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卷飛山
-
2 # 梅鶴讀書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蒼涼悲壯,開拓了詞的內容和意境,之所以能寫出這種風格,是因為他曾帶兵鎮守邊疆,是外在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而蘇東坡脫離詞的傳統,是其天性和才情的流露,不管得意與失意,無論在什麼環境中,都是這樣的風格,所以說蘇東坡開創了豪放詞。
1、唐五代詞的傳統詞發源於唐五代年間,是歌筵酒席上歌女演唱的歌詞。這注定了詞描寫的內容是美女、歌舞、愛情、相思等,其內容是淺薄的。
到了晚唐、五代、北宋初年,大量的詩人文士參與到詞的創作中,比如溫庭筠、韋莊、中主李璟、後主李煜、馮延巳、晏殊、歐陽修、柳永等。他們的作品,能給讀者美的聯想或感發的力量,使歌筵酒席上的詞大大豐富和深刻了,使詞有了一個更深更廣的境界。但是這些詞外表上寫的仍然是歌舞、美女、相思離別,沒有脫離唐五代詞的傳統。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有的詞人由於自身的遭遇和所處環境,開拓了詞的內容和意境,值得我們注意,這就是李煜、范仲淹和柳永。
2、李煜詞的奔放是其破國亡家的遭遇所致李煜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他任南唐國主時,第二個階段是他國破家亡,淪為北宋階下囚時。與此對應,他的詞作,也有兩種風格,前期描寫風花雪月、美女、愛情,後期抒發的是破國亡家的慘痛。
李煜後期的詞中有“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以說奔放之致,是前人所未寫,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但是李煜這種風格是因為他的遭遇和所處的環境促成的。李後主如果沒有淪為階下囚,他也只能夠寫“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3、范仲淹詞的蒼涼悲壯是他鎮守邊疆的經歷造成的北宋初年,西夏崛起。西夏軍隊屢屢犯境,宋軍屢敗,當時形勢非常被動。貶謫外地的范仲淹被宋仁宗召回,臨危受命,抗擊西夏。他在西北,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穩定邊疆,徹底扭轉了戰局。這期間,他寫下了《漁家傲·秋思》《蘇幕遮·碧雲天》等邊塞詞。
范仲淹的邊塞詞蒼涼悲壯,拓展了宋詞的內容和意境,這是因為他鎮守邊疆的經歷造成的,否則他也寫不出“長煙落日孤城閉”“將軍白髮征夫淚”。
4、柳永寫仕途不得志和相思離別結合在一起,未能突破唐五代詞的傳統柳永以男子的口吻,從正面去寫仕途不得志的悲哀,這一點前人沒有寫過。比如其《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中“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是他的悲哀,但是“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又回到相思離別了,這還是晚唐五代詞的傳統。
5、蘇東坡對宋詞的開拓蘇東坡留下的三百多首詞裡,很少寫歌舞、美女和愛情,他用寫詩的筆法來填詞,沒有受詞的傳統的限制。在蘇東坡眼裡,沒有什麼是不能用來填詞的,這是他對宋詞的開拓。
蘇東坡在給朋友鮮于子駿的信裡說,我近來寫了《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我以為它別是一種風格。可見,蘇軾自己對這種風格也是有認識的。這首詞非常豪壯,抒發了捍衛祖國的壯志,真正開豪放詞的先河。
蘇東坡的這種詞風,不是他的遭遇和所處環境這些偶然造成的,是他的才情、魄力和眼界使然,是他天性的流露。無論得意與失意、順境與逆境,蘇東坡都是這樣的風格。
綜上所述,李煜、范仲淹等,其詞風或奔放、或蒼涼,是由於外在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對豪放詞的出現有一定的影響,但真正開創豪放詞的,還是蘇東坡。
參考文獻:葉嘉瑩《北宋名家詞選講》
-
3 # 老街味道
問題”: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豪放在先,為何卻說蘇軾開創了豪放詞?
