增加電影節人氣,但評審團裡也肯定會有知名的導演或者編劇這樣高水平的人士在來確保評選出的作品的藝術水平始終可靠。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小偷家族》獲獎當年的戛納評審團成員和《寄生蟲》獲獎當年的評審團成員有什麼區別

    71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

    凱特·布蘭切特 / 艾娃·德約列 / 丹尼斯·維倫紐瓦 / 安德烈·薩金塞夫 / 蕾雅·賽杜 / 羅貝爾·蓋迪吉昂 / 張震 / Khadja Nin / 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這屆裡面主席甚至就是演員,女王凱特布蘭切特,除她之外,9人評審團裡還有三位知名演員,邦女郎蕾雅賽杜,張震以及暮光之城的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可靠性存疑。

    72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 / 艾麗·範寧 / 麥穆納·恩迪亞耶 / 凱莉·雷查德 / 阿莉切·羅爾瓦赫爾 / 恩基·比拉 / 羅賓·坎皮略 / 歐格斯·蘭斯莫斯 /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這屆主席是飽受國際和奧斯卡讚譽的墨西哥三傑之一,伊納裡圖。評審團成員裡只有一名知名演員艾麗範寧。其餘7人皆是知名藝術片導演編劇。可靠性極高。

    《小偷家族》當年戛納場刊是3.2分,當年的場刊歷史第一是南韓的《燃燒》3.8分,至今無人能敵,包括第二年的場刊第一《寄生蟲》3.4分,也沒他高。但是《燃燒》沒拿獎,可以說當年評審團成員的口味和水平原因顯而易見。說句不客氣的話,要是當年評審團成員和主席換了一波更專業的導編人士,也許韓影第一部金棕櫚就不是《寄生蟲》,而是《燃燒》了。

    同時《寄生蟲》當年金棕櫚是9人評審團全票透過,毫無爭議。《小偷家族》並不是全票。

    其他方面,《小偷家族》沒有入選當年《電影手冊》前十佳,《燃燒》卻拿到了第四名。《寄生蟲》則是當年《電影手冊》第二名,韓影最高紀錄。《小偷家族》mtc評分93,《寄生蟲》96。

    綜上,整體口碑上,《小偷家族》的確不如《寄生蟲》優秀和廣受認可。

    最後結論就是,《小偷家族》在2018年度稱得上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但也僅此而已。《寄生蟲》則可以說是2019年度全球最佳作品,而且是一部註定會在影史留下記錄的偉大作品。後者能拿獎是影片硬實力和發行商的功勞,前者拿不到獎更多的還是實力不夠使

  • 3 # 假裝很好

    《小偷家族》

    被世界拋棄的六個人,因相似的身世和過去,他們在一起組成家庭,將所剩不多的愛與溫暖傳遞給對方,成就了一個卑微、心酸但溫情的小偷家族。

    他們只能透過自己的想象去“聽”煙花的美,只能透過自己的不堪的努力去卑微生存。

    面對苦難,只做展示,不去評判,故事背後的家的意義、愛與謊言、人性複雜則交由自己發掘。

  • 4 # 旭姐的生活

    《小偷家族》與《寄生蟲》: 這兩部電影,剋制又客觀,儘量不以個人意志或傾向主導。揭露現實社會生活中貧窮與善良,人性黑暗醜陋 的一面!

    《小偷家族》最後結局,每個人用謊言互相成全對方,看似這個臨時搭夥沒有血緣的家庭被分開走上了正軌,那最後那個小女孩眼裡,看的是希望還是絕望。

    《寄生蟲》窮人家的女兒在宴會上被前保姆的丈夫刺死。富人的嫌棄、自私與冷漠讓窮人家的父親失去理智,殺死了男主人。 結尾的設計很有意思,前後呼應。 這部電影讓人聯想到前幾年中國的保姆案,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故事講了一個貧困家庭透過各種手段混入富豪家庭裡打工的故事,兩個極端差距的家庭。

    電影敢於揭露現實黑暗與殘酷,這類電影數量多且質量上乘。所以《寄生蟲》獲得大獎也不足為奇

  • 5 # 蘇童

    兩部電影的視角都在於底層人民的生活。

    1、就奧斯卡的喜好來說,《寄生蟲》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劇情更符合評委的胃口,而《小偷家族》的導演是枝裕和被人戲稱為“流水賬大師”,他多半作品都想記著流水賬一樣徐徐展開,一步步掉入他設計好的絮叨中不能自拔。就審美而言,《小偷家族》較《寄生蟲》平淡些。

