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是大海

    我記得他得過一次大獎和諾貝爾獎一樣。如果他活到150歲的話,至少能得兩次。”相對論”的漫長研究並得到証實。

  • 2 # 0李特白0

    諾貝爾是什麼人?諾貝爾獎有資格頒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對華人有很大的誤解,得了獎跟我等有什麼關係?虛偽的西方

  • 3 # 億香帥

    黑洞是什麼?

    約五百年前,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人類開啟了宇宙探索時代,先發現地球原來是個球,又發現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無數行之一,再既爾就發現銀河系。

    二三百年前,F.W.赫歇爾第一個研究了銀河系結構。

    當時,科學家注意到了一個問題,萬有引力真的適用於星體嗎?太陽真的可以吸引著地球轉嗎?愛氏也發現不行!

    1915年愛在牛頓的萬有引力基礎上,提出了廣義相對論,認為星體之間的吸力並不是來自於自身萬力的吸引,而是因為具有一定質量和半徑(合起來就是密度)的物質會在充滿場粒子(類似以太)的空間中發出振波,從而使周圍的物質處於波動的場中(被稱為時空彎曲)。

    幾個月後,德國科學家卡爾施瓦茲希爾德(Karl Schwarzschild)對場方程求解發現,如果一個物體密度足夠大,它最終將在時空中形成一個被稱作奇點的“無底洞”,但不一定黑。

    1918年,H.沙普利研究球狀星團的空間分佈,建立了銀河系透鏡形模型,知道了所有星球都,聚向了中心一個看不到點,形成了中心結構。

    後來,哈勃又發明了宇宙探索方法,才看清銀河系的渦旋結構,人們想當然地認為,能把所有星球吸得團團轉的中心,想必就是個高密度洞。愛氏提出光會在大質量物質吸引而彎曲,人們推斷光在黑洞上也會被吸了進去,所以必然是個黑色洞。

    人們早已觀測想像出了黑洞的樣子,這張照片來得並不那麼神奇。

  • 4 # 誠信為本7628

    數億光年距離的黑洞,是數億年前的宇宙天體現象,現在的狀況人類只能數億年後才能觀測到。這樣的發現沒有什麼值得炫耀,腦殘門?

  • 5 # 鍾銘聊科學

    實際上,即使在愛因斯坦有生之年,黑洞,引力波都被發現了,他也不會拿到獎的。

    要弄清楚這件事就得先搞清楚,愛因斯坦為什麼一生只能拿了一次獎?

    要知道愛因斯坦的主要成就有很多,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光量子假說,光電效應,布朗運動,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如果諾獎是有多少成就就能拿多少獎的話,那愛因斯坦至少能拿4-6個。可是他偏偏就在1921年拿了個物理學獎,獲獎理由是光電效應。剩下的那些成就,都沒有獲獎。黑洞和引力波的發現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多麼正確,但廣義相對論可是沒有拿到獎的。

    這是因為諾獎委員會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同一種獎一個人最多拿一次。舉個例子,我們熟悉的居里夫人拿了兩次將,準確來說是拿到了1.25個獎。第一次是3個人同時拿到的,居里夫人只佔了1/4的物理獎,第二次是她自己一個人拿到的,完整的化學獎。所以她沒有打破規則。縱觀整個諾獎歷史,也僅僅只有1,2個人打破了規則。

    而愛因斯坦的研究不可能給化學獎,所以他很難有機會再拿一次物理學獎了。

    和愛因斯坦情況有點類似的就是楊振寧,楊振寧因為宇稱不守恆拿到一個,但這並不是他最大的成就,他的成就至少也能讓他再拿幾次,可你看他現在都快百歲了都沒給。

    所以,愛因斯坦能不能再拿其實和黑洞引力波被發現有關係,而是跟諾獎的潛規則有關係。

  • 6 # 科學船塢

    大部分的物理學家是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最高科學榮譽的,而總是有那麼幾個人不是以得獎為榮譽,而是反過來,諾貝爾獎因為他曾經得過而聞名於全世界。

    如果諾貝爾獎沒有被這些人領過的話:

    居里夫人、湯姆生、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薛定諤、德布羅意、海森堡、楊振寧、費米等人。

    那麼諾貝爾獎就不會成為現在世界上的最高獎項了。

    愛因斯坦如果在世的話,那麼他的理論能夠獲得幾次諾貝爾獎呢?