前言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秋思》的確是一首豪放之詞,不過他在詞這個問題上的作品並不太多,沒有產生蘇軾那麼大的影響,因此一般認為蘇軾對於豪放一派有開創之功。
其實除了范仲淹以外,在蘇軾以前,也有不少豪放雄偉、以詩為詞的作品。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漁家傲·秋思》一、五代詞人鹿虔扆《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鹿虔扆(y ǐ)是五代人物,雖屬於花間一派,但是詞中多感慨之音。這首臨江仙有花間詞中少見的豪放之風,全篇摹寫亡國後境界,有《黍離》、《麥秀》之悲。開蘇軾以詩為詞的先河。
鹿虔扆(y ǐ)作為後蜀進士,累官學士,後加太保,人稱鹿太保。他與歐陽炯、韓琮、閻選、毛文錫等詞人供奉後主孟昶,這幾位名聲不是太好,被忌者稱為"五鬼"。
二、李煜亡國之詞李煜在亡國以後,詞風一變。後來的南宋詞也在靖康以後發生了變化,蘇軾的豪放詞就和李綱、張元幹、辛棄疾的豪放詞不同。
李煜後期的詞,題材有了變化,多了故國之悲,思想也越發的深刻。
例如《浪淘沙》放入南宋詞中,也可與陳與義、張元乾等人為伍: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金劍已沈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另有《破陣子》,起句豪邁雄壯,可惜虎頭蛇尾,越往後氣息越弱。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闕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蒼黃辭廟日,教坊獨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三、柳永八聲甘州柳永是婉約詞的一代宗師,不過也有雄渾豪放之處,例如這首《八聲甘州》: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這首羈旅行役之詞甚為蘇軾所讚賞:不減唐人高處。
四、張昪 離亭燕/宴張昪(992年-1077年),字杲卿,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當時的蘇軾還沒有出生。
一帶江山如畫。風物向秋瀟灑。水浸碧天何處斷,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隱映竹籬茅舍。天際客帆高掛。門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悵望倚危欄,紅日無言西下。楊慎臨江仙下闕寫到: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從中可以看出張昪這首《離亭宴》的影子。
結束語鹿虔扆和李煜都是亡國以後的黍離之悲,柳永在羈旅行役詞中寫出了盛唐的氣象,范仲淹是邊塞詞,都有以詩為詞的跡象。
到了蘇軾時期,原先只做詩不填詞的蘇軾,借鑑前人的作品,在婉約詞盛行的詞壇另闢蹊徑。他拓展了詞的意境,並以詩為詞, 創作了大量的豪放之詞,並且對當時的文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是前面詞人所沒有達到的數量和高度。因此蘇軾被認為是豪放詞的開創任務。
-
4 # 學而時
范仲淹(989至1052)一生功業彪炳,本無意於文學,故寫詞少,散佚多,今僅存6首作品,但確有豪邁與婉約兩種風格。《漁家傲》“塞下秋來”一詞,以蒼涼的塞下風光表現邊防將士征戰的艱辛與憂國的深心,上承唐之邊塞詩,下啟蘇辛豪放詞,雖然如此,僅憑一首詞,也不足以開宗立派。
而蘇軾(1O37至11O1)就不同了。他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詞為“豔科”的格局,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獨立的抒情詩體,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在理論上,他提出詞“為詩之苗裔”,將詞提高到與詩的同等地位 ,主張詞向詩靠攏。
在實踐上,他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將表現女性的柔情愛情的詞,擴充套件為表現男性的豪情性情的詞,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性情和人格。也表現出對人生思考。如《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奴嬌赤壁懷古》諸篇。
蘇軾還將詞的表現範圍大大拓展。突破了畫樓繡戶,鞦韆亭榭的限制,把躬耕射獵,會友懷人,農村風情,大自然的奇情壯彩等匯入毫瑞。如《水調歌頭中秋》《西江月照野淺浪》《定風波莫聽穿林》《浣溪沙蔌蔌衣巾》諸篇。蘇軾以自身創作實踐證明,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