    2、雖然都是講述底層人民的掙扎以及階級分化。《寄生蟲》戲劇性的張力將兩者中的人性挖掘得更深刻更慘烈。

    兩部都是高水平的電影,無論有沒有得到奧斯卡的青睞,它們都註定留存在電影史上。

  • 6 # 苦艾酒影視剪輯

    剛看完寄生蟲,想到的是小偷家族,這兩部片都是講的都市裡最底層的階層,可以一比。

    先打分,寄生蟲7.5,小偷家族9.5。都是好片,寄生蟲是普通好片,小偷家族是一流經典,在我心裡可以和教父這種片並列最好的幾部電影。

    劇情方面,寄生蟲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硬傷,顯得生硬不合理。開頭兩兄妹表現出來的頭腦和執行能力太絕了,哪裡來的生活經驗,天生的嗎,不合理。後面的層層推進也是有不少經不起推敲的地方。小偷家族的劇情清淡一些,但非常合理,進展自然而且細微之處非常感人,比如一家人去海邊那段。整體來說,小偷家族的劇情更復雜,人物形象更豐富多彩,人的關係也更復雜,但不會讓人覺得生硬。剛好這兩部片都有一段“床戲”,都不錯,但小偷家族的這段更出彩。

    表演方面,寄生蟲算不錯,沒什麼好挑剔的,可以打8.5分。小偷家族我認為表演完美,從老年人到幾歲孩子的演技都精絕,非常契合人物性格,沒有一個齣戲的地方,這方面我給滿分。

    主題方面,我認為小偷家族更深刻,寄生蟲顯得有點刻意。小偷家族如果配樂好一些我覺得可以打滿分。但你以為,奧斯卡看中《寄生蟲》,是看中了它所謂的“深度”嗎?你認為《寄生蟲》講的是該死的階級矛盾?不,它講的是南韓該死的階級矛盾。這種近現實的電影最終獲得了奧斯卡。

  • 7 # 遙影音

    個人認為小偷家族無論是劇本設計、人物塑造還是主題展現、情感表達都比寄生蟲高几個檔次,寄生蟲唯一能跟小偷家族一較高下的也就是演員演技了。

    得不得奧斯卡獎本身也不是評價一部電影水平高低的標準,小偷家族同樣拿下了金棕櫚獎,寄生蟲能得奧斯卡獎本身也是佔了歐美電影當年弱勢的便宜。

  • 8 # darklibra

    大家好

    先介紹一下劇情

    《小偷家族》

    做短工的治(中川雅也飾)與妻子信代(安藤櫻飾)、“兒子”祥太(城檜吏飾)、信代的“妹妹”亞紀(松岡茉優飾)以及“老母親”初枝(樹木希林飾),依靠初枝的養老保險,在破爛的平房中艱難度日。治與兒子祥太做扒手,亞紀打工補貼家用。某一天,治帶回在住宅區被凍僵的少女百合(佐佐木美雪飾),加入了他們原本就貧困潦倒的家庭中。一件事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每個人心中隱藏的秘密和願望也逐漸明朗。

    《寄生蟲》

    一家四口均是無業遊民的普通家庭,爸爸基澤(宋康昊飾)成天遊手好閒,直到積極向上的長子基宇(崔宇植飾)靠著偽造的文憑來到富豪樸社長(李善均飾)的家應徵家教,兩個天差地遠的家庭因而被捲入一連串意外事件中

    前者其實是一部溫情電影,一家人靠偷竊為生但面對新進入家庭的小女孩,他們沒有因此拋棄她,展現的是人性溫情的一面。

    而後者是一家無業遊民為了生活寄生在別的富有家庭裡,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跟前者所體現的是完全相反的。甚至被寄生的那一家也有些影射剝削的嫌疑,所以這部電影展現的是人性的貪婪。

    同樣是反映社會問題,但後者更深刻,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然後在故事上以及畫面上,後者給人的衝擊更強烈。

    其實溫情的電影很多,後者這型別卻很少,題材新穎,所以拿了奧斯卡

  • 9 # 火狐說電影

    關於對《寄生蟲》和導演奉俊昊的安利與讚美已經刷屏。

    毋庸置疑,奉俊昊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這部斬獲了金棕櫚獎的電影中,窮困的基澤一家精心炮製了一個又一個謊言,終於攀附上富有的樸社長一家,看似逆天改命,實則是殺局的開始。

    電影呈現了南韓的貧、富的差距和對立,以及貧窮家庭生活的艱難。前半段的黑色幽默,後半段奇觀式的扭轉戲再加上隱喻意味的氣味、蟑螂、階梯、富貴石等等,讓電影看起來很有戲劇衝突感,很有“爽片”的刺激帶勁兒——但抱歉,如果說這部戲完美,那就還有一些距離。

    奉俊昊加諸於貧窮家庭的對財富的極度渴望,很犀利,但也有刻板印象,它架空了整部電影“真”的部分。因為貧窮,就一定把金錢和慾望放在第一位?底層家庭的生活就必須水深火熱?