    這個還真不好說,我覺得應該是三次就到頂了吧,不能太誇張,畢竟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得過兩次以上的諾貝爾獎,只有四個人得到過兩次諾貝爾獎:居里夫人、約翰·巴丁(美國物理學家)、萊納斯·鮑林(美國化學家)、弗雷德·桑格爾(英國生物化學家)。

    所以,我覺得愛因斯坦最多突破這個記錄,再多的話別人的面子也掛不住。

    愛因斯坦的傑出貢獻不單單只是在光電效應的解釋、相對論上,他還在量子力學、凝聚態、鐳射(當時愛因斯坦提出了受激輻射的概念,後來人們基於他的理念研究出了鐳射)以及其它方面,這裡就不說了。按道理說,他的每一個成就都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但確實,諾貝爾獎已經不足以讚譽愛因斯坦對於人類文明科學進步的貢獻之大了。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 7 # 科學認識論

    愛因斯坦作為物理學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物理學研究領域上非常廣泛,例如,狹義相對論,光電效應,布朗運動,廣義相對論等等;愛因斯坦是1922年(補缺1921年份諾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那麼像愛因斯坦這麼高產且碩果累累的物理系家為什麼沒有獲得兩次甚至更多的諾貝爾獎呢?

    在這裡必須要說明一下,諾貝爾獎並沒有一個人不能獲兩次獎這樣明文規定,比如居里夫人於1903年獲物理學獎,於1911年獲化學獎;也有人在同一個學科內兩次獲諾獎比如巴丁於1956年和1972年都獲得了物理學獎,而且巴頓還生活在愛因斯坦之後。

    在當時,愛因斯坦的理論太過超前,當時的諾獎委員會對相對論理論仍然持有懷疑態度,諾獎委員會認為相對論實際證據不足。雖然此時已有大批的科學界人士開始推崇愛因斯坦,在1922年的前後,每年對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的呼聲都很高,但是最終也沒有改變諾獎組委會的想法。最終,諾貝爾委員會因為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將諾貝爾獎頒發給愛因斯坦應該是一種社會輿論的妥協。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被一一證實。1905年發表的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引入了兩個原理,即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我們知道,在宏觀低俗情況下,物質的運動速度適用於伽利略變換,在狹義相對論解釋中,透過洛倫茲變換拓展到牛頓運動學(伽利略變換)。

    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解釋或預言了一系列非常有趣的現象,如水星近日點反常進動、光線引力偏折、光頻引力紅移,及引力波等。1919年,幾個英國物理學家透過星光偏折實驗驗證了光線引力偏折。近些年,引力紅移,引力波(在2015年被證實)等相繼被證實。

    客觀的說,如果愛因斯坦還在世,那麼愛因斯坦至少可以獲得3次物理學獎,這三次分別是光電效應的量子理論、布朗運動統計理論及相對論,這麼算還是我們姑且把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統稱為相對論,要知道,這之間可是相差了10年之久。

    當然,斯人已去,愛因斯坦的理論讓這個世界更加深邃,極大地影響人類的生活方式,得不得獎已經不在重要,某種程度上說,諾獎應該以因授予愛因斯坦而榮耀。

  • 8 # 星宇飄零2099

    能獲多少次諾貝爾獎這得看諾貝爾獎委員會怎麼評,所以這個真說不準……反正現在為止同一個人獲諾貝爾獎好像還沒超過三次的,獲同一獎項好像還沒超過兩次的……

    能獲多少次我們說不準,但有多少次機會能獲我們還是可以算一算。

    1、光電效應——1905年愛因斯坦奇蹟年發表的光電效應已於1922年頒發了諾貝爾獎(獲得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2、狹義相對論——相信沒有人會懷疑狹義相對論能拿一次諾貝爾獎,但是事實上就是這個於光電效應同年提出的偉大理論在提出半個世紀裡始終沒能獲到諾貝爾獎,直到發表50年後的1955年,愛因斯坦帶著遺憾與世長辭。

    3、廣義相對論——10年後提出的劃時代的廣義相對論不亞於狹義相對論,自然也能拿一次,這個完全沒有爭議,但與狹義相對論一樣,發表數十年後依然沒有得到組委會的認同。

    (至於時間膨脹、引力紅移、引力透鏡、蟲洞、引力波等各種根據相對論作出的理論預言其實都已經包含在相對論裡了,不應該再額外得獎了。)

    4、鐳射——在提出廣義相對論後次年,愛因斯坦就提出了完整的受激輻射(鐳射)原理,而直到理論提出的42年後,鐳射才在實驗室中首次被發現,並重新作出了理論解釋,相關科學家獲得了196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作為理論首先提出者的愛因斯坦自然有資格共享這一獎項。