蘇軾“以詩為詞”,大量用典,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開南宋辛棄疾詞的先河。宋胡寅《酒邊集序》稱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王灼《碧雞漫志》則說“東坡先生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這些,都表明在兩宋詞風轉變過程中,蘇軾是關鍵人物。不管在理論上,創作實踐上,蘇軾才是豪放派的開山宗主,而范仲淹充其量只是個先行者而已。蘇詞開創豪放詞派,辛棄疾發揚光大這一傳統,直到陳維崧,柳亞子,豪放詞一直傳承至今。
。
-
5 # HXB520
蘇詞在文學貢獻上大於蘇詩和蘇文,主要是他繼柳永之後打破了傳統的“豔科”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
自晚唐到五代,詞一直作為詩的附庸,是小道,更加強調其音樂性,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詞牌名一說。而蘇軾主張詩詞一體的觀念,強調詞應該自成一家,這首先從理論上肯定了詞的文學地位。
蘇軾認為詩與詞雖然表現方式上有所差別,但是在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上應該一樣的,這就為詞向詩靠攏提供了依據。
蘇詞自成一家的創作理念提倡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提倡抒發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他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打破了傳統的柔美之束縛,將表現情愛上升為表現性情,這是一種向內的發展。而外延也更大,他的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大量的生活場景在蘇詞中出現,比如讀書,涉獵等等,素材更加廣泛,這使詞的社會功能更強大,由原來的抒情方式上升為一種與詩比肩的抒情文體。
他突破了音律對詞的限制和束縛,他主要追求詞的可讀性,思想性和社會性,而不僅僅是要求適合演唱。雖然他也遵循詞的韻律性,但揮灑自如,不為所拘。他的詞偶爾也有不合韻律之處,但是為了表現其真實感受在所不惜。
由此可見蘇軾對於詞這種文體的貢獻很大,有相當多的作品傳世。而《漁家傲,秋思》確實是豪放詞,但是在理論上沒有蘇軾完備,在創作數量上也沒有。基於綜合考量蘇軾開豪放詞風是當之無愧的。
-
6 # 大晟府小書僮
范仲淹存世詞僅5首,其中《漁家傲·秋思》被認為是“豪放”風格的作品,另,《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有詩化風格,餘三首均為傳統婉約風格。“豪放”作品太少,不足以對詞壇形成影響。而且北宋初期詞壇有30多年的沉寂期,沒有產生重要詞人和作品,零星之作,未成氣候。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蘇軾是第一個大量創作詩化之詞的作家。
他的創作,是有意識的、主動的、全面的革新,包括題材、風格,乃至用調、葉律。他的革新之功,可概括為四個方面:
提高詞品詞素為豔科小道,側豔綺靡的風格為正統文學所不齒。蘇軾以詩入詞,把緣情與言志結合起來,詞的品格得以革命性地提高,不再是狹隘的緣情題材。元好問稱“自東坡一出......真有一洗萬古凡馬空氣象”。詞至東坡,其體始尊,逐漸成為與詩並駕齊驅的文體。
擴大詞境東坡詞以詩入詞,詞的題材變得無可不施,且以其廣闊的視野、豐富的閱歷和濃郁的生活情趣,令詞的境界更大。他認為:“山川之秀美,風俗之樸陋,賢人君子之遺蹟,與凡耳目之所接,雜然有觸於中,而發於詠歎”,因此,無事無物不可入詞中。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諸闋。
改變詞風他說: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 也。這首"小詞"就是豪氣橫生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很以這種新詞風為榮,自稱“自是一家”,令壯士高歌,擊鼓配樂,這在當時的詞壇是大膽另類的行為。這也反映了蘇軾立志革新詞風的決心。
推進詞律東坡詞部分不協音律,為人所譏。其實他並非真不懂音律,詞史有不少記載他的詞被合樂傳唱之事,如《水調歌頭.中秋》即被廣泛傳唱以至傳入禁中。
蘇軾意欲突破《花間》以來的綺靡之風,那麼在選調上也須另闢蹊徑,以求聲辭相合。因此他在大體守律的基礎上,對詞的句法、葉法作了個別改動。例如某些斷句與傳統詞的斷法不同,或者發展成一調多體。這些打破詞律僵化的做法,有其積極意義。
結言蘇軾在文壇地位甚高,加上他全力推動詞的革新,創作了不少“詩化之詞”,因此很快形成了影響力,為宋詞的發展開闢了一個新方向。在他的影響下,南宋辛棄疾接棒,是將“豪放”詞風發揚光大,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需要指出一下,嚴格來說,“蘇軾開創了豪放一派”的說法並不嚴謹,在宋時並未有“豪放派”的說法,這個說法是明朝張綖提出的。或者叫“開創了豪放詞風”更為合適。
-
7 # 詩詞桃花源
一、數量有別。范仲淹為北宋一代名臣,一生事業在於革新朝政和鎮守西北。詩詞文章不過餘事。一生存詞只有五首,豪放詞僅有一篇《漁家傲·秋思》。儘管也是千秋絕調,數量太少,遠遠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體系。