    ——未必。

    相同的母題,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拿下2018年金棕櫚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就展示了另一種貧窮活法。如果說《寄生蟲》是真家庭發生的“假”故事的話,枝裕和執導的《小偷家族》則講了一個假家庭的“真”故事。

    六個互不相干的、被社會拋棄的人臨時搭夥組建家庭,他們用不光彩的方式謀生,但全片沒有強行製造矛盾,沒有刺激感官的情節和懸念,殘酷現實背後,是超脫於血緣的,用愛維繫的溫情羈絆。

    儘管身處邊緣,也要努力地好好生活啊。《小偷家族》顯然更像我們普通人所理解的生活——可以為了生存不折手段,並非貪慾驅使的“純惡”,更多是生活擠迫下無奈掌握的生存伎倆。它不是《寄生蟲》式的非黑即白,而是灰色的,既有絕望,也有光。

    我們從兩部作品中提取了三個關鍵詞:自卑、窮困和生存,透過這三個關鍵詞和導演不同的處理方式,作品核心間的差異或許能更一目瞭然。

    (提示:下文包含大量劇透)

    貧窮的“自卑”會導向什麼?

    自卑,恐怕是貧窮最顯而易見的標籤。因為自卑,兩部作品中的家庭無一例外活的隱忍卑微,但自卑最終會導向什麼,則不盡相同。

    《寄生蟲》中的一家四口住在狹仄的半地下室裡,父母沒有工作,兒女考不上大學,喪失的社會地位讓他們自卑怯懦。比如影片開始,一家人拿起啤酒慶祝網路復活,窗外是對著他們窗戶小便的醉漢。“領地”被侵犯,爸爸基澤選擇視而不見。

    直到哥哥基宇的朋友敏赫出現大聲呵斥醉漢,一家人看的目瞪口呆,不過,他們立刻為自己的怯懦找到了藉口——畢竟那是大學生才有的氣勢嘛。

    事實上,這一家的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爸爸車技一流,媽媽拿過全國鏈球錦標賽亞軍,妹妹會畫畫,尤其哥哥基宇,他聰明俊秀,懂得抓住機會,情商高,擅長與人打交道。

    在與披薩店首次合作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他差點說服店員開掉翹班的工讀生,給自己一個工作機會。

    經過敏赫引薦,基宇成為樸社長女兒多惠的英文家教。第一次輔導課,他迅速以“號脈”、“臨場考試靠的是氣勢”俘獲多惠的芳心。

    社長夫人當即調高了他的薪水,並接受了他對妹妹的引薦,很快,妹妹成為了對方小兒子的美術老師。接下來,爸爸和媽媽也分別以司機、管家的身份介入社長一家的生活。

    連環計謀成功後,基澤一家躋身富足家庭,看似提升的社會地位緩釋了他們的自卑感,再一次遇上前來小便的醉漢,他們坐不住了。哥哥抄起那塊象徵好運和財富的石頭,爸爸提著一大桶水,對醉漢作出反擊。

    自卑感能被一家人精湛的演技暫時“壓制”,但自卑感會消失嗎?

    答案是不會,他們的偽裝被社長小兒子的一句“一樣的味道”瓦解。

    社長也察覺到了“越線”的金司機的味道。

    接下來是社長夫人。

    經歷了主人突然返家、與前管家夫妻同類相殘、家被大雨淹沒等變故後,再看著從容的主家親友們來參加快閃生日派對,哥哥基宇的自卑感也迴歸體內,他意識到自己與這幢大別墅的格格不入。

    這股由骨子裡散發出來的“窮味”如影隨形,時刻提醒著基澤一家貧、富之間跨越不了的差距,並最終演變成爸爸手中的一把刀子,刺向樸社長的心臟。

    總結一下,《寄生蟲》中,自卑感隨著境遇的起伏略有不同,但越是拼命掩飾和隱藏,越是消除不了。它折磨窮人,直到他們意志崩潰。

    相比《寄生蟲》,《小偷家族》裡的臨時家庭裝下了更多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已近古稀的孤寡老人、離家出走的少女、棄兒、被家暴的女孩......他們每一個,都有更值得自卑的境遇,但在實際處理中,導演卻極度剋制。

    比如,祥太看到那些每天早上揹著書包上學的孩子,會告訴自己和妹妹,“沒法在家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這是爸爸治曾告訴他的道理。

  • 10 # 劇荒wz

    枝裕和的作品就像一杯很暖的茶,慢慢的品就能感覺的到其中的味道,感覺小偷家族和寄生蟲一樣都是寫在社會底層的夾縫中求生存,但是小偷家族側重於溫馨的一面,同時在溫馨的一面中又有些許人性的冷與熱,所以小偷家族是部文藝篇了,人與人之間牽連的可能是錢,如果人與人之間牽連的是愛那該多好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特別低谷的時候,你是怎麼渡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