    5、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1920年愛因斯坦首先根據理論預言了這一特殊狀態,1995年這一特殊態被成功製造出來,相關科學家於2001年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共享獎項沒毛病。

    6、量子糾纏——這個選上其實是湊數的,5不太好,6比較6……愛因斯坦作為量子力學反對者提出了這一現象,但他預言的結論是錯的,因此可以說他提出的是一個錯誤的理論,但量子糾纏應用前景相當廣闊,由於技術所限,目前應用有限,主要是中國的量子計算方面,而將來的遠端量子傳送也必須透過它,如果成功,這裡面是可以出諾貝爾獎的。

    總結:如果按照標準,愛因斯坦大約可以獲得6次諾貝爾獎,至少也有5次(1-5)。

  • 9 # 刁博

    愛因斯坦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研究範圍幾乎橫掃物理學的所有分支,並且取得了很多輝煌的成就。評價一位科學家有多厲害,很多人能夠想到諾貝爾獎,那麼假如愛因斯坦還活著,他能拿多少諾貝爾獎呢?拿多少個取決於諾貝爾獎委員會給他發多少個,若是看能夠使他拿諾貝爾獎的成果實在是有不少。

    愛因斯坦曾獲得過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因用光量子解釋了光電效應而獲獎的。這個獲獎有點讓人哭笑不得,因為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是發現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解釋了光電效應雖然也是諾貝爾獎級別的貢獻,但和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比起來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更何況,當時很多人提名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就是因為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什麼沒有被授予諾貝爾獎?這個問題已經討論了將近100年。有訊息說愛因斯坦之所以沒有因相對論獲獎,是因為相對論太超前了,有很多人理解不了。為了避免出現問題,諾貝爾獎委員會選擇了折中的方案,讓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獲獎。如果愛因斯坦能夠活到今天,相對論還是有望摘得諾貝爾獎的。

    在學習相對論的時候,經常能夠一起學到質能方程。質能方程給出了能量和質量之間的當量關係,揭示了能量和質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併為核能的開發利用打下了理論基礎。質能方程拿諾貝爾獎,無人能夠給出反對的理由。

    此外,愛因斯坦對受激輻射的研究為鐳射的出現打下理論基礎,這是一份很有分量的研究,摘得諾貝爾獎也是沒有太大難度的。波色-愛因斯坦凝聚的研究也是有望能夠和波色一起分享諾貝爾獎。

    另外,將廣義相對論應用到宇宙學中得到的引力波、引力透鏡、引力紅移等也是響噹噹的成就,憑這些成就拿到諾貝爾獎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如果上述每一項成就都給愛因斯坦發一次諾貝爾獎,勢必要擠兌其他物理學家的空間。或許就是由於有這方面的考慮,很少有科學家能夠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不論愛因斯坦能拿幾次諾貝爾獎,他的偉大不會因獲不獲獎而有所改變。

  • 10 # 經濟相對論580

    如果愛因斯坦能活到現在,他一定會第一個站出來宣佈:相對論是錯的。

    所謂的引力波,只是天文觀測的一個天文現象,並不是可重複的嚴格的受控物理實驗,因此不能成為普遍成立的可靠依據。到目前為止,廣義相對論依然是缺乏實驗基礎的假設性理論。

    諾貝爾獎在這一點上還算清醒,不考慮假設性理論的獲獎問題。

    目前的所謂宇宙大爆炸學說,黑洞理論,等等,都是從廣義相對論的有限宇宙模型中形成的數學演繹的假設,沒有嚴格的受控實驗的支援;因此,這些假設都屬於形而上學的假設,而不是可以實驗證明或證偽的科學假設。

    相對論的本質就是將物理時空由歐幾里德幾何變成了非歐幾里德幾何,在非歐幾何中並沒有新的物理內容,只是對十九世紀以來的經典物理學作非歐幾何的解讀,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歪曲地解讀,從歪曲的解讀中得到的是反常荒謬的結論。

    相對論越來越象中世紀的託羅密學說。在中世紀,為了補救漏洞百出的地球中心說,就是不斷地給地心說的幾何模型加本輪;在今天,為了補救漏洞百出的相對論,就是不斷地給相對論的幾何模型增加空間維數。愛因斯坦並不是二十世紀的哥白尼、牛頓,而是二十世紀的託羅密、亞里士多德,愛因斯坦象亞里士多德一樣認為速度是物理學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NBA歷史上最強的三巨頭組合,是哪3個人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