蘇軾就不同了。一生以文為業,主攻就是文學這一塊。光詩就寫了2700多首,詞只有300多篇。可見蘇軾與當時文人,都是以詩為主業,詞為小道。300多首詞裡,又絕大部分都是婉約一派,真正算得上豪放風格的,只有30首左右,約佔到全部詞的十分之一。這個數量已經足夠構建出自己的豪放世界,形成獨具一格的蘇氏風貌。
文學作品能不能有影響,影響有多大,與必要的體量有直接關係。這一點上,范仲淹已經輸了。
二、對詞疆土的開拓上,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創作動機上,范仲淹寫出《漁家傲》,可以說是無意識的,十分偶然。主要與他主政西北的軍旅生涯密切相關。駐守邊關的異域體驗,很自然能引起人內心的波動,說寫也就寫了。寫了也就完了。故他雖有豐富的軍旅經歷,只是在很有感而發的情況下才寫了一首。一鱗半爪,蜻蜓點水。
蘇軾卻不一樣。儘管也大量創作婉約詞,主動尋求並嘗試另外的型別是他更想做的事。他是有意識求新求變的。
南宋文人俞文豹在《吹劍續錄》中記錄的這個段子,很能說明這一點: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外、殘風曉月’,學士詞,須關東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可以看出,蘇軾對自己的詞與主流不同,十分滿意。更早些時候,在具有豪放標誌的名作,《江城子·密州出獵》的序裡,蘇軾更明確地表示: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正是蘇軾對創新的不斷追求,豪放一派得以在他手上拉起一面旗子,併成就了第一個高峰。無論對於題材、內容,思想、意象,還是詞境與表達,蘇軾都進行了革新,並創作了一系列極具藝術影響力的作品。這些遠不是范仲淹一首詞能產生的能量。
三、文壇地位的差別。范仲淹的邊塞詞的確颳起了讓人為之一爽的新風,卻並沒有泛起多少漣漪。反倒讓小自己十幾歲的歐陽修譏為“窮塞主之詞”。可見時人並沒有認為范仲淹做了一次不一樣的填詞行為。
蘇軾的豪放詞則無論當時還是後世都引起極大的反響。蘇門弟子晁無咎當時就對蘇軾的新詞有這樣的評論: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晁補之《評本朝章》)。稍後南宋的王灼,又在詩論名著《碧雞漫志》中力抬蘇軾: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境笑春,不顧儕輩。這樣的段位,范仲淹怎麼比?
說到底,范仲淹為名臣,蘇軾為文壇領袖。對他們的文學創作,哪個會激起更大的浪花,更為時人、世人矚目?再看王安石如何評價蘇軾就知道了: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蔡絛,《西清詩話》)。
綜合以上三點,足可說明,雖然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豪放在先,但卻是蘇軾開創了豪放詞。
-
8 # 小梁說歷史2019
蘇東坡在文學上的造詣,可以說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到目前無知,還沒有哪一位文人敢說,他超越了東坡先生。蘇祠更是開創了豪放一派,為後人喜聞樂見。雖然有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為第一首豪放詞,但蘇軾作為文學改革領袖,將其成為豪放派的開山鼻祖,實至名歸。
蘇軾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豪放派是宋詞的一個流派,與婉約派併為宋詞兩大詞派。“豪放”、“婉約”之說最早見於《詩餘圖譜》:“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辭情醞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觀)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蘇軾)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
豪放派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於狂怪叫囂。它不僅描寫花間、月下、男歡、女愛。而且更喜攝取軍情國事那樣的重大題材入詞,使詞能像詩文一樣地反映生活,所謂“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氣勢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為能事。
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答陳季常書》),他還開始寫作打破傳統詞風的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頗引人注意。據南宋俞文豹《吹劍續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這則故事,表明兩種不同詞風的對比。
蘇軾一生政治清廉,體恤民生,雖然仕途坎坷,始終不忘以人為本。蘇軾的做人做事,做文章,一直是被中國文人奉為楷模!值得一生去膜拜!
-
9 # 七月流火140400643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確實是一首具有豪放風格的詞作。我們先來欣賞一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的時代比之蘇東坡要早一些,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去世的時候,蘇東坡只有16歲。那時的他,只是四川眉山的一個小秀才,還不是後來名滿天下的蘇大學士。既然范仲淹也寫過這樣優秀的豪放詞,且時間上比蘇東坡早,為何蘇東坡在文學史上被稱為豪放詞的開創者呢?要明白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文學史的角度上講起。
要說詞,先要從詩說起。因為詞是在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詞又叫“詩餘”。詩與詞,現在一般會認為是表達個人情感的,這固然沒錯,但中國的詩,從《詩經》開始,就與現實政治緊密的聯絡在一起。《詩大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裡講的是詩的起源。對於詩的社會功能,《詩大序》又說:“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以上所說的就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觀點“詩言志”。也正是因為這種觀點的影響,詩的體材往往與大的社會體主題相關聯。詩到唐代,發展到高峰,標誌就是律詩規則的形成,它把現實人生的重大題材與語言形式相結合,達到了古體詩的巔峰。
由於詩的格式比較固定,不利於細膩的情感表達。在唐代中期之後,就出現了詞這種形式。做為補充。文人們在寫詩之餘,也寫點詞,所以詞又稱為“詩餘。”又因為詩是言志的,因此,詞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有一個體材上的分工,這就是“詞為豔科”。用一句現代白話來說,詞在開始的時候,它的主題是以表達男女之情,或說愛情為主。這一點,看看中國早期的詞作以及詞人的風格,就很容易明白。無論是晚唐的溫庭筠、韋莊,五代李暻、馮延巳以及宋初的張先、歐陽修等等,無一不是這一風格。這就是所謂的婉約派。
詞從唐代興起,一直髮展到北宋初期,體制上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備了。但是,在題材的分工上,文人們都自覺堅守著“詩言志”“詞為豔科”的分工。這種情況直到蘇東坡的出現,才被打破。
為什麼會在蘇東坡的手上打破詩與詞之間人們長期堅守的界線,我覺得應該與性格有關。蘇東坡是文學天才,且性格灑脫,思想不會為任何的清規戒律所束縛。這一點,從蘇東坡科考之時杜撰典故,就可以看出來。
蘇東坡科考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他在文中寫道:“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和梅堯臣,二人都沒有見過此典故。梅堯臣便問蘇東坡,此事出之何典?東坡答:“想當然耳!”也就是說,這個故事,是蘇東坡自己編的。敢在嚴肅的科考之中杜撰典故,中國千年科舉史上,大約只有蘇東坡一人。其灑脫的個性可見一斑。這樣的個性,讓他在詩詞創作中墨守成規,就很困難了。於是,幾百年來,文人們堅守的“詞為豔科”的慣例,就在蘇東坡的手上被打破了。從此之後,詞人們的題材不僅僅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離愁別緒和“無可奈何花落去,小院香徑獨徘徊”的富貴閒愁的纏綿惆悵。更有了“大江東去”的豪邁,以及“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
蘇東坡之後,豪放才真正成為一種風格。從此之後,“詞為豔科”的規則被打破。詞不必再以兒女情長為內容,它也可以寫大題材,也可以言志了。當然,在豪放派形成之後,婉約派的創作風格依然存在,但詞壇上形成了兩派並存在的格局。在蘇東坡之後,到南宋形成一大批以豪放創作風格的詞人,最著名的當然就是辛棄疾,其它的還有劉過、陳亮、張元幹、張孝祥等等。
東坡之前的詞人,是以婉約派為主流的。與東坡同時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少游就是婉約派。與蘇東坡同為宋詞三大家的李清照,就是婉約派。李照清與蘇東坡同為傑出詞人,但李清照對蘇東坡的詞是持批評態度的。她說東坡的詞,是“句讀不齊之詩耳”。其立論的根據,就是文學史上詞為豔科的傳統。用李清照的話說,就是詞“別是一家”。也就是詞有有詩不同的格式,不同的題材。詞人不能越界,寫詩人的題材。所以,李清照遇到宏大題材的時候,她是寫詩,而不寫詞的,比如:“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豪放派的形成,並不是由一個人在一首詞上體現出豪放的風格為標誌,他是由一群人形成大體相同的創作風格為標誌的。當詞發展到豪放和婉約兩派的時候,說的是每個詞人大體的風格。而不是絕對化。李清照是婉約派,這是沒有問題的,但她的詞中有時也會體現出豪放的風格,比如這首《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語。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且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蘇東坡是豪放派,可是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是不是也有體現出婉約的風格呢?
問題大約講明白了。再補充幾句。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固然表現豪放的風格。也比蘇東坡早,可是,比范仲淹更早的豪放詞還有,比如李白比范仲淹早了近三百年。我們欣賞一首他的《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王國維說,李白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八個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這詞歸於豪放應該是沒問題的。
-
10 # 默梅軒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是一首邊塞詞,和豪放沾不上邊。詞中每句都可以看到唐朝邊塞詩的影子。比如最後三句: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是即景懷古之作從思想上沒有束縛。但也有唐詩的影子: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11 # 梧桐樹邊羽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讓人感覺是悽清、悲涼、壯闊、深沉,還有些傷感,而就在這悲涼、傷感中,有悲壯的英雄氣在迴盪著。稱之為豪放派詞作並不為過。
但是,嚴格來說,《漁家傲·秋思》也算不上第一首豪放詞。
范仲淹前面還有柳三變。舉世皆知柳永詞“寒蟬悽切”,可還記得他的《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對瀟瀟暮雨,卻長望霜風悽緊,這種蕭索沉雄是否稱得上豪放?
可柳永是婉約派創始人。
一首詞的風格,代表不了任何東西。就好比一個南方人,忽然想吃窩窩頭了,絕不能代表他的口味就此變了,不吃米飯了。
柳永和范仲淹總算還是在宋朝,和蘇軾也差不了多少時間。那再往前呢?有誰記得晚唐五代的牛嶠的《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畫角數聲嗚咽,雪漫漫。
晚唐,也正是詞牌從劉禹錫、白居易詩心寫景慢慢墮入頹廢迷離的宴樂專用詞的時代。溫庭筠、韋莊的“花間派”吃的就是這碗飯,也正是他們給了“豔詞”千年來婉約綺麗的本色。
牛嶠的詞風和他們是一樣的,可也能寫出《定西番》這種清冷、蕭索的邊塞詞啊。為什麼沒人稱他為豪放派?
一個道理,偶爾吃個窩窩頭而已。
類似的還有毛文錫的《甘州遍·秋風緊》:
秋風緊,平磧雁行低,陣雲齊。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徵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蕃奚。鳳皇詔下,步步躡丹梯。
這要是蘇軾之後的詞人所作,必然歸於葉夢得、張元幹一類詞人,在豪放派中有一席位置。
為什麼他們都不能成為豪放派的開創人?因為他們吃了窩窩頭,覺得不錯,回頭還是吃米飯去了。
蘇軾不一樣,蘇軾認識到窩窩頭和米飯一樣好吃,都能充飢,甚至未來可能是窩窩頭的。
這是一種自發的、主動的認識,才能稱其為文學理論上的進步。他在寫完《江城子·密州出獵》後(太經典,不列出來了),寫信給朋友《與鮮于子駿書》: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蘇軾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作品風格擺脫了柳永一統天下的侷限,終於“自是一家”。而且雖然蘇軾作品真正豪放派的詞大約只有四十餘首,卻是有意識地使用了這種風格。
反觀前面舉例的那些詞人,因為感情激動之時偶一為之,並沒有繼續在這個路子上探索,風格沒有改變,於文學理論上自然更加欠奉,自然無法定義為豪放“派”,雖然偶有作品沉雄豪放兼備。
而蘇軾之後,後來者不斷,直到辛棄疾打通豪放、婉約之間的壁壘,終於讓宋詞登上頂峰,與唐詩抗衡。總的來說他們都是承續了蘇軾的風格加以變化。
詞牌的主題拓寬,風格變化,是詞牌史上最重要的變化。
蘇軾這個豪放派的創始人,當之無愧。
回頭說一下范仲淹,其實也是個相當牛的人。他的作為是在仕途、政途,但是在文學上也毫不遜色,他的散文,詩詞也是一頂一的。但是他留下來的詞作只有五首,雖然《蘇幕遮·懷舊》的“碧雲天,黃花地”堪稱絕唱,《漁家傲·秋思》和其他作品也明顯有脫離柳永詞風的意味,但是作品實在太少,無法形成系統,不足以稱新風格、新流派。
還有一點,柳永漂流一生,最終還是在范仲淹的幫助下做了個小官,死在任上。可見范仲淹和柳永關係還不錯,他對柳永的才華和詞牌風格還是認同和欣賞的。
不過對於范文正公來說,和王荊公的態度大概是一樣的:真英傑者,經天緯地平天下為己任。詩詞,末技爾。
你若稱呼王安石為詩人,范仲淹為詞人,估計人家都不願意理你。
-
12 # 讀書會
創作出第一首豪放詞和開創豪放詞風不能混為一談,不然李白的《憶秦娥》豈不是更早?
為什麼說蘇軾開創豪放詞風呢?
蘇軾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一、詩詞一體的詞學觀
1、 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 “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說柳永《八聲甘州》中的名句: “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
2、 還提出了詞“自是一家” 的創作主張。是針對不同於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與李清照“別是一家”區別:蘇軾是說詞有個性,李是詞體特徵,與詩相區別。)
二、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
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為擴充套件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擴充套件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宋楊湜《古今詞話》即說蘇軾“凡賦詩綴,必寫其所懷”,金人元好問更認為東坡詞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軒樂府引》)。
三、“以詩為詞”的手法
1、蘇軾在詞中與詩一樣大量採用標題和小序的形式,使詞的題序和詞本文構成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與張先的詞題僅起交代創作的時間、地點的作用相比,蘇軾賦予了詞的題序以新的功能。有些蘇詞的題序交代詞的創作動機和緣起,以確定詞中所抒情感的指向,如《水調歌頭》的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不僅交代了創作的時間、緣由,也規定了詞末“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懷念的物件是其弟蘇轍。另有一些題序與詞本文在內容上有互補作用,如《滿江紅》(憂喜相尋)、《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二詞,詞序用來紀事,詞本文則著重抒發由其事所引發的情感。有了詞題和詞序,既便於交代詞的寫作時地和創作緣起,也可以豐富和深化詞的審美內涵。
2、從本質上說,蘇軾“以詩為詞”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水調歌頭》
四、陽剛之美的展現。(豪放詞派的開創者)
(一)、以豪放之氣展現陽剛之美。
《江城子·密州出獵》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王灼《碧雞漫志》)。
(二)、以曠達之韻展現陽剛之美。
《定風波》
(三)、以明朗之情展現陽剛之美。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四)、以清雄之語展現陽剛之美。
以詩賦詞彙,兼採史傳、口語以及詩文句法,融鑄成個性化的清新雄健的語言入詞。
-
13 # 悅來吧
蘇東坡,是宋代詞作的巔峰性代表人物。其中豪放詞《念女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大開大合,寫盡了山水豪邁之情和英雄壯舉之事。而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則是描寫的西北塞北風光,表達了壯士戍邊的壯舉和悲傷。兩者無論是行文風格,還是情緒表達,蘇東坡的詞更加的雄壯,得用銅板鐵牙來唱,方才能淋漓盡致的表達這種豪邁之情。因此,更多的學者和人士都認為蘇東坡才是開創了豪放詞的鼻祖,主要是他的文學成就和所開創的詞風流派。
-
14 # 朋友A朋友
嚴格來說,宋代第一首豪放詞應是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為何說蘇軾開創了豪放詞?
所謂開創者,是開拓一個全新的領域或者建設一個新的事物的第一人,是對其後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人。就像我們說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創者,李大釗等早期革命者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驅者。
所謂"豪放派"與"婉約派"是後人為研究宋詞,對宋詞創作風格和特點進行的大略分類。蘇軾因開創宋代豪放詞風,是豪放派的開創者,范仲淹只是宋代豪放詞的先驅者。
蘇軾之所以成為宋代豪放詞風的開創者:1.蘇軾是宋代詞風轉變的推動者。 蘇軾大力提倡並身體力行豪放、壯美的詩詞,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音樂的依附性,想和後世稱為“婉約派”的柳永等人分庭抗禮。所以在兩宋詞風轉變過程中,蘇軾是關鍵人物。
2.蘇軾的豪放詞創作有著非凡的成就。 蘇軾留詞300多首,論創作成就,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雖然蘇軾豪放詞數量不多,但是從《江城子•密州出獵》之後,創作出了《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絕唱,都有著長盛不衰的藝術魅力。
3.蘇軾對宋代豪放詞的影響力巨大。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其作品馳名遐邇,對詞體的解放精神也被後人所繼承,發揮了深遠的影響作用。其後賀鑄、陸游、張孝祥、張元乾等持續發力,直到辛棄疾成為宋詞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范仲淹之所以是宋代豪放詞的先驅者: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一詞,寫於北宋初期,是相對於晚唐五代及北宋初期的“花間派”詞而言,一掃其柔靡無骨的詞風。而且范仲淹的詞存世數量極少,共五首,僅有這一首《漁家傲.秋思》為豪放之詞。
其時在北宋初年詞豪放遒勁的詞還有不少,像劉潛《六州歌頭.秦亡草昧》《水調歌頭》等等。
但他們對豪放詞風的推動作用、創作成就和影響力,都是不能和蘇軾相比的。
所以范仲淹也只是豪放詞的先驅,且是之一。
-
15 # 棲鴻看紅樓
蘇軾開創的,是“豪放詞派”,而不是豪放詞。
蘇軾是第一個致力於改變詞風格的作者,也是第一個成體系寫豪放詞的作者。而范仲淹的《漁家傲》,的確有豪放氣象,卻是絕無僅有。他本人的詞作,並沒有類似的風格,也沒有形象規模。而這首詞的風格,也沒有在文壇形成大的影響。
就像李白也有著名的文章《春夜宴桃李園序》,但你不能把他歸為“古文大家”,唐宋的古文八大家中,也沒有李白。他還寫過十來首詞(可能更多,傳世的只有這幾首,其他的也許失傳了),最著名的是《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但你能說李白是“詞人”嗎?
-
16 # 狗耙田文學
你好,蘇軾是一個文學大家。他開創了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意境,並且有很多豪放詞留史。而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即使是第一首豪放詞,但他對詞的改革和發展推動起到的作用沒有蘇軾那麼明顯,只是一首兩首詞是不能開創一個詞派的,蘇軾在豪放詞傳播、創新等方面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
17 # 青霞人文
宋詞在蘇軾之前,一直是延續溫庭筠《花間集》的風格,典雅婉麗,婉約主打天下。內容上或月明風細,煙柳畫橋的太平光景,或金迷紙醉,酒濃春夢的貴族生活,或珠簾翠幕,庭院深深閨閣閒適,晏殊、歐陽修、晏幾道、張先等詞人為代表的宋詞,大抵表現的是北宋開國以來的太平安樂的生活狀態。自柳永為宋詞開創了新的天地,把羈旅行役、市井裡巷、歌樓豔情寫入詞中,柳永雖創制了慢詞,讓宋詞的表現力擴充套件到空前的程度,但在總體詞風上依然是婉約一路的。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文輕武的一個時代,缺少漢唐時代的豪邁進取的精神風貌,整個時代的氣息是柔弱的,陽剛不足,陰柔有餘。讀北宋詞,基本讀不到唐詩如邊塞詩派那樣的作品,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人這樣的英武慷慨豪爽的精氣神,怎麼會在北宋的詞篇中看到呢?即使如范仲淹這樣的國家棟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但他的詞作也是婉約一派的,偶然創作出《漁家傲秋思》,有一些豪放的氣息,但總體上是偶然的、個案的,不是豪放詞風的根本轉變。
即使范仲淹唱到: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若與漢代霍去病的豪言壯語”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相比,宋朝人確乎柔弱了。人如此,文風亦不例外。
到了蘇軾,婉約詞風才為之又一大變化,豪放派才真正出現了。
回覆列表
范仲淹(989—1053),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其《岳陽樓記》更是大名鼎鼎,幾乎家喻戶曉,誰都能背上幾句。同時他還是有名的詞家,開一代詞風先河,如《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連聲邊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是范仲淹在公元1040—1043年間在西北前線與西夏對峙期間的詞作。
邊塞的秋景就是不一樣啊,(才入秋)大雁毫無留念向著衡陽(南方)飛去。
忽然,烽火狼煙,號角四起,峰巒疊嶂間,早已森嚴壁壘,長煙落日,城門緊閉。
濁酒一杯,聊解萬里鄉思;可是沒能取得象東漢大將竇憲大破匈奴,刻石燕然山那樣的功勳,又怎麼好意思動歸鄉之念呢?
羌管悠悠,寒霜滿地;不能入寐啊,滿眼是將軍的白髮,征夫的眼淚!
本詞總體格調婉轉、蒼涼、悲壯,既有報國雄心,也有思鄉眼淚;體現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高尚情操情懷,與豪放還是有相當距離。
詞自中晚唐開始興盛以來,到北宋中期時,基本上還是以“溫韋花間詞派”佔統治地位,大多以女性視角,訴說宮閨哀怨,題材狹窄,格調不高。柳永和范仲淹是同時期人物,對詞的發展有相當貢獻,首先他擴大了詞的題材,不再侷限於宮閨哀怨,轉而描寫市井生活,後期的羈旅詞則充分表現了其文人士大夫的家國情懷,但總體格調仍未上升到更高層次。
范仲淹寫下《漁家傲*秋思》之時,蘇軾也剛剛出生,在柳詞,主要是範詞的影響下,蘇軾站到了錦繡江山,家國萬里更高的境界上,借鑑律詩的創作規律,採取大量用典,以詩入詞,寫下了開先河的《大江東去》,這才宣告了豪放一派的誕生。